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1000000003

第3章

饒陽居士李霖序。

御註:道者,人之所共由。德者,心之所自得。道者,亘萬世而無弊。德者,充一性而常存。老子當周之末,道降而德衰,故著書九九篇,以明道德之常,而謂之經。其辭簡,其旨遠,學者當默識而深造之。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嚴遵曰:可道之道,道德彰而非自然也。今之行者,晝不操燭,為日明也。夫日明者,不道之道常也。操燭者,可道之道彰也。夫著於竹帛,鏤於金石,可傳於人者,可道之道也。若乃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者,常道之道也。五千文之蘊,發揮自此數言,實謂玄之又玄,神之又神也。王元澤曰:名生於實,實有形數,形數既具,衰壞隨之,其可常乎。惟體此不常,乃真常也。

首遞道之一字,大道之道也。下言可道之字,言道之道也。夫大道虛寂,玄理幽深,不可言道,當以默契,故心困焉不能知,口辟焉不能議,在人靈府之自悟爾。雖道之一字,亦不可言也。若默而不言,眾人由之而不知,故聖人不得已而強名曰道。

既云為道,有言有說,代廢代興,非真常之道也。其可道者,莫非道也,而非道之常也。惟其不可道,而後可常耳。今夫仁義禮智,可道之不可常。如此惟其不可道,然後在仁為仁,在義為義,在禮為禮,在智為智,彼皆不常而道不變,故常不可道之能常,如此常道者,自然而然,隨感應變,接物不窮,不可以言傳,不可以智索,但體冥造化,含光藏輝,無為而無不為,默通其極爾。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溫公曰: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無,故名天地之始曰無。萬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於有,故名萬物之母曰有。

呂吉甫曰:無名者道也。而天地所自而始也。故曰無名,天地之始。太初有無無,有無名。無無則一亦不可得,無名則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則所謂天地之始是也。既已謂之一,且得無名乎。此物得之以生,而謂之德也。則所謂有名,萬物之母。而萬物得一以生者是也。

無名謂道也。道常無名,生育天地,故為天地之始,乃道之妙也。有名謂天地也。天覆地載,萬物方立,故為萬物之母,乃道之徼也。天地有形位,是有名也。萬物母者,天地含氣,生育萬物,長大成熟,如母養子。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蘇子由曰:自其無名,形而為天地。天地位而名始立矣。自其有名,播而為萬物。萬物育而名不可勝載矣。故無名者,道之體。而有名者,道之用也。聖人體道以為天下用,入於眾有而常無,將以觀其妙也。體其至無而常有,將以觀其徼也。若夫行於其徼而不知其妙,則粗而不神矣。留於其妙而不知其徼,則精而不通矣。

記曰:感物而動,性之欲也。欲者離靜之動,任耳目以視聽,勞心慮以思為。無欲,則靜於以觀天地之始,所謂妙也。故曰:常無欲可名於小。妙,則精而小也。有欲,則動於以觀萬物之母,所謂徼也。故曰: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徼則贏而大也。無欲之人,可以見道之精妙也。有欲之人,但見其道之麤徼而已。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溫公曰:玄者,非有非無,微妙之極也。

兩者,謂有欲無欲也。同出者,同出人心也。而異名者,其名各異也。其名異其實未嘗異,其實未嘗異,則有欲之與無欲同謂之玄也。玄之為色黑,與赤同乎一也。天之色玄,陰與陽同乎一也。兩者同謂之玄,玄能陰能陽故也。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御註:《素問》曰:玄生神。《易》妙而小之謂玄。玄者天之色,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玄之。又玄所謂色色者也。玄妙之理,萬物俱有,天之所以運,地之所以處,人之所以靈,百物之所以昌,皆妙也。而皆出於玄。故曰眾妙之門。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皆原於一。一者道所生也。玄者陰與陽同乎一也。又玄者道也。眾妙者謂萬物之妙也。萬物皆有妙理,而皆出於道,故曰眾妙之門。此章言真常之道,悟者自得,不可名言,同觀徼妙,斯可以造真常之道矣。太上以此首章,總一經之意,明大道之本,謂玄之又玄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御註:道無異相,孰為美惡。性本一致,孰為善否。有美也,惡為之對。故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有善也,不善為之對。故曰: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世之所美者,為神奇。所惡者,為臭腐。神奇復化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則美與惡奚辮。昔之所是,今或非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則善與不善奚擇。聖人體真無而常有,即妙用而常無,美惡善否,蓋將簡之而弗得,尚何惡與不善之能累哉。

王元澤曰:惡與不善,美善之隨也。當其美善之時,蓋已惡且不善矣。俟其隨而後悟,則亦悟之晚也。

美惡生於妄情,善否均於失性。美者人情所好也。若知美之為美,是心有所美也。心有所美,於心為恙,斯惡已。若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不免望洋向若而嘆,幾是矣。善者人之可欲也。若知善之為善,是性有所欲也。性有所欲,是離道以善,斯不善已。若伯夷見名之可欲,餓於首陽之下,均為失性,幾是矣。蓋道之美者,至美也。至美無美,淡乎無味。莊子曰:淡然無極,眾美從之,道之善者上善也。上善忘善,萬善皆備。又曰:去善而自善矣。此章道通為一,恐人著於美善,不悟真常,故以此篇次之,與《莊子·齊物論》相似。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御註:太易未判,萬象同體,兩儀既生,物物為對。此六對者,韋變所交,百慮所生,殊塗所起,世之人所以陷溺而不能自出者也。無動而生有,有復歸無,故曰有無之相生。有涉險之難,則知行地之易,故曰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若尺寸是也。高下之相傾,若山澤是也。聲舉而響應,故曰音聲之相和。形動而影隨,故曰前後之相隨。陰陽之運,四時之行,萬物之理,俄造而有,倏化而無。其難也,若有為以經世。其易也,若無為而適己。性長非所斷,性短非所續,天之自高,地之自下,鼓宮而宮動,鼓角而角應,春先而夏從,長先而少從,對待之境,雖皆道之所寓,而去道也遠矣。

溫公曰: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齊。不齊則爭,爭則亂,亂則窮,故聖人不貴。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顧歡曰:聖人因天任物,無所造。為心常凝,靜於前。美善處而無爭,故不為六境之所傾奪。

為則有成虧,言則有當愆,曾未免乎累。是以聖人處事,以無為行教,以不言而事,以之濟教以之行,而吾心寂然,未始有言為之累,天下亦因得以反常復樸。夫唯無累,故雖寄形陰陽之間,而造化不能移,彼六對者,烏能擾之哉。《經》曰: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萬物作而不辭,

御註:萬物動作,隨感而應。若鑑對形,妍醜畢現。若谷應聲,美惡皆赴,無所辭也。

今計物之數不止於萬,而曰萬物者,以數之多者云也。作謂動作也。萬物動作,聖人各盡其性,不辭謝而逆止,以吾心空然無所去取故也。苟懷去取之慮,則物之萬態美惡多矣,烏能不辭哉。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

纂微曰:萬物自生,卓然獨化,不為己有。羣品營為,各適其性,不恃己德。功成事遂,道洽於物,心遊姑射之山,不居萬民之上,此聖人之全德也。

萬物自生,各極其高大。萬物自為,各正其性命。聖人歸功於物,不以三事為累,故曰:功成不居,有我則居,居則遷矣。帝堯成功,而自視缺然。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蘇子由曰:聖人居於貧賤而無貧賤之憂,居於富貴而無富貴之累,此所謂不居也。我且不居,彼尚何從去哉。此則居之至也。《鴻烈》曰:楚將子發攻蔡,踰之。宣王郊迎,列田百頃封之執圭。子發辭不受,曰:治國立政,諸侯入賓,此君之德也。發號施令,師未合而敵遁,此將軍之威也。兵陣戰而勝敵者,此庶人之力也。夫乘民之功勞,而取其爵祿,非仁義之道也。故弗受。故曰: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此章欲體真常之道,忘美惡,齊善否,不為六對之所遷,唯聖人知其然。故處事以無為,行教以不言,歸功於物而不居,道常在我而不去也。

不尚賢章第三

不尚賢,使民不爭。

溫公曰:賢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則爭名而常亂。故老子矯之,欲人尚其實,不尚其名。賢者,出眾之稱。在上者別而尚之,崇以爵位,旌以車服,故民夸企外慕殉名而不息,能無爭乎。蓋聖人未嘗不用賢也。使賢不肖各當其分,因任而已,特不崇尚耳。莊子曰:舉賢則民相軋。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御註:尚賢則多知,至於天下大駭,儒墨畢起。貴貨則多欲,至於正晝為盜,曰中穴陸。不尚賢則民各安其性命之分,而無所夸跂,故曰:不爭不貴貨,則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無所覬覦,故不為盜。

金玉者,難得之貨。在上者貴而寶之,取金於山,求珠於淵,則民病於無有,求貨而無厭,必至於為盜。蓋聖人未嘗棄財貨也,使民耕而食,織而衣,足衣食而已。特不貴難得者爾,故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不為盜。孔子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御註:人之有欲,次性命之情以爭之,而攘奪誕謾,無所不至。值夷見名之可欲,餓於首陽之下。盜跖見利之可欲,暴於東陵之上。其熱焦火,其寒凝冰,故其心則憤亂僨驕,而不可係道。至於聖人者,不就利,不違害,不樂壽,不哀天,不榮通,不醜窮,則孰為可欲。欲慮不萌,吾心湛然,有感斯應,止而無所礙,動而無所逐也,孰能亂之。

君子之所欲者賢也。小人之折欲者貨也。既無尚賢之迹,不求難得之貨,是無可見之欲,則民心不惑亂也。傅奕《音義》曰:古本作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河上公曰:聖人治國,與治身同也。

虛其心,實其腹,

曹道沖曰:心虛白則神留而道存,腹充實則精全而壽長。心有所擇,虛其心則無賢之可尚,腹有所容,實其腹則無欲之可貪。

弱其志,強其骨。

御註:志強則或殉名而不息,或逐貨而無厭,或伐其功,或矜其能,去道益遠。聖人之志,每自下也,而人高之。每自後也,而人先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榮,守其辱,是之謂弱其志。不壞之相,若廣成子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是之謂強其骨。

劉仲平曰:虛心弱志,所以養神。腹實骨強,所以嗇精。

志者心之所之,守道則志弱。骨者髓之府,髓滿則骨強。一說虛心則實腹,弱志則骨強。一說虛心則弱志,腹實則骨強。

常使民無知無欲。

御註:莊子曰: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聖人之治,務使民得其性而已。多知以殘性命之分,多欲以汨性命之情,名曰治之,亂孰甚焉。故常使民無知無欲。

王元澤曰:知則妄見,欲則外求,二者既除,性情定矣。自不尚賢,虛心弱志而化之,使民無爭尚之知。自不貴貨,實腹強骨而化之,使民無貪求之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呂吉甫曰:智者知賢非上之所尚,而貨非上之所貴,而為之非所利也,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舒王曰:有為無所為,無為無不為,聖人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此章言聖人體道無為而治也。不尚賢,不貴貨,虛心實腹,弱志強骨,是聖人體道治身而無為也。使民不爭而同乎無知,使民不盜而同乎無欲,則無不治也。《經》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無為而治者,虞舜之所以為帝。垂拱而治者,周武之所以為王。故曰:帝王無為而天下功。三篇統論,首篇言道可道,夫可道之道,非真常之道也。真常之道,離言說,超形名,悟者自得。能悟之者,忘美惡,齊善否,故以天下皆知次之。既不為二境迴換,則是非美惡不藏於胸中,故以不尚賢次之。不尚賢,不貴貨,則方寸之地虛矣。虛則腹實,此精神內守道德之極致也。學者精此三篇,則經之妙旨,斯過半矣。

道沖章第四

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

御註:道有情有信,故有用。無為無形,故不盈。

沖者,中也。道之用,抑高舉下,損有餘補不足,無適而不得其中也。道之體,虛而不盈,充塞而無外,贍足萬物而未嘗有,故曰或似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溫公曰:深不可測,常為物主。淵反流全一。《說文》曰:回水也。水回則深靜,回而為淵,則止而不流,所以為一者全矣。兮者詠言之助。莊子曰:止水之審為淵。淵深而靜,不與物雜,道之體也。惟深也,物莫能測。惟靜也,物莫能動。道體淵兮深靜,似為萬物之宗祖。然道本無係物自宗道,故似之而已。其或言似者,言之不敢正也。人本足於此道,欲體之者,不可他求,當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則當自存矣。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溫公曰:鋒角猛露,道所惡也。事為煩亂,道所鄙也。輝華顯赫,道敗也。汙辱卑下,道所貴也。

心出而入物為銳,挫其銳而勿行。物至而交心為紛,解其紛而不亂。挫銳解紛,則性情定,而自然充實光輝矣。既有光輝,則要不異於物,與之和同而不顯,所謂光而不耀也。內不失真,外不殊俗,同塵而不染,所謂與物委蛇,而同其波也。

湛兮似或存。

郭象曰:存,在也。道湛然安靜,古今不變,終始常一,故曰存。存而無物,故曰似也。

人能如上四事,則湛然常寂而存矣。存而定有之,則非道也。似或者不可定有之謂。

吾不知其誰之子,

王元澤曰:即今所稱道之中體,蓋有所出矣。雖有所出而廓然無象,故曰不知誰之子。

言我不知道之所從生誰得而子之。

象帝之先。

御註:象者,物之始見。帝者,神之應物。物生而後有象,帝出而後妙物。象帝者,韋物之始而道實先之。莊子所謂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也。象有形之兆,帝有物之尊。象帝至矣,而道更在其先。此章言道以中為用,其體虛而不盈,為萬有之主,居象帝之先。

天地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御註:恩生於害,害生於恩,以仁為恩,害則隨至。天地之於萬物,聖人之於百姓,輔其自然,無愛利之心焉。仁無得而名之。束芻為狗,祭杞所用,適則用之,過則棄之。彼萬物之自生,百姓之自治,曾何容心焉。

愛人利物之謂仁。不仁者,謂無情於弁愛,非薄惡之謂也。天地生化萬物,任其自然,無愛利之心焉。如芻狗當祭祀之用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然後用之。及祭之後,行者踐其首脊,樵者焚其支體,彼物用棄,非有憎愛,時適然也。且天地之於萬物,聖人之於百姓,亦然。故天地無恩而大恩生,聖人不仁而大仁成。

天地之間其猶棄籥乎。

唐明皇曰:橐者,韛也。籥者,笛也。橐之鼓風,籥之運吹,皆以虛而無心,故能動而有應。

王元澤曰:橐籥虛以應物,物感則應,應而不藏。天地之於萬物,聖人之於百姓,應其適然,而不係累於當時,不留情於既往,故比橐籥之無窮也。

道無方體,以沖和之氣鼓動於覆載之問,而生養萬物。如橐以氣化形,籥以氣出聲,氣虛而待物,凡有形有聲者,皆自此出,故比於橐籥也。以喻天地聖人,亦以虛而無心故也。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弼曰: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為,故虛而不能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

王元澤曰:虛其體也,動其用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御註:慎汝內,閉汝外,收視反聽,復以見天地之心,此之謂守中。

王弼曰:若不法天地之虛靜,同橐籥之無心,動不從感,言不會機,動與事乖,故曰數窮。不如內懷道德,抱一不移,故曰守中。

此章戒人多言,不如守內。始言天地不弁,中以橐籥為況,終之以多言數窮者,欲人之出言,法天地之無心,如橐籥之虛中,因感而應,則無多言之失。與其言多而政禍,不如默默而守中。

谷神章第六

谷神不死,

御註:有形則有盛衰,有數則有成敗,形數具而生死分,物之理也。谷應羣動而常虛,神妙萬物而常寂,真常之中,與道為一,不麗於形,不墮於數,生生而不窮。如日月焉,終古不息。如維斗焉,終古不忒。故云不死。

河上公曰: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神謂五臟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臟盡傷,五神去矣。

溫公曰: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

王元澤曰:谷應而不窮,神化而不測,萬物受命於我,而我未嘗生未嘗死者,谷神也。言神則極矣,而加谷者,且言能虛能盈,而又能容以應也。以其活而不敵,故但稱不死。

是謂玄牝。

御註:萬物受命於無,而成形於有谷之用。無相,神之體,無方,萬物所受命也。玄者天之色。牝者地之類。萬物所成形也,谷神以況至道之常,玄牝以明造物之妙。

王元澤曰:谷神受命而玄牝賦形,自為陰陽,以成天地,然本一物也。由其受命,故曰谷神。由其賦形,故曰玄牝。

曹道沖曰:玄者杳冥而藏神。牝者沖和而藏氣。此陰陽之宗,天地之祖也。

谷,養也。谷虛而應,應而不著。谷虛而受,受而不積。言養神在於虛而已,是謂不死之道,在於玄牝也。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御註:莊子曰: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乎出而莫見其門。而見之者,必聖人已。故於此明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物與天地,本無先後,明大道之序,則有天地,然後有萬物。然天地之所從出者,玄牝是已。彼先天地生者,孰得而見之。

河上公曰:根,元也。言鼻。之門,乃是通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

纂微曰:上言谷神不死,勸人養神之理。此曰玄牝之門者,示人鍊形之術也。故神形俱妙者,方與道同也。

曹道沖曰:玄者天之體。牝者地之氣。玄天之資始有生是為精光,牝母育萬物是為形器。天地雖大,亦本於道德,體於陰陽,故曰天地根也。

綿綿若存,

河上公曰:鼻。呼吸喘息,常綿綿微妙。若可存之,復若無有。

王元澤曰:綿綿,引而不絕之謂。神牝生生不盡,而若有若無,不可定有。

用之不勤。

御註: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火之傳,不知其盡也。夫是之謂綿綿若存。茫然天造,任一氣之自運。倏爾地化,委眾形之自殖。乾以易知,坤以簡能,非力致也,何勤之有。

河上公曰: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也。

蘇子由曰:綿綿,微而不絕也。若存,存而不可見也。能如是,雖終日用之而不勞矣。

心定息微,任自然而無使氣之強,何勤之有。此章之意主虛心養神,則不死在於玄牝。玄牝者,乃天地之宗,陰陽之祖,藏神蘊氣,而萬物恃之以生成者也。生成之理,綿綿而來,不絕不盡,用之不勞,有得有成。諸家皆以外說,唯河上公纂微內說之以理。持之有內必有外,二義俱通,並皆錄之。

天長地久章第七

天長地久。

蘇子由曰:天地雖大,未離於形數,則其長久,蓋有量矣。

張君相曰:乾剛廣覆歷古今不傾。坤柔厚載經終始彌固。

太上之言,長久極於天地,蓋以人所見者言之耳。若夫長久之至,則所謂天地始者是矣。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王元澤曰:自生則有其生,有其生則生既喪矣。唯無以生為則生未嘗生,未嘗生則所寓之形雖生而無生之累,宜其長且久也。天地之不自生非利乎,長久而然,道固如此而已。

張君相曰:萬物皆自營其生,唯天地但知生育萬物,不自營生。施生不自生,是故得長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御註: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是謂後其身。後其身則不與物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故曰:後其身而身先,在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外死生遺禍福,而神未嘗有所困也。是謂外其身而身存。

馬巨濟曰:聖人與天地同,則後身外身,猶之不自生。自先身存,猶之長生也。後身謂屈己也,外身謂忘我也,屈己則人下之,故身先。忘我則外身,故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御註: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道者,為之公。天地體道故無私,無私故長久。聖人體道故無私,無私故常存。自營為私,未有能成其私者也。

呂吉甫曰:身者,吾之私也。後其身,外其身,則公而無私。無私也,故能成其私。

馬巨濟曰:天地不自生,與聖人之後外其身,皆無私也。然天地以此長生,而聖人以此長存,則皆成其私者也。然不私之為私大矣。莊子曰:無私焉,乃私也。

此章言道者為之公。天地體道故無私,無私故長久。聖人體道故無私,無私故長存。自營為私,未有能成其私者也。學者體道之公,不私一己,亦得其長久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鬼王嗜宠逆天狂妃

    鬼王嗜宠逆天狂妃

    大结局了!大结局了!谢谢各位小可爱一路陪伴!爱你们么么她是神女悦,他是被遗弃的魔王之子帝墨轩。一场偶遇,一生相付,本以为……结果一场大战,一个无数次轮回,一个痴心等待,这一世终相遇,却对面相见不相识,没得关系,前世她追他,这一世换他追她好了。只是没想到,弟弟看到他就说“此人做我姐夫挺合适,我该如何帮助姐夫夺得姐姐的倾心呢?”……这神助攻是不是多了一些?悦萱:帝墨轩,你到底做了什么?帝墨轩:娘子我发誓,我什么都没有做,纯属作者亲妈干的好事!告白篇悦萱:阿轩,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墨轩:不喜欢悦萱:好的吧,我知道了墨轩:小傻瓜,我爱你呀!不然你怎么会成为我的例外,从始至终,有你足矣!求婚篇墨轩:悦儿,有你的余生才是余生,以后再也不要一个人等你了,余生的春夏秋冬,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吗?悦萱:怎么?孩子都给你生了,你这是想赖账?赖的掉吗?本文1v1双洁,霸气又有人情味的女主+高冷又温柔的男主+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呆萌的灵宠+三个小宝贝儿的相爱相杀!!
  • 渴望

    渴望

    阿淘深深地低下头。阿龙一直在瞒着他,可他何尝不是在瞒着阿龙呢?他想起那根紫色碎光的水笔,在太阳光下荧荧地闪着光,晃了人的眼睛。而且,阿龙的爸爸是不可能给他买那么多玩具的,怎么可能呢?那灰色的蜻蜓在天上飞,他爸爸连看都不看一眼——大多数时候,他都当阿龙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他是他的爸爸,怎么能对阿龙不抱一点希望呢?他们都失望了,无论是阿龙还是阿龙的爸爸,他们从彼此的身上看不到一点希望的影子。
  • 寄给父亲的信

    寄给父亲的信

    一部寄予父亲的信,世上不只有母爱同时也有伟大的父爱。
  • Sweeney Astray

    Sweeney Astray

    Sweeney Astray is Seamus Heaney's version of the medieval Irish work Buile Suibhne - the first complete translation since 1913. Its hero, Mad Sweeney, undergoes a series of purgatorial adventures after he is cursed by a saint and turned into a bird at the Battle of Moira. The poetry spoken by the mad king, exiled to the trees and the slopes, is among the richest and most immediately appealing in the whole canon of Gaelic literature. Sweeney Astray not only restores to us a work of historical and literary importance but offers the genius of one of our greatest living poets to reinforce its claims on the reader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 极品游侠

    极品游侠

    圣禽,魔兽,神器,国宝,仙境,秘园,此类,未被人们揭晓的事物所散发的吸引,让不少人为之向往,而“游侠”,就是探索古文明,保护稀有生物,捉拿重要嫌犯以及解决一些特殊事件的职业,三个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少年,在重重险关下通过考验,得到“游侠”职业证书后,开始了他们的冒险……
  • 快穿之这个AI不太冷

    快穿之这个AI不太冷

    “懂我的只有你一个,有你在真好,我要永远跟你在一起。”苏阙一下扑到某人身上说。“不,任何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都可以理解你。”某个总裁面无表情道。“我对其他人的感觉和你不一样。”“不,你只是情商低。”他还是淡淡道。苏阙急道,“我还是喜欢你喜欢得不得了,求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吧!”男人终于黑着脸道,“你能不能把别人的照片放下再说这句话!”
  • 重生之扛上冷情王爷

    重生之扛上冷情王爷

    这是一个将军之女含冤而死重生在一个小骗子的身上,复仇的故事。楚明珠身为将军遗女手握三十万兵权,嚣张跋扈,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最终被自己最心爱的人和闺蜜联手害死。醒来以后,她发现自己居然进入了别人的身体里面,兴奋之余,却发现自己中了媚毒!仇恨大于清白,她毅然决定找个男子解媚毒,可是,可是为毛对方比她还猴急?
  • 魔起东方

    魔起东方

    少年皇甫轩来自东方,带着风,带着雨,带着雷电而来,剑指天下,诛魔邪,清正道,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人生……
  •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怎样当好基层管理者

    作为基层管理的一线管理者,除了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外,还需要有领导的胆识、肚量,指挥的艺术和上司相处的技巧,善待自己的下属,协调好人际关系,把员工拧成一股绳。本书针对基层管理的重要地位和基层管理者的工作特点,详细介绍了基层管理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供了具有很强操作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方法。
  • 做最出色的经理人

    做最出色的经理人

    初出茅庐和久经沙场的职业经理必不可少的人生和职场指南。心理学、经济学和法律,这是经理人日常工作中时常涉及的三大领域。掌握了这三大领域的知识,也就等于拥有斩荆披棘的武器。我们只想对你说:请阅读这本书,这样,武器就永远在你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