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45800000003

第3章 管好自己,再管别人(2)

遇到攻击后,先是惊慌失措,事后又耿耿于怀,对下属打击报复,这是不明智的做法。即便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会损害自己在企业中的形象,被同事们视为心胸狭隘的人,缺乏管理者应有的魄力和风度。

面对冲突,保持中立

首先,管理者要认识到,在组织中,冲突是由于集体与个人的目标、价值观等不能协调一致而引发的,是无法避免的。同样,如果一个组织中的所有成员对每一件事都表示附和或同意,那么这样的组织也是缺乏活力的。

管理者面对冲突的态度最好从以下三种方式中进行选择:

1.管理者要明白,企业内部发生冲突是一种不利因素。如果不加制约,任由冲突发展的话,会对组织本身产生消极的影响,甚至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应当避免冲突的发生,将可能发生的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

2.企业的管理者面对冲突时应当采取接纳的态度,要认清冲突存在的合理性,要明白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并且能够巧妙地将冲突进行转化,将不利的冲突转化成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契机。

3.由于现代企业的管理体制已经日趋完善,因此,冲突发展成为暴力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了。人际关系理论已接纳了冲突,并且鼓励良性的冲突。管理者应当从过分融洽、和平、安宁的组织气氛中察觉到对企业不利的因素。因为这种状态会导致组织反应迟钝,对变革持消极的态度,最终会使企业失去活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管理者应当对良性的冲突持鼓励的态度,以此使企业不断地创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案例

薛亮是某公司的部门主管,他与部门里的员工小刘是铁哥们,下班后经常一起喝酒。小刘跟部门里的另一名员工小黄不和,因为工作上的事情经常发生争执。起初,薛亮还尽量保持中立的态度,设法调和两个人的矛盾冲突。但随着小刘跟小黄矛盾的升级,薛亮的态度开始发生改变。

薛亮在内心里认为,小黄表面上是针对小刘,但实质上是针对自己,他处处跟小刘针锋相对,其实是在间接地挑战自己的权威。一次,这两个下属因为一份计划书再次争吵起来,薛亮态度鲜明地支持小刘,对小黄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从那以后,只要两个人发生冲突,薛亮总是站在小刘一边,即便小刘的观点并不客观,他也是袒护自己的哥们。小黄看到这种局面,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公司。

点评

作为管理者,不能对企业中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产生的摩擦和冲突置之不理。但应当适时地保持中立、沉默,这样便会产生“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千万不要盲目地作出决断,不能显示出你对哪一方的偏袒。保持一个公正、中立的立场,针对引起双方冲突的因素,要客观地进行解决。

在处理员工之间的矛盾时,保持中立并不是让你在矛盾中充当和事老的角色,或者是干脆对他们之间的矛盾视而不见,任凭事态的发展。

管理者的中立立场应当具有建设性,要有助于矛盾的化解与问题的解决。

做下属的榜样

如果有人问你:“领导的用处是什么?”你也许会回答:“带领他们为企业多做贡献。”但这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它要求你以身作则,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会被骂作“徒有虚名”。

当然,好的评价也是有的,有些领导就能获得“身先士卒”的赞美。

这样的赞美是一个敢为人先的领导用不畏艰险、勇于挑战的代价换来的,他在管理实践中真正起到了表率的作用。只有敢于走在下属前面的领导,才能有效地把下属的活力调动起来。相反,如果总是畏畏缩缩,就无法掩饰住自己的无能和懦弱。

身为领导,要记住这样一句话:领导者应该是被学习的榜样,而不是被口头赞扬的对象。以身作则并不是每天大张旗鼓地喊几声口号就能做到的,拥有一身的真才实学永远比口号更加有效。在别人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你不断地进行自我强化。

同时,领导应该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总是动不动就火烧眉毛。

有些人认为,发脾气也是对工作充满热情的表现,至少其出发点是好的。

其实,无论是在心理学还是管理学领域里,激情永远离不开乐观的支配,发脾气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不能以此作为员工的榜样。试想一下,假如公司内部所有人遇到问题首先都是发脾气,谁又能站出来解决问题呢?作为他们的上司,你必须表现得沉着冷静并且言行一致,否则你就不可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案例

本田公司总裁本田宗一郎就是一个敢于身先士卒的典范。一次,为了顺利签到一笔国外大订单,他特意在大阪最有名的一家餐馆宴请外商。

席间,一位客户在上洗手间时不小心把手表掉进了坐便池里。本田听说这件事后,一个人跑进洗手间,脱掉外套,把坐便池拆了下来,帮这位客户找到了手表。之后,本田宗一郎还亲自将手表冲洗干净并且消了毒,即便如此他还是不放心,又开车去了一家钟表店,请那里的修表工仔细检查,确保完好无损后才将手表交还给客户。本田的行为感动了这些外商,他们很爽快地和他签了合同。

作为有名的大企业老板,本田宗一郎原本可以让自己的下属处理此事,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他把最棘手、最尴尬的事扛在了自己肩上,为下属们亲自做典范,让员工们明白:想要有收获,首先得付出。

点评

领导所表现出来的力量和信心,或者是忧虑和缺点,都会在组织里放大,影响众多下属的行为。所以,领导们要以自己的言行为下属建立一个标准,让自己成为一个模范,供他们去学习,这也是任何一个管理者都无法逃避的义务。

盖好你的“屋顶”

鲁迅先生在1927年的时候,写过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文章。他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鲁迅先生的这一见解,后来被心理学家归纳为“拆屋效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经常可以见到。

心理学上是这样解释的:A想要得到B的东西,B通常会提出很多要求,比如拿什么东西作为交换之类,这种要求通常是比较苛刻的,逼迫A答应。我们拿两种情况做一下对比,第一种是B先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然后提出一个较容易被接受的要求;第二种是B直接提出后面的要求,哪一种情况下B能得到较高的回报呢?答案很显然是第一种。

正常情况下,人们总是不愿意连续两次拒绝同一个人,第一次拒绝一个人的时候,你会对被拒绝者有一种愧疚感,所以他再次向你提出要求时,你会尽可能地让他得到满足。交易的目的就这样达成了。

拆屋效应通常被运用于谈判中,有时是企业对客户,有时则是企业对员工。在职工交流会上,员工出于种种不满,往往会提出一些让领导们很难接受的条件,很多时候这些条件看上去似乎是蛮横无理的。他们并不是不想谈下去,只是作为一种谈判的策略而已。这种策略的效果非常有效,领导们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但我们要记住,这只是“拆屋”阶段,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你给他们“开天窗”。

管理者们要避免身处这种尴尬的境地,就必须在平时多注意员工的思想变动,为他们排忧解难。用“拆屋效应”的话来说,就是在他们提出拆掉整个“屋顶”之前,你应该先把他们需要的那扇“天窗”打开。

案例

刘小姐是一位连续几年的销售精英,有一次上班的时候迟到了,错过了一个大客户,部门经理听说后把她狠狠地训斥了一番。刘小姐颜面尽失,气急之下甩开袖子就冲出了办公室。不过,没多久她认识到不能丢掉这份工作,调头回来了。部门经理也已经偃旗息鼓,再也不追究刘小姐犯下的错误了。

点评

在这里,冲出办公室实际上就相当于“拆屋”。刘小姐毕竟是一个优秀的员工,只是偶尔犯了这一次错误,她若走了,公司就丢了一位人才。刘小姐回到办公室的行为其实就是为双方都开了“天窗”,她知道自己不想丢掉这份工作,也知道部门经理不愿丢掉人才,可谓一举两得。

实际上这就是拆屋效应,只不过好像刘小姐比部门经理用得要好。

认清你的错误行为

每个管理人员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行为,为了企业也为了自己,我们应当坚决改正这些错误。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找出那些错误的行为。这些错误的行为都是具体的,它们每天都会发生在许多人身上,它们不会发生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而通常都发生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它们会极大危害你在职场的生存,因此,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你要时刻注意并避免这些行为。具体来说,这些行为包括:

1.过强的求胜欲望,即不论什么情况,无论是否值得,都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打败对方;

2.每次讨论的时候,不管有没有必要都要发表一番自己的见解;

3.过于喜欢点评,即不论对方说的是不是有道理,总要评论一番,喜欢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4.经常发表破坏性评论,即为了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加深刻,总是说出一些不必要的讥讽;

5.喜欢用否定式过渡词开头,例如以“不”、“但是”或“可是”来开头,当你这样说的时候,相当于在告诉对方:“你错了,我才是对的”;

6.总是在不断地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告诉周围的人:你比他们想象的要聪明;

7.时常在愤怒的时候与人沟通,将情绪波动当作一种管理工具;

8.故作高深,比如常对他们说:“让我来告诉你这样做为什么不行!”喜欢用自己的负面思维去影响周围的人;

9.不懂得赞赏,不懂得表扬或激励别人;

10.喜欢抢别人功劳,即习惯性地或者有意识地高估自己在某项工作中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最让人厌恶的恶习;

11.喜欢找借口,即为了给自己的行为开脱,总是将自己的坏习惯归结为无法改变的原因;

12.面对失误,总是把责任推卸到过去或者他人身上,以掩盖自己的过失;

13.作为领导者,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周围的人;

14.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不愿承认他人已经被自己的行为影响;

15.不懂得怎样去倾听,这是对同事最大的不尊重;

16.不懂得感激他人,这是在人际交往中最缺乏礼貌的一种坏习惯;

17.错误地攻击那些本来想要帮助你的人;

18.为了让自己免受责罚,总是将自己的过失推卸到其他人头上;

19.总是强调“我就是这样一个人”,把自己的缺点看成是自己的个性甚至是美德。

必须承认,当我们将这些恶习一一列出来的时候,你会感到这是极其可怕的。试想一下,如果身边的同事都有这些恶习,那么谁能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待下去呢?但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我们每天都必须去面对的。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恶习大都比较容易克服。

在下面的章节当中,将会对其中的一些恶习展开深入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控制好你的求胜欲

我们只要观察一下身边的许多成功人士便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着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就是他们大都拥有着过强的求胜欲望,总是想在任何事情上都要赢。竞争意识和咄咄逼人是有着明显的界限的,但许多成功人士乃至普通人却总是跨越这条明显的界限。

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澄清一下,我们并非是反对竞争意识,而是认为一旦我们过度地追求竞争,或者说为了那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情而挤破脑袋的时候,竞争意识就已经变成了缺点。而且,几乎其他所有的行为缺点都是由这个缺点引起的。

我们之所以喜欢与他人争论,那是因为我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接受我们的看法;我们会去贬低别人,是因为我们会在无意之间感觉对方不如自己;而我们之所以不喜欢别人,是因为我们总是想要成为胜利者,总是想要让别人在我们面前变得无足轻重;我们之所以会出现对某些人的偏袒,是因为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们建立同盟关系,让自己这一方拥有一定的优势。

在生活中,当某件事情的胜负变得至关重要时,我们想成为赢家自然没有错。但是当一件无足轻重的、根本不值得我们为其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摆在面前时,如果我们还想成为赢家的话,这便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那些事业已经达到巅峰的人来说,更是这样。

在参加会议的时候,我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够接受自己的建议。甚至在超市排队的时候,都想插入一个结账速度最快的队伍里。有时,为了取胜,人们甚至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哪怕这个人是我们的至亲。

总是,人们之所以会做出这么多令人讨厌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句话:人们总是在毫无意义地追求成为第一,成为胜利者和赢家。

案例

一天,父亲在与自己10岁的儿子打篮球。很明显,双方的力量并不均衡,可以说差距是巨大的:父亲比儿子高出50公分,比自己的儿子重了100余斤和多出来接近30年的经验。这注定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当然,这位父亲带他的儿子出来也不是为了比赛,他只是想帮助自己的下一代更好地成长,也为了能让自己放松一下。

刚开始的时候,父亲还没有忘记今天出来的目的,不断地为儿子创造机会,他们玩得十分开心。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场上的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父亲想要“求胜”的心态开始发挥作用,他开始关心与自己10岁儿子的比分了。每当儿子拿球的时候,父亲便会积极地进行防守。

同类推荐
  •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

    《疯子:一个实习心理医生的精神探险》是一部心理小说,主人公为年轻的实习心理医生——托马斯·霍顿。作者凭借自己敏锐的洞察力,与病人及同事的交往经验,用诙谐幽默的文笔,超现实主义的想象以及东方哲学的暗示,生动刻画了一名实习心理医生的心理活动,表露出精神病治疗实践中的荒谬和唯心主义。在治疗新病人——一个无名氏“约翰·杜伊”的偏执行为时,霍顿终于精神枯竭,身心受创,陷入自己是否正在失去对现实的掌控这一人生思考中。
  •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挑选了七个大家熟悉的童话,都是女性为主角的故事,触及的正是七种不同的女性心灵成长方向,七幅寻宝图。熟悉的故事在每一个人心里都已然有了一些自己既定的看法,但如果我们可以将这样古老、烂熟于心的故事拆解出不同的意涵,让我们对自身所处的世界有不同的感悟,那我们对自身的困难也将有更宽广的视野。本书由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分析师吕旭亚执笔,通过象征语言与心理语言的转换,带领读者跨越意识的边界,走进内心的森林,迎向挑战与改变。这趟旅程不仅使我们与古老象征产生联结,开启我们内在的丰富性,更重新思索和探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现象与意义,为现代读者的成长与发展找到完整与圆满的可能。
  • 暖口味心理学

    暖口味心理学

    本书以快速让自己的心情变好为主旨,以心理学为依据,围绕快乐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和事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学会掌控情绪,管理心情,用理智驾驭情感,进而获得成功和阳光人生。本书阐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和情绪问题,并提供了有效的改善方法。例如,什么是情绪,情绪对健康的影响,如何摆脱情绪障碍,怎样做情绪的主人;心情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们为什么要快乐地活着,我们为什么会莫名地忧郁和烦恼,好心情由谁决定,如何创造和坚持好心情;在职场如何调节情绪,以及在生活中如何自我管理情绪等。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走出心情的低谷,摆脱烦恼的困扰,彻底地改变你的精气神,用热情、积极、乐观和快乐的心情拥抱美好人生。"
  •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你要清楚自己应该怎样过好这一生

    《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阿德勒曾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在《自卑与超越》中,关于记忆和梦的探讨,作者也参考了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性问题,作者也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观点。
  • “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想”安无事:想得开 得自在

    这是一部关于生活心理学的图书,作者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针对当下很多人在一些无关重要的事情上过于较真,身心疲惫的现实,正反比较地讲述了想得开对于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对于当下很多人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全书内容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热门推荐
  • 庶女锦途之言妃传

    庶女锦途之言妃传

    超级女祭师意外穿越成为大煌朝相府废材庶女,醒来就面对渣男的休书,嫡姐们的冷言嘲讽,幸亏祭师本领言灵术和控心术跟随灵魂而来,一言扫阴霾,两语灭渣渣!穿越重生,改变命运!虐待姐?姐能让你梦靥缠身!讥讽姐?姐能让你当众出丑!雇凶杀姐?姐让你作茧自缚!曾经弱不禁风、人见人欺的废材变成可以呼风唤雨的响当当人物,渣男回心转意!对不起,过了那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上没有灰姑娘

    世上没有灰姑娘

    本书从一些女性的真实案例出发,以精致和不精致为两个维度,选取大量事例告诉女性朋友们,精致女人的生活和不精致女人的生活分别是什么样,以及怎样成为一个女人爱,男人也爱的精致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女人,即便是灰姑娘,在得到水晶鞋后,也能变得精致起来,赢得王子的芳心。本书从自我认知、细节打造、创意生发、一人生活和伴侣相随的五个角度全面带领女性加入精致生活的行列,使她们的生活脱离平庸乏味,走向五彩纷呈。女人的精彩需由自己做主,需要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 花花绿绿

    花花绿绿

    曾明既然带了刀,就需要喂养它,其实也需要喂自己。他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受害者也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他们不知彼此的名字和故事。可事情仍要发生,不可挽回地发生。这时代可以象征的东西太多。一言以蔽之,就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群魔乱舞、千奇百怪……曾明就坐在我对面,我看不出他脸上的表情是兴奋还是痛苦(我承认自己在这方面比较笨拙)。事情其实是这样的,曾明小时候养了一条小狗,因为毛色很杂很花,就给它取了个名字“花花绿绿”,同班同学马大伟说“花花绿绿”不像个名字,干脆叫“小绿”吧。
  • 渡劫高手在末日

    渡劫高手在末日

    女主陌澜尊者作为前渡劫期大能,由于在前界面的空间法则崩坏了,渡劫时被劫雷劈到兵解重生,灵魂在神器沧澜神府的帮助下穿越时间和空间,夺舍了一个怨气很重的重生灵魂,吸收记忆后才发现这也是一个崩坏的世界,丧尸横生,丧尸吃人比比皆是,没有次序,没有规则。世界如此混乱不堪,不过,我喜欢~
  • 颠覆:鬼才卡兰尼克与他的Uber帝国

    颠覆:鬼才卡兰尼克与他的Uber帝国

    本书主要围绕Uber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早年的两次创业失败经历和成功创建Uber等事迹展开叙述,重点着墨于Uber这一热门话题,探讨其诞生和发展、运营模式、营销案例,以及Uber在美国、中国甚至世界的扩张、影响等方面。
  • Loved (Book #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Loved (Book #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圆圆的肥皂泡

    圆圆的肥皂泡

    本书是本书是刘慈欣的大陆新生代科幻小说。用无数大肥皂泡裹带湿润空气进入内陆,从而调节气候。现在争议巨大耗资惊人的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肥皂泡工程都显得渺小得多。技术上,这个如何制造超级液体目前还只能是梦想。
  • 默多克家族全传

    默多克家族全传

    1952年,默多克继承了父亲的小报《新闻报》,短短的三四十年将其发展为跨越欧、美、亚、澳几大洲,涉足广播、影视、报业诸领域的传播媒介帝国。在他的麾下,既有久负盛名的英国《泰晤士报》,也有美国电影界的巨无霸——20世纪福克斯公司。80年代初,默多克的国际新闻集团年营业额达到12亿澳元,他本人也成为新闻界翘楚。默多克报业集团的投资极为广泛,除报业出版外,还延伸到电视台、电影公司、唱片公司、图书公司、足球俱乐部、航空公司、石油钻探等非传统领域。着眼于长远、敢于冒风险、善于撬动资本杠杆是默多克扩张的法宝,将为读者展示默多克的传奇经历和经营奇才。
  • 狐狸妖妻不会跑

    狐狸妖妻不会跑

    白倾倾因为一念之差,让自己师父给丢到了云澈家门口,陪着云澈长大,然而,一切哪有那么顺利。毕竟人妖殊途,能在一起不能在一起,要问老天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