褫
音池。成就也。
體栽
格式也。
舒王
宋徽宗。進荊公為舒王也。荊公熈寧間拜為相。作務新法病民。其子王雱。為崇正殿大學士。因父佐務新法必行。雱卒。父罷相。晏閑間如夢寐。見一鬼使領雱。荷鐵枷。泣於公前曰。因父務新法所致。公問使乞解。使曰。建寺飯僧可免。公遂於金陵田地。捨宅為寺。賜額保寧。請真淨主之。
縑
音兼。絹也。
袈裟
具云迦羅沙曳。此云不正色。亦名離塵服。
衣
去聲字。著衣也。
伽黎
名雜碎衣。以條數多故。大衣分三品。九條。十一條。十三條。名下品。十五條。十七條。十九條。名中品。二十一條。二十三條。二十五條。名上品。
估
賣也。價也。
事
好也。
湛堂
隆興府泐潭湛堂文準禪師。興元府。梁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兆
形顯之義。
枯死
枯老死滅殘缺蠹損也。
卜
決疑也。
杜
斷也。塞也。
注
灌注也。如瓶注水。使心不亂也。
出師表
諸葛武侯。受顧命輔後主。七擒孟獲。已定南方。乃出師伐魏。臨行遺表於後主。表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葢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湛師聞末二句。豁然開悟。如訓文中云。
好惡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為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
拂
逆也。
殢
係替二音。極困也。滯也。
僧問
僧問處。名偏辟問。州答處。名信手拈來無意路話。又謂放風前箭。轉格外機。須向言前領旨。句外明宗。不可尋言逐句。妄生揆度。趙州已至不立玄危。平坦之地。了無佛法身心。凡酬酢。信口開合。皆無情識。不可較量也。故雪竇頌曰。偏辟曾挨老古錐。七斤衫重少人知。而今擲向西湖裏。下載清風付與誰。
趙州
趙州觀音院從諗禪師。曹州郝氏子。嗣南泉普願禪師。南嶽下三世。後住觀音院。聲傳大夏。名聞九州。壽一百二十歲。唐昭宗乾寧四年。十一月初二日。無疾。右脇而寂也。
酬酢
下音昨。客報主曰酢。主答客曰酬。
簴
音巨。謂飛簴天上神獸。鹿頭龍身。說文云。鍾皷之柎也。飾為猛獸。釋名曰。橫曰栒。縱曰簴。
差
楚宜切。略也。
秋晚
末運之際。法道凋零。
訥
言遲也。
尚
加也。
冐
蒙昧也。
殆
乃也。危也。
驥尾
參逐人行。曰附驥尾。謂蒼蠅之飛不可數步。托於驥尾。乃能千里之達也。
居必下
出荀子勸學篇。
福嚴雅
澤州福嚴良雅禪師。嗣洞山守初。青原下八世也。
大寧寬
洪州大寧道寬禪師。嗣石霜楚禪師。南嶽下十一世也。
蔣山元
蔣山贊元禪師。婺州義烏人。傅大士之裔。嗣石霜禪師。
楷
同也。並也。
龍象
水中力大。龍也。陸中有威。象也。巨德以喻之者。言其有力而托。有威而可習故也。
支
撑持也。
上下
時民以名利為上。師今不愛名利。故不為時上。時人以庸鄙為下。師今操道德故。不為時下也。
死心
隆興府黃龍死心悟新禪師。韶州黃氏子。嗣黃龍祖心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城郭
郭。外城也。孟子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良器
良。大也。靈源知過必改。死心正而不屈。
憩
息也。
黃太史
諱庭堅。字魯直。號山谷居士。得法於黃龍祖心禪師。
特爾
天性如此。不可強為。
庶幾
方可也。
長靈卓
東京天寧長靈守卓禪師。泉州莊氏子。嗣靈源清禪師。南嶽十四世。
連城
趙有卞和璧。秦昭王。欲以十二連城貿之。趙遣相如送之入秦。相如視秦王。惟有愛璧之心。而無割城之意。乃詐曰。璧有瑕。請示之。王授璧與相如。如將璧却倚柱立。怒髮衝冠。謂曰。臣聞布衣之交。尚不忍相欺。況大國乎。王若急臣。臣頭璧俱碎於柱。王恐璧碎。使人扶相如起。頌曰。卞璧無瑕曜日輝。秦王雖愛不輸機。可憐又入相如手。一陣清風滿路歸。
礫
小石也。
神鼎
潭州神鼎洪諲禪師。襄水扈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尋常一衲。以度寒暑。後隱衡嶽。有一豪貴來山遊。見師氣貌閑靜。一鉢無餘。遂拜請住神鼎。十年枯淡。室無升米。一鉢掛壁。日收盞飯。一枯木床為法座。殘僧數輩圍之。始終如此。後宗風大振。門弟子氣吞諸方。由是慈明。髮長不剪。敝衣而特往見鼎。鼎曰。汾陽有西河師子是否。慈明指後厲聲曰。屋倒矣。鼎回顧相視。慈明坐脫隻履而視之。鼎老忘問。又失公所在。慈明遂整衣且行且曰。見面不如聞名。遂去。鼎遣人追之不返。鼎嘆曰。汾陽有此兒也。慈明自此名重四方。
古人云
前漢書文帝。丁卯六年。淮南厲王長謀反。廢處蜀郡。嗔恚不食死。梁太傅賈誼上疏曰。臣竊惟事執。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傷道者。難徧以疏舉。進言者。皆言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知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固為之安。方今之執。何以異此。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陛下可不壹令臣。得熟數之於前。因陳治安之策。試詳擇焉。
扼腕
上持也。下手腕也。謂跌脚捶胸。以手持腕。救之晚矣。
磨礲
全篇出說苑正諫章。
古和尚
惠古禪師。嗣靈源清禪師。南嶽下十四世。
相倚
背向之義。謂背之則禍生。向之則福長也。
同域
美惡之義。德美則吉。性暴則凶。謂心者眾妙之門。羣靈之府。升降之源。禍福之本也。
靡費
奢侈也。
悠漸
始終之義。
伊川
姓程名頤。字正淑。號伊川。河南人。問道於靈源禪師。
祗
謹也。恭也。
侮
輕慢也。
屢
頻煩也。數也。
僥倖
上不當求而求之。下不當得而得之。
覬覦
上音冀。下音俞。希望欲得也。
惡跡畏影
此篇言和妄歸真。不起生滅心也。所行之事喻跡。起生滅心喻影。背走喻捨妄歸真。就陰喻顯妄明真。所謂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夫欲人無聞。莫若無聲。欲人無知。莫若無為。是知跡從念起。影逐身生。絕異念而妄跡自消。息幻體而虗影當滅。學者但解回光就己。返境觀心。則佛眼明而業影自消。法身現而塵迹自絕。若是則不滯化城。而徑趣寶所矣。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
過任
德薄而位尊。任重而福淺。
自廣
自廣自大。下視於人也。
覺範
瑞州清源寺。惠洪覺範禪師。本郡彭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博覽羣書。有大辯才。作林間錄。僧寶傳也。
彌
遠也。
浮沉
上現也。下隱也。
聖人言
史記孔子適周見老子。老子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者送人以言。吾雖不能富貴。而竊仁者之號。今送子以言也。當今之士。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譏議人者也。博辯宏遠。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為人臣子。可不慎乎。孔子敬奉其教。自周返魯。道稱尊矣。
箋
傳之未盡曰箋。
參差
不齊之貌。乃言行相違也。
行
言乃行之實。行乃言之表。
鄙樸
誠實也。
辭盡下
唐德宗貞元十年。兵部侍郎陸贄諫曰。明王不可以辭盡人情。不可以意選進士。進退隨憎愛之情。離合繫異同之趣。是由捨繩墨而意裁曲直。弃權衡而手揣重輕。雖曰精微。不能無謬。
偶
不期遇也。
耀乘珠
魏惠王曰。寡人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各十二乘者數枚。齊王曰。吾有四臣。照千里之外。豈特十二乘也。魏王有媿色。
學易
聖人雖生知。未甞自言無大過。似有小過在。雖是謙辭。而道理實無窮盡也。劉聘君見元城劉忠定公。自言。甞讀他論加作假。五十作卒。葢加假聲相近。而誤讀。卒於五十字。相似而分也。愚按此章之言。史記作假數年。我與易道則彬彬矣。加。正作假。而無五十字。葢孔子年七十矣。學易則明乎吉凶消長之理。進退存亡之道。故可以無大過為言爾。故聖人冀永年之窮經。庶所行之無咎。
契經
梵言修多羅。此云契經。謂契理契機。乃契理合機之教。
品物
言高低大小利鈍之人。不可遺棄也。
巧梓輪桷之用
梓。木匠也。輪。車輪也。桷。榱桷也。葢巧梓用木之際。隨其木性而用之。枉者可以為輪。直者可以為桷。使不廢其材也。昔齊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斵輪於堂下。釋鑿而問曰。敢問君之所讀者何書。公曰。聖人之言也。扁曰。聖人在乎。公曰。聖人死矣。扁曰。然君所讀者糟粕耳。公怒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譏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扁曰。以臣事觀之。臣當斵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口不能言。有數存焉。臣不能諭臣之子。子不能受之於臣。臣年七十而老斵輪。古之斵輪者。與其不可傳而死者多矣。故君之所讀者糟粕耳。桓公大喜。出莊子。
良御
使馬之人也。善使馬者。稱而作之。
駑驥
上即鈍馬也。下即良馬也。
失性
各得遲疾之宜。使不失其所賦性也。
繩墨
梓人所用者也。木若得之。則曲直分明而見矣。
庸流
心不存慎終之規。口不吐訓格之言。不擇人以托身。不立行以自定。見小措大。而不知所務。從物而流。不知所執。故曰庸流。
勃
色變也。
誚
才笑切。以言相責也。
瑯琊
徐州瑯琊。廣照慧覺禪師。洛陽人。嗣汾陽昭禪師。南嶽下十世。
范希文
姓范。名仲淹。字希文。汝南人。宋仁宗慶曆中。拜為參知政事。諡文正。
緡
音民。錢串也。
瑞光
寺有四瑞。謂鍾皷自鳴。寶塔放光。瑞竹交加。白龜聽法。故稱曰瑞光。即今之臥佛寺也。
蹈
行也。
閫
門限也。
上人
內有智德。外有勝行。在人之上。故稱上人。
秀
即嘉興府。
以卑自牧
象曰。謙謙。君子以卑自牧也。卑者。謙之至也。謂君子以自謙自卑之道。自牧自處也。
自樂
養道自樂處。不願為人。以道為懷。
苐
但也。
乏
少也。
色斯舉矣
鳥之為物也。見人顏色不善。則飄然而逝。回翔審視。至彈射不驚之處而後下之。世人見機而作。亦當如此。
淫
流蕩之過也。
謙光
位愈高而心愈下。則尊而且光。
寧克
豈能也。
純誠
精一無雜曰純。真實無妄曰誠。
儻
或然之辭。
孚
信也。
圓悟
成都府昭覺寺。佛果克勤禪師。彭州駱氏子。嗣五祖演禪師。
保
全守曰保。
誠信
心實曰誠。乃信之體也。言實曰信。乃誠之用也。
惟天下至誠
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同參矣。註曰。性者德無不實。理無不具。故無人欲之私。能盡者。知之無不明。處之無不當。天地至誠者。言聖人之德。天下莫能加也。贊。猶助也。參者。與天地並立。
紿
欺慢也。
斯須
暫時也。
過惡
無心失理曰過。有心害理曰惡。
飭非
人有過非。恐人知之。以巧言自飭。欲免過而譽其善。
義能徙
徙者。移也。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尹氏曰。德必修而後成。學必講而後明。見義能徙。改過無悋。此四者日新之要。苟未能之。聖人猶憂之。況學者乎。
隆藏主
平江府虎丘紹隆禪師。和之含山人。嗣圓悟勤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智
分別是非曰智。又知也。妙眾理而宰萬物也。
孜孜
切切也。汲汲也。
遏
止也。
炎
小火之貌。
原
廣平曰原。
煽
大火也。
不矜細行
書云。烏乎。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為山九仞。功虧一簣。註曰。或猶言萬一也。呂氏曰。此是勤德工夫。或之一字。最有意味。一暫止息。則非勤德也。矜者。持也。細行者。一簣也。
累
去聲。事相緣及。
元布袋
台州護國寺。此菴景元禪師。永嘉南溪張氏子。嗣圓悟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黃蘗勝
瑞州黃蘗山惟勝禪師。潼州羅氏子。嗣黃龍南禪師。南嶽下十二世。
得
豈也。
佛鑑
舒州太平寺。佛鑑惠懃禪師。本郡江氏子。嗣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
前言往行
艮上乾下。
山天大畜
象曰。天在山下。大畜。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註曰。前言往行。是古聖之言行也。觀其言。察其行。以成德。乃大畜之義。畜。積成也。
故常
古人不更之常道也。
昺首座
韶州南華智昺禪師蜀川永康人。為人嚴厲。時號昺鐵面。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呈身
先見其身。後任住持也。
長老
耆德之稱。了達法性。內有智德。使學者尊從。故曰長老也。
抑
發語之辭。
詢佛燈
江西吉安府安吉州。何山佛燈守詢禪師。本郡史氏子。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也。
挫
摧折也。
効
獻也。盡也。
輸誠
盡敬之貌。
賊
侵害。
愛
心之纏綿不已曰愛。
阿諛
上卑屈也。下謟詐也。
掊克
聚斂也。謂刻剝民財也。
旃
之也。
綴
補衲也。
褐
褐。毛布裰。氷火二鼠之毛。所織之布也。火鼠入火不焚。毛長尺許。所謂火浣布是也。氷鼠者。北方有氷。厚百尺。有鼠在下。但食氷。毛長數寸。可以為布。二事合成。冬暖夏凉。出神異記。
根柢
下音底。謂無枝末。繁蔓之事也。
惜
痛也。
疏通
能知遠古書籍也。又胸次岸谷。海納山容。無彼此之念也。
城府
遮蔽之義。謂外無城郭。內無府庫。不積財寶。無外內之隄防也。
踴躍
見義合理。踴躍而前進也。
附離苟合
勝則依附。貧則離去。苟且取衣食而迎合之。二者皆不當。故不喜也。
翛
音肖。鳥之孤飛也。又自如也。
銳
利也。
慮深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學者不可以世事關其心。逍遙乎微妙之境。優游乎何有之鄉。然後必蹈於無事安樂之境。
所偏
其識不逮。則事理不能圓融也。
闕
閉而不通也。
龍牙才
潭州龍牙寺智才禪師。舒州施氏子。嗣佛鑑懃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亟
急也。
[女*畏]媟
上。鄙也。下。苟且也。謂不可言其所為之惡。
窺覰
小視貌。
佛眼
舒州龍門佛眼清遠禪師。臨卭李氏子。嗣五祖演禪師。南嶽下十四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