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27900000011

第11章

罗显众义第十八

夫念佛三昧者名一行三昧也。盖彼行人既了深旨。能持一心。惟念彼土。惟忆彼佛。知身土无二。了忆念亦一。乃得名为一行也。虽名一行。亦当以彼一切世出世间无量法门诸功德行以为助道。则往生行疾。是故一切诸行悉为净土而修。无别岐路。名一行耳。譬如众流入海同得海名。万善同归得名一行。以是义故。则一切念处正勤根力觉道四弘六度皆净土行。乃至弹指之善。及散心念佛。或一称名。或举一手一礼一赞。或一瞻仰。乃至或奉一香一水一华一灯一供养具。或一念修习至于十念。或发一施一戒一忍禅定智慧一切善根回向极乐。愿力持故。虽有迟疾。皆得往生。如经所说喻。昔有人。以小滴水寄于大海。愿不坏不失不异不竭。虽经多劫。要还元水。其人经多劫已。如寄所取果得元水。不坏不竭。此亦如是。以小善根回向极乐。如寄滴水。虽经异生。善根不失亦不坏竭。生彼无疑。是以大乘小乘有漏无漏散心定善事想观慧。皆名一行。悉得往生。惟除外道种性。故云。但辨肯心。必不相赚。又经所谓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良可深信。其有因心未起善行未立。身心未屈。先期感应者。不可与其同语也。是故释迦圣主一代至谈。有无量三昧无量解脱。无量行愿总持相应无量法门。惟念佛一门圆摄无外。悉皆具足。如彼大海吞纳众流性无增减。如如意珠置高幢上。能满一切众生愿求。体无亏损。此三昧宝王能摄能具亦复如是。由是义故。始我世尊以此三昧遍告众会非不再三。彼会所有承听大根之士。若文殊等。及三乘圣贤天龙八部。无不倾心而归信也。逮法流东土。有大至人。于彼庐山阐扬遗化。彼信奉者如风行草上。极天下之望。无不美其教焉。自佛至今将二千三百余载。中有圣贤之人高僧巨儒农商仕贾匹夫匹妇奴婢黄门。或自行而劝人。或著文而作誓。重法如宝。轻身若尘。临难不惧。临死不顾。挺身立行。力修此道者。何知其几。或修随喜。或信归依。乃至随得尽己之诚而行者。其数益众。诚所谓列宿尘沙莫况其多也。或有半信不信犹豫不决之人。尚生彼国疑城边地。何况正信行者哉。传记所载万不及一。自古及今咸受其赐。岂笔舌所能尽述。纵欲别修道品。但假自心之力。或有退转着魔之患。惟此法门因仗佛力。修则必成。无复魔业。永不退转。又此三昧非但远魔。亦于人间。一切县官口舌。是非患难。水火盗贼。恶人凶事。乃至一切虎狼虫兽鬼魅妖精。不吉祥事。不能侵害。又亦不为一切疫痢伤寒痈疥下贱眼耳鼻舌诸病所恼。如其愿行无亏。皆能排遣。惟于人中名闻利养甜爱软贼及嗔心嗔火。虽有佛力。盖是自咎。不能救焉。行人当深加精进以攘却之。若一念因循。必为所夺。然彼软魔但能害浅信贪怠失念之人。其精进者如刚火得水反坚。焉敢小近而睥睨也。是故行人因佛捭魔。非止此身安乐。又得三昧成就天人护助。临终正念往生。其往生之际瑞应非一。或天乐盈室。或异香满室。或光明照体。或宝座现前。或弥陀垂臂亲自来迎。或菩萨执台授手而接。乃至预知时至。正念不谬。诸障忽空。自能沐浴加趺。会众说法。叉手告别。或更勉人进道尽偈掷笔合掌而逝。或临终之后举体如生。齿骨数珠烧之不坏。光焰异常五色鲜明。祥物于空盘旋不散。烟所至处舍利流珠触物而生。此耳目之所常有者也。若非平日履践明白精进力感。焉能若是。嗟今之人或有修而无效者。盖彼信根浅薄。因地不真。未曾立行。先欲人知。内则自矜。外欲显曜。使人恭敬供养冀有所得。甚至妄言得见净境。或见小境及梦中善相。未识是非先欲明说。此等卑下必为如上魔侣所惑。愿行退失还随生死苦趣。可不慎哉。虽有道场持诵忏愿仪式。不得不被人知。盖出于不得已。岂可特露其迹使观行倾败哉。是则行人还当审谛密实自行。内怀惭愧勿露其德。至到家时。不被如上强软二魔所惑可也。中有宿障欲灭微见好相。如其不能蕴德闻人之耳。则其行必覆。所以远公三睹圣相。平日未尝言也。但除临终时耳。至祷至祷。又此三昧体性虽圆。所解则宜广大。所行则宜尽诸微细条章。革诸猥弊。乃至小罪犹怀大惧。又当解随大乘。行依小学。乃能合此三昧。若知小不自小。小随解圆。圆不离小。小即是大。小大解行一理无分。即超世见。经云。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不谤大乘。劝进行者。以上每句是一法行。古人各有法训一章。兹不能述。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诵大乘经。解第一义。亲近善友。请问先觉。不执己见。不引己长。志存忍辱。行当依经。听闻正法。不毁僧尼。息世杂善。不贪名利。远离邪恶。处事必忠。将过归己。深诫绮语。一心不乱。视人如佛。捐弃伎能。惟求往生。身必清净。如是等无量善行悉宜修习能助正道。更能割世染心。于憎爱二境无诸留难。凝心如一。必生净土。其功甚大不可尽述。是故于此法中。密修斯行。高而不名。得生彼者。何知其几。然而有名于传记之人如大海之滴耳。岂可量其数哉。若人能依教诫但行此行。尚能利益无量冤业众生。何况父母师长。法门眷属。兄弟姊妹。及平日中解我患难。提挈我者。不得其利。故知但修此行。恩无不报。是以应当一心念佛。阿弥陀佛及二大士境界甚深。于苦海中难得亲近。难得忆念。何以故。能忆念者必解脱故。闻名尚难。何况亲近。经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是故十方如来示大舌轮。殷勤劝励。娑婆教主告诫叮咛其辞激切。俾令五浊众生必修此道乃得度世。何以故。盖彼五浊众生身心俱苦。以苦为命。犹水火聚。而佛特于苦处行悲最深正应机宜。如水如月。感应道交故也。是故世尊自成正觉至入涅槃。其音不二。于法说中。始从华严会上。终极法华道场。玉音布告称述何穷。彼会所有大心胜志之士。承顺兹旨。悉皆起愿。而求生也。何况我等末世钝机流浪者哉。有识之流须铭肌骨。自是弥陀愿力不断。代不乏人。圣人以此唱之于前贤者以此继之于后。廓然遍乎十方三世。何止天下。霈然充乎六道四生。奚但人伦。天神向化。鬼物顺之。若人非人无不赞仰。载诸行事。具诸典章。盈溢乎海藏龙宫。遍布乎人间天上。深根固蒂悉应群机。盖皆我弥陀愿力致然也。佛言。最后恶世我法灭时。惟此教典多留百年。以度群有。然则此法岂非我等殿后之至训也。彼飞禽名八八鸲鹆者。堕在愚痴妄想异类之中。以能随人称名亦承三昧力故。尚于埋处生莲。何况于人。人而不如。可谓不知愧矣。余生于末世。正值后五百岁。故人根浅薄疑惑不信。又复异见邪解各执不同。递相诱掖。使彼正行之人多被惑乱伤感盈怀。是故集彼禅教净土诸文及诸经卷。取其极深至要之义。述作此说。类以成编。流布世间。斥邪显正。普愿法界众生。于此说中一见开解了悟真心。知弥陀依正还在西方。达西方依正不离本性。但含识者皆同往生。悉深入其阶位也。更愿先觉不吝慈悲。见未悟人。如法教导。前人若昧。可与随根应病剖析幽微。更为宣说。彼若一念信解行愿必成。往生可期。功莫称述。纵有异报牢固信乐不深。但一句染神亦成缘种。展转利益无尽无穷。劝发之功非不大矣。若人果能如是不师于心。不欺不妄。随此正教。诲人不倦者。纵自不行。即为已行纵自未学。即为已学。何以故。法界一相无自他故。如昔有人。自于一生未曾修行。但能二次悉倾己有。平等一心建会劝人同念佛故。命终之时亦得往生。其事昭著。故知能发慈悲之心。示摄受之相。及能利彼劝人念者。所得弘多。诚为无上法王所使。但不可执己谓定不必修耳。是故三昧甚深法门如海。显利之事岂能尽言。聊记所闻为世劝发。

独示一愿四义之门第十九

或有问曰。念佛劝发之书吾于古人见之多矣。虽唱和相寻。言有同异。而义岂有异哉。若此集者。除述依正明观慧分折摄显众义等。余如斥妄显真之类。余若未之闻也。虽古之至人。尚未肯尽。如有所待。况某于此而敢轻视哉。余虽不能入直指之道。而亦获新闻之益。敢问何谓而作也。答曰。噫余伤世之不轨道也。而悉逐块陷邪。故为之说。岂余之好辩哉。盖出乎不得已也。又问。此三昧说既详且明。或谓难至。还可以一句而尽其义乎。答。何必一句。亦可以一言而尽。何谓一言。所谓愿也。何谓一句。所谓戒解行向也。然此一部之义不出戒解行向一句。戒解行向一句必从愿起。乃可以一言尽也。或广或略卷舒自由。岂复滞于一隅者哉。何谓为戒。行人既修三昧。若不持戒。虽有信心。为彼世间恶缘杂染相侵相夺。尘劳难遣。毁坏法身。令解入邪不得往生。经云。若一日夜持沙弥戒持具足戒。即得往生。故必当持戒也。何谓为解。行人修此三昧求生极乐。若不以此深慧妙解知净秽两土东西敌立真实不谬。又知即此净秽两土全具我心不离当念。从何法修可得生彼。经云。读诵大乘解第一义乃得往生。故必当正解也。何谓为行。行人求生净土。慧解既正则必依解立行。六时行道三业无亏。直进不退。决期生彼。经云。修行六念回向发愿。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故必当立行也。何谓为向。行人欲必往生。于如是戒解行等所生功德。及今一切时处。与无始来大小善根。一一回向净土。临终乃得决生。经云。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譬如办事于家归家得用。故必当发回向也。此四大法门一句之义能摄一切善法。譬如四时成实谷果各得其要。失一不成。此四法门亦复如是。若失其一。三昧不成。是故须当四义具修乃满一愿也。问。只此一句还成多句。答。多句即一句。一句即多句。多句一句摄义皆尽。不可谓多句义详而一句义阙也。问。若是何不但说一句。答。多句广说。一句略言。广略虽殊。盖各为其机皆能显道。岂可但一句说而废广说也。又问。彼三家村裹匹夫匹妇行公行婆。东西不辨。菽麦不分。此持戒等一言四义懵然无知。或惟一心称名。或但专勤礼拜而得往生。临终征验昭著何也。答。此一心中何法不具。既从慧解信有二土。发行称名回向求生。岂更破乎佛戒。如是四义既具。诸行不立而成。遂得往生成其初愿。岂可名为菽麦东西不分不辨者哉。问。若尔行者但当一心诸行自具。更不必立四义等也。答。若先知四义而一心者。如以基地坚牢故则永无退转。若先一心而具四义者。虽得往生。于中忽遇魔恶邪党。则多有退转。是知还以四义为优也。继时问众将散。忽有承上问意复作问曰。我闻净土劝修之书自古及今作者多矣。其辞义纯善。悉应机宜将遍于人间世。又依教得生者已广。可谓义无余蕴矣。云何于今更有所作。使学者有异解耶。今详此集。义若述古。古人已明。不须更说。义若别立。今人莫解。恐成臆见。若不出二句而说。不知为名耶。为利耶。愿闻其要。答。噫陋矣。子之难诲难明也。吾闻古人立言必祖佛经。既祖佛经。虽一句义。假使大千世界尘数众生皆如普贤。经劫而谈。理趣犹尚不尽。岂古人已说今人不可言哉。岂先佛已说古人不可言哉。不知今人不述古人之言。古人之言行不显。古人不垂今人之诫。今人之志虑无凭。又义虽述古。意趣不重。语虽别立。理不异古。但以世去人逝所解异端。虽决甲疑。复增乙病。乙病既复。丙疾又生。展转多岐流于岐见。又彼圣贤之书虽则山高海积。泯灭者多。后学机迟。卒难寻究。是故于彼广文中。摘其精华简要之义。急欲解当世之惑。集以成帙。尽壬癸之沉痾。岂为利名乎哉。子之所问惭且愧矣。譬如大海添流。海岂厌其深广。巍山如土。山奚恶其崇高。又今人之疑古所未闻。古人之偏今人莫至。去圣既远。故当依经辨明今人之疑也。又如满室并金之药虽贵。若不诊其疾而择其对者用之。非但疾之弗瘳。命亦难保。又经中一义万解万明。何厌乎言之再闻。何惮乎言之未闻也。子当以此三昧披究详明。立大愿行。直进于道求生净土。慎毋更待临行决别之际。爱境惜身。如生龟脱壳。万苦攒心而自悔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仙侠五花剑

    仙侠五花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指凌云

    剑指凌云

    平凡小子遭奇险,大难不死霸武林!金兵犯界,他国破家亡;生死关头,遇贵人相救,竟机缘巧合学到古怪武功……学成出山,牛刀小试而锋芒大露;一战成名,江湖嫉恨而千夫所指!暗杀、逼婚、中毒、囚禁……对方无所不用其极,他却隐忍一声不吭,目的,只是为了那传说中的龙凤双剑……
  • 最是晴好的时节

    最是晴好的时节

    青春的滋味如酸甜橙子的味道,我们怀念曾经的无话不谈,我们怀念那时的年少轻狂,我们怀念老师的千般絮叨,我们曾迷茫,我们曾失落又充满希望,也曾精虫上脑,干了无数坏事,曾偷偷暗恋别家男孩(女孩),也“恨”过人家的好孩子,再见了,这些年,放肆的你我;再见了课堂上接老师话吧子的时光;再见了小卖部的辣条、冰棍,还有吃独食的你。回顾曾经,我想我们唯一欠对方的是一句谢谢。谢谢,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遇见最好的你!青春就是这样,真是让人爱的想抱在怀里轻轻抚慰,又让人恨得牙痒痒,爱它的多情,恨它的无情,我希望也相信,我们会再见!更相信我们不会遗忘曾经你们是年少的欢喜!
  • 吉娃娃犬

    吉娃娃犬

    吉娃娃犬优雅、机警、灵活、精致、漂亮。然而,只有你真正拥有它、关爱它,让它融入你的生活,你才能从它们身上感受无穷的乐趣。
  • 玄脉异天

    玄脉异天

    他是当朝皇帝拾于百花林边的遗孤,天生体弱,投入中原第一修真大派,奈何得知自己经脉被封,终身不能修炼,江湖的纷争与情仇让他得知保护自己身边在乎之人需要多么强大的实力,在机缘之下得到一块奇特的寒玉,这让他看到自己体内不一般的力量,命运就此发生改变。心爱之人的离去与命运的折磨让他变得逆天,终要与那苍天斗上一斗。洪荒之行体内庞大的力量浮现,飞升仙界后绝世隐秘终于浮出水面,那体内被封经脉究竟是天命安排还是一场惊天预谋.......且看主角如何以一己玄脉之力纵横各界,与天地争!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是由资深的出版人,香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的随笔散文和学术书评合集。全书共分3个部分,读人与读世、承教的感动和历史杂说。描写的是笔者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出版名家的交往经历与感受,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黄仁宇、何炳棣等数篇大家名著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事和书的不同角度为线索,既有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也有深入独特的学术见解,勾勒出人与世的关系之道,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变经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元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公大小红袍全传

    海公大小红袍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闲王绝宠闲散懒妃

    闲王绝宠闲散懒妃

    懒人语录:生活么,就是一天又一天的过啊嫁人,不外乎换一个地食物还是要一口口吃,水还是要一口口喝,说话要一句句说闲王新娶了妻,兄弟的妹妹,闲置在一处,偶尔好奇去那走一走,走着走着,就把自己丢了。从此,懒人的生活有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