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3700000010

第10章 红尘何处不萧瑟(2)

季节转变,轮回变换,人间就是这样。花开花谢,缘起缘灭;月圆月缺,潮起潮落,世界若非明暗交替、起落不停,恐怕也没什么意思。秋天虽然充满凄凉萧瑟,可也只是轮回中的纸页,翻过了便会见到梅花映雪,便会见到春江花月。如果可以选择,想必许多人都愿意住在春天,看尽花红柳绿、草长莺飞。可是,不曾见过古道残阳、天涯荒草,又怎知春天的旖旎、夏天的绚烂!

崔颢·黄鹤楼:乡关何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不知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白居易对人生有了这样的觉悟。没错,人生就是如此,似花非花,似雾非雾。总是在真切与缥缈之间,总是在明朗与幽暗之间,让你捉摸不透。来到人间,如临梦境,梦醒之时,已是百年之身,想来让人不胜欷歔。

红尘似海,每个人都只如尘埃。那么,这样微小的生命,到底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人生呢?是追来逐去,无休无止,还是随遇而安,心如止水;是浪迹天涯,临风对月,还是混迹人群,推杯换盏?谁都不知道。人生是没有答案的命题,不到终点,谁也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们只是茫然地行走,遇见烟雨也遇见彩虹,遇见暖春也遇见寒冬。在无数次的相逢与离别、得到与失去之后,我们才会相信人生如梦。

黄鹤楼上,伫立着无数叹息连连的身影。所有的叹息无非是关于人生苦短,时光漫长。崔颢也是如此。当他登上黄鹤楼,看大江东去,云烟渺渺,回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不禁悲从中来。不管他为何而来,反正,这里早已不见驾鹤的仙人、不见旧时的风流,只有那寻常可见的江楼,在江水之畔,看着远方的人们,来的来,去的去。

杳如黄鹤。读这首诗,我总会想起这个词。我们此时拥有的,多年以后,都会成为云烟,随风而逝,无处寻找。毕竟,人生只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容颜已老;转眼间,时光已冷。当美丽的从前变成泛黄的记忆,我们拥有的,就只剩一弯残月、一束残阳。

崔颢,少年时代居住在河南开封。唐玄宗开元十一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曾有人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总是郁郁寡欢。历史上对他的记载不多,就连故里开封也很少有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

据史料记载,崔颢虽以才名著称,但是年轻的时候好饮酒和赌博。而且,他与汉朝的东方朔有相同的癖好,那就是喜欢美女。娶妻必须是美貌的女子,但是婚后,稍有不满,很快就会休了对方,另外再娶。或许是因为年少轻狂,纵情迷性,他早年的诗作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打开,风格渐变为雄浑自然。不过,因为早年行事荒诞,他长被人们鄙薄。所以,尽管他二十岁左右便中了进士,但因为得不到有力人士的推荐,也只好远离长安,浪迹江湖。

此时,他就在黄鹤楼上,有酒在杯,有风在耳。当然,还有不尽的悠悠思绪。大江那样宽阔,天地那样辽远,而他只是微尘一粒。或许,这就是他感慨的原因。在这楼台之上,他可以沉沉醉去,却又只能醒着,清晰地看岁月无情。

目光所及,江水东去,白云悠悠。永远都是这样,生命不断来去、不断聚散,江水从不停下脚步,白云从不改变闲悠。时光永远都在流走,沧桑永远都在轮转,而人生,倏然而过,从不再来。这样的景况,诗人无法不感伤。多年的漂泊生涯,早已让他满心疲惫,他多想,去一个地方,流年似水,风雨不惊;他多想,寻一份安详,把酒临风,不问世事。可他仍在路上。

白云千载,悠然无恙。其实,云卷云舒也是常事,就像花开花落。但是此时,面对滚滚长江、悠悠白云,诗人感叹着生命如尘亦如风、如露亦如电,便有了这样的错觉。仿佛千百年以来,那云彩始终浮在天空,没有缺憾,没有聚散。千年以后,我们所见的白云,似乎也如当时,轻轻柔柔,飘飘荡荡。实际上,岁月如梭,许多事早已改变。今天的云彩,明天就算仍在,却已不是今天的模样。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这真是个好日子,艳阳高照,碧空如洗,碧树葳蕤,芳草连天。如果不是感伤在心,这样的景致足以让人豁然开朗。可是此时,诗人却怅然若失。关于过去,关于未来;关于天空,关于大地;关于活着,关于死去,他在漫长地思索。可是思来想去,却还是没有结果。这样晴好的天气,他的世界却像雾霾深重,那是生命的迷惘。

日落时分,本来就引人叹息。无论是在山间还是在水边,看日光隐去,似乎能听到生命跌碎的声音。暮色苍茫,江水浩渺,诗人的感伤中,蓦然间又多了几分乡愁。隔着迷蒙的江水,他几乎看不到来时的方向。他的目光久久地凝望着水天相接的地方,可是那里又是哪里?

乡关何处。实际上,诗人此时所思的,不仅是隔着迢迢山水的故园,还有风雨不停、沧桑无尽的人间路。所谓的乡关何处,恐怕是归途何处。在这样的黄昏,诗人孤独地望着渺茫江水,突然间产生了强烈的被遗弃感。不是被什么人遗弃,而是被时间和空间所遗弃。在时间上,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空留白云千载;在空间上,眼前虽有晴川沙洲、芳草碧树,可是他的归途在何处呢?

后来,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来想要写诗,但是看到崔颢这首诗,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怅然离去。有了这样的诗,就连李白也觉得无须再费笔墨。李白何等孤傲,之所以如此,恐怕也是在这楼台上,想到了岁月太长、人生太短;想到了欢乐太少,悲苦太多。活在灯火黯淡的人间,虽然文采风流,惊艳古今;但他又何尝不是常常迷茫,不知身在何处,不知归途几何。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再后来,李白因李璘事件受到牵连,流放夜郎,又登上黄鹤楼。这里仍旧是那样,江水东去,白云悠悠。千万年的故事,千万年的风流,都杳无踪迹。寥落之人登临此处,只有寥落的心事,无处言说。

在这里,西望长安,却只能看到滔滔江水,那并不是他的家乡。此时听着远处的玉笛之声,明明是五月的夏天,却仿佛身在严冬,看到了满城梅花飘零如雪。凛然的寒意突然而来,诗人心中的凄凉,可想而知。即使是豪放的李白,在这样的情境里,也忍不住惆怅。在这样的笛声中,他何尝不是在寂寥天涯,看不到归途。

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是谁都会深思的问题,但是谁又能真正想明白呢?人生路有千万条,但是起点和终点总在迷雾之中。人生之中,可以纵马江湖,快意恩仇;可以临风对月,诗酒流连;可以立身人海,叱咤风云;可以徘徊古道,独自沉吟。可是对于生命的意义,我们终究是如坠五云,难以了悟。或许,人生不过就是,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登高望远,最容易让人感慨。放眼天地之间,看世事苍茫,我们会突然间发现,只是刹那,春花已经凋落,秋月已经无言;只是刹那,繁华已经寥落,沧海已经桑田。远方,仍是茫茫的红尘,不见来路,不见归途,只有苍茫而已。独上高楼,看西风碧树,心中的感慨不过就是,人在天涯,大梦无边。

杜甫·阁夜:红尘即异乡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时光即天涯。光阴总是那样,悄无声息,却能带走许多东西。青春也好,爱情也好;风流也好,英雄也好,总会在时过境迁之后,成为时光深处的烟云,只剩散落的碎屑。我们常说人生路漫漫,其实所有的路加起来,不过是几段斜阳、几寸流光。无涯的时光之海,没有舟楫,让我们泅渡。

尘世间,总有人策马江湖,总有人傲视群雄;总有人对月沉吟,总有人对酒当歌;总有人徘徊不定,总有人仰天长啸。可是,无论是谁,都走不出万丈红尘、走不出无垠光阴。偶尔回头,便能看到草木已枯、岁月已凉;默然转身,便会知道繁华已逝、灯火已熄。那样的情境,我们只能暗自叹息。于是,隔着厚厚的尘埃,我们也能看到无数落寞的身影,在夜空下嗟叹,在残阳边惆怅。

有欢笑就有泪水,有相聚就有别离;有诗意就有凄清,有狂放就有萧索。在大唐的诗意天地里,诗酒流连固然从未停止过,黯淡凄迷却也始终延绵着。在当时所有诗人里,杜甫的惆怅和悲伤,恐怕是最具悲天悯人情怀的。他虽然偶尔也为人生起落而感叹,但是更多时候,他所叹息的是人间疾苦,他所惆怅的是世事苍茫。

那个冬天,杜甫旅居在夔州,和外面的风雪凄然相对。由于西南军阀混战,祸事频发,他只能流落天涯,生活无着。这样的冬天,这样的境况,他除了惆怅,还能如何?只不过,他所想的仍然是黎明苍生,他所盼的仍然是天下太平。

可是这个世界真的不太平。风云常有,雨雪常有;激流常有,雾霾常有。处于尘世间,就注定要经历千种聚散、万种悲欢。所以,如李白和杜甫这样满腹经纶之人,也总会在看过烽烟弥漫、生命凋零之后,对着天地,默然叹息。

那个长夜,诗人在静默的天涯,孤枕无眠。看着窗外的飞雪,忍不住感叹岁月流逝,人生苦短。可是感叹也没有用,他只能羁绊于此,无所作为。要知道,杜甫有着提笔安天下的恢宏心愿,蜷缩在这无人知晓的角落,他心中的愤懑与悲凉,可想而知。

无论是谁,离乡万里,辗转江湖,如浮萍般飘零他乡,总会孤苦凄凉。此时的杜甫,面对天涯孤旅,本就心事寥落。那场雪更是让他整颗心凉到了极致。长夜漫漫,霜雪初霁,雪光如昼,寒气逼人,这样的境况,他无处躲避。

面对萧瑟,若有退路,这萧瑟或许就不足为道。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无路可走,红尘那么远,何处能有柳暗花明,谁也不知道。

拂晓的时候,远处又传来了鼓角之声,声声都敲击着诗人的心扉。他多希望,世上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烽火,没有硝烟。可是,鼓角声历历在耳,他的惆怅里,很快又多了些担忧和惊惧。他知道,战火蔓延过的地方,人如草芥,命如尘埃。这是他最不愿听见的声音,但他又如何能拒绝?

雪后晴空,玉宇无尘,寒星错落,映照峡江。如果不是身在异乡,这样的拂晓,倒有几分清朗、几分空灵。可是杜甫显然无心欣赏,无论是壮美的三峡,还是清朗的天空;无论是皑皑的白雪,还是灵动的晨星,都不能带给他些许安慰。

心若凄寒,万物皆悲伤;心若悠然,人间皆晴好。此时的杜甫,因为心境寥落,眼中所见之物,都带着几分凄凉。可他又只能面对。那个长夜,以及许多个长夜,他只能清醒地面对惨淡的时光。

战争是所有人的噩梦。于是,当鼓角声响起的时候,荒野里千家万户的恸哭也就随之而来,让整个世界冷若冰霜。在这些声响里,还夹杂着远处渔夫和樵夫的悲歌。因为战乱,那些远离喧嚣的地方,也是烽烟弥漫,死生难测;因为战乱,人们没有了平静与安详,所有关于美好生活的梦想都被碾成了齑粉。

渔樵耕读,这样诗意的画面多美好!如果没有战争,人们可以在清幽宁静之处,悠然地生活,诗意地栖居。可以晴耕雨读,可以打鱼砍柴;可以男耕女织,可以放羊牧马。或许,还有琴书相伴;或许,还有诗酒唱和。可是,因为战争,这样的生活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诗人无法不为此难过!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跃马是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公孙述跃马扬鞭,叱咤风云。可是,他们终究归了黄土。无论是谁,都只是时光里的微尘。千古的英雄,最终都会被浪花淘尽。人间之事,不过如此。但是诗人看似自遣自慰,却掩不住内心的悲凉。他到底是悲天悯人的杜老哥。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悲凉至极的时候,不知道他是否会不经意间翻开两年前自己写下的这首《登楼》。那时,他已在四川客居五年。五年来,他尝尽了世间的苦辣酸甜、离愁别恨。刚过去的那年春天,结束了安史之乱,秋天吐蕃攻陷京都长安,立广武王承宏为傀儡皇帝,皇帝代宗出逃。十二月,唐大将郭子仪收复京师,代宗由陕州返回长安。傀儡皇帝承宏逃逸草野。至年底,吐蕃又攻陷了一些州县。朝廷之中,内有朝政混乱不堪,宦官专政,藩镇割据,外有吐蕃侵扰,真是内外交困。

这样万方多难的时候,流离他乡的杜甫定是愁思满腹、忧心忡忡。他就带着这样的愁绪,登上了春天的高楼。虽然繁花触目,他却黯然神伤。伫立在高楼之上,看着远方风起云涌,这个寥落的诗人,哪有心情欣赏鲜妍百花?忧愁已经占据了他整个心房,在他脑海中,尽是刀光剑影,尽是鼓角铮鸣,尽是荒烟蔓草。那样的春天,分明有秋天的况味。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的诗就是这样,总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气势。整个世界都在春天之中,江水温暖,草树葳蕤,而他却将目光停在浮云之上。浮云飘忽起灭,世间之事何尝不是浮浮沉沉、起起落落。风云变幻之间,英雄已经沉默,岁月已经荒凉。

同类推荐
  • 演说经典之美

    演说经典之美

    本书以“思想·开放·个性·好读”为标签,所有内容均源自名家之讲谈实录,或源自名师课堂,或源自公共讲堂(坛),或源自开放非开放之各种讲演、谈话,所选内容我们秉持或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或具有更为开放的思维与向度,或具有极其强烈之个性(表述及其他),而所有的作品,我们都注重“好读”,注重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 木槿花

    木槿花

    夏天过后是秋天,唯有季节一如既往,这个秋天我去山里,姐在山里,安静是她的全部,几个朋友轻声商议。
  • Yingxiu: After the Earthquake 和春天一起到映秀

    Yingxiu: After the Earthquake 和春天一起到映秀

    映秀有两个春天,一个在迎春的枝头,一个在人们的心坎。2011年1月31日,两个春天同时降临,使这块土地成为吉祥福地。《和春天一起来到映秀》讲述了援建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抢时间、赶进度,为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重大历史事件留下清晰真实的记录。
  • 永久的错觉

    永久的错觉

    高维生宛如一架扛起白山黑水的虎骨,把那些消匿于历史风尘的往事,用一个翻身绽放出来;杨献平多年置身大漠,他的叙述绵密而奇异,犹如流沙泻地,他还具有一种踏沙无痕的功夫;赵宏兴老到而沉稳,他的散文恰是他生活的底牌;诗人马永波不习惯所谓“大散文”语境,他没有绕开事物直上高台红光满面地发表指示的习惯,他也没有让自己的情感像黄河那样越流越高,让那些“疑似泪水”的物质悬空泛滥,他不像那些高深的学者那样术语遍地、撒豆成兵,他的散文让日益隔膜的事物得以归位,让乍乍呼呼的玄论回到了常识,让散文回到了散文;盛文强是一条在齐鲁半岛上漫步的鱼精,他总是苦思着桑田之前的沧海波浪,并秘密地营造着自己的反叛巢穴……
  • 旧年的血迹

    旧年的血迹

    本书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的作品集。收录老房子、奔马似的白色群山、环山的雪光、寐、旧年的血迹、生命、远方的地平线等小说。 当十年前的文学新星丛书收录阿来的这部小说集时,人们还不能真正体会这些描写阿坝藏族历史和现实生活小说的真谛,可随着他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的获奖,他早期的这些小说便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价值:那摇摇欲坠的"老房子"不正是土司制度衰微的缩影吗?那一步一趋的朝拜队伍不正是藏族寻求精神家园的写照吗?阿来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起走向中国文学圣殿的。
热门推荐
  • 赖上血族王子殿下

    赖上血族王子殿下

    输血给了吸血鬼,小绵羊遇上大灰狼?你吸血就光吸血吧,吃干抹净算是怎么回事?最可恶的是下了床以后居然还整整衣服:我这么高贵的人,就不用对你负责了。她气得差点厥过去,本来平凡的她有颗高贵的心:你是始祖你是王子就高人一等了?姐不稀罕!转念一想,强大高贵英俊潇洒,不要白不要,以后不管你去哪,都赖着你!可是为什么后来,越来越觉得她中计了呢?欢迎加入读者群441044993~~~
  • 西征随笔

    西征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昆山钟灵传

    昆山钟灵传

    一个被遗弃在乡野的少女,却是世间最强军团的军团长。十年学艺出山,神兽相随,十万精锐拥戴,找寻亲情与爱情的路上,她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奔月舞

    奔月舞

    八月中旬傍晚最后一缕金色的阳光从屋檐落下,喧嚣了整日的集市渐渐安静下来,然而清水河畔的画舫上却开始张灯结彩,迎接一年一度的中秋盛宴。微波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舫上繁华的彩灯,从河面拂过的清风中带着奢靡的香粉味和女子们娇柔的笑声。清水河畔有一处歌楼,名为“一等堂”。这里不仅是清歌雅乐之处,而且还是一个有名的美女窝。早有“天下美女尽出一等堂”的赞誉将其推上遥不可及的尊崇地位。为了帮舞姬们抬身价,一等堂的惯用办法就是故弄玄虚,所以就连许多常年流连于此的人都不曾亲眼见过一等堂中红牌的真容。
  • 大猎帮

    大猎帮

    三江历史变迁,风云变幻人随之嬗变,同父兄弟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周庆喜变节死心塌地投靠日本人,赵永和却率领猎帮这群血性汉子走上抗日道路,国恨家仇交织,善良和丑恶共舞,猎人的枪口冲着民族的敌人且不仅仅是獐狍野鹿……奇特、凶险的狩猎世界里,人与野兽生死较量,更要面对人类异己!徐大辉编著的《大猎帮》是一部个性鲜明的,厚重的,充满了狩猎文化以及地域文化色彩的诡异、冒险长篇小说。
  • 一生三和

    一生三和

    这本《一生三和》阐述了人生三和,功德无量;人生三和,功力无穷。背离三和,春雨偏落邻家,浇开梨花千万朵,香风不向这边刮;拥抱三和,旭日独照当头,映出金辉满地锦,风水不竭度年华。三和出富贵,三和出功业,三和出明星,三和出人杰。人生难买是自由,觅得三和方潇洒。三和是脱离苦海之舟,三和是超越平庸之翼,三和是安身立命之本,三和是改写人生之径。有人风华绝代,辉映古今,有人黯淡无光,凄寂终老,明晦相照,判然有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掌握了天地人三和这一人类的生存大典。
  • 打劫

    打劫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木马湖

    木马湖

    自然风景摄影师齐修远偶然间收到一本寄自10年前的《木马湖日记》,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打开了这本神秘的日记。也就在日记打开的一瞬间,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继而陷入一场看似美好却凶机四伏的寻湖之旅。
  • 蝴蝶媒

    蝴蝶媒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厨师之路

    厨师之路

    这是个小人物的奋斗史。 我叫刘小飞,是一家餐馆的厨子。女朋友生日那天我花了一个月买了条金链子给她,却被嘲讽又穷又土,一气之下我远走他乡,来到了一个极其贫困的地方。这里物资匮乏,也没有像样的厨师,我觉得我的春天到来了,在这里我拿出了自己的绝技,不仅得到了众人的追捧,更得到了众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