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攻里之剂(共七首)
攻里之剂就是攻逐体内脏腑胃肠积滞、燥屎、水饮、死血等有形之邪。它是依据《素问》“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而立法的。由于病邪有寒热轻重,人体正气有虚有实,所以攻里剂也有峻下、缓下、寒下、热下之分。攻里剂一般用于无表证者。此法易戕伐正气,应中病即止,不可妄施滥用。对老人体弱、孕妇及产后失血等尤应慎用。对正气虚而内有实邪积滞,当攻补兼施,酌加补益药。
1、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芒硝,积实厚朴大黄饶;
救阴泻热功偏擅,急下阳明有数条。
组成:大黄(酒洗)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煎,芒硝冲服。
主治:阳明腑实。身热恶热,胸腹痞满,便秘不通,腹痛拒按,潮热,甚或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滑数或沉实有力。
方解:伤寒太阳表邪,失治误治,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灼伤**,燥屎不行,传导失常,大便秘结而不通。气机阻滞,故心下胃脘痞塞不通(痞);胸腹胀满(满);**亏损,大便干结不下(燥),腹痛拒按,不大便,腹部坚硬(实);邪已入里化热,故但热而不恶寒,反恶热。谵语为阳明燥热之邪干扰神明。总之是邪居阳明,热盛伤津,大便秘结为主证。舌苔黄燥或焦黑起刺为热盛津亏。脉滑数,或沉实有力为在里的实证热证。
依据《素问》“中满者泻之于内”,当苦寒泄下。方中大黄苦寒攻积导滞,通大便,泄热结,除病因,挫其热势,为主药,后煎攻下之力尤大。大黄长于推攻,短于软坚润燥,故以咸寒软坚润下的芒硝辅之,使燥结邪热易于下行。枳实苦微寒,导滞行气消痞。厚朴苦微温,宽肠除满理气。四药相合,急下存阴,燥、实、痞、满俱除。《伤寒论》中有好几条都讲到大承气汤急下救阴的用法。
2、小承气汤《伤寒论》
小承气汤朴实黄,谵狂痞硬上焦强;
益以羌活名三化,中风闭实可消详。
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6克
用法:水煎分二次服,服一次大便通,即停服。
主治:阳明腑实。胸腹痞满,便硬,日晡小有潮热谵语,舌苔老黄,脉沉紧有力。痢疾初起,脘胀满,腹痛,里急后重者亦可用之。
方解:本方主证为热邪传入阳明,形成脏气不通,燥屎内结的腑实证。热邪伤津耗液,故大便硬结。有形邪热内结,气滞不通,故胸腑痞满而拒按。阳明邪热内扰神明,故时有谵语。舌苔老黄,潮热,脉沉紧有力,均为阳明实热之象。本方主证与大承气汤相比燥热伤津,大便硬燥坚俱轻,且痞、实、满三证均不及大承气病情严重,故方中无芒硝咸寒的软坚润燥。大黄、枳实、厚朴三味同煎,且枳、朴用量较大承气减小,故其攻下泻热导滞之力较大承气为缓。主证是痞、满、实而不燥的阳明腑实轻症。至于痢疾初起,里急后重是湿热之邪蓄积肠中,气滞血淤不通。方中大黄苦寒入大肠,寒则清热,苦则燥湿,兼祛淤血。厚朴、枳实行气导滞除里急后重,故能治痢疾初起,便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附:三化汤(《素问气机病宜保命集》):厚朴、大黄、枳实、羌活各等分,水煎服。主治:中风,二便不通。方中羌活疏散外风,小承气汤通利大便,共呈表里双解。本方须病人体质壮实才可用。
3、调胃承气汤《伤寒论》
调胃承气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朴实伤上焦,中焦燥实服之好。
组成:大黄12克甘草6克芒硝12克
用法:水煎大黄、甘草,去渣,纳入芒硝搅令化。
主治:阳明胃肠燥热。大便不通,口渴,蒸蒸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谵语,腹微胀满,舌苔正黄,脉滑数。以及阳明热盛,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亦可治疗。
方解:邪入阳明,化热化燥,已无表证,故不恶寒而身热恶热。热邪在里,蒸津迫汗,故蒸蒸汗出发热。热邪干扰神明,故时有谵语。热盛伤津,燥屎内结,故口渴大便秘结。气滞不甚,故腹微胀满。苔黄脉滑数为内热之象。本方与大小承气汤相比,身热、汗出、恶热谵语等症虽有,但症较轻,且无因气滞而致的痞满,故去枳实、厚朴,恐二药下行破气,伤及上焦阳气。方中大黄苦寒,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泻火邪。二药相伍,清泻热结及润燥作用较强。又虑硝、黄苦寒败胃,攻伐太过,故加入甘草,调护胃气,缓硝、黄峻猛之力,故名调胃承气汤。在三承气汤中,此方力最缓,对虽有燥结,但痞满不甚最为适宜。本方不仅泻阳明有形之热,亦可清泻阳明无形火热之邪,导热下行,治发斑吐衄,口齿咽喉肿痛等症。方中甘草不仅顾护胃气,且能助硝、黄清热泻火解毒。
4、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
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茱连棱术随;
大黄黑丑兼香附,芒硝水丸量服之;
一切实积能推荡,泻痢食疟用咸宜。
组成:木香30克槟榔30克青皮30克陈皮30克炒枳壳30克黄连(吴茱萸汤炒)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黄柏90克酒大黄90克香附120克黑丑120克
用法:共研细末,芒硝水制成丸药,每次6克,小儿、体弱者酌减,温开水送服。
主治:积滞内停,湿热蕴生。脘腹痞胀痛,赤白痢疾,里急重,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沉实。
方解:本方主治是过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失司,食积于内,化生湿热。食积内停,腑气不通,故便秘,脘腹胀疼痛。湿热下迫大肠,损伤肠络,故赤白下痢。湿热阻滞气机,故里急后重。苔黄腻为内积湿热。脉沉实为食积内停,里实之证。方中木香、香附通利三焦气机。陈皮疏理上焦肺气,青皮舒下焦肝气。枳壳宽肠行气。芒硝、黑丑、槟榔、大黄攻积导滞,通大便,泻热结。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莪术、三棱破血中之气,使血行气利。诸药合用有行气活血,导积滞,通大便,推荡实积湿热的作用,故治积滞内停,湿热蕴生的大便秘结,腹脘胀痛,或泻利,或下痢赤白,里急后重等证。张子和原方无三棱、芒硝水,二者为汪氏所加,其导滞攻积之力更强。本方全为攻伐之药,攻破之力甚大,虚人误用,易戕伐正气。
5、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
枳实导滞首大黄,芩连曲术茯苓襄;
泽泻蒸饼糊丸服,湿热积滞力能攘攘(rǎng):音让,去掉排除。
若还后重兼气滞,木香导滞加槟榔。
组成:大黄30克炒枳实15克神曲15克茯苓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泽泻6克白术10克
用法: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次服6~9克,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主治:湿热积滞内阻。脘腹痞闷胀痛,或下利泄泻,腹痛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沉实。
方解:本方证为湿热与积滞交阻中焦。胃失通降,脾失运化水湿之职。运化失调,湿阻气机,故脘腹痞闷胀痛。积滞内阻,蕴生湿热,湿热下注则为泻利,若兼气滞络伤,则为里急后重。积滞内停,传导不及,则为便秘。小便黄赤,苔黄腻均为湿热之象。
方中大黄、枳实,攻积导滞。黄芩、黄连苦能燥湿,寒能清热。神曲消食滞。白术健脾燥湿。茯芩、泽泻利湿浊健脾。诸药合用清热利湿,攻积导滞,治湿热积滞内阻诸症。
附方:木香导滞丸(《松崖医经》方)即枳实导滞丸加木香6克、槟榔6克,较枳实导滞丸行气化滞之力更大,治脘腹胀满,里急后重之效更显。
6、温脾汤《千金要方》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大黄12克附子15克干姜10克人参6克甘草6克芒硝9克当归10克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煎,芒硝冲服。
主治:寒冷积滞。便秘,腹疼喜热敷,或绕脐疼,久痢不止,腹痛属虚寒者。手足不温,脉沉弦。
方解:腹痛,大便秘结,有寒热之分。今腹疼,大便秘结,热敷则痛减,手足不温,这是中阳不足,寒积便秘。久病多虚,下痢赤白,连年不止,手足不温,是虚寒挟实,寒湿不化,兼伤肠络。方中附子、干姜、甘草为“四逆汤”加人参,即《伤寒论》“四逆加人参汤”。方中附子、干姜大辛大热,温中散寒助阳。人参甘温,益气补脾,助附、姜起废振奋中阳。芒硝大黄攻逐积滞,泻下。当归辛甘温,养血和络润肠。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温中补阳散寒,泻下导滞,治冷积腹痛便秘,或虚实兼挟的久痢不止,下利赤白,白多赤少者。非姜、附寒不散;非硝、黄积不去。本方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代表方。
7、蜜煎导法《伤寒论》
蜜煎导法通大便,或将猪胆**中;
不欲苦寒伤胃腑,阳明无热勿轻攻。
组成:蜂蜜140毫升。
用法:将蜂蜜置铜锅内微火煎,边煎边搅,不使焦糊,至可制成丸时,乘热用手将蜜捻成栓子状,先端尖锐,如手指粗细,长3公分,用时塞入**内。
主治:润肠通便,治阳明病发汗后,**内竭,大便干结。
方解:阳明病,发汗后,**大伤,大便燥结不通,但无身热谵语,脘腹痞满等阳明热盛病,故不宜用承气汤之类苦寒攻下,以免损伤胃气。此法亦可用体虚老人、小儿、孕妇单纯性便秘。
附方:猪胆汁导法:将猪胆一枚(大者),和醋少许调合。用一细竹管削修光滑干净,将一端磨滑,缓缓塞入**。然后将调合的猪胆灌入竹管中,取出竹管,留猪胆汁于肛内。醋能刺激肠腔,促进肠蠕动。胆汁能润燥滑肠通大便。主治与蜜煎导法同。今已不用竹管,而用**器,效果更佳。
增辑
1、芍药汤《保命集》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组成:芍药15克当归9克黄连9克槟榔5克木香5克甘草5克大黄9克黄芩9克官桂2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湿热痢疾。大便脓血,赤白相兼,腹痛,里急后重,**灼热,小便短赤,身热而渴,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本方主治证是因饮食不洁,蕴而化热,影响胃肠对水湿的运化,湿热结搏,入于大肠血分,故现以上诸证。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知病变在大肠。大便脓血,赤白相兼,为病入血分。身热而渴,小便短少,舌红脉数为有热。大便脓血,苔黄腻是湿热之象。邪气阻滞肠中气机,故腹疼痛,里急后重。法当清热解毒,调和气血。方中重用芍药,配以当归,调血和营;配甘草缓挛急止腹痛。黄连、黄芩苦寒,清肠中湿热,解毒,配大黄为清中有泻,导热下行,泻肠垢。木香、槟榔行气导滞,除里急后重,二药与大黄俱为“通因通用”法。方中配肉桂,一则是反佐,防止苦寒之药伤阳气,二则能助归、芍行血调血。甘草且可防苦寒药败伤胃气之弊。诸药合用,清热燥湿解毒,以治本,且能调气血止腹痛后重,而兼顾其标,因势利导,使湿热下行,为治痢疾的有效方剂。
本方除去甘草、肉桂,再加枳壳名“导气汤”,因增强了本方的下气导滞作用,故对痢疾初起,里急后重较严重的效果好。
2、增液汤《温病条辨》附黄龙汤
增液汤中参地冬,鲜乌或入润肠通;
黄龙汤用大承汤,甘桔参归妙不同。
组成:玄参30克麦冬24克生地24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阳明温病,**不足。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
方解:阳明温病,大便秘结,若邪热炽盛,腑实不通的当用承气汤泻热攻积。若因温病热邪不盛,仅液亏津少,肠中枯燥,无水行舟,致大便不通,这时误用攻下,则更伤阴液,正确的治法是养阴滋液,以增水行舟。方中玄参清热养阴,生津润燥。麦冬滋阴液。生地清热养阴。三药质地柔润均重用其量,其生津滋阴润燥之力尤专而宏。方中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有增水行舟,润肠通便之效。若本方加生首乌30克,养血润肠通便,对血亏津枯便秘者尤合适。
附方:黄龙汤(《伤寒六书》):大黄、芒硝各3克枳实厚朴人参当归各2.4克甘草2克。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主治:胃肠燥热,气血两虚。下利清水,神昏谵语,腹疼拒按,身热而渴,神疲少气,舌焦黄或焦黑,脉沉细数者。方中大承气荡涤胃肠实热积滞,急下存阴。人参、当归气血双补,扶正气以驱邪。肺与大肠相表里,桔梗宣肺气以通大肠。生姜、大枣、甘草护胃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扶正攻下,治气血两虚的阳明府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