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8300000025

第25章

教化众生品第七十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萨云然念,从初发意不离萨云若念,行尸波罗蜜意初不堕淫怒痴,亦不念淫怒痴,亦不为所缠裹,诸不入道检事——嫉妒、恶戒、恚意、懈怠、乱意、愚痴、顽佷自用、著于吾我及二地意——悉无。何以故?皆知诸法相空,皆知诸法无所有、无所成,观见诸法皆无转还,皆解诸法相,度诸世事处于无为,具足沤和拘舍罗增益功德,为行尸波罗蜜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亦不于世受尸波罗蜜之报,至般若波罗蜜,但欲益于一切教化众生。”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四禅、四等、四无形禅,虽行诸禅不受禅福。何以故?以沤和拘舍罗,知诸禅相皆空,亦知动还者。”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行沤和拘舍罗,行观行净亦不趣须陀洹,不取须陀洹果,至阿罗汉亦不取其果。何以故?知诸法相空及知不转还法,亦行三十七品过于二地。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无所从生法忍。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行八惟无禅及九次第,亦不取须陀洹道。何以故?悉知诸法相空,知不动还。”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佛十力业及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大慈大悲,净佛国土教化众生,然后乃逮萨云若。菩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其智甚广大乃行是深法,然不受其报。”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所以者何?菩萨于所有处不动不转。”

“世尊,何等为于所有处不动不转?”

佛言:“于无所有而不动转,于五阴所有不转,于六波罗蜜所有不动,于诸禅、四等所有不转,于三十七品所有不转,于三脱门所有不转,于大慈大悲所有不转,于十力、十八法所有不转。所以者何?是诸法所有皆无所有故。”

“须菩提,不可以无所有逮觉所有。”

须菩提言:“世尊,宁可持所有逮觉所有不?”

佛言:“不也。”

须菩提言:“世尊,宁可持无所有逮觉无所有不?”

佛言:“不也。”

“如是,世尊,将无所逮无所觉耶?”

佛言:“有逮觉不以是四句。”

“世尊,是逮觉当云何?”

佛言:“诸逮觉者,亦非所有,亦非无所有;逮觉者,亦非戏言,亦非不戏言。”

须菩提言:“世尊,何等是菩萨戏言?”

佛言:“言五阴有常无常是菩萨戏言,五阴苦乐者是菩萨戏言,五阴是我所、非我所是菩萨戏言,五阴净不净者是菩萨戏言,分别知五阴者是菩萨戏言,知四谛者是菩萨戏言,念四禅、四等及四无形禅、三十七品、总三脱门、八惟无、九次第禅是菩萨戏言,‘我得须陀洹道’至阿罗汉、辟支佛道是菩萨戏言,‘我具足菩萨十住’是菩萨戏言,‘我净佛国土教化众生’是菩萨戏言,‘我具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是菩萨戏言,‘我逮萨云若’是菩萨戏言,‘我尽诸习绪’是菩萨戏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五阴有常无常,亦不戏亦不不戏,乃至萨云若有常无常,亦不戏亦不不戏。所以者何?于所有亦不戏所有,于无所有亦不戏无所有,于所有无所有中亦不戏无不戏。是故,须菩提,五阴及萨云若为非戏也,菩萨于般若波罗蜜行亦不以戏。”

须菩提言:“云何五阴不戏,乃至萨云若不戏?”

佛告须菩提:“五阴无所有,乃至萨云若亦无所有,诸可无所有者皆非戏,以是故,五阴及萨云若皆无有戏。须菩提,菩萨作是学般若波罗蜜者,得上菩萨位。”

须菩提言:“世尊,诸法所有尚不可得,云何得菩萨位?为用二地,为用佛道乎?持何等得位?”

佛言:“菩萨亦不以二道,亦不以佛道也,遍学诸道乃上菩萨位。如第八贤圣遍学诸道,虽在平等地未受果证。菩萨亦如是,皆行诸道得菩萨位,未及萨云若,未得金刚三昧,得功德时乃具足逮萨云若。”

须菩提言:“世尊,若菩萨遍学诸道尔乃上位者,菩萨为复在第八地取须陀洹道耶?在斯陀含地得斯陀含道,在阿那含地得阿那含道,在阿罗汉地得阿罗汉道,在辟支佛地得辟支佛道,在佛地得佛道耶?此诸道各自异。”

“世尊,云何菩萨皆当遍学诸道上菩萨位耶?若菩萨于是八地受八道者,是终不然;在菩萨位便逮萨云然者,亦复不然;若菩萨得声闻、辟支佛道至萨云然者,亦复不然。

“世尊,我当云何知菩萨遍入诸道上菩萨位?”

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菩萨终不于八地得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道以逮萨云若。

“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常行六波罗蜜,以慧见八地。何等八?净地、性地、四贤圣八地、观地、薄地、无垢地、已办地、辟支佛地。以慧观过于八地,以道慧过菩萨位,过位已以萨云若慧舍诸习绪。”

“须菩提,第八地者是菩萨之忍,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慧及习绪除,亦是罗汉慧观,亦是菩萨、辟支佛慧,亦是菩萨忍,具足声闻、辟支佛道以道慧上菩萨位,以萨云若慧除诸习绪。以是故,须菩提,菩萨当遍具足诸道,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成阿惟三佛已为众生作道地。”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道,何等为道慧之道?”

佛言:“当起诸道净于诸道,遍观众生及相貌像尽觉尽知,皆遍知已当教一切分流广化,遍采音声令得大声,遍三千大千刹土当如响相。以是故,菩萨当遍具足诸道,当知道慧悉知众生之意;亦当知泥犁复知泥犁之趣,亦当知众生罪报,当断泥犁缘作罪之报;薜荔、畜生亦当知之,薜荔、畜生缘作报应悉当断之;当知真陀罗、摩睺勒、诸龙阅叉,当知人之因缘、人道果报,亦当知天从四天王上至三十三天,亦当知天人因缘、天人果报,当知三十七品法、三脱门法,亦当知十力,亦当知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尽知是已,立诸众生于三乘之道。”

“须菩提,是为菩萨具足道慧,菩萨学是已皆知众生意之所愿,已知所愿如应说法初不断绝。所以者何?普知众生根生死之趣,菩萨当作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所可应行法——三十七品所行、二地所行,尽入般若波罗蜜中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及三十七品及道法,是诸法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见一相,一相者则无相,云何能致道?是法亦不见亦无有形一相,一相者则无相,云何能致道?世尊,譬如虚空,亦无所没,亦无所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是空法,亦无所致,亦无所趣。以众生不知法相无所有故,佛为说三十七品及诸法,有所致,有所办。虽尔,须菩提,所有五阴、六波罗蜜、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佛十力、十八不共、大慈大悲至萨云若,于贤圣法律亦不合亦不散,亦无有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无相。如来以是故欲度脱众生,以世俗因缘而说是教,非第一最义。是故菩萨当遍学诸道,以慧观随习俗于法中有应用者、不应用者——何等是菩萨应用,何等是菩萨所不应用。罗汉、辟支佛道以慧观学而所不用;以萨云若慧当用诸法,菩萨如是于贤圣法律,当学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所说贤圣律,贤圣律者为何谓?”

佛告须菩提:“声闻、辟支佛、菩萨摩诃萨、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不与淫怒痴合亦不不合,是我所、非我所亦不合亦不散,亦不狐疑亦不不狐疑,于戒行亦不合亦不散,于欲、于色、于无色界亦不合亦不散,于不黠及顽佷亦不合非不合,凶暴亦不合非不合,于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及有为无为性亦不合亦不散。何以故?以诸法无有形不可见,无有对一相无相。无色不与无色合亦不散,不可见不与不可见合亦不散,无有对不与无对合亦不散,一相不与一相合亦不散,无相不与无相合亦不散。须菩提,是名为贤圣律,亦无形不可得见,亦无对一相无相。是菩萨无相度,菩萨当作是学,作是学已当得诸法无相。”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为不学色、声、香、味、细滑、识法相耶?不学地、水、火、风、空、识相耶?不学六波罗蜜相耶?不学有无空相耶?不学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三脱门相、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大慈大悲、四谛相、贤圣相?不学逆顺十二因缘相耶?不学有为无为性相耶?于是诸法无相亦不学,所作相亦不学,菩萨当云何过于二地上菩萨位?上菩萨位已云何逮萨云若?逮萨云若已云何转法轮?转法轮已云何以三乘法度脱众生?”

佛告须菩提:“若诸法有相者,菩萨当学诸法相。诸法无形亦不可见,亦无有对一相,一相者则无相,是故菩萨亦不学相,亦不学无相,云何作是问?”

佛言:“若前有相,后便有相;以前法无相故,后亦无相。是故菩萨亦不学相,亦不学无相。所以者何?有佛无佛,一相性常住如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非相、非无相,云何为念般若波罗蜜?菩萨若不念般若波罗蜜者,不能过于二地;不过二地者,不能过菩萨位;不能过菩萨位者,不得无所从生;不得无所从生者,不得菩萨神通;不得神通者,不能净佛土教化众生;不净佛土教化众生者,不能逮萨云若;未逮萨云若者,不能转法轮;不能转法轮者,不能安立众生于三乘法,亦不能安立众生于三福地:一者、施,二者、戒,三者、念诸善法。”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诸法亦非无相亦非一相,无相之法当云何念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非菩萨之念,菩萨以无念是为般若波罗蜜相。”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无念是般若波罗蜜相?”

佛言:“于诸法无所念,是为般若波罗蜜相。”

“云何于诸法无所念?”

佛言:“不念五阴、六情,是为般若波罗蜜念;不念色、声、香、味、细滑、识法,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不净,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四禅、四等及四空定,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三尊,不念三福,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灭尽,不念安般守意,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无常相、苦相、非我相,不念四颠倒、十二因缘,不念吾我、寿命及知见相,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三脱门,不念三十七品法,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八惟无、九次第禅,不念四禅,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十慧,不念六波罗蜜,不念内外空及有无空,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十力,不念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不念大慈大悲,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须陀洹及罗汉、辟支佛,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萨云若,是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断诸习绪,是般若波罗蜜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念五阴,乃至断诸习绪复不念,是般若波罗蜜念?”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念五阴无所有。何以故?须菩提,诸有相者无有般若波罗蜜念——不念淫怒痴所有,不念无道之处所有。何以故?诸有想者为无般若波罗蜜念,诸有相者为无六波罗蜜。何以故?诸有贪者亦无有六波罗蜜,是名为著诸有。缚著者无有度脱。须菩提,著有者,无有三十七道品念,亦无三脱门念,乃至萨云若亦无念。何以故?缚著于有故。”

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有?何等为无有?”

佛言:“有二者为有。”

“世尊,何等为二?”

佛言:“五阴相者为二,十二衰相者为二,有佛相者为二,有道相、有为无为相者是则为二。须菩提,一切相乃至无有相是皆为二,道有二便有,已有便有世间众生,不得离生老病死、忧悲勤苦。以是故,须菩提,当知有二者无有六波罗蜜,亦无有道,亦无所逮,亦无所觉,何况能舍五阴及萨云若者?”

佛告须菩提:“尚无——道念耶!得须陀洹至罗汉、辟支佛道耶!得离诸习绪!”

无坚要品第七十五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有相者,不得顺忍,不得逮觉。若无相者,当得顺忍不?当及声闻八地不?当及辟支佛地不?当及菩萨地不?可得度脱不?能得道念不?能令罗汉、辟支佛习绪除不?能使菩萨得上菩萨位不?上菩萨位已能得萨云若不?得萨云若已能灭诸习绪不?世尊,若无意,若不生意,不起是法相,可逮萨云若不?”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无有相者亦无有顺忍,亦不能除诸习绪。”

复问:“世尊,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有相意耶?于五阴有相耶?乃至萨云若有相耶?有淫怒痴相,无有淫怒痴相耶?有六衰,有六衰尽相耶?有近,有近尽相耶?有觉,有觉尽相耶?有爱,有爱尽相耶?有受,有受尽相耶?有有,有有尽相耶?有生,有生尽相耶?有死,有死尽相耶?有忧悲勤苦,有忧悲勤苦尽相耶?有苦,有苦尽相耶?有四谛,有四谛尽相耶?有萨云若,有萨云若尽相耶?有习绪,有习绪尽相耶?”

佛言:“不也,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相,亦无无相。须菩提,菩萨顺忍者则无相,是菩萨无有相则为念道,无有有相,无有无相,则是菩萨之果报。”

佛言:“有相则是菩萨道,无相则逮觉。是故,须菩提,当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无所有,云何于无所有中得逮觉,而于诸法得自在?”

佛告须菩提:“我本为菩萨行六波罗蜜,从第一禅至第四禅,观禅性不念贡高,亦不倚禅,亦不味禅,于四禅事寂净无所希望,已安足于禅便处于神通——天眼彻视、天耳彻听、意知他人宿命所从来、自识宿命便飞行,虽尔不以是神通贡高,不味不倚于六通无所分别。须菩提,我以应一合相智,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便觉四谛,具足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处众生于三乘。”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云何于无所有中起四禅六通?无所有众生为无所有,如来云何安立众生于三乘?”

佛告须菩提:“若淫怒痴及余诸非法之事,若有所有、无所有者,我为菩萨时不于有无中起四禅。是故,须菩提,亦不有所有,亦不无所有,是故我初发意行菩萨道时行四禅。”

佛告须菩提:“若神通中当有所有、无所有者,我终不于神通中觉所有、无所有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以于神通知所有无所有故,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若菩萨于诸法所有无所有,于禅五通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云何菩萨于无所有法中,未曾所知能知,未曾所学得学,从是中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已从过去诸佛所,供养若干佛菩萨,所从诸佛闻:无所有中无有佛、无有辟支佛,无所有中无有罗汉,无所有中无有众贤圣,从无所有中无有毛发许所有。菩萨作是念言:‘无所有中亦无有须陀洹,乃至佛皆无所有。以诸法无所有故,我或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我或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假令我当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诸可有行相众生我当立著无相地。’”

“须菩提,诸有菩萨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欲度脱众生故,便习未曾习者,未曾学者、未曾受者便学便受。于诸过去诸佛所学,先学六波罗蜜,劝人令行六波罗蜜,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布施无贪垢故便得大富,以布施故便守戒便得天上人中尊,以布施故便得三昧,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故便得智慧品、解脱品、见解脱慧品,持是诸品及六波罗蜜得过二地上菩萨位,已上位已便净佛土化众生,便逮萨云若转法轮,以三乘度众生。须菩提,菩萨以是先当从檀波罗蜜起,次得诸慧是亦不可得。何以故?无有实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自持戒劝人持戒,见人持戒代其欢喜,以持戒得天上人中之豪,贫者以财施之,复以戒、三昧、智慧、解脱、见解脱慧而立之,以五品之德过出二地上菩萨位,度脱众生,便逮未曾所知、所学、所习,皆学知习之。何以故?欲习无所有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忍劝人使行,见人行忍代其欢喜,饱足众生以财安立,或以五品之德过于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施与亦无有要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自行精进于善,劝人精进,见人精进代其欢喜,复以财物给足众生,以戒忍辱五品之德,过出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施亦无有要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四禅、四等、四无形定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住于禅布施穷乏,教令智慧、解脱、见慧过出二地上菩萨位。何以故?所有者无有要故。”

“复次,须菩提,菩萨从发意以来,行般若波罗蜜以财给足众生,立以于戒、三昧、智慧、解脱、见慧,自行六度劝人令行,见人行者代其欢喜,以沤和拘舍罗过于二地上菩萨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无有形故。须菩提,菩萨从是便得本所不学、本所不知、本所不应,皆学,皆知,皆得所应。”

“复次,须菩提,菩萨学诸未曾学者,从初发意以来常有萨云若念,解诸有无之事便念三尊行——常念天,行戒念、施念。”

佛问须菩提:“云何为念佛?念佛者不以色、痛、想、行、识念。何以故?五阴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为无所有,佛念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当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不当以金色光明念。何以故?佛形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不当戒性、智慧品、三昧品、解脱品、见解脱品,不当以是五品念如来。何以故?以是无有坚实故。无有坚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念如来不以十力念,不以四无所畏念,四等、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四无碍慧——不以是念如来。何以故?无有坚实故。不坚实者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复次,须菩提,念如来者不以十二因缘念。何以故?无有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念佛者为无念。”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作佛念,以是故知次第学未曾学者、习未曾应者,具足悉应顺至。诸道应作是学,具足三十七品及三三昧,便具足萨云若慧,便应所有无所有,觉不坚固要,便得所有无所有处。”

“须菩提,云何为法念?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当念善恶法,亦不念当受莂不受莂,亦不当念俗法道法,亦不念有漏无漏法,亦不念贤法愚法,亦不念三界法,亦不念有为无为性法。何以故?诸法无有坚要,无有坚要者为无所有,念法为无所念,学法念以应所有无所有,便逮萨云若,便逮所有无所有处。须菩提,菩萨当念法念。”

“须菩提,菩萨当云何念僧?菩萨从初发意至萨云若,常念僧为无念。如是,须菩提,菩萨当作僧念。”

“须菩提,菩萨云何念戒?行般若波罗蜜,从初发意以来不缺于戒,不差于戒,善摄于戒当念有无。如是念者为顺所应,便逮萨云若无有有无之处。”

“须菩提,云何菩萨念施?所有无所有应施,所可物施及以法施于中不起乱意,亦不念有所施、无所施,虽持身命肢节布施,于中亦不起乱意。何以故?无有坚要故。无坚要者则无所有,常念于施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菩萨云何当作天念?诸须陀洹生四天上者至于六天,诸生天者无有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须菩提,当顺是念至成萨云若。须菩提,诸阿那含生于色天及无色天亦无坚要,无坚要者为无所有,菩萨当顺是念至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菩萨常念六念顺其所应。”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欲学所顺所习,欲成诸功德,当学内外空及有无空,当学三十七品、大慈大悲,当学菩萨道行,皆逮有无之要尚无毛发之相,何况有萨云若相?须菩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得随次第应。”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乃至五阴、六衰无所有,诸性无所有,三十七品无所有,萨云若慧亦当无所有,亦无佛、无法、无比丘僧,亦无有道,亦无果报,亦无著断,亦无逮觉,诸法亦皆无所有。”

佛告须菩提:“诸法有所有、无所有,可得见不?”

须菩提言:“不可得,世尊。”

“须菩提,云何言诸法所有皆无所有,五阴及逮觉耶?”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于是法无有狐疑,但为当来之世三乘道家,恐或言:‘若诸法所有无所有,何谁著者?何谁断者?’不知著断之事,便能败戒、毁戒不知所趣,如是败戒行者,各各趣三恶处。世尊,我不敢有狐疑,我畏当来之世,是故问如来耳。”

无倚相品第七十六

于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若诸所有者皆无所有,菩萨为见何等为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佛告须菩提:“菩萨以所有皆无所有故,能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以故?诸有倚著者难得解脱,有倚相者不得逮觉,亦不能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无倚相者为有逮觉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耶?”

佛言:“逮觉已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则是无所倚,以不别法性故。欲得无所倚逮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则为欲示一切法性。”

“世尊,若无所倚者无有逮觉,则无有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何缘菩萨从第一住至十住耶?何因缘得无所从生法忍?何因有五通及六波罗蜜之德,而受诸法之德,摄取佛国教化众生供养诸佛,一切有至般泥洹?”

佛言:“无所倚者与五通之报等,与十住等,与六波罗蜜等,及供养诸佛功德等,以是故至般泥洹供养不断。”

须菩提言:“世尊,无所倚及五通、六波罗蜜有何差别?”

佛言:“无有差别说有差别。”

“世尊,云何三事有差别?”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亦不倚所施,亦不自倚,亦不倚受者,至般若波罗蜜亦无所倚,行神通亦无所倚,行三十七品亦无所倚,行三三昧亦无所倚,教化众生净佛国土亦无所倚,逮觉诸佛法亦无所倚。须菩提,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为无所倚。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者,诸魔魔天无能坏者。”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一意受持六波罗蜜,受四禅、四等、大慈大悲及四空定、四无碍慧、四无所畏、三十七品、总三脱门、佛十种力、佛十八法?云何受持八十种好?”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所作施、戒、忍辱、精进及诸禅事,皆以般若波罗蜜行;及三脱门、四等、大慈及三十七品,所作所念皆不离般若波罗蜜;及三三昧、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慧、佛十八法、八十种好,皆不离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一意行般若波罗蜜,受持六波罗蜜乃至八十种好?”

“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行六波罗蜜初无二相,乃至八十种好亦无二相。”

“世尊,云何行六波罗蜜至八十种好,不以二相?”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皆悉具足总持诸波罗蜜及三十七品而行布施。”

须菩提言:“世尊,是事云何?”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以漏意行檀波罗蜜——于无漏作念言:‘我为是谁所施?何物、受者为谁?’——于是三事无相受念,尔时亦不见意及所施受者,至十八法亦复如是。

“复次,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亦无有相,亦不见六波罗蜜。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八十种好亦无有相,亦无所见。”

须菩提言:“世尊,以无相无所作法,云何得具足六波罗蜜?云何具足三十七品?云何具足三空及十种力?云何具足四无所畏、佛十八法?”

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无相施随众生所欲,或索肌肉、妻子、国城、珍宝,所有财谷皆不逆人。作是施时,或有人来问菩萨言‘用是无相布施作为?’,虽有是言‘我续布施不可断绝,持是布施与众生共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亦无相念,亦无施意,亦无物意,亦无受者意,亦不见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何以故?所见一切皆悉空故,如是谁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如是作为则是真作,则能净佛国土教化众生,则为行六波罗蜜,则为具足三十七品及三脱门,则为具足佛十八法,如是行者则为不受布施之报。譬如第六天王有所欲者但念即至,菩萨如是但意念诸法皆具足至,以布施之德能供养诸佛,悉能饱满诸天及人,以沤和拘舍罗行檀波罗蜜,安立众生于三乘法,是为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檀波罗蜜。”

同类推荐
  • 游烂柯山

    游烂柯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长生殿

    长生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蚁喻经

    佛说蚁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北帝说豁落七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洪昭光谈家庭健康(修订本)

    洪昭光谈家庭健康(修订本)

    本书分健康理念篇、健康家庭篇、健康男人篇、健康女人篇、健康老人篇、健康儿童篇以及四大基石篇等七部分内容,对家庭健康作了深入讲述。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挑战无极限

    挑战无极限

    影响百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感恩教育读本,著名英语教育专家.爱国演说家张雄老师倾情力作!“永不放弃挑战极限您就是下一个奇迹”
  • 星戒之古峰

    星戒之古峰

    战农、战者、战士、战将、战帅、战王、战尊、战神、战皇……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战技、功法?我有最好的。装备?有谁可以比我炼制的更好吗?丹药?什么丹药能比我的神液效果更好呢?
  •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语文新课标)

    365夜故事(美绘版)》既有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也有开拓心智的童话、寓言、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幽默故事等。故事脍炙人口,增进知识,益智有趣,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锻炼孩子的意志,启迪孩子的心灵。这本故事集是送给孩子们的一束繁花,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哲理和趣味性,陪伴着孩子走过天真快乐的童年岁月。
  • 爱你是我一生的承诺

    爱你是我一生的承诺

    竹心醉都市言情力作!我愿放弃万众瞩目、星光熠熠的前程,只为与你相生相守!即使我们经历了八年之痛,一度形同陌路,但是我们之间唯一不变的就是——爱情。八年前,热恋中的钟雅慧与江睿阴差阳错的分开,天各一方,成了两条不再相交的平行线。八年后,在浮华璀璨中,两人意外相遇,成了彼此怀念的陌生人。她以为她能控制住心中那汹涌的爱意,却无法抵挡江睿再次投来的关注与爱慕。她以为她能够成全江睿与好友苏楠的幸福,却发现自己才是摧毁一切的源头。江睿的步步紧逼,柏雨泽的殷切希望,对她来说都是无法抵抗的毒药,灼伤了她的灵魂。当江睿寻到了八年前分开的真相,而林默,她的选择是重新幸福,还是彻底遗忘?
  • 别轻易对孩子说不(斯托纳夫人的自然教育)

    别轻易对孩子说不(斯托纳夫人的自然教育)

    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蕴藏了大量的实用工具,帮助孩子在玩乐中掌握有用的知识;并真实记录了她培养女儿的全过程,传承一个世纪,影响千万家庭,堪称实践自然教育理念的首选读本。
  • 荒舞之冰血幻影

    荒舞之冰血幻影

    《荒舞之冰血幻影》不能说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武侠小说,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元素,诸如:言情、悬疑、都市、侦探、校园等。初始,武侠成分较大,但伴随着男主角的出现,故事情节的发展,都市、校园和言情的成分逐渐增加,大有和武侠成分并驾齐驱之势,故而,大胆的定性为现代武侠小说或者都市校园武侠。这是一个仇恨层层重叠的故事,一场贯穿了四代人的仇恨,层层沉淀,不断添加,最终意外地落在了几个人身上:韩彧翯、苏征帆、魏青衫和几个隐身人……他们同故事里的其他人一样,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朋友、亲人、爱人;可在另一个世界里,一旦他们戴上了面具,一旦进入了他们的江湖,仇恨、阴谋便充斥在他们中间,杀戮和反击无情地蹂躏着他们的灵魂,太多的责任和牵挂把他们一次次地推向绝地。伴随着爱情花朵的凋谢,友谊之杯的破碎,亲情之水的枯竭,一次次灵与肉的对抗让人窒息,让人心碎,让人反思。所有的一切都在不知情中发生,所有的一切又在知情中毁灭,是尊重自己的抉择,还是拯救破碎的灵魂?是自己把谁推向了祭坛?又是谁已经站在了祭坛上?当情与法不能统一的时候,当欲望和理想不能挂钩的时候,当真相跟信仰背道而驰的时候,他们又会上演怎样的疯狂?在这个圈子中,有绝世神功未必就真的所向披靡;有付出未必就会得到等值的回报;有真情未必就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就因为他们已经无法停下,决定他们命运的已经不再是自己,而是这荒诞的悲凉的窒息的世道……第三卷《白羽黑斑》完毕,第四卷《荒原漫舞》盛大开启!这一卷是大结局!所有谜团即将解开!血魂经历数十载最终倒在谁的手里?一直不敢爱的韩彧翯会找到真爱吗?那个人会是杨欣欣吗?韩彧翯与陈辘这种畸形的友谊会有怎样的发展?韩彧翯、魏青衫、苏征帆的最终的命运将会是怎样?一切尽在《荒舞》第四卷《荒原漫舞》!不要走开,因为下面的内容更精彩!希望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如果收藏推荐,不胜感激,最后祝读者幸福快乐。
  • 沉住气,吃硬饭

    沉住气,吃硬饭

    前凤凰新闻客户端极受欢迎主笔、豆瓣、知乎、微信公众平台拥有者极多的拥趸者,同时拥有着极大地争议的作者!本书收录作者多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曾一度引发读者与市场的强烈反响。作者本身读书无数,文笔功底扎实。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引人深思,发人思考。所有文章,都只是谈如何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作者观点独特,深扎人心,文笔功底扎实,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
  • 寂静忘机

    寂静忘机

    本书包含三个章节:诗词、诗歌、小文。本书以江南的笔触宋词的底蕴,展示了生活在喧嚷都市中一种独具本色的情怀,在物欲横流的红尘中,修筑一处心灵的桃源地,描摹与万物遇见离散的悲喜、眷恋、怅惘、苍凉、虚无……在自疑与释疑中轮回,追逐一种从内到外的本真,析透出当下社会人文、自由、延展的精神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