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64800000009

第9章 投笔从戎(1)

穿着军装的大学生

相传东汉初期,有一位通西域的英雄,姓班名超,字仲升,平陵(现陕西咸阳市西北)人。班超从小就刻苦耐劳,勤工好学。因为家境贫困,青年时代常给官府抄写文件,也替私人抄写书籍,得些报酬,供养老母,补助家用。当时,北方的匈奴,时常侵犯汉朝的边境,班超很是愤慨,同时他又看到西域各国同汉朝的交往,已断绝了50多年,更是心怀忧虑。有一天,他一面抄写文件,一面觉得十分烦闷,忍不住站起来,将笔猛地一扔,大声说道:“大丈夫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立功异域,怎能长期把时间消磨在笔砚之间?!”班超的这句话被记入了《后汉书·班超传》中。后来人形容文人从军、弃文就武就叫投笔从戎。

杨凤田也有投笔从戎之誉。

1959年6月,杨凤田和其他同学一样,进入高考的总复习阶段。这是决定他未来前途的重要时刻,是人生路上的拐点。于是他用尽全身的力气,开足马力,做最后的冲刺。6月天气渐渐热起来,尤其是进入7月,闷热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蚊虫的叮咬,让人难忍。他只好钻到学校附近的树林里,捧着厚厚的油印提纲,一篇篇、一页页地翻着,默记着,饭不思、茶不饮。考生们都把7月称为“黑七月”。不过,杨凤田知道“只有今日苦,才有明日甜”,他坚持着。与此同时还有一个问题让考生们费尽心思,报考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同学们常常不约而同地议论起来,你问我,我问他,一时都拿不定主意。杨凤田同样也在思考着,他想报考北京大学物理系,将来可以当个科学家,可是心里总是不太踏实,总好像缺点什么,还有点担心“我能考上吗?如果考上了能读得起吗?”他心里左右盘算着。“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这是那时学生填报志愿的共同语言。正在他犹豫不决时,他看到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招生简章,让他眼前一亮。“军工很重要,是国家重点行业。报考哈军工,我可以当兵了,念书还不花钱,这不正是我所求的吗?”他脑子里一连串的疑点都解决了。因此他高兴极了。果断决定报考哈军工。志愿定了,方向明了,他更加倍努力复习功课,毕业考试全班第一,在全校也是名列前茅。带着这样的优异成绩参加了高考。考后自己感觉良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

杨凤田回到家里,又帮助父母干起农活来。但是,他心里一直很不安,也很焦急。不安的是担心考不上,焦急的是希望快点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间还是那样一天天过去,但他觉得过得太慢了,有点度日如年的感觉。哈军工是提前录取的学校,8月初的一天,杨凤田正在地里干活,给棉花打农药,乡邮递员走到他的面前,“恭喜你了,你考上哈军工了!”乡邮递员一边说一边将录取通知书交到他的手上。当他接过录取通知书时,心花怒放,双手颤抖着,双目已经有些模糊,盯着录取通知书的每一个字,目不转睛,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真的考上了!”他心里在呼喊着。“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古以来就是男人的两大喜事。杨凤田金榜题名,自然高兴至极。这时他突然想起来应赶快告诉父母与家人。于是他急忙跑回家,向正在干活的父母大声说道:“爸、妈,我考上了!”随后将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父亲虽识字不多,但也看懂是儿子被哈军工录取了。母亲抢过录取通知书,虽然不知道上边写的啥,但也翻过来翻过去地认真看着。父母及哥嫂都高兴得不得了。母亲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这是杨家祖祖辈辈第一位大学生啊,还是穿军装的大学生啊!为杨家争光了,祖宗们知道后也会高兴的。父母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多年的期盼终于有了善果。

杨凤田考入哈军工的消息,很快在铁河嘴子屯传开了,乡亲们奔走相告,为村里出了一位军人大学生感到骄傲,脸上有光。有的乡亲还特意到杨家表示祝贺。不过谁也不知道哈军工是干什么的,是什么样,连杨凤田本人也说不清楚。

由于录取通知书中要求入学报到时间很紧,杨凤田的母亲开始为儿子打点行装。这时她的心是热乎乎的,脸上总带着笑容。“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马上就远行了,不知道何时再能见到,喜悦的同时,心里还有些七上八下的,担心什么呢?连她自己也说不上来,可能这就是母子情吧。杨凤田也开始忙活起来,向敬爱的老师、亲密的同学一一告别,老师和同学都向他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与他紧紧地握手、紧紧地拥抱。那依依不舍的情景,那情意深切的话语,至今他仍记忆犹新。

1959年8月26日,蓝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尽管天气还是比较炎热,但轻轻的小北风不时拂面而过,带来一阵凉爽,让人感到由衷快慰。这一天,愉悦的杨凤田带着简单的行李,乘车到沈阳军区第二招待所报到。接待他的是一位上尉军官,还有一名大尉和一名中校军官。第三天晚上,辽宁的100名新兵就乘火车北上了。他们坐在同一节车厢里,年轻人聚在一起,自然是谈笑风生、兴奋不已、互相介绍、畅谈当兵的心情和未来的理想。让杨凤田感到新奇的是:在他们的队伍中,竟然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同时考入哈军工。仔细瞧瞧,长得还真挺像。火车上的一夜,新兵们都没怎么睡觉。到了第二天清晨,呜!呜!呜!火车的笛声惊醒了朦胧中的新兵们。“哈尔滨站快到了,大家醒醒吧!”领队上尉叫醒大家。杨凤田揉揉眼睛,推开车窗向外望去,火车缓缓地驶进哈尔滨。

进入8月份的哈尔滨,正是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的季节,宽阔而整洁的马路两旁树木成荫,川流不息的人流,高头大马的洋车,欧式风格的建筑,洋溢着异国情调,哈尔滨的市容在他眼前闪过,“真是太美了!”他竟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你不知道吗?哈尔滨号称东方莫斯科。”坐在他邻座的一位新兵得意地插嘴说。杨凤田笑着看了他一眼,然后继续向窗外看去,一边看,一边打听。火车进站了,他听见站台上锣鼓喧天,还站着一队打着“热烈欢迎新学员”横幅的军人队伍。带队上尉告诉大家:“老学员接咱们来了!”当新兵们走下火车后,老学员拥到他们跟前,与他们握手,表示欢迎。只见老学员穿着带兵种领章的军装,各个神采奕奕、英姿飒爽。杨凤田投去羡慕的目光,心里想到:“我即将和他们一样了!”不由得喜出望外。一声哨响,新兵们排好队,带队上尉对大家说:“现在我们就要开进哈军工,大约有五六华里的路程,大家是坐车去,还是步行去?”“步行去!”新兵们不约而同地喊出一个声音。上尉同意了新兵的要求,挥挥手让等候在一旁的绿色客车开回哈军工,而他带领新兵向哈军工开进。整齐的步伐,嘹亮的歌声,让路人注目凝视。不多时就到了哈军工的大门前,上尉军官高声告诉大家:“看!哈军工。”话声刚落,新兵们都把目光投向前方。只见高大的营门下,有两名持枪的岗哨,笔直地站着,当队伍经过时,哨兵举起右手行军礼致敬。队伍沿着宽阔的林荫大道向前行进,杨凤田的眼睛东瞧西看,真不知道眼睛望哪边好。只见笔直的大道,由西向东,横穿整个军工大院。道路两旁漂亮的杨树,白色的躯干光洁可爱,树间点缀着一丛丛丁香。从树间望去,一座座楼宇掠过眼帘,真是太雄伟了,令他吃惊、令他发呆,仿佛走进了天堂一样。

队伍突然在一座4层工字楼前停下,上尉告诉大家:“这就是你们的宿舍”,随后他宣布了编队名单及住宿分配名单。杨凤田分到一中队一班,他被领到宿舍里,只见房间内有8张铁床,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床单上放着豆腐块似的绿军被。房间窗明几净,整洁宽敞。按带队军官的要求,他把大件东西放进了储物间,然后爬到自己的床铺上,躺下来,“真舒服啊!”他感觉真好,并有一种陶醉感。

第二天上午以班为单位领取军装,当杨凤田双手接过军装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急忙把母亲缝制的学生装脱下来,换上崭新的军装,再戴上军帽,扎上腰带,自己上下左右地打量着,“啊!真是太神气了,我是个军人了!”这话虽然没有喊出口,但是在他心里已是大声地呼喊起来了。心里那个美呀,真是无法形容。“这不是做梦吧?”他在问自己。“如果拍张照片,寄回家去那该多好啊!父母、哥嫂一定高兴得不得了。”他心里想着。其实所有新兵都和杨凤田一样,穿上新军装后都想马上拍张照片留做纪念,于是他们成群结队地跑到照相馆拍了张全身照,这时心里才平静下来。他穿着新军装,行走在殿宇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里,一个乡村学子成了一名穿军装的大学生,这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从此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活。

首先是个兵

杨凤田是个大学生,也是个兵,但首先要当好一个兵。于是入院第二天就开始了军训。按着单兵、班、排、连的顺序组织训练。从简单的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开始训练,有时上军事课,有时上政治课。为了使训练逼真、有效,按连队武器配置规定,发给每人一件武器,杨凤田得到一支半自动步枪。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摆弄这种东西,很是喜欢,爱不释手。

军人的天职是听从命令,起床、吃饭、就寝都听号声,号声就是命令。早晨,还在睡梦中,只要起床号一响,就得立刻爬起来,在3分钟内穿好衣服,叠好被子,而后跑到楼前,列队出操。

学员们穿着崭新的绿军装,扎着腰带,戴上绿军帽,个个生气勃勃、意气风发。整齐的队列,一致的步伐,显得特别威武雄壮。不过,有时也让大家紧张得不得了,甚至是提心吊胆,丢人现眼。因为在睡梦正酣时,突然哨响,队长高声叫喊:“紧急集合!紧急集合!”学员们从梦中惊醒,急忙穿衣戴帽,打背包,携带枪支、弹带、水壶等跑到楼外列队集合,这些动作要求在5分钟之内必须完成,然后跑步拉练。跑步过程中,就会有人出洋相了,不是背包散了就是鞋跑掉了,队伍继续跑,他们就在后边追,真是狼狈不堪。跑一程后,队伍停下来检查,还会发现更有趣的事:有的人没穿袜子,有的人没有带枪或者没带水壶,更有甚者裤腰带竟也没有扣好,手提着裤子跑步。这些人被叫到队前,众目睽睽下,弄得他们很难为情。每次紧急集合都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但随着集合次数的增多,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少了。

军队的生活是紧张、严肃、活泼的,一切活动都要集体行动。吃饭、上课、看电影都必须列队前往,步调一致,一路高歌。早晨有早点名,晚上有晚点名,外出时必须请假,还必须两人以上结伴而行。严格的军队生活,让这些自由散漫惯了的新兵开始时真是不习惯。个别学员甚至受不了啦,免不了叫苦喊累,还有人竟开了“小差”。虽然又苦又累,但也有让杨凤田向往和难忘的事情。

第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那就是哈军工吃得好,这是杨凤田经常提起的事。当时他被任命为革命军人俱乐部一中队俱乐部主任。那时在哈军工实行民主办伙食,他经常听取学员们的意见,并到食堂协助工作,想办法让新兵们吃饱吃好。包子、馒头、蛋炒饭等随便吃。这对吃高粱米长大的杨凤田来说,简直是上了天堂,大饱了口福。八月十五中秋节,每人领到4块月饼,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吃上这么好、这么多的月饼。后来每逢中秋佳节的晚上,当他仰望星空,看那圆圆的、金黄色的月亮时,他就会倍加思念哈军工品尝月饼的情景与心情。

第二件让他难忘的事情,那就是实弹打靶。立式手枪打靶和卧式半自动步枪打靶,让杨凤田过了把枪瘾。平生第一次打枪,竟然打了个双优,自己很是满意。但遗憾的是打得太少了,每种枪只有10发子弹,没有过足瘾。由于是第一次打枪,尤其是对男人来讲,实是快事,难以忘怀。

第三件让他难忘的事情,那就是野外实战演习。一日清晨,野营的队伍出发了,每个人都背着行装、武器、弹药,列队行进在野营路上。野营队伍像一条蜿蜒的长龙,一路行军,一路歌声,《我是一个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声此起彼伏,回荡在广阔的田野上。傍晚时分,到了宿营地,搭起帐篷,准备食宿,开始了野营生活。

野营地是哈尔滨郊区龚家大桥,距市区有50华里。那是一片荒凉的开阔地,间有小山丘,堑壕沟壑。长着茅草和一丛丛的柳树,是一处比较理想的军事野营地。野营训练的内容包括战术训练、急行军、紧急集合、打敌空降兵、攻占山头等。为了演习,把人员按3人一组,3组一班,3班一排,3排一连的建制进行了组织。每个班有正、副班长共11人。每人发给30发子弹、5颗手榴弹。

同类推荐
  •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网络帝国的王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

    互联网行业、通讯行业、媒体行业的从业者和创业者的必读书!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信息发布平台,也是互联网上最大的分享网站。这个网站的创始人却是一位从大学辍学的80后。一个沉默寡言、言行举止都令人琢磨不透的“社交障碍者”。《青年恺撒马克·扎克伯格传奇:网络帝国的王者》是一本全方位解密Facebook商业秘密及马克·扎克伯格成功幕后的书,看他怎样实现从0到百亿元的疯狂。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中国历史名人之七

    辽、西夏、金在建立自己本民族的政权中,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如本书中叙及的阿保机、阿骨打、萧太后等。正当中原地区出现宋金对峙、纷争不已的时候,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开始崛起于漠北高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灭亡了南宋,统一了全国。
  • 才高八斗:曹植

    才高八斗:曹植

    本书介绍建安时代与建安文学,记录曹植的起伏人生与其文学创作生涯。
  • 千古英雄

    千古英雄

    郑成功既是一个顶级英雄,又是一个完人。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品德高尚,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难得的人物。郑成功最突出的是忠君爱国,在国难当头时他挺身而出,力挽狂辛阑;劝降面前,他大义凛然,铁骨铮铮,是中国人民族气节的典范。占领金门、厦门后,他不是偏安一隅,而是挥师北上抗清复明,志在中兴,可见他对国对人民的忠心。更可贵的是,收复台湾时,危难之际,他身先士卒,导航在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既有雄心壮志,又善于隐忍磨砺,十年生聚,卧薪尝胆,枕戈泣血十六年终于收复了台清。更难得的是他既是大将,又是模范丈夫,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他还是个孝子,是个忠孝两全的人。他既指挥作战,又体恤下士。他是一个最关爱兵士的将领。
  • 清漾文士毛子水

    清漾文士毛子水

    “虚静恬淡”是毛子水先生亲书并悬挂在书房中的四个字,他的一生似乎和这四个字如出一辙。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却并非是满口之乎者也的旧式文人,而是一个富于科学精神的现代学者。他那一袭飘逸的长衫,包裹着的是现代文士的铁骨柔肠,他那漫长的学者生涯,充满了耐人寻味的传奇色彩,他一生治学的文士本色,是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厚的财富。毛子水与他的故乡1893年4月11日,毛子水生于浙江江山石门镇清漾村。其父名世卿,乃清末廪生。为其取名曰“凖”,字子水,谱名延祚。
热门推荐
  • An Outcast of the Islands

    An Outcast of the Islan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创造与魔法之遗失的文明

    创造与魔法之遗失的文明

    讲述了贝雅大陆发生的一段故事,一个少年从幼稚变成熟,慢慢发现了自己的身世跟这个世界的秘密。。。
  • 野战兵王与女总裁

    野战兵王与女总裁

    兵王回归闹市,带着自己的小队陷入一场阴谋诡计之中,罗易能否在灯红酒绿的地下世界中破除这一场惊天之秘,拯救赵家大小姐,升入人生巅峰赢取白富美,过上平静安宁的生活。每天两更不定时更新,尽请期待。
  •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

    中国古典诗歌内容丰富,蔚为大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情诗(词、曲)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情诗名篇五百首》从中国古代的名家情诗中,精选五百余首,对于各位作者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于诗歌也进行了解析,帮助读者对历代名家情诗进行鉴赏。
  • 回到唐朝当混混

    回到唐朝当混混

    又是穿越,可又不是我愿意穿越的本人一无所长,糊里糊涂的穿到唐朝,要靠什么吃饭?说不得,只有一个字,混没想到混到极致麻雀也能变凤凰大明宫里走一遭皇帝王子任我挑只为心中如意郎敢与天公试比高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必属巧合我的亲亲们给小青做了一个论坛网址是http://m.wkkk.net/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逛逛喔中文名字,哈哈,混混盟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家有刁夫盗情新文火爆妖夫
  • 未能救世的救世主与罪之书

    未能救世的救世主与罪之书

    背负着罪的救世主,未能拯救世界的救世主。诸神属下的主神空间,恶魔属下的主宰空间。以及位面的意志,为了保护?还是复仇?行走于各个世界,他是否拾起过去的职责拯救?亦或者冷眼旁观?————————————————————————————————————继《主角的无敌穿越》的第三本书,这次我一定会写得比之前更好,而且不会再像之前那样烂尾了!
  • 淡水厅筑城案卷

    淡水厅筑城案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的信仰

    中国人信仰仁爱、和谐、真诚。以前我们提倡文化的复兴,现在我们需要提倡信仰的复兴,信仰的复兴是一项宏伟的精神家园建设工程。民族的复兴,文化复兴是基础,信仰复兴是关键。过去十年间,我们的文化已经走上复兴之路,现在正迎接中华民族伟大的信仰复兴。复兴是在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我们永远恪守夫子“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是创造、不是革新,是接受、是弘扬。关注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建设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一个漫长而温柔的呵护过程。我们在这里赞美的信仰,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信仰。我们看到,传统的精华,正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贡献巨大智慧。我们的信仰就是人类的共同信仰:我们用仁爱、和谐、真诚,建设人类共有家园。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港漂女日记

    港漂女日记

    从内地西北边省辗转到世界金融中心之一香港,高智商低情商的校花初入职场一路崎岖坎坷遭遇只有电视剧中才有的剧情。远离家人朋友,与初恋男友分手,历经餐厅侍应生、画廊助理、拍卖行实习生、律所助理...从小语种转战金融...在繁华都市中拥有的只有自己一颗坚定的决心和排除万难的勇气,试看港漂女如何在香港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经营自己的工作、爱情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