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3400000012

第12章

清凉第六地疏云。今经文内。略现十重穷究性相。以现无尽非唯寄位同。于二乘言十重者。一有支相续。二摄归一心。三自业助成四不相舍离。五三道不断。六三际轮回。七三苦集成。八因缘生灭。九生灭系缚。十随顺无所有尽。各有逆顺。即成二十故。下经云。如是逆顺观察。逆则缘灭。顺则缘生(云云)。于缘起论。三观者一相谛差别观。二大悲随顺观。三一切相智观。初但观二谛。有为无有我故。即大悲为首观也。二悲随物增。即大悲增上观。三即委悉穷究因缘性相诸门观故。即大悲满足观。初一下同二乘一切智也。次一自现菩萨道相智。后即上同诸佛一切种智。故涅槃云。十二因缘下智观故得声闻菩提。中智观故。得缘觉菩提。上智观故。得菩萨菩提。上上智观故。得佛菩提。初二菩提。即初观意。余二各一可知。前约为物三皆称悲。今约观心三皆智观。是知。三句各有悲智相导融。此三观唯在一心。甚深般若于是而现。探玄云。何者十观一因缘分次第(云云)。十随顺无所有尽。于中各有顺观逆观故。有二十门也。谓顺观大悲不住涅槃。逆观大智不住生死故。名不住道(云云)。一因缘分次第中。正现有支无我。于中有二。初明倒执有我妄起缘分。二明迷诸谛理起缘次第。初中有三。一辨定无我。二迷成缘起。三(云云)。初中二句。初言世间受身皆由着我者。反举惑情明我非理。若我理有着我。顺理应得出世。既生世间明我非理。二若离着我即无生者。顺举解心明理非我。若理有我离我。违理应生世间。既得出世。明理无我。二明迷此无我起彼有支。于中先顺观缘起。后逆观无我(云云)。二一心所摄中。言三界虚妄唯一心作。此之一文。诸论同引证成唯识。今此所说。是何等心。云何名作。今释此义。依诸圣教说有多门。一相见俱存故说唯识。二摄相归见故说唯识。三摄数归王(云云)。四以末归本。五摄相归性。六转真成事。七理事俱融。八融事相入。九全事相即。十帝网无碍。于中初三。约初教说。次四约终顿说。后三约圆教中别教说。总具十门。约同教说(云云)。三自业助成中。此十二支皆有二义。一明自行相。二助成后用。谓缘中痴惑是无明。自相与行作因。是助成业。四不相舍离中。前能起后。离后无前。后依前起。离前无后。不相离故。各无自性。无性缘起如幻现前。五三道不断中。如净意菩萨十二缘。论云。烦恼初八九业二及与十余七说为苦。三摄十二尽。从三故生二。从二故生七。从七复生三。是故如轮转。一切世间法唯因果无人。但从于空法还生于空法。解云。此辨三道相生现。二无我。六分别先后际中。此十二支初二是能引。次五是所引。次三是能生。后二是所生(云云)。一依此经开能所引分。先际中际合能所生。总为后际。以引远故开之。生近故合也。七三苦分别中有二门。一理实遍通门(云云)。二随相增现门。如此经说。谓初五支迁流相现故称行苦。触受二种触对生苦故云苦苦。余为坏苦者。但坏乐名坏苦。老死支既无乐可坏。何故名坏苦耶。释有二。一乐坏为苦。望所坏说。二以坏是苦故云坏苦。此老死支能坏生故。属坏苦也。八因缘生中。理实无明望行无因缘义。而言因缘生行者有二义。一自种为因。无明为缘。合说故云因缘。然隐彼亲种现此胜缘故。云无明因缘也。二但彼增上缘望自增上果还是亲因故说无明为行因缘。余亦如是。欲明果不自起。要从因缘。因缘形夺。复各无性。是故言因缘生乃现无生。此犹顺观逆观一泯非生不生。可知(云云)。此深观中摄后三门合成四句。一不自生。二不他生。三不共生。四不无因生。释此四句诸论不同。略有五说。一约破外道释。谓诸法不从冥谛。自性生故。云不自生。二不从梵天自在天等生故。云不他生。三亦非微尘大种和合生故。云不共生。四亦非无因自然而起故。云不无因生。二约破二乘。一谓诸法不定。从自同类因生故。云不自生。二不定从异熟因生故。云不他生。三又亦非彼俱有因生故云不共生。四小乘中。许无明支前不正思惟托虚而起。似若无因。今亦不尔故。离无因三。约法现空。一果不自起名不自生。二自既不立。对谁辨他。又他亦各自皆不成。自云何他生。故云不他生。三自他因果既各不成故。云不共生。四离因缘外无别果法故。云不无因生。此上三重。如般若灯论及中论等说。四约因缘形夺。对法论云。自种有故不从他。待众缘故非自作。无作用故不共生。有功能故非无因。凡诸缘起双土二句已为甚深。况总土四句。是故缘起最极甚深。五约缘起无碍门。但因缘生果。因缘相望各有二义。一全有力二全无力。谓因望于果有全不生。缘必全生故。云因不生缘生故。二缘望于果。亦全不生因必生故。云缘不生自因生故。三二力不俱故不共生。四二无力亦不俱故。不无因生。此门有二义。一据力具有不有义故令相入。谓因有力时。缘必无力。是故由因有力故能摄他。由缘无力故能入他。会彼缘力总归因力。名不他生。虽言不他反现自生。因力归缘不自亦尔。反前思之。以二力二无力各不俱故。无彼不相入。一力一无力相归故恒时相入。以不相障碍。增上缘宽故。一切诸法无不相入。十忽品云。菩萨善观缘起法。于一法中解众多法。众多法中解了一法。良由此门故也。二据体有空不空义故有相。即谓非直因力归缘明其相入。亦乃因体由缘现。因性空摄同于缘。何者。谓若无缘即无因故。以生果名因。无缘果不生。是时不名因。明知。此因会归彼缘。为不自生。是故缘是有义无不能摄。因是空义无不受摄。因受摄故废已同缘。缘能摄故摄因同。已余因摄缘受等。并准思知。由此义故。诸法相即无所障碍。上文云。知一即多多即一等。皆此义也。是故无尽大缘起法无碍自在。皆从此门而开现矣。九因缘缚说中。因缘生缚者。谓此缘起互相缚住不得。是生以是缚故。复非是灭。以一缚字。印此法体离诸分别。然是缘起缚相亦离故。寄言以现故云缚说。为明此缚。但在说中。此门现缘起法事相。向尽理性将现极微妙处故论云。随顺观世谛即入第一义谛。是此门也。十无所有尽中。明此有支虚相既尽。随顺无所有。彻到第一义此现不坏俗。而恒真也。故云无明因缘诸行生是随顺无所有。问。无明生行。是顺所有。何故乃言顺无所有。答。乘前诸门次第。至此现彼无明。正生行时。即顺无生入理故也(云云)。何故经中顺无。论名顺有。释经意。以缘归理说。论意以性从相说。各现别意故作是说(云云)。一有支行列。二摄归一心。三力用相生。四前后相属。五三道轮环。六三际因果。七三苦过失。八从因无性。九似有若无。十泯同平等。配结前十文现可见

搜玄云。初因缘分次第观治我见执(云云)。二依止一心观治彼外境自性执(云云)。三自因观治异计因缘执。四不舍离观治因果异时计。五三道观治因缘废事计理执。六三际观治无因执。七三苦观治乐净执。八因缘观治单因有力生果(云云)。因缘生理。因有决定用。缘有发果。能方得法生。若但因力无缘发果能者。其因六义不现在前(云云)。又依小乘六因四缘。若依三乘。即十因二十因等。若依一乘即随法辨因为二。因缘理事各别与法界等。今六因义唯一乘能穷。此约别教说也。九因缘生灭缚观。此下二观但治心惑。通义可知。谓因缘共力能感果执(云云)。前因缘生果。生义是增空义。是微为因缘。法顺生迷增故。今缘缚法空义。是增生力义。微为缘起法。顺生无分别智故。故下经云。缘起之法离有无也。此虽无生力。以空义成故。离自性生。经云。无住为本故。十无所有尽观。所治局心惑。亦可通诸使。俗谛通摄故。为执因缘。但有应俗相。自体空义。不现在前故。是障也(云云)。诸缘生法不起则已。起则双现。如彼渴鹿见阳炎。水干湿并彰。又如镜像染净双现。此是正理。问。其所现空。为是真谛。为是俗谛。又此观法与前缘生。及以生缚云何取别。答。因缘及缚唯成顺有。今第十观空有俱顺。又此空有并是俗谛。泛明真俗此有多义。一体相相对。二空有相对。如此分真俗。其义非一。若空有分真俗。有则为俗。空则为真。即证智所知。若体相相对。空有可以相论故。若约此义。俗谛通空。有。此空是自体空。非事空也。故论云。是心真如相。能示摩诃衍体。故知虽是真如得名俗相。不是体也。此则空有同为一相。以缘顺性理事。为此观体故。上文云。十二缘生是无为也。十观亦有相生次第。为知诸虚妄过故。故有第一。既识妄已未知妄法。依何得生。故有第二识。知所依未知有何理。故有第三。已知生理。未知依何时。故有第四识。知时已未知约何义。故明第五。知其义已有何本末。故有第六。知本末已未知有何过。故有第七。知其过已云何对事成。故有第八。知成已未知有何相。故有第九。知相已疑谓乖理故有第十。依经十番讫

锥穴记第十观云。此即因缘尽于自如也。此即俗谛离分别之际。自此去所即是初最粗愚痴颠倒即此甚深法。随举一尽摄一切。无尽自在缘起法。正十数所现普法缘起道理也

缘起一言(至)无分别者。大记云。缘起一言乃至何须多门等者。起此问意。初标真性。示缘起体。即无分别理已现了手。何烦更说中即等多门耶。如是问也。答。具纵夺文现可知。问。何不释六门而问答耶。答。第六门者总结上意故。释五门其义已尽故也。了手者事毕之言也。法记云。淫怒痴性即是菩提者。古人云。只知用水令净于物。不知令净浊水也。此意云何。谓如欲净于水。若取于石水不得净。不动土石水方自净。净自心者亦复如是。若欲断除三毒烦恼。则心不得净。三毒不动。心自清净。是故凡诣胜热婆罗门善知识所受痴法门。即得安住照明。遇满足王知识受嗔法门。即得安乐。三昧。遇婆须密知识受贪法门。即得离欲实际也

探玄。方便命知识。疏云。如是反道上下文中。总有三类。一此位同邪见。二满足王同嗔恚。三婆须密同贪爱。是故三毒相并有正法。然有四义。一当相即空故诸法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于此三事中。有无量佛法。解云。此约即空是佛法。非事即是佛法。二约巧摄生说为佛法。非谓即是如净名云。先以欲拘牵后令入佛智等。三留惑润生长。菩萨道说有佛法。非谓即是如净名云。一切烦恼为如来种。四当相即是。不同前三

法记云。七种苦谛者。七种生死也。谓分段有三。变易有四。分段三者是三界也。变易四者。一方便生死。二因缘生死。三有有生死。四无有生死

法常公摄论疏云。一方便生死。即以无明为缘感生死。非是亲因故。称方便。二因缘生死。即以无漏业为因感生死。由是亲因故名因缘。三有有。则由前因缘感生有果。有此果故。名有有。四无有则老死支谢。其报尽后。更无有有果故。曰无有(云云)

清凉演义云。无上依经云。阿罗汉.辟支佛.大地菩萨。为四种障。不得如来法身四德。一者生缘感。二者生因惑。三者有有。四者无有。何者生缘惑。即是无明住地生一切行。如无明生业。何者是生因惑。是无明住地所生诸行。比如无明所生诸业。何者有有。缘无明住地因。无明住地所起无漏行。起三种意生身。比如四取为缘。三有漏业为因。起三种有。何者无有缘。三种意生身不可觉知。微细堕灭。比如缘三有中。生念念老死(云云)。于三界中有四种难。一者烦恼难。二者业难。三者生报难。四者过失难。无明住地所起方便生死。如三界内烦恼难。无明住地所起因缘生死。如三界内业难。无明住地所起有有生死。如三界内生报难。无明住地所起无有生死。如三界内过失难

法记云。无分别者者。问。各各不相即等四句。合取云耶。答尔也。谓前三句即门故。是体门也。不相即句是中门故。位不动门也。位不动故方得相入。能成一致。是故合取。不相即义。云冥然无分别也

约喻得名(至)无不如意。大记云。海印者约喻得名者。以修罗帝释相战之时。诸兵具等。现于明净海中之义。喻其三毒当相不动。即是内证海印究竟法体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小故事大智慧

    小故事大智慧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穿越奇迹之王爷给我看招

    穿越奇迹之王爷给我看招

    只喝了那么一丁点酒,就穿越了?悲剧!虽然美女美男遍地都是,但是古代太过恐怖,明明不想卷入是非,却最终走上了争权宫斗之路。一路走来,斗智斗勇,却最终免不了一场空。本小姐不想穿越啊,王爷你滚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图解曾国藩家书

    图解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经历和从武生涯,包含书信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定国安邦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精要总结。
  • 佛说出家缘经

    佛说出家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并蒂

    重生之并蒂

    重生归来,杜流芳发誓她一定要让辱她毁她之人付出沉重的代价!残忍的继母,黄泉是你的归宿;伪善的姐妹,地狱是你们的终结!这一世,她化身为恶毒嫡女,就是要将这表面一团和气的后院搅得天翻地覆!
  • Sister Songs

    Sister Song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上天庭当财神

    我上天庭当财神

    “借贷的规矩,总该知道吧?姓名地址,以及借贷多少。”“姓名,阎罗王;住址,地狱五殿;最近手头有点儿紧,想借点金度来花花。”“呃,那,那个不好意思,你的身份……有些奇怪!”借贷公司落魄职员孙耀,在获得一款神秘软件后,突然接到一单奇怪的生意……
  • 血海棠

    血海棠

    从天津卫到上海滩。从九连环到十三太保。一个人的故事,一个民族的传奇。心未冷,民族魂!
  • THE SEVENTH LETTER

    THE SEVENTH LETTER

    You write to me that I must consider your views the same as those ofDion, and you urge me to aid your cause so far as I can in word anddeed. My answer is that, if you have the same opinion and desire as hehad, I consent to aid your cause; but if not, I shall think morethan once about it.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