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73300000005

第5章

教主释迦牟尼佛本纪第一之一

明本迹

序曰。如来圣人之利见于世也。则必有降本垂迹开迹显本之妙存焉。夫本者。法身之谓也。迹者。八相之谓也(义见释签)由法身以垂八相。由八相以显法身。本迹相融俱不思议。自非法华开近显远开迹显本之谈。则不足以深知此旨。故通列八相。别叙五时散引群经。会归一实。用明一代化事始卒之义。则若本若迹。无余蕴矣。

沙玄释本迹有六义。谓本者。理本。即是实相一究竟道(大论佛言唯一究竟道无众多究竟道也)迹者。除诸法实相其余种种。皆名为迹。又理之与事。皆名为本(科云理真事俗)说理说事皆名教(签云真俗是理说此真俗为教)又理事之教。皆名为本。禀教修行。名之为迹。如人依处则有行迹寻迹可得处也又行能证体。体为本。依体起用。用为迹。又实得体用。名为本。权施体用。名为迹。又今日所显者为本。先来已说者为迹。此之六义。通论诸佛本迹也。其别论者。唯在今佛。亦有六义。一约理事明本迹者。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理即是本时实相。真谛也。一切法即是本时森罗。俗谛也(此释本迹之相○签云。无明为一切法作本。无明即法性。无明复以法性为本。当知诸法亦以法性为本。法性即无明。法性复以无明为本。法性即无明。法性无住处。无明即法性。无明无住处。无明法性虽皆无住。而与一切诸法为本。故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既通。是故真谛指理也。一切诸法事也)。

由实相真本垂于俗迹。寻于俗迹即显真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文云。观一切法空如实相(以明本迹相显理融○签云。此理性之本迹。由此方有外用本迹)二明理教明本迹者。即是本时所照二谛俱不可说皆名本也。昔佛方便说之即是二谛之教。教名为迹(释本迹相)若无二谛之本。则无二种之教。若无教迹岂显谛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相显理融)文云。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引文证)三教行为本迹者。最初禀昔佛之教。以为本。则有修因致果之行(释本迹相○应有以为迹三字)由教诠理。而得起行。由行会教。而得显理。本迹虽殊不思议一(相显理融)文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引文证)四约体用明本迹者。由昔最初修行。契理证于法身为本。初得法身本故。即体起应身之用(释本迹相○应有以为迹三字)由于应身得显法身。本迹虽殊不思议一(相显理融)文云。吾从成佛已来。甚大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作如此说(引文证)五约实权明本迹者。实者。最初久远得法应二身。皆名为本。中间数数唱生唱灭。种种权施法应二身。故名为迹(释本迹相)若非初得法应之本。则无中间法应之迹。由迹显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相显理融)文云。是我方便。诸佛亦然(引文证)六约今已论本迹者。前来诸教已说事理乃至权实者。皆是迹也(已即是迹。即指迹门。及诸迹教。今即是本。即指本门。本门已前。皆名为已。涌出已后。方名为今)今经所说久远事理乃至权实者。皆名为本(释本迹相)非今所明久远之本。无以垂于已说之迹。非已说之迹。岂显今本。本迹虽殊不思议一(本迹相显理融)文云。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引文证)最初之本。但本而非迹(最初实成。既未垂迹。故唯属本)最后已说。但迹而非本(已说迹门。未显本时。故唯属迹)中间亦迹亦本(中间相望。互为本迹。又中间垂迹。名为亦迹。显本之时。名为亦本)若无本时之本。不能垂得中间最后之迹。若无已说之迹(举今日迹门)不能显得今说之本(今日本门)本迹虽殊不思议一(已上并六重本迹文)若执迹为本者。斯不知迹亦不识本。有言文殊观音调达。或称为师。或称弟子。惑者未了。若拂中间。无非是迹。则迹本可解。若执迹疑本。则二义俱失。(玄文) 六重本迹之图。

·理事(观一切法空如实相(理)但以因缘有从颠倒生故说(事)) 安乐行迹

·理教(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理)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教)) 方便品迹

·教行(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教)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行)) 方便品迹

·体用(吾于成佛已来甚大久远(体)但以方便教化众生(用)) 寿量品本

·实权(是我方便诸佛亦然(权)今当为汝说最实事(实)) 药草喻本

·已今(诸佛法久后(已)要当已真实(今)) 方便品本

释签云。第六已今。已即是迹。即指迹门是诸迹教。今即是本。即指本门。本门已前。皆名为已。涌出已后。方名为今。故云已说事理乃至权实。名之为迹。今说事理。乃至权实。皆名为本。故知若无迹中事理乃至权实。何能显于长远之本。又已今之言。虽异前五。亦是一往。指于寿量。名为今本。若望初本。则应又简已今不同。法华已前。诸经已今。仍属于迹。今经所明。乃是直明久远之本。即是已说已今为迹。今说已今为本。方是实说。所以六门引证之文。前三引迹。后三引本者何。然前三复通本之与迹。俱有事理乃至教行。体用等三。通中复别。既云本用本权。非迹文能显。况以本门为今。灼然不可引迹。为是义故。三引迹文。三引本文。又前之三文。既在于因。本因狭故。但以迹例本。故但引迹门。

读教记云。六重本迹。唯体用一重。是引本文。余五皆迹。签云前三引迹后三引本者。斯盖记主点经玄意。实权已今即指迹文为本门也。故云今说已今为本方是实说。然则前三不指本何也。曰前三既通。但以迹例本。后三既是通中复别。故须指迹为本。可观通别二字。此例甚多。如文句明本迹。初引寿量品。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又方便品。我本立誓愿普令一切众生同得此道。又五百授记。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妙乐释之云。初正引本文。次方便下引迹文。以迹中密示本意故。若显露说。即迹中本迹。下文显已。通得引用。又妙乐释方便品十双权实云。然此八中。前七迹门。第八本门。本虽未至。权实理遍。故下文云是我方便诸佛亦然。故方便之名通于本迹。文既玄释不同。今诸家商略者。或云前三是从本垂迹。后三是发迹显本。故云三引迹文。或云前三是因为迹。后三是果为本。或云圆谈大旨不分本迹之文。或云别含本意。故云三引本文。

观音别行玄记云。若理事。理教。教行。体用。四重本迹。不独今经。诸部容有。若尘点劫前。最初成佛。而为实本。中间今日示现成佛。皆为权迹。此名权实本迹。本门开竟。此身即本迹门已说。及诸部谈。皆名为迹。是名今已本迹。此之二重。诸经绝议。故云诸教不明。法华方说。菩萨地涌品云。佛告诸菩萨。娑婆世界有六万恒河沙等菩萨。一一各有六万恒河沙眷属。于我灭后护持读诵广说此经。时娑婆世界地皆振裂。有无量菩萨同时涌出。闻佛音声从下发来。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向二世尊头面礼足。时弥勒大众欲决所疑。以偈问佛。大众诸菩萨。是从何所来。从谁初发心。修习何佛道。我于此众中。乃不识一人。忽然从地出。愿说其因缘。佛告弥勒。是诸菩萨。我得菩提已。教化示导。令发道意(略开近显远动执生疑)时弥勒等。心生疑惑。白佛言。如来得阿耨菩提。始过四十余年。云何少时大作佛事(初疑成道近所化多此执近以疑远)此菩萨众。假使有人于千万亿劫数不能尽。斯等久远已来常修梵行(次疑所化众多行位深妙。此执远以疑近)。

寿量品。佛告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谓我出释氏宫。去伽耶不远。坐于道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广开近显远断惑生信)然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破近显远)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阿僧祇国。导利众生(玄云。初证之果。名本果妙本之娑婆。即本土妙。文句云。上引譬甚大久居何处。故云常在此土。及于他国而作佛事)于是中间。我说然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槃。皆以方便分别(文句云。拂执迹上之疑也。昔教所说。处处行因。处处得记。即是果疑。今拂除此疑。指然灯佛者。即拂因疑。言入涅槃者。即拂果疑。如此因果。非复一条。皆我方便非实说也。妙乐云。是释迦菩萨入灭。不得云是然灯。涅槃亦非释迦。尔时于然灯佛世。已曾成佛。而般涅槃。不可二佛一时兴故。是故。但以得记弘法寿终为果)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非生现生)亦复现言当入涅槃(非灭示灭。此为以形益物也)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此以声益物也)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菩提(现生)然我实成佛以来。甚大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非生。妙乐云。寿量久成尘点尚倍。中间被拂。伽邪非真。此论身真实明远本也)。

学无学品云。佛言。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阿难护持我法(文句。昔与我同发大心。即是同学。由我精进。前超得佛。由彼多闻。犹故持经)。

常不轻品云。往古有佛名威音王。灭尽之后。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是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有一比丘。名常不轻。凡见四众。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嗔恚恶口詈言。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经历多年。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四众。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即得六根清净。更增寿命。广为人说。时增上慢四众。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为诸四众。说此经典。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说是经。功德成就。当得作佛。时常不轻者。则我身是(文句。释迦出世。踟躇不说。常不轻。一见造次而言。何也。答本已有善。释迦以小而将护之。本未有善。不轻以大而强毒之)。

达多品。佛言。吾于过去无量劫中。求法华经。无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国王。发愿求于无上菩提。为欲满足六波罗密。勤行布施。不惜身命。捐舍国位。委正太子。宣令求法。时有阿私仙人。来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华经。若不违我。当为宣说。王闻仙言。欢喜踊跃。即随仙人。供给所须。采果汲水。拾薪设食。乃至以身。而为床座。身心无懈倦。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遂致得成佛。尔时王者。则我身是。时仙人者。提婆达多是。由提婆达多善知识故。令我具足六波罗密。

化城喻品。佛言。过去有佛。名大通智胜。灭度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闻父得成菩提。往诣佛所。请转法轮。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时佛受请。过二万劫已。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经八千劫。即入禅定八万四千劫。时十六沙弥。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法华。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令发菩提心(昔与说法结缘)一一菩萨。所化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中间更相值遇)彼十六沙弥。今皆得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一名阿弥陀云云。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结师古今)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菩提(会弟子古今一。初会现在弟子。此章先明不退者住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菩提。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次明退转者今住声闻)。所以者何。如来智惠。难信难解(释退住意)时所化无量众生者。汝等诸比丘(正结古今)及我灭后。未来声闻弟子是也(次会未来弟子。○玄云十六王子。弘经结缘。皆是中间所作非本因也。过是已前。所行道者。名之为本。即本因妙也)。

吾今来此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梵网经)(已上大机所明本迹之文)。

瑞应经云。佛言。吾自念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人。初求佛道以来。受形五道。生死无量。计吾故身。不能以数(色主切)。

菩萨本行经云。我于无量无边诸佛所。种诸善根。为转轮圣王。值无量佛。最初值遇三十亿佛。同名释迦(初阿僧祇始。此佛以其在始故云最初○大论云。如来先世为瓦师。名大光明。时有佛名释迦文。与弟子俱。到瓦师舍宿。瓦师施草座灯明密浆。便发愿言。我于当来作佛。如今佛名)。

妙玄云。迹因多种。或言。昔为陶师。值先释迦佛。三事供养。发愿得记。名字皆如先佛。即是初阿僧祇发心。既不明断惑。故知藏佛行因之相。或言。昔为摩纳。值然灯佛。五华奉散。布发掩泥。跃身虚空。得无生忍。佛与授记。号释迦文。既云断惑。故知通佛行因之相。或言昔为宝海梵志。删提岚国宝藏佛所。行大精进。十方佛送花供养。既为宝藏佛父。又是弥陀之师。称其功德。不可思议故。知是别圆佛行因之相。

次值八亿佛。同名然灯。次值三亿佛。同名弗沙。次值九万佛。同名迦叶。次值六万佛。同名灯明。次值一万八千佛。同名娑罗王。次值一万七千佛。同名度彼岸。次值一万五千佛。同名日佛。次值二千佛。同名憍陈如。次值六千佛。同名龙佛。次值一千佛。同名紫幢。次值五百佛。同名莲华上。次值六十四佛。同名螺髻(俱舍论。名为罽那尸弃。此云宝髻即此经螺髻是也。翻译名义云。吾佛初僧祇满值此佛。与七佛中第二尸弃。隔二僧祇)次值一佛。名正行(二阿僧祇始此佛)次值八万八千亿辟支佛。次值一佛。名善思。时弥勒为转轮圣王名毗卢遮那。于彼佛所最初发心。先四十劫。次值一佛。名示海幢。我为转轮圣王。名曰牢弓。于彼佛所。发菩提心。愿于未来。得成佛果。教化众生(空王佛所。同阿难最初发心。古释迦佛所。为瓦师时发心今值海幢佛所。为牢弓圣王时发心。此等皆是如来方便之说)次无量劫。值帝释幢等无量诸佛。次值一佛。名曰然灯(三祇满时值此佛)我为儒童。以青莲华。供养彼佛。为我授记。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此即依瓦师因地发愿。以授名号。自此之后。诸佛授记。皆同此名。金刚经云。我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十万亿那由他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法华云。中间我说然灯佛等。皆以方便分别)时然灯佛。住世八百四十万亿岁。尔乃灭度。我上为四天王。下为转轮王(此当银等三轮)乃至上为梵王。下为圣王(此当金轮)各三十六返(此竖论菩萨受报之身)及其变化随时而出。或为儒林之宗国师道士。不可称纪(此横论菩萨变化之身不一)从是之后。又值胜一切佛。寿八万亿岁。彼佛记我。过十亿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三阿僧祇始于此佛)次值莲花上佛。寿八万岁。彼佛记我。过十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此后当得作佛。下并有号释迦牟尼佛)次值最上行佛。寿七万岁。彼佛记我。过一千劫。当得作佛。次值上名称佛。寿七万岁。彼佛记我。过五百劫。当得作佛。次值古释迦佛。寿八万岁。彼佛记我。过一百劫。当得作佛(按古释迦。在初僧祇。当指最初三十亿同名者。此既在然灯后。不当安古字。恐以今释迦相望言之。故亦称古云)次值帝沙佛。寿六万岁。彼佛记我。过九十五劫。当得作佛。次值弗沙佛。寿六万岁。我翘一足。说偈赞佛。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彼佛记我。过九十四劫。当得作佛(大论云。以一偈赞弗沙佛。七日七夜。超越九劫。于九十一劫。后得成菩提○诸经多言。超九劫者。是毗婆尸佛)次值见真义佛。寿四万岁。彼佛记我。过九十三劫。当得作佛。次值毗婆尸佛。寿八万岁。彼佛记我。过九十一劫。当得作佛。次值尸弃佛。寿七万岁。彼佛记我。过三十一劫。当得作佛。次值毗舍浮佛。寿六万岁。彼佛记我。过三十劫。当得作佛。

述曰。世言七佛者。准药王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始自华光。终毗舍浮。现在贤劫。始俱留孙。终于楼至。是知毗婆尸至毗舍浮三佛。皆在过去庄严劫。拘留孙至释迦四佛。皆现在贤劫。七佛前后相继。止隔一劫。今诸经多言毗婆尸在九十一劫。余二佛在三十一劫相去远甚。似不在庄严劫之数。然三祇满时。正值毗婆尸。自此百劫种相好。则九十一劫。于说自合。盖除前赞佛超越九劫故耳。如上两义。虽是方便分别。然恐此土翻译。部别不同。今姑并存。以为援文者之证(校阅者云。若谓七佛前后相继。止隔劫一者。则应毗婆尸佛。当记过六劫而得成佛。乃至迦叶佛。当记过一劫。而得成佛。何谓百劫种相好则九十一劫于说自合。下文又云。已上四佛。在贤劫中。第九减劫。相继出世。俱与止隔一劫之言相违。览者详之)。

次值拘留孙佛。寿五万岁。彼佛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次值拘那含牟尼佛。寿四万岁。彼佛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次值迦叶佛。寿二万岁。彼佛记我。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已上四佛。在贤劫中。住二十劫。第九减劫。相继出世。故此文通指来世)我如是。奉事诸佛。修学佛意。尔乃生兜率天宫。住一生补处位(已上并菩萨本行经○涅槃经。此天欲界最胜故。补处菩萨。皆示生其中。为教化众生故)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中阿含经)释迦人寿一万岁时合出。为观众生无机可度。乃至百岁。见苦逼迫。劫将欲末故出乎世(大论○已上并小机所明本迹文)。

按因果经云。过去无数阿僧祇劫。有仙人善思(瑞应本行二经并名儒童)时灯照王太子普光(瑞应名定光。法华金刚本行诸经。并名然灯)启父出家。成菩提道。善慧初为五百外道讲论道义。各以银钱上之。与外道别。当往普光佛所欲施供养。见王家青衣持七茎青莲花过。追问此花卖否。答言。当送宫内欲以上佛。善惠请以五百银钱。顾五茎花。用以供佛。青衣从命。并寄二花。以献于佛。愿我后来。常为君妻。时王及大臣。礼佛散花。悉堕于地。善惠五花。皆住空中。化成花台。后散二花。住佛两边。佛赞善惠。汝过阿僧祇劫。当得成佛。号释迦牟尼(此经。与本行经。并作阿僧祇而瑞应作九十一劫。如此延促不同。虽是方便分别。然诸经并以毗婆尸记九十一劫为正。则瑞应所出。亦可为用)善慧。见地浊湿。心自念言。云何令千辐轮足蹈此而过。即脱鹿皮衣以用布地不足掩泥。又解发以覆之。如来践已。因记之曰。汝后得佛。当于五浊恶世度诸天人。时善惠。以偈赞佛(文多不载)求佛出家。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门。善惠命终之后。上生为四天王。下生为转轮王。乃至上生为第七梵天王。下生为圣王。各三十六返。或为仙人。或为外道六师婆罗门小王。各尽其寿。不可称数。时善惠者。即我身是。青衣者。邪输陀罗是(因果经○案瑞应经称瞿夷卖花女者。取第一夫人为言也。若本经与法华皆云邪输者。取罗睺生母也。今以后义为正)四教仪引大论云。如来修菩萨道时。从古释迦至尸弃佛。值七万五千佛。名初阿僧祇。常修六度。次从尸弃至然灯。值七万六千佛。名二阿僧祇。此时用七茎莲华供养。布发掩泥受记号释迦文。次从然灯至毗婆尸佛。值七万七千佛。名三阿僧祇满。经如许时。修六度行。更住百劫。种相好因。修百福成一相(按优婆塞戒经。我于释迦最初发心。于迦叶佛。满三阿僧祇。窃详三祇满时。正在毗婆尸。今言迦叶者。兼百劫种相好言之也)。

述曰。窃考如来本迹之义。以由已今相望。互有久近本。不可以大小机见为之分别。今约诸部。共谈之。粗法华开显之妙。较而论之。则大小机见不容不审。例如秖一八相。而有大小之别。由机见之不同也。

叙圣源

序曰。如来之先起自大人。厥后转轮次第承袭。夷考典籍。略陈氏族之源。盖将以表章吾佛示生弈世圣王尊贵之家也。

大劫之始世界初成。光音诸天化生为人云云。于是议立一人有威德者。赏善罚恶号平等王。众共供给。遂有民主之名(长阿含经○详见三世出兴志)初民主王号大人。第二王名珍宝。第三王名好味。第四王名静齐。第五王名顶生。乃至三十三王名善思(长阿含。四分律。此三十三王。皆子孙相承。诸王之名备见本经)自善思王后有十族转轮圣王相续而出。第一真阇王子波延迦(真阇即阿含善思王)有五转轮王。第二多罗业。有五转轮王。第三阿波叶。七转轮王。第四犍陀利。八转轮王。第五迦陵迦。九转轮王。第六瞻婆。十四转轮王。第七拘罗婆。三十一转轮王。第八般阇罗。三十二转轮王。第九弥尸利。八万四千转轮王(案本行经。最后一王。即大茅草王仙是也)第十懿摩弥。百转轮王(楼炭经弥沙塞名郁摩。长阿含。名懿摩。四分律。名懿师摩。即甘蔗王。为善生王之先也。梁祐律师。释迦谱云。释种以懿摩为先)。

名释迦

序曰。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圣种而终莫能委瞿昙释迦前后立号之义。须知言瞿昙者。有四义焉或纯淑。或最胜。此从本德。以为称也。或甘蔗。或日种。此就本缘以为言也。其称释迦者。则有三名。据德建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云舍夷之与直林。然释迦之起。实见于甘蔗王之四子。甘蔗梵语。既为瞿昙。则释迦之称。实自瞿昙出。前瞿昙。后释迦。虽有二称。其实一姓。前人有以日种甘蔗舍夷并列为五氏者。本末纷揉。无所取裁。今故备论后当毋惑。

夫姓者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氏者。所以别子孙之所由出也。印度族姓。则有四流。一曰刹帝利者。王种也。二曰婆罗门者。净行也。三曰吠奢者。商贾也(旧云毗舍)四曰戍陀罗者。众人也(旧云首陀)凡兹四姓。前二是贵。后二是贱(此说出西域记)随时所尚。佛生其中释迦出刚强之世。托王种以振威。迦叶生善顺之时。居净行以标德(大论)昔阿僧祇劫。有菩萨为国王。父母早丧。逊国与弟。从婆罗门瞿昙学道。受瞿昙姓(本经。翻纯熟。应法师。翻最胜。此皆从师德为义)乞食还国。人无识者。谓之小瞿昙。于城外甘蔗园中。以为精舍。贼盗官物。路由园过。捕盗寻迹。执小瞿昙。王令以木贯身射之。大瞿昙见。悲哀棺敛取血泥团之。还置精舍。著左右器。大瞿昙言。是道士若其至诚。愿天神有知。使血化为人。却后十月。左化为男。右化为女。因名瞿昙氏纯淑之姓(十二游经)过去有转轮圣王。名大自在(即第九族弥尸利)子孙相承。八万四千王。最后王。名大茅草。垂老无子。委政大臣。剃发出家。众号王仙诸弟子时行乞食。王仙老不能行。遂以草笼盛悬树上。虑虎狼也。猎人望见。谓是白鸟。乃射杀之。血滴于地。后生甘蔗二本。日炙开剖。一生童男。一生童女。弟子养护。以报诸臣。众谓王种命相师占之。立名善生。号甘蔗王。女名善贤。立为第一妃。又以日炙甘蔗而生。亦名日种(菩萨本行)。

述曰。瞿昙一翻甘蔗。则当据本行。二本甘蔗之缘。一翻泥土。则当取十二游经血泥之事。是知诸经梵语则曰瞿昙。华言则称甘蔗泥土。华梵互出其实一义。

甘蔗王第一妃善贤。生子名长寿。第二妃生四子。一名炬面。二名金色。三名象众。四名别成(菩萨本行)。

述曰。弥沙塞云。郁摩王第四子尼楼。本行经尼俱。此翻为别成。祐律师。指懿摩王。是释种之先。第四子庄严。是白净所承。南山。指懿摩。即第十轮王。去菩萨一百世。第四子庄严。即白净所承。其说略同(别承庄严。两译不同。秖是尼俱一人)。

时善贤妃欲立长寿。白王摈遣四子出国。至雪山北自立城居。不数年间郁为强国(本行经。往灵山建国。城号迦毗罗。其王名别成。远近钦服)父王悔忆遣使往召四子辞过不还。父王三叹之曰。我子释迦(此云能仁本行经)到雪山边住直树林中。故名为释迦(此云直林长阿含经)近雪山北舍夷林筑城营舍。因名舍夷国(五分律)。

述曰。舍夷者。林名也。既以名国。又以名氏。窃详舍夷。恐翻为直。即前雪山直林之义。妙玄云。舍夷是西方贵姓。此但约义。未见所出。

别成王子拘卢。拘卢子瞿拘卢(菩萨本行)。

懿摩王第四子庄严(即别成)懿摩百轮王最后王。名大善生(案四分律。懿师摩。次第百王。后有王。名大善生。南山释迦谱云大善生。即如来七世祖也)自百轮王后。六世祖乌婆罗王。五世祖泪婆罗王。四世祖尼求罗王。三世祖尼浮罗王。二世祖师子颊王。一世父净饭王。师子颊四子。一净饭王(诸经或云白净)有二子。长悉达太子。次难陀。二白饭王二子。长调达(诸经或云提婆达多)次阿难陀。三斛饭王二子。长摩诃男(或云俱利太子。五比丘之一)次阿那律(或云阿[少/兔]楼驮)四甘露饭王二子。长婆沙。次跋提(五比丘之一长阿含经)。

劫初以来。嫡嫡相承。作转轮王。近来二世。但作阎浮提王(大方便经○当知师子颊净饭二世。独王南洲。但铁轮王耳)。

法王正统世系图

·平等王(民主平等王。亦名刹帝利。子孙嫡承凡三十三世。为善思王)

·善思王(平等王至此三十三世。后有十族)

·波延迦王(善思王子第一族有五转轮王)

·多罗业王(此第二族亦有五转轮王)

·阿波叶王(此第三族有七转轮王)

·犍陀利王(此第四族有八转轮王)

·迦陵迦王(此第五族有九转轮王)

·瞻婆王(此第六族有四转轮王)

·拘罗婆王(此第七族有三十一转轮王)

·般阇罗王(此第八族有三十二转轮王)

·弥尸利王(此第九族有八万四千转轮王。最后一王名大茅草王。亦名王仙。所生之子即懿摩弥王)

·懿摩弥王(此第十族有百转轮王。懿摩弥亦名甘蔗王。释种以此王为本始。此王有二妃。第一妃生长子名长寿王。第二妃生四子。一名炬面王。二名金色王。三名象众王。四名别成王。已上皆第二世)

·拘卢王(第三世)

·瞿拘卢王(第四世。展转至最后百世名善生王)

·善生王(悉达太子七世祖也)

·乌婆罗王(六世祖)

·泪婆罗王(五世祖)

·尼求罗王(四世祖)

·尼浮罗王(三世祖)

·师子颊王(二世祖所生四王)

·净饭王(生二子。一悉达。二难陀)

·白饭王(二子调达。阿难)

·斛饭王(二子。摩诃男。阿那律)

·甘露饭王(二子婆沙跋提。已上名四王。生八子也)。

述曰。楼炭称懿摩百轮王。阿含四分。皆云最后王名大善生。言最后者。第一百也。南山指大善生为七世祖。此依长阿含。乌婆罗等六王至太子。为一百七世可也。而又云。去菩萨一百世者。当是脱去七字。自民主至善思。三十三世。正嫡相承。自波延迦十族已降。或嫡庶互立。或兄弟迭兴。分为十类。必有亲疏始终之义存焉。然受天明命。统王四洲。其所以得君道者。莫不同也。十族总之。凡八万四千二百十一王。并前民主三十三王。及六世祖王。至太子身。共八万四千二百五十王也。

同类推荐
  • 燕翼诒谋录

    燕翼诒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History of Animals

    History of Animal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分别缘生经

    佛说分别缘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摩诃止观记中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江诗话

    北江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有风轻相迎

    有风轻相迎

    十六年前,陆暄走失在马德里街头,被收养后取名苏南溪。回来南城,她故意接近母亲周韵的继子陆春晓,她曾经的小哥哥。她嫁给他,只为报复。周韵很快知晓苏南溪的真实身份,得知她失去记忆,便找人来冒充陆暄。而陆春晓对苏南溪的身份也产生了怀疑,他找人调查,发现了背后隐藏的真相。他一直希望苏南溪能够对他说实话,这样他也许就原谅她了,但苏南溪始终都没有坦白,他也像变了一个人,没有了往日的柔情。苏南溪则以为是因为他和前女友旧情复燃才导致如今分崩离析的生活,却不曾想自己从来都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她以为秘密就是秘密,永不被他所知,却不知原来他一直都在沉默中备受煎熬。而深爱,是把她不知道的故事往心里收,一笑泯恩仇。
  • 励志羊皮卷(上)

    励志羊皮卷(上)

    她把爱藏在虚假的剧情里,独自承受,只希望那个人拥有与她无关的幸福。牵手是两人在一起的盟誓,是爱情的开始,是一种美丽宣誓。由于牵手缘分变为爱情,爱情变为亲情。这是最痛苦的告别,当生命只剩下倒数的时间,真爱才会突然显现,只可惜,一切已经太晚太晚……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震撼心灵的世间真情,刻骨铭心的温馨感动!
  • 穿越为扎基的综漫旅游

    穿越为扎基的综漫旅游

    白凌因暗杀而无故穿越成为破坏神扎基,在数个位面进行游走……〖无敌轻松向〗佛系更新,但不太监简介无力,请看正文(ps:没准哪天我又把大号密码给忘了)群:656827205
  • 幻世流景:景天

    幻世流景:景天

    一千多年前,神医高僧释法,目睹中原之大,门派林立,却无一个半个真正以天下为重,以百姓为本,皆忙于江湖恩怨,追名逐利。这是一个幻世,充斥着黑暗,仇恨,冷漠,死亡……血染幻景,落世流殇,正当四象异位,灾祸迭起,外敌入侵,妖魔肆虐这时,麒麟魔又横空出现,冰火两重天。景天门竭力抗灾抗敌。敌人死伤无数,终于败退,景天门也遭受重创,而景天第六代掌门景阳天不得不采取长老之策,动用禁术阴阳封印术,与众高手合力将麒麟魔虚体化封印在只有几个月大的女婴小麒麟体……爱与光明的信仰之印刻在小麒麟们的心中,永不磨灭。流景似幻,幻世如景,此经华年,此世无悔。
  • 若非爱怎许一生

    若非爱怎许一生

    她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女子,她自幼被师傅领养,长大后,却被师傅作为一颗报仇的棋子利用,虽不甘心,却也认了但她,只想要,安静的生活,简单得泛不起一丝涟漪
  •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

    做自己的健康顾问,自己就是最好的医生。俯拾之间即是强身保健妙法,举手投足尽享不生病的自在。叩齿咽津、耳压通经、净血排毒、食疗方、辨病治病绝招……最简单、最实用,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不生病的智慧,享受健康快乐的生活。增强体质,享受不生病的自在,“武器”就在你手中。
  • 宠后之路

    宠后之路

    上辈子傅容是肃王小妾,专房独宠,可惜肃王短命,她也在另觅新欢时重生了。傅容乐坏了,重生好啊,这回定要挑最好的男人嫁掉。谁料肃王突然缠了上来,动手动脚就算了,还想娶她当王妃?傅容真心不想嫁,她不怕他高冷得可以冻伤人,可她不想当寡妇啊。
  • 社会交往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社会交往英语口语即学即用

    取材于人们所从事的社交活动的方方面面,范围广、实用性强。共包括7个部分:社交惯用语、家庭交往、社会生活、电话交往、商务交往、出行交往和社交语气。希望该书对具有中低层次英语水平的读者提高英语口语水平有所帮助。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道德经三帝注

    道德经三帝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