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000000124

第124章

三十七道品义三门分别(一通释 二别解 三约对九法分别)

就通释中曲有六门。一释名义。二行门分别。三行体分别。四止观分别。五八正分别。六大小不同。先释其名。言道品者经中亦名为菩提分。亦名觉支。道者外国名曰末伽。此翻名道。菩提胡语。此亦名道。外国名多故于一道立种种名。或名菩提或曰末伽。此方名少同名为道。如外国人于一灭中立种种名。或名涅槃或名毗尼。或复说之为弥留陀。此通名灭。道亦如之。云何名道。通义名道。解有四义。一对人释。通人至果。名之为道。如世行处名为道也。二对障释。能除壅障行时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如似世间无壅障处说为道矣。第三约就行义辨释。戒定慧等行数各别。道如迹乘四义宽通。通故名道。第四约就行体分别。于真德中诸行同体虚融无碍。名之为通。通故名道。菩提末伽两道何别。通释是一而立异名。其犹眼目。别则显法。非无差异。异有三种。一因果分别。因中之道名为末伽。果中之道说为菩提。二通局分别。末伽之道通因及果。故四谛中末伽之道说通因果。菩提之道局唯在果。三事理分别。通理之道说为末伽。事别之道说为菩提。其义云何。戒定慧等三十七品各各别异。名为事道。道如迹乘四义齐通说为理道。又复道品名为事道。空无我等诸法实性名为理道。所言觉者。觉知一切诸烦恼过故名为觉。又能觉知一切法义亦名为觉。所言品者经亦名分。亦名为支。亦名为具。亦云助道法。品谓品别。道行差异故名为品。分者分别。道行分异故名为分。与品义同。亦可。分者因之别称。如药多分共成一治。此亦如是。所言支者名兼胡汉。胡语名支。此翻名因。如辟支迦此名因缘。汉语名枝。是其枝别。别义如前。所言具者。是其因义。如米面等名为食具。彼念处等成道之具故名为具。言助法者。是其缘义。资助果德故名为助。又复诸行共相资助。亦名为助。问曰。为当正名菩提道之与觉为品为分为支为具。为当与彼菩提道觉作因义故名品分等。是义不定。若名果德以为菩提为道为觉。彼念处等三十七法能为彼因名道分等。若名因行以为菩提为道为觉。彼念处等道中差别集成道等名道分等。名义如是。

第二次就行门分别。行门有七。一是念处。二是正勤。三如意足。四是五根。五是五力。六七觉分。七八正道。故毗昙云。处方便一意软钝及利根见道思惟道佛说三十七。处是四念。方便正勤。一意是其四如意足。守心一境故名一意。软钝五根。利根五力。见道八正。修道七觉。就此七中三门分别。一就行约人。随位分别。二就一人修入分别。三约位分别就行约人随位别者。初之三门就行分别。次二约人。后二随位。行中三者道品正用智慧为体。念处是慧。故先明之。慧由勤策方能除断。如火得风方能焚烧。故明正勤。勤过心动不能见法。如水风增令火疾灭。须以定摄。如意是定。故明如意。行别如是。言约人者。人有利钝。前三道品。在钝人心名为五根。在利人心说为五力。譬如世间利刀割物疾疾能过。利人如是。故名为力。人别如是。言随位者位别见修。前三道品。在见谛道名为八正。在修道中说为七觉。问曰。圣位见前修后。何故名中先彰七觉后论八正。此说次第非行次第。何故说时不依行次。论有成释。盖依增数法门故尔。前念处等四四为门。增四至五。故根与力五五为门。增五至七。故次七觉。增七至八。故后宣说八正道分(此一门竟)。

次就一人修入分别。行者将欲修习正道先从师所听受正法。既闻法已系念在心。是故初先明其念处。欲依此法求如实利非勤不得。故次第二明其正勤。以精进故得法心住。故次第三修如意足。以心住故能生出道。故次第四明其五根。是根增长能遮烦恼。说之为力。故次第五明其五力。如树小时但可有根未有所堪。至其长大力能障水根力如是。根力具足欲入出道先以七觉调练其心。若心掉动以猗定舍三行摄之。若心沉没须以择法精进及喜三法策之。念则俱调。故次第六明七觉支。以心调故能入正道。故次第七明其八正。于此门中七觉在前。八正在后。然此门中见修二道同名八正。不局在见(此二门竟)。

次约位论。行实齐通。随义且分。开合不定。或分为二。世及出世。见道已前名为世间。见道已上名为出世。七中初五在于世间。后二出世。或离为三。一方便道。在见道前。二见三修。七中初五在于方便。八正在见。七觉在修。或分为四。外凡内凡见道修道是其四也。念处已前名为外凡。未觉理故燸等四心名为内凡。学观谛理成就出世圣人性。故见修可知。七中初门在于外凡。念处所摄。次四内凡。八正见道。七觉修道。或分为七。如毗昙说。念处位中名为四念。在燸心中名为正勤。初得理相。勤心求故。在顶心中名如意足。于所观法心转寂故。在忍心中名为五根。心住不退。决定能生出世道。故世第一法名为五力。深伏烦恼亲生出世无漏道故。八正见道。七觉修道。将小类大。大亦应然。但无说处。行门如是。

第三就其行体分别。于中有三。一定其行体。二辨开合。三明其废立。行体有十。所谓信进念定及慧。即以为五。彼八正中正思及戒通前为七。彼七觉中猗喜及舍通前为十。十中九种心法为体。戒之一门依如毗昙色法为体。若依成实作戒是色。无作是非色非心。心法之中若依成实。信进念思此四通数。余五别数。别中猗舍及与定慧唯善故别。喜唯有漏。不通无漏故名为别。若依毗昙信进猗舍。此四是其善。大地中心数之法念定慧喜。此四是其通。大地中心数之法喜是受数。余三可知。正思觉数五大地外别心数也。通善不善大小烦恼是五地也。思是觉数。何故名思。思量觉义。故名为思。问曰。何故诸心法中唯说此九以为道品。余通大地余善大地及与观数不说为道。释言。法门随化隐显。不可具责。今且随相粗释所以。通中想数以何义故不说为道。释言。想者取相为义。于彼假想事观之中功力增强。于正道中想用义微为是不说。何故而然。诸是慧用。微隐之处多须想力。慧用强处假想必少。道中慧强故不说想。通中欲数以何义故不说为道。如来宣说三十七品欲为根本简末异本故不说欲。通中触数以何义故不说为道。如来宣说三十七品。明触为因简果异因故不说触。又触专能和会心境令相触对。于诸行心齐能和合无简彼此。三十七品品别为义。于诸行门有偏强者说为道品。齐者不论。触用齐等品别不显。故道品中不说其触。通中思数以何义故不说为道。思是行主。起作为义。于诸行门齐能起作。无处偏强。亦于道中品别不显。故隐不说。通中解脱以何义故不说为道。夫解脱者于境界中受取限量。于境数舍不能久住。道于境界久住。唯善。解脱不顺。所以不立。又复解脱相显在果。道品在因。故隐解脱。通中忆数以何义故不说为道。于缘发悟是其忆义。于已更事忆多发悟。未经事中发悟则少。道品多于未知法中观察求知。忆于是中力用微少故隐不说。善大地中无贪无嗔惭愧不害。此五何故不说为道。此于世事离过行中功力增强。于理观中力用微少。为是不说。善大地中不放逸数。以何义故不说为道。不放逸根是其一切善法根本。简本异未。为是不说。又不放逸于道品中齐能摄护。无偏强处。所以不说。问曰。前说三十七品欲为根本。今复宣说不放逸法以为根本。有何差别。如涅槃说。欲是生因。其犹生母。诸善皆由乐欲生故。不放逸者是其了因。亦名养因。其犹养母。护摄之心是不放逸。护诸善故。问曰。不放通护诸善不说道者。精进通策。何故说道。释言。精进于道义中有偏强处。品别可得。故说为道。别心数中观数何故不说为道。观用似觉。从初以举。故隐后观。又复观数推求似慧。道中慧强故隐彼观。行体如是(此一门竟)。

次论开合。就行论之开六合四。就位而辨开四合六。云何就行开六合四。彼前十种行体之中思猗喜舍四种不分。名之为合。余六种中信分为二。信根信力或分为三。谓八正中正语正业及与正命。念分为四。念根念力念觉正念。定慧精进各分为八。是故使有三十七品。慧分八者。彼四念处通皆是慧即以为四。五根之中有其慧根。五力之中有其慧力。七觉支中择法觉支。八正道中有其正见。斯皆是慧合为八也。精进八者。彼四正勤通是精进。即以为四。五根之中有精进根。五力之中有精进力。七觉支中精进觉支。八正道中有正精进。通前为八。定中八者。四如意足通皆是定。即以为四。五根之中有其定根。五力之中有其定力。七觉支中有定觉支。八正道中有其正定。即以为四。通前为八。就行如是。云何就位开四合六。信唯在于见道已前。正思及戒唯在见道。猗喜及舍唯在修道。名之为合。念进定慧该通始终。目之为开。开合如是(此二门竟)。

同类推荐
  •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并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释签缘起

    释签缘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reopagitica

    Areopagitic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走西口

    走西口

    2009年CCTV 1开年大戏《走西口》同名小说,演绎一代晋商传奇,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韧、诚信写就的奋斗历程。小说讲述的是民国初年,山西祁县年轻书生田青因家庭变故和生活所迫,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故事。他在历经数劫后终于在包头站住脚,但终因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使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真正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 修罗主宰系统

    修罗主宰系统

    作者君在这本书上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可惜却只有八百多的收藏,彻底凉凉了,以后只能不定期更新。新书《六道佩恩重临末世》,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先行加入收藏,谢谢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梦(下)

    故梦(下)

    这部小说从上个世纪初,主人公降生于北京的一个显赫的皇亲国戚写起,一直写到这个世纪初,主人公的独生女儿在祖居之地创作积累祖孙三代心愿的巨著为止,整整一个世纪的风起云涌,通过陆氏家族的悲欢离合而得以文学再现。其写作风格,与林佩芬的历史小说一脉相承:大气、细腻,只不过历史小说呈现的是大气中有细腻,而《故梦》则是细腻中见大气。
  • 出息

    出息

    我这人,打小身板就熊,刘发他爹说我像个“秧子”。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啥叫“秧子”,从他的语气和旁人的笑声里,我猜测可能不是一个好话。于是,我就骂他,说你儿子才是“秧子”,你是“老秧子”。大伙听我这么骂,都哄堂大笑。等我稍大些,才知道“秧子”是一些农作物移植前的幼苗,比如茄子秧子、地瓜秧子。刘发他爹说我是“秧子”,并没啥恶意,只是笑话我体格不好,弱不禁风罢了。十六岁那年,我怀揣着公社中学的毕业证,乐颠颠地回家当了社员。
  • 穿进红楼:晴雯,向前冲!

    穿进红楼:晴雯,向前冲!

    美女编辑,职场精英,莫小妹穿越红楼带您走入最真实的红楼世界为您揭秘金陵十二钗最真实的结局年度良心力作,敬请放心进入......
  • 余生只想宠爱你

    余生只想宠爱你

    富家千金的薄菲菲死后灵魂穿进一个寒门高中女孩林芙蓉的身上,和校草秦暮羽结下了一段相爱相杀的倾城恋情。原主为了三万夺走了秦少的初吻,从此被秦少列入凶残的谑杀当中,可这些谑杀对于灵魂换了主的林芙蓉来说,却乐在其中……他让她跑楼梯,她跑得比兔子还要勤快;他让她他的女朋友,但不准她爱上他,她说:“你也千万别爱上我,不然我谑死你!”到头来,谁谑了谁的心?先撩者贱,先爱者苦,相爱相杀呢?互相煎熬吧!害她的,夺走她所有的,她慢慢要回来。那些笑她是寒门出身的,终将被她踩在脚下,笑到最后才是人生的赢家。从寒门活成豪门才是神话的传说。琴棋书画吗?对她来说是小儿科。某男曾说,要爱上她除非太阳西边出,苍海变桑田。
  • 网游之诛神屠魔

    网游之诛神屠魔

    (新书《我每天一个神级辅助》求推荐!有兴趣加群:250287047)千古仇恨,万骨成枯。汗赴黄泉,血染红尘。百万年前,仙界覆没,神魔二帝野心勃勃。万年之前,人界被屠,三界六族生灵涂炭。今朝,看风之子如何斩断神魔阴谋,傲视苍穹,上诛天神,下屠妖魔!
  • 这辈子还能在一起吗

    这辈子还能在一起吗

    “这辈子我们还能在一起吗?”风中飘落她凄楚的喊声。唐佳怡没想到,一次意外的相遇,她就成了第三者,但是,她真的是第三者吗?而他只想过正常人的生活,有家,有妻子,有孩子!可那时他身边的那个女人,永远无法给他这一切。所以,他找上了唐佳怡,没想到机关算尽,最终理智被感情击败,走上一条万劫不复的路。伤了最不想伤害的那个人。爱情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解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