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890300000008

第8章 如来性品第四之三

“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中,有四种人,能护正法,建立正法,忆念正法,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何等为四?有人出世,具烦恼性,是名第一;须陀洹人、斯陀含,人是名第二;阿那含人,是名第三;阿罗汉人,是名第四。是四种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

“云何名为具烦恼性?若有人能奉持禁戒,威仪具足,建立正法,从佛所闻解其文义,转为他人分别宣说,所谓少欲是道、多欲非道,广说如是八大人觉,有犯罪者教令发露忏悔灭除,善知菩萨方便所行秘密之法,是名凡夫,非第八人。第八人者不名凡夫,名为菩萨,不名为佛。

“第二人者名须陀洹、斯陀含。若得正法,受持正法,从佛闻法,如其所闻,闻已书写,受持读诵,转为他说。若闻法已,不写不受,不持不说,而言奴婢不净之物佛听畜者,无有是处。是名第二人。如是之人,未得第二、第三住处,名为菩萨,已得受记。

“第三人者名阿那含。阿那含者,诽谤正法,若言听畜奴婢仆使不净之物,受持外道典籍书论,及为客尘烦恼所障,诸旧烦恼之所覆盖,若藏如来真实舍利,及为外病之所恼害,或为四大毒蛇所侵,论说我者,悉无是处;若说无我,斯有是处。说著世法,无有是处;若说大乘相续不绝,斯有是处。若所受身,有八万虫,亦无是处;永离淫欲,乃至梦中不失不净,斯有是处。临终之日生怖畏者,亦无是处。阿那含者为何谓也?是人不还,如上所说。所有过患,永不能污。往返周旋,名为菩萨,已得受记,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则名为第三人也。

“第四人者名阿罗汉。阿罗汉者,断诸烦恼舍于重担,逮得己利所作已办,住第十地得自在智,随人所乐种种色像悉能示现,如所庄严欲成佛道即能得成。能成如是无量功德,名阿罗汉。

“是名四人,出现于世,能多利益怜愍世间,为世间依,安乐人天,于人天中最尊最胜,犹如如来,名人中胜,为归依处。”

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依是四种人。何以故?如《瞿师罗经》中,佛为瞿师罗说:‘若天魔梵,为欲破坏,变为佛像,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光一寻,面部圆满犹月盛明,眉间毫相白逾珂雪。如是庄严,来向汝者,汝当检校,定其虚实。既觉知已,应当降伏。’世尊,魔等尚能变作佛身,况当不能作罗汉等四种之身,坐卧空中,左胁出水,右胁出火,身出烟炎犹如火聚?以是因缘,我于是中心不生信,或有所说不能禀受,亦无敬念而作依止。”

佛言:“善男子,于我所说若生疑者,尚不应受,况如是等?是故应当善分别知,是善不善、可作不可作,如是作已,长夜受乐。善男子,譬如偷狗,夜入人舍,其家婢使若觉知者,即应驱骂:‘汝疾出去。若不出者,当夺汝命。’偷狗闻之,即去不还。汝等从今亦应如是,降伏波旬,应作是言:‘波旬,汝今不应作如是像。若故作者,当以五系系缚于汝。’魔闻是已,便当还去,如彼偷狗更不复还。”

迦叶白佛言:“世尊,如佛为瞿师罗长者说:‘若能如是降伏魔者,亦可得近大般涅槃。’如来何必说是四人为依止处?如是四人所可言说,未必可信。”

佛告迦叶:“善男子,如我所说,亦复如是,非为不尔。善男子,我为声闻有肉眼者说言降魔,不为修学大乘人说。声闻之人虽有天眼,故名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乃名佛眼。何以故?是大乘经名为佛乘,而此佛乘最上最胜。

“善男子,譬如有人勇健威猛,有怯弱者常来依附。其勇健人常教怯者:‘汝当如是持弓执箭,修学矟道、长钩、罥索。’又复告言:‘夫斗战者,虽如履刃,不应生于怖畏之想。当视人天生轻弱想,应自生心作勇健想。或时有人素无胆勇,诈作健相,执持弓刀,种种器仗以自庄严,来至阵中唱呼大唤,汝于是人亦复不应生于忧怖。如是辈人,若见汝时不怖畏者,当知是人不久散坏如彼偷狗。’善男子,如来亦尔,告诸声闻:‘汝等不应畏魔波旬。若魔波旬化作佛身至汝所者,汝当精勤坚固其心,降伏于魔。时魔即当愁忧不乐,复道而去。’善男子,如彼健人不从他习;学大乘者,亦复如是,得闻种种深密经典,其心欣乐,不生惊怖。何以故?如是修学大乘之人,已曾供养恭敬礼拜过去无量万亿佛故。虽有无量亿千魔众欲来侵娆,于是事中终不惊畏。

“善男子,譬如有人,得阿竭陀药,不畏一切毒蛇等畏,是药力故亦能消除一切毒等;是大乘经亦复如是,如彼药力,不畏一切诸魔毒等,亦能降伏,令更不起。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龙,性甚妒憋,欲害人时,或以眼视,或以气嘘,是故一切师子、虎、豹、豺狼、狗犬皆生怖畏。是等恶兽或闻声见形,或触其身,无不丧命。有善咒者,以咒力故,能令如是诸恶毒龙、金翅鸟等,恶象、师子、虎、豹、豺狼,皆悉调善,任为御乘。如是等兽,见彼善咒,即便调伏。声闻、缘觉亦复如是,见魔波旬皆生恐怖,而魔波旬亦复不生畏惧之心,犹行魔业。学大乘者亦复如是,见诸声闻怖畏魔事,于此大乘不生信乐,先以方便降伏诸魔,悉令调善,堪任为乘,因为广说种种妙法。声闻、缘觉见调魔已,不生怖畏,于此大乘无上正法方生信乐,作如是言:‘我等从今不应于此正法之中而作障碍。’

“复次,善男子,声闻、缘觉于诸烦恼而生怖畏,学大乘者都无恐惧。修学大乘有如是力,以是因缘,先所说者,为欲令彼声闻、缘觉调伏诸魔,非为大乘。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不可消伏,甚奇甚特!若有闻者,闻已信受,能信如来是常住法,如是之人甚为希有如优昙华。我涅槃后,若有得闻如是大乘微妙经典生信敬心,当知是等于未来世百千亿劫不堕恶道。”

尔时,佛告迦叶菩萨:“善男子,我涅槃后,当有百千无量众生诽谤不信是大涅槃微妙经典。”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是诸众生,于佛灭后,久近便当诽谤是经。世尊,复有何等纯善众生,当能拔济是谤法者?”

佛告迦叶:“善男子,我般涅槃后四十年中,于阎浮提广行流布,然后乃当隐没于地。

“善男子,譬如甘蔗、稻米、石蜜、乳酥、醍醐,随有之处,其土人民皆言是味味中第一。或复有人纯食粟米及以稗子,是人亦言:‘我所食者,最为第一。’是薄福人受业报故。若是福人,耳初不闻粟稗之名,所食唯是粳粮、甘蔗、石蜜、醍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亦复如是,钝根薄福不乐听闻。如彼薄福,憎恶粳粮及石蜜等;二乘之人亦复如是,憎恶无上《大涅槃经》。或有众生,其心甘乐听受是经,闻已欢喜,不生诽谤,如彼福人食于稻粮。

“善男子,譬如有王,居在山中险难恶处,虽有甘蔗、稻粮、石蜜,以其难得,贪惜积聚,不敢啖食,惧其有尽,唯食粟稗。有异国王闻之怜笑,即以车载稻粮、甘蔗而送与之。其王得已,即便分张,举国共食。民既食已,皆生欢喜,咸作是言:‘因彼王故,令我得是希有之食。’善男子,是四种人亦复如是,为此无上大法之将。是四种中,或有一人,见于他方无量菩萨虽学如是大乘经典,若自书写,若令他书,为利养故,为称誉故,为了法故,为依止故,为用博易其余经故,不能广为他人宣说,是故持是微妙经典,送至彼方与彼菩萨,令发无上菩提之心安住菩提。而是菩萨得是经已,即便广为他人演说,令无量众得受如是大乘法味,皆悉是此一菩萨力,所未闻经悉令得闻;如彼人民因王力故,得希有食。

“又善男子,是大涅槃微妙经典所流布处,当知其地即是金刚,是中诸人亦如金刚。若有能听如是经者,即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其所愿悉得成就。如我今日所可宣说,汝等比丘应善受持。若有众生不能听闻如是经典,当知是人甚可怜愍。何以故?是人不能受持如是大乘经典甚深义故。”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灭后四十年中,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于阎浮提广行流布,过是已后没于地者,却后久近复当还出?”

佛言:“善男子,若我正法余八十年,前四十年,是经复当于阎浮提雨大法雨。”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经典正法灭时、正戒毁时、非法增长时、无如法众生时,谁能听受奉持读诵令其通利,供养恭敬,书写解说?唯愿如来,怜愍众生分别广说,令诸菩萨闻已受持,持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善能问如是义。

“善男子,若有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乃能于是恶世受持如是经典,不生诽谤。

“善男子,若有能于一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爱乐是典,不能为人分别广说。

“善男子,若有众生于二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正解信乐,受持读诵,亦不能为他人广说。

“若有众生于三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虽为他说,未解深义。

“若有众生于四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一分之义。虽复演说,亦不具足。

“若有众生于五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广为人说十六分中八分之义。

“若有众生于六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二分义。

“若有众生于七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为他广说十六分中十四分义。

“若有众生于八恒河沙等佛所发菩提心,然后乃能于恶世中不谤是法,受持读诵,书写经卷,亦劝他人令得书写;自能听受,复劝他人令得听受;读诵通利,拥护坚持;怜愍世间诸众生故,供养是经,亦劝他人令其供养;恭敬尊重,读诵礼拜,亦复如是。具足能解,尽其义味,所谓如来常住不变,毕竟安乐。广说众生悉有佛性,善知如来所有法藏。供养如是诸佛等已,建立如是无上正法受持拥护。

“若有始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必能建立如是正法受持拥护。是故汝今不应不知未来世中护法之人。何以故?是发心者,于未来世,必能护持无上正法。

“善男子,有恶比丘,闻我涅槃,不生忧愁:‘今日如来入般涅槃,何期快哉!如来在世,遮我等利,今入般涅槃,谁复当有遮夺我者?若无遮夺,我则还得如来利养。如来在世,禁戒严峻,今入涅槃,悉当放舍。所受袈裟本为法式,今当废坏如木头幡。’如是等人,诽谤拒逆是大乘经。

“善男子,汝今应当如是忆持。若有众生成就具足无量功德,乃能信是大乘经典,信已受持。其余众生有乐法者,若能广为解说此经,其人闻已,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所作恶业皆悉除灭。若有不信是经典者,现身当为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人所见骂辱。命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生生常处贫穷下贱、诽谤正法邪见之家。若临终时,或值荒乱,刀兵竞起,帝王暴虐,怨家仇隟之所侵逼。虽有善友而不遭遇。资生所须,求不能得,虽少得利,常患饥渴。唯为凡下之所顾识,国王、大臣悉不齿录。设复闻其有所宣说,正使是理终不信受。如是之人不至善处,如折翼鸟不能飞行,是人亦尔,于未来世不能得至人天善处。若复有人能信如是大乘经典,本所受形虽复粗陋,以经功德即便端正,威颜色力日更增多,常为人天之所乐见,恭敬爱恋,情无舍离。国王、大臣及家亲属,闻其所说,悉皆敬信。若我声闻弟子之中,欲行第一希有事者,当为世间广宣如是大乘经典。

“善男子,譬如雾露,势虽欲住,不过日出,日既出已,消灭无余。善男子,是诸众生所有恶业亦复如是,住世势力,不过得见大涅槃日,是日既出,悉能除灭一切恶业。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出家剃发,虽服袈裟,故未得受沙弥十戒。或有长者来请众僧,未受戒者即与大众俱共受请,虽未受戒,已堕僧数。善男子,若有众生发心始学是大乘典《大涅槃经》,书持读诵亦复如是,虽未具足位阶十住,则已堕于十住数中。或有众生是佛弟子、或非弟子,若因贪怖,或因利养,听受是经,乃至一偈闻已不谤,当知是人则为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以是因缘,我说四人为世间依。善男子,如是四人,若以佛说言非佛说,无有是处,是故我说如是四人为世间依。善男子,汝应供养如是四人。”

“世尊,我当云何识知是人而为供养?”

佛告迦叶:“若有建立护持正法,如是之人应从启请,当舍身命而供养之。如我于是大乘经说:

“有知法者,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婆罗门等。

有知法者,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恭敬礼拜,

亦如诸天,奉事帝释。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供养师长,正应如是。今有所疑,唯愿广说。若有长宿护持禁戒,从年少边咨受未闻,云何是人当礼敬不?若当礼敬,是则不名为持戒也。若是年少护持禁戒,从诸宿旧破戒人边咨受未闻,复应礼不?若出家人,从在家人咨受未闻,复当礼不?然出家人不应礼敬在家人也。然佛法中,年少幼小应当恭敬耆旧长宿,以是长宿先受具戒,成就威仪,是故应当供养恭敬。如佛言曰:‘其破戒者,是佛法中所不容受,犹如良田多有稊稗。’又如佛说:‘有知法者,若老若少,故应供养,如事帝释。’如是二句,其义云何?将非如来虚妄说耶?如佛言曰:‘持戒比丘亦有所犯。’何故如来而作是说?世尊亦于余经中说听治破戒,如是所说,其义未了。”

佛告迦叶:“善男子,我为未来诸菩萨等学大乘者说如是偈,不为声闻弟子说也。

“善男子,如我先说:‘正法灭已毁正戒时,增长破戒非法盛时,一切圣人隐不现时,受畜奴婢不净物时,是四人中,当有一人出现于世,剃除须发出家修道。’见诸比丘各各受畜奴婢仆使不净之物,净与不净一切不知,是律非律亦复不识,是人为欲调伏如是诸比丘故,与共和光,不同其尘,自所行处及佛行处善能别知。虽见诸人犯波罗夷,默然不举。何以故?我出于世,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是故默然而不举处。善男子,如是之人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

“善男子,如有国王遇病崩亡,储君稚小未任绍继。有旃陀罗丰饶财宝,巨富无量,多有眷属,自以强力伺国虚弱篡居王位。治化未久,国人、居士、婆罗门等亡叛逃走,远投他国。虽有在者,乃至不欲眼见是王。或有长者、婆罗门等,不离本土。譬如诸树,随其生处,即是中死。旃陀罗王知其国人逃叛者众,寻即还遣诸旃陀罗守逻诸道。复于七日,击鼓唱令诸婆罗门:‘有能为我作灌顶师者,当以半国而为爵赏。’诸婆罗门闻是语已,悉无来者,各作是言:‘何处当有婆罗门种作如是事?’旃陀罗王复作是言:‘婆罗门中,若无一人为我师者,我要当令诸婆罗门与旃陀罗共住食宿,同其事业。若有能来灌我顶者,半国之封,此言不虚。咒术所致三十三天上妙甘露不死之药,亦当共分而服食之。’

“尔时,有一婆罗门子,年在弱冠,修治净行,长发为相,善知咒术,往至王所白言:‘大王,王所敕使,我悉能为。’尔时,大王心生欢喜,受此童子作灌顶师。诸婆罗门闻是事已,皆生瞋恚责此童子:‘汝婆罗门,云何乃作旃陀罗师?’尔时,其王即分半国与是童子,因共治国,经历多时。尔时,童子语其王言:‘我舍家法来作王师,然教大王微密咒术,而今大王犹不见亲。’时王答言:‘我今云何不亲汝耶?’童子答言:‘先王所有不死之药,犹未共食。’王言:‘善哉!善哉!大师,我实不知。师若须者,唯愿持去。’是时童子闻王语已,即取归家,请诸大臣而共食之。诸臣食已,即共白王:‘快哉大师,有是甘露不死之药!’王既知已,语其师言:‘云何大师独与诸臣服食甘露,而不见分?’尔时,童子更以其余杂毒之药与王令服。王既服已,须臾药发,闷乱躄地,无所觉知犹如死人。

“尔时,童子立本储君还以为王,作如是言:‘师子御座,法不应令旃陀罗升。我从昔来,未曾闻见旃陀罗种而为王也。若旃陀罗治国理民,无有是处。汝今应还绍继先王,正法治国。’尔时,童子经理是已,复以解药与旃陀罗,令其醒寤,既醒寤已,驱令出国。是时童子虽为是事,犹故不失婆罗门法。其余居士、婆罗门等闻其所作,叹未曾有,赞言:‘善哉!善哉!仁者善能驱遣旃陀罗王。’

“善男子,我涅槃后,护持正法诸菩萨等亦复如是,以方便力,与彼破戒假名受畜一切不净物僧,同其事业。尔时,菩萨若见有人虽多犯戒,能治毁禁诸恶比丘,即往其所恭敬礼拜,四事供养,经书什物悉以奉上。如其自无,要当方便从诸檀越求觅而与。为是事故,应畜八种不净之物。何以故?是人为治诸恶比丘,如彼童子驱旃陀罗。尔时,菩萨虽复恭敬礼拜是人受畜八种不净之物,悉无有罪。何以故?以是菩萨为欲摈治诸恶比丘,令清净僧得安隐住,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善男子,是故我于经中覆相,说如是偈:

“有知法者,若老若少,

故应供养,恭敬礼拜。

犹如事火,婆罗门等,

如第二天,奉事帝释。

“以是因缘,我亦不为学声闻人,但为菩萨而说是偈。”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等菩萨摩诃萨于戒极缓,本所受戒,为具在不?”

佛言:“善男子,汝今不应作如是说。何以故?本所受戒,如本不失。设有所犯,即应忏悔,悔已清净。善男子,如故堤塘,穿穴有孔,水则淋漏。何以故?无人治故。若有人治,水则不出。菩萨亦尔,虽与破戒共作布萨、受戒、自恣,同其僧事,所有戒律不如堤塘穿穴淋漏。何以故?若无清净持戒之人,僧则损减,慢缓懈怠,日有增长。若有清净持戒之人,即能具足,不失本戒。善男子,于乘缓者,乃名为缓;于戒缓者,不名为缓。菩萨摩诃萨于此大乘心不懈慢,是名本戒。为护正法,以大乘水而自澡浴,是故菩萨虽现破戒,不名为缓。”

迦叶菩萨白佛言:“众僧之中,有四种人,如庵罗果生熟难知。破戒、持戒,云何可识?”

佛言:“善男子,因大涅槃微妙经典则易可知。云何因是《大涅槃经》可得知耶?譬如田夫,种稻谷等,芸除稗莠,以肉眼观,名为净田,至其成实,草谷各异。如是八事能污染僧,若能除却,以肉眼观,则知清净。若有持戒、破戒,不作恶时,以肉眼观,难可分别;若恶彰露则易可知,如彼稗莠,易可分别。僧中亦尔,若能远离于八不净毒蛇之法,是名清净圣众福田,应为人天之所供养。清净果报,非是肉眼所能分别。

“复次,善男子,如迦罗迦林,其树众多。于是林中,唯有一树名镇头迦。是迦罗迦树、镇头迦树,二果相似,不可分别。其果熟时,有一女人悉皆拾取。镇头迦果才有一分,迦罗迦果乃有十分。是女不识,赍来诣市而炫卖之。凡愚小儿复不别故,买迦罗迦果,啖已命终。有智人辈闻是事已,即问女人:‘姊,于何处持是果来?’是时女人即示方所,诸人即言:‘如是方所多有无量迦罗迦树,唯有一根镇头迦树。’诸人知已,笑而舍去。善男子,大众之中,八不净法亦复如是。于是众中多有受用如是八法,唯有一人清净持戒,不受如是八不净法,而知诸人受畜非法,然与同事不相舍离,如彼林中一镇头迦树。有优婆塞见是诸人多有非法,并不恭敬供养是人。若欲供养,应先问言:‘大德,如是八事,为受畜不?佛所听不?’若言佛听:‘如是之人,得共布萨、羯磨、自恣不?’是优婆塞如是问已,众皆答言:‘如是八事,如来怜愍,皆悉听畜。’优婆塞言:‘祇洹精舍有诸比丘,或言金银佛所听畜,或言不听。有言听者,是不听者不与共住、说戒、自恣,乃至不共一河饮水,利养之物悉不共之。汝等云何言佛听许?佛天中天虽复受之,汝等众僧亦不应畜。若有受者,乃至不应与共说戒、自恣、羯磨、同其僧事。若共说戒、自恣、羯磨、同僧事者,命终即当堕于地狱,如彼诸人食迦罗果已而便命终。’

“复次,善男子,譬如城市有卖药人,有妙甘药出于雪山,亦复多卖其余杂药,昧甘相似。时有诸人,咸皆欲买然不识别,至卖药所问言:‘汝有雪山药不?’其卖药人即答言:‘有。’是人欺诈,以余杂药语买者言:‘此是雪山甘好妙药。’时买药者以肉眼故,不能善别,即买持去,复作是念:‘我今已得雪山甘药。’迦叶,若声闻僧中,有假名僧、有真实僧、有和合僧,若持戒、破戒,于是众中等应供养恭敬礼拜。是优婆塞以肉眼故不能分别,喻如彼人不能分别雪山甘药。谁是持戒,谁是破戒,谁是真僧,谁是假僧,有天眼者,乃能分别。迦叶,若优婆塞知是比丘是破戒人,不应给施礼拜供养。若知是人受畜八法,亦复不应给施所须礼拜供养。若于僧中有破戒者,不应以被袈裟因缘恭敬礼拜。”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善哉!善哉!如来所说,真实不虚,我当顶受,譬如金刚珍宝异物。如佛所说,是诸比丘当依四法。何等为四?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

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有是处。如是四人即名如来。何以故?是人能解如来密语及能说故。若有人能了知如来甚深密藏,及知如来常住不变,如是之人若为利养,说言如来是无常者,无有是处。如是之人尚可依止,何况不依是四人也?依法者即是法性,不依人者即是声闻。法性者即是如来,声闻者即是有为。如来者即是常住,有为者即是无常。善男子,若人破戒为利养故,说言如来无常变易,如是之人所不应依。善男子,是名定义。

“依义不依语者,义者名曰觉了,觉了义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满足,满足义者名曰如来常住不变,如来常住不变义者即是法常,法常义者即是僧常,是名依义不依语也。何等语言所不应依?所谓诸论绮饰文辞,如佛所说无量诸经,贪求无厌,多奸谀谄,诈现亲附,现相求利,经理白衣,为其执役,又复唱言:‘佛听比丘畜诸奴婢不净之物,金银珍宝、谷米仓库、牛羊象马,贩卖求利。于饥馑世怜愍子故,听诸比丘储贮陈宿,手自作食,不受而啖。’如是等语所不应依。

“依智不依识者,所言智者即是如来。若有声闻不能善知如来功德,如是之识不应依止。若知如来即是法身,如是真智所应依止。若见如来方便之身,言是阴、界、诸入所摄,食所长养,亦不应依。是故知识不可依止。若复有人作是说者,及其经书,亦不应依。

“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者谓声闻乘,闻佛如来深密藏处悉生疑怪,不知是藏出大智海,犹如婴儿无所别知,是则名为不了义也。了义者名为菩萨,真实智慧,随于自心,无碍大智,犹如大人无所不知,是名了义。又声闻乘名不了义,无上大乘乃名了义。若言如来无常变易,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常住不变,是名了义。声闻所说应证知者,名不了义;菩萨所说应证知者,名为了义。若言如来食所长养,是不了义;若言常住不变易者,是名了义。若言如来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名不了义;若言如来入法性者,是名了义。声闻乘法则不应依。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声闻乘,犹如长者教子半字。善男子,声闻乘者,犹如初耕未得果实,如是名为不了义也。是故不应依声闻乘,大乘之法则应依止。何以故?如来为欲度众生故,以方便力说于大乘,是故应依,是名了义。如是四依应当证知。

“复次,依义者,义名质直,质直者名曰光明,光明者名不羸劣,不羸劣者名曰如来。又光明者名为智慧,质直者名为常住。如来常者名为依法,法者名常,亦名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亦可见。若有说言不可见者,如是之人所不应依。是故依法不依于人。

“若有人以微妙之语宣说无常,如是之言所不应依,是故依义不依于语。

“依智者,众僧是常,无为不变,不畜八种不净之物,是故依智不依于识。若有说言:‘识作识受,无和合僧。何以故?夫和合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云何言常?’是故此识不可依止。

“依了义者,了义者名为知足,终不诈现威仪清白,憍慢自高,贪求利养,亦于如来随宜方便所说法中不生执著,是名了义。若有能住如是等中,当知是人则为已得住第一义。是故名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不了义者,如经中说,一切烧燃,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是名不了义。何以故?以不能了如是义故,令诸众生堕阿鼻狱。所以者何?以取著故,于义不了。一切烧者,谓如来说涅槃亦烧;一切无常者,涅槃亦无常;苦、空、无我亦复如是。是故名为不了义经,不应依止。

“善男子,若有人言:‘如来怜愍一切众生,善知时宜,以知时故,说轻为重,说重为轻。’如来观知所有弟子,有诸檀越供给所须令无所乏,如是之人,佛则不听受畜奴婢、金银财宝、贩卖市易、不净物等。若诸弟子无有檀越供给所须,时世饥馑,饮食难得,为欲建立护持正法,我听弟子受畜奴婢、金银车乘、田宅谷米、卖易所须;虽听受畜如是等物,要当净施,笃信檀越,如是四法所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护法,不能护法,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毗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

“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同类推荐
  •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

    重刊汾阳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

    八识规矩补注证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杂占

    杂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和歌辞·婕妤怨

    相和歌辞·婕妤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溪词

    梅溪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没有真相 只有微笑

    没有真相 只有微笑

    “还没走?”安娜局促地站起来。“在等我?”乔带着惯有的挑逗眼神笑着,她没心思与他进行这重复了无数次的争吵。“不,”她停了会儿才回答,“你知道不是。”“就不能给我点儿想头吗?”乔眨眨眼。安娜没理他,顾自出了实验室,走进更衣间。乔跟在后面,像往常一样喋喋不休。“你再也不肯出去了。”他抱怨说。“谁说我不出去?”安娜叹了口气,“只是不同你而已。”
  • 亲爱的,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亲爱的,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青春是一扇颠沛流离的大门,我们一一打开这扇门,穿过漩涡般汹涌的隧道,走向神秘而不可知的未来。渐渐开始明白,最重要的,不过是穿过这扇门时,走过青春,走过成长……依然可以怀抱着美梦的勇气。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李明传

    李明传

    本书以平实的笔触,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李明院士在新中国航空工业领域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讲述了李明如何从一名解放军战士,到全军最高学府的大学生,再到航空工业领域的院士的不懈追求与奋斗的一生。
  • 绝宠亿万甜心妻

    绝宠亿万甜心妻

    他是GC集团的接班人,万众瞩目的焦点。她是如野草般的普通女孩。好姐妹设下的一场阴谋,害她误入陷进,他善心大发救下她,却因误会,两人剑拔弩张。她以为自己贞洁不保,对他恨彻入骨。正值母亲病重,迫不得已的她在好朋友的唆使下,向他讨要补偿费,他对她表示极度的厌恶与轻蔑,为了能够治好母亲的病,面对他的无理要求,她咬牙答应。她被迫成了他的妻子,却备受冷遇。当扮演的角色结尾时,面对她的离开,他万般不舍,却不愿放下身段去挽留,一贯的强硬,让她很是反感,而她也袒露心声,另有所爱。自尊心受挫的他,强行将她留下。爱与恨的纠葛,幸福到底何去何从?
  • 世子的侯门悍妻

    世子的侯门悍妻

    ★本文又名《重生之双“贱”合璧》★人不死过一次,永远不知自己贱在哪里。上一世她是宅斗的胜利者,一辈子没尝过第二的滋味,戾悍之名伴随一生。前一世他是个被夺走世子位的侯门嫡子,错信骨肉亲情,临死才幡然醒悟。毫不相干的两个人重生归来,她本想着随心所欲的重新来过,却被只有一“面”之缘的远亲小叔子再次卷入宅斗的漩涡里。*当他重遇到她*十里红妆,明媒正娶,堂堂武乡侯嫡子竟娶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庶女。“蓝翎羽,你为何非娶我不可?”“就是因为你够狠毒,够泼悍。”李朝朝扶额,“可是你明知道我是你嫂嫂啊!”当两个重生的人在一起,人前形同陌路,人后恩爱缠绵:“朝朝,去做泼妇,悍妇,毒妇吧!”“你娶我回来就是为了给你斗继母和小妾的?”某男无赖道:“夫人莫怕,前面有我,后宅有你,咱们这是双‘贱’合璧!”这一世,她要把他调教成忠犬,他心甘情愿只宠她这个悍妻,且看夫妻俩携手耍“贱”,如何狠斗恶人。★李朝朝这个女主★人生信条:人不犯我,我不犯贱必杀技:人若犯我,我必犯贱★蓝翎羽那个男主★人生信条:世子位是我的,李朝朝也是我的必杀技:关门放李朝朝★完整版简介★上一世她穿越成名门庶女,为了生存,她委曲求全,刻意奉承,装柔弱博同情,然夫君不爱,公婆不疼,她耍手段玩心计,惩治姨娘,恶斗妯娌,只为不输给任何人。可争了一辈子,斗了一世,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之手,娘家落魄,夫家被抄,她被人报复毒瞎了眼,一生都背负着戾悍之名。上一世他是个被夺走世子位的侯门嫡子,嫡母被害,父亲伪善,继母溺杀,所有的光环都被庶子遮掩,后宅被一群女人搅得鸡犬不宁。被抄家后,所谓的亲人大难临头各自飞,竟是一个狠戾女子把他从牢里救出。临终前他才幡然悔悟,此生错信骨肉亲情,才落得如此下场。死前立誓:若是能重活一生,再不与人为善,他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夺嫡报仇!*这辈子,李朝朝只想混个好名声,做个乖乖牌但又不任人拿捏的庶女,守着自己的小院子晒晒太阳,修身养性,哪怕嫁个庄稼汉,她也有本事挣点小钱,安身立命,可偏偏就有人不让她如意。她不过是被人当了一辈子的悍女,顺手救了个连面都看不到的远亲罢了,谁承想就要被他缠着自己不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她上有父亲不怜,下有嫡母不爱,左是姐妹不悌,家奴不敬,右是亲戚难缠,各怀鬼胎,可那人更惨,偌大的王府里,继母捧杀,庶弟阴险,小妾难缠…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公主娶亲:王爷请上轿

    公主娶亲:王爷请上轿

    夜怀蝶惨遭背叛,被迫喝下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再次醒来竟是穿越到了古代战场。为了保命,女扮男装做了小兵,为了自由,几次逃离……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原地,不但自由没有,还惹上了冷酷无情的南燕战神王爷。是缘分?还是……逃不开的柔情,收不回的心!就在一切快要尘埃落定之时,一场爆炸将她卷入更大的阴谋中,对手,一直在等她出现……谁说女子不如男?看她夜怀碟如何斗智斗勇,诛杀背叛者,秒杀一众白莲花绿茶婊,成为雄霸天下的胡夏公主,迎娶绝色美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她曾经想要托付终生的男人却突然离她而去,变了性情,残害她的家人,玩弄她的感情,践踏她的尊严,甚至扼杀了他们刚出生的孩子,把她逼上了绝路,刀剑相向。这一次,就算你有苦衷我也不会原谅你了。紧紧的捂着早已平坦的小腹,颤抖的手握着宝剑指着他的喉头。好,要恨就永远的恨我,一辈子都不要忘记我。他笑着放她离开。却不知这个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等真相被公布天下,他也彻底的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她又踏上了寻找他的旅途……我在寻找一个男人,要是你看见他,请告诉他,我在等他,快回家吧。
  • 特工皇后很倾城

    特工皇后很倾城

    荒山野岭中,身穿道袍的小姑娘被人一掌推下悬崖,落进一个高冷帅的陌生男子怀中。当女孩再次睁开眼,整个世界悄然发生了变化。霸爱独宠文。再说三次,独宠、独宠、独宠。欢迎加群来撩高冷帅男神:111895910,等你呦!大家票票快快撒过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