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如何开头?有经验的作家,通常会利用灵感。
灵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凭空产生。灵感,通过客体(现实生活)——不可能舍去客体而存在——刺激写作的主体(作家)。所谓灵感,就是主客体在某一瞬间的碰撞产生了超乎寻常的想法,是指写作活动中,因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饱满,受到有关事物的偶然启发,思想在瞬间顿悟了。也就是说,首先你自己要沉浸在写作中才可能出现写作的灵感(这里所说的写作包含写作准备和写作现场),思想集中就是写作现场的表现。正常情况下,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是一心一意的,很难想象三心二意地写作能写得好,写作要想出彩,首先必须做到注意力集中!
灵感有时候来自你的潜意识,你在阅读、思考、写作的过程中有一种东西突然涌现于意识,在意识里变得清晰起来,成为灵感。“灵感比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更复杂。”——这话是钱学森说的,它对你认识灵感有帮助——“逻辑思维是线性的,形象思维是二维的,那么灵感思维就是三维的。”客体、主体、认识信息之间发生的越过推理的跃迁性。
天才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味天马行空,其实是最善于利用客体的。优秀的作家往往是主动寻找灵感的作家,也是最信奉灵感神秘性的作家。信奉灵感神秘性不是被动等待灵感,很多作家在被动等待灵感来临的过程中把自己毁了。灵感需要你去主动寻找,有一种最基本的寻找灵感的方式就是大量阅读前人的作品。寻找灵感的方式因人而异,方式多到不需要去总结——我们应该抛弃一种习惯,当一种事物出现时,就急于去总结这种事物的规律,并把它教条化,还以为是真理。方法应该个人化。方法的个人化成就了作家的写作,每一个优秀的作家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神秘性,这种神秘性甚至就是作家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我瞧不起没有写作神秘性的作家。
寻找并发现灵感的方法是个人化的,作家写作的现场一定千奇百怪,甚至看起来十分滑稽:契诃夫不停地喝鸡汤,一喝鸡汤他就灵感多多;海明威金鸡独立,这种单腿站立的写姿决定了他的电报体;郭沫若大声朗诵惠特曼等西方大师的作品,灵感便会从天而降;贾平凹要不停地扫地、洗手、焚香……
信奉灵感的神秘性也就是信奉写作的神秘性,只不过你不要在被动等待灵感的过程中把自己毁了,一定要主动去寻找。
这种主客体的碰撞并不会时时发生,所以灵感不常有。其实大多数人都拥有基本相同的生活材料,只不过作家之心、诗人之心更容易产生这种碰撞。材料,说白了就是你所经历的生活。年轻时要让你的生活(写作的材料)尽可能丰富,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你日后写出优秀的作品。
对材料的占有和积累意味着你要在你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用心地好好生活,要让你经历过的生活对写作有效,不要被陈规陋习束缚住。年轻人也是追逐时尚和创造时尚的人群,容易对新生事物做出模仿,这都没有错。20世纪80年代时兴穿风衣,尤其是诗人,那几个朦胧诗人,留给我的印象就是穿着米黄色风衣在湖边徘徊、沉思、忧国忧民,好像随时要跳下去的样子。我大学时代的女朋友(就是我现在的老婆)看我这个诗人做得一天比一天专业了,就给我买了一件米黄色的风衣,作为礼物送给我,我一直穿到毕业,烫了几个烟洞还在穿。那时候,电影导演的标志是留大胡子,画家是留长发,比起上一个更滑稽的“蓝蚂蚁”的时代,这就算一种叛逆和进步了。现在回头看,我自己都觉得有点滑稽,但如果我的青春,没有追求过那个年代的时尚,我也不会写出《车过黄河》这类在当时绝对超前的东西。
话题回到开头,到底怎样开头?美国大诗人庞德说:“第一行,是上帝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