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80900000002

第2章

舍利弗问如来言。乃有断法轮者无。如来答舍利弗言。菩萨若已见无形之门。是为已断轮门已空可缺。其脱无脱者可致于空。譬若空无所不入。何以故睹无有处用。是故无所不入用脱于本故。其轮不转故。昙摩竭菩萨白如来菩萨言。诸新学者摩诃萨。我欲令得是法定。如来答昙摩竭菩萨言。欲得是三昧者。当行九法。何等九法。一者当定十方天下人悉令作菩萨。二者见诸恶意令心了不起。是为定。三者视五道勤苦悉欲得脱之。是为定。四者痴涂于其中不起吾我。是为定意。五者视诸冥悉令明。是为定意。六者所作功德悉令不失。是为定。七者视十方天下人皆令为等。是为定意。八者观当来过去诸可意王。勿令复使有作之识。是为定。九法者悉使千亿佛刹土人悉不动转者。是为定意。菩萨从是疾得三昧。弥勒菩萨问如来言。今日敢来在会者。何所菩萨不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佛语弥勒。往昔沙楼陀佛时。我初发意学悉为众垢所盖。不得大慧。但闻菩萨谓发意。当至其处起想识空。不得善知识。不逮沤和拘舍罗。远离善知识。为欲王所欺。可意王断。如是令我失波罗蜜失意。没六十二劫后。与法自然佛会。断我诸可便得还本。即得乐于空中住。断诸可根即见慧门。便得无动之形。从是转行便断法轮。是时从正觉。受是三昧。虽六十二劫发意。于法无益。后与自然法佛会。便得大树更初发意。我发意时。有九十亿人善男子善女人。亦初发意。如是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弥勒自谓。如来发意有几事。如来言。有九法。何等为九。一者远离众会寂然。二者得善知识从受法不失。三者远恶知识。四者当远离五事。一者恶沙门。二者婆罗门。三者黄门。四者恶牛恶马恶蛇多毒。不当与从事。未得道顷令人入泥犁中。当远离之。五者初发意求罗汉辟支佛心者当远之。五者当觉众魔事。不当与共事也。六者但当于梦见说深法。七者但为法发意不在饭。八者不当数聚会有所悕望人饭食。九者当等心于十方。当等心于三昧。于佛坐不恐怖。是为菩萨九法发意。佛现宝如来三昧时。有六万诸爱欲天子。皆得是三昧。是时空中飞天悉共善之。快哉。爱欲天子得闻是三昧。弥勒白佛言。是诸天子得是三昧。巍巍尊自是其主。发意持佛威神耶。佛言。是诸天子前后供养舍利。大须弥山无益于泥洹。今得是三昧前功德悉灭坏。所以者何。三昧无名处。三昧无想处。三昧无念处。三昧无形处。三昧无识处。三昧无威神处。三昧无有结行求脱处。三昧清净处。三昧是不到彼彼至是处。三昧无有是相非想处。三昧无有造作处。三昧于化无形处。三昧无生死不断无处但有名耳。三昧但有响耳。三昧但有音耳。三昧但有开慧之处慧无所生处。三昧无作器处。是故三昧不可坏灭。如是处三昧无出入治处。三昧亦无作识处。三昧无有起行处。三昧不受众味受处。三昧无形处。三昧无出入欲处。三昧不定诸法处。三昧无生处。三昧无应处。三昧寂然处。三昧无动处。三昧无边幅处。是三昧不可坏败。若有坏败三昧。是大痴根生之门也。故不坏败。如来语舍利弗言。有五不直不当与从事。何等为五。一者不当处法有二。二者不当于所起。三者不当视诸法是作非作无有名之者。四者不当于当来过去有所见。五者诸法不可断。是为五法。菩萨摩诃萨得无去来之作者。疾可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心。须菩提白佛言。若有于苦于乐者。不言离苦乐。是即为二法。不字为菩萨。菩萨者不中离。不止离不脱离。中无所离于所作。远无作之为作。所起如幻耳。以幻说幻之中无名。如是亦不从法得度者亦不离法。得度脱者于脱中复脱。是为无有主者。但有住名耳。于字无知名者。是为法轮断。舍利弗法轮自本清无所有。谁有断法轮者。如来语舍利弗言。不知轮有处者。是即为断。佛语如来言。贪可法者是生死根。灭法者亦为无结之作也。无作之作是为不离作。离贪诸可即为无有断有。无贪不起是即道。无可无不可。是即道。无生不生。是即道。无识不识。是即道。无死不死。是即道。无断不断是即道。无远不远。是即道。诸可不可。是即道。所住无想离于无想。是即道。所念无念。是即道。所说无所说。是即道。泥洹无灭离于无灭。是即道。泥洹无形离于无形。是即道。泥曰灭尽无所尽。是即道。法自寂然离于寂然。诸法无可不有所失。是即道。于慧离本。是即道。非名非想。是即道。所明无所明。是即道。于明冥无想知者。是即道。痴慧无想入者。是即道。于道无有得道者。即是道。若苦若乐无想识者。是即道。所起无所想想。是即道。于清无难易。是即道。所度无有主。是即道所至无想者。是即道。诸法非名离于非名。是即道。菩萨所度如流水。是即道。于名无转者。是即道。佛已三昧成度如人意。以万物自庄严。但庄严无形耳。但庄严到见耳。但庄严诸可意王。但庄严是想非想耳。如来问事竟。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三十六天人悉会者。乃有几人持受是三昧。佛语文殊师利菩萨言。诸会者非但天人敢来会者悉得是三昧悉当作佛。悉当受十方。悉当断五道勤苦如今日会。时诸菩萨闻佛授与莂。八十亿诸天及人。悉得无所从生法。住虚空中去地三百丈。观身上万千亿香华。下为正觉作礼。阿楼菩萨。阿提菩萨。从坐起白佛。是诸受莂菩萨。即住虚空中去地三百丈。观身上华好妙。是华从何所来。佛言菩萨。譬青本青本自白。以杂色着之。随青黄赤黑悉见其色。如是所以诸色悉现者。但用帛本净故。但用青黄赤黑。本亦复净故现于色。亦不入帛。帛亦不入色。但用本俱净故现之色耳。诸得莂菩萨观身上杂种华者亦如是。菩萨亦不在华。华亦不在菩萨许。但诸天及人。得断无念法慧作明净故。便有华现耳。用华净故便现耳。如是无住者而成诸功德。有住想行者开生死之门。阿罗汉辟支佛所已由远五道者。但有十见。何等十见。一者见诸功德悉言脱者。是为倒见。二者见五道勤苦欲取泥洹。是为倒见。三者见厌万物无主欲疾离之。是为倒见。四者求安本自无本。是为倒见。五者欲出无间入无处世自无出求之不止。是为倒见。六者罗汉取泥洹时。身中火自出火无处起想。出身中火自烧煮。故知生死不断。是为倒见。七者未自无尽。是故为倒见。八者但欲时欲于泥洹尽之成。恶亦无主反欲灭之。是故倒见。九者所施与不发十方人意。但欲法不断。是故倒见。十者于苦于乐不等净行言有二法。是故倒见。十事倒见。佛语阿惟阿楼菩萨摩提菩萨。今诸天及人。皆是阿诃耨佛时人也。今我悉莂之者。亦于六万佛所受是三昧。今故复于我记莂之耳。却后若干亿万岁。我法断绝。是今日会发意。当有四十万人。持住于法转不退轮。令法不断绝。当护持法至使各得佛故。法不断如今日会时。是诸发意者若干千岁。我弟子当共坏我法。若恶沙门。若男子女人。须菩提白正觉言。何所菩萨以何等行护法令不断绝。佛语贤者须菩提。诸四十万菩萨。悉住第八已下。于法无烦荷之想。是即为已护持法令十方不断。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坏法者。愿天中天解之。佛言。须菩提。若有诸罗汉辟支佛。若有沙门诸天及人起烦荷想。于慧求名坏灭本末增减尊法。[王*支][王*夜]经言。但好饭食为是道。遂不知空何所是空。但欲庄严刹土。非尊法者。闻佛可得求佛。亦不知法言有二法。是为坏败我法。天上尊天。阿须夷天。潘那天。子楼尼天。拘属提天。施天。那利天诸天。白天中天言。乞持形寿归是持法法者。千万劫亿万劫无有休息时。但令我等得是三昧。佛言。奉行是三昧如其未者便是。佛语如来言。后有发意行是三昧者。得是三昧者。譬如精泥洹。天上有宝诸宝中王。天上天下宝中最尊。有佛在世时乃现耳。名精泥洹珠。有得是一宝珠。持是珠着竹上。若着手中见之。四面空中在欲得几日雨珍宝。向莫不得如其愿者。有得精泥洹珠者。不当贪有亦持雨三界各令得宝如是。行是三昧亦如是。罗阅国王从诸群臣到佛所。为佛作礼。白佛言。是天上之大尊。傥加大恩已度脱十方。傥持天上精泥洹珠宝。傥已雨于罗阅。令我国中人民悉得是宝。佛便笑。阿难正衣服。为佛作礼。白佛言。佛不妄笑。既笑当有意。佛语阿难。罗阅国王从诸群臣。欲乞得泥洹天上珠宝清泥洹珠。欲使雨之于罗阅国。国中亦乐是宝。不知如来时悉已得是宝。佛语罗阅王言。见人民悉百日不食五味。但以法为味。女人悉化为男子。王见之不。王言见之。悉得是三昧。王大欢喜。悉以身上珠宝。以散佛上及诸菩萨上。珠宝悉化成香华。虚空中住皆成行。其间悉有百千种音乐相娱乐。王见衣服如是。王便欢喜。王若干百日复不食。王白佛言。是诸华乃从无处出生。佛答。从无处出。复问。无处从何出生。佛言。从无所起来。王复问。无所起从何所来。佛言。从无所生来。王复问。无所生从何所来。从不动来。王复问。不动从何所来。从无造来。王复问。无造从何所来。佛言。从无名来。无名从何所来。从无生来。无生从何所来。从无音来。王复问。无音从何所来。从无二来。王复问。无二从何所来。从无形来。王复问。无形从何所来。佛言。从自然来。王复问。自然从何所来。从化来。王复问。化从何来。佛言。离于不化来。王复问。离于不化从何来。佛言。离于不化从无相知处来。王复问。无相知处从何来。佛言。已故为诸法。王问佛事大欢喜。昼夜百日但乐是三昧。王为佛作礼而还坐。白佛言。如来菩萨及远方诸菩萨尊贤者皆从远来。今恐与佛相见但去。我今愿乞请文殊如来菩萨等到舍饭食。愿如来许之。佛默然无应者即可意。王为佛作礼还宫。即敕臣下。疾使国中庄严。侠道华香皆结好名华。侠道悉华为帐。王宫中扫除。世间极好华香悉作百种坐。皆琉璃金银。皆使宫中扫除。诸夫人婇女悉斋戒。文殊师利如来等。悉诣罗阅国入城。未到宫门。王出迎诸菩萨。是时菩萨如来文殊师利等六十亿万人。如来让使在前入宫。诸尊菩萨不于前入宫。如来言。诸尊菩萨何以故不于前入宫。诸尊菩萨致尊当于前入。如来言。我不于前入宫。诸尊菩萨当入。诸菩萨言。何所为尊者。于慧无处是即尊。于意无形是故尊。于念不想是故尊。于法无所施是故尊。所作不离于道是故尊。已断法轮是故尊。无念法不想是故尊。于法无有多少是故尊。欲沤和拘舍罗甚多是故尊。于萨芸若无相知者是故尊。已被法铠是故尊。于三昧无有多少是故尊。如是者如来故当于前入宫也。如来语菩萨。故尊何等为尊。年故尊故。诸菩萨言。今我年虽长尊者。譬如万岁之枯死树。根本以永尽。无复有华实可荫覆盖世者。今如来虽年少者。入慧甚深。譬如宝树间人得之华实。莫不得度者。已故当于前入宫。如来于前入。诸尊天持万种音乐随如乐之。文殊师利及如来等各坐。王使夫人利修诸菩萨所食金器悉有八种味。出宫中烧万种杂香饭食竟。王白文殊师利及如来言。我今欲得见十方佛大会时。当以何致之。如来言。欲得见十方佛会者。悉欲见众慧者。但行九法。何等为九。一者当视十方佛与是无异。二者当视我所道无有道径。三者当观一切人无有脱者。四者当视饭食如化所见。五者当知五阴无有识想。六者当知六情观之如幻耳。七者当知观但是倒见。八者当于法中大施与。九者当知所施非施。王闻如来解之欢喜却坐。佛尔时便在彼笑言。快哉快哉。如来为说偈言

常当显是功所生常遇尊

从受大智慧常除爱欲根

不贪亦不嫉恶意不复生

乃从无数佛得闻是三昧

乃于三千刹常行尊三昧

不于一切人所有诸珍宝

法不从五阴亦不离是处

从观得脱名一切皆如是

从观得欢喜发意无所生

其处已如是故为天中天

若在三界中不生亦不死

泥洹及泥曰一切无有是

意不当邪念所行作非法

若在三界中持心令不起

音响有还答内外悉相应

不起悉寂然诸法亦如是

三千诸佛刹名字悉如是

无闻亦无见非法所当议

三昧不挍计已数持作多

慧者解是言得佛无常海

法者悉清净广大无有双

常作无边水所载蔽三千

意愿陀邻尼发慧无有前

法者已如是一切当奉行

我念求意时从来若干劫

志意常弃家于欲无所求

常依善知识得立正法住

是时于大会得闻尊三昧

志意大欢喜即住虚空中

去地百卌丈叉手在佛边

今坐诸菩萨受别亦如是

其意增欢喜得闻诸三昧

便从一佛刹飞到诸佛前

不动亦不摇惊动诸刹中

花香自然来乱风自然生

百种诸音乐悉住于座中

龙王大欢喜即雨万种香

化为诸小池上到三千中

如来谓文殊师利菩萨言。今自然华香从三千刹土来到是会。音乐悉具足。是为佛威神如来之神足。文殊师利菩萨语如来言。卿欲知佛之威神及诸菩萨威神者不可见知。是乐者所处无名之乐。有所在处法者无名处。若苦若乐。是乐处。所有如化耳。是其乐。法无二法。是其乐。于罗汉辟支佛悉欲度之。是其乐。所见五道悉欲令得佛。是其乐。诸所度无有生。是其乐。一切无处。无所起。是其乐。于三昧无烦荷。是其乐。一切处无有名。是其乐。诸所有皆如化。是其乐。非音处无所生处。是其乐。法所施无所施无所有。是其乐。三千中无常处。是其乐。一切人令得信无所得。是其乐。当来过去现在三处尽无有尽。是其乐。令还本无所见。是其乐。见法轮是为无所见。是其乐。三千刹一切等。是其乐。十方三千树法之藏。是其乐。十方诸刹但有名。是其乐。色欲合。是其乐。于名字无有主。是其乐。无边幅一切寂。是其乐。一切明与冥合。是其乐。诸所行不失戒。是其乐。诸所念不离三昧。是其乐。虚空实度无极。是其乐。诸慧觉无有处。是其乐。诸所可。是其乐。一切决无受者。是其乐。三界中无与等。是其乐。贪于法不惜命。是其乐。一切明合复明。是其乐。诸所有但倒见。是其乐。若布施无所望。是其乐。意无极作大船师。是其乐。无边园脱无极。是其乐。意寂。是其乐。无所定。是其乐。诸三昧门无到者。是其乐。亦无听亦无闻。是其乐。诸所念非正道。是其乐。一切人无极者。是其乐。诸所度譬如幻。是其乐。初发意三昧具。是其乐。诸菩萨所从来无有处。是其乐。诸菩萨在意生到十方。是其乐。非青黄及白黑无道径。是其乐。文殊师利菩萨谓如来。欲知佛及诸菩萨威神及所乐。其诸所乐如是。文殊师利答如来菩萨所问乐五事。如来便说偈言

文殊师利意慧尊无有前

所施蔽三千其智莫不尊

威神所施行悉除三千中

诸乐无所欲但为不夺施

乐法为最大于化无度者

所施乐法与若空无恶者

法与乐俱行无有过是宝

所乐不有主若空无处所

深入诸微妙晓了一切人

使之得大法断灭勤苦根

一切世间人悉有意不解

以法为觉意以慧救一切

佛是时说偈言

离空非想是想非空于法不起

即为是起常当软意净无所有

色欲同合无相入者所说无形

不离形有因法如梦所欲无底

是寂离寂无离不造众法无主

所可如化都无所受法无所舍

所作倒见一切皆然非色离色

是色所离其法如色其处如是

非音是响无闻不见不听不观

所有如是于礼无名自言为是

法无是计所度如是于幻无见

所见离见离贪着欲非法所议

于欲无垢不着无离如是谛见

无有见者

如来菩萨知佛笑。便于宫中说偈言

疑本不解谓法自然本无常住

疑慧无是于想无劳识念无苦

举名住字非求法者于本不尔

不还不退所可无可远离无可

于生无灭是即为灭于义无想

是为非灭于法无生亦非相灭

所以者何众法皆空亦不求言

我离泥洹所以者何本末净故

不尽十方举之为证有言是我

是即是证不当远念念于十方

真法不烦是受无名法非思念

可当还者起行如是不见尊法

要当解慧于眇不恐漫行不至

可谓慧门

如来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今日来会新发意者。我欲使得无极法。何以致之。文殊师利语如来言。于念无作即可得无极法。如来复问。何等为念无作者。文殊师利答如来。当建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者意无处所。是即宝。二者观法无主。是即宝。三者不见有当来过去。是即宝。四者于法无有造作者。是即宝。五者所施但施法音。是即宝。六者见五道勤苦于中意不转。是即宝。七者所觉不远沤和拘舍罗。是即宝。八者直见诸法不处有二法。是即宝。九者到于泥洹亦如化是即宝。如来语舍利弗言。是为九法宝。文殊师利菩萨说偈言

于可无所笑所作无常名

若空无有垢佛笑无不可

笑空不离末如本无所笑

已住诸法名一切皆如笑

本末皆自然无有往来者

笑者有还报不还亦不笑

法者皆是一已笑便有二

于二无名字是故为是尊

所笑无所可但为众法施

所动无所动是故无上尊

文殊师利报如来偈

笑者无还报一切无有主

其笑不离本是故天中天

笑者无所趣但为倒见耳

于法悉寂然寂然本无是

笑者不离化以化大施与

于化无举名是故乃为法

于法无有是但为不脱施

已脱不为脱佛者皆如是

故于大会中议度无度者

于法作施与无有与比者

是寂离寂无离不造

众法无主所向如化

舍利弗复问如来言。欲使十方发意陀邻尼行者。当行何等法。当行三十二法宝。何等为三十二法宝。文殊师利言。一法宝者。欲使十方未发意皆度之如化。二法宝者。未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提者皆令住正法。三法宝者。欲使三千大千日月视之一切等。四法宝者。若在住意者皆令远离众欲。在慧门无动无摇至于泥洹。五法宝者。人说有天无天志不动还。六法宝者。意不动还。七法宝者。一切无来受生者视当来过去无有二。八法宝者。观诸三昧禅寂然无处所。九法宝者。诸所度无有主一切从空引空。十法宝者。三千日月诸佛者我从得决。十一法宝者。十方诸佛三千日月。敢有来听经者悉得佛莂。即住虚空中亦如是。十二法宝者。诸佛刹土华香自然来。缯盖来者亦不喜。不来者亦不求。十三法宝者。皆使敢有发意使得法住如其处。十四法宝者。当来过去无增减。所以者何。知本无二故。十五法宝者。悉欲使十方蜎飞蠕动持佛经戒令不毁伤。十六法宝者。无有邪念。在于十方转意还本则向慧门。十七法宝者。常行忍辱。十八法宝者。从观至观无有度者。十九法宝者。本住无常住处。如是无常住处。二十法宝者。所度无有主名空。为众欲施于欲无常处是故为道。二十一法宝者。施慧作施与无有举名者。于欲无所可但为脱耳。二十二法宝者。所说不离对因作施与故。曰大法故获度无脱者。二十三法宝者。常于无数佛刹飞到一佛前。二十四法宝者。十方诸刹等无得脱者。二十五法宝者。净痴同合本净无异。二十六法宝者。住于三千住作桥梁故。是进学如冥见光明。二十七法宝者。常于无边水广作大船师所度无有极。二十八法宝者。常作无边盖闭塞三千垢。二十九法宝者。常作无极慧不离十方。三十法宝者。常作大慈动于十方。未度悉度之。未脱悉脱之。故无字为天中天。三十一法宝者。等行无有双于无有及与人。字为无上尊发意平等是故为佛。三十二法宝者。如来为是尊所说不离法。遍闻三千刹中虚空为自然王。故立华香中。菩萨三十二法宝如是

十方都大化一切名无常

真法不烦荷即说度十方

有想不离想一切诸宝空

若华及于叶其色不可当

一切众欲所立之可意王

诸宝无上尊号为天中天

故于大会中议度无脱者

其本无常住故字十方尊

一切为倒见世间乐之具

所可若如化能脱十方中

虚空无常处佛藏悉在中

已脱无脱者故教十方中

十方诸佛刹合之为一国

自然众大会悉满十方中

佛者一切觉笑不离其容

不离黄金色已示未脱人

十方为作道意不离法王

所施无所施华布施十方

金色大莲华周遍满刹中

起想起作行不住诸天中

文殊师利意旷大无有双

譬如初得莂住在虚空中

如来慧意尊光明遍宫中

可意诸天人悉得到法门

十方诸菩萨惊动诸刹中

今会诸天人得闻是尊经

彻见诸一切乃到可意宫

化为交露坐万种天华香

听受诸三昧坐观大众中

诸来宿功德发意供养尊

道者不具见所有皆如是

诸脱无有数三界不可极

文殊师利菩萨。问如来菩萨言。众音如化所作于法无想。亦不可尽极。故有自然当以何脱之。如来菩萨语文殊师利菩萨言。复有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法宝者。自然无处亦如化。二法宝者。诸法无处亦如化。三法宝者。当来无处亦如化。四法宝者。诸所有皆世直处亦如化作。五法宝者。观过去处亦如化。六法宝者。观见诸法如幻耳。亦无有处亦如化。七法宝者。所可无处亦如化。八法宝者。得道无脱处亦如化。九法宝者。得于泥洹本无住处亦如化。文殊师利复问。如来。过于泥洹皆自然。谁为是化本者。谁是化主者。化为有本无化为所起。处无非道无处。如来菩萨谓文殊师利。复有九法。一者化无处化者非道无处。是即化。二者非处无想。是即化。三法宝者。非处化为作处。是即化。四法宝者。非常名所有无尽时。是即化。五法宝者。化处无处。是即化。六法宝者。于道无想。是即化。七法宝者。于起无起。是即化。八法宝者。于诸欲无诸欲处。是即化。九法宝者。于所度无所度。是即化。文殊师利菩萨。说偈答如来

十方无化者化化无有形

一切无常宝是故为化生

道者不化得亦不离其处

所说无常形自然在其处

诸法从化得本离从无有

其本因化生是故人中尊

欲者从化起法本无有是

化而住五道无有见化主

死生及五道与化不相连

以世贪不断故现正觉者

如来及化主十方尊无极

持化大施世世间无知者

法轮无色转于世无转者

系色有思想深法无转者

想色化十方莫不受法者

所施大智慧世间无听者

诸欲及罗汉不还与是宝

故于众会中度脱无上宝

智慧不可极光明最无有

十方作桥梁所说无有二

十方诸佛刹悉令为平等

亦不使其人发意有异心

十方诸法园一切住脱垢

亦不从世间于法无夺者

于慧无有脱不见往来者

于寂复见寂明中复见明

法者非慧得自然无本是

慧冥俱同合都无相识者

痴慧不同合其慧众冥明

所施但为法若华在高山

诸恶不可极色欲不可尽

泥洹及生死一切皆如是

十方诸佛慧无知无觉者

所以见净法故言世无有

昙摩竭菩萨复问如来菩萨言。于化无起离于谁成主者。泥洹不生灭不远五道。当使来发意转住法轮无诸垢。令悉不生。谁为度者。如来言。昙摩竭所问。欲决断十方生死根。乃如是当行九法宝。何等为九法宝。一者于无主。是即宝。二法宝者。于泥洹与生死初无相知者。是即宝。三法宝者。于死生于灭无灭。是即宝。四法宝者。上到三十六天使不还生死生处。是即宝。五法宝者。当起意未起意如处住。是即宝。六法宝者。三千大千佛刹观了无得度者。是即宝。七法宝者。于念无起处。是即宝。八法宝者。悉使三千佛刹悉取泥洹意亦不喜。不取泥洹者意亦不怒。所以者何。诸法无处故。是即宝。九法宝者。随愿取罗汉。我悉令发意求愿者不令复还是愿。是即为宝。不起诸生无有还愿。是即为菩萨法宝

如来答昙摩竭菩萨。说偈言

于可无所可于欲无所欲

所度无见者法轮无常处

慧者无所说因度无往者

故见大正法世之最无有

道者无常名故为十方宝

已得无得者生死无有道

四马不可尽可意无有足

世间悉乐者不舍不得道

畏生无有脱不畏无脱者

生死当举名立之为五道

有报无答者可谓为是法

法者本无二所有谛已觉

无边亦无幅无极不可计

本际如影响无有往来者

于起无所起法无诸欲者

生死本无处生死化如是

于净无有净于垢无有垢

悉为十方人断绝诸五道

净意若如水一切无瑕垢

青黄及白黑悉得见其形

诸法不可荷即得无上宝

吾我及与人世间无得者

不住无住谛所有谛如是

所觉无所见世间谛如是

无度无不度世时谁不有

十方立正觉悉得无上宝

昙摩竭菩萨问如来言。欲使十方自然诸天人民。皆令得如其处。当行六法宝。何等六法宝。一者闻知是会时。是即宝。二法宝者。诸来会者得闻是经。是即宝。三法宝者。非今功德。是即宝。四法宝者。敢问是经法已得六万三昧。但欲使十方人发无上意。是即宝。五法宝者。皆使十方会于佛树下。是即宝。六法宝者。佛所说经法使十方人悉令得之。是即宝。说是三昧时会中有九十亿万菩萨诸天人民。有六十七亿万人。皆得无所从生法处。当是时九亿万菩萨皆得是三昧。三千大千佛刹土。复即九反大动。三十六天诸天王。在虚空中乱风音乐乐佛。诸大龙王诸阿须伦。皆得见是法。阿难正衣服头面着地。叉手为佛作礼白佛言。是经名为何等经。我当云何奉行之。佛言阿难。是名为诸刹无极园自然华香自然。号为会无极宝。说是经时。无数诸天人民阿须伦人非人。闻经皆大欢喜。各前为佛作礼而去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悔悟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悔悟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厦门志

    厦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Discourses on Satire and Epic Poetry

    Discourses on Satire and Epic Poet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童蒙止观

    童蒙止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曾记芳草

    曾记芳草

    凡尘冷暖朝夕,人世悲喜消磨。湖海烟波,山石微尘,世间万物,一灵皆有一劫。古竹之仙骨,凡人之身躯,执一柄象骨伞,浮游天地间,百花天劫,她风雨中相渡。吹一曲九天唤魂,溯一场梦寐魔魇,挽一世离愁别恨苦。竹者,空心也,她以为她不会疼痛,当山河在风雨里飘摇,红尘往事皆已跌宕,世间沧海漫过桑田,掌中花朵化作泥土,她问:“我渡她们,又有何人来渡我?”
  • 六十种曲红拂记

    六十种曲红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最强邪修在都市

    最强邪修在都市

    【火爆爽文】三年前,楚枫受尽凌辱,被仇杀灭门。消失三年,楚枫身负通天彻地之能归来。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万道轮回,唯我独尊!
  • 转运快穿:神秘BOSS,太撩人

    转运快穿:神秘BOSS,太撩人

    【1V1,苏爽宠】#沉陌扛起大刀拦路一扔,“打劫!”坐在马车里的妖孽男子魅惑一笑,“劫色吗?我愿意。”沉陌一愣,抱腿就跑,“不了,我克夫的。”自带倒霉体质犹如衰神附体的沉陌莫名其妙死了,然后绑定了一个号称幸运星的系统,要让她去各个位面做任务,美其名曰降低霉运值。只是在跑遍了无数个位面后,沉陌冷冷一笑:大爷的,被骗了,这渣系统的运气比自己还差。偏偏每个位面还总会遇到某个神秘的男人,屁颠屁颠的跟在她后面。#[男强女强,欢迎入坑哦~]
  • 车厢里的圣诞小姐

    车厢里的圣诞小姐

    小说以两位从小失去母亲,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孩子在平安夜当天独自乘坐火车前往父亲家时一路的经历为主线索,孩子们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启程的,一方面是在周围浓浓的圣诞节日氛围的感染下对圣诞老人、圣诞节礼物充满无限憧憬,另一方面因为父亲家里他们要面对的是后妈,之前周围人以及伙伴们灌输给他们对于后妈的印象让他们心里始终忐忑不安,所幸火车上遇到一位“圣诞小姐”,她用艾娜公主的故事以及充满圣诞博爱精神的礼物给孩子们心中埋下爱的种子,让这两个孩子在后来的新生活中很快融入,与同样充满爱心的新妈妈开始了融洽的新生活。
  • 人生运势500问:解梦100问

    人生运势500问:解梦100问

    解梦是迷信吗?NO,解梦是牵强附会吗?NO,看透梦境,就看穿了内心潜藏的秘密。做解梦达人,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成为释梦高手,看透TA内心的秘密。
  • 我们不结婚,好吗

    我们不结婚,好吗

    有人说,很多爱情的发生,都源自不打不相识。怪怪美少女赵馨慧与处女座少年林翰聪之间的故事,恰好印证了这样的论点。高中时,林翰聪借住在馨慧家中,他那许多莫名的坚持(龟毛)与有个性的处事方式(难相处),在在令馨慧难以接受,她是讨厌他的!然后,有任何事情发生,他却是那个最值得信任与依赖的人,爱情,在他们之间萌芽、生根。只是,才刚接受了彼此,却又因为两人就读的大学位置,一所在台中,一所在高雄,因而必须面临远距离恋爱的考验,浓烈的思念、不能见面的酸涩、新追求者的威胁……当赵馨慧第一次走进林翰聪的房间,看见他的桌上,放着一本白色的日记,封面上只写了一行字:“我们不结婚,好吗”,写满了他心底。
  • 慕少爷今天很高冷

    慕少爷今天很高冷

    如果有一天你问顾秒秒这一生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她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那就是在她在脑子抽风的时候是上了慕云深的床…”她与慕云深相识十七年,青梅竹马,称兄道弟,一清二白的好闺蜜加上好基友。直到有一天。慕云深从容不迫的走向她,嘴角噙着一脸人畜无害的笑容。“秒秒,嫁给我吧,我以后好好跟你解释。”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赵武灵王及商鞅这样的改革家。这些改革先行者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进行了革故鼎新。他们名垂千秋,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