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36400000007

第7章

第三离合会释者。离者别也。合者同也。谓诸经论各各别说诸观等名。今合解之。但是唯识之差别义。非体异也。一名有三十一类。花严等中。遮境离识名为唯心。辨中边论。遮边执路名为中道。般若经中。明简择性名为般若波罗蜜多。法花经中。明究竟运名曰一乘。此之四名通能所观真。俗境观。正智唯真。加行。后得并通真。俗。若言证者后得唯俗。法花有说唯依果智。但说三车在门外故。宅中出者名衣裓。机案。及门。不与乘名。理亦不然。声闻。缘觉。不退菩萨。乘此宝车直至道场故通因位。胜鬘经中。六法既为大乘故说。故通加行。至乘章中当具显示。胜鬘经中。遮余虚妄名一实谛。显法根本亦名一依。由空为证。又是空性亦名为空。彰异出缠。显摄佛德佛从中出。名如来藏。明体不染真实法性。名自性清净心。功德自体亦名法身。无垢称经。遮理有差别。名不二法门。大慧经中。表无起。尽亦名不生不灭。涅槃经中。彰法身因多名佛性。楞伽经中。表离言说名不思议。瑜伽等中显不可施设名非安立。摄大乘等。显此遍常等名圆成实。对法论等。明非妄倒名曰真如。此十三类名。唯所观理唯真智境。恐文繁广略举尔所。非更无也。谓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法位。真际。虚空界。无我。胜义。不思议界等十四名。如大般若广释。合前三十一单名。二名有四。瑜伽论中。施设。非施设。浅深异故。名为安立。非安立谛。即胜鬘经。有作四圣谛。无作四圣谛。涅槃经中。亦名胜义。世俗二谛。显扬论中。能诠所诠名名事二法。此之三名通能所观。亦真。亦俗。初。中。后智。摄大乘等。显所执无名生法二无我。亦通能所观。唯真非俗。通初。中。后智。三名有四。解深密等。显一切法有无事理种类差别。名为三性。显三俱无遍计所执。亦名三无性。此二唯所观。亦通三智真俗二境。若言三性等观者。唯能观非所观。通三智及真俗。瑜伽等中。明离系之方便亦名三解脱门。表印深理名三无生忍。唯能观非所观。唯本。后二智通真及俗。四名有四。菩萨地中明义总集。名四嗢拖南。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大智度论。显宗差别名四悉檀。一世界悉檀。二第一义谛悉檀。三对治悉檀。四各各为人悉檀。此上二门通能所观真俗三智。诸论以初观粗亦名四寻思。唯能观非所观。唯加行智非中。后智。通真俗二。诸论以后观细。亦名四如实智。亦唯能观非所观。通三智真俗所摄。五名有一。仁王经中。位别印可亦名五忍。一伏忍。在地前伏印故。二信忍。在初。二。三地。创得不坏信。相同世间类故。三顺忍。在四。五。六地。顺为出世行故。四无生忍。在七。八。九地。长时任运观无相理故。五寂灭忍。在十地佛地因果位中圆满寂故。唯能观非所观。初唯加行智。后可通余智。皆通真俗。或名六现观。七觉支。八圣道。九奢摩佗。十无学法。四念住。四正断。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非菩萨正观故不别说。如是一切虽异名说。皆是此中唯识境智差别名也

第四何识为观者。大众部等说。六识有染。皆能离染。犊子部等说。五识非染。亦非离染。第六俱有。萨婆多等。六识有染。离染唯第六。于大乘中。古德或说七识修道八识修道。皆非正义不可依据。若能观识因唯第六。瑜伽第一云。能离欲是第六意识不共业故。通真俗三智。余不能起行总缘观理趣入真故。瑜伽又云。审虑所缘唯意识故。第七由他引亦为此观。通中。后智。佛果通八识能为唯识观。三智通真俗理事二门。成事非真唯观俗识。此解依论理或有真。但真如识定非能观。若论所观八识皆通因果二位。真识亦尔

第五显类差别者。其圆成真性识。若加行。后得观。是共相非别相。以总缘遍法故。根本智观是别相非共相。诸法别知故。然体非共相。万法不离此。理一无二故。亦可名共相。诸经论云共相作意能断惑者。依此道理及前加行并能诠说。然诸法上各自有理。内各别证不可言共。其幻性依他识。或说。因果体俱一识。作用成多。一类菩萨义。或因果俱说二。决择分中有心地说。谓本识及转识。或唯因说三。辨中边云。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三十唯识云。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多异熟性。故偏说之。阿陀那名理通果有。或因果俱说三。谓心意识。或唯果说四。佛地经等说四智品。或因果俱说六。胜鬘经中说六识。或因果俱说七。诸教说七心界。或因果俱说八。谓八识。或因果合说九。楞伽第九颂云。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依无相论。同性经中。若取真如为第九者。真俗合说故。今取净位第八本识以为第九。染净本识各别说故。如来功德庄严经云。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此中既言无垢识与圆镜智俱。第九复名阿末罗识。故知第八识染净别说以为九也。或因八果三识。佛地等云。前十五界唯有漏故。或因八果七识。安慧论师云末那唯染故。或因果俱八识。如护法等正义所说。依他识中或说唯一自证分。谓安慧师。或说唯二见。相分。难陀师。或说有三。自证。见。相分。陈那师。或说四分。加证自证分。护法师。如是所说诸识差别一往而论。依成唯识云八识自性不可言定异。因果性故。无定性故。如水波故。亦非定一。行相。所依。缘。相应异故。起灭异故。熏习异故。楞伽经云。心意识八种。俗故相有别。真故相无别。相所相无故。如是一切识类差别名为唯识。此幻性识。若加行观唯共非自。若后得观通自相观。一一依他各各证故

第六修证位次者。摄大乘说。何处能入。谓即于彼有见似法似义意言。大乘法相等所生起。胜解行地。见道。修道。究竟道中。于一切法唯有识性。随闻胜解故。如理通达故。治一切障故。离一切障故。无性解云。在胜解地于一切法唯有识性中。但随听闻生胜解故。在见道中如理通达此意言故。在修道中由此修习对治烦恼所知障故。究竟道中最极清净离诸障故。成唯识说。云何渐次悟入唯识。谓诸菩萨于识性相。资粮位中能深信解。在加行位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在通达位如实通达。修习位中如所见理数数修习伏断余障。至究竟位出障圆明。能尽未来化有情类。复令悟入唯识相性。五十九说。云何能断烦恼。齐何当言已断烦恼。谓善法资粮已积集故。已得证入方便地故。证得见地故。积集修地故。能断烦恼得究竟地。当言已断一切烦恼。正同唯识。摄大乘中。以资粮道闻思位长。大劫修满方起加行。等持位中作唯识观。从多为论但说四位。以观时少略隐不说。唯识等中据实为论。别修行相。见道前位亦有伏除。摄论。唯识等。各言暖等中作寻思等观故伏除。直往。迂回地前皆同。迂回之人虽得无漏。游观心中亦不能伏除。未证真识终不能了如幻识故。上来明位下当辨修。辨修有三。一证修。二相修。三地修。证修者。此见道前虽作真俗二唯识观似而非真。入见道中。真相见道俱了真识。后得俗智方了俗识。四地以前真俗别观。第五地中真俗方合。然极用功始能少起。至第六地无相虽多未能长时。于第七地方得长时。犹有加行亦未任运。八地以上无勉励修。任运空中起有胜行。真俗二识恒俱合缘。至佛位已。三智俱能缘真俗识。第六不定。随意乐故。成事唯俗。行缘浅故。或亦通真。自在满故。相修者。云何名为修唯识观。谓令有漏无漏观心种子现行。展转增胜生长圆满。初修习位。随所闻法托境思惟。令此观心纯熟自在。后伏所取。能取二执。观心转明胜。境相像渐微。忽心境乃冥。观转成无漏。如是展转下转成中。中转成上。究竟圆满名之为修。于初二位。有漏三慧皆现。种修。种修无漏。用渐增故。通达位中唯有修慧纯是无漏。通现。种修。种修有漏在修习位。七地以前有漏无漏皆具三慧。通现。种修。八地以上无漏三慧通现。种修。种修有漏。于究竟位有漏皆舍。无漏满故。而更不修。然具现。种真俗二门无漏之观。地修者。有得修。习修。对法九云。又道生时能安立自习气是名得修。从此种类展转增盛相续生故。又即此道现前修习是名习修。由即此道现前行故。习谓现行。得谓种子。有依下地起下地心。习修唯下。得修通上。得缘上境令势增长。下体用俱增。上唯用增故。成唯识云。前三无色有此根者。有胜见道傍修得故。有依下地起上地心。习修唯上。得修通下地。有依上地起上地心。习修唯上。得修亦通下。有依上地起下地心。习修唯下。得修通上。诸上修下及自地修通一切品。下修上者必是曾得自在者修。非余品类。对法论云下地不能修于上者。以诸初业及渐邻近习修者说。未得自在未得上定不能上修。近未生果故。非胜者可尔

第七观法何性者。此有二种。一能观。二所观。能观定非遍计所执。彼无体故。此据正义。有漏观者定属依他。无漏观者二性所摄。常无常门属依他起。有无漏门摄属圆成。决定无唯属圆成者。非真理故。即显地前唯是有漏依他能观。七地已前有漏无漏二性能观。八地以上唯以无漏二性能观。所观性者。摄大乘云。如是菩萨悟入意言似义相故。悟入遍计所执性。悟入唯识故。悟入依他起性。若已灭除意言闻法熏习种类唯识之相。乃至。尔时菩萨平等平等无分别智已得生起。悟入圆成实性。又云。名事互为客。其性应寻思。于二亦当推唯量及唯假。实智观无义。唯有分别三。彼无故此无。是即入三性。初半颂悟入遍计所执。次半颂悟入依他起性。后一颂悟入圆成实性。成唯识云。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如是上下三处不同。摄论初文暖。顶二位悟入所执。忍。第一法悟入依他。初地初心入圆成实。摄论第二文暖顶寻思悟入二性。四如实智悟入圆成。成唯识文要入初地方悟三性。虽有三文义理唯二。一者实证。二者相似成唯识中据实亲证。由无漏二智真俗。前后方可证得后二性。故证二性时不见二取。即名证彼计所执无。无法体无。智何所证。心所变无依他起摄。真如理无圆成实摄。故计所执不说别证。但于二性不见二取。可名悟入遍计所执。然正体智达无证理。多说此智证计所执。虽见道前亦已不见。未亲得二不名证无。故于初地方名证得。摄论初文。悟圆成者据实证得。与唯识同。悟前二性据相似悟。长时多分意解思惟前二性故。短时少分虽亦相似悟入圆成。非长时多分。亦非亲证。故据实说。摄论次文悟入三性总据相似意趣而说。创观名事不相属故名悟入所执。次观唯有识量及假名等诸法。虽未证实名悟依他。如实智位虽实有相。而未证真。二取俱亡。与真智观相似趣入。意解亦谓即是真如。故实智位名入圆成。实未悟入。摄论据相似意解三性。别明悟入。唯识据真实别证二性通证所执。虽文有异而不相违。余所有文皆准此释

第八诸地依起者。此中有二。初辨依身。后明地起。依身者。若顿悟者。初起依于欲界身得。创发胜心唯欲界故。显扬等说。极戚非恶趣。极欣非上二。唯欲界人天佛出世现观。初地以前三界依身一切容得。许毗钵舍那菩萨。生无色界。以无色心了一切故。非此何人得有是事。七地以前得依欲。色二界身起。菩萨不生无色界故。八地以上唯定依于色界身起。托胜所依得菩提故。其渐悟者。初二果人初起。必依欲界身得。不经生者。七地以前。亦通色界依身而起。虽未入地亦不生无色。悲愿自在随受生故。亦不因修许转生故。不同顿悟。见道已前自已得无漏。彼业力多故。或亦许生。三界业缚彼犹有故。非此生上厌下染故。若经生者必不上生。发心及后唯欲界故。第三果人不经生者。欲界发心后通色界依身而起。不生无色无利益故。若经生者。及第四果。欲界发心。初后唯依欲界身起。色界发心。亦唯依于色界身起。初证顿悟必欲界身。由断生执慧厌深故。渐证初依亦通色界。显扬等说唯欲界中入现观者。据各初入非渐悟故。唯断法执非深厌故。上明依身。下明地起。欲界自地观通闻思。唯散非定。亦非无漏。此依正义。不取傍说。色界观中通闻修慧。无色界观唯修无余。色界无思慧。无色又无闻。诸教同故。此唯加行善。故非生得摄。然依瑜伽六十五说。若定若生。毗钵舍那菩萨未得自在。及得广慧声闻若诸有学。若阿罗汉。以无色界心。了三界法及无漏法。故知无色亦有此观。菩萨即是见道以前四十心位。地上不生处处说故。广慧声闻者。随应说之。不愚于法故。除此二外。不说余人亦得无色心通缘于一切。菩萨见道。及金刚定唯第四定。后通诸地。色六。无色四。十地随应依起此观。断惑九。游观十。随应别说。无漏闻思随依无爽。上七未至唯有欣厌。行相犹局故不能作

同类推荐
  • 形意拳十法

    形意拳十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原人论合解

    华严原人论合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鲊话

    鲊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经注疏

    水经注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乖乖投降吧王爷

    乖乖投降吧王爷

    “王爷,王妃把皇上的妃子给打了”。“王妃受伤了吗?看王妃需要人手不,本王这就派人去助威”。人人都说燕南王杀人如麻,嗜血。但天下人都知道燕南王,护犊子出了名的。
  • 婆薮槃豆法师传

    婆薮槃豆法师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

    名人传记丛书——玄奘——十七年,五万里,真经回,佛法扬:“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冷酷如你悲伤如我

    冷酷如你悲伤如我

    她是小岛上的云泥,靠着父母留下的薄产,和妹妹相依为命。他是天边的程文瑄,不满父母刻意的安排,负气出走。他们本是永远不可能相交的平行线,却意外邂逅在小岛上。一次荒唐后,他留下一张支票,一串数字,自此二人失去交集。一别三年,他和自己心爱的人,开花结果却又迅速衰败。她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身边却多了一个小包子。再见面时,他震惊于孩子和自己长着一模一样的脸,她却不愿再给他,再次伤害她的机会……
  •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用人的11条准则

    比尔·盖茨带领的微软公司在二十多年里一直在飞速地发展,微软公司的软件大军像当年的蒙古军队一样横扫世界。那么比尔·盖茨是如何领导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勇往直前的呢?这大概是最值得管理学家们反思的地方。
  • 栖霞民间故事

    栖霞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勤劳朴实的栖霞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创造和积淀了丰厚而博大的民间文化遗产。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旧时,乡间信息闭塞,精神生活和物质需求一样贫乏,一代一代的人们口口相传的“真事”经过不断的加工完善,就成了现在人们听到的民间故事了。
  • 戴尔·卡耐基亲子睡前故事:五分钟名人传记

    戴尔·卡耐基亲子睡前故事:五分钟名人传记

    戴尔·卡耐基5分钟道尽一个名人的一生,本书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金牌节目整理而成,书中简明扼要地介绍了37个名人成功路上的坎坷经历,大人物,小视角,故事不长但非常精彩,每天晚上孩子睡前讲一则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并锻炼其抗挫折能力。
  •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国内第一本面向公务员考试的心灵励志兼方法指导书,全书全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第二部分则是对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政职业测试》和《申论》两门课的难点、特点、考试技巧进行分析,并制定为期21天的“三轮”复习方法;第三部分是针对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进行各类情景模拟并指导考生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最好效果;第四部分则是指导考生在体检、政审环节要准备哪些资料、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是按具体情境分析刚刚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这一部分系作者亲身体验,其精彩程度堪比《侯卫东官场笔记》等小说;而实用性更胜一筹,曾引得百万网友疯狂转贴!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新手出纳一周通

    新手出纳一周通

    出纳人员如果不甘平庸,不满足现在的技能水平,想获得更大的突破,也请阅读此书。此书会解答你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让你的出纳技能更为娴熟、科学。为了帮助出纳人员“温故而知新”,本书在每堂课的后面配备了相关的随堂测试,出纳人员学习时可以利用这些测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从书中查找答案,不要将疑问带到工作中。职场如战场,此书正是出纳人员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枕边书,它可以帮你破解各种出纳难题,走出出纳迷局,实现出纳技能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