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11500000003

第3章

复次余师说。此色欲界变坏生。对碍故名色。若尔邻。虚色应不成色。不可变坏故。此言非难。邻虚色无独住。不和合故。若和合住则可变坏。若尔过去未来色不应成色。此亦已变坏应变坏。变坏性类故。如所烧薪。若尔无教不应成色。此亦由有教变坏故。其同变坏。如树动影动。是义不然。无教无变坏故。若尔有教谢灭。无教亦应谢灭。如树灭影灭。复有余师说。依止变坏故。无教亦变坏。是义不然。若尔眼识等。由依止变坏。亦应成色。是故汝执不平。虽然有异。何以故。无教依四大生。如影依树生。光依宝生。眼等识不尔。依眼等根生。诸根一向唯为眼等识作生因。此执非毗婆沙义。谓依树影生。依宝光生。彼师说。影等显色邻虚。各各依止自四大故。若实如此。影光依树宝生。无教不应同此依止。何以故。无教所依止。四大已谢。彼师不许无教随灭。是故此执不成救义。复有余师别立救义言。眼等诸识依止。各有差别。有依止变坏如眼等。有依止不变坏如意识等。无教依止既不尔。此难则不平。是故此义应然。由可变坏故名色阴。是法前已说。色阴为性。偈曰。此根尘复说。十入及十界。释曰。若安立入门属十八。谓眼入色入。乃至身入触入。若安立界门属十界。谓眼界色界。乃至身界触界。说色阴及安立入界已。次当说受等诸阴。此中偈曰。受阴领随触。释曰。有三种领随触。说名受阴。何者为三。谓能领随乐苦不乐不苦触。是名三受。复次若分别此受。则成六受聚。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偈曰。想阴别执相。释曰。青黄长短男女亲怨乐苦等相差别执。是名想阴。复次若分别此想。有六如受。偈曰。异四名行阴。释曰。除色受想识四阴。余有为法名行阴。经中佛世尊说。六故意聚名行取阴。此说由胜故。此故意聚。是业性故。于造作中最胜故。佛世尊说。能作功用起有为法故。说此为有行取阴。若不尔。所余心法及不相应法非阴摄。则不可立为苦谛集谛。于彼亦不可立为应知应离。佛世尊说。我不说未见未通一法决定至苦后际。未除未灭亦尔。是故诸有为法入行阴摄。应信此义。偈曰。是受等三阴。释曰。谓受想行三阴。若安立为入及界。偈曰。或名法入界。并无教无为。释曰。此七种法。说名法入及法界。偈曰。识阴对对视。释曰。对对诸尘意识心是名识阴。复次若分别此识则成六识聚。谓眼识乃至意识。是所说识阴。若安立入。偈曰。或说为意入。释曰。若安立界。偈曰。或说为七界。释曰。何者为七。偈曰。谓六识意根。释曰。眼识界乃至意识界及意界。此中五阴。已说为十二入及十八界。除无教色。是色阴立为十入十界。受想行阴无教无为。立为法入法界。是识阴即是意入及六识界并意界。为不如此耶。前说唯六识为识阴。若尔异此六识。何法名意界。无别意界异六识。虽然是诸识中。偈曰。六中无间谢。说识名意根。释曰。六识中随一无间灭。此识说名意界。譬如一人先为子后为父。又如先为果后成种子。识亦如是。先为六识后成意界。若尔实物唯十七界或十二界。何以故。六识界及意界互相摄故。若尔云何安立为十八界。虽然偈曰。为成第六依。故界成十八。释曰。是五种识界。以眼等五界为依。第六意识界无有别依。为成立此依故说意界。由如此安立依能依境界三六故。界成十八。若尔阿罗汉最后心。应非意界。无识在后生。为此无间灭故成意界。是义不然。何以故。此已住意性中故。因缘不具故。后识不生。此中由阴摄一切有为。由取阴摄一切有流。由入由界摄一切法尽。应知一切诸法复有略摄。偈曰。略摄一切法。由一阴入界。释曰。阴中以色阴。入中以意入。界中以法界。应知摄一切法尽。如来处处说摄。其义应知如此。偈曰。同自性类故。释曰。此摄由同性类相应故。不由异性故。何以故。偈曰。离余法性类。释曰。诸法与他性相离。则此性与彼不相应。是故不由此性得摄他。譬如眼根。由色阴由眼入眼界。苦集二谛等摄。以同性故。不由余阴等。彼性不相应故。若尔有处说。由他摄他。譬如由四摄类摄一切众生。此摄不恒。应知是假名。何故不成二十一界。何以故。眼耳鼻各有二故。不应尔。何以故。偈曰。类境识同故。虽二成一界。释曰。此中同类者。此二同眼性类故。同境者。此二同缘色故。同识者。此二共为一眼识依止故。是故眼根虽二共成一界。于耳鼻应知亦尔。偈曰。若尔云何二。为庄严生二。释曰。若实如此。眼等一界云何生二。为庄严依止故。若不尔。一眼耳一依处生。一鼻一孔生。此身则大丑陋。是义不然。若本来如此。及猫狸鸲鹆等。生二眼耳鼻有何庄严。若尔生二何为。为助成识故。如人闭一眼开一眼。或开一眼半闭一眼。见色皆不明了。为庄严识令成就故。三根各须二处。说阴入界已。应说此义。阴入界其义云何。偈曰。聚来门性义。阴入界三名。释曰。随所有色。若过去未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鄙若美。若远若近。此一切色摄聚一处。说名色阴。由此经言。阴以聚义。此义得成。此中过去色者。由无常已灭。未来未生。现在已生未灭。于自相续为内。异此名外。或由入判内外。有碍为粗。无碍为细。或由相待判粗细。若汝言。或由相待则粗细不成。是义不然。由待异故。若此待彼成粗。无方便待彼成细。譬如父子。有染污为鄙。无染污为美。过去未来为远。现在为近。乃至识阴亦尔。复有差别。五根依止为粗。心依止为细。毗婆沙师依地判粗细。有大德说。五根所缘为粗。异此名细。非可爱名鄙。可爱名美。不可见处为远。可见处为近。过去等自名所显。不须别释。应知受等亦尔。由随依止故有远近。粗细义如前。入者心及心法来门义。或说来增义。能增长心及心法来。界者别义。如一山处多有铁铜金银等差别。故说名界。如此于一依止中。或相续中。有十八种差别。说名十八界。此中别以本义。本谓同类因。此十八法。同类相续。为同类因。故说名别。若尔无为则非界。是义不然。此是心及心法。同类因故。复有余师说。界以种类义。诸法种类有十八。谓自性故说名界。若阴以聚义阴应是假名。有多物聚集故。譬如聚及人。是义不然。一物邻虚得阴名故。若尔不应说阴以聚义。何以故。一物无聚义故。复有余师说。能荷负事是阴义。复有师说。分分是阴义。何以故。如有诸说。我应转三阴物。此执与经不相应。何以故。经但说聚是阴义如经言。随所有色。若过去未来现在等。广说如经。若汝言随一过去等色阴义。于经中应知。是故一切过去等色。一一皆名色阴。不应作如此执。是一切色摄聚一处。说名为阴。由此说故。是故诸阴假名有如聚。若尔有色诸入。于汝应成假名有。何以故。多眼等邻虚成来门故。是义不然。聚集中一一成因故。复次与尘共作故。根亦非十二入。故毗婆沙中说阿毗达磨师。若观假名阴说。则说如此邻虚者一界一入一阴一分。有不观说。则说如此邻虚者一界一入一阴。此中于一分。假说具分。譬如衣一分被烧说衣被烧。复次云何。世尊由阴等门作三种。正说弟子众。偈曰。痴根乐三故。故说阴入界。释曰。阿毗达磨师说如此。众生痴有三种。有诸众生于心法不明执聚为我故。有诸众生于色不明。有诸众生于色心不明。根亦有三。谓利中钝。乐亦有三。谓乐略中。广文为此三人次第说三。谓阴入界。复有何因。一切所余心法。佛世尊安置一行阴中。分受想二法别立为阴。偈曰。争根生死因。立次第因故。心法中受想。分立为别阴。释曰。争根有二。一贪著欲尘。二贪著诸见。受想二法次第为此二争胜因。由众生著受味。是故执著欲尘。由随颠倒想起执著诸见。受想二法是生死胜因。何以故。众生贪著受起倒想。轮转生死。复有因为立次第。后文当说。此中由此次第因。分受想二法别立为阴应知如此。此因立次第中当说。复次云何。于界入中说无为。阴中不说。偈曰。阴中除无为。义不相应故。释曰。若于五阴中说三无为。不可安立令与阴相符。何以故。义不相应故云何不相应。此无为安色中。非色乃至非识。不可说为第六阴。何以故。不应阴义故。阴是聚义前已说。无为无过去未来现在等异如色等。由此异一切。摄聚一处可立名无为阴。为显染污依止故说取阴。为显染污清净依止故说阴。此二义于无为中无由义。不相应故。于阴中不立无为。如瓶破坏非瓶。如此阴灭坏不可立为阴。余师说如此。若作此执。于界入中成反质难。说诸阴别义已。偈曰。复次第如粗。染器等义界。释曰。色者有碍。一切中最粗。无色中受行相粗故。世间有说。我手痛我脚痛。想粗于二。男女等差别易分别故。于识行粗。欲嗔等相易分别故。于中识最细。由自性难分别故。是故最粗于前说。复次无始生死男女。于色互相爱乐。由贪著爱味。此贪由想颠倒。此颠倒由烦恼。此烦恼从染污心生。如此如染立次第。复次由器等义立次第。如器食肴厨人啖者。色等五阴亦尔。复次或由界立次第。欲界欲尘色所显。诸定受所显。三无色界想所显。有顶唯行所显。此四即是识住。于四中识能依住。此阴次第。为显田种子次第义。是故唯立五阴。不多不少。由此立次第因。于行中分受及想。别立为阴。由此受想最粗。染污次第因。受想似食肴。能显二界故。别立为阴。入界中眼等六应说次第。何以故。由随此尘及识次第易知故此眼等六。

同类推荐
  • 观心诵经法记

    观心诵经法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周易集注

    周易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了本生死经

    了本生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

    灵宝净明院教师周真公起请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辩中边论颂

    辩中边论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天厨禁脔

    天厨禁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1:桃园结义

    三国1:桃园结义

    吉川英治最耀眼的巅峰杰作,也是日本历史小说中空前的典范大作。作者用颇具个性的现代手法对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了全新演绎,简化了战争场面,巧妙地加入原著中所没有的精彩对白,着墨重点在刘、关、张、曹操等经典人物的颠覆重塑和故事情节的丰富变幻,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极大成功地脱胎换骨,将乱世群雄以天地为舞台而上演的一出逐鹿天下的人间大戏气势磅礴地书写出来。书中扑面而来的旷放雄卓之豪气、凄婉哀切之情愫、夸张幽约之谐趣,令人感慨不绝;其中的运筹与博弈、权术与诡道、用兵与驭人,则令人掩卷深思。
  • 宋稗类钞

    宋稗类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妻倒追99次

    萌妻倒追99次

    “唐先生,太太说准备在颁奖典礼上给您告白,请您务必看直播。”“唐先生,太太说已经买好戒指晚上要给您求婚,请您务必出席。”“唐先生,太太说她要给您生宝宝,请您今晚务必……沐浴更衣。”面对她的轮番攻陷他却无动于衷,她叹气,心想这辈子应该没办法打动他这个傲娇时,转身,看见的却是他为她准备的超世纪豪华婚礼!她谄媚:“唐先生,这种事情交给我就好了,您怎么……”“你追了我99次,”唐先生勾唇,笑得惊心动魄风华绝代:“最后一次,换我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法医笔记

    法医笔记

    我选择当一名法医,古时候称之为仵作,被视为不祥之人,在三教九流中属下九流行当。入行这些年,我经历过各种离奇的案件,我叫容彦!
  • 朱颜浅

    朱颜浅

    命运多舛的女主安颜浅,受尽了世事人心的折磨,死在了孤苦无依的寂寂秋夜里。命运嘲弄,人心不古,在生命的终结,她终于看清了这世界上的冷漠,阴冷与邪恶。重生一世,她带着往生的回忆与仇恨醒来。那些本以为刻骨铭心的伤痛,随着重生后的光阴流逝,最终变成了前尘一梦,梦醒时分,原来她只是在奈何桥边路过。
  • 标准论概论

    标准论概论

    本书是阐述作者上世纪80年代草创的标准论的。书中指出,标准不可或缺,标准在人们的思维中几乎处处都存在的衡量上起着决定作用;说到了作者已解决了人们一直未解决好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从而给出了标准的定义;阐明了可与力学三大定律相比拟的标准论的三个定律:“标准由人确定定律”、“标准决定定律”和“权威统一标准定律”;说到了标准论定律的具体应用;还说到了标准论的方法论方面的事。
  •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汉魏六朝诗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文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想知道知道吗?想了解吗?赶快买本来看看看吧,给自己增长一些见识。
  • 邪恶懒散小太后:皇家有妖孽

    邪恶懒散小太后:皇家有妖孽

    “喂!说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更何况我还是你的皇祖母。”她大喊。某妖孽露出一脸奸笑,嘲讽道:“‘皇祖母’哈?孙儿从来动口不动手的。”“……滚”,妖孽一张欠揍的脸嘻笑着凑到眼前,“‘皇祖母’,孙儿可是君子?”“……”半晌儿,宫城中爆出一声怒喝:“苏祁帧!!!你个混蛋!!!”
  • 电筒照着他的一个侧面

    电筒照着他的一个侧面

    那天,学校里的礼堂正在上演一出哑剧,是学校自编自演的,主办方非常重视,要求所有班级不得无故缺席,但就是没有赵小传的座位。其实那天赵小传已经知道了他不会有座位的,因为,他就在那天被校方勒令退学了。赵小传的老子赵大路当时还不知情,正开着拆了后大座的面包车,要往华联超市送酒,半路上接了赵小传的电话,让他去市教育学院门口,说是放假了,有些东西拿不了。赵大路只好拐了车头,径自往市教育学院,华联超市这边,只好等下午送了。教育学院的大门很阔气,米黄色的两根柱子直插云霄,大门挂在两根柱子上,是那种黑铁艺的门,镂花,油漆脱落了好几处,像被掏空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