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37000000003

第3章

几场春雨过后,杏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春风吹落,可青杏又在人们不经意中长满枝头,一天天变大。我家房前右侧有棵香椿树,椿芽又粗又嫩生长在枝头上,阳光中闪烁着紫红色光泽。椿芽鲜嫩时老人们从不去采摘,直到变老时再去摘下,用粗盐腌揉好,可做一年的备用菜。春耕春种,地里的活大都落在男人们身上,家里的活全靠女人们忙碌。我们家的衣食住行全由我母亲来打理,一年到头,日夜操劳,从未有过清闲的时候,不是忙吃的,就是忙穿的,老老少少都要计划安排。冬棉夏单,身上的衣,脚上的鞋都要一针一线去缝制,全家的米面要一样样去推磨轧碾。全家的油、酱、醋、咸菜要一样样去因时制宜泡制。一日三餐,要一顿顿做。逢年过节还要改善饮食花色品种,养儿育女,启蒙教育,言传身教,费尽心血。我孩提和童年时代,母亲勤劳和善良的身影始终烙印在我的心中。每当清晨,天尚未亮,母亲就不声不响地下了炕,烧火做饭,忙活一家人的早餐。农村住房一般是正房5间,人口少的人家有的是3间。我家5间正房的格局是中间为灶房,东西各盘了一个锅灶,东西里间各有一铺炕,是家人起居的地方,再里间便是套房,有的也盘了炕,是放杂物和粮米面的地方。锅灶烧火做饭,烟道通过里间大炕,一年四季靠火炕取暖,防寒去潮。我家的东厢房3间主要放农具和粮草,还当鸡窝;西厢房两间是牲口栏和磨房,全家人吃的玉米、麦子、高粱和杂豆的面粉,都是经过这盘石磨,用牲口拉或人推,滴滴洒洒磨出来的。一盘大磨由两块大圆花岗岩石组成,直径有两尺半长,上盖下底各有一挪,约15厘米高。阴底阳盖都雕成石缝,以中心为轴,辐射成阴阳缝痕,下底磨石固定在结实粗大的木架上,上盖磨石则捆绑一根木梁,以便套上牲口,围着底盘转。两盘磨石中间用硬木轴固定,上磨石中间还有两个圆眼,以便粮食顺眼而下,进入石缝,磨成细粉。细粉顺流而下进入木制的圆槽后,收起来再过箩细筛,把面粉分为头箩、二箩,相当于今日的上白粉和全麦粉。农家的磨盘既古老又科学,它确实是先辈们的智慧的结晶。推磨轧碾,是农村妇女常干的主要的农活。在我的记忆里,母亲过不上十天八日便要吆喝着牲口推磨。她一边忙着手中的活计,一边强忍着心口病的折磨,时不时呕吐两口胃酸水,隔着院子叫喊牲口,不让它停下脚步偷吃粮食。每到推磨的日子,我母亲就特别忙。她一会儿拌制猪食,喂猪喂鸡,一会儿走进西厢房往磨眼里填粮,一会儿又收拾磨好的粗粉到院里纸缸中过箩筛面,还插空刷锅准备做午饭。她那清瘦疲惫的面容,那井然有序忙碌的身影和张弛有度的劳作节奏及技巧,深深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轧碾的时候一年只有一两次。碾房设在下疃村西一个空院里,它是段家村公共设施,谁家轧谷碾豆要跟村长预约。走进碾房院,有两间敞屋坐西向东,里面有一个两米见方的大石圆盘底座,石盘凹面中间立了一根坚实的立柱,拴着一个一米长半米粗的石磙,横压着石盘底面。石磙两端用木轴镶嵌绑在木杠上,以便套上牲口碾轧谷物。碾盘旁边还有一个木制的吹风机,用来分离谷糠和谷粒。这个笨拙的手摇吹风机,我小时候总觉得它很神秘,弄不明白为什么它吃进碾轧后的谷物,一会儿就吐出了谷糠,留取的是纯正的小米。后来才渐渐明白,糠轻米重,祖辈设计制造的脱谷机,正是通过人造风力以抛轻留重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记得童年农村,磨盘家家有,碾房全村公用,好在碾谷轧豆每家一年最多用两次,一次是碾谷,一次是把炒熟或煮熟的黄豆碾碎,那是家家的土法制作面酱和酱油的必备材料。轧碎的豆瓣拌上粗盐放在缸里或罐中,晒上几个月,让其发酵增色,便成了绿色农家自制面酱。自古至今,农家薪火相传,土制土造,辈辈传承,一代又一代人享用。如今,商品市场,城市化和与国际接轨的时代,传统民族习俗与技艺,知晓的人越来越少。打我记事起,我们村家家如此,都是自已动手做面酱、做醋、加工香油和花生油,甚至土造曲酒。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那种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实在让我向往。因为我已是步入古稀之年的人,正处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时代,整日让假冒伪劣产品所困扰,吃穿住行都让人心惊胆战,必须瞪大眼睛去仔细挑选。想起童年的吃,虽然粗茶淡饭,温饥相继,但水甜饭香,养人放心。农家孩子们的穿戴,更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哲学韵味。庄户人家的孩子多,一般都是姊妹兄弟五六个。全家人的衣服、鞋、袜都由女人做。最早的土布是自家织,线是自己纺;后来有布卖,大都是买布自己做衣。通常是老大穿新,老二穿旧,老三穿补丁,老四穿破烂。兄弟姊妹的衣服传递接替穿,直到不能再穿时,也要把破衣撕成一块块布丁,打成糨糊贴在木板上,把布块一层层贴上去晒干,做成“布背”,好给一家老少做鞋底用。我们全家共7口人,所有的鞋都是我母亲和姐姐们一双双做,一年到头,有空闲忙着做鞋。先用纸样或鞋样把布背铰好,几层鞋背用白布粘好,再用麻绳一针针纳好,密密纳得很结实。做好鞋底再做鞋帮,然后合成镶底。做一双鞋少说也得十天半月,都是插空做,不可能投入全天时间。那时的山村,妇女们一有时间就纳鞋底,一双比一双式样精美。她们在纳鞋底的同时,还不停地纳鞋垫,鞋垫上全是艳丽繁复的图案。她们全不顾鞋垫纳成就会被踩于脚下,美丽顿消。她们是被乡村伦理所驱动——因为在山里,好女人的标准是勤快,而懒女人会被视为好逸恶劳。这种乡村伦理从何而来?是大地的昭示。譬如,在故乡深山的沟渠里有一种植物,叫山枣。即便是生在偏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枝叶,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酸甜的果实。它只按照自己的心性而活,至于能不能被人夸奖,它是从来不会去想的。记得在60年代末,村里已经有了粉碎机、面粉机。但是,每到新玉米和新麦子下来时,妇女们也总是拿到磨盘上去磨、碾盘上去碾。这种传统碾米磨面的方式,耗时费力,可她们坚持不懈。石磨磨出的粮食因为缓慢,所以黏稠香甜。而山里的玉米和麦子,生长周期长,吸足了阳光,蕴足了营养,这就需要慢慢地碾压和细磨,这样碾磨出的米和面,熬粥粥香,做糕糕腴,均有地道的口味。这种舌尖上的感受,化成她们的生活逻辑,不轻易妥协于外力。回望旧物、旧事、旧时,不禁感到,乡土上遍地是哲学,不仅长万物,也长道理。大地道德有自然的教化之功,让人唯真而动、唯善而行、唯美而崇。人们只要一亲近土地,人性的病症,就不治而愈。记得我少年时很淘气,上山干活和上学都要走山路,蹦蹦跳跳特别费鞋,有时一个月就穿坏一双鞋。后来我母亲就给我做牛鼻子鞋,底厚帮实都是密密麻麻的粗线纳成的。鞋前头缝了两条黑皮条,既美观又结实,粗看一眼像个牛鼻子,所以都叫它牛鼻子鞋,做这种鞋不知费了母亲多少辛苦。但穿到脚上还是比别家孩子坏得快,恨得我母亲夏天不让我穿鞋。上山干活、去西小河赶驮我都要光着脚,不小心经常把脚指头碰破出血,轻了不在乎,重了哭着回家,母亲抓把高粱面放在出血的脚上,用破布一缠,算是包扎伤口,我还得照样上山干活。农家的孩子,就这样泼泼辣辣在风雨中摔打,在山野中成长。幸运的是,我少年时代家乡的水是甜的,土是净的,天是蓝的。上山干活,口渴了,西小河的水随处能喝,老人叮嘱过,河湾里的水只要是流动的,喝了就没问题,检验的办法是往河湾里吐口“吐沫”,“吐沫”能散是好水,不散别喝。流经西庄的小西河,常年不断流。冬天我曾蹚过冰,夏天好几处河湾能游泳,干旱的年景和冬春季节是细流涓涓或暗流汩汩,时隐时现,终年流水不断。河流中有的地方细沙清澈,有的地方卵石嶙嶙,有的地方水草茵茵。摇来摆去的水草,任流水抚摸,任阳光亲昵,依依不舍地与小河流水告别。河两旁柳树成荫,洋槐挺拔,草丛和灌木一簇又一簇。沿着随河而弯,因水而曲的一道道石头便桥。走进走出,要过无数道石头便桥,才能登上各家的山坡和丘田地。我们家的山地分布在村西和村北两个主要方向,除村北的地块不经过西小河外,其余的都需经过这条河。这条河伴随着我成长,它养育了我,陶冶了我,它是我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它赋予了我无限遐想和情思。它向我展示了自然界天时、地利、人和的哲理,让我阅读了生灵万物的知识,懂得了勤劳淳朴人民的生命价值,也塑造了我表里如一的耿直秉性和倔强执着的性格。

如果说西河春天留给我的是静态美的话,那么它在夏天便呈现了动态美。随着夏天的雨水不断,西小河变宽了,水急了,河底的鱼和小虾蟹越来越多,蜻蜓绕来飞去,一会低空飞行,擦水而过,一会停立河草枝头;青蛙跳来跃下,蛙鸣四野;河边的林间蝉噪声响不断;田里的麦子快熟了,树上的杏子已崭露红脸,过不了几天就要下树了。这是我少年时代最高兴的季节。隔两天我便挑两小罐人尿到西小河菜园,把尿浇在菜地里,再用水桶从井里拔水浇菜。井不深,有一丈左右,用小桶快拔快浇,让水形成水流,顺着小渠流进韭菜、菠菜地里。半分菜地,随节气种些自己吃的青菜和越冬大白菜。地堰边上插种几棵莓豆,可吃一个夏秋,吃不完摘不完,总是开着紫花,结出一串串莓豆等人去采摘。

春夏之交,天说变就变,黑云从西北山顶翻滚而来,霎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不等跑回家,瓢泼大雨便倾泻下来,天地之间交融在风雨之中,这种天地强对峙交流时间,也许是半个时辰,也许是一个小时便雨过天晴。丘丘岭岭汇聚的雨水,流进了西河,形成了洪水,卷杂着黄土和残枝败叶,滚滚而下,汹涌的洪涛要半个多时辰才会逐渐消退。每当发洪水的时候,全庄老少都会出来观望。每年经过一两次洪水冲灌洗礼,西河便注入了新的生命,有了新的生机。往日的便桥被冲垮,石头便道不见了,有的堤岸被冲毁,河边的树有的连根冲倒,全庄的人会齐心协力重新铺路搭桥,淘井换水,迎接夏收夏种。

雨过天晴,树上的蝉虫格外多,“哇有”“得篓”“知了”和“马嘎”鸣声不绝于耳,特别是中午,它们在树上高声唱和没完没了。我常在老人们歇中午觉的时刻,偷偷从家里老骡子尾巴上挣下一根长毛,打上“8”字活扣,绑在长长的高粱秆上,爬上树,趁马嘎鸣叫时,用马毛扣套住它的一只羽翼,拽下树来,再把它的羽翼去掉半折,放在口袋里,回家烧烧吃。傍晚,又跑到柳树下或杏树底下,拾拣马嘎猴,一晚上能从树上和地下拣拾很多。马嘎猴在雨后晚上破土而出,先从地下往地面掏个洞眼,爬出来再上树,我们孩子趁着月光不等它爬上树就拣回来。放在自家屋里,第二天它便脱壳而出,成了一只羽翼还没变黑的马嘎,有公有母。公的会叫,母的只会飞,肚底下没有扬声器,很好玩。

蝉鸣的季节,地里的小麦成熟变黄了,家家户户开始了麦收劳动。我们当地收麦不是用镰割,而是用双手拔,拔出的麦根、麦秸好当烧柴用。把拔好的麦子连穗带秸捆成一捆捆,用牲口驮到自家的场园上,用铡刀把麦穗铡下,晒在场上,把带根的麦秸留下当烧草。晒上几个中午的麦子,摊在大场上,套上牲口,拉着石磙碾轧。人站场中间,扬起鞭子,赶着牲口围着场园转圈,等麦粒都脱穗后,就卸下牲口,把碾轧好的麦子积扫成堆,用木锨迎风扬向天空,让麦糠和麦粒在微风中分散开,家家户户,男人们扬场,女人们扫糠,当黄澄澄的麦子拢成堆装进麻袋时,农家人的高兴劲全洋溢在脸上。这丰收的喜悦既厚重又浓烈,辛苦一年的汗水有了成果,虽然夏粮不是主粮,抵不上全家人五分之一的口粮,但是夏粮丰收让庄稼人有了底气,满怀信心去加快夏收夏种的脚步,耕耘和迎接秋粮丰产丰收。

同类推荐
  •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东方阴影 禅悟 雪祭

    《王火文集·第五卷》中三个故事都深深刻下了抗日战争的印迹。这是我们民族不应也是不能忘记的历史,作者在故事中进行了文学艺术化的反映——不论是普通平民的日常生活(《雪祭》),抑或是出家希望求得解脱(《禅悟》),甚至是新的世纪以后到东瀛的留学,都可看出近八十年前日本侵略给中华民族的创伤伤口还隐隐作痛,更可看出作者并非出于个人情绪的痛苦记忆和深刻反思一直在持续。这样的反思对中华民族来说永远不会过时,对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民族来说也是如此。尽管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期距今已久,但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文集1

    辛弃疾以其独特的英雄壮志和豪情,极力使气逞辞,以文为词,大为扩展了词体的题材范围,形成了沉郁豪壮的主体风格,又兼有婉约深曲和清新质朴的格调,可以说熔铸百家,自由挥洒,多姿多彩。
  • 黄土地 乡亲们

    黄土地 乡亲们

    1970年5月到1975年10月,我在晋东南度过了5年半的插队生活。那5年半,让我认识了中国社会,了解了生活底层,奠定了我以后人生的基础,留下了一生最难忘的记忆。我始终认为,没有那一段生活经历与磨砺,就不会有后来的我和我的人生。这里记述的是我所生活的农村现实,可以说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如果把它作为一个样本,或许有助于现在的人们了解那个年代。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我隐去了某些地名、人名,同时尽可能少写与农村现实关系不大的知青生活,但这里记述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并且许多依据是我当年留下的日记或书信。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

    也许此时此刻的我们,都正在不同形式的跨界艺术里,漫无目的地徜徉着,无边地沉醉着,全力以赴地超越着,优哉游哉地活着。2015年末著成《优哉游哉·生活其实很艺术》随笔集,以不同形式的文字纪念跨界的思维和跨界的自我存在。本书这种行云流水的状态,在离乱的光影中任意漂流,熠熠生辉,又潺潺流淌,便是生活的美学和无限惬意的缘由。本书收录了作者70余篇文化与生活类随笔,以纪念那些已经远离和正在发生的情怀,与读者共勉。
热门推荐
  • 冰山女总裁的妖孽司机

    冰山女总裁的妖孽司机

    一次意外,吴涛和冰冷的美女总裁联系在了一起。作为一个黑车司机,吴涛感觉压力山大。于是,他决定成为都市最强王者。
  • 靠创意赚钱

    靠创意赚钱

    在当今社会,赚钱仅靠双手是不够的,更需要一颗智慧的大脑。要拥有智慧的头脑,首先要摒弃强调精神富有、鄙视物质富有的错误认识和错误观念,没钱不光荣,有钱不可耻;还要了解自己的个性与长处,以便在赚钱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还要学习赚钱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对于金钱的正确使用。本书通过大量事例,生动地展示了靠创意赚钱的每一个步骤,告诉你怎样打造一颗智慧型头脑。
  •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浮屠

    龙浮屠

    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一桩灭门惨案,却迷雾重重。引出百年江湖武林纷争,沈誉君为惨案幸存者,却又成为自家惨案的凶手。亦正亦邪之间,到底如何应对?两大神器百年传承,肩负如何使命?神器执掌者为两代宿敌,却又怎生掌控武林纠纷?当天下大义当前,区区身后之名、个人荣辱、独善其身纷纷置于脑后,《龙浮屠》中,有老而不衰的隐士高人,有初出茅庐的少年英雄,有忍辱负重的无名英雄。正所谓:若正义将欲灭我,我愿为正义而亡!
  • 谈谈情破破案

    谈谈情破破案

    经验丰富的女警vs年轻有为的犯罪心理学家,重重误会的恋人,旗鼓相当的对手,风雨同舟的伙伴。当解开一个个的谜团,却见更大阴谋浮出水面,他们该如何面对?残忍的罪犯,巨大的阴谋,灵心妙探,两人携手并肩,查明真相,清除罪恶,谈情破案两不误!
  • 太清元道真经

    太清元道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二十八位人格

    我的二十八位人格

    诸神黄昏,众神之战……二十八位神明一战,皆两败俱伤,纷纷付身在一个人身上,二十八位神名,二十八位人格,每天一人格……
  •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本(套装共3册)

    蒋勋说红楼梦修订本(套装共3册)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无量真途

    无量真途

    六道,三界,轮回几世几生?情仇,爱恨,纠缠何去何从?宿缘,真命,惝恍谁是谁非?红颜,大道,何惧上天入地!这是桓因坎坷的命运,这是桓因宿命的轮回,这是桓因纠缠的爱恨,这是桓因传奇的三世三生!看三界,观六道,品轮回,尽在《无量真途》!书友群494945221,欢迎加入!
  • 呆萌弃妃快回来

    呆萌弃妃快回来

    裴云一穿越就成了弃妃,很老套,但是并没有被家人嫌弃各种虐待,相反,非但爹娘没有怪她,曾经订过亲的青梅竹马还立刻向她求婚,这是立马就要开第二春的节奏啊。但是,那个早该没有任何关系的前夫却死活不肯放过她,不仅设了个鸿门宴让她出丑,还在各种场合刁难嘲讽,把她往泥里踩,不知道哪里看她不顺眼。裴云也是怒了,忍无可忍之下怼了回去,结果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