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60300000002

第2章 文玩之艺(笔 墨 纸 砚 诗筒 印章等)

对传统充满敬意的读书人,恐怕都会在心头想象过一座完全传统式的书房。桌几明净,宽敞明亮,中国的传统文具: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还包括衍生出来的各种文房器玩,如笔筒、笔洗、水注、臂搁、诗筒等多达几十种,一一陈列其间,统称文玩。

文玩不但是实用之物,还是艺术品,制作都是那么讲究、精工,有艺术内涵,为人们所欣赏,直接影响着使用者的心境。一个人在房中读书,研墨,濡墨,写字作画,摩挲它们,应用它们。这便是斯文之事了。

而女子闺中,也会有这样的书房。

说起识文断字,女性自古以来就是能与男性相颉颃的。历代女才子不少,精通文翰,出现了经学家、文史学家,汉代班昭、蔡文姬,宋代李清照等是第一流的学者。还有吟诗作词、作书画的许多才女。但是如宋代才女朱淑真所说,“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女子做学问,吟风弄月,有什么用呢?这不是女人的本分啊。女人本应只管侍奉公婆、丈夫,生育儿女、忙碌家务吧。

不过,闺阁中还是要以诗文往还,结诗社,作书画,慰藉自己的心灵,也堪与男子争一番短长。男性终究不能完全垄断斯文。唐宋时就留下不少女子诗词,明清更盛,以沈宜修、叶小鸾一家母女最为著名。女子书法、绘画家中,卫夫人、武则天、吴彩鸾、管道升等都是大书家,文?、仇珠是名画家。这些自有专史论述。即使不是书画家,女性写得一手簪花小楷,绘得一笔精雅绘画,体现女性情怀,总是令她们自豪,也会引来男子的一些艳羡的。女子也因此要准备一间书房,使用文玩,让它们本身就成为书香弥漫、与男士相并肩的一种象征。

如唐太宗之女长乐公主李丽质,陕西礼泉昭陵有其陪葬墓。其墓志铭称赞她:“散玉轴于缥帙,悬镜惭明;耀银书于彩笺,春葩掩丽。是以遐观遗篆,俯寻蠹册。”她和其父亲一样喜爱书法,所喜欢的是一方瓷质的辟雍砚,并用以为随葬,在墓中出土。辟雍是周代贵族子弟的学堂,由天子亲自讲学;据说四周环水,圆如璧,大形作圆形。古人以此形为砚,当含有表示道德文章高贵、高雅之意。公主用此砚台,约略可使我们感受其与男儿比照的风采。唐代是有女皇的年代,女皇武则天、杨贵妃都写得一笔好字,公主也一律积极练字,写得一手好书法,这不奇怪。可是宋代之后,女子是不提倡作文写字的了,却仍有那么多女子在耕砚田,在努力延续墨香一缕。

宋代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记一件传婿砚,乃是佳话:“晏元献(晏殊)夫人王氏,国初勋臣超之女,枢密使德用之妹也。元献婿,富郑公(宋朝名臣富弼)也。郑公婿冯文简。文简孙婿蔡彦清、朱圣予。圣予女适滕子济。俱为执政。元献有古砚一,奇甚,王氏旧物也。诸女相授,号传婿砚,今藏滕氏。”这件在母女、女婿之间传递的砚台,如石般坚牢,象征着书香绵延不衰。但这象征却是寄托在夫婿身上的,依附于男子的,与女子自身使用的意义不同罢了。

诚然,写字、绘画的笔墨纸砚等文具,男女使用的都是一样,都讲究用端砚、湖笔、宣纸、花笺、徽墨等。唐代才女薛涛曾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指的就是砚台、笔、墨、纸。但文艺修养很高的女子对于它们也自有独特的需求,要求符合女子自己的志趣喜好。历代宫廷、文士所应用的文玩,各有其富丽或清雅的特点,女子文玩则与之很不相同。

南宋女诗人张玉娘有《咏案头四俊》诗,分咏马肝砚(色如马肝的端砚)、凤尾笔、锦花笺、珠麝墨,就写到文具的精美彩绘花纹与香气,体现女性特色。

宋代女子使用的笔、墨、砚台等也有出土,其中有凤凰纹墨,似为女性专用,因为一般宋墨是装饰龙纹,而凤凰多是女性的代表(1991年3期《文物》有文章介绍)。到明代,有制墨名家方于鲁的双鸳鸯墨,圆形的墨锭上用涂金金字写出“文彩双鸳央(鸯)”五字,另一面绘有一双鸳鸯,情意绵绵,交颈而望,披着红、翠、金彩羽毛,与现存的《方氏墨谱》中的图形很像。

明代程君房(即程大约)也有双鸳鸯墨。《程氏墨谱》也有图。

还有百子图墨,以百子图为图案。清代胡开文也有龙飞凤舞墨,六方柱子形,龙凤盘绕,涂着金粉,都带着爱情、繁衍的主题。

女子们使用的砚台,据说有凤纹砚、水晶砚等,在纹饰、材质上首先就追求美观。

历代才女、美人之砚,深受好古书虫们的热爱。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随笔·眉子砚》就记明末著名的女诗人叶小鸾使用的砚台:“(陶绥之)酷好风雅,尝得叶小鸾眉子砚一方,腰圆式,面有犀纹,形如半弯新月。”张中行先生在《玉楼中砚》一文中,写到叶小鸾以及别的明代才女薛素素、柳如是都有砚留下,他认为“推想十之九是砚工作伪,是骗男书呆子的”。但他应该也理解男人的这种心理,他自己就珍爱一方“玉并女史小像砚”,是经过考证的。

近代大收藏家张伯驹留有一夜间获得钱谦益(钱牧斋)的玉凤朱砚与其夫人柳如是的蘼芜砚的佳话。他曾夜访友人溥雪斋,求得一方柳如是砚。砚上镌着云纹,有星月状天然石眼,刻着“蘼芜”二字小款,又刻有阳文“如是”长方印。相传这是端砚中的水岩名品(一说此砚乃仿制之物)。到了第二日清晨就有古董商拿来一方白玉凤凰砚,是钱谦益用来调朱砂用的,铭文后有小字篆书款“牧斋老人”,下刻阴文“谦益”方印。张伯驹也不说破,连忙买下,使得夫妇砚合璧。

萧山朱氏则捐赠给浙江博物馆一方柳如是写经砚,是白而微带黄色的白端砚,质色极为纯净,砚池深邃,池头雕有一马形纹。观赏它,给人带来静雅的感受。相传还留存有朱孔阳藏柳如是“绛云楼扫眉镜砚”,即碾眉黛以画眉的眉砚。又有清代沈焯、余子絗铭柳如是小像端砚。

藏砚家阎家宪先生的《家宪藏砚(上卷)》介绍有明代秦淮八艳中的顾横波梅花小影洮河石砚。所谓梅花小影,就是观赏梅花时留下的小画像。砚是淡青的制砚名石:洮河石制作,琢作羽觞形,砚背面浅浮雕出数枝梅花疏影和顾横波像,顾横波头挽着松鬓扁髻、衣装是穿着直领披风,都是明末女子常见的式样,斜倚于梅花树干上,眉目间流露温婉气息。虽然在石头上不可能如工笔画那么细致,但也刻画出她的形貌,让这砚台成了一帧美人像的载体。

清末况周颐《眉庐丛话》还记载秦淮八艳中的马湘兰,曾得到一方绿玉般的宋代洮河砚,背面刻阿翠像,马湘兰说:“眉目似妾,面右颊亦有一痣,妾前身耶?阿翠疑苏翠,果尔,当祝发空门,愿来生不再入此孽海。”怀疑是宋代的美人苏翠的砚,却又眉目如自己一般,真是巧缘。

著名的女儿家使用的砚台还有文学名著《红楼梦》的评论者“脂砚斋”所提到的脂砚,是明末名女薛素素之物,曾经过张伯驹鉴赏,后已遗失。砚台石质略带有脂状红晕与鱼脑纹,刻铭篆文“红颜素心”,盒上盖内刻有薛素素像,凭栏立独帷幕前,有篆文“红颜素心”四字,左下刻着“杜陵内史”小方印,传为仇英之女仇珠所画。砚背刻文士王稚登的行草,是一首五绝诗:“调研浮清影,咀毫玉露滋。芳心在一点,余润拂兰芝。”写出了女郎使用砚台的美态与芳心之思。

清代苏州的顾二娘,则是又一位和砚台大有缘分的女子,是一位著名的制砚家。清代钱思元《吴门补乘》等书有记述,她本姓邹,嫁入制砚为业的顾家,继承了技艺。她名气虽大,但从不粗制滥造,非端溪老坑佳石不用,制作上讲究圆活而肥润,清新自然。曾为文士黄任制砚,黄任十分喜爱,写《赠顾二娘》一诗加以赞美,刻于砚背:“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这用来操作布机的女性的手,如今却割剖端州佳石,制作出了瑰宝。文博家朱家蟳先生曾介绍其制作的一方菌砚,将石材雕琢成蘑菇般的形状,富于野逸之美。还有一方云凤砚,因为石上有石眼,就加以巧妙构思,石眼用作凤凰目,再刻出凤的头部,身体,凤身遮以流云,凤凰尾翎则绕到砚台背后,意态生动。都是顺其天然之形,再加人工,而不过为雕琢,以得其真趣。

女子和砚台的情缘就是这么绵长。明代蓝瑛、徐泰合画的《浴研图》中,绘芭蕉怪石下一位穿长袄的妇人在一水盆中洗涤着研(砚),也正说明了女子与砚的亲近。砚台多是石制的,有坚实牢固的象征,书香延续的嘉义,女子珍爱砚台,是自身文艺修养的证见,含有对自我存在的肯定。又用砚来写佛经,或碾胭脂、眉黛化妆,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带有对男子的爱与期盼。

女子制作毛笔,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六载:“南朝有姥,善作笔,萧子云常书用。笔心用胎发。”今天仍有人用婴孩第一次理发时的胎发制作成毛笔,虽未必适合写字,但留作纪念,仍觉得很有意义。而这位姥姥作的毛笔只是在笔心内使用胎发,大书法家萧子云也爱用,可见必是很实用的了。

与笔相配的有笔筒、笔架。笔架也叫笔格,用来搁架笔的。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记笔格“有玉为山形者,为卧仙者,有珊瑚者,有玛瑙者,有水晶者,有刻犀者……”名画家唐寅所画的《红叶题诗图》,绘一位深宫中的宫女持笔欲在红叶上题诗,一旁的小几上有圆形砚台,配的就是红珊瑚笔架,在伸张的枝丫间搁着毛笔。

红珊瑚,来自海底,古人是视为珍贵宝物的。女子用珊瑚制成镜架、发钗,在古代典籍中有记。珊瑚笔架,也早有制作。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有著名的《珊瑚帖》尺牍,写朋友赠送他一件红珊瑚笔架。在尺牍后边,他还随意画下笔架的形状,并附诗:“三枝朱草出金沙,来自天支节相家。当日蒙恩预名表,愧无五色笔头花。”唐寅画出精美的红珊瑚笔架,只是实录而已。

明代吴伟绘的《武陵春图》,是写实的一幅肖像画,画的是当时著名的女郎武陵春,手持书卷倚着一张石案独坐。武陵春,是江南名女,原名齐慧贞,与傅生相恋,傅生因事获罪,被流放他乡,慧贞侠骨义胆,全力营救,仍无法挽回傅生,最后悲伤成疾,抱恨而终。吴伟此画中,陈设简洁,石案上放着七弦琴、书册、山形笔架、砚台、水注,加上一盆水旱盆栽梅花,衬托出了女郎非同寻常的才情、素养与孤高、忧伤。

明代女画家薛素素,作有一幅白描仕女图,绘一位女郎坐在书案旁的绣墩上,正展开一幅笺纸,沉浸在阅读之中,不知道这笺纸上是友人寄来的诗歌,还是她自己创作的文章。书案上少不了陈列文房四宝,有笔筒、砚台、笔架,还有成卷的彩色诗笺,一只瓶子里插着两支孔雀翎毛作为装饰。这是仕女画,但又可能正是素素姑娘的书房实录。

清代女画家范雪仪作有《吮笔敲诗图》,绘一位红衣女画家坐在书案前,眉目清秀,气质高雅,正举笔而吮,欲在铺开的、用镇纸镇着的笺上书写。案上可见到瓶花与供果,书籍,当然还有红色、绿色的成卷的彩笺,蕉叶形砚台,与镇纸、水中丞、水注、印泥盒等文具,小巧可喜。

女子使用的文具,还有诗筒值得一提。诗筒以竹制成,或以象牙、香木、纨素之类制作,日常诗稿可投入筒中贮存,免得遗失。《红楼梦》二十二回写到贾妃元春叫人从宫内送灯谜出来,让贾府诸人猜,猜中的每人奖励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这宫制诗筒自然是更精巧的。扬之水老师在《终朝采蓝》一书中也有所考证。

印章,也是文房用具,还叫作图书。女子作书画、写信后同样要盖印章,可标明自我的身份,彰显自我的意识。汉代连云港凌惠平墓、长沙马王堆辛追墓就已经出土了女子用印。凌惠平使用的是边长2.5厘米的青铜印章,印钮为龟钮,印文为“凌氏惠平”四字。汉代有一方著名的白玉印藏于北京故宫,印文是“婕妤妾!”,大雁形钮,玉质莹洁,印文以秀逸的鸟虫书镌刻,富于女性气息,曾被误传为汉代赵飞燕的玉印,其实是当时一位婕妤留下的。这几方印在当时要配上绶带随身佩戴。

除了名章之外,女子也使用闲章,寄托情怀。如明代才女马湘兰有寿山石印,镌“浮生半日闲”;花乳石印,镌“听鹂深处”。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记载,沈复刻下“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一阴一阳,自己执朱文(阳文)的一方,芸执白文(阴文)的一方,以为往来书信之用。这便是爱情的象征。

拜匣,原是用来盛放拜帖(名片)的匣子,花样颇多。扬之水老师《终朝采蓝》一书中已经有精彩叙述。女子所用拜匣较为细致,如明代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花魁娘子的拜匣,是“湘妃竹攒花”的。

同类推荐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私人电影典藏·成长电影

    有句话流行了很久,看电影,不如看影评。作者在本书中用独道的眼光和语言诠释了N个超级电影,这其中,或许有你格外熟悉的,也有你格外陌生的。比如《街区男孩》《不伦之恋》《爱欲之果》《大逃杀》《年少轻狂》《我偷窥所以我存在》《一个都不能少》《赶尽杀绝》等等……就如《赶尽杀绝》真正满足了男人内心狂野的YY,杀杀人,做做爱,杀的是坏人,上的是美人,夫复何求?作者解析的或许不是很经典,但话少,不啰嗦,一针见血。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何日君再来:流行歌曲沧桑史话

    我国第一部研究整理中国二三十年代流行歌曲断代史的专著。叙述的是从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问世到1949年中国大陆不再唱流行歌曲为止,二十多年间流行歌坛的风云变幻。在内忧外患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流行音乐仍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和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同步前进,引领了从中国大陆到东南亚一带流行音乐的潮流,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大国风范。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该书通过对22位作曲家、38位词作家和43位歌星、29位演唱电影歌曲的电影明星的介绍、研究,展示了那二十多年间中国流行歌坛的几度辉煌。以如此恢弘的规模提供如此博大和厚重的信息量,在全国范围内无第二部作品。
热门推荐
  • 全知全能的我

    全知全能的我

    来自上一本书的boss……反正就是一个背景,主角是无敌的,来地球玩网游了!就是这么简单,让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 夏勺文

    夏勺文

    身为戏子的你活在故事里,身为笔者的我活在故事外,而我们在六月的苏城这座城市里刚好重逢。时间、地点、人、故事,这是缘分吗?但,这半个夏天便是你与我的整个故事,或许……
  • 永恒大召唤

    永恒大召唤

    前世,被兄弟下毒,家族遭到盟友背叛而被灭族。人生一切不过过眼云烟,最后叶扬成长为奥特公国的一名强大的黄金召唤师,却因为在战争中被人刺杀身亡而重生回到了十三岁之时。年幼的叶扬睁开眼睛抬头望天,脸上露出坚毅之色。今生,他要扼住命运的喉咙,阻止悲剧的发生,保护自己所爱之人,杀尽一切敌人。且看叶扬通过隐忍,计谋,最终披荆斩棘,势不可挡度过一个个艰难的危机。(永恒大召唤书友群:839730944新人写书,肯定有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您宝贵的意见)
  • 地震

    地震

    我和蕊的身子越贴越紧,我把蕊的舌搅进嘴里,拼命地吮吸。蕊的身子突然在抖,我也抖,整个床都在抖,窗户的玻璃也和着我们发出阵阵有节奏的颤抖。我俩迅速分开,怔怔地,相互瞅。我的腰间突然又开始抖动,严格说是震动。我吓得一激灵,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明白是我的电话。为了不影响和蕊的约会,我特意将手机调至震动档。电话是主任打来的,让我即刻到局里集中待命。这时,蕊也接到了电话,说刚刚发生地震,台里让她马上过去,可能要现场采访。
  •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双江聂先生文集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心尖宠:宝贝,别想逃

    总裁心尖宠:宝贝,别想逃

    “把孩子生下来,我们从此互不干扰。”顾亦燃之所以答应傅司允,是因为傅司允坚信不爱她。却没想到的是,三年后,别说是互不干扰,这一大一小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是怎么回事?不让她走,她难道还不会逃吗?可是不管她逃到哪里去,第二天早上开门的时候都会看见一大一小站在门外可怜兮兮的看着自己:“老婆(妈妈),我们回家吧!”
  • 办公室生存法则

    办公室生存法则

    在办公室里生存,靠的是你的能力和智慧,靠的是你对进退分寸的拿捏,靠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谋略。纵观职场上那些成功者,哪一个不通世俗,不懂分寸?因此,要想在办公室中稳操胜券,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法则和应变技巧。《办公室生存法则》教人如何洞明世事,参透人情,以乐观正面的角度看待职场竞争两种路径,因人而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风骨犹情

    风骨犹情

    十六岁的少女宁北北,被自己每天喂食的一只神奇的流浪猫带到了一个未知的时代。穿越进入了一个古代女孩子的内。当时她本以为又是一个受气包,没想到意外的是,她却发现这副身子的主人在这副清秀的脸庞下原掩藏了一颗多么恶毒的心。前世的东方素坏事做尽,以至于终于众叛亲离,被她的对头当朝太子处死。宁北北来了之后,本想扭转乾坤“重新做人”但是她却发现自己错的离谱……
  • 给女孩看的公主故事(下册)

    给女孩看的公主故事(下册)

    故事是孩子最好的伙伴,也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本书是一本专为女孩量身打造的故事书,编者精挑细选了数十余个适合女孩阅读的、温馨动人的公主故事,在满足女孩那些美妙奇幻的公主情结之余,让女孩读有所思、读有所得,让阅读与“悦读”在女孩的世界中共舞。
  • 侯门弃女之妖孽丞相赖上门

    侯门弃女之妖孽丞相赖上门

    新文《首辅娇娘》已开,欢迎跳坑。*一觉醒来,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朝代,乔薇无语望天,她是有多倒霉?睡个觉也能赶上穿越大军?还连跳两级,成了两个小包子的娘亲。看着小包子嗷嗷待哺的小眼神,乔薇讲不出一个拒绝的字来。罢了罢了,既来之则安之吧,不就是当个娘吗?她还能当不好了?养包子,发家致富。不为恶,不圣母,人敬我,我敬人,人犯我,虽远必诛。杏林春暖,侯门弃女也能走出个锦绣人生。小剧场之寻亲:“囡囡呐,婶娘可算找到你了!你当年怎么一声不吭地就走了呢?婶娘找你都快找疯了!你还活着真是太好了,跟婶娘回家吧!一个女人赚了那么多银子,在外头多不安全呐!”某花枝招展的妇人,拿着帕子,“伤心欲绝”地说。“你不关心我孩子,倒是先关心我银子,真是好疼我呢!可是我们认识吗,大婶?”乔薇一脸冷漠。小剧场之寻妻:小包子领回一个容颜冷峻的男人:“娘亲,叔叔说他是我爹。”乔薇莞尔一笑:“乖儿子,告诉你爹,要证明自己的身份,应该怎么做?”小包子翻开金册子,一板一眼地说道:“叔叔,如果你真是我爹的话,先背好《乔氏家规》一百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