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1000000058

第58章

次辨其相。论释不同。若依毗昙。色界善业名为白白。三涂所受一切恶业。名为黑黑。鬼畜之中别报善业。欲界人天一切所受善恶二业。名黑白业。亦名杂业。此前三种。对治无漏。是第四业。故杂心云。色有中善业。是白有白报。黑白在欲中。俱黑说不净。若有能断是诸业。无余。当知。第四业。问曰。何故色界善业偏名为白。白相显故。离无惭愧及嗔恚故。欲界善业。何故非白。杂不善故。无色善业。何故非白。彼实是白。白相不显。是以不说。云何不显。造因之时。不具三业十善道相。受报之时。但有生阴而无中阴。又生阴中。但有四阴而无色阴。以如是等白相不具故不名白。何故三涂一切恶业皆为黑黑。以其因果一向黑故。故彼成实破毗昙云。有人宣说。色界善业以为白白。三涂之业。以为黑黑。欲界人天所受之业。以为黑白。十七学思。为不黑白。是义不然。准彼以验。故知毗昙三涂恶业以为黑黑。何故宣说。鬼畜之中别报善业以为杂业。彼作因时。与恶和杂。得报之时。与苦参受。故说为杂。问曰。何故别报善业偏在鬼畜不通地狱。地狱苦重能感之因唯不善故。鬼畜报轻能感之因得杂善故。此云何知。如杂心中辨明现报生报后报不定报业。此四善业。地狱有三。除现报业。以地狱中无善果故。余四趣中。具造四业。明知。鬼畜有善业果。以其得造现报善故。又如经说。阿修罗等受报如天。明有善业。问曰。若言鬼畜之中有善果者。何故成实破毗昙。云有人宣说三涂之业为黑黑乎。彼举恶业不妨有善。若有善者与成实同。成实论家竟何所破。释言。同者成实不破。于中异者。成实破之成实宣说。地狱之中。初出炎火。则得寒冰触身之乐。并猪犬等食粪之乐。如是一切皆是善果。毗昙说为不善之报。此乖成实。成实。破之。不破善果。何故人天一切善恶悉为杂业。以因杂恶果杂苦故。第四业者。如彼论说。有其十七无漏学思。为第四业。思是思数。此是业体。故偏说之。何者十七。如彼论说。说有十二思。断于黑报业。四思能断白。一思二俱离。是则通合有十七思。所言十二断黑业者。见道之中。有其四思。修道之中。有八思。是故通合有其十二。见道四者。谓四法忍相应思也。此四正断欲界地中三涂恶业。故云断黑。问曰。忍体亦断恶法。以何义故偏说思乎。释言。忍心非不断恶。但思是业。今为辨业故偏说之。相从以论。忍等是其思业眷属。亦得名思。问曰。法智相应之思。何故不说。释言。法智累外证除。非正断故。所以不论。又问。比忍相应之思。何故不说。释言。比忍相应思者。但断上界无记染思。不断不善。所以不说。修道八者。欲界地中修道对治有九无碍九解脱道。九无碍中前八。无碍相应思也。此八正断欲界黑业。故云断黑。问曰。毗昙说三涂业以为黑黑。见道中断。是中何处更有黑业。而言修道八思断黑。此如上释。凡夫具依见修二惑发三涂业。见道烦恼。迷理生故。但发意业。修道烦恼。缘事起故。具发三业。见修烦恼。所发意业起已。谢往有得得之。入圣道时。断彼业得令不属己。名之为断。见惑所起。见道中断。修惑所起。欲界修道九无碍断。第九一品在后别论。故说前八断黑报业。修惑所起身口二业。以其世断刹那断故。无得得之。但为修惑缘缚彼业。修惑断时。修业免缚。名之为断。断之品数。与断修惑所发意业。其义相似。所言四思能断白者。四禅地中修道烦恼相应染思。皆能系缚自地善业。一一地中。各有九品无碍解脱。断其系缚。就彼四禅九无碍中。分取第九相应思业。以为四思。此四正断四禅善上系缚之义。名为断白。不断善体。问曰。四禅九无碍思皆能断除善上系缚。以何义故偏说第九能断白乎。释言。前八非不能断。但彼四禅地地之中九品染思。共缚自地一切善法。前八重缚。虽复断竟。第九一重系缚。犹在令自地中一切善法皆不得脱。故不名断。彼第九品无碍起时。断彼微品染污业思。令自地中一切善法皆得解脱故。偏就之以说断白。所言一思二俱离者。欲界修道九无碍中第九品边相应业思。以之为一。此思正断黑黑业中第九微品。并断欲界一切杂业。名为俱离。故杂心云。断黑黑业及黑白业名俱离矣。于彼黑业及杂业中。不善意业断其得体。自余一切不善身口。及杂业中一切善法。但断系缚不断得体。问曰。欲界前八无碍非但断黑亦断杂业。以何义故不名俱离。释言。前八断黑业时。杂中恶业。随分亦断。但杂善上系缚未尽。是故不得说断杂业。彼杂善业犹为自地微品黑业及杂恶业所系缚故。问曰。若言杂善之上系缚未尽不得名为断杂业者。前八无碍断黑未尽。亦应不得说断黑业。释言。恶业断体名断。以断体故。随分尽处得与断名。善断系缚不断其体。善断缚故。欲界地中九品不善。共缚欲界一切善法。前八无碍。虽断善上八重系缚。第九一重系缚。犹在。系缚在故。一切善法未有脱处。故不说断。问曰。若使恶断体故随分尽处得名断者。前八无碍亦断杂中八品恶业。以何义故不说断杂。释言。彼恶与欲界善合为杂业。虽断杂恶。杂善未出故不说断。其犹头顶手足等事共成人身。虽断手足不名杀人。此亦如是。问曰。若言前八思时杂善未出。虽断杂恶不名断者。黑业之中。虽断意业。身口二业。未免缘缚。以何义故。得名断黑。释言。有以。彼黑业中意为正业。身口随业。意为正故。前八思时。虽身口业未免缘缚。正业已除故说断黑。如人斩头或复截腰。手足虽在而名被杀。杂中虽断不善意业。善中意业。被缚未出。善恶身口。亦未免缚。故不说断。问曰。无色无漏业思。何故不说为无漏业。理亦通是。但非前三对治法故。所以不论。毗昙如是。成实法中四业。复异彼说。色界无色界业。一向是白。及欲界中纯善之业。亦名为白。阿鼻之业。一向是黑。自余地狱及鬼畜中纯苦之业。亦名为黑。欲界人天。非纯乐业。及下三趣非纯苦业。通名为杂。一切无漏。通名不黑不白业也。就无漏中别而论之。唯取思心以为业体。故彼成实九业品云。意思名业。通则俱是大智论中。地狱之业。鬼畜少分。是其黑业。论自释言。是中众生。大苦闷极故名为黑。一切天业。是其白业。论自释言。三界诸天所受乐报。自在明了故名为白。人及修罗八部神等所受之业。名黑白杂。以此业中有善有恶受报之时苦乐杂故。一切无漏。能破不善及有漏善。并拔众生善恶之果。名不黑不白。涅槃经中。三涂之业名之为黑。上二界业。说之为白。欲界地中人天之业。以之为杂。一切无漏。为不黑不白。四业如是。

五逆义七门分别(释名辨相一 三业三毒分别二 轻重分别三 多少次第四 人处分别五 受报久近六 可尽不尽分别七)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出生在异世界的少女

    出生在异世界的少女

    这一次,天寒萱再次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生命。看着楼顶那满脸惊慌的女生,天寒萱竟然觉得欣慰!她再次觉得自己疯了。坠楼前看到的那两只动物,它们嘴里发出人类的话语。“你并没有死,只是觉醒了。”“你若想,我们便帮你成为下一任的神王,你若不想,我们便陪你一起留在这个世界。”“我或许来自异世界,但我不想回去。”
  • 大庄严法门经

    大庄严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下薪火

    南下薪火

    《南下薪火》描述了主人公周晓元——一个南下干部的儿子,从儿童时代便从山西来到福建生活、学习、工作的故事。由于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在他身上演绎着丰富多彩的故事:学讲本地话、恋爱结婚、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等。他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足迹,印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也是南下干部革命精神的延续。
  •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经典译林)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经典译林)

    全书收录了欧·亨利最负盛名的四十二篇短篇小说,多以20世纪初的纽约为背景,集中展现了世纪之交的时代风貌。作者敏锐地将社会热点问题剥离出来,以优雅和精炼的语言加以艺术再现。小说主人公多是小职员、警察、流浪汉和贫穷艺术家之类的小人物,但同时又是恩爱的夫妻、守信的友人、舍己为人的平民英雄等。小说构思精致机巧,情节张弛有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整体风格乐观诙谐,行文间充满机智。
  • 佛说求欲经

    佛说求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学点心理学

    每天学点心理学

    本书内容丰富全面,实用性、可读性强,以理论联系实际,以事例为佐证,将心理学知识和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应用结合起来,同时书中介绍了一些使用的经典心理学定律,让你打破思维定式,走出竞争困境,学会利用心理力量赢得幸福与成功。
  • 愿你的青春不负红尘

    愿你的青春不负红尘

    青春年华,荒唐岁月不负君,万仗红尘,千次回眸与君挟。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作者融合传统文化的内涵,引用清代《弟子规》的精华,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撰写了这部便于诵读和修习的美德书。全书分“美德三字经”原文、“美德三字经”义解等三部分。文字凝炼,意蕴深厚。在义解部分,作者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与读者分享美德种子如何生根、发芽、壮大、结果,寄意于每个青少年朋友都能崇德向善,增智生慧,“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而拥有美好的未来。本书是一部有益身心健康和人生幸福、弘扬传统文化和当代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美德读本。
  • 蓦然回首君犹在

    蓦然回首君犹在

    她的出现,就像一抹明媚的阳光,照亮了他孤独暗淡的生活。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来替他抚平伤痛,陪他走出困境。她成为了他唯一的牵挂和努力的动力,他决心要用一生来好好守护她。然事与愿违,为了她的发展,他选择忍痛分手只身离开。在异国他乡他仍默默在关注她,思念她。而她则误以为他爱上了别人,痛不欲生,只得寄情于工作,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多年以后,他功成名就华丽归来,想给她最好的幸福。但她对他怨念已深,始终不肯原谅。在历经诸多波折之后,误会终于解除,原来他的心一直都在,未曾离开过。痴情总裁终抱得美人归。
  • 相遇再见

    相遇再见

    世间的一切相遇都是再见的奖赏,一切再见都是为了下一次相遇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