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000000002

第2章

一、儿童篇

我的老家坐落在蓬莱市东南方向的丘陵中。那里沟壑纵横、村庄密布,山岗坡地依山就势层层相连,沟河的水左右逢源长流不断,一年四季山清水绿天蓝。

蓬莱城东30里地的大村镇是刘家沟,刘家沟的南面有个由西向东蜿蜒的丘脉“乌沟”。乌沟岭坳一溜有十多个村庄,散落在沟左沟右绵延向东十多里。翻过蝎子岭后,可见一条小河曲曲弯弯地向东北方向流淌,穿越十多个村旁,便从解宋营村口流进黄海。由于这一带的沟沟岭岭比乌沟岭坳稍宽稍平,人们俗称为“接夼”。接夼共有6个村:袁家、卢家、姜家、段家、孙家、赵家。接夼六村的下一个邻村是五十里堡,顾名思义,这里距离蓬莱县城大约50华里。这就是我的出生地——接夼段家。

段家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从西南和西北流来的两条小河在村里交汇,把个百户小村又分为下疃、河南、西庄和南庄。全村段姓人家占多数,住在下疃和西庄。少数张姓和丁姓人家,住在南河沿和南庄。下疃是中心村,当年的关帝庙、村公所、祠堂和学校都设在下疃。段家学校又是接夼6个村唯一一所完全小学,周围村庄的适龄学子,都来这里上学读书。

段家西庄仅离中心村下疃200多米,西庄村前村后、园场两旁全是高大的杏树。西庄背靠的是一座大顶山,西边又与蝎子岭相望,方圆几十里无人家,山山岭岭全是矮矮的油松和野草;岭坳两旁的梯田因山就势,地块不大,层层叠叠。几十条沟壑汇聚成的一条小河,弯弯曲曲流经西庄的田园和村头,汇入到下疃的大河中去。

西庄共有30来户人家,整个村落居高临下,背山面河。横向东西两条街,纵向南北6条胡同。村西头低凹处有一口水井,是全村唯一的水源。家家户户一早一晚总有人来这里担水。村街的中心处,有一棵大楸树,树下有一个很敦实的石堆舀,供全庄人家舂捣五谷杂粮。楸树长得又高又粗,一个人搂不过来。树荫下,庄户人家爱在这里说话拉家常。树上还有两个喜鹊窝,喜鹊常年在树上树下飞来飞去,叽叽喳喳。

西庄村杂果树品种特别多:枣树、柿子、樱桃、白果、梨、苹果、核桃、李子、桃子、石榴和杏及软枣。杏树最多,树龄都在300年左右,是老辈人给后人栽下的。家家户户都有几十棵,有的人家有上百棵杏树,大的杏树两人能合围起来,高大的树冠能遮荫半分地。段家西庄的杏树闻名于全县,当年是有名的杏花村。一到春季花期,十里八乡都来这里走亲赏花;麦收前后又来这里品尝多品种的甜杏,那个时节正是甜杏下树的日子。

我的祖屋就在西庄大楸树旁那条深深的胡同里。走进这条胡同要穿过4个过道房,跨过6道门槛才能看见自家房院。从南街门口蹬上3级石板台阶往胡同里望去,迎面是一座白底黑“福”字的照壁,建得很艺术醒目,走进走出给人一种吉祥如意的感觉。从南门口到照壁约有50米深,途经我大爷爷和二爷爷家3个过道房。他们的正房和南屋都是5间,留出东头一间为过道房,成了大家共用的胡同过道。拐过照壁再往里走,还要经过一个过道房,这5间老房是我爷爷辈的真正故居。穿过老房过道是新建的一个院落,5间正房,2间西厢、3间东厢,院墙坚固,大门口南向,正对着祖居低矮的老屋。这座宽敞敦实的四合院,是由青砖雕石、小黑瓦和红松梁构建的,十分结实、气派。它是我爷爷用大半辈子闯关东、节衣缩食的钱为儿孙们建起的家园。它竣工于1938年,那年阴历五月二十三日,新房尚未完工,我便降生于祖居老屋。为了庆祝新居落成,父母给我起了一个乳名叫“来庆”,意思是把我作为礼物,来喜庆新房建成?抑或是用新房作为礼物,喜迎我的降生?我猜想两个意思都有。那年,我们家确实是双喜临门。

从我记事起,我逐步知道了自己的家世。我爷爷叫段大田,兄妹两人。我的姑婆婆嫁到赵家庄,生了一个女儿便守了寡,因离家近,经常回西庄娘家。我爷爷取了梁家奶奶,生了我父亲和一个姑姑。我父亲8岁、姑姑10岁又没了妈。我爷爷为了养家糊口,只身一人去辽宁省沈阳北边的铁岭打工挣钱,后来开了一个粮店,为人加工面食和粮米,赚些体力钱。老家托我姑婆婆照顾。在我姑婆婆的操办下,我父亲16岁娶了大他6岁的张氏来家,这就是我的母亲,一生连个大名都没有,只能叫她段张氏。

爷爷和姑婆给我父亲娶了个大媳妇的目的,是为了支撑起这个家。我母亲进了段家的门后,日子出现了勃勃生机,里里外外都在她的操劳中,家景兴旺,邻里和睦,温欣安康。我母亲从小裹过足,属小脚女人,但个头很高,人长得标致漂亮。虽然没上过学,但十分聪颖,居家过日子的长远打算和短期安排,人情往来的应酬和交流,全由她来替我父亲谋划。

我父亲大名叫段积富,个头不算高,红脸膛,很壮实。上过几年小学,文化水平不算高,但注重实用。天文、日历、民俗、节气蛮精通,还很有创意。他为人太刚直,没有城府,从不会算计人,有什么想法会原汁原味地说出来,甚至“冲击”到人。但他心地特别善良,从不记恨人,也乐于帮助人。1947年淮海战役时,他到临沂战场为解放军送粮,抬着担架护送伤员,立了功入了党,他是我们村入党较早的老党员。但他的火爆脾气最让我母亲伤心。他们两口一辈子结合在一起十分不易。由于性格秉性是春兰秋菊各有千秋,虽然相互磨合70多年,到头来谁也没有改变谁。俩人优势互补时,日子就会风平浪静,但偶尔也会你争我吵,伤心流泪。我们姐弟6人先后降生在这个家庭,在这个庄稼院里慢慢长大,他们俩也渐渐变老。

祖父给我父亲留有16亩贫瘠山地,为了种好这些地,家里还养了一头老骡子,种些五谷杂粮。年成风调雨顺时,全家人一年忙到头,吃穿还有余;赶上旱涝和风灾、兵荒马乱,交完地粮和杂税,就得吃糠咽菜。

我父亲出力种地是一把好手,主要作物是玉米、小麦和地瓜,高粱、花生和谷子也多少种些。小地块还种点豆和黍子。靠河边的地打了一口水井,围了半分地做菜园,葱、韭菜、辣椒、茄子和大白菜都自产自销,种什么吃什么,没有也不会去买,庄稼人祖辈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过去种庄稼和现在不一样,那个时候没有化肥和农药,也没有机器。家家户户的地块都很分散。我家十几亩地分散在6条沟坳里,远的地块离家有10里路。春种秋收,耕耙耧播,全靠体力和经验,根据不同年景和气候,如何轮茬下种,全由我父亲决断。山坡地用的是自家有机肥,靠的是自然雨水,产量低但质量好,自家地种出的五谷杂粮和果蔬既好吃又养人。因为庄稼人舍得用力气和汗水,深耕细作,常年辛劳。打小我就记得,过了正月十五,老人们便说“年”已过完了,人们便忙于农事备耕准备事宜。先是把牲畜栏里的粪挖出来抬到街边捣碎备用,再用牛、驴、骡将备用的粪驮到地里,撒匀在土里当肥料。谁家的粪多,谁家地里的庄稼就能多打粮。为此,家家户户庄稼人,每天早晚要担两筐土填在自家牲畜栏里,搅上草木灰和牲畜的粪便成为有机肥。过一两月,就得起一次栏,挖出沤的肥,再掺和茅坑的人粪,这就是祖祖辈辈农家院有机肥料的生产程序和山脊坡地赖以生机的主要肥源。它取之于土,又还原于土,符合绿色良性大循环规律。

春节后到春耕春种大约要两个月,这个漫长的春寒季节,农家院里的孩子最受苦受累。记得不上学的日子里,每天早上就被大人喊起来上山送粪。赶着牲口,顺着西河弯弯曲曲往地里送,一天要走五六十里路,要赶着骡子送几趟粪。一会儿过河,一会儿拐弯上坡,路越走越长,又冷又累,春天的山风很凛冽,吹裂了手和嘴唇。大人们更不轻松,在自家的地块里抡镢刨地,把每块地堰的毛毛草挖出来,拢成堰台,修整地块,等待春雨,以便春耕春种。

老人们常说,春雨贵似油,诗人们则讴歌好雨知时节。几场春雨后,草变绿了,树上的枝条长满了花蕾,蓄势含苞待放。常年不断流的西河水,更显得生机盎然,河湾里青蛙和蟾蜍产下了一片片黏网状卵子,在不经意中变成了一群群黑蝌蚪,在清清的河里游来游去。没几天就成了会蹦蹦跳跳的小青蛙和蛤蟆。河边的柳树上各种小鸟飞来飞去。桃花开了,迎春花蔫后,一夜间,杏花便绽放在西庄村几千棵老杏树的枝头。铺天盖地的花朵,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尽情舒展那白里透红的花瓣,让那黄黄的花蕾,含情脉脉地触摸湿润的天空。

十多天的花期时节,每当晨曦或晚霞里,杏花掩映下的段家西庄,炊烟袅袅,欢声笑语,鸟语花香,呈现出一幅人间仙境的景象。这景象不是虚幻缥缈的仙人仙迹,而是勤劳的身姿,真实和谐的农家生活情景。人们起早贪黑春耕春种,用辛勤劳作和汗水,趁着墒情,适时播种春谷、花生、地瓜、玉米、高粱等主要农作物,实现老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训教。

春暖花开时节,庄稼人十分珍惜农时,家家户户抢耕抢种,农活又多又累。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下学后,有的帮大人干杂活,有的上山挖野菜。春天的野菜特别多,先是挖麦地里的“马蹄”菜和地堰上的苦丁子。把嫩嫩的野菜洗净,用豆面做成菜糊糊,既鲜又有营养,农家饭桌上,每年都要适时尝新鲜。还有一种野蒜,细长的叶像韭菜,它的根如同独头蒜,蘸着面酱下饭十分可口,还有去火开胃之效。

春天里常常刮南风,一夜南风紧,第二天早上满山都是鸟叫声。这个季节正是候鸟由南向北迁徙的时候。我们西庄同大小的男孩常常结伴去下网捕鸟。有的用弹弓打,有的用网和夹套抓。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大同伴网了两只“雷胡”鸟,个头有一斤多重,长了一只细长的嘴,专吃蚂蚁和蚯蚓。它通常卧趴在松树下,惊觉性不大,顾头不顾尾,撅着尾巴低头啄土。我们看见它后,便迂回到前面把网张在两树之间,用石块把网底压实,又从那边悄悄回来,先用小石块往前扔,把它赶起来,让它朝正前方网的方向走,待离网有一米左右时,我们就一齐朝前跑,边跑边喊,在喊声中它就乖乖进了网。把这样的大鸟捉到手,是我童年最高兴和难忘的事。虽然常常劳而无获,偶尔才有好运,可还是傻乎乎地跟着伙伴们满山巡跑,乐此不疲,劳而无怨。还记得有一年捉了两只山鸡鸟,母亲用春天发芽的葱炒了一盘菜,我吃了几口,至今想起来还垂涎欲滴,认为是世上最好吃的佳肴。直到今日古稀之年,吃过全国各种名菜和小吃,也没有哪种名菜的味道超过童年尝了几口春葱炒山鸡的记忆。

春天里,美好的童年记忆还有很多。赶上好年景,父母还会千方百计改善我们的生活,撸些柳树叶,摘些槐树花,用开水氽好浸泡后,用全麦面包成菜包子,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用绿色食品。农历谷雨前后,是百鱼上岸的时节,我们家离海边有十多里路,每当这个时节,我父亲便会挑上一担松树枝柴草到刘家旺渔村去卖。我有时也跟去帮忙,卖完柴草便到海边等渔船靠岸。那时渔民出海打鱼,用的是木帆船,随着潮流在近海捕鱼。天擦黑的时候,渔船陆续靠岸,刘家旺海滩,提灯高擎,人潮涌动,喊叫声伴着海浪。人们把船锚抛向海滩,搭上大跳板把鱼货从船舱中一筐筐抬到海滩上,开始叫行,通过中介人把鱼卖给买主,十分热闹。我父亲等人家把好鱼买走后,便买条最不值钱的狗鱼,即学名叫安康鱼放进筐里,再买点小杂鱼回来。用狗鱼熬上一锅菠菜汤,全家人尽情吃一顿海鲜;小杂鱼便放盐腌咸晒干,平时下饭。在鲐鱼和鲅鱼上市的时候,自家地里种的春韭又绿又嫩,老人每年也会买两条鱼包韭菜饺子吃。农家的韭菜饺子个头又鼓又大,像个小包子,大锅煮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当吃韭菜饺子的时候,全家人像过年一样高兴。因为这样好的海鲜饺子,一年只能吃上一次,有的年景还吃不上。

同类推荐
  • 爱欲与哀矜

    爱欲与哀矜

    一本献给所有热爱阅读与写作者的私人版《午夜巴黎》。“你要读的下一本书,你要遇到的下一个人,会改变你的生命。”《爱欲与哀矜》收录沪上才子张定浩近十年所写的文学随笔二十余篇。其中所涉及的,从格雷厄姆·格林、爱丽丝·门罗到奥登、布罗茨基,从《斯通纳》到《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基本都是作者钟爱的作家与作品。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本阅读之书,也是一部写作之书。作者在阅读中探寻写作的秘奥,继而在写作中完成阅读的使命。他以为好的写作都是为了被爱,而好的阅读,则指向爱。
  •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朗读者系列(愿你慢慢长大+陪伴很长+和你一起变老+人生慢)

    央视大型情感节目《朗读者》在大江南北引起轰动,阅读和朗读成为全民追捧的风尚。朗读将人的感情和经典文字融合,给人情感上的共鸣和震撼。由凤凰联动隆重推出的“朗读者系列”强势来袭。“朗读者系列”共分为四本,分别是给孩子、给爱人、给自己和给长辈,除了收录著名作家的经典文字,对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和基本情况进行了概述,也对文字所创作的背景进行分析,还给读者提供了不少朗读的建议,让读者更立体地了解文字的内容,更顺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包含《愿你慢慢长大:给孩子朗读》、《和你一起变老:给爱人朗读》、《人生慢:给自己朗读》、《让陪伴很长:给长辈朗读》。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李渔美学思想研究

    这是一本研究明末清初的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小说家李渔美学思想的专著。在李渔丰富的美学思想史,作者以他的戏剧美学、园林美学、仪容美学作为研究对象,突出了李渔美学思想的精华,并做了细密的、颇有见解的理论阐释;作者以历史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这三个领域对前人的继承和他独自的贡献;对国内学界研究较少的李渔的仪容美学,作者做了开启性的研究。这是国内目前比较系统研究本渔美学思想,并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著作。
  • 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

    本书不仅是一个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伟大实践、弘扬时代精神的好书,而且是以长篇报告文学形式描绘声绘色精神文明的一次壮举,是一件带有开阳意义的工作。正当全党全国人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时候,解放军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这部报告文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可以相信,它的面世将支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充分发挥出激励人、鼓舞人、鞭策人的积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天才御灵师

    天才御灵师

    前世,她是残酷的秘密实验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怪物”,不惜拼上性命也要为自己和枉死的同伴报仇!异世醒来,她成为无父无母,兄长失踪,受尽白眼狼亲戚欺凌的无助大小姐。处境越是艰难,她的斗志便越发昂扬。她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过得多姿多彩,站到最高峰笑傲人生。至于胆敢扰她清静的苍蝇,统统送到地狱里去好了。体弱到吹风就倒?没关系,她的锻体秘宝足够她用光速升级成超强斗士。不能感应自然元素无法成为魔法师?她才不稀罕,有无限强大的精神力做后盾,成为全系魔法师不过易如反掌。想成为御灵师的人都是痴人说梦?说这话的人看到她小小年纪便成为刷新修行速度记录的御灵师后,都集体撞墙去了。鉴宝师?炼丹士?锻器师?她不过打个酱油随手摆弄一下而已,怎么就被一群人哭着喊着视为偶像了?她的对手说她是最可怕的敌人,心狠手辣,嗜血无情。她的朋友说她是世上最可靠的伙伴,永远可以将后背放心交托。她的哥哥坚持她是世上最漂亮最可爱的妹妹。至于敢打她主意的男人,实力不够的早被其他爱慕者轰至渣,剩下的则在咬牙切齿:凤舞,样样全能的你在感情面前实在是块不开窍的石头!抛开旁观者的爱憎,她只是一个喜欢旅行探险的修行狂人。魔宠、灵宠、上古灵器…诸多秘宝在手,又有位随身携行的神秘前辈亲自指点她修行,她凤舞不成为萨兰卡有史以来最强悍的御灵师,就誓把名字倒着写!
  • 养正遗规

    养正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本书是一本励志散文随笔集,作者用轻松幽默、深情唯美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温暖美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印记和每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个人都拼命地想要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有没有变得狼狈不堪?有没有变得让自己讨厌?这个世界,或许有太多的东西让你感到迷茫,或许有太多的人让你感到失望,但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持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始终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你,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宠爱!
  • 味道之味觉现象

    味道之味觉现象

    从最微观到最宏观,饮食串起了最可感的个体肉身与最抽象的文化网络。假如食物注定要被人吃掉,假如食物真是一种艺术,那么我们欣赏这种艺术的唯一方式便是毁灭它。我们有时候会用“干掉”去形容进食,比如说“干掉一碗面”,“把整桌菜干掉”;那个“干”字正正是最粗暴的破坏。形容一顿吃完的饭,我们会说那场面真是“狼藉”;这岂不是一桩惨案的遗留现场?只有透过吃的动作,我们才能完整体验食物之美,才能领会食物作为一种艺术的精髓。可是吃的动作同时也就是一种破坏、吞没与消化。食物一生的高潮在于它的死亡,不消灭食物,我们就无从欣赏食物。饮食艺术乃是一种关于毁灭和败亡的残酷的黑色艺术;最美的刹那,就是崩解朽坏的一刻。
  • 绝色军师

    绝色军师

    她,十五岁时阴差阳错的,就进了军营。一手银针起死回生,被称为神医;平阳城下布阵破敌,一举扬名天下。入朝堂,闯江湖,哪里是她的安身之所?谁才是她的命定良人?五岁时,寒潭边中,母亲微笑着看她把那把短剑一寸寸送入自己心口,“好孩子,娘对不起你。将来,若是想报仇,就报仇吧。”她含泪点头,眼中是彻骨的痛和恨。幼年时的这把短剑成为她心头永远的刺,在每个月圆的夜里刺得她鲜血淋漓。十五岁时,她亲手用一把短剑刺进那个男人的心口,同样的位置。声音冷酷似地狱修罗:“放心,你不会死的,我只是让你体会一下这种痛。生不如死的时候,还在后面呢。”她喜欢安定,却总是处在漂泊中,淡如清风,飘若流云,从不停留。可是总有自己无法掌控的东西,比如自己的心。。。当他遇上她,他戏弄她,她恶整他,女强男也强,一步步在“没有最彪悍只有更彪悍”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原谅我简介无能,大家还是看内容吧,希望会喜欢附上两个片段片段一邪魅的男子半躺在床上,语气轻佻:“久闻军师医术高明,有神医之称,不知能否为本皇子解除。。。。烦恼?”东方玉保持着波澜不惊的语调:“不知您想要本军师帮忙解除什么烦恼?”“当然是。。。。。。”男子欲语还羞,“这军中寂寞,军师也是男人,你懂的。”“但不知二皇子想要如何解除?是一时,还是一段时间,或者是一世?选一个吧。”话落,手上的工具一字排开,闪着银光的飞刀,一排银针,一包药粉。。。。。男子:“。。。。。。”片段二“男大当婚,不知东方可有中意的女子?你看朕的公主如何?”座上的男人看似慈祥却威严迫人。“回皇上,臣不敢违背我东方家祖训,恕臣不敢高攀。”“哦?有这等事?是哪一条祖训禁止东方娶朕的女儿?”“回皇上,婚姻篇第一条,‘皇室中人,不予考虑’。”“你!”
  • For You, Forever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7)

    For You, Forever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Book 7)

    "Sophie Love's ability to impart magic to her readers is exquisitely wrought in powerfully evocative phrases and descriptions….This is the perfect romance or beach read, with a difference: its enthusiasm and beautiful descriptions offer an unexpected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ity of not just evolving love, but evolving psyches. It's a delightful recommendation for romance readers looking for a touch more complexity from their romance reads."--Midwest Book Review (Diane Donovan re For Now and Forever)FOR YOU, FOREVER is book #7 in the #1 bestselling romance series THE INN AT SUNSET HARBOR, which begins with For Now and Forever (book #1)—a free download!
  • 仙儿动天下:绝色女法师

    仙儿动天下:绝色女法师

    【本故事纯属虚构】[已完结]她的乳名叫母暴龙,小名叫无赖,大名叫流氓,而她的理想也是她的外号叫色女!为了看情书,意外穿越来到了异界神降大陆,发现了瘦弱的自己竟然是废材全系魔法师。不过废材也有废材的好处,就是嘿嘿,不告诉你,自己去看……注:本文是穿越异界,不是古代,也不是现代!另外公布虫子读者群:196908658喜欢的可以加进来!
  • 亮剑精神:企业员工战斗力训练读本

    亮剑精神:企业员工战斗力训练读本

    打造英雄团队,打造现代企业中的“独立团”,打造“职场英雄”的精神法则。亮剑精神——最卓越团队与人才的成功法则。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用亮剑精神激励员工——竞争中谋求生存,困难中寻找机会,绝望中创造希望。
  • HECUBA

    HECUB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品读中国城市人性格

    人是城市的载体和灵魂,城市的性格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之中。在通讯发达、交通迅捷的时代,异地求学、经商、旅行,成为我们日常的生活主题,品读城市性格、掌握各地人群特征,既是“胸怀祖国”的表现,也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交往、拓展个人发展空间的需要。本书精选了全国42个最有代表性的性格城市和地区,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城市的性格,品位各大城市人的性格魅力,感受它们之间不同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