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7900000003

第3章

释曰。今欲引阿含证阿黎耶识体及名阿含。谓大乘阿毗达磨。此中佛世尊说偈。此即此阿黎耶识界。以解为性。此界有五义。一体类义。一切众生不出此体类。由此体类众生不异。二因义。一切圣人法四念处等。缘此界生故。三生义。一切圣人所得法身。由信乐此界法门故得成就。四真实义在世间不破。出世间亦不尽。五藏义。若应此法自性善故成内。若外此法虽复相应。则成[穀-禾+卵]故约此界。佛世尊说比丘。众生初际不可了达。无明为盖贪爱所缚。或流或接。有时泥黎耶。有时畜生。有时鬼道。有时阿修罗道。有时人道。有时天道。比丘。汝等如此长时受苦。增益贪爱恒受血滴。由此证故知无始时。如经言。世尊此识界是依是持是处恒相应及不相离不舍智。无为恒伽沙等数诸佛功德。世尊非相应相离舍智。有为诸法是依是持是处故。言一切法依止。如经言。世尊若如来藏有由不了故。可言生死是有故。言若有诸道有。如经言。世尊若如来藏非有。于苦无厌恶。于涅槃无欲乐愿故言及有得涅槃。复次此界无始时者。即是显因。若不立因可言有始一切法依止者。由此识为一切法因故。说一切法依止。若有诸道有及有得涅槃者。此一切法依止。若有是道则有果报。亦有由此果报众生受生。易可令解邪正两说分别有异。后后能得上品正行应得胜德。由烦恼依止故生极重烦恼及常起烦恼。是果报等四种差别名依止胜。能翻此四种名依止下劣。生死中不但道等非有。涅槃义亦非有。何以故。若有烦恼则有解脱。应知依止中复有阿含。能证阿黎耶识名

论曰。阿毗达磨中复说偈言

诸法依藏住  一切种子识

故名阿黎耶  我为胜人说

释曰。诸法依藏住者。第二句释第一句。谓一切种子识。由烦恼业故变。阿黎耶识相续。前果报后成因。故名阿黎耶者。显义证名以名目识。我为胜人说者。胜人谓诸菩萨。是菩萨境界依止及能障菩萨道故。为菩萨说

论曰。此阿含两偈证识体及名。云何佛说此识名阿黎耶

释曰。此语欲显立名之因

论曰。一切有生不净品法。于中隐藏为果故

释曰。一切谓三世。三世中取正生能生不净品法。谓翻五种净品名不净品

论曰。此识于诸法中隐藏为因故

释曰。诸法谓阿黎耶识果。即不净品等。阿黎耶识藏住此果中为因

论曰。复次诸众生。藏此识中。由取我相故。是故名阿黎耶识

释曰。藏者以执义。约阿陀那识及意识。说众生名。何以故。一切众生无无我执。我执若起。缘何境缘本识起。微细一类相续不断故

论曰。阿含云如解节经所说偈

执持识深细  法种子恒流

于凡我不说  彼勿执为我

释曰。前引阿毗达磨偈为证。此中更引经偈为证。阿毗达磨以理为胜。经以教为胜。教必有理理必顺教。此二名证。若离此二证立义不成。此证从解节经出。佛告广慧菩萨。广慧。于六道生死。是诸众生随在众生聚。或受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中得身及成就。初受生时一切种识先熟合大长圆。依二种取。谓有依色根。及相名分别言说习气。若有色界中有二种取。若无色界无二种取。广慧。此识或说名阿陀那。何以故。由此本识能执持身。或说名阿黎耶识。何以故。此本识于身常藏隐同成坏故。或说名质多。何以故。此识色声香味触等诸尘所生长故。广慧。依缘此本识。是识聚得生。谓眼识乃至意识。依有识眼根缘外色尘。眼识得生。与眼识同一时共境。有分别意识起。若一眼识生。是时一分别意识生。与眼识共境。此眼识若共二识或三四五共起。是时一有分别意识。与五识共缘境生。如大水流。若有一能起浪因至则一浪起。若二若多能起浪因至则多浪起。是水常流不废不断。复次于清净圆镜面中。若有一能起影因至则一影起。若二若多能起影因至则多影起。是圆镜面不转成影亦无损减。此本识犹如水流及镜面。依此本识。若有一能起眼识缘至。则一眼识起。乃至若有五能起识因至则五识起。广慧。如此菩萨依法如智有聪慧。能通达意心识秘密义。诸佛如来如理如量。由如此义。不记说诸菩萨能通达意识心秘密义。广慧。诸菩萨由如实不见本识。及阿陀那识等。于内于外。不见藏住不见生及长等。不见识眼色及眼识。不见耳声及耳识。乃至不见身触及身识。广慧。诸菩萨依法如智有聪慧。能通达意心识秘密义。诸佛如来如理如量。由如此义。记说诸菩萨能通达意识心秘密义。复次引偈重释经所说义。执持识深细者。云何此识或说为阿陀那识。能执持一切有色诸根。谓能报持有依五根及相等习气故。此识亦名阿陀那。深细者难灭难解故。法种子恒流者。一切不净品法能生熏习所依住。如水流念念生灭相续不断。于凡我不说者。诸凡夫人无甚深行。不求一切智。根钝故不为凡夫及二乘说。彼勿执为我者一相起相续长。若众生依经起邪分别。即执此识为我。恐起邪执故我不为说

论曰。云何此识或说为阿陀那识

释曰。前已引正理及正教。证此识名阿梨耶。云何今复说此识名阿陀那

论曰。能执持一切有色诸根。一切受生取依止故。何以故。有色诸根此识所执持。不坏不失乃至相续后际。又正受生时由能生取阴故。故六道身皆如是取是取事用识所摄持故。说名阿陀那

释曰。今立道理为成阿陀那名。道理者能执持一切有色诸根。由此识执持有色五根。不如死人身在黑胀坏等有变异位。若至死位阿梨耶识舍离五根。是时黑胀坏等诸相即起。是故定知。由为此识所执持一期中五根不破坏。一切受生取依止故者。此言重答前问。此识众生正受生时能生取阴。此取体性识所执持。由此识是正受生识。是故正受生时一切生类皆为此识所摄。一期受身亦为此识所摄。于阿梨耶识中身种子具足故。以是义故阿梨耶识亦名阿陀那

论曰。或说名心。如佛世尊言心意识

释曰。阿梨耶识及意。见此二义不同心义。亦应有异。此三异相云何

论曰。意有二种。一能与彼生次第缘依故。先灭识为意。又以识生依止为意

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复有意能作正生识依止。与现识不相妨。此二为识生缘故名为意。正生者名识。此即意与识异

论曰。二有染污意。与四烦恼恒相应

释曰。此欲释阿陀那识。何者四烦恼

论曰。一身见二我慢三我爱四无明

释曰。我见是执我心。随此心起我慢。我慢者由我执起高心实无我起。我贪说名我爱。此三惑通以无明为因。谓谛实因果心迷不解。名为无明

论曰。此识是余烦恼识依止。此烦恼识。由第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

释曰。此染污识由依止第一识生。由第二识染污。次第已灭说名意。余识欲生能与生依止故。第二识名染污识。烦恼依止故。若人正起善心亦有此识

论曰。由缘尘及次第能分别故此二名意

释曰。以能取尘故名识。能与他生依止故名意。第二识是我相等。或依止能分别故名意

论曰。云何得知有染污心

释曰。以何道理能成立此义

论曰。若无此心独行无明。则不可说有

释曰。独行无明其相云何。若人未得对治道。能障实慧惑名独行无明。此无明于五识非有。何以故。若人在于五识不能为障。何以故。若是对治道生处。则是障处于染污意识此亦非有。何以故。但由此惑心应染污故。与余惑相应共行。独行名则不成。若汝说第六识由独行无明染污。则第六识一向不清净。以此无明不暂息。云何施等心成善以第六识。恒与无明相应故。若有人说心与善相应生。此人则有过失。若第六识。恒被染污则不得引对治道生。若有人说染污心相应有别善心。此善心能引生对治道故染污心即灭。若作此说则无过失

论曰。与五识相似此法应无。何以故。此五识共一时有自依止。谓眼等诸根

释曰。犹如眼识等五识。眼等五根同时为依止。意识必应有同时依止。若不立余识亦无此依止。如眼识无依止不得生。意识亦应尔

论曰。复次意名应无有义

释曰。云何无义。若立前灭心为意。此但有名无义。何以故。意以了别为义。于无中云何可立。是识随六识前已灭。此意名不可得。不能了别以无体故

论曰。复次无想定灭心定。应无有异。何以故。无想定有染污心所显。灭心定不尔。若不尔此二定应不异

释曰。若人立有染污心。此人于无想定则说有染污心。于灭心定则说无染污心。对此人二定则有差别。若不如此于二定意识不行故。二定则无异

论曰。复次于无想天一期应成无流无失。无染污故。于中若无我见及我慢等。复次一切时中起我执。遍善恶无记心中。若不如此但恶心与我执等相应故。我及我所。此惑得行。于善无记中则不得行。若立二心同时生无此过失。若立与第六识相应行。有此过失

释曰。于无想天生若无染污心。一期生中则无我执及我慢等。此生便无流失。此定不应为圣人所厌恶。既为圣人所厌恶。故知此定有染污识。由我执恒相随施等诸善常为我执所杂我执恒随。若离无明则无此事。此无明若离依止则不得有。此无明依止。若离阿陀那识无有别体

论曰

无独行无明  及相似五识

二定无差别  意名无有义

无想无我执  一期生无流

善恶无记中  我执不应起

离污心不有  二与三相违

无此一切处  我执不得生

证见真实义  惑障令不起

恒行一切处  名独行无明

论曰。此心染污故无记性摄

释曰。此心是无明所依。于三性中此心属何性。由染污故属有覆无记性。何以故。有染污故。云何有染污

论曰。恒与四惑相应

释曰。不了无我境故起我执。由我执起我爱我慢。此四惑一切处恒起

论曰。譬如色无色界惑是有覆无记。此二界烦恼奢摩他所藏故

释曰。界以生性为义。离淫欲及段食欲。由色欲生故名色界。离下二界欲由无色欲生故名无色界。此二界惑虽与第六粗识相应。不失无记性。由八定所藏故。此惑若在欲界散心应成不善。由依止粗故。若与第二识相应。虽不在定中亦非不善以依止最细故。若在色无色界。依止虽粗八定所摄。心软滑故。亦非不善。能生生死亦非是善故。属有覆无记性。第二识所起惑亦尔。依止细故非不善。是生死因故亦非是善

论曰。此心恒生不废

释曰。此染污心三性中。八定无想定无想天处。恒生不废

论曰。寻第二体离阿梨耶识不可得

释曰。第二识缘第一识起我执。若离第一识此识不得起。故知有第一识今成就第二识。为显第一识故

论曰。是故阿梨耶识成就为意。依此以为种子余识得生

释曰。离第一识无别识体为第二识。因及生起识因。佛说心名。此名目第二识。佛说识名。此名目六识。佛说意名。此名目第一识。何以故。第二识及生起识。若前已灭后识欲生。必依第一识生及能生自类故。说名意根

论曰。云何此意复说为心。多种熏习种子所聚故

释曰。第一识或名质多。质多名有何义。谓种种义及滋长义。种种者自有十义。一增上缘。二缘缘。三解相。四共作。五染污。六业熏习。七因八果。九道十地。此义中各有多种义故名种种。滋长有三义。一由此十法聚集。令心相续久住。二此心能摄持一切法种子。三是种种法熏习种子之所滋长。种子者。谓功能差别因。所滋长者。谓变异为三界。由此义故。佛说第一识亦名质多

论曰。云何于声闻乘不说此心相。及说阿梨耶阿陀那名。微细境界所摄故

释曰。问各问名体。答通答两问。此识于所知中最微细。以非二乘所缘故。此识亦是境界。若求佛果人必须通达此识。此识是应知等九义所依藏故。故名所摄。复次菩萨有微细境界藏。此识难解。故属微细境界藏摄

论曰。何以故。声闻人无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智

释曰。何故于声闻乘不说微细境界。声闻人不作正勤求知如来境界。修行唯为自利故。诸声闻人惑障由苦等智粗浅观行。可得除灭

论曰。是故于声闻人离此说由成就智。令本愿圆满故不为说

释曰。诸佛见声闻人少欲知足。求除自惑障。此障若离此智由余智可得灭除。本愿得成。不为解脱他障不发愿求如来法身。修行微细甚深道。故不为说

论曰。诸菩萨应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智故佛为说

释曰。诸菩萨求灭自他惑障及智障故。修行正勤故。为诸菩萨说

论曰。何以故。若离此智得无上菩提。无有是处

释曰。若离甚深微细境。十种次第修则不得成。若离此修心。烦恼易除法身易得。无有此义

论曰。复次此识于声闻乘。由别名如来曾显

释曰。复有别道理可信此识是有。何以故。于声闻乘此义由别名。处处显现

论曰。如增一阿含经言。于世间喜乐阿梨耶。爱阿梨耶。习阿梨耶。着阿梨耶。为灭阿梨耶。如来说正法

释曰。初句略说根本。后以三句约现在过去未来。更广释之。着阿梨耶者。约现在世。习阿梨耶者约过去世。爱阿梨耶者。约未来世。复有别释。喜乐阿梨耶是现在世。云何现在世。喜乐阿梨耶由过去世着阿梨耶故。由过去现在数习阿梨耶。是故未来爱阿梨耶。复次或执此四句义不异。若不异云何有四句。如决定藏论所明。有二种爱。谓有爱无有爱。有爱即三界爱。无有爱谓爱三界断。喜乐者若人生在欲界。缘已得尘生喜缘。未得尘生乐著者。若人生在色界。未离欲色界。贪着色界生及色界尘由已得色界定。于定生染。不乐所未得定。于中执为解脱故说名著。习者若人生无色界。未离欲无色界。先且观欲界过失。生色界欲。后观色界过失舍色界欲生无色界欲。此欲由习诸定所成故说名习。此三名有爱依常见起。爱者若人多行恶。畏受苦报。或执断见求不更生故。说名爱。此一即无有爱。依断见起。或约四倒释四句或约四爱释四句。即饮食衣服住处有无有爱。或欲显自法辩令弟子得法辩因。或欲显一义有多名。或欲令钝根人。若忘此义由别名还得忆。或欲令钝根人因重说名故得解。或欲令别方弟子若不解一名。由余名得解故说四句。名异义同

论曰。世间乐听

释曰。依信智两根

论曰。故属耳

释曰。显离散乱心。即是定根

论曰。作意欲知

释曰。显起恭敬不放逸。即是念根

论曰。生起正勤

释曰。因此起勇猛。舍恶取善即是精进根。此中所明是即三慧

论曰。方得灭尽阿梨耶

释曰。此明道果。即是尽无生智

论曰。乃至受行如来正法及似法

释曰。如教而行。是名受行如来所说名句味称正法。名句味所目义称似法。复次正法谓正说。似法谓正行正得。复次正法以阿含为体。似法以所得为体

论曰。由如来出世是第一希有。不可思议法于世间显现。如本识此如来出世四种功德。经由别义。于声闻乘此识已显现

释曰。别义有三种。一别意。如来欲说自出世功德。非欲显阿梨耶识。此识与功德相应故说此识。二别名。如来但说名不说义。三别义。微细境所摄于二乘不宜说。但由义相应故。说名不释义

同类推荐
  • 迳庭宗禅师语录

    迳庭宗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法华三昧经

    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部成语

    六部成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陵琐事

    金陵琐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百岁以上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寒门首辅

    寒门首辅

    (本书荣获2016年星创奖之历史入围奖!)书友群:309429159!弘治五年,徐溥春风得意当了一朝首辅,李东阳初出茅庐做了会试考官。刘健熬成了文渊阁大学士,谢迁尚未入阁成就贤相美名。杨廷和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刘大夏一把火烧了《郑和海图》。王阳明抱着书本埋头苦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乡试,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悠然自得的闲逗着绕膝玩耍的萌娃正德。在这个大师云集,名臣辈出的美好时代,春风迷醉的余姚城里出身贫寒的穿越少年谢慎登高远望,心中已经埋下了梦想。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便要入一入内阁,做一做首辅,提两壶美酒,拥一方佳人。世人有云:谢阁老一只秃笔安社稷,一张薄纸定乾坤。无人不知谢文正,无人不晓谢余姚。
  • 秣马梁山

    秣马梁山

    大学生穿越宋朝,成为梁山王伦之子——王浩。108位好汉注定齐聚梁山,为改变家破人亡的命运,王浩一面酿酒,结交汴京权贵,一面打造海船,开辟高丽、扶桑的贸易。又借宋金海上盟约之机,趁势恢复辽东与山东的航线。乱世中王浩步步为营,茁壮成长,一步步踏上争霸天下的道路。
  • 首席大师兄

    首席大师兄

    一个十八岁的青年穿越了,而且还把大脑里面唯一的金手指《剑气决》给修炼到了圆满境界,这……瞬间,宋风失去了目标,太无敌,找不到方向了……走走停停,宋风不知不觉的来到了一个修仙门派,成为了这个宗派的首席大师兄……
  • 你是我的仙女

    你是我的仙女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在那片星辰闪亮的花草路上,母狼妮妮雄赳赳、气昂昂,带领牧羊犬奔回安静的村庄,它雪白的身子像一道闪电,刺亮了拉姆的眼睛。这部10多万字的长篇儿童小说是身为四川省作协会员的南充女作家蒲灵娟新出的力作,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并被列为冰心小桔灯纯美小说系列丛书。
  • Fish (Sheila Lukins Short eCookbooks)

    Fish (Sheila Lukins Short eCookbooks)

    For over twenty years, PARADE food editor, writer, and chef Sheila Lukins has inspired would-be chefs across the country with her accessible and easy-to-prepare Simply Delicious recipes. This e-cookbook is a compilation of Sheila's favorite chicken recipes from her time at PARADE, written with the busy home cook in mind.In addition to dozens of creative and succulent chicken recipes, this book provides an easy tutorial on how to roast the perfect chicken and carve poultry at the table. Readers get plenty of delicious and fun ideas for jazzing up a weeknight chicken dinner or creating the perfect special-occasion meal—that are sure to delight the entire family.
  • 小智的穿越

    小智的穿越

    小精灵迷们嗨起来,这是宝宝第一次写文!!!
  • 意凌云

    意凌云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不是唯一的生命星球,人类并非唯一的智慧生物。星空为棋盘,星辰做棋子,佳人素手研墨,书生引毫做弓,誓与深谙此道的上古大能们手谈一局!
  •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美国国家安全局秘史

    201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推到了风口浪尖,世界上最大的情报机构的秘密也被曝光在众人面前。在本书中,NSA的前世今生,美国情报发展史将被抽丝剥茧地展开在你面前。
  • 海明威精选集(全四册)

    海明威精选集(全四册)

    《老人与海》一书书讲述了古巴老渔夫桑地雅哥与大鱼搏斗的故事,塑造了文学史上最典型的硬汉形象,是海明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太阳照常升起》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永别了武器》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乞力马扎罗的雪》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权威译本,完美呈现。
  • 男女丹工异同辩

    男女丹工异同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