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014500000003

第3章 也是城南旧事

2003年,夏祖丽先生曾赠我一部她为母亲林海音写的传记,书名就叫《从城南走来》。隔年春天,又承她赠我台北天下文化版的《何凡传》,这是夏先生刚完成的父亲的传记,参与写作的还有其外子张至璋及成功大学应凤凰博士。夏先生的序文《也是城南旧事》,讲的则是她们全家居住台北市城南时的故事了。

但是《何凡传》的第一章《从颜料坊到宣武门外》,又从南京的城南说到了北京的城南。这一家人真可谓与城南有缘。

对于南京的书香世家,南京人现在已只知道南捕厅甘家了。长干里端木家、秦淮水榭朱家、红土桥陈家、颜料坊夏家等都已淡出了记忆。夏家祖宅所在的颜料坊,在拓宽集庆路时被铲除了一半,余下的半截也在“老城改造”中被夷为平地。说起夏仁虎,竟须得加一个注脚,说他是林海音的老公公,听者才不至于茫然。

这对于夏仁虎,未免过于委屈。

林海音的外子何凡,本名夏承楹,是夏仁虎的第六个儿子。夏家在明末自绍兴迁居金陵,素有清望。道光年间,夏仁虎的祖父夏垲和叔祖父夏塽相继中举,皆有文名,被时人比作晋代陆机、陆云兄弟,誉为“一时机云”。夏垲的长子家镐得中进士,曾任刑部右侍郎;次子家铣是邑增生,死于太平天国之难,后入祀金陵昭忠祠;四子家镛也是邑增生,曾在九江任税吏。家镛的五个儿子,少年时皆蜚声文坛,而四子仁虎尤著。夏仁虎1874年生于南京,三岁识字,七岁做对,十一岁作文,但偏爱诗词,少年时就因“窗外芭蕉篱内竹,一般夜雨两般声”的佳句,被恩师陈作霖赏识,以为有词意,遂得“两声词人”的雅号。他在光绪二十三年拔贡,第二年也就是戊戌变法之年,赴京朝考,得授京官,历任职刑部、邮传部、农工商部等;入民国后曾任财政部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五十五岁退休;后专事讲学与著述三十余年,有著作四十余种。据王景山先生统计,其中诗、词、文集十七种,风俗、掌故类六种,地方志类九种,学术著作七种,戏曲、小说各二种。1949年后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1963年辞世,享年九十。

民国年间,夏仁虎曾与章士钊、叶恭绰、张伯驹等组织诗社、词社,唱和不缀。据林海音说,夏仁虎晚年,仍和傅增湘、吴廷燮、赵椿年、郭则沄、张伯驹等国学前辈最为友好,“酬唱往来,享尽文人的乐趣。多年来的夏日黄昏,他几乎每天和这些好友在中山公园柏树林下的春明馆茶座聚晤”。他还仿《儒林外史》写下了一部《公园外史》,“叙述当时朋辈状况,灵感当然就是得自多年在公园‘黄昏之游’的谈闻”。邓云乡先生也曾经说道,夏仁虎“虽无国学大师的头衔,但的确属于国学范畴的学人”,希望今天能多几个知道夏仁虎、多几个读夏仁虎著作的人。

南京人不知夏仁虎,是文化视野的严重隔膜。

夏仁虎虽然二十四岁就离开南京,定居北京,但终生不忘故土。据其孙女祖丽说,他以枝巢为号,典出《古诗十九首》中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所以他将北京的居所称为“北枝巢”;退休后曾经有举家南徙之意,毕竟因为在北京日久,已繁衍三代,难以成行。他最后的著作《枝巢九十回忆篇》中,也说到他“二十年前有意南返,于家乡购屋一区”,其地在饮虹桥西九儿巷中,据说是明代魏国公更衣别墅的旧址;终因担心卷入政治旋涡,“归计蹉跎”,而日寇侵华战事已起,只能“做《南枝巢赋》寄意”:“枝巢既营,归栖未遂;风鹤忽惊,骨肉流离。”抗战期间,他困居沦陷的北京城中,尽管“纷纷伪组织,时来相诱劝”,都被他“严词坚拒绝”;还曾作《哀金陵赋》,以精卫填海“曾无救于洪流”喻指南京汪伪政府没有前途。

夏仁虎生平爱藏书,在《枝巢九十回忆篇》中,他自述生平有两件事恋恋难舍,“其一为藏书,是我平生愿。有力即购求,简册盈数万”。后为生计所迫,多被书贾捆载而去。但苦心搜集到的南京地方文献五百余种始终不能割舍,1960年,他因目力衰退,遂将其全部捐献南京市文管会,作为对故乡的回馈,其中有《景定建康志》这样的珍本。同时捐赠的还有他关于南京的著作,包括部分未刊文稿。

夏仁虎的著述中,与南京有关的专著至少有六种。最早的大约是1915年完成的《岁华忆语》,“于金陵旧时之风俗习尚,略可见焉”;1947年中秋他寄交卢前,于次年1月载入《南京文献》第十三号。其次是《玄武湖志》,1932年雕版刊印于北京,近年有广陵书社的影印本。1943年夏完成的《秦淮志》,1948年12月载《南京文献》第二十四号,近年重刊入秦淮区文化馆所编《秦淮夜谈》中。林海音以为《玄武湖志》“应属《秦淮志》的一部分”,则是误会。其实这些都是他为纂修《金陵通典》所做的准备,此外还有未能出版的《金陵明遗民录》十卷、《金陵艺文志》十四卷及《金陵艺文题跋》十四卷等。《金陵通典》似未能完稿,亦未见刊行。在他参与重修《江苏通志》所补的《耆献传》三百篇和诗词文集中,亦有许多关于南京的内容。夏仁虎对修纂地方志的浓厚兴趣,源于自幼师从南京著名方志学家陈作霖所受的影响。在北京,他还参与了《绥远通志》和《北京志》的修纂。后由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北京市志稿》,就是由夏仁虎保存下来捐赠市府的。

方志著述中,最为夏氏所重视的,当是《秦淮志》。他在自序中说,“金陵诸山水多有志”,偏偏最著名的“秦淮独无”。考其原因,大约一是秦淮河流域广,历史久,贯穿都市,体例难以把握;二是志秦淮必涉娼妓、游船,二者“已成不可离之局”,但“详之伤志体,略之伤志实”,取舍亦有困难。然时逢战乱,“老成日益凋落,文献将尽丧失”,所以他打破通常山水小志体例,以水系地,将旧籍所载材料,析为流域、汇通、津梁、名迹、题咏五卷;将“闻诸父老者”和“身所及见者”,撰为宅第、园林、坊市、游船、女闾、余闻六卷;另人物一卷,记述他所亲见者。这部六万余字的《秦淮志》,保存了丰富翔实的史料,至今还是研究秦淮文化最系统也最重要的“征考之资”。

夏仁虎的大哥和二哥两支,一直留居南京老家。

夏仁虎有八子一女,没有一个学中文、研国学的,也没有一人从政。只有学外文的何凡,后来进入文坛,也只有何凡一家离内地去了台湾。何凡在台湾办报纸,开专栏,搞翻译,影响到三代年轻人的成长;他的周围聚集着许多台湾文化界的精英人物,梁实秋、白先勇、痖弦、隐地、琦君、齐邦媛、侯榕生、彭歌等都是其座上客。“夏府永不熄灯的客厅,被认为是台湾半个文坛。”

何凡说,男女两性要像对联的上下联,要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分量平均,才是佳作。他与林海音,要算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中难得的佳对了。更难得的是两人都长寿,共同生活六十三年。然而,林海音在内地家喻户晓,何凡却籍籍无名,由此亦可见两岸文化交流的缺乏和浮泛。

在同一个民族中,文化视野出现这样的隔膜,不能不说是可悲的。

同类推荐
  • 古诗三百首

    古诗三百首

    汉魏六朝诗上承先秦,下启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从汉诗、汉乐府民歌,有古诗十九首、曹操、曹植、蔡文姬、嵇康、阮籍、陶渊明、谢灵运、庾信等大家名作,也有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优秀乐府民歌,《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古诗三百首》内容精彩纷呈,最大限度地反映了古代诗歌的全貌。古诗风格有质朴与瑰奇之别。但在直抒胸臆、自然成文上,则精神相通,从而将对声文辞采的追求与对自然情性的崇高统一起来,为唐人完成古今体分流,臻于“格高而律清”的艺术胜境,作好了准备。
  •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现在有谁经过西长安街一带的,总可以看见几个衣履破碎的穷苦孩子叫卖报纸。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
  • 飞越人间

    飞越人间

    令世界瞩目、让国人骄傲的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工程,对于常人来说,无疑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它的背后,有着无数惊人内幕和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从准备点火到安全返回,每一步都事关生死成败,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每临发射,上动中央领导,下系普通工作人员,牵一发而动全身,悬念不断,步步惊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李鸣生以大量翔实珍贵的材料,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和航天人的生动足迹,其中披露的大量内幕,必将带给您新鲜的阅读体验,让您叹为观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人类进入航天时代。
  • 绿叶对根的怀念

    绿叶对根的怀念

    “失去家园的人,将在何处安身?”这积于岁月,发于无端的感慨,与荷尔德林的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无意中构成了精神意义上的一问一答。尽管一个是文学界公认的大师,一个是身边的普通朋友,但有条秘密通道,似乎一直在中间沟通着这些共同漂泊的灵魂。或许,正是这种不懈的求索,唤醒了我们血液里骨髓里的故乡情结。
  • 知行八谈:感悟做人做事做官

    知行八谈:感悟做人做事做官

    本书是一名从基层走来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感悟之作,作者从做人做事做官的层面,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揭示了为人者的处世之道、为官者的从政之学、为学者的成功之要、为商者的经营之妙。文风质朴,语言平实,案例丰富,道理深刻,既有一定的理论指引,又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热门推荐
  •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郎咸平说,中国经济开始陷入全面衰退;中国经济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摆脱不掉通胀这个瘟神;我们无法实现产业升级,只能产业转移;我们距离香港式的楼市崩盘只差半步;国企根本不赚钱,国企拒绝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催生了高利贷;所谓保本的理财产品,其背后是风险极高的房地产;国有四大银行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所谓国际板,是国资委的另外一个孩子“红筹股”回来圈钱了。
  • 中医人生

    中医人生

    中医,一个中医学院学生,在中西医之间迷茫着。传统中医与世界接轨,全面碰撞,中医的出路在何方?医药,医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有药没有医,还能顶顶,可是有医却没有药,那么便亡了。医学不分国界,不归你我,它出现的目的就是医治,……在谁的手中发扬光大都没问题,都是人类的瑰宝。
  • 部长与国家

    部长与国家

    本书记述的是当年“独臂将军”余秋里授命出任石油部长、带领五万大军在松辽平原上进行大庆石油会战的传奇故事。作品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
  • 冲喜小娘子的逆袭之路

    冲喜小娘子的逆袭之路

    当朝户部侍郎柳元文老父故去,他携带着家眷,扶灵回故里青州安葬老父。正逢秋日阴雨连绵,他们走到距家还有近百里的永丘镇,遭遇了洪水。瓢泼大雨中,只见宽约两丈有余的大桥瞬间就被洪水冲走。柳家的人都傻了眼,惊慌之中,有人惊呼孙小姐方瑶珠不见了。方家庄子的秀才方远达来到永丘镇办事,他瞧见路边躺着个脏兮兮的孩子,就抱回了家中。继母王氏见自家还吃不饱,这个没眼色的废物竟然抱回个赔钱货,连骂三日。十年之后,又见钱起恶念,把更名的方慧滢卖给了永丘镇的朱家做冲喜媳妇。新婚之日被人撞翻喜轿,脑袋撞上了轿门的方慧滢一命呜呼,让现世的商界精英方慧滢捡了便宜,借尸还魂穿越过来。方慧滢用手摸着脑袋,大声骂着,“哎呀,是哪个该死的不让老娘睡觉,使劲的拍我脑袋,不知道我已经连续加了三天的班了,你们的心肝都让狗刨了?”初到朱府,方慧滢把朱家闹的天翻地覆,让婆婆妯娌气的人仰马翻。被人暗骂不守妇道,整日的满大街晃悠,把夫家搞的乌烟瘴气。方慧滢斜眼瞧着朱希文的小白莲表妹,“啧啧,真是一副美人胚子,可惜,没长脑子,不,是长了一副人头猪脑!”“本夫人不屑于人争相公,你还是哪凉快,哪待着去吧!”小相公中了举人,又被婆婆塞小妾,方慧滢拒绝不成,负气离家进京,图谋飞黄腾达达到休夫目的。机缘巧合,救了当朝二品大员柳文元的幼女,没想到她竟然是柳家的嫡长女,柳瑶珠,这下是名利双收。在京城被各式桃花缠身的方慧滢,在得知小相公来寻她,把写好的休书一拍,“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咱俩再无瓜葛!”。小相公撇嘴欲哭,“都说千年修的同船渡,咱是万年才修的共枕眠,你不能休我。”被嫌弃的朱希文,刻苦读书,终于一鸣惊人,名列三甲之首。这次不是方慧滢要休夫,是柳家的老太太嫌弃朱家门户太低,配不上她的嫡亲孙女。方慧滢瞧着泪眼盈盈的小相公,心里又不舍了,祖母,这可是你孙女一手调教出来的夫婿,怎能便宜了别人,咱家留着查看些日子,他若是识趣,就认了吧,要是他再有三心两意,到时候再扫地出门也不晚。在方慧滢出资购买的状元府邸之中,她傲娇的抚摸着肚子,“相公,今儿可是你三喜临门啊。”呆愣的小相公,羞涩的说着,“娘子,为夫只是知道,金榜题名,洞房花烛,哪里来的三喜呢?”“呸,你个作死的朱希文,胆敢不认账,我这会就去给我的儿子重新找个爹去!”朱希文又惊又喜的把俊脸凑了过去,“都是你相公混账,你就可劲打着解解气吧。”
  • 三国之大汉皇权

    三国之大汉皇权

    国术高手刘烨穿越到东汉末年,恰逢黄巾之乱,为求乱世活命,他从一个没落宗室的游侠儿,一步步跻身于汉末群雄之中,匡扶大汉,承继帝统。平黄巾,战董卓,会盟诸侯,迎立皇帝,扬威塞外。曹操、刘备、孙策一时之雄,均莫能敌。
  • 临城国际大劫案

    临城国际大劫案

    1923年5月6日凌晨一时许,山东南部的枣庄市临城附近的津浦铁路线,两名巡道工沿着闪着青色光茫的铁路线向南迤逦而行。晴朗无云,月光如银,这样的好天气,不用马灯便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很远的地方。初夏的夜风轻轻地吹拂着,两边无边无垠的麦田如海,麦浪起伏。巡道工走回到路边一间扳道房,叫醒在里边睡觉的同伴,开始交班。屋里还睡着一个带枪的铁路警察,也醒来和几个人说着话。就在这个时候,十几个黑影从麦田中钻出来,几个人守在外边,几个人冲进扳道房。“都不许动,谁动打死谁!”
  • 战帝系列(四)

    战帝系列(四)

    出了残破之庙,放眼望去,果见半里之遥的地方有四个人影在奋力挥舞着兵器,向虚空狠斩力劈,呼喝声不绝于耳,状如疯狂……
  • 惊世医妃:腹黑小姐逆天下

    惊世医妃:腹黑小姐逆天下

    她曾是人人皆惧的鬼医,先天独有的异能却导致了她一生的悲惨,本想着可以解脱般的死亡,谁料再度睁眼就成了这林王府花痴成性、嚣张跋扈的废柴大小姐。当银针轻起,炼药成皇、万兽尾随、美男倒贴...谁曾想,顺手救了的那谪仙般的男人,上至九州四峡,下至七星十二殿,缠的她甩也甩不掉。那人格言:举起屠刀砍桃花。她扶额:大哥,我们不熟。
  • 妖孽皇子下堂妃

    妖孽皇子下堂妃

    她,性格坚强乐观,内心聪慧善良,他,表面谦和温雅,实际冷酷凌厉;她,被皇上作为一柄双刃剑赐婚于他,他,因为种种顾虑,不敢亲近于她;一场场阴谋诡计、一个个囹圄困境,她陪着他,他护着她,他们相互扶持,又彼此伤害,他们携手作战,又各自猜疑;她在还未爱上他之前,总能笑看他的风流情史,爱上他后,又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般的打发他身边所有凤蝶;他在还不知道自己爱上她时,总能冷脸对她默默宠爱,在知道自己爱上她后,那冷脸更是变本加厉,当然,宠爱也是变本加厉。欢乐对话(一)“娘娘,明日你可就得保持这笑脸,钱财上亏了侧妃,人情上可得做足面子,得让前来的人都看到娘娘的贤良淑德才是。”某男闻得丫鬟的话,正要踏进屋的脚步顿了顿,然后才落地,另一只脚抬起,这时又听得屋里传来某女喜笑颜开的声音:“安啦!姐姐我就当是宝贝儿子娶媳妇了,我这做娘亲的自然笑得灿烂,绝不给儿子丢脸,保证你家殿下见了一准夸我大度。”某男的另一只脚也顿了顿,然后才落地。欢乐对话(二)“刚才那面粉头跟你说什么了?”某男一脸阴沉。“没说什么啊!就说我是他见过最漂亮、最温柔、最善良的姑娘,还给了我他老家的地址,让我以后常与他写信联系。”某女欢喜道。某男咬牙,一字一句道:“他让你常给他写信?”“恩,是啊,他还说让我给他写信时避开你,免得你吃醋。”“我吃醋?哼!我会吃醋?他也太看得起他自己了。”某男嗤之以鼻。某女表示赞同:“是啊,你堂堂皇子殿下,吃飞醋这种事也太丢脸了。”顿了顿又道:“哦,我要去清风楼见我表哥,你刚才不说有事吗,你忙你的去吧!我先走了。”“你见他干什么?”某男急道。“前几天他不是帮了我一小忙么,我去感谢他。”“不准去。”“为什么啊?”“恩。。。问这么多干什么,总之你别去了,我自会派人送礼去谢他的。”欢乐对话(三)“哎,刚才有人夸你了耶。”“是么。”某男神色淡淡,隔了一会又不甚在意的问道:“夸我什么了?”“夸你温柔、和善什么的,恩,还有夸你长得好看。”“是么。”某男嘴角不经意掀起一丝得意。“是啊是啊,她们说你长得花容月貌,比流芳阁的花魁还漂亮呢!”某男脸色一僵。某女又道:“不过她们夸人也太没水准了,花容月貌怎么能用来形容你呢!”某男脸色微微好转。“应该用倾国倾城才对嘛!”某男脸色由晴转阴,一副狂风暴雨来临之前的阴暗。
  • 妃要逃跑:将军别娶我

    妃要逃跑:将军别娶我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莫名其妙怀孕了?婚约取消,被赶出家门……都好吧,孩子还是要坚持生下来。可是,这孩子怎么越看越像那个刚刚回朝的大将军?“既然儿子都这么大了,那我们就成亲吧。”某将军说得非常理所当然。可是——开什么玩笑,让她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野男人?“不嫁!”拒绝一时爽,入狱修罗场。儿子被绑架时,她还是只能求助将军。“作我的妻子,要贤良淑德。”“我淑……”“三从四德。”“我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