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1500000002

第2章

释论中分别界品

一切种智灭诸冥  拔出众生生死泥

顶礼大师如理教  对法俱舍我当说

释曰。若人欲正造论。当令他知大师不共功德。故说众德为先。后顶礼大师。此偈但依佛世尊说。偈曰。一切种智灭诸暝。释曰。灭一切暝。由一切种智。于一切法无明者。能障见真实义。故称为暝。此无明于佛世尊。由得究竟通对治故。一切种于一切法。永不生为法故。故称为灭。独觉及声闻。于一切法虽除无明。由有染污无明极不生故。不由一切种。何以故。诸余圣人。于如来不共法。及于余境。最久远时处无边差别。有无染污无明。显自利行究竟。赞叹佛已。次以利他行圆满。赞叹世尊。偈曰。拔出众生生死泥。释曰。生死是世间沉着处故。难可度故。故以譬泥。众生于中沉着无救接者。唯佛世尊欲怜愍度脱。授说正法手应理拔济。是人与自他利益行相应。偈曰。顶礼大师如理教。释曰。头面接足名顶礼。立教不虚称大师。无倒称如理。得善离恶言称教。说此如理教为利他方便。由如理教。从生死泥拔济众生。不由通慧施恩威德等。顶礼如理教师已。欲何所作。偈曰。对法俱舍我当说。释曰。此法通名灭济教。别名云何。阿毗达磨俱舍。何法名阿毗达磨。偈曰。净智助伴名对法。释曰。智谓。择法。净谓无垢。即无流智助伴。谓因缘资粮。若尔则说无流五阴。名阿毗达磨。此即真实阿毗达磨。若说假名阿毗达磨。偈曰。能得此法诸智论。释曰。即是有流思慧闻慧生得慧及助伴论。谓能传生无流智。是无流智资粮故。亦名阿毗达磨。因何义立此名。能持自体相故称达磨。或一切法中真实法涅槃为相。故称达磨。此智对诸法。于法现前故。称阿毗达磨。此论云何名阿毗达磨俱舍。偈曰。由义对法入此摄。释曰。彼文句名阿毗达磨。由随胜义入此论摄。是故此论于彼得称为藏。复次偈曰。论依对法名俱舍。释曰。阿毗达磨是此论依止。何以故。从彼法中引生此论故。彼于此论亦受藏名。以是义故此论名为阿毗达磨俱舍。复次此法其用云何。何人先说此法。而法师恭敬欲解说之。偈曰。离简择法更不有。为寂静惑别方便。世间由惑转有海。为此传佛说对法。释曰。若离择法觉分。无别方便能除灭诸惑。诸惑能轮转世间于生死海。由此正因。欲令弟子得简择法。故大师佛世尊先说阿毗达磨。若离此正诸说。弟子不能如理简择真法故。佛世尊处处散说此法。大德迦旃延子等诸弟子。撰集安置。犹如大德达磨多罗多撰集优陀那伽他部类。闻毗婆沙师传说如此。何者诸法是所简择。为令他简择彼法。佛世尊说阿毗达磨。偈曰。有流无流法。释曰。略说一切法。谓有流无流。此中何者有流。偈曰。有为除圣道。有流释曰。除道圣谛。所余有为法说。名有流。何以故。偈曰。于中流。由随增眠故。释曰。若有如此义。诸流缘灭道二谛为境起。于中不眠。无随增故。是故于中不可立有流为反质难。是不眠义。后分别惑品中当广说。说有流法已。何者无流法。偈曰。无流法圣道及三种无为。释曰。何者三无为。偈曰。虚空及二灭。释曰何者二灭。择灭非择灭。如此空等三无为及圣道。说为无流法。何以故。于中诸流不能眠故略说。三无为中何者为空。偈曰。此中空无碍。释曰。空以无障无碍为性故色于中行。偈曰。择灭谓永离。释曰。与有流法永相离说名择灭。各数简择苦等圣谛名择。即智胜因。此所得己利名为择灭。具足应言择所得灭。以略说故但称择灭。如车与牛相应名为牛车。一切有流为一择灭为不一。不一云何偈曰。各各对诸结。释曰。如结数量。择灭亦尔。若不尔。由证见苦所断惑择灭。则应一时俱证一切惑择灭。若尔修余对治道则空无果。佛经言择灭无同类。此言何义。择灭无同类因。亦非他同类。因此是经义。非无与其同类。说择灭已。偈曰。恒遮欲生生。别有非择灭释曰。能永遮未来诸法生。异于择灭有别灭。说名非择灭。不由简择得故。云何得。因缘不具故。譬如有人意识及眼根缘一色尘起。是时余色声香味触等。悉有即谢。五识聚不能缘彼为境界更生。何以故。五识无有功能缘过去尘为。境是故识等有非择灭。由因缘不具故。得依二灭立四句。有诸法唯有择灭。谓过去现在定生为法。皆是有流有诸法唯有非择灭。谓不生为法无流有为。有诸法具有二灭。谓有流定不生为法。有诸法无有二灭。谓过去现在定生为法。皆是无流。说三无为已。前说有为法除圣道名有流。何者是有为。偈曰。又诸有为法。谓色等。五阴。释曰。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此五阴摄一切有为。已至聚集因缘所作。故名有为。何以故。无有法无缘及一缘。所生故。是彼种类故。于未来无妨。譬如独陀。偈曰。说世路言依。有离及有类。释曰。是诸有为法。有已正当行故名世路。复次无常所食故。言谓方言。是言所应义名言依。由执有义言故。佛经说有为法名言依。若不尔。则违分别道理二论。彼论云。言依入十八界摄。永出名离。所谓涅槃。一切有为。涅槃永出离故。有为法有离涅槃无离故。有为法名有离。有因故名有类。类以因义。毗婆沙师作此说。如是等是有为别名。复次是有为法。偈曰。有流名取阴。释曰。此何所显。是有取可说名阴有。但阴非取。谓无流有为。此中以惑为取。阴从取生故名取阴。譬如草木糠火。复次随逐取故。譬如王人。复次诸取从彼生故名取阴。譬如花树果树。是有流诸法。偈曰。或说有斗争。释曰。诸惑名斗争。能动诸善法。及损害自他。故斗争所随眠故。故说有斗争。譬如有流。复次偈曰。苦集谛世间。释曰。违圣人意故名苦。苦从诸见生故名集。破坏故名世间。有对治故。偈曰。见处及三有。释曰。诸见依中住。由随顺增长故。故是见处。但有令有故名有。如此说有流法。如义别名已前已说。色等五阴。此中偈曰。色阴谓五根。五尘及无教。释曰。五根谓眼耳鼻舌身。五尘是眼等五根境。谓色声香味触及无教。如此量名色阴。此中是前说色等五尘。偈曰。此识依净色。说名眼等根。释曰。色声香味触识所依止五种净色类。次第应知。是眼耳鼻舌身根。如佛世尊言。比丘眼是内入。合四大成。是净色性类。如此广说。复次前已说眼等五根。此识依净色说名眼等根。眼根等识依止。其义如此。若立此义。则顺分别道理论。彼论云。何者为眼根。谓眼识依止清净色。说五根已。次应说五尘。此中偈曰。色二。释曰。一显色。二形色。显色有四种。谓青黄赤白。余色是此四色未异。形色有八种。谓长等耶。对是重说色入。偈曰。或二十。释曰。谓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高下正邪云烟尘雾影光明闇。有余师说。空为一色故。有二十一色。此中形平等为正。不平等名邪。地气名雾。日焰名光。月星火药宝珠电焰名明。于中若色显现名影。翻此名闇。余色易解故今不释。有色入有显无形。谓青黄赤白影光明闇。有色入有形无显。谓有长等一分。即有教身业为相。有色入有显有形。谓所余诸色。有余师说。有色入无形无显。谓无教色。有余师说。唯光及明有显无形。何以故。恒见青等诸色有长等差别。云何一物二知所缘。此二色于一尘中现故。是义不然。于有教身业。则成反质难故。说色入已。偈曰。声尘有八种。释曰。有执依非执依四大为因。有众生名非众生名。是名四声。此声由可爱非可爱差别。故成八种。此中有执依为因者。谓言手等声。非执依为因者。谓风树浪等声。有众生名者。谓有义言声。异此为非众生名。有余师说。有别声有执依非执依四大为因。谓手鼓合生。譬如一显色邻虚不许依二四大生。此声亦应尔。说声已。偈曰。味六。释曰。谓甜酢醎辛苦淡差别故。偈曰。香有四。释曰。谓香臭平等不平等差别故。阿毗达磨中说香有三种。谓香臭平等。偈曰。触尘十一种。释曰。触有十一种应知。谓四大滑涩重轻冷饥渴。此中四大后当说。柔软名滑。粗燥为涩。可称名重。翻此为轻。热爱为冷。食爱为饥。饮爱为渴。于因立果名故说如此。如佛伽陀中说。

诸佛生现乐  说正法亦乐

大众和合乐  聚集出家乐

于色界中无饥渴触。有所余诸触。于中彼衣若不可各称。四大聚集所造故。亦可得称。于彼无能损冷触。有能益冷触。他说如此。前已说色有多种。此中有时由一物眼识得生。若是时中分别一类。有时由多物眼识得生若是时中无。所分别。譬如军众。有无量显形色。及远见众宝应知。耳等识亦尔。身识若极多。由五触生。谓四大触。诸触中滑等随一。有师作如此执。复有余师说。具足十一触生身识。若尔则总缘尘。通境为尘。五识应成不但缘别境。五识对入别相为境故。许彼以别相为境。非对物别相。斯有何失。应思此义。身舌二根。一时尘至。何识先生。随强尘先发识。若平等尘至。舌识先生。食欲所引相续故。如此说五根五尘及如取尘已。今当说无教色。偈曰。乱心无心耶。随流净不净。依止于四大。何无教色说。释曰。异缘名乱心。入无想定及灭心定名无心。显非乱心及有心故言耶。是似相续或俱或后故名随流善名净。恶名不净。至得相续亦尔。为简此异彼故。说依止于四大。毗婆沙师说。依止以因为义四大为无教。生等五因故。欲显立名因故言何。此法虽以有色业为性。不如有教色可令他知。故名无教。显是余师说故言说。若略说。有教色。三摩提所生善恶性色名无教。前说依止四大。何者四大。偈曰。诸大谓地界。及水火风界。释曰。如此四大。能持自相及所造色故名界。云何四界名大。一切余色依止故。于彼成粗故。故名为大。复次极遍满起。地水火风聚中形量大故。复次能增广一切有色物生。及于世间能作大事故名大。复次此地等界。于何业中成。何为自性。偈曰。于持等业成。释曰。胜持和摄成熟引长。于四业中。次第成就。地水火风界。转移增益。故名引长是名四大业自性者次第。偈曰。坚湿热动性。释曰。地界以坚为性。水界以湿为性。火界以热为性。风界以动为性。引诸大相续令生异处。如吹灯光名动。分别道理论云。何者风界。所谓轻触。经说亦尔。或说轻触为所造色。此法以动为定性故。说动为风界。即以业显风自性。复次地等及地界等。异义云何。偈曰。说地显形色。由世立名想。水火亦复然。释曰。若世人示现他地大。但示显形色。如示现地大。示现水火大亦尔。但示显形色故依世假名想。说色入为地等三大。偈曰。唯风界。释曰。是风界世人说为风。偈曰。亦尔。释曰。如世人假说显形色为地。说风亦尔。或说黑风。或说团风。云何说无教为后此阴名色。显现变坏故。佛世尊说。比丘由此法变坏。变坏故说色取阴。何法能变坏。由手等触故变坏。广说如经。有对碍故可变坏。复次义部经中说。

求得欲尘人  爱渴所染著

若所求不遂  喜彼如被刺

同类推荐
  • 小儿二便门

    小儿二便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芝草品

    太上灵宝芝草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Botany Bay

    A Narrative of the Expedition to Botany Ba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Work and Wealth

    Work and Weal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征后录

    北征后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冬夜集赋得寒漏

    冬夜集赋得寒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肥婆皇后

    肥婆皇后

    “慢着!我是怎么死的?我前几天去过医院,我没有病的啊?”萧清雅往后飘了几步,她还不能死,她的妈妈还在牢里,必须经常去看妈妈才可以啊。“你是没病,不过你的阳寿以尽,走吧!”黑无常上前,不由分说的拉着她一晃,清雅感觉一阵晕乎乎的不断的向前飘去。不知道飘了多久,等停留下来后,清雅张大嘴:“阎王殿!”看着那三个大字,愣愣的念了出来。而她现在就只穿了一件白色的长袍,这感觉是像鬼魂,真的……
  • 希腊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希腊神话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盛世田园之农家小厨娘

    盛世田园之农家小厨娘

    破草房,烂门窗,米缸空,银钱无,地荒凉,爹无能,娘娇柔,外公外婆偏心眼,哥哥姐姐都有病,就算日子再难,也难不倒她厨神的苏小小。他是当朝王爷,却要跟在她后面防止他上了别人的花轿。他是当朝皇帝,却要跟着弟弟抢亲,只为将她纳入羽翼之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改变:用新的自我缔造新的生活

    书中讲了很多方面的重新塑造,要想改变你的人生,你无须改变书里所谈到的一切,只要你能改变其中一部分,你整个人生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譬如说,只要改变你的习惯,培养好习惯,就找到了好方法,好方法能改变你的人生;只要改变你的心态,塑造积极的心态,保持振奋、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就会给你力量,这种力量也能改变你的人生。
  • 九窍玲珑世子妃

    九窍玲珑世子妃

    一朝穿越,成为当朝宰相之女夙槿,无才无德无貌,
  • 暗恋之我的不说话王子

    暗恋之我的不说话王子

    暗恋每个年青人对这个词都不陌生吧!每天都在发生着故事,每个故事的起源都不同,暗恋着他,是不是告了白?那就一起来看庾莎灵和她的朋友是怎样碰到自己心中的他,怎么爱上他……怎样告白,告白中遇到了多少麻烦……之后是否能成功……
  • 重生兽妃不好惹

    重生兽妃不好惹

    一场精心策划的江面刺杀,太子南炫夜身受重伤被护国将军放养的女儿夏甜陌意外救下,并对他一见倾心。殊不知,黑夜正在向她伸出了大手!满天红花,凤冠霞帔,她如烟四梦,嫁给了自己爱慕的男人——甜梦未醒,猝不及防,她在一夕之间被打入死牢,心爱的男人搂着别的女人在死牢里将他父亲的头颅扔在她的面前。父亲被害,家族被毁,腹中的胎儿也被狠狠的做掉,男人面无表情,她血泪流干。…………满血复活,她是重生归来的杀手夏银冰,心狠手辣,全身是毒,举手投足魅惑十足,再次投入了昔日的男人南炫夜的怀抱。大幕拉开,战火开始。斗渣男,杀恶女,踢掉愚蠢的老皇帝,毁掉南炫夜的太子位置,让他万劫不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考古发现(走进科学)

    本书主要内容为失落在沼泽地里的遗宝在哪里、“黄金城”的宝物在哪里、“圣殿骑士团”的珍宝藏在何处、法兰西迷宫的宝藏在何处等。
  • 丁玲的历史问题

    丁玲的历史问题

    1933年5月,丁玲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与当时的丈夫冯达一起软禁在南京,直到1936年9月离开南京。丁玲的“历史问题”,就是指丁玲这三年软禁期间的气节问题。丁玲的历史问题,从1940年到1984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六次审查,产生了六个结论。1940年,丁玲历史问题的第一次审查1936年5月,丁玲从南京到北平寻找党组织,未果,又回到南京。1936年6月,上海当时的中共负责人冯雪峰派张天翼在南京联络丁玲,之后,丁玲来到上海。丁玲说:“两三天后冯雪峰来,他很简短地问了我几句南京情况。我没有向他交代我在南京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