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14500000015

第15章 万泉河雨季(1)

当年农场接到了通知,全县组织革命样板戏移植汇演,各单位必须拿出个节目。场里几个女生奉命开始合计。她们不会唱京剧,又嫌花鼓戏太土,一边铡猪草一边胆大包天地决定:排《红色娘子军》!

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是芭蕾剧,是要踮脚的,是要腾空和飞跃的,是体重呼呼呼地抽空和挥发,身体重心齐刷刷向上提升,有点脱离现实从而羽化登仙那种。投入那种舞曲,像剧照里的女主角一样,一个空中大劈叉,后腿踢到自己后脑,不会把泥巴踢到场长大人的脸上去?

我们只当她们在说疯话。不料好些天过去了,几个疯子从城里偷偸摸摸回来,据说在专业歌舞团那里得了真传,又求得姑姑和表哥一类人物的指教,当真要在猪场里发动艺术大跃进。虽然不能倒踢紫金冠,但也咿哒哒咿哒哒地念节拍,有模有样地压腿,好像要压出彼得堡和维也纳的风采。场长不知道色蕾是何物,被她们哄得迷迷糊糊,说只要是样板戏就行,请两个木工打制道具刀枪,还称出一担茶叶,换来几匹土布,让女生自己去染成灰色,缝制出二十多套光鲜亮眼的红军军装。

好在是“移植”,可以短斤少两七折八扣,高难动作一律简易化,算是形不到意到。县上对演出要求也不高,哪怕你穿上红军服装上台做一套广播操,也不会让人过分失望。《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就这样排成了。万泉河风光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作为提琴手之一,我也参与了这次发疯,而且与伙伴们分享了成功。老坎事员的胡子掉了也没被观众计较,党代表的鞋子飞了也没被观众非议,提琴齐奏不小心乱成一锅粥也能热热闹闹混过去,至少没有出现其他公社演出队那样的事故,比如布景突然垮塌,砸得台上的侦察英雄两眼翻白东倒西歪。

哑巴戏也好看,也热闹,农民这样说。我们在县、地两级汇演都拿了奖,又被派往一些工地巡回演出。多少年后,我还记得最后一次演出之后,一片宽阔的湖洲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在一辆履带式拖拉机的驾驶室避雨,见工棚里远远投来的灯光,被窗上的雨帘冲洗得歪歪斜斜。我透过这些滑落的光流,隐约看见伙伴们在卸装和收拾衣物,在喝姜汤,在写家信。曲终人散,三位主角已被专业艺术团体通知录用,有些人则琢磨着“病退”回城的可能。我们伟大的舞台生涯将要结束了。

我知道粗陋的道具服装将不会再用,上面的体温将逐渐冷却,直到虫蛀或者鼠咬的那一刻。我还知道熟悉的舞乐今后将变得陌生,一个音符,一个节拍,都可能使人恍惚莫名:它与我有过什么关系吗?

我巳冻得哆哆嗦嗦。

十多年以后,我迁往海南岛,与曾经演奏过的海南音乐似乎没有关系,与很久以前梦境中的椰子树、红棉树以及尖顶斗笠似乎也没有关系一……那时候知青时代已经成了全社会所公认的一场噩梦,被人们争相唾弃和忘却。我曾经在琴弦上拉出的长长万泉河,银珠跳动或孤鸟飞掠般的旋律,已在记忆中被删除殆尽。

我是大年初一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启程的,不想惊扰他人,几乎是偷偷溜走。海南正处在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前夕。满街的南腔北调,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在这里卖烧饼、卖甘蔗、卖报纸、弹吉他、睡大觉,然后交流求职信息,或者构想自己的集团公司。“大陆同胞们团结起来坚持到底,到省政府去呵……”一声鼓动请愿的呼喊,听来总是有点怪怪的,需要有一点停顿,你才明白这并非台湾广播,“大陆同胞”一词也合乎情理:我们确实巳经远离大陆,已经身处一个四面环海的孤岛想到这一点,脚下土地免不了有了船板晃动之感,船板外的未知纵深更让人怯于细想。

“人才”是当时海南民众对大陆人的另一种最新称呼,大概源于“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流行说法。同单位一位女子曾对我撇撇嘴你看那两个女的,打扮得妖里妖气,一看就知道是女人才!其实她是指两个三陪女。三陪女也好,补鞋匠和工程师也好,在她看来都是外来装束和外来姿态,符合“人才”的定义。

各种谋生之道也在这里得到讨论。要买熊吗?熊的胆汁贵如金,你在熊身上装根胶管龙头就可以天天流金子了!要买条军舰吗?可以拆钢铁卖钱,我这里巳有从军委到某某舰队的全套批文!诸如此类,让人觉得海南真是个自由王国,没有什么事不能想,没有什么事不能做。哪怕你说要做一颗原子弹,也不会令人惊讶,说不定还会有好些人凑上来,争当你的供货商,条件是你得先下定金。

海南就是这样,海南是原有人生轨迹的全部打碎并且胡乱联结,是人们被太多理想醉翻以后的晕眩和跌跌撞撞。

“人才”涌来使当地人既兴奋又惶惑。特别是女人才们的一大特点让当地人惊疑不已,她们居然要男友或丈夫干家务:买菜,洗衣,带孩子,甚至做饭和做蜂窝煤,真是不成体统匪夷所思。阿叔,你好辛苦呵!当地男人常常暗藏讥笑和怜悯,对邻家某个忙碌的男人才这样亲切地问候,走过去好远,还回望再三,暗暗庆幸自己没有摊上一个大陆婆。我后来才知道,海南男人一般是不受这种罪的。我后来的后来还知道,个中原因是他们的女人太能干,不光包揽家务,还耕田、砍柴、打鱼、做买卖、遇到战争还能当兵打仗——《红色娘子军》传奇故事发生在这个海岛,纯属普通和自然。

这些海岛女人大多有美艳的名字:海花,彩云,喜梅,金香,丽蓉,明娘,美莲……大方而热烈,热带野生花卉般尽情绽放,不似大陆很多女子名字用意含蓄、矜持、典雅、温良,吞吞吐吐。

这些海岛女人大多还有马来人种的脸型,那种印度脸型与中国脸型的混合,透出热带女人的刚烈和坚强。她们钢筋铁骨,赴汤蹈火,在所有男人们辛劳的地方,都有她们瘦削的身影出没,一个个尖顶斗笠下射出锐利逼人的目光。连满街机动三轮车司机也大多是这些女人,让初来的外地人深为惊讶。热带的阳光过于炽热了。这些司机总是一个个像蒙面大盗,长衣长裤紧裹全身,外加手套和袖套,外加口罩和头巾,把整个脑袋遮盖得只剩下一双闪动的眼睛。这在北国是典型的冬装,在这里却是常见的夏装,是女性武士们防晒的全身盔甲。她们说话不多,要价公道,熟练地摆弄着机器和修理工具,劳累得气喘吁吁,在街角咬一口干馍或者半截甘蔗,出入最偏僻或者最黑暗的地段也无所畏惧。你如果不细加注意,很难辨认她们的性别。你甚至可以想象,如果出于生存的需要,她们挎上一支枪,同样能把武器玩得得心应手,用不着改装就成了电影里那些蒙面敢死队员,甚至眼都不眨,就能拉响捆在自己身上的炸药包,或者敏捷如兔子在战火硝烟中飞跑。

有人说,海南岛以前男人多是出海打鱼或者越洋经商,一去就数月或者数年,甚至客死他乡尸骨无存,家里的全部生活压力只能由女人们承担。也许正是这种生活处境,才造就了她们的吃苦耐劳,也造就了当年的红色娘子军。

这种说法,也许有几分道理。

成立于一九三〇年万泉河边的红军某部女子军特务连,还有后来的第二连,作为《红色娘子军》共同的生活原型,曾经历过惨烈的战斗,比如在马鞍岭尸横遍野。一个个女兵被开膛破肚,但有的手里还揪着敌人一把头发。另一个女兵被割下头颅,但她嘴里还咬着敌人一只耳朵。她们也曾经历过残酷的内乱,在丁狗园等地遭遇风云突变,忍看成批的战友一夜之间成了AB团、取消派或者社会民主党,成了内部肃反的刀下冤魂。

当革命的低潮到来,更严峻的考验出现了。队伍离散之后,生活还在进行。有的在刑场就义,有的蹲在感化院,更多的是自谋生路,包括在媒婆撮合之下嫁人成家,其中一部分成了官太太和地主婆。有些官太太和地主婆在日后的抗日斗争中又为国捐躯——没有人来指导和规划她们的人生,人生只是在风吹浪打之下的漂泊。这样的生活当然不是时时充满诗意,不是出演在舞台的聚光灯下,出演在管弦乐队的旋律中,更没有仿《天鹅湖》少女们轻盈而细腻的舞步。但这种没有诗意的生活,真实得没有一分一秒可以省略。特别是在娘子军被迫解散以后,女人们回到世俗生活,面对更复杂而不是简单的冲突,投入更琐屑而不是痛快的拼争,承受更平淡而不是显赫的心路历程,也许会付出更为沉重的代价,只是这些代价不再容易进人舞台。

她们在清理战场的时候,发现一个个牺牲的战友,忍不住号啕大哭。一位血肉模糊的伤员,却没有任何遗憾和悲伤的泪水,临死前只有一个小小请求,请姐妹们给她赤裸身体盖上一件衣衫,再给她戴上一只铜耳环——这是她生前最隐秘也最渺小的愿望。老阿婆讲述的这件往事,可惜没有进人样板戏,因为在生产样板戏的那个年代,人情以及人性是不可接受的,像耳环这样的细节总是让当时的文艺家们避之不及。恰恰相反,样板戏把敌我双方的绝对魔化或绝对神化,已到了极端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极富讽刺性的效果,是样板戏《红色娘子军》风靡全国之际,却是大多数当事人大为恐慌之时,大喇叭里熟悉的音乐总是让她们心惊肉跳,把她们推向严厉的政治拷问:你不就是当事人吗?奇怪,你为什么没有在战场上牺牲?为什么好端端地活到了今天?哪怕你当年没有在感化院写过忏悔书,哪怕你后来也没有当过官太太和地主婆,但你是不是隐瞒了其他历史污点?你至少也是个胆小鬼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吧?……面对这样的质问,没读过多少书的女人们有口难辩,也找不到什么证据来证明历史远比舞台剧情更为复杂。

于是,她们只能为自己历史上真实或虚构的污点长久赎罪。涉及娘子军的政治冤案,在海南岛随处可闻,直到八十年代初才得以陆续平反。

在一个乡村福利院,我参加了春节前夕慰问孤老们的活动,事后散步到后院,闻到了一丝怪味。循着这股怪味,我来到了一孔小小的窗口,发现厕所边的一间小屋里,一条赤裸的背脊蜷曲在凉席上,上身成了一个骨头壳子,脑袋离齡髅状态已经不远,掩盖下体的絮被已破烂如网,床头只有半碗叮满苍蝇的剩饭,浓浓恶臭就是从这里扑面而出——大概是管理员好多天都捏着鼻子不敢进去清扫了。

我看见了耳朵上的一只耳环,才发现这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但门窗上都有封锁空间的粗大木头,如同在对付一只猛兽。人们告诉我,这就是一个“文革”中被专案组逼疯的阿婆,娘子军的什么班长,眼下虽巳获得平反,但疯病没法治好了。平日关住她,是怕她乱跑。

你们到前厅去喝茶吧,喝茶吧。管理员这样说。你们没必要慰问她,反正她什么也不明白的。

呵呵,这没有什么好看的。另一个人说。

同类推荐
  •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月下小景·如蕤(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一个母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四个子集。《月下小景》是沈从文1932年—1933年写成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叙写有关旧时湘西地区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故事。短篇小说《如蕤》是文学史上难得的精品,显现了作为文学大师的沈从文天才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
  • 北方的金合欢

    北方的金合欢

    我和拉乌尔·阿斯兰诺维奇·坎巴是于狩猎途中结识的。在塔梅什村外,一片四处生长着树莓丛、刺马甲子和金刚刺灌木的广阔海边旷地上,人们在猎鹌鹑。从远处传来稀稀拉拉的沉闷枪声,猎犬的吠叫声,能瞧见犬只在草丛中绕来绕去,以及跟在狗身后朝被击中的猎物奔去的猎人的身影。而就在此时,在这阵热情高涨的狩猎大战中,我看见了一位身形高大魁梧的落后者,懒散地沿着小径在踱步,枪被横过来扛在肩上,而两只大手好似一对象鼻,在步枪两侧垂挂下来。这是一位明显经受不住狩猎狂热的人。他似乎也注意到了我这么一位猎人。
  •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你若坚强,岁月无恙

    刚毕业的女生杨时敏,毅然选择去厦门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闯荡。在那里,有一群相濡以沫的好友——阿平、妮妮、Joe、大头、阿毛……当然,还有那个让她怦然心动的男人大雄,他们共同在厦门创造属于自己的动人故事。而当爱情并没有按照自己预期的轨迹前行,眼看着一段美好的感情渐行渐远时,她如何在莫大的伤感中重新站起来?面对厦门这个街头巷尾都充斥着自己回忆的城市,她是选择留下还是离开?一个充满治愈色彩的青春故事,在厦门这个舞台上,精彩地演绎着。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

    《精灵鬼怪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丛书之一。该丛书中的民间故事记录了口述者、记录者、翻译者的姓名,保留了最初讲述者所使用的通俗而生活化的俚语,原汁原味。故事通过对人物语言、地方礼仪、服饰和饮食的描绘,让人们领略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对长期生活于新疆大地的读者更有着阅读的亲切感。有的故事是西域民间故事的经典之选,具有新疆民间文学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保持了原初的味道和浓郁的地哉特色。
热门推荐
  • 逆天狂女:废材六小姐

    逆天狂女:废材六小姐

    一场阴谋,她家破人亡,为了报仇,她与仇人同归于尽。一朝穿越,她成了秦家胆小懦弱的废柴六小姐秦霜。再次睁眼,暴打跋扈四小姐、智退三姨娘、理抗家主、手扇各种天才,传闻四起,轰动天下。他是城主之子,却天生废体相貌其丑无比,无颜示人,被赠以废柴之名。可谁知他是名扬天下的千变邪君,时而俊美绝伦,时而奇丑无比,神鬼难辨。成亲当夜,她突然发现了的某些东西,于是一脸阴沉道:“你到底是人是鬼?”某男笑道:“娘子,为夫当然是人了。”某女又问:“那你是男是女?为什么一会是男一会是女,一会老人一会小孩子的?”猛然翻身,某人便被压在下方:“等会洞房了你就不知道了。”
  • 益部方物略记

    益部方物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Conquest of New France

    The Conquest of New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有情之美妃请上座

    帝王有情之美妃请上座

    “告诉你们,曾经那个任由欺凌曲芝瑶已经死了,不信谁再来试试?”曲芝瑶看着吓得不轻众人,不屑的笑道。她对谁都可以狠心,唯独他......,那个为了帝位一而再伤她心的男人。一天,曲芝瑶甩下一张休书扬长而去,不料半路被他劫入怀中“都是我的人了还想跑?没你要这江山又有何用?”江山权利不如你,平凡亦是一种乐。
  • 聊将锦瑟记流年

    聊将锦瑟记流年

    在《聊将锦瑟记流年》中,安意如以她那一贯细腻优美的文笔,通过对于黄仲则诗歌和人生经历的精辟评析,并将其与秦汉以来最优秀的诗人、最经典的诗词作对比,真实重现诗歌圣子不世出的才华、悲惋曲折的一生。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中学生必读的精彩作文(上)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对于培养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有非常好的效果。本书精选了部分中学生的作文,以阅读来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加强文字表达能力,对于提高中学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
  • 龙舟魂

    龙舟魂

    榕树头辟成公园,树根洞雕成树根景观。成群结队的鸟儿从四面八方飞来榕树梢栖枝歇息,形成“百鸟归巢”奇景。河边栏杆有若玉石雕砌,熠熠生辉。临江一座《龙舟魂》塑像,艺术家塑造一位赤膊擂鼓的龙舟手,底座四面龙舟竞渡浮雕场面相呼应,仿佛奏响《赛龙夺锦》乐章。
  • 听律师讲故事

    听律师讲故事

    本书与一般的法律知识读物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贴近生活实际,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本书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继承、劳动纠纷、合同、房屋买卖、侵权以及行政诉讼等等方面,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为的方方面面,一些日常遇到的法律疑问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满意的答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书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以案说法,举一反三,通俗易懂,即便是没有任保法律基础的普通百姓,也能很容易的读懂。故事性强,趣味性强,有很强的可读性:为了避免枯燥的法律说理,本书选择的都是一些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既注重全面涵盖法律知识,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使读者在读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法律的熏陶,真是一举两得,以逸待劳。
  • 乌头渡

    乌头渡

    “公子,雨大,不如进篷子里避避吧。”“呵,急什么。你瞧瞧,这天这水这雨,连着一块儿,像不像一幅画?”“……公子,别靠船舷那么近,当心被河里的水鬼趁机逮了去,把公子的头给咬了……”“哈哈,沈莫,你又开始编故事说笑了。”“说笑是一回事,不过公子,您身上都湿透了却是当真,您当真该进船里躲躲了。”“嘘……别说话,沈莫,那边有个仙姑在瞧着我笑呢……”“仙姑?哪里有仙姑?”“看,就在渡口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