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3400000009

第9章

一切菩萨(至)阴界入等。法记云。论曰一切菩萨者谓住信行地者。信者十信。行者三贤。地者十地也。若约大分门。则信行地者三贤。得证者十地也。不可思议诸佛法者是出世间道品者。不思议佛法则是佛内证也。谓犹如池水具含影像。有二义也。谓摄入诸像义。及现现诸像义。而有一人立在池边。见此诸像为他说也。如是佛证三种世间为自身心。如彼水中摄入诸像。以自内证临机外向分示十地。如彼水中现现诸像。金刚藏之定中称受佛外向法出定已后为机而说。如彼一人立在池边见水中像与他说也。谓如约内证。则唯不思议法。无十地相。然以前机多三乘故。佛意欲令为说十地。故于外向心头分示十地。是义大不可说。刚藏入定称受其法出定已后所说十地。是说大可说也。故至相云。地有二分。一因二果。因谓世间方便行修。即加行地分齐。果谓出世离相真证。即正证智分齐也。出世间道品者。问何故出世间处道有品耶。答若约不思议法。则虽无道品。然为机缘分示十地故有道品。是故至相云。今此十地者摄佛因位。一乘三乘声闻人天并在其中。为五乘所观。普贤证位佛果摄用无碍自在。一切皆尽。何以故。十地之法摄众生中最初门故。地法甚深最难了别故也。明者见智得证者。以证见之智。得证众生身心是不思议佛法也。问何故众生不知不见耶。答若约证见之智不动。今日个个众生之身心即是不思议佛法。即是世间道品。然但凡夫自不知耳。问何故至相云。前二观解。后二行解。见始智终。得始证终耶。答此但寄修云耳。若假言者。二佛世界尘数劫中。修缘起实相陀罗尼者是观解。念念得证者是行解也。说者于中分别者。有二。一若约佛心。则虽无十地。由所引机多三乘故。加金刚藏为说十地。欲令信行地菩萨证入智惠地故。乃于后得笔中分示十地以为说也。二刚藏菩萨定中称受后得言说以为说也。谓佛以无言为其说故。是无言教之本也。刚藏之称受亦是无言。而为待言教之本也。入者信乐得证者。佛言。我已修习证汝身心。汝等应知更无异事。何故我等未得知耶。但以无信故不得耳。信则能知。要须信也。是故能信自己身心是不思议佛法故云信也。不舍此信而能恒守故云乐也。由如是信乐故亲证自己身心故。云得证也。智惠地者谓十地智者。至相与远师同以此句为根本入也。问加所为二十句者。为是正说时言耶。为是经家所列耶。答约文则经家。约义则正说也。问若约义则正说者。为佛口业所摄耶。意业所摄耶。答口业也。问佛在定中无有口业为作之说。何云口耶。答以教之所起从口业故也。此所起之教从何而起耶。本以不说为根故是意业。若约现相放光摩顶执手触目等示法之轨。则是身业所摄也。然佛口业称大虚故。所起之教亦称大虚也。摄入者。信闻不思议法之心中其法顿现故云摄也。心契称法故云入也。闻惠中摄一切善根者。佛陀三藏云。称体闻惠摄圆宗理与理相应为可贵也(已上)。称体者。称海印体也。比如众苗皆依大地。世出世间一切善根无有不依海印而起。不依海印而住也。此海印之法于信心中了了顿现。故云闻惠中摄一切善根也。思议入者。闻惠所闻思而不失也。议者。于思惠中所思之法。以意言观了其相状。入者同上。一切道品者。不思议法也。智方便者。若闻法时心不外缘。专依此法相续思惟。是方也。由如是故。心便于法。是便也。分别选择者。其心行于所闻之法。别其逆顺。由如是故。取其顺法。是选也。舍其逆法者。是择也。法相入者。所思之法于心现现了了分明故也。彼彼义者。以不思议法非一故也。无量种种知者。凡所触向对面无非不思议佛法故。所知之法既无有量。能知之智亦无量也。教化入者前摄入中闻不思议法。思议入中思察其法相。法相入中彼不思议法现其心也。菩萨最初发誓愿者。非先自度。欲先度他故。以其心所现之法教诸众生故。云教化入也。随所思议名字具足善说法者。以其思惠所思之法教化众生故。云随所思议也。称前闻惠所闻之法立名教化故。云名字具足也。善决定说者。若以传闻之法而教他。则非善决定说也。比如明见掌中之珠。心中了法亦复如是。而以如是自所得法为他演说故。云善决定说也。证入者。以自所得之法化众生时。自行即满故也。一切法者。是不思议法也。平等智者。此菩萨心得彼法时。其心与法不可得分。比如以器汲盈池水。还注池中。不可得分此是器水此是池水。故云平等智也。教化众生即是自成佛法者。问何故至证入后方释教化入耶。答辨证入时方现利他即是自利之义也。谓菩萨发誓只欲度他。然先度他时。法尔自证真如法故。至证入后释教化入也。不放逸入者。如缘柱时。心若有转。即是放也。由其放故。趣于他境。即是逸也。如是菩萨依不思议佛法其心不转。又于他境心亦不趣。故云不放逸入也。言一切魔法不能染者。魔有四种。一天二人三阴四烦恼也。烦恼魔者。三毒为根所起烦恼也。谓修行之心对违顺境。或嗔或贪。不能寂静。是烦恼魔也。阴魔者。五阴之中。四是心。一是色。修行之时。贪求衣食等及五尘境界。是色魔贪求之心。是心魔也。人魔者。修行之时。父母檀越恶友好色等类。皆人魔也。天魔者。修行之时第六天魔即自思惟。此人起其胜心修其胜行。必得胜果。非我眷属。是故不离此人常欲恼乱。若不能恼乱。即欲令其死。此等是天魔也。地地转入者。七地已前虽能趣向无相而修。然是有功用位故。犹起加行作意。乘于自心行力而修八地已上。无相观智现前究竟故。乘本誓愿及与法力。任运进修故。云地地转入也。无贪等善根净者。不思议法中本无三毒故。无贪等善无始时有。然约寄位。则七地以前有功用位执心不舍故。三种善根清净之义不得现前。至于八地任运之位三种善根净义竟现故。云无贪等善根净也。复有善根等者。决伏疑也。于十地中。一一地皆有地前加行善根。有地上善根故。约地前加行。云复有善根。约地上善根。则是不思议佛法也。疑云。七地以前加行善根生于八地以上善根耶。为决此疑故。云唯八地之加行善根生其八地善根也。是故云复有善根能为出世间道品因也。菩萨尽入中如来秘密智者。约不思议佛法。则虽无十重。而随寄位且分十种秘密智也。此秘密智是不思议法故。约得此法云入一切如来秘密智也。佛尽入中于一切智入智者。一切智者是佛一切智一切种智也。入智者。菩萨智也。由菩萨智入佛圆智故。菩萨之智亦成圆智也。问菩萨尽入中云入如来秘密智。与佛尽入中云入佛一切智。何别。答菩萨尽入中得不思议佛法。而但是尽果之因位。佛尽入中得不思议法。是尽因之果位。故别也。问远公以佛尽入为在因中。与菩萨尽入何别。答约建立。则菩萨尽入立第十地。佛尽入立佛果位。而以佛尽为因中之果者。以信行地菩萨得不思议佛法故。以为因中果。而云得佛果德。非谓佛尽为在因也。是诸入为挍量等者。从是诸入至差别为所挍量者。是远公之意。从诸入至转胜为所挍量者。是藏师之意也。远公意则三贤十地次第转胜之位。是所寄故是所拂也。九入差别是根本入中德义差别故。非所拂也。藏师意则三贤十地是全不思议佛法之位也。摄等九入亦全不思议佛法也。是故九入差别及三贤十地之转胜皆不舍也。是则智义差别之九入次第转胜三贤十地皆非所拂。是故挍量而不舍也。其三乘中行布次第差别转胜决定者皆所舍也。问既全不思议法之三贤十地应无胜劣。何云有转胜耶。答虽无情计之胜劣。亦有缘起之胜劣也。问缘起胜劣云何。答犹如瓶中含大虚空。瓮中亦尔。然含大空之瓶童稚能提含大空之瓮童不易提。如是十信位中摄尽法界。十住等位亦摄法界。虽摄法界义同。而随位别故。摄法界之十信是劣。摄法界之十住等是胜也。故缘起差别非所拂也。是故约一信位。成佛之义顺梵行。将二德立为圆满佛。余人等立为随分佛。于是林德举此二义。就问相元元曰。俱非和尚之意。则以十信一位形十住等为门别故。云随分佛。然全摄法界究竟无侧故。云圆满佛也。是以一乘随何一位。成佛之时具足分满二义也(已上)。故藏师之意。九入中入者。是根本入之入也。九入中摄等九者。是根本入中智惠地也。故皆不舍也。此言说解释者。有三义。远公云。此九入言说中。以六相解释之义应知也。藏师二释如疏。除事事者。谓阴界等者此义实难可解。故林德问于大乘冏公。冏云。于阴界入须六相则融之无难。而言除者。言三科百法不用六相也。然而若除阴界入。何处用六相耶。故非吾所可知也。余师云。六相者引三乘时之所用方便也。然彼所执体性各别。三科法上用六相。则其法杂乱不得利益。故云除事也。融顺和尚云。要以六相言说说花严经。若以三科百法说。则是三乘。故云除事也

藏疏释加所为中二十句文依二利分。初十共他自利。后十共自利他(云云)。前中论王佛四门解释。一总释现本(云云)。四本末无碍。初中总论地法缘起有六义。一一切菩萨是信行地者。举所被机。谓地前菩萨未证真如。但依信心而起行故(云云)。不可思议诸佛法者是出世间道品者。此是所得之法。然有二释。一约因。谓十地法体是出世间。无流之法。心言路绝。名不思议。通生佛果故。名为道。下云。大圣道者是彼因故。十位品类差别名品(云云)。二约果。谓佛所得之法故名佛法。非下位图杔名不思议。令地上菩萨分证此法名出世间道品。地智所游曰道。分证未圆名品。三明者。创瞩名见。委照名智。智照非比故名为得。冥神契合故复名证(云云)。四说者于中分别者。于此能所证得法中。以言分释十位差别明智行优劣功惠等异故也。五入者信乐得证者。谓地前信乐远有入义。地上证得现成交入。通论入义。必从此至彼故具始终也。亦信始乐终。得始证终。六智惠地者谓十地智如本分中说。谓此证理圣智有生成住持佛果等用名地。始从欢喜终至法云。本分中现可知。此上六义融合无碍通教。及义通证。及比通境。及智通人。及法通因。及果混通无碍。总为一团名十地法。若展于后种种差别。皆悉于此总句中出。是故名此为根本入。二依本开末分成九句。于中四位。谓愿乐位。见位。修位。究竟位。初四寄前地前愿乐位。次一寄初地。次三寄修位。后一明究竟位。问此中正为说十地法。何故乃说地前及佛果。答为现十地前有起下之功后有成上之义。又释由十地证智放阿含光。是故地前是此十地阿含分摄。由此地智依果海成故有佛果。上不思议佛法及下鸟迹所依空等。并是其事。初中初一约闻惠修善根名摄一切。二明思惠之始。简择道理。论中智方便者释善分别也。道品释佛法也。三思惠之终。谓因思广知。彼彼义释诸法。种种知释广知。四明修惠。无疑立教可信故云决定说。谓修通二利。今举利他。菩萨化他即是自成佛法故。入自利摄。论中随所思议是思惠所思。名字具足是闻惠所持。故决定说也。上来现信乐。自下辨得证。五见位(云云)。论中一切法平等智。释无分别智。谓于初地正证真如。无能所二相。故云平等。见道时中善清净者。释善净不杂。谓离二我分别随眠。六明修道位中地地别断一无明。故于烦恼障亦永伏离。故云世法不杂名不放逸入。魔法是母法也。七明修位中智行转进名地地转入。谓无流善根永离一切三不善法。无贪等善根等者。等取无嗔无痴也。复有善根能为出世间道品因者。是诸地中加行善根也。八十地学穷名菩萨尽入。如下大尽分中明。第十地菩萨入如来十种秘密智。以秘隐深密难可测知故名不思议。九究竟位明因道既圆佛果斯克穷满果圆名佛尽入。论中入智者。释得字也。三会末归本。言是诸入者。牒上九入。为挍量等者。现其无别之别。谓寄地前地上乃至佛地。挍量地智差别次第转胜之相。非谓根本入中亦如此等行布次第决定差别。是故融末归本现无二矣。前依本起末明无别之别。今会末归本明别而无别故也。四本末无碍者。谓明六相总别无碍故也释此六相义作六门。一明教兴意。谓破定执见以现缘起圆融之法。此理现前一切惑障一灭一切灭。一切行位一成一切成等。二种类者。不自不他等四句。及不有不无等四句。并不生等八不十不等。皆悉会事入理。是此流类。但彼等入理以顺一寂。今此入理圆融彼事使相即相入成普贤法有斯左右耳。三明所出者。此文出在下经第四大愿中。经家自说。非是论主率意而作。四明建立者。何故唯六不多不小者。谓泛诸缘起法要有三门。一末于本有起不起。二彼所起末既带于本。是故相望有同有异。三彼带本之末既为本摄。是故当体有存有坏。若不具此三不成缘起。三中各二故但唯六。五问答决择者有二。初逆。谓非总非别等各各互相形夺诸相皆尽故也。二顺。谓亦总亦别等各各顺相成就等。思准作之。六释文有五。一约法举数。谓于所说法中有六种相等。二辨定教义。此言说解释者。是定教。谓于此中安此六相之言说。为欲解释经文。应知此义。又释。此中释六相非是此处经文。但是论主解释之意。应知除事谓阴界入等者。此辨定其义。谓约道理说融通。非是阴等事相中辨故除简之。三列名可知。四释相中别内别依本者。明依总开别。满彼本者还能成总。谓要依本之别方能满本故也。增相者。是前九入渐增之相以现异也。缘成和合略言标现。缘散无作广辨因缘。如世界成坏者。举喻以现。谓如百亿四天合成一娑婆。略言标现为成。若分别广说。百亿差别令一娑婆无所依住故为坏。五余一切者。劝于一切处。准类知之

古记云。藏疏云。论主作四门解释(云云)。此四门名虽是疏主自作。然彼论中本具其义。故云论主作四门也。问此四门者皆一乘耶。或三乘耶。答一云。四门皆是一乘。何者。初门则通教及义。乃至通因及果。混通无碍(云云)。如是约十种普法名。第二门则无别之别。第三门则别而无别。第四门则总别无碍故。一云。初后二门同前释也。第二则依根本入开九入末。同于三乘依一心本流成六道。第三则会九入末归根本入。亦同三乘会六道差别归平等一心之义。故此二门并三乘也。一云。初一一乘。次二三乘。亦同前释。第四门则虽明六相。六相教兴意云。破定执见以现缘起。既云破执而后现德故。是修相门之圆融义。故对初门总释现本之一乘故云三乘也。一云。论主于前三门不明六相。至第四门论六相故。约此论文相现着。则前三三乘。后一一乘也。然第四门明六相时。将前三门本末论故。约第四门看。则前之三门皆亦一乘也。问此第四本末无碍其义云何。答一云。第八会疏云。本会舒为末会。末会卷为本会故。今此亦尔。开根本总成九入末会。九入末成根本总也。一云。一乘中无定本末故。举一为主。余则为伴。是以于十入中随举为本。余则为末也。一云。本则自恒本。末亦自恒末而无碍也。谓一向根本入名为总。非以余九入名为总。一向余九入名为别。非以根本入名为别也。问若尔何成本末无碍耶。答依总开别时。若破根本总而成九入末。则别碍于总也。会别成总时亦若尔。则总碍于别也。然而总不动而成别。别不动而成总故。本则恒本。末则恒末。而能成无碍也。问六相章云。椽即是舍。故名总相。舍即是椽故名别相(已上)。依此文。则可许本还为末。末还为本耶。答一乘之中若不成。则已成则离始终故。虽云椽即是舍。既是舍时离始终故。非是先有别椽后成舍也。是故不云本还为末末还为本也。问椽是别缘。既云椽即是舍。故亦有摄入等别为总之义故。亦可云末还为本之义。何不然耶。答若摄入等为总之义即是根本入故。但以总名为总。不以别名为总也。是以摄入等若为总。则但云根本入也

古记云。根本入大虚之中有八难也。若得知此八难。则虽不见其本疏。可谓得知地论之妙旨。若不知此八难。则虽得一十二十家疏。不可谓知地论之旨也。谓一此大虚中虽无总别之相。而有可分总别之义。此难见也。谓于上五重总别。约初三重见也。二此大虚中虽无诸教行位。而有可分诸教行位。亦难见也。于所流三乘九入处见也。三此大虚中虽无常无常。而有常智断障无常智断障。亦难见也。约复有善根等文见也。若约品会者。是差别平等二周因果修生本有之二智也。四此大虚中有常无常智。合成一无流智。亦难见也。谓初会四十类法体及法界会神众则有为也。普贤文殊等同生众则无为也。此有为无为合成法身。毗卢遮那自体智也。五此大虚中有生灭不生灭。合成法体。亦难见也。是无住别教门中无浅深三观之生灭。证分中无生佛法之不生灭也。六此大虚中不动根本无明即是满足法体。亦难见也。于终教根本枝末等无明以普字印。印定而见也。七此大虚中于佛尽入发心。于摄入位成佛。亦难见也。约是诸入为挍量。智义差别等文见也。八此大虚中无地狱位发心之人。然有地狱中发心成佛。亦难见也。依此言说解释应知之文见也

诸法各异至诸地功德。法记云。诸法各异住自如故一如多如如如相不可得者。约五十四角故。云如如而不可分。此是第一角如。此是第二角如等故。云相不可得。约一角时即约五十四角故。云如如。约第二角亦如是也。至此竟答前问。上云。因果不同而一家实德性在中道。未知所由之义

大记云。是故经云。问云何深信佛法。答一切诸法唯佛所知。非我境界等者。引胜鬘经证上自谦也。谓前云。此义其实难解。虽然依天亲论主。乃至随分可解云者。意云。唯佛所知。非我自分所解。然依教理随分现此义也。是故引经中仰推之智而为证也。彼经云。成就甚深法智为第一人。成就随顺法智为第二人。仰推如来非我境界为第三人。解云。初则证智。次则三贤。后则十信也

法记云。七处八会及品类不同而唯在地品。所以者何。以是根本得法尽故者。如悉昙章。一切诸字初章为本。如是世出世间一切诸法十地为本。故云摄法尽也

古记云。一乘十地如何见耶。答浮石山四十日会和尚云。一乘十地横也竖也。相元智通等以谓已得和尚之意。及其会终各呈所领。和尚曰。并不得也。一乘十地者。依寂灭道场始成正觉佛心而见也。后林德释云。初会十地者。如生盲人见色而见也。光明觉品以去十地者。如生聋人闻声而见也。谓依初会本起后光明觉品十地。修生十地。佛果十地本有十地。离世间十地入法界十地也。问一乘无尽十地如何见耶。答三乘中依三千界法明也。一乘随门中亦依界法明也。自别教中依于种法明也。三乘十地者。初地依百叶莲花明也。谓仲密证遍满真他受用身之所依也。亦是应身也。其百叶中全统一叶则净土之化也。又一一叶中各有百亿释迦。则秽土之化也。二地则依千叶莲花明也。准前可知。乃至第十地则依无数叶莲花明也。亦准前知此。三乘中莲花者。十地菩萨之所依住也。一乘莲花则是十地体也。一乘随门中依界法辨者。同于三乘。但以六相成故别耳。言依种辨者。初会中合有五十六重十地。谓教分之一重证分之五十五重也。言教分一重者。世界海中有十不可说佛刹尘数之香水海。最中央海出大莲花。此莲花上有世界种。此一种中有二十重世界。此二十重即是十地。十地各有自分胜进。故有二十重也。如此一种既有十地。余一一种皆有十地。故有十不可说世界尘数十地。故云无尽十地也。此则一重耳。若进见者。即有重重无尽十地。可思。言证分十地者。约五海十智见也。谓以海入智故有五十海。则五重十地。以智入海故有五百智。则五十重十地。是故证分中合有五十五重十地也。是约一行门也。若进见者。即有重重无尽十地。可思。问三乘以欢喜离垢等为十地。一乘中何以名耶。答同教随门中与三乘同。若别教中世界名海名智名等皆十地名也。圆教门中欢喜等名世界等名皆十地名。谓三乘中唯有名耳。无实法体。圆教之中以具法体为十地也。又三乘初教十地者竖位也。谓从十信十住渐至佛果故也。熟教十地者横位也。谓于一如来藏体中之所分立故也。一乘中具横竖也。谓横包虚空法界。竖贯九世十世故也。十信十住等皆从十地而起也。故藏师云。十地者前摄地前上摄佛果也。会会本分皆云有海。是知皆以十地为根本也。和尚之意应知尔耳

法记云。不起一地普摄一切诸地功德等者。此中正明缘起法。故云一摄一切也。问若约缘起。满足无侧法者。即其一言已足。何必重言普摄耶。答实则如是只言一地足矣。但随顺云耳

古记云。至相释经中在于一地普摄一切诸地之文云。就行相次第终至穷实自体以论要略有四。一以于始故能生。于后终竟满足故言摄也。二虽是初始。然能行于诸地。所行诸法无殊故言摄也。而所成之行但在自分中。上下优劣但以明昧为异耳。三但是初始即摄一切诸地功德故名摄也。四非谓以初后故名摄。但是初始即正是终故名摄也已上。解云。一云。初二始终教后二一乘。一乘二中初缘起分后果分。一云。初中门后即门也

同类推荐
  •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兀庵普宁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治识端

    学治识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reen Mummy

    The Green Mumm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摩尼教下部赞

    摩尼教下部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穿越从斗破开始

    穿越从斗破开始

    (推荐一本朋友的书《斗罗之诸天降临》,风格和我类似,系统流、理智流、腹黑流,暖心流,争霸流)穿越斗破苍穹,仅仅只是开端。穿梭诸天,横扫万界,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经历世界有:斗破苍穹、斗罗大陆、七龙珠、超神学院、生化、武动乾坤、大主宰……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德真经三解

    道德真经三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NBA电竞之神

    NBA电竞之神

    NBA2030年,经历了从巅峰走向没落,从上古众神时代到篮球之神一人傲视天下开启后卫时代,联盟来到了巅峰时刻,四大分卫引领潮流,中锋霸气犹存。然而时代在改变,当曾经的辉煌落幕,众神从联盟之中消失,一个穿着30号球衣的少年引领了联盟最后一丝光辉岁月,随后黑暗时代到来,一直到2030年……
  • 重生开心农场

    重生开心农场

    2012年,她只是个外企白领,每日过着朝九晚五忙碌的生活。看透了人与人的尔虞我诈,人情冷漠。1999年,刚进入大学的她,拥有了未来的记忆,当生活不再为生存奔波,她该如何面对感情,面对完全不同的人生。重生带给她意外的惊喜,拥有了作弊器能否过的潇洒。只是有时候再大的作弊器,面对感情的时候也是无奈的。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秘书的年关

    秘书的年关

    一切都是不经意的。县委书记在安排县政府的人事时,顺便说了句:“咱们得提一个民主党派做副县长。”县长说:“好的,你看县中的周副校长怎样?”县委书记说:“可以。”当时他们都在想,老周还有两年就得退休,干一任,好坏都问题不大。每届政府都得提一个民主党派副县长,每个民主党派副县长都做一届。县委和县府的一把手点了头,以后的组织部门考核就和走过场一样了。周副校长有菩萨的脸庞,糯米的性格。周副校长抓教育是一把好手。这两年县中高考时出尽风头,连续三年在地区名列第一,所以分管教学的周副校长名声大振。
  • 药爱(下)

    药爱(下)

    这本小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新的思考青春,回忆青春的方式。青春在这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语言的中介,而是一种情愫,充满哀伤。这才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小说,年少的爱,纯真却注定失去的伤痛;爱她却来不及带她看一场烟火,一切朦胧而温暖。
  • 吾家小妻初养成

    吾家小妻初养成

    她因旅途中的一次意外,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身上。成为继父偿还赌债的物品,一纸契约,从此她和他形影不离。第一次跟他回侯府,她的身份便尴尬的要命。说是随身的侍婢吧,偏生他要她代他去那一群女眷之中挨个儿的敬酒。被一群自以为是的乌鸦聒噪不堪,她一怒之下将一杯酒泼到了侯爷夫人的脸上……第二次跟他回侯府,她是他新收的义女。之前那些小姐们都成了她的姑姑,一个个居然以长辈的身份过来吹毛求疵?怒极攻心之时,她终于还击,把两个大小姐给批得体无完肤……第三次回侯府,她转身化成他的未婚妻。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腹黑男女,狭路相逢。鸡飞狗跳,争上扑下……嗯,这是一个腹黑小丫头装傻卖萌耍机灵扑倒腹黑男的故事。扑倒之后呢……自然是伉俪比肩,腹黑加腹黑,整垮邪恶势力,挫败势力小人。神马出轨嫡母,神马邪恶奸夫,神马嫡出公子小姐,遇到两两腹黑,也只是浮云而已……
  • 一觉醒来他终于成了官配

    一觉醒来他终于成了官配

    【忠犬系学霸男主X高冷学渣校花】季萧,远近闻名的三中学霸,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哪怕是上课睡觉都不会有老师说他半分的不是,可是他从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天天围在了学渣顾若安的身旁。“若若,这个是我昨天的笔记,你好好看,不懂的都可以问我。”“若若,不许逃课,你的错题我都帮你抄下来了,分析也写在了旁边。”“若若,今天放学来我家吧,我帮你补习功课,去你家也可以。”回答他的都是顾若安高冷的背影。人人都道顾若安上辈子是不是拯救了世界,可是在季萧看来遇见顾若安是他两辈子里最幸运的事情。“季萧,既然你想去A大那我便陪你去吧。”『CP篇指路《一觉醒来她成了首富千金》』读者群:564211058(敲门为任意人物名)
  • 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顾名思义,就是用产品或服务的好口碑来拉动销售增长。说白了,就是扩大品牌的正面影响力,使之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只要一提到某类产品就马上联想到你的品牌。在发达国家,口碑营销已经是营销行业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特别是自媒体时代的降临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生活,颠覆了人们原先的社交方式。互联网营销因此走上了新的台阶,口碑营销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竞争市场的重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