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初,601所组织500多人的歼8现场设计队伍,扛着行李,抬着桌椅,登上大卡车开进112厂。科技人员在112厂的设计楼和各车间的地下室摆上设计图板,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详细设计,为工厂试制提供生产图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部门早在工厂为技术人员搭好了通铺。技术人员到达后,他们就把做好的饭菜送到设计现场。尽管吃住和工作条件较差,但技术员们人人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勤奋工作。为了抢时间、争速度,许多技术人员连续几昼夜不离工作现场,饿了啃口馒头,困了趴在图板上打个盹,醒来继续干,有股战天斗地的精神。这样于1966年8月就完成了图样设计。
图样发到了112厂,开始了飞机的试制工作。但是这时“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601所与112厂的各群众组织也群起效尤。主要党政领导被扣押、揪斗、专政。一时“夺权”、开除党籍、“打倒”和打砸抢之风甚嚣尘上,科研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歼8飞机的研制受到严重冲击。直到1968年9月中才进行歼8静力破坏试验。杨凤田第一次观看这样的试验,有比较深刻的印象。1969年7月5日,歼801架飞机经过充分严谨的试飞准备,具备了上天试飞的条件。601所派500多人到试飞现场观看了歼8飞机首飞,杨凤田也随队而行。
当日清晨,天空晴朗,微风习习,旭日透过薄纱般的云层把金辉洒遍祖国大地。一架暗黄色的歼8飞机停置在机场南端,振翅待飞。9时30分,两颗绿色信号弹射向空中,飞行指挥员苏国华立即下令飞机起飞。只见飞机冲向九霄,绕场飞行,矫健的雄鹰欢快地在机场上空盘旋着。主持试飞的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观看试飞的陈锡联、曾绍山以及三机部、辽宁省、沈阳市革委会的负责同志,601所、112厂、410厂等单位的领导、技术人员、工人等,仰望雄鹰在蓝蓝的天空中翱翔,穿过那朵朵白云,恰如一幅多彩的画卷,美不胜收。当歼8飞机爬升到3000米高处时,绕机场盘旋,两次通过机场上空后,徐徐下降,非常平稳地着陆。飞机滑行一段距离后,放出两具白色着陆伞,滑行速度很快减慢下来,歼8飞机安全归来了。“首飞成功了!”机场上响起欢呼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有的振臂欢呼,有的欢喜雀跃,有的热泪盈眶。那真是:
天空晴朗微风熠,
旭日金辉洒大地,
雄鹰首击白云间,
人群欢呼草坪里。
杨凤田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研制的飞机,飞上了蓝天,首飞成功了,心情无比激动。他与战友们热烈握手互相祝贺着,这一场面让他永生难忘。当他成为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还动情地说:“到现在为止,我来所工作40多年了,从事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难忘的事很多,最难忘的是歼8白天型飞机首飞,这是我终生最难忘的,是我第一次看到我参加设计的飞机从地面上飞起来。”
首飞成功以后,领导接见了首席试飞员尹玉焕和全体机组人员。曹里怀副司令员说:“我代表空军党委、空军部队向参加歼8飞机研制的工人、设计人员和干部致敬……歼8飞机是架好飞机,一定要支持这架飞机!”7月9日还给毛主席发去了《报喜书》。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歼8飞机研制进度受到很大影响,直到1979年12月底才完成设计定型试飞,具备了设计定型的条件。
1979年11月,601所、112厂开始对设计定型图样、资料进行预鉴定工作。当时任总体室副主任的杨凤田组织有关人员对歼8飞机的总体、气动力的图样、技术资料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没有差错。然后参加了歼8设计定型技术鉴定会和航空产品定型委员会设计定型现场办公会,在会上解答代表们提出的有关问题,为歼8设计定型提供了技术保障。1980年3月2日,常规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准了歼8飞机设计定型。
歼8飞机从设计开始到首飞仅用4年时间。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拖了10年才完成设计定型,这在中国的航空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歼8飞机设计定型后的4年间,先后交付空、海军部队。在部队试用、服役期间,既接受了考验,飞出了性能,达到了或超过了原设计指标,也暴露了一些技术问题,出现过重大事故。但在设计人员、工人、干部和解放军的共同努力下,排除了故障,解决了问题,使歼8飞机的声誉与日提高,作战性能日渐增强,已成为当时部队的主战机种。每当杨凤田等参研人员看到“美男子”般的战鹰从头顶掠过,听见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时,心里就会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脸上总会浮现出一种欣慰的笑容。正是歼8飞机让他有初显身手的机会,经受了锻炼、提高了水平、丰富了知识、积累了经验,造就他成为一名具有真才实学、经验丰富的航空工程技术人员。
在歼8飞机设计定型后,虽然已交付部队使用,但它不满足部队的作战需要。因为1965年中央军委批准研制的歼8飞机,本来就是全天候型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由于歼8飞机拟采用的交流供电系统和新雷达的研制进度赶不上飞机的研制进度,无奈只好先研制歼8“白天型飞机”,于是它只能在白天作战使用。因此使用部门要求尽快研制歼8“全天候飞机”(歼8A型飞机)。全天候飞机在歼8白天型飞机基础上,加装(或改装)204雷达、506电台、50瓦短波电台、960杂波干扰机等11项电子设备,为此载机要作相应的改动。重新发图,补做试验,补充试飞。经过8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奋斗,于1984年12月通过了设计定型技术鉴定。
歼8白天型飞机与全天候型飞机研制成功并投入批生产,装备了部队,不但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开辟了我国航空工业从仿制到自行研制设计的新纪元。通过两型飞机的研制,601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一大批科技骨干和有才华的管理干部,为我国进一步研制下一代战斗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从仿制摸透到自行设计”的道路。而且,歼8飞机成了中国自行设计战斗机的“母机”。在歼8飞机的基础上,对结构不断更改、设备不断完善、性能不断提高,相继研制出了歼8B、歼8C、歼8D等飞机,如同美国的“F”型,苏联的“米格”型系列飞机一样,在中国形成了“J8”型系列飞机,适应了空、海军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敌机的作战需要,捍卫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受侵犯。更重要的是通过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不仅培养、锻炼出一批科技人员、工人和管理干部,还磨砺和培养了中国的空、海军队伍。有一批能熟练驾驶歼8系列飞机的英勇善战的飞行员,技术熟练的飞机维护人员。使空、海军不断成长壮大,壮了军威,壮了国威,备受世界瞩目。
歼8白天型和歼8全天候型飞机的成功研制是我国航空科研领域里的重大科技成果。1985年10月,经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定核准,授予其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601所代表获奖者是顾诵芬、王南寿、叶正大,但大家都知道这份奖是集体荣誉,包含着杨凤田等广大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的辛苦、智慧、心血和功绩,他们都为此而感到高兴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