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者道之動
反者道之動。
衍義云:《易復卦》曰:剛反,動而以順行。
鈔《易經復卦眾》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王弼註:入則為反,出則剛長,故無疾。疾猶病也,朋為陽也,故云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也。
衍義云: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鈔《周易繫辭》之文。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誠,其孰能與於此哉。
衍義云:仰觀于天,俯察乎地。
鈔《易繫辭》之文。註:故能彌論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衍義云:五行有水,反流全一,而動善時。
鈔《列子·黃帝篇》之文。已全具於《道經·內道沖章第四篇》中,意已全,今不再錄大槩。反流全一者,反流則與道合,淵靜則能全一。老子曰:心善淵淵虛而靜,不與物雜,波流之變,雖或不同,而淵湛之性,動則時若。故云反流全一,而動善時也。
弱者道之用。
衍義云:指我亦勝我,踏我亦勝我,風之行乎,太虛可謂弱矣。
鈔《莊子·秋水篇》之文。她謂風曰:予動吾脊脅而行,則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而似無有,何也。風曰:然。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蓬蓬然入於南海也,然而指我則勝我,蹉我亦勝我。折大木,蜚大屋,唯我能也。自北徂南,擊揚溟海。然人以指於風,風即不能折指,以腳踏於風,風亦不能折腳,此小不勝也。
衍義云:决之東則東流,决之西則西流,則水之託於太虛,可謂弱矣。
鈔《孟子·告子章句上》之文。告子曰:性猶湍水也,决諸東方則東流,决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湍者,波流縈回之貌也。
衍義云:列子曰:有形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此言天地形之大者也。陰陽非神識也,有形若生於無形者,天地豈有神識心性乎。若其無者,從何而生耶。假設此問者,將明萬物者有生也。
上士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衍義云: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鈔《論語·子罕第九》之文。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范氏註曰:顏子聞夫子之言,而心解力行,造次顛沛,未嘗違之。如萬物得時雨之潤,發榮滋長,何有於惰,此羣弟子所不及也。
衍義云:如《論語》之可以語上語下者也。
鈔《論語·雍也第六》之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此言中人以下之質,驟而語之太高,非惟不能以入,且將妄意躐等,而有不切於身之弊,亦終於下而已矣。
衍義云:若子夏出見於紛華盛美而悅入,聞夫子之道而樂是已。
鈔《史記·禮書》所載子夏門人之高弟也。猶云:出見紛華盛麗而悅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决,而況中人以下漸漬於失教,被服於成俗乎。
衍義云: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
鈔《莊子》盜跖與孔子所說之文。盜跖曰: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瘦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天與地無窮,八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託於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
衍義云:亦猶章甫致賤於越人。
鈔《莊子·逍遙遊篇》云:宋人以章甫為貨。章甫,鄒魯之冠也。越人者,百越之人也。其舊俗斷髮文身,不尚冠冕,則章甫非彼所好也。故云猶章甫致賤於越人。
衍義云:和璞見遺於楚國。
鈔:和璞者,姓卞名和,楚國人也。居荊山之下。荊山在楚地,出美玉。卞和得玉璞獻於楚王。王怒,遂刖卞和左足。楚王崩,武王立。又進。武王曰:昔誑先君,又刖卞和右足。和抱玉泣於荊山。武王崩,成王立。和將玉進之。成王使人琢之,果是美玉也。玉價無估也。
衍義云:曲士不可以語於道矣。
鈔《莊子》曰:曲士不可以語於道矣。此文在《秋水篇》,云: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道者,束於教也。此言下士不識道之微妙也。而大笑之,使下士不笑不足以見真常之道也。
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衍義云:如孔子曰:述而不作,竊比於我老彭。
鈔《論語·述而第七》云: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註:述者傳舊而已,作則創始也。故作非聖人不能,而述則賢者可及。竊比,尊之辭,我,親之辭。老彭,商賢大夫,見《大載禮》。蓋信古而傳述者也。
衍義云: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
鈔《史記·列傳》:周幽王時,孔子適周,嚴事老子而問禮。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慾,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矣。
衍義云:莊子曰:不得已而後起。鈔《莊子·刻意篇》之文。故曰聖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物先,不為禍始,感而後動,不得已而後起。
衍義云:漢陰丈人孑孑然以真為己任,而別乎世俗。
鈔《莊子·天地篇》之文。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晋,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五十畝曰畦。鑿遂而入井,抱甕而出灌,搰愲用力貌,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蕩,其名為槹。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慙,俯而不對。
衍義云:與物同波,而和其光。
鈔《莊子·庚桑楚》之文。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為,與物委蛇斯順之也而同其波,是衛生之經也。此言物波亦波,和光混迹,同其波流,至人無心,合於玄道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衍義云:若九鼎瑚璉。
鈔:九鼎者,大鼎也。《黃帝內傳》云:黃帝探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即今之湖城南,號曰荊山。瑚璉,《魯語·公冶長篇》之文。子貢曰: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記曰黍稷之器,夏曰瑚,商曰璉,周曰簠簋,皆宗廟祭祀之器,取以貴也。故曰:大器晚成。
衍義云:莊子曰:美成在久。
鈔《莊子·人間世篇》之文。葉公子高將使齊,問於仲尼。仲尼告之。故法言曰:無遷令,無勸成,過度益也。遷令勸成殆事,美成在久,惡成不可改,可不懼歟。
道生一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衍義云:渾淪一氣,未相離散。渾淪者一也。一者太極也。
鈔《列子·天瑞篇》之文。子列子曰: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天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渾淪者,言萬物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變者,究也。乃復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沖和氣者為人。故曰: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衍義云:天地氤氳,萬物化生。
鈔《周易繫辭》云: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絪縕相附著之義,言天地無心,自然得一。唯二氣絪縕,共相和會,萬物感之,變化精醇。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衍義云:莊子曰:至陽赫赫,至陰肅肅,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
鈔《莊子·田子方》之文也。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肅肅陰氣,赫赫陽氣,言二交泰也。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衍義云:大人虛其靈府,則純白來并。
鈔:夫心者,乃神靈之府也。故云:靈府虛室,生白之謂也。
衍義云:君子不動心,則浩然之氣可養。
鈔《孟子·公孫丑章句上》之文。孟子曰:我四十不動心。四十,強仕君子道明德立之時。孔子云:四十而不惑,亦孟子不動心之謂。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此公孫丑問孟子之不動心,所以異於告子如此者,有何所長而能然。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衍義云:孤、寡、不穀者,不祥之名。
鈔《左傳》、《春秋》之文。已於昔之得一章中載之,不復再錄。
衍義云:天道虧盈而益謙。
鈔《周易謙卦彖辭》: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衍義云:卑以自牧。
鈔《周易謙卦》初六爻辭也。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此言謙謙君子,常以謙卑而自養其福也。
衍義云:饕餮富貴。
鈔:饕餮者,縉云氏有不才子,天下謂之饕餮。貪財曰饕,貪食曰餮,此言貪財求利以為富貴,豈不知聖人有言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衍義云:《書》曰:滿招損。
鈔《尚書·大禹謨》之文。益贊于禹曰: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衍義云:強秦以專制而滅。
鈔《廣聖義》云:昔秦吞七國,一統九州,力盛強兵,天下莫敵。至於土崩瓦解,曾不踰時,扶蘇死於長城,子嬰降於軹道,立四十六日,項羽至斬之,祚滅身亡。以此觀之,豈非專制而滅乎。
衍義云:大漢以和順而昌。
鈔:大漢高祖劉邦,彭城豐沛人也。推賢用能,與項羽力戰而取天下。德制強楚,仁及生靈,智士為之謀,賢士為之轉,用三傑而成帝業,約三章而安疲民,有長者大度之美,傳祚兩漢二十四帝四百餘年,豈非和順而昌乎。內引三傑者,運籌帷喔之中,决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連百萬之師,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轉漕關中,給食不乏,吾不如蕭何。此三人者,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得天下也。三章者,泰二世十一月,沛公悉召諸縣父老豪傑,謂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與諸侯約,先入關中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餘悉除去秦法,諸吏民皆安堵如故。
衍義云:子路好勇,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焉。
鈔:子路好勇,不得其死。此《論語·公冶長第五》之文。子曰: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子路聞而喜,以夫子之與己,而不知其實意,夫子美其勇而譏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適於義。羿,善射者。羿乃有窮氏之國君,力能善射。界,盪舟者。有勇力,陸地能行舟,已於三十三章中載之,不復再錄。此三子者,皆恃勇力以取勝於人,而俱不得其善終,是皆失其柔弱之義也。故老君以此垂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