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58100000003

第3章 什么是汉语诗歌节奏(3)

较系统地论述音组节奏的,是赵毅衡枟汉语诗歌节奏结构初探枠一文 [12]。该文指出,汉语诗歌的节奏体系不可能构成在重轻音或长短音对比的基础上。从枟周易枠中的原始诗歌开始的整个中国诗史,“都证明汉语诗歌用的是十分稳定的音组排列节奏,而现代的白话诗则是依托着自然语调节奏重新向音组排列节奏的传统靠拢”。该文认为,组成音组的音节数是一定的,音组的划分以意群为基础,用拖长尾音或者添加停顿的办法来显示。汉语古代诗歌每音组包含一至二音,如枟诗经枠的音组排列形式是“二二”,五七言诗则分别为“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形式。现代诗歌的音组长度,由于词和词组变长,每音组包含三至四音乃至五音。如:

那一天———大清早———狂风飞卷,

把家家———户户的———门窗摇撼,

一霎时———半空中———布满哀乐,

大悲痛———笼罩着———红色江山。

这节诗“最稳定地保持着音节组合节奏”,这也就是近代戏曲唱词的“三三四”节奏形式。

音组节奏论的合理性显而易见。它认为节奏需要大致相等的时间间隔做基础,而音组占有一定的时间,音组的排列便表示这种大致相等的时间间隔。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汉语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其句式或者行式都可以说是由一定的音组排列而成的。

但是,音组节奏论虽然说明是以意义和文法关系来划分音组的,却没有把这样划分音组的语音特征包括进去,这是这种节奏论的重大缺陷。实际上,世界上许多语言的诗歌节奏中都具有一定的音组,然而划分和标志出这些音组的语音特征(或说语音形式)却各不相同,由此便构成不同性质的诗歌节奏。如上文两行英语诗歌,每行四个音步实际上也就是四个音组,而标志那音组的是一个轻音和一个重音,尤其是那醒耳的重音,诗行的节奏便由那四对轻重音尤其是其中的重音,在大致相等的时间里反复出现造成的。由此可知,音组并不等同作为节奏单位的音步,音步包括一个音组及其划分标志。在英语诗歌中,那标志是一定的重音和轻音形式(如前轻后重的形式或者前重后轻的形式);在古希腊语和拉丁语诗歌中,那标志是一定的长音和短音形式。在前述汉语诗歌的平仄节奏和重轻节奏中,也包含有音组,那音组是由一定的平仄形式和重轻音形式标志出来的,只是我们认为这两种标志的对立性都不鲜明,并缺乏整一性,所以不是表示汉语诗歌节奏特性的语音标志。如果诗行的音组真的没有一定的语音特征来标志它们,那么,即使它们在语意和文法上是有区别的,在语音上却只能是一连串浑整不分的音响,不能构成节奏。

上文论诗歌节奏的本质时,曾指出节奏包括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语音形式的反复这样两方面的因素,前者是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后者是形成节奏的本质特征。这两方面相辅共存,不可分割。音组就表示作为节奏基本条件的时间间隔,音组中音节的长短、重轻等语音形式则表示节奏的本质特征。这样看来,音组论便是一种有缺陷的或者说不完全的节奏论,因为它只谈到具有占一定时间长度的音组,而没有包括标志音组在这种时间长度中反复出现的语音特征。

孙大雨的音组论就完全没有提到划分和标注音组的语音特征,所以上述缺陷在他的理论中最突出。从他自己写的音组节奏诗行看,就只注意了诗行中音组的排列组合,并未注意划分和标志这些音组的语音特征(实际上这些音组是有语音特征作为标志的,只是那标志有的不鲜明,规律性也不强),所以尽管每行诗包含数量相等并且大致等时的音组,读起来却并没有鲜明、和谐的节奏感。

赵毅衡的音组论提到了音组的划分基于意群,在语音上则以声音的拖长或停顿显示出来。但他没有充分重视这种语音特征,没有将它明确包括在音组节奏论中,更没有把它当作构成汉语诗歌节奏的本质特征。

此外,赵氏主张新诗每音组三至四音乃至五音,也不大符合节奏的构成规律,因为音组包含的音数偏多,在诗行中反复的次数就较少,不能形成较强烈的节奏。赵氏所举的诗行,依我们看来可以划分出更多的音组。如前两行:

那一天———大清早———狂风———飞卷,

把家家———户户的———门窗———摇撼。

这也就变成每音组二至三音了。这样更符合节奏规律。

对音组论还可以挑剔出一点毛病,那便是有时诗行节奏单位并不都是音组,而是单个音节。这在西语诗歌中有,在汉语古代五七言体诗歌中则很突出。赵氏把五七言诗句划分为“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形式(这划分是合理的),那最末一个节奏单位便不是一个音组,而是一个音节。这一点,也是音组论不好从理论上解释的。

西语诗歌节奏论中似乎没有音组节奏这个名称,那大约是因为西语诗歌行中的音组有较明显的语音特征作标志,如重轻和长短特征。汉语诗歌节奏论中之所以出现音组论,大约一方面受了西语诗歌音步的启发(因为一个音步一般是一个音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汉语诗歌中标志音组的语音特征似乎是不明确的,或者本来是明确的,但我们还未充分注意到。所以,从诗歌节奏的构成规律看,汉语诗歌节奏理论的一个主要工作,便是发现和论证那标志出汉语诗歌音组的语音特征。

第四节 顿节奏论

顿节奏论是传统的。但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西语诗歌节奏论的影响。我国古代对节奏的论说较少,对节奏的论说主要出现在现代和当代。它是伴随对新诗形式的探索而进行的。而新诗形式的产生和发展受到西语诗歌的影响,所以对新诗节奏乃至整个汉语诗歌节奏的探讨也必然受西语诗歌节奏理论的影响。也许,正是由于顿节奏论既是传统的而又受到西语诗歌节奏论的影响,它便显得较为复杂多样,不像前几种节奏论那样,各自有一个明确的理论核心。以下依据顿节奏论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扼要评介几种有代表性的论说。

一 古代“句读”论和“顿”论

顿节奏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律论中的“句读”之说。唐代弘法大师所著枟文镜秘府论枠“诗章中用声法式”一章说,唐代人读三言诗,“上一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或上二字为一句,下一字为一句”;读五言诗,“上二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读六言诗,“上四字为一句,下二字为一句”;读七言诗,“上四字为一句,下三字为一句”。这里的所谓“句”是“句读”的“句”,指诗句中和诗句末的顿歇之处。

清代刘熙载在枟艺概· 诗概枠中明确提出“顿”的概念。他说:“但论句中自然节奏,则七言可以上四字作一顿,五言可以上二字作一顿。他依据的仍然是枟文镜秘府论枠所说的读法,但把“句”改为了“顿”,并且与诗的节奏概念联系起来了。他所说的“顿”,主要还是指诗句中的顿歇。依他看来,诗的自然节奏就是靠这种顿歇体现出来的。之所以七言诗上四字作一顿,五言诗上二字作一顿,是因为七言诗的意义节奏形式可以粗略划分为上四下三,五言诗则可以为上二下三,照此读来大致符合诗的意义节奏,因而也就接近诗歌语言的自然节奏了。

古代“顿”论来自“句读”论,两者指的都主要是诵读诗歌时的间歇停顿。这一点须记住,因为“顿”概念后来有发展变化。

二 “节”论

新诗初创期,胡适枟谈新诗枠一文( 1919 年) [13]影响很大。其中也谈到新诗的节奏。他关于新诗形式的核心思想,是破除旧诗的格律,提倡诗的“自然音节”。他对“自然音节”的解释,就包含了对汉语诗歌节奏的理解:

自然的音节是不易解说明白的。我且分两层说:

第一,先说“节”———就是诗句里面的顿挫段落。旧体的五七言诗两个字为一“节”的。随便举例如下:

风绽———雨肥———梅(两节半)

江间———波浪———兼天———涌(三节半)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五节半)

新体诗句子的长短,是无定的;就是句里的节奏,也是依着意义的自然区分与文法的自然区分来分析的。白话里的多音字比文言多得多,并且不止两个字的联合,故往往有三个字为一节,或四、五个字为一节的。例如:

万一———这首诗———赶得上———远行人。

门外———坐着———一个———穿破衣裳的———老年人。

双手———抱着头———他———不声———不响。

以上是胡适解说“自然音节”的第一层,即关于“音节”中“节”的解说。后面的第二层(末引)解说“音节”中的“音”,认为“音”指诗的声调,但白话诗的声调“已没有严格的平仄”,而是“自然的轻重音”。

从上引可知,胡适“自然音节”概念中的“音节”一词的含义较广,与某些古代诗论中“音节”一词的含义相近,泛指诗的音律,包括节奏和音调两个方面。就节奏方面的意思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是他对“节”的解释。他说节是“顿挫段落”。“顿挫”指诗句中的停顿转折;“段落”,指诗句中由顿挫划分出的小节落,即他把五言诗句划分为三节半那样的小节落。这样,胡适的“节”的概念便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

第二是他对“节”的划分。他把旧诗划分为两个字一节,“节”便成了旧诗的节奏单位。这种节奏单位使五言诗句形成“二二一”的节奏形式,七言诗句形成“二二二一”的节奏形式,这是一种固定的节奏形式,由此产生的节奏是格律节奏。对新诗的“节”的划分则富于变化,每节包含一字至五字不等,这是依着意义和文法的自然区分来划分的,由此形成的节奏是自然节奏。

胡适的“节”概念包含了上文刘熙载的“顿”概念的含义,但比后者更丰富。刘氏的“顿”指诗句中的间歇停顿。胡适的“节”也指诗句中的顿歇,只不过那顿歇要多一些,如“风绽———雨肥———梅”一句中有两个顿歇(句末还有一个),而刘氏将五言诗句分为上二下三,句中只有一个顿歇。胡适的划分是更合理了。其实,胡适在枟谈新诗枠一文中也用过“顿”概念,他说晁补之的词枟蓦山溪枠中有“隔开五个‘小顿’方才用韵”的情况。这种“顿”概念便是指顿歇。此外,胡适的“节”还指包含一定字音的小节落。他说五言诗句划分为“两节半”,显然就不是指诗句有两个半顿歇(包括句末那一个),而是指诗句包含了两个半小节落:前面四个字为两节,最后一个字为半节。这里,“节”这一概念的内容已经超越了传统诗论中“顿”概念的内容。这也许是胡适为什么不用“顿”而用“节”作为诗句中节奏单位的一个原因。如果我们对胡适“节”概念的这种理解是正确的,它就十分关键,因为自此以后,新诗史关于“顿”的理解就逐渐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指诗行中的顿歇(“顿挫”);另一方面指由这种顿歇划分出的音组或单个音节(“段落”)。这样看来,古代“句读”概念和“顿”概念通过胡适“节”的概念的进一步阐发而扩大了含义,从而演变成现代诗论中的“顿”这一重要的诗律概念。

胡适用“节”做汉语诗歌节奏单位,既指顿歇又指由顿歇划分出的音组或单个音节,这是否曾受到英语诗歌律论中“音步”概念的启发和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不过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胡适曾留学美国,熟悉英美诗歌,他自己试验的新诗形式就曾受到英美诗歌形式的影响。他分析汉语诗律时,也很可能受到英语诗律的影响。英语诗歌的节奏单位音步便是一个音组,只是那音组不像汉语诗歌那样由顿歇划分出来,而是由一定的重轻音形式划分出来。但音组包含一定数量的音节则是共通的,这一点胡适当时可能是注意到的。

总之,胡适关于“节”及“顿挫段落”的概念,是新诗顿节奏论的开端。他对旧诗和新诗的节(顿)的划分方式,也为以后的诗律论者所沿用。所以,他不但是新诗形式最初的实践者,在新诗的节奏理论上,他也是承前继后的人物。

同类推荐
  •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头和尾:赵丽宏序跋二集

    赵丽宏乃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本书为2002年至今作者为全国百余位作家作品写的序和跋的汇编。文字灵动、真诚,展示了作者作为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的人文情怀和文学造诣。此书可以使读者感受到篇幅短小的“序”或“跋”也能写出如此不同的意味,对喜爱中国文学的读者是很好的奉献。
  •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自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诗产生以来,就一直面临“难懂”的质疑。本书针对这一问题,在朱自清、闻一多等人“解诗”努力的基础上,从新诗的内部建构和外部环境出发,试图建立起解读现代汉语诗歌尤其是现代派新的路径。
  •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

    《时光随想》本书主要分为五章”从业絮语“”人生感悟“”读书有得“”春秋记忆“”韵满情怀“。
  •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一书收录的都是朱自清最为经典的名篇佳作。其中“第一辑:人生·追忆似水年华”收录的是朱自清经典写人、叙事散文,其中不乏《背影》《阿河》这样的经典名篇;“第二辑:游思·荷塘月色”收录的大部分是写景抒情散文,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春》《匆匆》《荷塘月色》;“第三辑:杂论·读书与做人”收录的是作者的杂文名篇,极具启发意义;“第四辑:旅欧·欧洲杂记”收录的是作者旅欧游记,既是游记,又是散文,情之所至,感人至深,篇篇经典。
  •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外国八路 流萤传奇

    《王火文集·第三卷》包括小说《外国八路》、采访手记《追寻汉斯·希伯的踪迹》、剧本《汉斯·希伯》,以及小说《流萤传奇》四个部分。前面三个部分均讲述了德国共产党员、作家、记者汉斯·希伯在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国采访并深入鲁南敌后体验中国共产党人战斗生活并参与其中,最终战死的壮烈故事。《流萤传奇》则描述了土改时期少年英雄鲁家钢作为民兵同反革命分子斗争的故事。这两部分内容虽发生时间不同,但都是鲁南地区的故事,因此放在同一卷中。这些内容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人物和社会状貌,尤其是对于汉斯·希伯的采访和记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热门推荐
  • 上海滩之青梅煮酒

    上海滩之青梅煮酒

    炮火纷争的年代,可怜的爱情如梦幻泡影。但很久以后,秦太太还是会想起那个如雨后修竹一样带着高贵气质的男人,那个总是傲慢又傲娇到不可一世的男人,那个不爱交际又独断专行的男人,第一次询问了她的意见。你愿意和我共度余生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仙漫漫路

    成仙漫漫路

    五洲大陆,经久动荡,强人伐天道,弱者徒伤恨。一代天骄项睿,逆天而起,战天乱地。
  • 骗婚,娇妻很撩人

    骗婚,娇妻很撩人

    她是出身高贵的名媛千金,为了深爱的男人甘愿受尽辛苦和磨难,陪着男人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原以为幸福才刚刚开始,却遭遇了爱情和友情的双重背叛,外公惨死,妈妈逼疯,家破人亡。当熊熊的烈火将她燃烧成为灰烬的那一刻,她含恨发誓,哪怕化成厉鬼,也要让那对贱人死无葬身之地!然而冤魂不死,侥幸重生。这一世她再也不相信爱情和友情,把心藏在坚硬的躯壳里小心翼翼的守护着,只为了在乎的亲人而活。可是这个深沉强势的男人却以强势霸道的姿态闯入她的生活,不由分说的粉碎她坚硬的外壳,掠夺她的心,硬生生的将她拽进他的世界一起沉沦。很久之后,她泪流满面的发现,这个冷漠到了极致的男人早已经爱她爱到了骨髓里。
  •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异世穿越:逆天狂后归来

    世间之中有无数个选择,无论是正还是反,错一步满盘结输。现代女穿越古代,本以为可以避免选择的难题,却又陷入选择的困境。当婚恋、感情、友情遭遇选择的时候,她无奈、困惑甚至随意的处之,但放弃的随波逐浪,带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折磨;究竟什么选择才是正确的呢?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墨芊想选择平淡,但是命运却令她不断地波折。
  • 仙武之无限小兵

    仙武之无限小兵

    在凡间,他生逢乱世,以三头毛驴起家,依靠无限小兵系统,打造出最强铁骑,横扫四方。在仙界,他收小妖,降魔兵,打造了出了举世无双的上古妖骑,成为了无双霸主。他不是别人,正是你们谁都不认识的主角,文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本故事纯属yy,本故事纯属yy,不合理的地方希望大家不要喷作者......
  •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是20世纪中国历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从传统中国历史学中分离出来,在3040年代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服务的、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倾向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占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产生,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代史研究逐占了主导地位。
  • 结缘仙

    结缘仙

    是我的,谁也抢不走!不是我的,靠,这世上还有不是我的东西吗?你说这宝贝是你的,那你叫一声它会答应吗?这分明就是我的宝贝,不信你看,我叫一声,它还会跳舞呢!你说那男人是你的,那你叫一声他会理你吗?这分明就是我家的,不信你看,我叫一声,靠,冥修,你又吃老娘豆腐!万物相生,皆可结缘;既已结缘,皆为我属!且看女主缘法在手,另类修仙!
  • 我做盗墓贼那些年

    我做盗墓贼那些年

    一位故人的来访,带着主人公重游神话之地——千古神农架。炎帝神农氏的成名之地,中国最秘静的古林,传说最多的山脉,异兽出没最古怪的地方,上古奇书《黑暗传》,里面的秘密到底有多少!在神农架之中到底是谁在沉睡!一个盗墓者的传奇,一段倒斗人的故事,就这么惊悚的开始了!忍不住的尖叫,不自觉的发凉,够胆量就来这个盗墓的世界!
  • 智慧故事荟萃(下)

    智慧故事荟萃(下)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下册收录了飞行员智脱虎穴、法国军官巧审间谍、闻香味夜行军、强光射目破德军、假战士真勇士、隔岸观火解放长春、爱迪生妙算数学题、希特勒借刀杀人、给狼洗礼、瞎子坠桥、杨修智悟丞相题字等智慧故事。
  •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邪帝倾情:逆世预言师

    她,世界排名第一的杀手,因飞机爆炸穿越到陌生大陆的废物预言师身上。虐渣男贱女,收宝器萌宠,废材也可以活的风生水起。奈何却惹到了那么一个高傲霸道的男人,强宠溺爱,誓死不离。男人将她紧紧的压在自己的胸膛上,一双凌厉的眼睛里闪着的都是势在必得的光芒:“凌云天纵,以后不要让我再看见你!”女子狠毒一笑:“怎么?”“不然我见一次,爱一次!”【古言《宁王妃:庶女策繁华》求支持!VIP读者群:繁华玉煞53285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