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8300000026

第26章

无倚相品第七十六之余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尸波罗蜜?”

佛言:“菩萨悉知贤圣无漏道法之戒,不毁不乱奉贤圣戒,于诸法无所[打-丁+此]亦不[打-丁+此]五阴,亦不[打-丁+此]三十二相,亦不[打-丁+此]四性,亦不[打-丁+此]四天王至三十三天,不[打-丁+此]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亦不[打-丁+此]转轮圣王,所作功德但欲与众生共为萨云若,不相不倚亦不以二,但为世事非最要义,具足戒已以沤和拘舍罗起四禅,不以贪受天眼,以天眼观十方诸佛,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初不离天眼,以天耳净尽闻诸佛所说经法不失所闻,至得自辩悉知诸佛之意,知诸佛意已便能饶益一切众生,持识宿命之慧觉诸所作不失本行,以无漏之法立众生于三乘,随众生所欲而悉授之。须菩提,是为无相具足尸波罗蜜。”

佛言:“菩萨云何具足于忍?从发意至坐道场,若众生来以刀杖捶加于菩萨,菩萨终不起意,当起二忍——一者、忍辱,二者、无所从生法忍,起意念言:‘以刀捶杖加我者为谁?受者为谁?’当观法相,观法相者亦无所有亦无所观,无所观者便得无所从生法忍,住二忍已便具足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便具足三十七品及三脱门,便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菩萨已住是法便得神通,非是二地所能及者;具足神通已便具足六波罗蜜;以天眼慧见十方佛,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忘佛念;复以天耳慧闻十方佛所说教法,悉知诸佛,诸佛所念悉复逮;知众生之意如应说法;自知宿命以慧皆识众生功德;持诸善本功德劝勉众生,以漏尽之慧立众生于三乘。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行,教化众生净佛国土,具足萨云若慧逮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转于法轮,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羼波罗蜜。”

佛言:“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惟逮波罗蜜?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身意精进具足四禅,于四禅起便得无数神通,变化来往手扪摸日月,持是精进遍至十方无数刹土,供养诸佛一切所有供养之具,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诸天世人皆当恭敬。是菩萨至般泥洹,以神足到十方听受诸佛法言,所闻法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忘,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具足萨云若,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惟逮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以无漏道法,具足意精进,口不言恶,身不行恶,意不念恶,亦不[打-丁+此]苦乐有常无常,不[打-丁+此]有我无我,不[打-丁+此]有为无为,不[打-丁+此]三界,不[打-丁+此]四禅及四空定、四等、三脱门、三十七品,至十八法亦无所[打-丁+此],亦不[打-丁+此]声闻、辟支佛,不[打-丁+此]声闻、辟支佛道,亦不[打-丁+此]菩萨,亦不[打-丁+此]菩萨地,亦不[打-丁+此]五趣,亦不分别是天、是人、是畜生、是泥犁、是薜荔,亦不分别是须陀洹道、是罗汉道、是辟支佛道,亦不分别是菩萨道,亦不分别是萨云若,亦不[打-丁+此]诸法,诸道亦不分别。所以者何?是诸法者,皆无有要,无可[打-丁+此]者,亦无可分别者。以具足意精进,便救一切魔怨众生,救众生已亦不见众生,具足精进已亦不见精进,具足佛法已亦不见佛法,净佛国土亦不见不得,具足精进便受诸善法,亦不于是善法中生念,遍游诸国救益众生,所作变化自恣无碍,或雨诸华,或散诸香,或以伎乐、鼓乐、弦歌事,或震动事,或以光明,或以国土七宝示现,或以搏弈,或现水火随道而入与为因缘使行十善,或以施戒而摄取之,或以支解身体、妻子、国土,或以自身随众生意而摄取之。须菩提,菩萨以沤和拘舍罗无相行惟逮波罗蜜。”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无相之法行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除如来三昧,一切余三昧皆当具足,具足四禅,具足四等及四空定,皆当逆顺行八惟无及九次第禅,行空无相无愿三昧、电光三昧、金刚三昧、直治三昧,住是禅波罗蜜便得三十七品,住于三昧具足道慧,诸三昧门皆来入是,具足道慧,具足十住地作行,至萨云若终不中道取证。于三昧中住游诸佛刹供养诸佛,于诸佛所植诸德本,净佛国土游诸四域教化众生,广立众生于六波罗蜜,或立于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随其所欲而满其愿。于是禅波罗蜜者,悉总持诸陀邻尼门,便得四无碍慧,便受神通,终不堕女人胞胎,不受色欲无生不生,虽生不著于生。何以故?善观于幻法,知所有如幻。救济众生便得无众生之相,以无所得法立众生于无所得法,以世俗数不以最上要,以禅波罗蜜遍入诸禅及解脱禅,不得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舍禅波罗蜜,行道慧入萨云若慧,便尽习绪为以自救当复救余,救他人已,为诸天及人及阿须伦而作福田。如是,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是为具足无相三昧。”

“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无相法具足般若波罗蜜念?”

佛言:“菩萨不见法有实成者,亦不见五阴实成者,亦不见五阴生,亦不见五阴来生处,乃至须陀洹道亦不见所生,亦不见来住处,以虚空故,其实不可得亦不见须陀洹漏尽法。行般若波罗蜜以解有要无要之法,如是解者便解内外及有无空,于诸法无所入,亦不入于五阴,乃至于道亦无所入。学无所有般若波罗蜜,便具足菩萨道。何等为菩萨道?则六波罗蜜是。三十七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于无所有成佛道,具足六波罗蜜,具足三十七品及五神通,随众生所欲,于六度中有贪嫉者以檀波罗蜜授之,有恶戒者以道戒授之,有瞋恚者以忍授之,有懈怠者以精进劝之,有乱意者以禅救之,有愚痴者以慧授之,至解脱品、解脱见品皆以授之,有声闻道意者随其本应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随本授之,有大乘者以佛道授之,以是方便能作无央数变化,乃至恒边沙诸佛国土,随人所欲则能变其刹土之好,满诸众生之愿,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所欲取国土随其愿。譬如第六天人所有衣食伎乐随意即至,菩萨以六波罗蜜行菩萨道,随意所愿尽皆具足,逮萨云若,于五阴无所受,于一切诸法——道法、俗法、善法、恶法——皆悉具足无所受。后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时,国土所有皆悉随意即得,无有持来者,亦无有持往者,亦如第六天上。何以故?诸法无所恃,亦无所倚。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所有相,是为具足般若波罗蜜。”

无所有相品第七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于无所破坏法、无相法、无所有法中,能具足六波罗蜜念?云何于是无形法而知差别入般若波罗蜜中?云何于无相法以一相而逮正觉?”

佛告须菩提言:“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如化,持是五阴行六波罗蜜,五阴无相如幻、如响、如梦、如影、如热时焰。何以故?梦幻之法无所有故。无所有者则一相,一相者则无有相。以是故,须菩提,当知檀波罗蜜无有相,所布施乃至受者皆无有相,作是知者则为具足檀波罗蜜。作是具足檀波罗蜜已,终不于六波罗蜜转还,便于六波罗蜜中具足四禅、四等、四空定,悉具足三十七品,具足内外空及有无空,便具足三脱门,具足八惟无、九次第禅,具足五通,具足诸陀邻尼门,具足四无碍慧、四无所畏、十种力,悉具足佛十八法。”

佛语须菩提:“菩萨以住于贤圣无漏法,便能飞行供养诸佛,随其所安救济众生,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戒,或以忍,或以精进摄取众生,或以禅,或以智慧摄取众生,随其所善而教之。为众生故受生死法,不与同归,亦不受生死勤苦;为众生故种天上人中之福;欲以摄取众生故,知诸法无有相,便学须陀洹道法亦不于中住,及学罗汉、辟支佛道法亦不于中住。何以故?悉知诸法已,当逮萨云若慧故,非罗汉、辟支佛之所知。”

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诸法无有相,知六波罗蜜无有相,乃至诸佛法亦知无有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如梦、如幻、如响、如影、如热时焰、如化,行尸波罗蜜知五阴如梦如幻化,便以无相具足尸波罗蜜,持戒不犯不毁,善持戒不犯不毁,善持不乱,习智慧贤圣业,遍护诸戒以法义,戒身口意以等于诸戒,不以戒[打-丁+此]四性及遮迦越王,亦不言‘我持是戒当生四天及第六天上’,亦不念言‘持是戒得须陀洹道乃至罗汉、辟支佛道’。何以故?诸法一相为无有相故。无相之法终不逮无相法,有相之法亦不逮有相法,有相之法亦不逮无相之法。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法具足尸波罗蜜上菩萨位,已上菩萨位便逮得无所从生法忍,便行道慧具足神通,住于诸陀邻尼门,便得四无碍慧,从一佛国游一佛国供养诸佛如来,摄取众生净佛国土教化众生,生五趣之世不著于生死行。譬如弥遮迦越王坐起行来无有知者,育养众生,不仰臣下,不娆人民。譬如须延头如来转法轮,于三乘无有菩萨可教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便般泥洹后令化佛教授众生一劫。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尸波罗蜜,诸法便随从之。”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如幻、如梦、如响,以无相法具足羼波罗蜜。须菩提,菩萨以二忍事具足羼波罗蜜。何等为二?从初发意至于道场,于其中间若有众生持刀杖捶来挝打割刺,菩萨欲具足羼波罗蜜者意不起乱,当计念言:‘谁有骂者?谁有割者?谁有挝者?’何以故?以诸法无有相,如是观者便具足羼波罗蜜,以具足是忍便得无所从生法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所从生法忍为是灭,为是智耶?”

佛言:“于忍不起毛发恶意者是为智,以是智得无所从生法忍。”

须菩提言:“世尊,声闻、辟支佛无所从生法忍,及菩萨摩诃萨无所从生法忍,有何差别?”

佛言:“须陀洹智及灭,至罗汉、辟支佛智及灭,是菩萨摩诃萨之忍。须菩提,是为声闻、辟支佛之差别。菩萨摩诃萨有是忍者过出二地上,以住无所从生法忍者,便行菩萨道,便具足道慧,不离三十七品,不离三脱门,不离神通,教化众生净佛国土逮萨云若。须菩提,菩萨以无相法具足羼波罗蜜。”

“复次,须菩提,菩萨住于五阴,如幻、如梦、如响、如野马、如热时之焰,于是无相法,便行身意精进,便办神通,游诸佛刹供养诸佛,以身精进教授众生,立众生于三乘,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法具足惟逮波罗蜜。意精进者,以意精进于圣贤无漏之法,具足诸善本法、三十七品法,具足三脱门,具足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菩萨于中学已当具足萨云若慧,消诸习绪具足成相,得普遍光明三昧十二法轮转,能令三千大千刹土六反震动,能以光明照遍三千大千刹土,能出音声遍三千大千刹土,诸众生闻音者必至三乘之道。须菩提,菩萨精进所有饶益弘大如是,菩萨住精进尽具足诸佛法逮萨云若慧。”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于五阴如梦如幻,具足于禅波罗蜜,行四禅、四等、四无形禅及三脱门,电光三昧、金刚三昧、真禅三昧——除佛三昧——诸余无央数三昧意皆遍至,亦不味诸三昧,亦不受其果报。何以故?以菩萨尽知诸三昧相法空,所有者皆无所有,无相不味无相,无所有不味无所有,以不味故不随禅生至形、无形处。何以故?不见其形故。亦不见三昧,亦不见三昧相,亦无所见故便具足无相三昧,持是三昧过出二地上。”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云何以禅波罗蜜出过罗汉、辟支佛道上?”

佛告须菩提:“菩萨以禅学内外空及有无空,于空法不见有住处,声闻、辟支佛法及萨云若法皆空,以是空故上菩萨位。”

“世尊,云何是菩萨位?云何非菩萨位?”

佛言:“诸有倚著非菩萨位,无所倚著是菩萨位。”

“世尊,云何为倚?云何不倚?”

佛言:“五阴、十二衰是菩萨倚,乃至萨云若亦是菩萨倚位者。须菩提,都不见诸法,亦无有名字,尽无所倚是菩萨位。何以故?五阴所有事,萨云若所有事,亦非行,亦非说,亦非见。须菩提,是为菩萨,受是为菩萨位。菩萨以是上位,便具足诸三昧尚不随禅生,何况随淫怒痴生而有所作?是事不然。但以幻法饶益众生,不见众生,亦不见幻,于无所得法中摄取佛土教授众生,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禅波罗蜜转无倚法轮。”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知诸法如幻如梦,诸法如响、如化、如光影、如热时焰。”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知诸法如幻如焰?”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持梦幻示人,亦不见响,亦不见持响示人,亦不见光、影、幻、化、热时焰,亦不见持此示人。何以故?诸凡愚夫于梦幻诸法皆著颠倒,诸罗汉、辟支佛,诸菩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于梦幻法亦不见有,亦不见可持示人者。所以者何?诸法所有者皆无所有,亦无所成,亦无所有。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终无贪相,亦不成就相,亦不生相,是事不然。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亦不念法有生者、有成者。菩萨如是行者,亦不生五阴,亦不生三界,亦不生诸禅,亦不生于解脱禅,亦不生三十七品,亦不生三脱门,亦不生六波罗蜜,当具足于第一地至十住不于中生欲。何以故?是处不可得亦不可见,况当于中生欲意?虽行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般若波罗蜜,于不见中尽见诸法皆来入般若波罗蜜,亦不见诸法。何以故?诸法及般若波罗蜜一无有二,亦非二事。何以故?为如如教,如法性教,如真际教,是诸法无有别。”

须菩提白佛言:“假令诸法无有别,无有散,云何有善恶之教言、有漏无漏教言、道法俗法、有为无为之法教?”

佛言:“于须菩提意云何?如诸法之法,颇有善恶、有漏无漏、若道若俗、有为法无为法不?颇见有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法不?颇见有佛道不?”

须菩提言:“不见也,世尊。”

“是故,须菩提,诸法无有别,无有相,无所生,无所有。须菩提,我本为菩萨初不见诸法有要者,亦不见五阴,亦不见有为无为,从须陀洹至佛道亦无所见亦无所得。须菩提,菩萨欲学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当善于所有无所有。菩萨善于无所有者,则能具足道慧教授众生摄取佛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降诸众生不见于三界。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应无所有。”

住二空品第七十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热时焰、如光、如影?是诸法皆空,云何为有造处所——言是道是俗、是无为是有为、有漏无漏?云何言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云何言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凡夫愚痴少有所闻,依倚梦幻法而有所见,因身口意所作非法不善之事,或行善事,至有善恶之报,受罪福于三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住于二空,从有无本端空至毕竟空,教化众生说:‘有五阴、十二衰空,十八性空,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影、如热时焰,是中亦无五阴,亦无诸衰,亦无诸性,亦无梦,亦无响,亦无幻化,亦无焰影,亦无有见。诸法皆无形,所有皆无所有。无有五阴,汝等见有五阴;无十二衰,汝等见有诸衰;无十八性,汝等见有诸性。以因缘颠倒故便有诸法随行所受,云何汝等于无所有法而有形相?’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以沤和拘舍罗,诸有众生在贪嫉者,教令布施令得大富;于中拔出教令持戒,以戒因缘得生天上;于戒拔之令住禅三昧,以禅因缘得生梵天;具足四禅及四空定,因缘施从戒以禅,无数方便立之泥洹;复以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八解脱、九次第禅、十种力、四无所畏及四等,劝令得十八法,持是无像之法立于三乘,为说菩萨道。”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未曾有!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为诸空无法作处所,言是善法恶法、是道法俗法、是漏法无漏法、是有为法是无为法。”

佛言:“如是,须菩提,甚奇!甚特!所未曾有!为是空无之法而作处所。须菩提,汝等当知菩萨所行奇特——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者,汝等当应为菩萨摩诃萨作礼。”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所未曾有,诸罗汉、辟支佛所不能及?”

佛告须菩提:“若欲闻者善思念之,吾当解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住于六波罗蜜中及内外空、三十七品、四无碍慧及五神通,遍到十方观诸众生,可以布施摄者便以施取之,可以戒、忍、精进、一心、智慧随其所应以六波罗蜜而摄取之,应以四禅及四空定得解脱者以禅因缘而摄取之,或应以慈悲喜护得度者以四等摄之,或应以三十七品得度者以根、力、觉意而摄取之,若应以三脱门得度者皆摄取之。”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以布施摄取众生?”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随人所索,若索衣被、饮食、疾病、医药、象马、车乘、金银、珍宝,随人所欲皆施与之,及所施与若佛、辟支佛、阿罗汉及须陀洹,下至凡夫及蜎飞蠕动、诸三恶趣,其意适等而无差别,无若干种意。何以故?诸法无有若干种意故。其意平等无若干者,便得无差别萨云若慧。”

佛言:“菩萨摩诃萨若见来求者,当作念言:‘我所施者当与三耶三佛,福祐不从畜生出生——有是念者非是菩萨法。’何以故?菩萨发道意不作是念‘我持布施当生四姓家’,诸所施已摄取众生者,皆令至无余泥洹而般泥洹。菩萨以众生为亲族,所施与无若干差别,亦不言‘当与是,不与是’,意无适莫,所施众生无有碍意。何以故?为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若有分别意者,便于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诸缘觉、诸真人有大过失。何以故?诸天及人、诸阿须伦无有倩。菩萨为众生作救护、作桥梁者,为菩萨之法自当救摄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若人、若非人来至菩萨所,取节节支解菩萨身,菩萨亦不疑言当与不与。何以故?是菩萨欲救众生故受是形耳。‘我以是身饶益一切。’菩萨当作是念,‘我为众生受是身形,今来取之。’须菩提,菩萨见来所求者当发意言:‘施者为谁?受者为谁?所施物为何等?是诸法实不可得见。何以故?是诸法常空,空亦无所与亦无所夺。’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作是学,所谓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住是空者于中布施,便具足檀波罗蜜;具足檀已不断内外法,言谁有割者、谁为截者。”

佛告须菩提:“佛以天眼见十方恒边沙等刹土,诸菩萨摩诃萨入泥犁中,泥犁则为冷,以三事变化为泥犁中众生说法——一者、神足,二者、随其所使,三者、四等之法——以神足灭火随意为说四等法,泥犁中众生便有爱敬归仰于菩萨,即得离苦痛,次为说三乘之教皆令脱苦。”

“是故,须菩提,我以佛眼见十方恒边沙,诸菩萨摩诃萨供养诸佛不以憍慢,爱好诸佛不以憎恶,欢喜无恚,诸佛所说皆悉受持,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终不志失。”

“须菩提,佛以佛眼见十方恒边沙刹土,诸菩萨等为众生故割截身体,肢节分离布散四面,诸有飞鸟走兽来食菩萨肌肉者皆有慈意,于菩萨所以慈意故得离畜生即得为人,往见诸佛听受经法,随其所闻即得顺行,以三乘之法而度脱之。”

佛告须菩提:“诸有菩萨摩诃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多所饶益,如是能使众生得无余泥洹。

“复次,须菩提,我以佛眼见十方恒边沙诸菩萨等入薜荔中者,诸薜荔众见菩萨已便生慈意恭敬菩萨,以恭敬故离诸勤苦,因是功德终不离诸佛至得泥洹。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慈如是,使诸众生皆得泥洹。”

佛告须菩提:“我见诸菩萨至四天王及第六天为彼诸天而广说法,以三乘教而度脱之令得泥洹。诸天人众有著五乐者,菩萨应时令殿舍悉皆洞然,以为说法言:‘诸仁者,一切所有皆悉无常,无尊无卑,谁常安者?’”

佛告须菩提:“我于是以佛眼观见恒边沙国土,诸有赞叹梵天上者,菩萨则为说法言:‘诸仁者,云何于是空无之法而生见意?是法为空,无常无见,为磨灭法,莫得于是而生见意!’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已住于大慈为众生说法,是为菩萨甚奇甚特未曾有法!”

“须菩提,十方恒边沙国土诸菩萨摩诃萨以四事饶益众生。何等为四?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等义。是为四恩。”

“菩萨摩诃萨以二事施摄取众生——一者、财物,二者、法施。”

“何等财物施摄取众生?菩萨以金银璧玉、珍奇异宝,以饮食、衣被、香华、服饰、病瘦医药、床卧之具,所有奴婢、象马、车乘,令诸众生随意所欲不逆人意,诸有来者既施与已,皆悉教令自归三尊,或授五戒,或教十善,或教八斋,或教令行四禅及四等、四空定,或劝助之令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施,诸行倒者教令行顺,诸不谛者教令行谛,劝助令行三十七道品及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大悲大慈,劝众生令行佛十八法、八十种好,劝助人学三乘法教,是为菩萨摩诃萨以沤和拘舍罗行般若波罗蜜,以财布施摄取众生立于无上无畏之地,是为菩萨奇特未曾有之法!”

“何等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法布施摄取众生?布施有二——一者、道施,二者、俗施。何等俗法施?世俗所说所施行者谓为不净,欲得四禅、四等、四无形定,及余凡夫所行善法,是名为世俗法施。作是俗法施已便教众生令离世俗,以沤和拘舍罗安立于道法贤圣果报。何等为贤圣道法、贤圣果报?贤圣法者,谓三十七品及三脱门,贤圣果者从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

佛言:“菩萨贤圣道法者知须陀洹所有慧,知罗汉、辟支佛慧及三十七道品慧、佛所有十力慧、大慈大悲慧,及余道法俗法、有漏无漏及有为无为之法慧、萨云若慧,是为菩萨贤圣之法。何等为菩萨贤圣果报?诸习绪皆尽,是为贤圣果报。”

须菩提白佛言:“菩萨复逮萨云若?”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逮萨云若。”

须菩提白佛言:“如是者,世尊,菩萨摩诃萨、如来有何差特?”

佛报言:“有差别。”

“差别云何?”

“菩萨逮萨云若便名为如来。何以故?菩萨意亦不可得,如来意亦无有异,住于无限之冥为诸法作明,是名为菩萨,因俗之法施而续道法之施。”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断于众生世俗之施,以沤和拘舍罗安住于萨云若。”

佛告须菩提:“何等为菩萨道法之施,凡人所不能及者?所谓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三十二大士之相、八十种好,诸陀邻尼门,是名为道法施,非是俗法。是为菩萨甚奇特未曾有之法,以爱意摄取众生,持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以和颜悦色摄取众生。何以故?六波罗蜜皆摄持诸善法数。云何菩萨饶益于人摄取众生?常以六波罗蜜摄持众生,以四事饶益一切——一者、惠施,二者、仁爱,三者、利人,四者、等义。是为四事。菩萨以是四事救济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以般若波罗蜜教新学菩萨,当语之言:‘善男子,受是文字之数,当善于一字从一字至四十二字,一字者皆入诸字义,诸字义者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义皆入一字以为一义,是故菩萨当善于四十二字。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善于诸法,善于文字,已教化众生。如来说法不离文字,诸法亦不离文字。”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众生不可得,法亦不可得见,诸法空故。世尊,菩萨云何行六波罗蜜、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云何行三十七品,行十八空,行空、无相、无愿?云何行八惟无、九次第禅?云何行十力、四无所畏、佛十八法?云何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云何行六神通为众生说法?亦不见众生,亦不得其处,乃至于识亦不可得,六波罗蜜亦不可得见,乃至八十种好亦不可得亦不可得处,亦无有众生亦无有处,亦无有八十种好亦无有处,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众生说法?”

须菩提言:“世尊,将无菩萨以无端绪之事劝助众生令离四颠倒,住于四谛耶?行般若波罗蜜菩萨尚不可得见,何况行三十七品事?”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野蛮修炼

    野蛮修炼

    秦墨被一缕‘残魂’寄生。答应只要帮‘残魂’复仇,‘残魂’就会助他修炼。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邪王独宠:修罗小狂妃

    邪王独宠:修罗小狂妃

    她是25世纪的异能特工,带着异能穿越而来,一纸天书引发惊天内幕。人前,她是聪慧、狡黠的商家嫡女,过目不忘,算无遗漏;人后,她是狠辣、无情的“修罗鬼手”,手掌天书,无所不能。他是不受待见的妖孽王爷,邪魅无情,却手握重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纸诏书,姐妹易嫁,新婚之夜,她的新郎却成了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逆袭之男主到我碗里来

    快穿逆袭之男主到我碗里来

    凤沁儿:“男主到我碗里来!”主神:“做我的女人!”凤沁儿:“我并不想做你的女人。”主神:“不!你想!”凤沁儿只想好好完成任务然后获得重生,并没有想过要跟主神谈恋爱,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会突然缠着自己不放。系统:“你就跟主神爸爸走吧!”凤沁儿:“滚!我是不会去给你当后妈!”系统只想让主神爸爸找到心爱的人,却并没有想过那个人会是自己的宿主。凤沁儿:“你们是不是串通好的?”系统and主神:“不是!”凤沁儿:“我信你个鬼!糟老头子坏的很!”【群号码:835754341欢迎各位小可爱的加入!】
  • 第四病室(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第四病室(人文阅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

    《人文读与收藏·良友文学丛书:第四病室》以一个病人的十八天日记,真实地再现了旧中国苦难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在第四病室里,有钱就能享受到特权,没钱就只能在病床上哀号等死。住院病人要自己另外花钱买药和生活用品,工友的冷漠无情,医生即使有再高超的医术但是没有特效药品也无法挽救病人的生命,病人的生存困境被赤裸裸地体现出来……而如此人情淡漠,环境恶劣的第四病室,却依然顾客不断。全书以第四病室内病人谈话的内容为主,传达出作家对生命的追问及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就像作者在全书最后说的:我们每个人“应当变得善良,纯洁,对别人有用些”。
  • 风雨沧桑闯关东

    风雨沧桑闯关东

    在我还小的时候,我二伯父就一直叮嘱我:你一定要把咱们家的家史写出来,那可是非常精彩的故事啊,不写出来可惜了。因此,二伯父就陆陆续续向我讲述了我们家的一些事情。这些七零八落的碎片经过我多年来的沉淀和完善,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正像我二伯父说的那样,不写出来真是可惜了。当我费尽周折废寝忘食地不知伏案笔耕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之后,总算是写完了。撂下笔的时候,我的心头很轻松,一向不喝酒的我,喝了半斤老白干。醉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就走进了小说的情节里。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

    《读人与读世》是由资深的出版人,香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先生的随笔散文和学术书评合集。全书共分3个部分,读人与读世、承教的感动和历史杂说。描写的是笔者工作生活中与沈从文、启功、陈原等文化出版名家的交往经历与感受,从小学到大学受教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对黄仁宇、何炳棣等数篇大家名著的心得体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人、事和书的不同角度为线索,既有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也有深入独特的学术见解,勾勒出人与世的关系之道,也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学术底蕴。
  • 美攻A计划2

    美攻A计划2

    夏西娅在服刑三年期满出狱后,她的人生再次迎来一场新的暴风雨。原本以为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自己不会再和慕井然有任何瓜葛,可慕井然却再次将西娅带入到一个计划里。三年前因救西娅重伤昏迷的慕皓乙苏醒过来,同时被西娅伤害而离开的菊野也重新返回台北。他们四人的命运又再次紧紧纠缠在一起。只是这一次,西娅还会让自己选择慕井然吗?面对慕皓乙的热烈追求,她又该何处何从?性格大变的菊野又是怀着怎样的目的回来,报复西娅还是其他?西娅这个命运多舛的灰姑娘,最终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王子,又能否获得真正的幸福呢?
  •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悦读MOOK(第十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