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45400000002

第2章

抱朴子曰∶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然炼服之法,失传已久,世人未得其术而轻试之,浅则骨痿,久则致命。是欲延年,而反促其算矣。后魏·李预餐玉致疾,谓其妻曰∶服玉当屏居山林,排弃嗜欲,而我酒色不绝,自致于死,非药之过。然虽死而尸体必当有异,宜勿遽令人知餐服之功。时在七月中,长安毒热如沸,而尸停四日,体仍不变,口亦无秽。昔人有临死服玉屑五斤,死经三年,肤壳如生者。李时珍曰∶服玉未必能令生者不死,惟能使死者不朽耳。东坡晚年好烧炼之术,多与方外游。尝遇灵智道人,授以炼服丹法。云∶于二至后常吸鼻液漱咽,独居净室,溺则封置瓷器中,盈月开视,当有细砂结其上,如浮蚁然,以绢滤取,用新汲水淘净,枣肉为丸,此名阳丹阴炼。又,取人乳入银鼎,慢火熬炼如淡金色为丸,此名阴丹阳炼。盖此二物须经 炼,始有阴阳相济之功,得成九转还丹之力。坡翁谓灵智妙用,沉机捷法,非其人不轻泄也。

成天地者,气也。天地成而万物生,气固为生生之本。凡血肉之物,气生则生,气尽则化,此自然之理。术家有服气之法,不过能却病延年,亦不能令人不饥不食。然按孔子家语∶食石者,肥泽而不老;食水者,耐寒而若浮;食肉者,勇而悍;食谷者,智能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食气固能不死也。尝阅《宋人杂说》,嘉 间河北大饥,有民襁负一子,觅食他方,中途迫于饥困,遂弃子于空冢中。乱定归乡,过其处,欲收埋残骨,则儿未死,肥健愈于弃时。视冢中空无所有,惟见一蟾蜍,大如车轮,气咻咻然出穴中。抱儿归,与之食不食。六七岁肌肤如玉。其父携至京师,以示儿科医者,言物之有气者能蛰,燕蛇虾蟆之类是也,能蛰则能不食而寿,此千岁虾蟆也;儿得气故不饥,若听其不食,终身不娶,后必成道,无须药也。《东坡集》亦载其事,谅非子虚。然思儿在冢中,得其气而不死,或然;既出穴,仍不食不饥,其理殊不易解。

昔在京邸,遇东鲁宋老人太初,年九十有四,须发皓然,颜如童子。下榻福清道院,日惟静坐一室,三餐之外,无所嗜好。余曾叩其摄生之术,曰∶饮食但取益人,毋求爽口,弗食与体相妨之物。自言幼时,脾胃素弱,故生平不食瓜果油腻炙 ,虽佳品罗列,未尝朵颐,故能保此残年。纵口腹而不自惜其身,不可为智。此言胜药石,余尝志之。昔人言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适,恶言形羸,不肯服药,信巫不信医。六者有一,则为难治。余友沈子涵孝廉,丁未春来沪,尝顾余斋,见其神色衰夺,问之,曰∶去冬患咳,至今未复耳。按其脉左坚细搏指,右关微涩,余曰∶此属阴分有亏,木失水涵,冬令少藏,升逆太过,夏三月防有失血之患。子涵曰∶尚能食饭两碗,固无惧也。余曰∶虽然,还当安闲静养,服药调之。曰∶药补不如食补,我有肥鸡烂肉,何用药为?余遂不复言。未几航海入都,果咳甚,呕血未及一年,卒于京。嗟乎!是时尚可治,因不信医药,以致不救,惜哉!眼科一症,前人虽有五轮八廓七十二症之义。然以余言之,其要不过辨其阴阳虚实,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耳。东坡当日与欧阳叔弼、晁无咎、张文潜同在戒坛时,坡公病目,尝以热水洗之。文潜曰∶目忌点洗,目有病当存之,齿有病当劳之,不可同也。鲁直有言∶眼恶剔决,齿便漱洁。治目当如曹参之治民,治齿当如商鞅之治军,斯为得之。余谓∶此特以养目言也,若火热壅结,赤肿腐烂,翳膜遮蔽,譬之镜受污垢,必当磨洗,非存养所能愈。余少时尝患目赤,初不甚苦,仍于灯下观书,以致肿极而生翳膜,割剔数次始退,然稍不避风,其患立至,目光因之大损。后有友人传一方,于立冬日多觅野菊晒干作枕,自后得无目疾矣。

时下庸浅医流,有三恶习∶写方作狂草,用药好奇异,不问病情,妄言知脉。不思医称司命,当如何郑重,而率意如此,其道亦概可知矣。要知此辈固未尝读书识字,略知药性温凉,便欲以寒投热,恐人识其学浅,而必强书脉案;又虑多别字,故作行草以混字迹。不虑肆人莫辨,罔顾病者安危,忍心大胆,莫此为甚。方中每用习见之品,有本草所不载者,余尝考其所本,不但不明出处,且未辨其气味。不知古人常用之药,不过数十味,如六君四物六味等,百世不刊之方,试问有异常之药否?声色证脉为五诊,故必闻声观色,辨证察形,复以脉合病情,庶几胸有成竹。然亦有脉证两岐者,故前人有取症不取脉,取脉不取症之义。按∶人身脉络,肖乎天地流行,达乎阴阳造化,但可测其常,不能尽其变也。晋太医令王叔和撰《脉经》,犹未能尽泄其奥。盖脉理渊深,惟求于微茫,呼吸之间,岂能了如指掌哉?陶节庵曰∶指下难明者,真言也;夸言通晓者,但能言而不能行也。其所着《伤寒全生集》;惟取浮中沉,以分阴阳虚实病之传变,但求于动静躁盛之间,此亦宗仲景只别阴阳之意也。藏器曰∶勿使一日失谷气。盖五谷得天地中和之气,能益人脾胃,故以食为主也。然有非餐霞服气,数十年不谷食而安然无恙者,是亦奇矣。余戚家一妇,绝粒三十余年,日不过食菜蔬半盘,或果饵数枚,其起居动作,无异平时,今年逾六旬,犹能调羹缝纫,此或胃气使然,故不治亦无害也。《吹影编》云∶仲弟芝庭,年十四,得奇疾,不食五谷,闻气则呕,家人阴进米汁,乃气逆欲绝,时或长啸以舒气,其声如雷鸣。日惟啖羊豕肉一器,食毕即饮冷茶三四瓯,暑月则饮水,亦无腹满作泻之患。有时连旬不食肉,只食瓜果数枚而已;饮酒胜常人,体更肥胖,精神倍于昔时。娶妻生二子一女,家人以为常,亦不强其食也。如是者十五六年。一日忽思食面,食之颇安,后遂能食,而渐羸瘦,不逾年而殁。时苏城吴正功,我邑王协中,皆得医名,吴诊视莫名其症,王则曰食挂,然亦未详其义。余谓∶是或痰之为患耳,痰留胃脘,故不食不饥;痰阻气道,故欲扬声以舒之;气有余即是火,久之火盛风生,痰亦为之消烁,而体瘦能食。前十余年强力支持,皆气火为之用耳,痰火虽消,而气机亦绝矣。臆度如是,未识然否,存之以质君子。

医以意取,非可言传。每有病情相似,而药有验不验者,此当深究其理也。尝阅《南唐书》载∶烈祖食饴,喉中噎,国医莫能愈,吴廷绍请进楮实汤,一服而安。群医他日取用,皆不效。叩廷绍,但言噎因甘起,故以此治之。李时珍曰∶楮实久服使人骨软,故能治骨哽。此亦软坚之义也。余谓∶饴味过甘,而能动火生痰,食饴致噎,盖为痰火所阻。楮实性寒而利,故得开其壅滞。此吴深求克胜之理。故作取验,岂一味楮实,而可通治噎患哉?群医之昧,亦可概见矣。

南方卑湿,民苦湿热。每当春冬,必阴雨连绵,入夏则暑热骤降,地气上蒸,人感之,入秋不病湿温,即患疟痢。盖初感虽微,而湿久则成热,热久又能化湿,昔人言湿热交互,如面入酥,乃言最难分理也。余于夏秋,每患湿病,入冬始愈,故曾有“潦倒微躯夏复秋,病因暑湿最淹流,方书屡检翻滋惑,药性多偏未易投”之句。亦言其淹缠难治耳。芜湖徐绍裘传一方,秋半清晓,于残荷叶上收清露,以鲜佩兰叶浸二日,去叶取露,瓷瓶贮之,封固。

明年入夏,晨起服一二茶匙,常食薏苡粥,可除此患,试之果验。

古方有药只一味者,名曰单方。盖取其力专而效速也,用之往往有奇验。金陵贾人莫丽春,避兵来沪,僦居城南,与余居近。有子七龄,好食瓜果,因患腹痛,日夜号哭,肌肉尽削。

一日有行脚僧过其门,见之曰∶此孩腹有虫,今尚可治,再延一月,即不救。居士肯舍香金五百,当为疗之。莫即首肯,僧于囊中出药草一束,令煎服,是晚泻出白虫升许,腹痛遂止。莫乃以所余草一茎,袖来问余。视之粗如笔管,折之则不断,叶疏而色红,余曰∶得非本草所谓赤藤者乎?《纲目》言其能杀虫,而状亦相似。并引《夷坚志》所载∶赵子山寸白虫病,医令戒酒,赵不能禁。一日醉归,夜已半,口渴甚,见庑下瓮水颇清,即连饮数勺而寝。迨晓见虫出盈席,心腹顿宽。异之,视所饮水,乃仆浸赤藤以织草履者也,以古证今,其说若合。特吴中素无此草,未尝见其苗叶,亦不敢言其必然也。

病非习见,自古医书所不载,往往于杂说中得之,时或有验。邑有剃发工孙某,于肉汁中误吞短发,初不为意,年余觉胸次隐痛,久而痛甚,肢体厥冷。孙尝出入余家,求余延医。按其脉两手俱平静,自言饮食二便如常,细视患处,皮色无少异。余曰∶汝非营卫间病。因询其平日好食何物。曰∶无所好。又问∶曾食异常之物否?曰∶无之,惟于二年前,曾误吞短发。余曰∶病在是矣。因令食菜油,连进四五杯,乃大吐,遂出短黑虫无数,似发略粗,入水能动,浸二日仍化为发,病遂愈。或问∶油能杀虫乎?曰∶惟取以探吐,且无骨之虫,见油则状,故得随吐而出。然非无本,《谈薮》所载∶宋明帝宫人,患腰痛牵心,发即气绝,群医以为肉症。徐文伯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吐物如发,稍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悬柱上水滴尽,仍一发也。偶忆是说,因以试之,不意果验。

人当年衰,齿牙摇动欲脱,或在壮岁,为风火所侵,因而作痛者,最难禁受。余中年多齿患,偶阅《玉壶清话》,有固齿乌髭药歌,试之果验,特录于此。歌曰∶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旱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毁,研细将来使最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并云∶方得诸西岳莲化峰顶张师正,年五十时,齿已疏摇,不便咀嚼,既得此方,巨脔大 ,利如刀截,而摇者复固矣。以方授僧文莹,时僧亦危如悬蒂,试之辄复固,遂传于世云。

古之医士能破胁取症,割股疗毒,筋断能续,骨断能接;今世虽罕见,然能通其技者,宇内犹有其人,不过得传者少,而遇之难耳。昔客武林,舍范氏之藏松阁,主人有子才六龄,堕楼折胫,遍召医人,咸为束手。有新安郑某,自言能治。令取牛筋劈细,揉熟如丝,以束断骨,出药末少许,散骨上,以鸡皮封之,两月能起立,经年平复。余尝询其技之所授,云∶有祖传抄本书十页,皆伤科秘法。然其药草非肆中所有,入山采取,往往终岁不得,倘得此药,便可接骨。惟损及脏腑,则不能治矣。尝阅《翼 稗编》载∶蒋紫真,精于医。武进周某,其母 笋倾跌,竹锋入腹肠已断,求治于蒋,曰∶创虽可治,十年后当有异疾。遂出药敷肠,以线缝纫纳腹中,研药一丸令服,夜半而苏,一月创合,后八年乃死。或问∶十年后如何?曰∶续处必生肉蕈,饮食渣滓,即从此出耳。观此虽脏腑之损,亦可治也。

曹吉云太史,于道光乙巳释褐旋里,行抵山东,其仆坠车折胫,羁旋觅医。闻五十里外有某医能治,遂绕道访之。所居甚幽僻,聚族数十家皆业农,医者年已半百,须发间白,草履葛衫,吐属温浓。略询邦族,谓行途遭此,洵可怜也。细视伤痕,言骨虽断,尚可续。先出水一匙,令饮,更以药涂之,约越日痛缓,一月可瘥,但必一年不可行远。始复故步耳,酬以四金,亦无不足意,后果如期而愈。可见僻壤荒村,亦有能手,即其举重若轻,而不矜其技,是亦世俗所难耳。嗣于友人席间谈及此事,济南徐季良太常,言所饮之药,名木乃伊芳,凡人骨断,得此能续。既阅陶九成《辍耕录》载∶天方国人,有年七八十岁,愿舍身济众者,即绝饮食,日惟澡身,啖蜜经月,而便溺皆蜜。既死,国人殓以石棺,仍用蜜满浸,镌其年月,识而瘗之,俟百年后起封,则成蜜剂,遇伤肢体者,服少许立愈,盖即木乃伊芳也。然甚可贵,虽在彼国,亦不易得云。据此,徐子所言,信有因矣。

泰西医士言善治跌扑损伤,不知此技莫过于蒙古。乾隆时,越东俞孝廉澄,北上堕车,折断胁骨四根。蒙古医生,取驴骨易之,束以帛,半年而愈,惟戒终身弗食驴肉。又,齐次风侍郎,趋值圆明园,坠马破脑,脑浆流溢,仅存一息。延蒙古伤科治之, 羊脑以补之,调药末敷其外,一日夜少苏,然视物皆倒悬,以鼓于脑后敲数十捶,视物始正,八阅月而平复。

今中外医人,恐未必有此神技也。

元时有刚哈刺咱庆王在上都,尝因坠马,致两目黑睛俱无,而舌出几至胸,诸医束手。

时惟广惠司卿聂某,言识此症,乃以剪刀去其舌,少顷复出一舌,复去之,并于两旁各去一指许,用药涂之,越夕而目睛如旧,更无疾苦。事见杨 《山居新话》,谓∶聂某亲与言之,其剪切之舌尚存也。按∶广惠司乃回回医人,所隶聂某或曾见此症,故能为之治,惜当日元诚先生曾未一询其病由也。

失血之症,弱年易犯,而治之颇难。缪仲淳言其要有三∶一、宜行不宜止,行则血循经络,不止自止,止则血凝发热,病日痼矣;二宜养肝,不宜伐肝。盖血藏于肝,吐则肝失其职,故惟养之,使气平而血有所归,伐则虚不能藏,血愈不止也;三宜理气,不宜降火。气有余即是火,气顺则火降,血随气行,自不溢出。若欲降火,必用寒凉,致伤脾胃,脾气既伤,尚能统血而安络乎?斯论甚明,学人大可于此取则。昔人言凡治血证,服寒凉药十无一生,服童便百无一。因能降火滋阴,消瘀甚速也。余谓∶饮童便不如饮自便为佳,既可随便饮使,不失真气,且得因之食淡,而远辛咸。夫淡食亦生新之一助也。

医者意也,能知变,而后能使草木。每见同是一方,或分两有差,或少加一引,有验不验之异者。盖药之轻重,必量其病之浅深,使适达患所,不及则不验。若夫一引之加,似无关系,然如千里行军,不可无一向导也。宋徽宗夏月食冰,遂病脾泄,国医进药未效,召杨介诊之。介用大理中丸,帝曰∶服之屡矣。介曰∶病因食冰,臣以冰煎药,是治受病之原也。

服之果愈。此正经言∶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矣。

同类推荐
  • 从公续录

    从公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受十善戒经

    受十善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Captains Courageous

    Captains Courageo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市隐庐医学杂着

    市隐庐医学杂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福运宝珠

    福运宝珠

    现代天才魏宝珠穿越,身负福运系统,掌握乾坤宝珠,爷奶宠溺,父母疼爱,七大姑八大姨跟着受惠,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尼采大传

    尼采大传

    法国作家丹尼尔·哈列维,通过对尼采和亲友们的大量往来信件以及亲友们对尼采的回忆进行整理,于1909年创作出了《尼采大传》一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尼采自出生到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进行了细致而又精准的描述。本书所依据的大多为第一手资料,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是一本较为权威的尼采传记,向我们展现出了一个听从内心召唤的真正思想者特立独行的一生。
  • 绯闻巨星

    绯闻巨星

    “梁沐枫,我不欠你的!这辈子,我只欠了一个人,他叫言深叶……”风起云涌的娱乐圈中,有一群人占据着最顶端的位置,而他们的星途并不一帆风顺,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对他们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阿黑西尼摩: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彝族创世史《阿黑西尼摩》是现存彝文典籍中一部罕见的巨著,它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阿黑西尼摩的形象,展现了彝族先民对远古时代的思考与阐释。此版本译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乡水卜龙村公所小新寨施文科毕摩和其徒弟李亮文共同收藏的抄本,包括序歌、西尼摩生万物、人类的起源、分天分地、叽依定历法、旱灾、洪水泛滥、天地的生日、长寿和死亡、婚嫁的起源和演变、祭奠的兴起等篇章。
  • 击鼓的男孩

    击鼓的男孩

    美国东部皮克特县的一个小镇上,住着小男孩弗农·雷和他的朋友,鲍比·埃尔德雷斯、德克斯·麦卡利斯特。三个孩子有一天似乎听到蓝山上的弦音洞里传来鼓声和呼唤名字的声音。与此同时,一年一度的内战重演活动即将在小镇上拉开帷幕,随着活动的临近,怪事却一桩连着一桩:有人在山脚离奇死去、怪异的军人四处游荡。隆隆的军鼓声中,一群不该醒来的东西似乎正在黑暗的弦音洞深处悄悄苏醒。或许是巧合,或许是注定,弗农和他的朋友也卷入这场事件中……
  •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御凤天女:公主要二嫁

    亡国了,她死里逃生,变成了只能颠沛流离的亡国公主。她为复国愿意倾尽一切,那名美若天仙的男人说,嫁给我,我能实现你一个愿望。跟随这个男人来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原来,她才是那个能够平复三界大乱的真命天女——(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凤舞兰陵

    凤舞兰陵

    网络金牌写手满座衣冠雪完胜之作,推荐榜、点击榜双料冠军。继《兰陵缭乱》之后再续兰陵王荡世传奇,少女将军横雪疆场,誓将绝世美男兰陵王收入囊中。她本是现代某著名房地产集团战略策划部部长,遭遇塌方,穿越到南北朝末期,成为一位将军的女儿——顾欢。乱世中,她初遇兰陵王,再识韩子高。保北齐、和北周、平突厥、定江南的纷繁战事,失身、弑君、无名无分的刻骨情感,少女将军顾欢如何一一应对?
  • 都市边缘的孩子

    都市边缘的孩子

    1997年5月,Z君在H省K市十六庙拍摄渔民的工作。这里的渔民不少来自距K市几十公里的Q市东营镇双坡村。东营镇双坡村的渔民并非天天守在十六庙,他们要“赶水流”,每个月停在十六庙的时间都是有固定天数的;此外,为生计所迫,Z君还必须得拿出一定的时间去拍广告,以维持他的最低生活标准。结果两下里岔开,Z君并非每次来到十六庙都能碰到双坡村正在这里作业的渔民们。如果渔民们正好回去,Z君便只好“信马游缰”地沿着江边往前走。Z君喜欢H省,喜欢这里的人,尽管他连一句H省话也听不懂,却仍然固执地认为这里是未受“现代文明”侵害的最后一片净土。渔民不在时,泊船的临时“码头”空空荡荡。
  • 重生争霸星空

    重生争霸星空

    重头再来,我命由我不由人,重头再来,逆天争霸逞英雄,重头再来,一人征战为了谁?重头再来,久经战乱人心乱!……曾经的封神玩家之一,这一世要攀向游戏的更高顶点。十年的游戏顶级玩家经验,重生于游戏公测之前……
  •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我是生物知识大王(青少年科学小百科)

    科普读物从来不拒绝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的完美统一,它强化生动性与现实感;不仅要让青少年朋友欣赏科学世界的无穷韵律,更关注技术对现实生活的改变,以及人类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本书的出发点正是用科学的眼光追寻青少年心中对这个已知和未知世界的热情和关注,共同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了解人类社会,插上科学的翅膀,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勇攀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