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迅速搞定《世界新闻报》
我打算收购一份报纸,英国的《世界新闻报》。
——默多克在收购英国《世界新闻报》之前如此告诉手下的一名员工
背景分析
在20世纪60年代末,默多克在澳大利亚报业出版市场刚刚站稳脚跟,就打起了英国的主意,为此,他把攻击的第一个目标设定为《世界新闻报》。
当时的《世界新闻报》是世界上最畅销的报纸之一,据说一个星期天就能够卖出600万份以上,而且该报纸的经营状况非常好,这对于想收购该报的默多克而言,简直是无从下手。可是,默多克居然为这个近乎痴人说梦式的收购计划兴奋异常,甚至在一个上班的早上,看见一名员工就立即拉住他说:我打算收购英国的《世界新闻报》。
机会出现在1968年,一向经营良好的《世界新闻报》突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财务危机,这让觊觎已久的默多克喜出望外,就在别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默多克就以资本手段乘虚而入。
当然,收购了他梦寐以求的英国《世界新闻报》,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为了彻底控制这份报纸,默多克逼退了在该报任职多年的董事长,又投入巨资从一名妓女那里独家买断了她与英国麦克米伦内阁一名部长鬼混的绯闻的报道权。经过该报的大肆渲染,该丑闻成为当时英国新闻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在此事的当事人辞职的同时,默多克为他的《世界新闻报》积累了足够的读者群,也由此奠定了该报“性事新闻”的风格。这种早有预谋的赌博式的经营策略,在管理学上属于地道的前期经营-中期捕捉-后期收获,虽然有点冒险,但是,由于准备充分,风险还是被压低在了最小范围内。
行动指南
在目标没有出现任何危机前,做好捕捉危机的准备工作,可以使你比其他商人更早地获取成功的机会。
2月2日一次理想主义者的尝试
你得瞧瞧《时代报》、《悉尼先驱早报》以及所有其他报纸在我们创办这份报纸时候的情况。它们正由经理们例行公事般地生产出来。这些报纸的质量非常低劣。举行一次全国性的辩论是展示我们这份报纸的方法。
——默多克回忆最初创办《澳大利亚人报》时候的讲话
背景分析
1964年,默多克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正式创办了第一家全国性的报纸——《澳大利亚人报》,这份报纸的创办标志着默多克绝不甘心终生守着父亲留给他的那点报业生活,而是向澳大利亚全国性报纸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向堪培拉报道全国,向全国报道堪培拉”,这是《澳大利亚人报》提出的口号,更是默多克个人挑战当时垄断国家报业集团大亨们的宣言。
堪培拉虽为国家首都,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当时该城市唯一的一家报纸是《堪培拉时报》,其质量和风格在默多克眼中是“非常落后的”,雄心勃勃而又才华横溢的默多克当然不会把这份报纸放在眼中,出于伟大的爱国热情,以及对个人事业抱负的自信,他毅然创办了个人也是澳大利亚第一家全国性的报纸。
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以及打败国内所有报业集团的大亨,默多克别出心裁地要求《澳大利亚人报》大幅双面印刷,虽然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但是马上得到了当时澳大利亚国内人士普遍的赞赏,这也让默多克非常有成就感。后来,他在回忆当初创办这份报纸的时候称,这是“一次理想主义者的尝试”。其实,只要看看他毫不客气地用当时国内其他的报纸与《澳大利亚人报》作比较,直指其他报纸的低劣,就可以看出默多克对自己的这次冒险充满了自信。
行动指南
冒险需要自信,而自信则来自于实力。没有实力的自信就是必然会导致失败的自负和狂妄。
2月3日我们来了
《镜报》早已经背弃了工人阶级。我们来了——无所畏惧、朝气蓬勃、无拘无束。
——默多克成功收购英国《太阳报》后的感言
背景分析
20世纪60年代,英国报业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在舰队街上赫赫有名的《太阳报》也未能幸免。《太阳报》的前身为《先驱报》,这本来是一家左翼报纸,一直和工人阶级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报纸内容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再加上英国报业整体糟糕的局面,报纸发行量急剧下跌。为了重振雄风,1964年,《先驱报》改名为《太阳报》,对报业销售对象重新定位,以青年人为主要读者。经过易名改版之后的《太阳报》并没有彻底摆脱尴尬境地,1969年,该报的年发行量从150万份下降到了85万份,董事会不得不将其卖掉。
默多克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终于再次击败了老对手马克斯韦尔,成功收购了《太阳报》。在接手该报之后,默多克直接介入《太阳报》的风格定位和改版设计工作,最着名的就是在该报第三版上出现了赤裸上身的美女图片。虽然这一改变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但是,《太阳报》带来的轻松热情、朝气活力却让整个英国报业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默多克以《太阳报》为阵地,吹响了大规模进军英国报业市场的号角。他在成功收购该报后,自豪地宣称“我们来了”,这不仅是对当时英国报纸水平的极度蔑视,还是他欲席卷英国报业出版市场的宣言。
行动指南
领导者必须让自己的产品富有朝气和生命力,在无所畏惧的魄力驱动下,才会更接近成功。
2月4日绝不停下来
我过得很开心,从没想过要停下来。
——默多克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默多克是一位地道的工作狂,这是西方商业圈里公开的秘密。事实上,默多克从来不掩饰他不知疲倦的追求和疯狂。为此,许多人很难理解,常常把他看成是一个利欲熏心、庸俗透顶的商人。对此,默多克在接受人们的采访时,表示他真心喜欢这样的生活,喜欢与对手竞争。
默多克在继承父亲的报业后开始艰难起步,在成功占据澳大利亚国内报业市场之后,经过数十年连续的“北伐”和“东征”,不仅成功占领了英国舰队街,而且还打开了美国市场。此外,东欧和亚洲市场也被默多克连续攻克,他亲手缔造了名副其实的全球传媒帝国。其间默多克经历了无数的竞争和风险,无论是功成名就的满足感,还是屡次遭遇破产的风险警示,都足以让人们对他这种疯狂的全球扩张行为提出质疑。可是,默多克却平静地说他是真心喜欢这种生活,而且,他喜欢与强劲的对手竞争,这就让我们想到中国古人的那句经典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的成功态度其实并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而在于你的内心是否保持着对事业的乐观态度。对于喜欢竞争和冒险的人而言,失败和竞争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行动指南
战胜商业上的困难之前,首先需要克服内心对困难的恐惧。
2月5日好莱坞传奇
我们不想控制华纳公司。我们想观察一下,看看操纵这家公司的人是否会把它转让给我们——或许这只是我们的痴心妄想……重要的是那家电影厂,他们拥有一个庞大的电影资料馆。
——默多克告诉《经济学人》杂志关于收购华纳的看法
背景分析
在美国影视娱乐领域,华纳公司一直拥有尊贵的地位。默多克在成功打开美国市场之后,就有意渗透进入华纳公司。为此,默多克不惜重金拼命向好莱坞电影制片厂扩张。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着名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就挫败了默多克的野心,但是,默多克并不死心,他先后在1983年和1984年,向华纳通讯公司发动猛烈攻势。
默多克疯狂扩张的野心引起了美国影视娱乐领域老总们的忧虑和反感。正当华纳通讯公司以强硬的态度拒绝默多克的野心之时,上天给默多克安排了一次极好的机会。1983年,华纳通讯公司的股票价格暴跌,默多克利用这个机会扮演起了华纳通讯公司的救世主。在这一年的9月,默多克成功收购了华纳通讯公司的10万只股票。虽然这次收购的股票总额还没达到华纳通讯公司股票总值的2%,但是由于华纳通讯公司股票连续暴跌,默多克不断地购买和渗透,终于在一年的时间里,新闻集团突破了不得占有华纳通讯公司股票总值5%的规定,这让华纳通讯公司的董事长史蒂夫·罗斯极为愤慨,甚至威胁如果默多克再如此疯狂地收购华纳通讯公司的股票,他将辞职。
默多克和华纳通讯公司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出于对国内好莱坞影视产业的保护,以及对默多克疯狂行为的先天排斥,美国相关部门作出了不利于默多克的裁决,为此,默多克耿耿于怀。为了消除美国社会对他收购华纳通讯公司的恶意贬低,他通过《经济学人》杂志声明,自己收购华纳通讯公司绝非仅仅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美国的影视娱乐业。该声明消除了华纳通讯公司上层对他的收购行为的敌意。
行动指南
只要把握住机会,一点点地渗透和蚕食,许多看起来不可能突破的规定和障碍,都会不堪一击。
2月8日联手微软
他们在与我们谈判,而且他们与我们合作是为了通过一系列条款赚得一大笔钱。我们有99%的把握与微软做成这笔生意,现在只是等律师协议条款详细记录下来而已。
——默多克对联手微软的乐观态度
背景分析
默多克做生意一向喜欢孤军奋战,这种偏执顽固的个性既成就了默多克早期的事业,同时也让他背负了诸如“狂妄自大”等不良的名声。尤其是在合伙经营上,细数默多克数十年的打拼生涯,与之形成巩固的商业联盟的大约只有给他贷款的各大银行。
2001年后,默多克这种依靠个人力量征服全世界的观念有了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意识到全球化的到来已经不可避免,而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更需要良性的合作。作为世界传媒出版业最大的巨头,新闻集团在业务扩展方面总要和微软公司发生密切的关系。微软凭借在商界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影响力,如果因为业务问题和新闻集团进行竞争,最终吃亏的一定是默多克。精明的默多克当然不会坐视自己辛苦数十年的成果被微软击垮,他果断主动出击,希望能够与比尔·盖茨合作,尤其是希望借助微软的互联网技术,让新闻集团的直播电视业获得更大的平台,实现双方优势互补。
就在默多克积极联手微软的时候,微软同时在和休斯电子公司谈判,而双方谈判的过程并不顺利,这对于默多克而言可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当默多克听到微软的鲍尔默拒绝了谈判对手的消息后,便立刻对联手微软表示出了极为乐观的态度。默多克的自信不仅来自于他独特的个性,还与新闻集团正在进行的全球兼并战争符合历史必然趋势直接相关。
行动指南
准确地把握世界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成功开拓新的领域。
2月9日我们想要橄榄球
我们想要橄榄球。
——1993年默多克告诉公司俱乐部的管理人员
背景分析
美国国家橄榄球队的比赛播映权,一直由着名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垄断经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94年为购买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比赛的转播权花了18亿美元,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笔十分不理智的投资。可是此后电视转播合同的价格直线飙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凭借对比赛转播权的垄断,打造了星期天的王牌节目,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
1993年,默多克走进自己的公司俱乐部,他高兴地宣称,二十世纪福克斯将正式进军体育界。仅仅一年之后,默多克梦想成真。1994年,他斥资16亿美元买下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被垄断4年之久的转播权,并且阔绰地抛出6.23亿英镑欲购买英国曼联足球俱乐部,但是因没有获得英政府批准而只好作罢。
默多克之所以如此疯狂地向体育领域投资,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体育运动,完全是因为其中蕴涵的巨大商业利润。正如他后来所说的,体育远比电影和其他娱乐形式更能促使人们预订一个频道。一句话,在体育上投资能够赚更多的钱。据业内人士估算,电影业的利润在5%~7%,而体育的利润到底有多少还深不可测。默多克比所有的对手都更早地明白,使那些因有线电视的迅猛发展(美国有7400万家庭看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已经超过500万个订户)的出现而越来越分散的顾客成为长期顾客的唯一办法,就是深入到体育运动中去,即使投入大笔资金也值得。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默多克此举的英明。福克斯娱乐公司最终坐稳了全美广播的第二把交椅,这与其转播体育赛事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报道,除了美国全国橄榄球联盟比赛的转播权之外,福克斯娱乐集团同时还拥有接下来几届棒球世界系列赛、超级杯赛(橄榄球)、斯坦利杯(冰球)比赛的转播权。取得最大进展的是通过福克斯体育网转播节目的有线电视。这是一个拥有22个地区站的电视网,覆盖了6000万个家庭,在诞生两年后就已经开始给它的主要竞争者ESPN(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带来麻烦了。
体育是传媒出版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默多克早早地发现了这个奥秘,在赢得了收视率的同时,也把他的新闻集团的影响力扩展到了体育场上。
行动指南
默多克成功地嫁接了影视娱乐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它告诉今天的商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审时度势。
2月10日向互联网宣战
我们是否应该允许谷歌盗取我们所有的版权内容?如果你拥有诸如《纽约时报》或《华尔街日报》这样的品牌,就不应该允许谷歌这样做。我们完全可以对谷歌加以谢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