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说起从我大学时的灰色
跳出轨道,提示自己将拥有新的可能性
我在大学期间,经历过一段灰色年代。
那时我还在读书,按部就班地在一家上海本地报纸担任实习记者。说是实习记者,其实在那种事业单位,需要你做的只是类似听录音之类的工作,事情也并不多。很多时候,我都处于无聊的状态。比如,为大爷大妈“炮制”基础的社会资讯,拿着一支录音笔跑去追问肯×基为什么会涨价,然后再跑去问麦×劳,你们价格涨不涨?有时候,还会处理一些半夜去民事刑事案件现场采访的情况。
总而言之,对我来讲那是一段万分无聊的岁月。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依旧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机会,毕竟实习生总有转正的可能,而且就算不满意,也可以先干着等找到工作再辞职嘛。但是当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实在不好,不好到都想不到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就立刻辞职了。我的想法是,人不能在一种不舒服的状态下太久,那样他/她会忘记了飞翔的滋味,就好像被母鸡喂养的雏鹰一样。
这就是我的态度,与其在跑道中一圈圈地回旋,不如跳出轨道去想新的目标。不要受制于别人的现实主义,当你在琐事和迷惘中被夹击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就应该跳出来寻找自己了。
后来我在自己的日记上写过这样一段话:放弃,有时候是逃避,有时候是勇敢,我想人生就是要有这样大刀阔斧地告别过去的时候,就好比蛇的蜕皮,只有放弃才能换来成长。其实,放弃是老天给人最好的礼物。敢于放弃的人,说明你看得够清楚。而放弃了会觉得痛的人,说明你曾经真的很努力地付出,越痛苦,也就越应该觉得无悔吧!
当一个人决定放弃,往往会有两种心态应运而生,一种是会想起往日种种,不免觉得自己走了弯路,顾影自怜。另一种则是觉得人生所行不虚,慢慢从过去提炼出一些对未来有帮助的经验。我,更喜欢后者。
相信自己的决定,忠实于自己的晃荡
从结束我的第一份工作,到找到我的第二份工作,这期间我一直处在一种晃荡的阶段。那时候我在上海和别人合租房子,每天都跑出去和不太常见的朋友聊天。
通常有过这样经历的人,会知道世态炎凉。有一些昔日的合作伙伴会因为没有实际业务可以洽谈,而不断把和你约会的时间往后拖,还有一些亲密的朋友、同学,眼神中会闪过一丝不解或怜悯。不过当你心态足够积极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敏感忽略不计。现在回想,那段时间应当是我人生中的宝贵经历,我当时几乎所有漫无目的的谈天,后来都在我找到工作后,给了我新的帮助和启发。
那段时间之后,我尝试想做什么就去做。我学习当话剧制作人,第一部话剧就成功赚了钱,开了自己的活动、公关公司;学习当老板,学习拿着酒杯和比我大很多岁的人应酬,很多次我在家门前的草坪上醉倒。在很多人看来,那是“找不到北”的岁月,但是只有我知道,那是我最开心、最忠实于自己的时光,在那段时间里,我彻彻底底地把自己还给了自己,并且把这种状态一直保持到现在。
而现在,我还要写一本书,分享给你们。
没错,我就是这样的小昊!
在我的朋友中,有不少都间歇性地发作一种病,他们想要出去旅游、回到校园读书,或者干脆离职找个人嫁掉。他们表面看起来也挺好,可是你感觉他们就是想从什么地方钻出来,透口气。
我想了很久该如何描述这种群体症状,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对!能找到的是方向,但是找不到自己。
如果你问我,小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特别开心、绝对不会费任何脑筋去思考这个问题,回答你:小昊就是这么一个存在。可是若我问你,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可能会沉吟半晌,却给不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自己”对于他们来说,好像就是那么一样东西,明明就在眼前、手边、唇间,但是却又远在海角天边。你可以试试看,问身边的朋友,你觉得你找到自己了吗?我相信大部分人会回答没有或者不明所以。“迷惘”就好像是一个时代的主题词,我们都是被送上既定轨道的小孩,读书、升学、工作、成家、养育下一代、照顾上一代、入土。我们在人生的大道上或是时代洪流中疲惫地拖着连滚带爬的躯体,过着“to be,or not to be”的生活,甚至没有时间发现自己已经被丢弃的现实。
当你把自己还给自己,你发现你没有任何所谓躯壳一类的东西,你能变成任何形状,而每一个你都是你本身。就这样我决定写下这一本书,将我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告诉你们,让你们试着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