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挺
至公而無私也。
儻援
上。希望也。倖也。下。引援也。
蒞眾
上。臨也。謂立身之道。內剛而外柔。蒞眾之容。上承而下順。不和則不可接物。不嚴則不可馭下也。
昵
親近也。
泥
去聲滯也。
達觀頴
潤州金山曇頴禪師。嗣石門聰禪師。
階墀
上。階級也。下。丹墀也。謂淺而深也。
蔑
輕也。
高庵
南康軍雲居高庵善悟禪師。泮州李氏子。嗣佛眼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秋毫
莊子曰。秋獸生毛至微。孟子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睫
音接。眉毛也。
鈞
三十斤也。
區區
卑小之稱。猶碌碌也。
成枯木
東京淨國枯木法成禪師。何朔人。嗣芙蓉楷禪師。清源下十二世也。
侈靡
奢費也。
輕肥
乘肥馬。衣輕裘也。肥馬衣輕裘。佯佯過閭里。雖得市廛憐。還為識者鄙。
區
分也。
係
連及也。
關
在也。干也。
弛
廢也。弓解。
凌遲
凋敗也。
育王諶
慶元府育王寺無示介諶禪師。溫州張氏子。嗣長靈卓禪師。其性剛毅。臨眾合古法。當時有諶鐵面之稱。
仰山偉
袁州仰山行偉禪師。何朔人。嗣黃龍南禪師。其為人性剛。蒞事有法度。使某人。幹某事。莫敢違者。甞將十二輩名。付維那。使明日俱到方丈受曲折。及會茶時。即失一人。偉問為誰。侍曰。隨州永泰。首座曰。泰遊山未回。以請他僧備具。偉然之。俄有告曰。泰實在。首座匿之。偉色莊。使搜得。泰自陳拙弱。恐失所受之事。首座實不知也。偉令擊鍾集眾。白曰。昧心欺眾。他人猶不可為。況首座。以分座授道。是老師所賞之職。而自破壞乎。二人俱受罸出院。由此諸服其公。泰後嗣法住黃蘗山。首座住溈山。嗣黃龍禪師。出僧寶傳。
隳
毀也。
夙興
早起也。
參會
夜晚小參省會也。
貪饕
求之不足曰貪。嗜之不足曰饕。
袂
音眉。衣袂也。袖也。
征役
軍差曰征。民差曰役。
延壽堂
撫安老病之所也。古者叢林老僧送安樂堂。病者送延壽堂也。又今涅槃堂是。
不幸不救
乃天命將盡。而不能救也。
佛印
南康軍雲居佛印了元禪師。嗣開元善暹禪師。
燕休
大學曰。燕居獨處也。論語云。子之燕居。
從心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註曰。從者。凡事隨心所欲。不過法度也。
長庚
星名也。東有啟明。曰金星。西有長庚。曰水星。金星在西。日出則現。水星在東。日沒則現。又先日而出曰啟明。後日而沒謂之長庚也。
曉月
言其二十七八之月。纔出則天曉矣。所謂光景不長。若此矣。
旌獎
上。表顯也。下。勸獎也。
璞
藏玉之石也。
抵擲
拋棄也。
琢磨
治玉石者。既琢而復磨之。言其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圭璋
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伯執躬圭。皆七寸也。
閼
音遏。塞也。
濬
音峻。深也。
殷
大也。
恭敬
恭現於外。敬存於內。恭。莊敬也。
失容
無恭敬之容。顯我慢之相。
諭
曉也。
唐石頭
南嶽石頭希遷禪師。瑞州高安陳氏子。嗣清源行思禪師。後於衡嶽寺之東。有石狀如臺。結庵居之也。
瞬
動目也。
法眼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餘杭魯氏子。甞與悟空修山主行脚。至福州湖外。值天雨忽作溪流瀑漲。暫寓城西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爐次。琛曰。上座何往。師曰。迤邐行脚。曰行脚事作麼生。師曰。不知。曰不知最親切。師豁然大悟。遂嗣其法。後剏法眼宗是也。
地藏
漳州羅漢院。珪琛禪師。常山李氏子。嗣玄沙師備禪師。後漳州。牧主請住地藏院。次遷羅漢院。破屋壞垣。師恬然自樂也。
明教見神鼎
嵩禪師見神鼎。鼎坐其堂上。嵩展具敬禮。鼎指堂上兩小瓮曰。子來是其時。寺中今年始有醬食。至明時食粥。見一淨人。挾筐取物。投僧鉢中。嵩視上下有咀嚼者。有置之自若者。嵩袖之下堂看。乃碎米餅餌。嵩問於耆宿。宿曰。此寺自來不煑粥。有檀越請齋日。次第撥僧赴之。剩其乾殘者。歸納庫中。無齋之日。令碎焙均而分之。表同甘苦也。
風格
氣象度量。
凜然
色莊敬畏。
殊
絕也。
介
在也。動也。
裁
制也。謂使學者。至於無過不及之地。而終成大德也。
甲
首也。以十干言之。而甲居首。乃雲居為江南十剎之首也。
去就
見處也。行事也。
招提
梵語招闘提奢。略云招提。唐言四方僧物。今稱十方常住也。
削弱
上。減損也。下。衰敗也。謂顛沛祖風。有傷法化也。
精舍
精修梵行之所。乃行人棲心修道之處也。
調御師
化物不暴曰調御。三界模範曰師。
滅裂
輕薄也。
靈源門榜
其略曰。惟清名字住持。實同寄客。但以領徒弘法。仰助教風為職事爾。若其常住財物。既非己有。理不得專。悉委職事僧徒。分局主執。照依公私。合同支破。惟清止同眾僧齋襯。隨身瓶鉢。任緣而住。伏望四方君子。來有所需。惟顧寢食祇接之餘別難應供。若其世法。則屬官物。若其佛法。則為眾財。偷眾財。盜官物。買悅人情。則實非素分志之所敢當。預具白文。冀垂鑑察也。
張無盡
丞相張商英字天覺。號無盡。十九登第。後深信佛乘。留心祖道。宋哲宗。元祐六年。為江西漕運使。後得法於兜率。從悅禪師。
屢致
上頻數也。下請舉也。
可
許也。肯也。
飜然
變動也。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湯使三往而聘之。既而飜然改曰。與我處畎畆之中。由是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身親見之哉。故天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也。予將以斯道而覺斯民。非予覺之而誰也。
假我偷安
佛去世逾遠。教以季末。何得無邪佞之輩。寄身於我教中。苟且偷安其生也。
跬
丘癸切。半步也。
恙
病也。
凜
骨寒驚。懼之貌。
擘窠
上分也。下字眼之方楷也。
人能弘道
弘。廓大也。人外無道。道外無人。然人心有覺。道體無為。故人能弘道。道不能弘人。子張曰。心能盡性。人能弘道也。性不能檢其心。道不能弘其人也。
歸雲本
撫州疎山歸雲如本禪師。本州台城人。嗣靈隱惠遠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富鄭公
丞相富弼。字彥國。河南府人。宋神宗。拜為鄭國公。又封韓國公。諡文忠定公。得法於投子修顒也。致仕洛陽。以書答蘇州圓照本禪師云。曾見顒師悟入深。因緣傳得老師心。東南謾說江山遠。目覩靈光演妙音。
投子顒
舒州投子悟證修顒禪師。嗣惠林宗本禪師。清源下十二世也。
碑
豎石記功曰碑。
灼
昭然也。
篤
誠也。厚也。
社稷
社。土神。稷。糓神。建國則立壇壝以祀。葢國以安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君之尊。係於二者之存亡。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又掃蕩烟塵曰社。起取稅賦曰稷。
忘齒
不拘年齒。
屈勢
不拘名位之謂也。
楊大年
宋楊億。字大年。建州蒲城人。諡文正公。官至翰林。得法於廣慧元璉禪師。後於四帝仁宗康定間。與慈明為友。
李和文
駙馬都尉李遵勗。號和文居士。得法於谷隱蘊聰禪師。初參聰時。聰以崔趙公。問徑山公案答之。公於言下有省。呈頌曰。學道須是鐵漢。著手心頭便判。直取無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後與慈明。為方外友。
廣慧璉
汝州廣慧院元璉禪師。泉州陳氏子。嗣首山念禪師。南嶽下九世也。
激揚
激。發也。揚。舉也。激濁揚清之義也。謂混濁者激發之使自勉。清潔者舉揚之使易見。
班班
明也。件也。
兜率悅
隆興府。兜率寺從悅禪師。贛州熊氏子。嗣真淨文禪師。南嶽下十三世也。
扣關擊節
扣關。緊要處。難過而能過。擊節。阻隔處。不通而能通也。謂扣其機關。擊其節要。提持祖印。顯露真機。於節要處[高*犬]擊。使其慶快也。
苟然
豈徒然也。
張無垢
侍郎張九成。字子韶。號無垢居士。杭州鹽官人。得法於妙喜杲禪師。
李漢老
參政李邴。字漢老。得法於妙喜禪師。
呂居仁
姓呂。名本中。字居仁。問道於妙喜杲禪師。官至翰林。
入室
學者請益問道。咨決心疑於禪奧之室也。
方外友
出塵勞方隅之外。脫凡情拘繫之中。故謂方外友也。
雷揮電掃
雷揮。則激散長空。電掃。則蕩除妖孽。葢情愛順逆逈然清淨也。
衽
衣襟也。
辟易
惶悚失守之貌。
涯涘
水之邊際也。言其不能測度也。
擬
度也。
書刺
下音七。古來未有紙。削竹木以書其名姓。
恬
安靜也。
餒
奴罪切。饑也。
折腰
折腰之勢也。晉時陶潛。字淵明。號元亮。門栽五柳。自號五柳先生。為彭澤令。性簡貴。不私事上官。一日遣督郵至縣。吏謂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吾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賦歸去來辭。史咏云。英俊那堪屈下僚。門栽五柳事蕭條。鳳凰不共鷄爭食。莫恠先生懶折腰。
擁篲
掃地之形也。漢高祖即位。五日一朝太公。以父子禮待之。其家令。謂太公曰。高祖雖子。人主也。太公雖父。人臣也。柰何以人主而拜人臣。如此則威重不行矣。後高祖朝太公。公擁篲迎門却行。高祖大驚。下扶太公。公曰。帝。人主也。柰何以我亂天下之法。於是高祖。尊太公為太上皇帝。善家令之言。賜金五百斤也。
酸寒
言怖畏之勢。身酸心寒也。
跼蹐
上。曲身也。下。累足小步也。謂人恐懼。其身不敢伸。足不敢放。謟勢如此也。
鍾
聚也。
申
明也。呈也。
膜拜
長跪也。
誅
明其罪而殺之。曰誅。
錄
收錄其名。而考其罪。曰錄。
贖
納金免罪曰贖。
僧遠
齊高祖建元元年。庚辰八月。有事駕臨鍾山。因幸沙門僧遠。帝訪之。遠床坐辭老疾不迎。高祖將詣床下見之。左右曰。房榻窄狹。不能容輿葢。遂駐輦。慇懃致問而去。且遠居山五十餘年。初時飲食不繼。澗飲木食。二十餘年。諸方仰其高風。壽終之日。以表奏帝。帝遂以為師。御葬鍾山焉。
慧遠
廬山東林虎溪慧遠禪師。雁門樓煩賈氏子。晉孝武帝太元五年。先因秦亂。未歸於晉。少為儒生。博通六經。尤邃周易。甞於弟慧持。造安法師席下。聞說般若經。喜歎曰。儒道九流。特糠粃耳。遂祝髮出家。以大法為己任。安。弟子千餘。師居第一座。及關中擾亂。安。散其徒。師南遊至潯陽。見匡山愛之。結廬山中。太守桓尹尊其道德。為剏精舍。一夕。雷風拔樹鼓沙。蕩平地基。致木於上。以為神運焉。道價彌高。晉室衰微。天下奇才隱居不仕。師結蓮社。會諸賢儒。并沙門千餘人。求生淨土。東晉安帝。駕臨潯陽。詔遠一出。師辭以老疾不出。帝愈加敬勑九江大守。歲時送資道之具。卜居三十年。影不出山。凡送客。以虎溪橋為限。臨終數日。天樂來迎。面西端坐而逝。壽八十三歲。著匡山集三十卷。盛行於世矣。
圓極岑
太平州。隱靜圓極彥岑禪師。撫州台城人。嗣雲居法如禪師。南嶽下十六世也。
跋
前曰序。後曰跋。
典刑
孟子曰。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乃謂聖人正暴除亂。懲惡除非。勸善之法度也。
幾
近也。將也。
掃地
乃教之倒敗也。
王蠻子
乃方語。是法門中奴僕也。
箴
規誠也。亦作藥針。能除毒病也。
醉
昏迷也。
東山空
福州雪峯東山惠空禪師。本郡陳氏子。嗣泐潭善清禪師。南嶽下十四世。幼歲圓頂披緇。振錫遊方。契悟於草堂。開法於雪峯也。
援
助也。
忘於道
莊子大宗師篇。孔子云。魚相忘於江湖。鳥相忘於虗空。人相忘於道術。註云。水深游泳。魚得其樂故相忘。道濶無涯。物我俱泯。人得其樂。故相忘也。
閩
福建之地名也。
償負
上。還也。受貸不償曰負。
浙翁琰
金陵鍾山如琰禪師。號浙翁。未詳法嗣。
赦
有罪全放曰赦。
璨隱山
未詳。
古人
瑞州洞山自寶禪師。盧州人。嗣五祖戒禪師。清源下九世。為人嚴謹。甞在五祖為庫司。戒病。令侍者。往庫中取生薑前藥。寶叱之。侍者白戒。戒令取錢回買。寶方取薑與之。後筠州洞山缺住持。郡守以書托戒。所舉智者主之。戒曰。賣生薑漢住得。遂出世住洞山。後移歸宗寺。一日出門見喝道者來。師問甚麼官。從曰。縣尉。令避路。寶側立道左避之。馬忽見跪而不行。寶曰。畜生却識人。尉知是寶。再拜而去。後遷雲居。一夜山神肩輿遶寺行。寶曰。擡你爺娘。擡上方丈去。寶初行脚時。甞宿旅邸。為娼女所窘。遂讓榻與之睡。寶夜危坐至旦。娼女索宿錢。寶與之。出門將火。自燒其褥而去。娼女以實告母。遂請師置齋求懺。謂真佛子也。甞作達磨讚。最播叢林。瑯琊覺和尚知之。今載正法眼藏中。
踞
大座居也。
泛
多也。浮也。
剎
梵語剎瑟。此云竿。即旛柱也。凡沙門得道者。建旛以告四方。出要覽。
卷下
義見上卷下。
雪堂行
衢州烏巨山。雪堂道行禪師。迅州葉氏子。嗣佛眼遠禪師。南嶽下十五世。
沿
從流而下也。今謂從一路也。
博山本
饒州薦福悟本禪師。江州人。前住博山。嗣大慧禪師。南嶽下十六世。
入寺下六條
路徑開濶。居處好。廊廡修整。建立好。香燈不絕。報恩好。鍾皷分明。法令好。粥飯精潔。恩眾好。僧行有禮。規矩好。
張希顏事
宋時張希顏。為萍鄉邑宰。范延齡為殿直。押兵過金陵。張詠上命知金陵事。問曰。天使沿路見好官員麼。曰。昨過萍鄉邑宰。張希顏好官員也。詠曰。焉得知其為好。答曰。自入其境。橋路完美。田園闊闢。野無墮農。市無賭博。夜聞更皷分明。必知有美政者。詠曰。希顏固賢矣。天使亦好官員。即日同薦於朝。希顏為發運使。延齡為閣門侯也。張詠字復之。後封定國公者。此之致也。
閣下
稱呼之辭。又語錄云。宰相三公郡守。俱稱閣下。
金隄
上取堅固之義。下乃池塘之岸。
潰
散也。
非特
不比也。
煨燼
下音儘。即火之餘也。
晦庵光
信州龜峯。晦庵惠光禪師。建寧人。嗣雪堂行機禪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