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88300000198

第198章

论曰。初修业位说念住增。谓此位中为息颠倒。由念势力于身等境。自相共相能审了知。坏二种愚慧用胜故。于暖法位说正断增。谓此位中见生死过涅槃功德。遂能勇猛发勤精进。不坠生死速趣涅槃勤用胜故。于顶法位说神足增。谓此位中能制心识。趣不退位终不匮乏。信等善根定用胜故。于忍法位说五根增。谓此位中永息恶趣。终不退堕速入离生。增上义成根义胜故。世第一位说五力增。谓此位中不为烦恼之所屈伏。力义胜故。虽忍位中亦容如是。然非决定是故不说。或此位中不为一切。余异生法之所屈伏。故于此位力义偏增。修道位中近菩提位。助觉胜故说觉支增。或此位中断九品惑。数数觉故觉支义增。见道位中所有道义。皆具足故说道支增。谓寻求依及通往趣。二义具故说名为道。见道位中二义最胜。谓见道位圣慧初生。如实寻求谛理胜故。又于此位不起期心。能速疾行往趣胜故随数增故。于契经中先七后八非修次第。有余于此立次第言。行者最初由慧势力。于身等境自相共相。如实了知导起众善。如有目者将导众盲。是故最初说四念住。由四念住了众境已。于断恶修善能发起正勤。故于第二说四正断。由正勤力令相续中。过失损减功德增盛。于殊胜定方能修习。是故神足说在第三。胜定为依便令信等。与出世法为增上缘。由此五根说为第四。根义既立能招恶趣。恶业烦恼不能屈伏。由此五力说为第五力义既成。能如实觉四圣谛境。无疑虑故说七觉支在于第六。既如实觉四圣谛境。厌舍生死欣趣涅槃。故说道支以为第七。于中一一辩其次第。如释。经论应正思求今此论中思择法相。于次第理无劳烦述。今于此中应辩觉分。几唯无漏几有漏耶。颂曰。

七觉八道支  一向是无漏

三四五根力  皆通于二种

论曰。此中七觉八圣道支唯是无漏。唯于修道见道位中方建立故。谓修道位七觉支增邻近菩提。谓治有顶故觉支体一向无漏。一切觉分皆助菩提。唯此独摽觉支名者以最邻近。菩提果故由此理趣证七觉支。应知但依治有顶说。此为上首类治下地。唯于无漏立觉支名。若不许然宁不通二。或于一切菩提分中。依近菩提立觉支号。道中修道位近菩提性近菩提。唯是无漏故无漏修道方立觉支名。见道位中八道支胜故。此一向无漏性摄。虽正见等亦通有漏。然彼不得圣道支名。圣道支名目无漏故。又诸论者许觉分法。觉支后说定是无漏。若说在前便通二种。既觉支后方说道支。故八道支一向无漏。所余通二义准已成。谓觉分中前位增者。彼于后位势用亦增。后位增者非于前位。故毗婆沙作如是说。从初业位至尽无生念住常增。乃至广说。此三十七何地有几。颂曰。

初静虑一切  未至除喜根

二静虑除寻  三四中除二

前三无色地  除戒前二种

于欲界有顶  除觉及道支

论曰。初静虑中具三十七。于未至地除喜觉支。于下地法犹怀疑虑。未能保信故不生喜。又未至定初现前时。未能断除下地烦恼。后虽已断而类同前。故起彼时皆无有喜。有说。一切近分地道。皆力励转故无喜义。第二静虑除正思惟。彼静虑中已无寻故。由契经说彼地无寻。彼上等持转寂静故。由此二地各三十六。第三第四静虑中间。双除喜寻各三十五。前三无色除戒三支。并除喜寻各三十二。欲界有顶除觉道支。无无漏故各二十二。如是诸地随其所应。觉分现前少多无定。谓随位别后必兼前。可一体上义分多种。故有多种俱时起义。唯四念住必不俱生。以约所缘分为四故。尚无二慧俱时而生。况有一时四慧并起。不可一慧约境分多。以若总缘法念住摄。必无一慧于一刹那。缘四境生四行相故。由此理趣初静虑中。总而言之具三十七。然于一念顿现在前。极多但容有三十四。如是未至第二静虑。极多但容有三十三。三四中间极三十二。前三无色极二十九。欲界有顶极唯十九。一切皆除三念住故。其中减者随位应思。何故心王不立觉分。理亦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不别立如慧等者。心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均平无所偏党。觉分唯在清净分中。势用增强。是故不立。有余师说。觉分多缘诸法共相。心王多分缘自相生。是故不立。有余复说修习觉分。本为对治一切烦恼。然诸烦恼心所非心。故能治法非心唯所。障治相翻而建立故。有说。觉分辅佐于觉觉是心所慧为体故。不可心王辅佐心所。如王不可辅佐于臣。所以心王不立觉分。有余师说。心导世间于界趣生轮回无绝。修习觉分为断生死。由此心王不立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心为众多。烦恼杂染驰散诸境。[怡-台+龍]悷难调为调伏心修习觉分。非所调伏即是能调。是故心王不立觉分。何缘诸大心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总摄在念住等中。彼实摄诸加行善故。然别建立念定慧者。由此三种顺清净品。势用增强可立觉分。想思触欲于染分中。势用增强故不别立。于假想观胜解偏增。觉分唯摄顺真实观。由此胜解非觉分摄。有余师说。至无学位胜解方增。经但立为无学支故。菩提分法有学位增。由此为因力能引起三菩提故。所以胜解非觉分摄。作意势力能发动心。令于所缘易脱不定。觉分于境审谛观察。令心专一与彼相违。是故作意非觉分摄。若尔宁立寻为觉分。寻于境界虽策发心。而欲令心推求至理。非令于境浮飘易脱。于谛观察有策发能。说此力能策正见故。由此作意不可例寻。有余师言。若染若净初取境位。作意力增说为非理。如理作意至境相续。彼势力微故不立为烦恼觉分。烦恼觉分要于至境。相续位中方增盛故。受于杂染清净分中。势用俱增故立觉分。由此流转缘起支中立为受支。及于还灭菩提分中立喜觉支。有余师说。受于杂染虽是增上。而与净品作饶益事。亦有功能如旃荼罗。性虽鄙劣能与豪族作饶益事。故于静虑为饶益支。菩提分中立觉支号。何缘三受皆通无漏。觉分唯喜非余二耶。觉分所为行相猛利。乐舍行相迟钝故非。有余师言。乐舍二受为轻安乐。行舍所覆相不明了。是故不立。何缘大善心所法中。唯立四法为菩提分。实亦总是念住等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别立信勤安舍者。由此四种顺觉强故。如何此四顺觉用强。发趣菩提信为上首。将修众行信为初基。清净果因以信为本。若无信者修趣不成。故立信根以为觉分。有余师说。如清水珠置浊水中。水便澄洁令诸有目鉴众色像。如是以信置心品中。能令俱生心品澄净。由此能见四圣谛理。渐次增长成三菩提。故信最应立为觉分。勤于众行遍能策发。令其速趣三乘菩提。若无正勤虽已发趣。中间懈废终无所成。是故立勤以为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所以不能。见四圣谛都由懈怠。不乐听闻如理思惟四圣谛理。勤能治彼令乐听闻。如理思惟四谛理故。能见四谛速证菩提。故勤亦应立为觉分。轻安息务令心调适。行舍正直令心平等。故能增长诸出世行。令其速趣三乘菩提。故立安舍以为觉分。有余师说。无始时来惛掉乱心不见谛理。由此不证三乘菩提。轻安舍惛行舍止掉。由斯见谛速趣菩提。故此亦应立为觉分。若尔惭愧自性善摄。于众善品得白法名。亦应立为菩提分法。彼不应立以无惭愧。唯与一切恶心相应。于散戒中为胜障碍。于见谛理为障力微。与彼相违名为惭愧。自性善摄得白法名。虽于散戒有胜功力。而于定善为助力微。菩提分中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应立无贪无嗔。彼是善根自性善故亦不应立。以诸贪嗔六识相应。遍通五部是随眠性。发粗恶业为胜加行。断灭善根障散善强违见谛劣。翻彼故立无贪无嗔。得善根名自性善摄。于散善业功力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放逸应立为觉分。不放逸故众行皆成。佛每劝令修不放逸。亦不应立于散位中。放逸令心驰散五欲。能违施等散善用强。非定位中此障用胜。翻对彼故立不放逸。但于五欲能防护心。令不驰散专修施等。故于散善力用虽强。助定善中势用微劣。菩提分法取顺定善。助觉谛理故彼不立。若尔不害应立觉分。害能逼恼无量有情堕三恶道。彼能治故亦不应立。害缘事生恼诸有情。障修散善不害翻此助定力微故亦不应立为觉分。有余师说。大善法中若所治强。自性胜者立为觉分余则不然。所治强者。谓与一切染心相应。自性胜者。谓助见谛如先所说。信勤安舍具足二义。惭愧等六无具二者。谓惭等五二义并无。不放逸一种唯阙自性胜。何缘欣厌非觉分耶。理实亦是念住等摄。彼实总摄加行善故。然不别立为觉分者。由此二种行相相违。俱不遍缘四圣谛境。无一地位容恒现前。心品陕少。是故不立。有余师说。夫欣厌者。由慧观境势力引生觉分。谓能顺生觉慧。义相违故不应别立。何缘寻伺二种皆容有加行善及有无漏。而于觉分一是一非。实亦俱通义如前说。然别立寻不立伺者。寻于圣道策正见强。由彼起时行相猛利。寻求谛理。有助见能立为道支。伺则不尔。以行相起极微劣故。有余师说。二俱行时寻行相粗映蔽于伺。唯伺起位行相转微。故觉分中不别立伺。策发正见自有正勤。何更立寻以为觉分。勤策正见有异于寻。故道支中应并建立。谓勤策彼令速进修。寻力策令速观圣谛。何缘表业不立觉分。觉分唯是顺定善法心俱无表有胜顺能。表业不然。是故不立。何缘不立不相应行以为觉分。彼于助觉无别胜能。不相应故。非如无表虽不相应。而于道轮有为毂用。故于觉分不别建立。有余师说。二无心定能灭心故与觉相违。四相及得于所相成有迁成用。此于染净起用平等。菩提分法顺净用增故不别立。何缘不立信为觉及道支。初发趣时信用增上。已入圣位立觉道支。信于尔时势用微劣。故不立在觉道支中。何缘于觉支立喜轻安舍。非亦立彼在道支中。彼偏顺觉不顺道故。云何顺觉且修道中。地地各修九品胜觉。如如于谛数数觉悟。如是如是发生胜喜。由生胜喜复乐观谛。如人掘地获宝生喜。由生喜故复乐更掘。故喜于觉随顺力增。要由轻安息诸事务。及由舍力令心平等。方能于境审谛觉察。故立安舍在觉支中。云何此三不顺于道。速疾运转是圣道义。此于速运少有相违。并能令心安隐住故。何缘于道立寻戒支。于觉支中非亦立彼。彼偏顺道不顺觉故。云何顺道且见道中寻策正见。令于上下八谛境中速疾观察。戒能为毂成见道轮。令于谛中速疾回转。故寻及戒俱立道支。此复云何不顺于觉。且寻于谛不寂静转。于圣谛理寻求相故。觉已见谛安静而转。故寻于觉少有相违。觉是相应有所缘境。所依行相戒此相违。故于觉支不建立彼。通运名道不可为例。何缘觉分不摄圣种。分别论者许觉分摄。故彼宗建立四十一觉分。我许摄在念住等中。而不立为别觉分者。以诸觉分在家出家。俱能受行及有欣乐。圣种唯有诸出家人。受行欣乐在家有乐。必无受行故不别立。有余师说。若许圣种总是无贪如前已释。若许第四体即是勤。在觉分中无劳征难。何缘证净非觉分摄。实亦摄在念住等中。而不立为别觉分者。以诸觉分进修义增。数习方能证菩提故。四种证净证得义增。见圣谛时渐顿得故。由此证净非觉分摄。有余师说。此即信戒随应亦在觉分中摄。

同类推荐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尹喜宅

    尹喜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接骨手法

    接骨手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随人圣盦摭忆

    花随人圣盦摭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高上玉皇满愿宝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转运:改变命运的7个良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条件反射。一个动作或一种行为,经过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人的知识积累、才能增长、极限突破等,都是习惯性动作、行为不断重复的结果。
  • 紫金雷霆

    紫金雷霆

    一个平凡的人,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一个异世大陆,一个让他颠覆三观的世界,接触到他以前不敢想象的事物。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一切重新来过,看他如何叱咤风云!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盛世妖后:暴君,别来无恙

    盛世妖后:暴君,别来无恙

    【穿越+重生】上一世,她放弃皇后之位笑饮毒酒,一代战神就此陨落,千乘将军之名变成大陆上的传说。醒来时,却成了妖颜倾城软弱可欺的侯府小姐,自此废物变天才,于乱世中翻云覆雨,誓要夺回一切。他是世上唯一与她平分秋色的男子,对她百般纵容,“若你此生注定是朕的皇后,你逃到何处?”【本文双洁双强,结局1v1,放心入坑】
  •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

    本书作者通过“选择比努力重要”、“人生何处不套牢”、“老狗学不会新把戏”等十三篇,阐释了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成功路上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抉择等问题。
  • BAT的战争与和平

    BAT的战争与和平

    硝烟无处不在,BAT们之间尤甚。他们之所以成为大佬,成为无数创业者的唯一理想。除了偶然的机遇和政策的扶持,能够在众多同行业中脱颖而出,自然也有大佬的能力和手段。可惜《南方周末》从不销售兵法和攻略,也无意于贩卖成功学。在本书中编者集结了南方周末近几年来所有关于BAT的精华文章,是对历次记者对BAT们著名事件的调查报道的一个总结。其中有腾讯阿里激烈的金融之战,也有阿里上市的历程,甚至还有近期炒得颇为红火的百度莆田之争。读者大概可从历次南方周末记者的报道中窥探到大佬们崛起轨迹,也可感受一下巨头们竞争逐利的激烈。
  • 许你独一无二

    许你独一无二

    唐青雨的标签众多,制药天才,学霸女神,天价心理咨询师,但其实她是一个“戏精”冒牌货!她冒充的是叶璟年的老婆!
  • 重生之我不是军工

    重生之我不是军工

    我不是军工,我不是特工,我不是劳工。我生产林业挖坑弹,生产城市危建拆除器。
  • 三国之大厨无双

    三国之大厨无双

    世人皆说三国好,可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乱世。乱世,人命贱如狗!什么西凉猛虎董仲颖,四世三公袁二子,八顾刘表定荆州,乱世枭雄曹孟德,民心所向刘玄德,孙家三代立江东……这些,都和方莫没有关系,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活下去!?慢慢的,他渐渐接受了身边的人。“桃园四结义?我看行!”——————————方莫!接下来事情好办了,大哥当领袖,二哥三哥万人敌,他则躲在背后出馊主意。大厨,也能无双!ps:已有百万字经验,不必担心太监!ps2:新书,《大汉第一狠人》
  •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唐诗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