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96300000010

第10章 游南斋

游南斋

韦应物

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

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

同类推荐
  • 七法

    七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金食治

    千金食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疚斋小品哥窑谱

    疚斋小品哥窑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千有门颂略解

    三千有门颂略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噶玛阑志略

    噶玛阑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舌尖上的私房菜

    舌尖上的私房菜

    在书中我们窥见傻兮兮的土豆、暴躁的洋葱、美艳的汤,美食之外作者以细腻的笔调,通过对美食的坚持和追求,向我们呈现了精致的生活态度和悠然的人生趣味。
  • 民间山野奇谈

    民间山野奇谈

    一座古墓,一条未知生物,探访出来的则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人们喜欢用神鬼之说来解释超自然事件,但某些事物的神奇,绝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说清道明的。这是一个默默无名之人的经历,一段早已被遗忘了的历史……
  • 湘西鬼话

    湘西鬼话

    若干年前,一个青年男子流落湘西,遇到了一只白狐,后来似乎那只白狐化做了一名白发女子,并给他留下一子。若干年后,那只已经给埋藏到棺材里的白狐给人挖了出来。究竟那只白狐是不是狐仙,后人们破开层层迷雾,一步步寻访到当年那个极度迷信和排外的小村。几乎没有了任何的一个知情者,留下的,只有一些流传于乡间的传说……
  •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查干湖畔的辽帝春捺钵

    捺钵,契丹语,皇帝及中央政府出行的居所,行宮、行在、驻跸地之意。是辽代皇家执政制度的专有名词。辽代帝王与中央政府、皇室成员、地方政要,在一年四季中逐水草而居,春水秋山,冬趋暖夏就凉地伴随着游牧渔猎交换着驻跸地。春捺钵,即辽帝及其中央政府春天的行宮与皇城。公元2009年,吉林省组织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取得了震惊世人的重大发现。在查干湖西岸的乾安境内,发现了四处辽代的春捺钵遗址。给考古界带来这一惊喜的,是乾安县文化局的局长马福文和县文物考古所所长王忠军。
  •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

    《儿童文学成长励志书系:爸妈不是我的佣人》编者通过仔细甄别、全盘分析,由儿童生活的细节入手,根据儿童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全方位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考量,并有针对性地从古今中外大量的名人生长传记以及充满智慧的寓言中提取对儿童有指导意义的故事,能够帮助儿童认清个人的不足,主动地由内而外地进行自我完善。
  • 民国一道士

    民国一道士

    左手玄天尺子……咳……那个……拿错了!水道人尴尬的在身上摸索了半天,右手小医书。治病不救人,只与鬼神论。入我无量观,远离红尘非。
  • 王爷之妻是神医

    王爷之妻是神医

    “我签,从此以后你我在无任何挂隔。”然后魏雨衣就走了。三年以后,有一个王爷宠着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救了他一命,他们彼此心生爱慕,婚后那个王爷可叫一个宠啊。怕她受伤,怕她难受……。这就是一个“宠妻狂魔”。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
  • 释道

    释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经济面向

    梁启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盖的题材相当宽广,但有一个面向是至今尚未被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经济论述。在梁启超的全集里,经济论述所占的比例不高,只是作为他议论众多时事的一环;但他对某些经济问题曾下功夫深入研究过,尤其关注币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梁启超的文笔犀利活泼,老少咸宜;他所论述的主题,大都具有时事性与政策建议的意涵,很能引起当时读者的关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项特性也是负面的:环境一变、时间一过,这些问题的意义就随风而逝(“能动人”但“不能留人”)。一个世纪之后,本书作者重读梁启超的经济论著,得到三个观感:文笔方面情绪高张,内容方面动人听闻,手法方面自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