登陆注册
3628500000007

第7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4)

此明领悟。当时须菩提闻说此金刚般若,深解义蕴旨趣,追痛过去迷而不悟,涕泪横流,不胜悲楚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所说甚深之金刚般若经典,我虽从昔来已得慧眼,了达众生本来是空,但未曾得闻如是之经。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能了解生清净心,正观明澈实相显现,当知此人已成就第一希有功德。然此实相者,非离诸相外另有实相,即诸法本来如是之相,悟则显,迷则不显,然亦不可执著,故曰即是非相,是名之为实相也。

复次,白佛言:“我今得闻如是经典,深信了解,领受行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像法之际,圣教衰弊,众生障重,闻是经而能信解受持者,则实为难;若于难能之时而竟能之者,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已通达胜解此经,已了达人、我、众生、寿者四相,所以者何?人、我、众生、寿者四相,如幻非实,即是非相。离此一切非相,即是一切法,即是非即非离而到究竟,即名之为诸佛。诸佛者,即是金刚般若,即是离相一大寂灭海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此段前补明他悟,后明忍辱为般若所摄义。世尊以须菩提泣述经旨毕,随即印可曰:“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正无谬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般若妙谛,与其从无始来所修习所禀承者不同,不惊其怪诞,不生怯弱之畏心,亦不怖恶前事错讹。由闻生信,由信生解,由解起行,当知此人,甚为希有。何以故?六度以般若能赅,般若为第一,故如来说第一波罗蜜。以真谛言,本无有法,何有法执,是以即非第一波罗蜜。但其所以说第一波罗蜜者,随世谛故,假说为第一波罗蜜耳。忍辱、布施及戒、定、精进,本为金刚般若之妙用,若无金刚般若,若盲无导者,不能有此妙用矣。”

即就忍辱波罗蜜言之,具金刚般若,则人法双刾,事相全空,辱本无有,何有于忍,故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依世谛假说,是名忍辱波罗蜜也。何以故?我昔时体为歌利王割截,尔时坦然自忘,本无有我,亦无有所割截之身体,更无有能割截身体之歌利王,是四相已空矣。如其不然,当节节分解时,应生瞋恨心,我当时无瞋恨心,即是具忍辱行相,即是名忍辱波罗蜜矣。又念我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为人损害,我不特无瞋恨心,且发大菩提心对其人曰:“我得道当首度汝。是我于尔所世,人、我、众生、寿者四相皆无矣。”

复呼须菩提而告之曰:“菩萨应离一切虚妄分别和合连续之相,而发无上正等正觉心,不应依住六尘而生差别心,但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所住,则是住颠倒,即非住般若矣。”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此承上忍辱,明布施无住义。其所以无住行施者,以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无所住而行于布施也。且必无所住而行施,方能利益众生。有所住而行施,不能自利,亦不能利众也。然既言行施利众,即有人法之相矣。人法非实,虽行实无所行,故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也。虽利众生实无众生可利,故如来说一切众生,亦非众生也。

世尊恐众起疑,不如佛说修行,而执言说相,故复告之曰:“如来所说之语,是真语者,是证得般若真智流出也;是实语者,是妙智观察诸法如幻非实,如理而说也;是如语者,是如十方三世诸佛所同说也;非故意欺诳众生而为诳语者;非为种种不同之异语者。”虽间有诸说差别,为成一道实无有异也。况佛所证得之无上菩提,无实无虚。无实者,不可执以为实,若执以为实,则是有住,是常见,即非菩提也。无虚者,不可执以为虚,若执以为虚,则是有住,是断见,亦非菩提也。

且无住与住,得失悬殊,若菩萨行施而住于法,如人入暗处,虽有目而无所见。若菩萨行施不住于法,如人有目有见,日光明照,无论若干种种之色,无不见也,其益为何如耶!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上已明无住修行之益,此明菩萨欲得益,必须持经。故告须菩提云:“当后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领受其义,如义行持,读诵通利,则是人已了此金刚般若。”如来以真智力,悉知是人行菩提因,以佛眼力,悉见是人得菩提果,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也。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前明持经功德胜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此明胜无量百千万亿劫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功德也。初、中、后日分者,日三时也,一日如是,日日如是,积而成劫,乃至无量百千万亿劫,皆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时间如是永久,福德如是广大,以之比较闻此经典信心不逆所得福德,已远胜于彼,何况复能自己书写、受持、诵读,或为人解说而教之书写、受持、诵读,其福德更若何耶!

要而言之,是经为经中之主,诸佛之母,一句一偈皆是般若菩提,其所有福德,非心行之所能思想,非言语之所能评议,非如轻重、大小、长短、宽狭之能称量,亦非有边际涯岸之能限量。但此功德,亦非外求,即为自心之所显现,虽思而无可思,虽议而无可议者也。若强加以推度,即为着相。相者,非特长、短、大、小谓之相,义理有、无、虚、实、动、静、语、默无非是相,六书会意,心相为想,故思想亦谓之相。心之所缘,如镜照物,物来当镜,镜中之物显然毕露,物未当镜,镜中自无物影也。故虚而不照,无物不照;照而不虚,其照有限,此经之功德亦复如是。着相有限,不着相则无量无数无边也。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明此经胜,则持经者亦胜,持经所得之福德亦胜,而此经所在之处亦无不胜也。所以者何?此经如来为发大乘心者说,即为菩萨无上菩提心者说,非为凡夫二乘说。为最上乘之上根智人等于佛智者说,非为外道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以自利,复于不可言说而广为人假立言说以利他,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称量、无有边际、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等同佛慧,对于如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之家业,一肩荷担,是即以如来之功德而为其功德矣。

若乐小法者,如声闻、缘觉,贪著有余涅槃之乐,不能回小向大,自是法见犹存,对于此经,当然不能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又若着我、人、众生、寿者见之外道、凡夫,善根虽有,或贪求世间富贵寿考,或希求利养安乐,或欲刾灭现在一切烦恼求一忍定,或以身体为患而欲舍身成空,或以心念为患而修无想定,或欲求神仙而生天上,或有稍明佛法而希冀来生得一善果,如是等人,皆不能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解说者也。若能持此经者,即是荷担佛法者。经胜,故持经之人亦胜也,而经之所在处亦然。在在处处,若有是经,一切世间天人及八部众,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作礼围绕以表示恭敬,皆以诸华诸香布散其处以为供养。此经在处则处胜也,此经之重为何如耶!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明持经消罪。障有三种:(一)烦恼障,即贪瞋痴慢疑等。(二)业障,心不自在颠倒妄动。(三)报障,如鸟报,只能飞空,不能游水;鱼报,只能游水,不能飞空;人报,自有人的范围,不能飞空亦不能游水。障如垢秽然,能净即金刚般若,所净即垢秽。又业障如霜露,此经如慧日,慧日一照霜露消灭。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应为人尊重,今反为人轻贱,则是人先世罪业,本应堕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以今世既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即行消灭,当得无上正等正觉也。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此明持经功德,胜如来先世供佛功德。世尊云:“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之佛,其数达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之多,我皆供养奉事,无有空值不奉事者,以福德言,当然是多。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此经,所得功德,与我供养诸佛功德比较,我之功德百千万亿分不及彼之一,乃至不及彼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分之一。何以故?供佛是有为有得之功德,不能速得菩提;远不如持经自利利他之功德,是无为无所得之功德,能速得无上菩提也。”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此明持经功德无量,前已五次比较,尚未具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无量无数之功德,本言语难以形容。我若详细形容,完全说出,有人听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所以不具说也。其所以狐疑不信者,以不了此经义故;若了知此经义不可思不可议,则持经所得之果报,当然不可思不可议也,有何狐疑之有哉!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此须菩提重问,总结以前。问云:“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菩提心以及住心降心?”佛告之曰:“应当生灭度一切众生心,灭度一切众生已,当知所度之众生皆自性自度,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若谓我能度众生,则着我见;有众生可度,则着众生见;有我见、众生见,即有人见、寿者见,则非菩萨矣。所以者何?实无有法发菩提心者,若有法发菩提心者,则有能度、所度;有我、人、众生、寿者四见。今既无法发菩提心者,自无能度所度,及我人众生寿者四见矣。”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此明既无发心之因,亦无授记之果,所以究竟无我之义也。统观佛法,不外教、理、行、果四事:能明即教,所明即理,明理修行,由修行实际之所证即果。自行以之,化他以之,故六度万行,无一非教、理、行、果之妙用也。然丝毫不可取不可说,若有所取有所说,则非金刚般若,非诸法实相,不得谓之佛,亦不得谓之菩萨也。

同类推荐
  •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用轻松易懂的写法,介绍了汉传佛教的历史。六道轮回是否存在?罗汉和菩萨谁的级别更高?坏人到庙里捐钱能否获得福报?为什么有的佛经像绕口令?……所有和佛学相关的疑问,这里都有解答。所有对佛教模糊的概念,这里都会进行清晰地分辨。对佛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地看懂。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与心灵对话

    静心的修习在于独抒灵性的思考,这并不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不是说树立一种好的模式,然后跟着去做就行了。正如东施效颦的可笑在于东施只知道西施捂着自己的胸口楚楚可怜,样子很美,却不知道这种美是因人而异,不可复制的,同样的动作发生在她身上就显得很丑。盲目去模仿别人,会失去自己应有的特色,所有对于他人的成功和经验,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给寻找答案的人

    《透过佛法看世界》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导师之一,希阿荣博堪布2014年最新力作,献给寻找答案的人。《透过佛法看世界》包含一百八十个问题,解答你的人生困惑。透过佛法,与更好的自己相遇。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我们总是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希阿荣博堪布以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烦恼、迷惘为契入点,从佛法的视角,引领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热门推荐
  • 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一本书读懂顾客心理学

    “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这是销售行业的一句名言。实际上,每次销售人员从一开始找到一个客户直到完成交易,他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计划,更需要和顾客进行心理上的交战,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销售人员也必须要懂得一定的顾客心理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下册)

    民国演义(现代白话版·下册)

    《民国演义》是《历朝通俗演义》的民国部分,由蔡东藩、许廑父编著。该书前一百二十章由蔡东藩原著,后四十章由许廑父续写,共一百六十章。《民国演义》内容翔实,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华民国的历史,问世后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
  • 紫阳真人内传

    紫阳真人内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刻四明十义书

    重刻四明十义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穷凶极变

    穷凶极变

    我真的是个好人你们要相信我!看着遍地尸骸,满身染血的李月明如是说道。
  • 舞剑雨潇潇

    舞剑雨潇潇

    一场战争,一世恩仇,一次次毁灭,一场场无泪的撕心场面,时空里,谁爱上了谁,谁错过了谁……当故事不再是故事,当你我错过了起点,是否会在终点偶遇?
  • 电竞大管家

    电竞大管家

    LPL前职业战队队员退役?NONONONO他只是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但这次他选择换个身份以教练的身份回归?这样才有意思嘛!看我带领一个小俱乐部打回LPL,带着中国LOL登上世界之巅,请叫我传奇教练,林植闵,LEI!仙侠新书已开,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旁边有传送门,谢谢啦!
  • 九阳神尊

    九阳神尊

    天星大陆,万族争霸,群雄荟萃。人族少年叶云得逆天传承,修吞天心法,噬万物,炼神火,踏上逆天之路,弹指间天翻地覆,带领人族崛起,奴役万族,浩荡仙道,追求不朽之路,演绎无尽传奇。拳轰魔王头,脚踏巫皇躯,笑饮妖龙血,怒食真凤肉。泡最美的女人,喝最烈的酒,吾为九阳神尊!
  •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本套书全部精选中华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亲情故事》、《感恩故事》、《美德故事》、《爱心故事》、《心灵故事》、《修养故事》、《勤俭故事》、《习惯故事》、《处世故事》、《交际故事》、《读书故事》、《学习故事》、《成长故事》、《哲理故事》、《励志故事》、《爱国故事》、《军事故事》、《英雄故事》、《智慧故事》、《谋略故事》,每个典故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炼,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情绪平定术:不失控的人生

    人生路上的风景也许总是山重水复,却不见柳暗花明;前行的旅程也许总是步履蹒跚、举步维艰;你也许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虔诚的信念也许会被世俗的尘雾所缠绕……这诸多的不如意,都可能导致你情绪起伏不定,甚至情绪失控。本书从平定抱怨、自卑、自负、愤怒、焦虑、疲惫、忧郁、后悔、挫败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如何平定这些情绪的方法,以使人们迅速摆脱这些消极情绪的困扰,摆脱所处的困境,并最终获得人生的快乐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