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些身影不断地在人们思想中泛起波澜。他们或悲悯天人,或书卷气质,或执戟怒奔,或狂放不羁,正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是冰冷的,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人文气息仿若清风拂面,细雨苔桥,让人不禁驻足,仰望,亦悲亦喜。
先哲的思想是人类历史的瑰宝,是引导人们追溯以往,展望后世的灯塔。而本书将带你从北大这所享誉盛名的学府出发,从1898年开始,历数百年风流人物。此间风景,是一次心灵的鼓噪,是一阵脑海的喧嚣,是反哺灵魂的汤药。
人文的气息,如新摘的茶叶尖,如漫山的杜鹃,如横练的白浪。带着些许清新,带着些许刺眼,触及蛰伏在内心深处的不安。《辞海》中对人文做出了最简练的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而在北大,人文发生了一些变化,它带上了浓烈的时代气息,带上了燕园的宁静,带上了未名湖的涛声,使它更加淳厚,更加丰硕,更值得品味。
手持半部残卷,一杯香茗,任岁月荏苒,花落成阵,独守一纸墨染,游离在寂寞的边缘,悠然品茗静谧韵味。北大的人文气息仿佛少女脸颊上的红晕,历经岁月的渲染,愈加有蕴味。从清末开始,这里就不断诞生着无数的思想巨子,文化大家。如章太炎、辜鸿铭、蔡元培、鲁迅、钱玄同、马寅初等等,可以说近代中国的思想集中在这里绽放、交锋。
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让北大的学术天空异样的自由,新旧人物在这里枪来剑往,猛然间给学识之地增添了一份肃杀之气,仿佛各派的武林高手在争夺文化的桂冠。辜汤生要发扬中国人的精神,让四海侧目;章太炎要格致国学,让故老文化再度兴盛;胡适要普及白话文,让“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国救民;鲁迅要怒斥方遒,让麻木的民族魂苏醒过来。这些人都在不同的路上奔向同一个目标,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既是北大的精神,也是中国人的精神,更是人文气息的集中迸发。
在大师对垒的刀光剑影中,你能看到人文的精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浓缩。恍惚间,新时代的开路先锋陈独秀又在和旧思想的守墓人刘文典论战,他们做了一辈子的对手,也做了一辈子的挚友。相惺相惜,大抵是中国文人之间最好的诠释了。
转过头,迷雾中,好像听到了鲁迅那带着绍兴味的声音:“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再近一些,素有演讲家气质的胡适洋洋洒洒地在畅谈着:“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大师们的箴言,如醍醐灌顶,使人幡然醒悟。
你倘若问道:“为何此间风景如此隽秀?”答案有千万种,但万变不离其宗,思想的自由是当中的砥柱。这种气息,需要你有包容的气度才能融入其中。本书,更旨在诉说人生的具体追求和境界。也许,你不能抵达大师的思想高度,但至少你发现了一条通往其间的幽径,你寻到一盏指引你前行不偏离的灯。
红尘有梦,岁月迷离,只有思想才能永垂不朽。生活的烦琐或许会让你身心疲惫,却不能动摇你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人生在世,需重视自己,尊重他人,擎着信仰的烛火,怀着感恩的心,淡看世间的功名利禄,恪守君子风范,包容世间的好恶美丑。也许,明日便是世界末日,我等也须理性面对;也许,明日就可以平步青云,得财得势,我等也须淡泊以待。
世间几多春秋,冷暖自知,何苦让外物惹了一身的“伤病”,一肚子的“不耐”。且与我一起跳入这浮着智慧青萍的人文江河中,同古人论道,与大师谈笑,和着岁月的梵唱,一起细细剖开人生的脉络。自由人当看自由书,自由书当有自由住,人文是浪漫的,人文是畅快的。
生命中诸多变幻,充斥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向你袭来,也许,你早已没了那颗赤子之心,那颗自由之心。兴许,思想的源头也被堵塞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生若在思想上堵塞住了,那么便失了光彩,失了活泛。一潭死水,岂能助尔为贤良。不如,翻阅本书,让来自北大,来自亘古的文风,吹开你思想的闭塞,吹散你心头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