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8100000001

第1章

应知依止胜相胜语第一

无等圣教章第一

论曰。阿毗达磨大乘修多罗中。婆伽婆前善入大乘菩萨。为显扬大乘大体故说。所谓为大乘故。诸佛世尊有十种胜相胜语

释曰。问何为造论。答为敷演。应知甚深宽大法性故。若除不承佛菩萨力。何人有能于此解释。复以何义故。此论作如此相说。若离阿毗达磨言。则不知是圣说。为此义故。又是出经名。如言十地经。今当释彼经名。为令不知者令知故。言阿毗达磨修多罗者。彼修多罗中。明此阿毗达磨法门故。亦为显修多罗名故。言大乘者。简异声闻阿毗达磨故。亦有非圣说阿毗达磨。有人自以分别慧。谓是佛说阿毗达磨。或言。声闻所说。或言。世智者所作。为此故言大乘修多罗。即显示异于声闻等故。复次言阿毗达磨者。显示菩萨藏摄故复次藏摄者。显示调伏自烦恼故。于大乘中。是菩萨烦恼。菩萨以分别为烦恼故。阿毗达磨者。甚深宽大为相。此藏有三种。谓修多罗。阿毗达磨。毗那耶。即此三上下乘别故为二。谓声闻藏。菩萨藏。复次此三及二。何故名藏。答由摄故。谓摄一切所应知义。云何成三。有九因缘故。对治诸疑者修多罗。若人于义有疑。为令彼人于彼义得决定故说。对治着二边者毗那耶。遮有罪过受用故。谓着欲乐边。听无罪过受用故。遮自疲苦边。对治自见著者。阿毗达磨。由显无倒相故。复次说三学者修多罗。具足增上戒增上心者毗那耶。由持戒故。得不悔等次第得三磨提。具足增上慧者阿毗达磨。简择无倒义故。复次说法及义者修多罗。成就法义者毗那耶。若修行人调伏烦恼。于中得通达故。于法义决定善巧者阿毗达磨。由此等九因缘故立三藏。此等皆为解脱生死故。复次云何得解脱。熏知寂通故得解脱。由闻故熏于心。由思故知于修。中奢摩他故寂静。毗钵舍那故通达。此修多罗毗那耶阿毗达磨。略说各有四义。菩萨解此则得一切智。声闻随解一偈义。则得流尽。云何各有四义。一依二相三法四义。贯穿此者修多罗。于中依者。依处依人依所为故说。相者。世谛相第一义谛相。法者。阴界入缘生谛念定无量无色。解脱胜处一切处菩提分辩才无诤等。义者随顺相续故。一向二数一伏四普集。应知此是阿毗达磨。向者。阿毗达磨是向无住处涅槃法。说谛菩提分解脱等门故。数者。阿毗达磨是数法。于一一法中决了其自相通相等差别。有无量说故。伏者。阿毗达磨是伏他法。能伏他论由具立宗等故。普集者。由阿毗达磨。普集修多罗义故。复次毗那耶四者。一罪过二缘起三还净四出离应知。于中罪过者。谓五篇罪缘起者。起罪有四。一无知二放逸三烦恼炽盛四不尊重。还净者。由净心非治罚法。如禁戒摄持故。出离者。有七种。一自说发露。二与学等治罚。三一向禁断立学句。复以别道理故听。四已解。谓众僧同意共解故。五转身。谓比丘比丘尼转男女根若不共罪。六真实观。由作法郁陀那胜观故。七法尔得。谓得见谛已。小罪及随小罪。法尔无有故。复次毗那耶有四义应知。一人。谓依此立学处。二立制。谓如所白彼人罪过。大师集众制学处。三分别。谓制学句已随更解释。令分分差别。四决判。谓于彼分中云何得罪。云何无罪。令决定知故。今当释本文婆伽婆前者。为显恭敬无异言故。善入大乘者。谓得陀罗尼等功德。显示得彼功德已。于文于义能正持正说故。此菩萨名善入大乘。何为而说。为显发大乘大体故。显发者。广说彼大体故。所谓为大乘故者。依于大乘故。十种胜相胜语者。十相胜故。所以语胜。由此故彼有十种胜相胜语。复次胜言者。两相形故如此物。胜过于彼。最上义是胜义。复次由因体胜故。彼果语胜。今当说彼十种

论曰。诸佛世尊有应知依止胜相胜语。应知胜相胜语。入应知胜相胜语。彼入因果胜相胜语。彼因果修胜相胜语。于彼修差别中。增上戒胜相胜语。增上心胜相胜语。增上慧胜相胜语。灭胜相胜语。智胜相胜语。如是等所说修多罗句显于大乘是佛语

释曰。应知依止胜相胜语者。所可知法名应知。谓彼染净等法即是三性。依止者是因义。应知依止即是胜相。故言应知依止胜相。由彼胜相故语胜。即是阿梨耶识。如是等略释义。乃至智胜相亦尔。智即胜相。故言智胜相。应知相者。谓应知自性。应知即是相故言应知相。即是三性。入应知胜相者。此应知相中。若所入及能入。俱名入。即是唯识。即此入名彼入。言彼入因果者。唯识名入。因者。谓世间施等诸波罗蜜。即是加行时。果体者。即此通达时为出世间体故。彼因果修差别者。即是前因果于此因果中。修之差别。修者。谓数习故。此数习于诸地转胜。故名差别。即是十地。于此修差别中。增上戒学者。为戒修学名增上戒。即是十地中。所有菩萨禁戒。于诸不善无复作心故。增上心学者。内观心。此心即是增上学。谓三摩提故。增上慧学者。胜得慧名增上慧。此慧即是增上学。增上慧学即是无分别智故。灭胜相者。谓最胜种类自体灭。于烦恼障智障故。即是无住处涅槃故。智胜相胜语者。无障碍智名智胜相。彼无分别智有对治。佛智者。离一切随眠障。即是无分别智之殊胜

论曰。复次云何显发。此等所说十处。声闻乘中不说。唯大乘中说故。所谓阿黎耶识。说为应知依止体。三种自性。分别依止他成就。说为应知相体。唯识说为入应知相体。六波罗蜜说为入因果体。菩萨十地说为入因果修差别体。菩萨禁戒说为增上戒体。健行及虚空器等三摩提。说为增上心体。无分别智说为增上慧体。无住涅槃说为彼果灭体。诸佛三身自性身共用身化身。说为彼果智体。由此等十处故。与声闻乘殊异。殊异者最上故。由世尊为菩萨说。是故言诸佛世尊为大乘故。有十种胜相胜语应知

释曰。云何显发者。谓有何相貌故。六波罗蜜为入彼因果体者。谓唯识观得入三性。即是清净波罗蜜因。虽是世间能引出世间故。入地已去即是清净。为出世果体故。菩萨十地为彼因果修差别体者。即是诸地中修习三学。果者。即此三学果名果。此果中灭是灭果体。谓灭烦恼障智障故。无分别智是增上慧学体者。谓声闻无四倒分别故。名无分别。诸菩萨于一切法无分别。此是二无分别差别故。三种佛身为果智体者。彼三学果名彼果。彼果即是智故。言彼果智。此体即是彼果智体。此中若离自性身即无法身。如眼若离此则无报身。如眼识此能依所依二法平等应知。若离报身。已入大地诸菩萨受用法不成。若无受用法。菩提资粮满足亦不成。如见色化身亦尔。若离此解行中诸菩萨。及诸声闻粗浅解。初发修行亦不成。是故决定应有三身。故大乘与声闻乘殊异者。声闻乘中不说故。最上者。显示于大乘中亦殊胜故

论曰。复次云何以此十种如来胜相胜语。得显大乘是佛语。亦得遮声闻乘异于大乘。由此十处于声闻乘中不见说故。唯于大乘中说故。引生大菩提。此十处成就随顺不相违。得一切智智故。此中有偈

应知依相入  因果修差别

三学果灭智  上乘中殊胜

此说余处无  见此胜觉因

故大乘佛语  由说十处胜

释曰。此义云何。能引大菩提故。显示此义。此十处成就随顺不相违者。能引生大菩提故。引生大菩提者。为因故。成就者。于三学量中思量观察。如导师显示道相故。随顺者。于胜得中起修行时。随顺相应住故。如导师所说。于中随顺而住。不相违者。于诸地中障碍事不有故。如所说道中无有贼等障碍。谓生死涅槃不相障碍故

十义次第章第二

论曰。复次此十处。何故作如此次第说。诸菩萨最初由于如是等诸法。因中得善巧。即于缘生中得善巧故。彼等次于缘所生法中。得善知其相。善知离增益损减二边过故。菩萨于如是等相善相应已。次于彼善摄持相中应须通达。即于障碍中心得解脱故。通达彼应知相已。昔加行中六波罗蜜之胜。得应须成就。依内心清净故。此内心清净所摄。六波罗蜜于十地中。应须三阿僧祇劫。分分令净故。次菩萨三学应须圆满。既圆满已彼果涅槃。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须正觉故。十处作如是次第说。于此说中。一切大乘皆得究竟

释曰。何故作如此次第说者。谓始从诸菩萨。由于如是等诸法因中。乃至彼果涅槃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此说由知诸法因故。得于缘生善巧。由有因故果生。非自在天等。是故得因果二智。次于因所生法应知其相。其相云何。分别性无。执以为有。名为增益。增益于无即是损减。实有成就性离此二边过失。故名善巧。次于所取应以唯识观知其相。由此观故得无障碍。次于随顺入唯识。世间六波罗蜜。依世俗得已第一义者应须得。谓应修净心所摄波罗蜜。次于十地中。经三阿僧祇劫。分分应修。非如声闻胜得于三生中。起对治便得解脱。次即于彼修中。戒等三学应令圆满。次学果涅槃烦恼障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身应得。若大乘次第应知齐此。何以故。若欲说缘生。即入阿梨耶识中。若说相即入三性中。若说胜得即是唯识。若说波罗蜜即入诸波罗蜜中。若说地即入地中。若说学即入学处。若说灭及智即摄在无住处涅槃。及三身。佛语如此。故作如是次第说。复有别义引生大菩提等者。谓能生无戏论无分别智故。成就者相应故。随顺者不违三量故。不相违者非先随顺后相违故。如偈说

摄持求及悲  亦随顺诸善

非黑白我见  有益亦有损

得一切智智者。谓于一切法中。无间一切种智生故。此成就等复有别义。成就随顺不相违等。前句为本。后句为释。云何成就。谓随顺故。云何随顺。谓不相违故。如是展转

众名章第三

论曰。于中即此最初。应知依止。说名阿梨耶识。世尊于何处说此阿梨耶识。名阿梨耶识。世尊于阿毗达磨经偈中说

界体无始时  诸法共依止

由此有诸趣  及涅槃胜得

释曰。世尊于阿毗达磨阿含中说阿梨耶识名。阿梨耶识者。即是此论初所说阿毗达磨修多罗。此中界者是因义。诸法共依止者。由是因故一切法同共依止。谓依止此以为因体。有此一切法依止故。诸趣果报由此得生。于无量生中有力。于善说恶说法中能解其义。若复越次得于胜得。又为烦恼依止体。由此得有极重烦恼及牢固烦恼。此等四种果报中。胜者身有堪能。翻此者无堪能。应知一切者于生死中随何趣。非唯诸趣。亦有涅槃胜得。以有烦恼即有涅槃故。此阿含显应知依止是阿梨耶识。彼阿含复说

论曰。即彼经复说偈

诸法所依住  一切种子识

故名梨耶识  我为胜人说

释曰。此偈第二句释第一句。胜人者谓诸菩萨故

论曰。有此等阿含为证。然此识何因缘故。说名阿梨耶。一切有生染法依住为果。此识亦依彼法为因故。名阿梨耶识。又众生依住以为自我故。名阿梨耶识

释曰。此识名阿梨耶者。谓诸法依住故。依住者共转故。有生者谓有生起类。皆名有生故。染法者谓异于净法故。众生依住为自我者执取故

论曰。此阿梨耶识复说名阿陀那识。于中有阿含。如世尊解节经中说

阿陀那识甚深细  一切种子转如流

婴儿凡夫我不说  不令分别谓为我

释曰。复于解节阿含中。佛告广慧。六趣生死中。彼彼众生中。随彼彼众生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中。自身转生于出生时。彼时一切种子心。最初成熟。便得和合。粗大增长圆满。有二种取。所谓有依色根取故。相名分别世俗戏论等熏习取故。于色界中有二种取。无色界中无二种取。广慧。此识或说。名阿陀那。于身普遍持故。或说名阿梨耶于身隐藏普遍同衰利安否故。或说名心。以积聚增长色声香味触法故。广慧。依阿陀那识为住处转生六识身。所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于中有识。眼根及色为缘生眼识。即彼眼识共行。同时共境界。有分别意识生。若一一眼识生。随一一有分别意识。与眼识共行。同时共境界生随一时。一时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识身转生。即彼一时。一时一分别意识。与五识身共行。同时共境界生。如大川流。若有一起浪缘至。则一浪生。若二若多起浪缘至。则多浪生。彼川自流无断无尽。复次如净镜面。若有一起像缘至。则一像生。若二若多起像缘至。则多像生。然此镜面不转成像。亦无损减。应知如是。如是阿陀那识。犹如大川。依此而住。若有随一起眼识缘至。则随有一眼识生。若乃至随有起五识身缘至。则随有五识身生如是广慧。菩萨住法住智。得心意识秘密善巧。如来一切种一切智。不说菩萨齐此名心意识秘密善巧。广慧。若菩萨于内于外。如实不见阿陀那阿陀那识。不见阿梨耶阿梨耶识。不见滋长。不见种种(此二谓心)。不见眼色眼识。不见耳声耳识。不见鼻香鼻识。不见舌味舌识。不见身触身识。广慧。若菩萨依法住智。住法住智。得心意识善巧。又复如此义者偈中显示。阿陀那识甚深细者难知故。一切种子转如流者。谓一切种子次第转生。犹如水流。念念相续转故。阿陀那者显别名故。不令分别谓为我者。一相转故。分别谓为我

论曰。何因缘故。说此识名阿陀那。摄持一切有色诸根故。及一切自身取依处故。于彼色根摄持不失。乃至命在故。又于相续受生时。取生令得自身故。是故名阿陀那

释曰。摄持一切有色诸根故者。谓此诸色根为彼识摄持故。乃至命在者。即以此句为释。何以故。以眼等诸色根阿梨耶识摄持故。不如死身住青瘀等相。若至死时彼识舍离故。即有此诸青瘀等相。是故定知。由彼摄持乃至寿限不坏故。一切身取依处故者。即以相续受生时。取生令得自身故等。解释以相续受生。识于彼相续生处摄取故。何以故。能摄持自身具足故。由阿梨耶识中具足自身熏习住故。即彼生时。名为转生。即彼生时。取名为转生取。由此取故取得自身。以是义故阿梨耶识说名阿陀那识

论曰。亦说名心。如世尊说心意识。于中意有二种。一次第缘与作依处者。由识次第灭。意识依此生故。第二染污意。与四烦恼常相应。谓身见我慢我爱无明。此意即是余识染污依止。余识由第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由了境义故。次第义故。念义故。意有二种

释曰。复说名心者。阿黎耶识即名为心。意及识二种有别义可见。当知此心亦有别义。为显示此故。于中次第缘与作依处故者。谓识若次第灭已。得为意识因。此是第一意。复有第二染污意。四种烦恼故。于中身见者即是我执。由此执故则有我慢。以取我自高。由此等于实无我中。起我渴名我爱。此等三种皆以无明为因。无明者无智故。余识由第一依止生。由第二染污者。若识次第灭已名为意。与当生识处所。为彼生依止故。第二染污意。为染污依止。何以故。由善心中亦有我故。由了境义故。次第义故。念义故。意有二种者。于中取境义故名为识。与处所义故名第一意。我相等染污义故名第二意

论曰。复次云何得知有染污意。此若不有独行无明。亦不有此为过失。五识相似亦不有此为过失。如五识身有同时依止故。得眼等名。不有此为过失。无想定灭尽定无有差别。此为过失。无想定染污意得名。灭尽定不尔。故有差别。又即此无想一生无有烦恼。此为过失。若彼天中无有我及慢等者。又一切时我执得行。谓善恶无记心若不如是。唯不善心中得相应。我执是烦恼故。不应与善无记心共行。是故若俱有而共行。则无此过。若相应现行。则有此过故。此中有偈

若独行无明  及相似五法

二种定差别  得名无是过

无想天中生  无我则有过

我执随顺转  一切处不有

离染意不有  二三即相违

无此即亦无  一切处我执

心行实义时  常与为障碍

一切时共行  名独行无明

释曰。此第二染污意以何道理得成立。此意若不有。则独行无明不成。何者是独行无明。未起对治时障真如智。痴此与五识不相应。于此处不为障碍故。若起对治处。则于彼为障。亦不在染污意识。若即是染污意识。则有过失。非染污意识者。以与余烦恼共行。独行名则不成。又若欲令即是烦恼染污意识者。则有常染污过失。云何施等心得成善。以常与彼相应故。若言有意与善相应生。即建立此为引生对治。能治染污意识此不成。若言有善心与染污意共生。此善心能引生对治。治灭余识。此灭则无过。复次与五识相似故。如眼识等五识。则有眼等五根。同时为依止。此意识亦应有同时依止。二定无差别者。若言有染污意。彼无想定中则有。灭心定中则无。可得差别。此二定中意识不行无差别故。得名者。由念自身故名为意。若无体此名何所依。若六识次第过已。此识名意不应道理。以其灭故。又无想天中生。一期应无我故。若言彼处无染污意者。于彼生中则应无我。诸圣人不应厌恶。既厌恶故。是故应知彼中生者。应定有我。我执随顺转者。以施等诸善皆与我相应故。此我执若离无明则不成。无明不离依止。此依止离染污意不可得故

论曰。此意染污故。是障碍无记。恒与四烦恼相应。如色无色界烦恼。是障碍无记。为色无色界奢摩他所藏。此意一切时染着。故心体第三离阿梨耶识不可得。是故成就阿梨耶识为心。由此为种子故。意及意识等转生。何缘故说名为心。种种诸法熏习种子聚集故

释曰。以见意及转识。以阿梨耶识为因生故。心体余处不可得。佛说识者。即是次第灭意所摄。由彼识灭已说为意故。复次由种种法熏习种子聚集故。得名心。于中种种者。诸法各各相故。熏习种子者。谓有功能为彼差别因故。聚集者。密合积聚一抟相故

论曰。复次何故声闻乘中。不说此心名阿梨耶识阿陀那识。微细尔焰所摄故。诸声闻人不为知一切尔焰故。于彼虽离此说。然得成就彼智令得解脱。是故不说。诸菩萨等为欲知一切尔焰。是故为说。由离此智不可得一切智智故

释曰。微细尔焰所摄故者。此亦微细。亦尔焰故。名微细尔焰。又入在微细尔焰中以难得知故。又诸声闻不为知一切尔焰故。修行唯作自利故。彼等粗烦恼障。唯以苦等智得灭故。菩萨为除自他烦恼障智障故修行。是故为说

论曰。然于声闻乘中。亦以别道理说阿梨耶识。如增一阿含中说。众生喜阿梨耶。乐阿梨耶。集阿梨耶。求阿梨耶。为灭阿梨耶说正法时。为听闻故应摄耳。为欲知故应作意。愿灭阿梨耶故受法顺法。如来出世故。此希有难得法世间显现。如来出生四种可赞。经中以如是别名阿梨耶识声闻乘中已显现

释曰。众生乐阿梨耶者。此句为本。后以现在过去未来三时为释。余三句如文次第。复有别义喜阿梨耶者谓现在世。乐阿梨耶者谓过去世。由前世乐阿梨耶。是故复集阿梨耶。由喜阿梨耶集阿梨耶故。复希求未来世阿梨耶。顺法者如说行故

论曰。摩诃僧祇阿含中。亦以别道理说此识。名为根本识。譬如树依根

释曰。根本识如树依根者。彼根本识为一切识因体故。譬如树根为枝茎等众物因。若无根枝茎等不可得故。若有阿梨耶识。为诸识根本亦尔

论曰。弥沙塞中亦以别道理说此识。名为穷生死聚。有处有时见色心断绝。阿梨耶识中种子无有断绝

释曰。亦以别道理。说为穷生死聚者。此识是穷生死聚体。何以故。有因缘故。有处者界也。谓无色界中色断故。有时者有住定时。如无想定等。阿梨耶识中种子不断者。色心熏习为因。后时色心还从此生

论曰。由此应知依止阿陀那识。心阿梨耶识根本识穷生死聚等名。此阿梨耶识已成大王之路

释曰。成大王路者宽大故

论曰。复有余师。执心意识义一名异。是义不然。由见意及识义故。彼心义亦须有异。复有余师执。世尊所说众生喜阿梨耶等诸句者。此中五取聚是阿梨耶。复有余师执与欲俱诸受是阿梨耶。复有余师执。身见是阿梨耶。此等诸师迷阿含及修得故。于阿梨耶识起如是等执。此声闻乘中成立道理。彼等所成立道理不相应。若人不迷阿梨耶体相。以彼所成立名阿梨耶识即为最胜。云何最胜若言五取聚是阿梨耶。于恶趣一向苦受处生。即起厌恶。彼众生一向不爱。言是着处。不当道理。以其常求舍离故。若言诸乐受与欲俱是阿梨耶者。第四禅已上无有此受。已得厌恶故。是诸众生以彼为着处。不当道理。若言身见是阿梨耶者。佛法内人信解无我。于彼即生厌恶。以彼为着处。不当道理。然阿梨耶识中内我犹在故。若于一向苦受处生。唯求离苦聚。阿梨耶识中。我爱所缚故未曾求离。又四禅已上生者。虽厌恶欲俱乐受。于阿梨耶识中。我爱系缚犹在。又佛法内人虽信解无我厌恶我见。然阿梨耶识中我爱系缚亦在。是故以彼所成立阿梨耶。成就阿梨耶识体。则为最胜。是为安立阿梨耶识别道理

释曰。于中不迷者。谓诸菩萨。恶趣者。谓饿鬼畜生地狱等恶趣。一向苦者。彼趣报体一向非爱故。彼处若有乐受生。即是津液果。彼处生者其报唯苦。诸乐受与欲俱是阿梨耶者。第四禅已上。无有此受。已得厌恶故。彼处众生者。谓四禅已上及即第四禅中故。彼处者。谓于彼得生故。内我犹在者。决定取此识以为内我故。求离苦聚者。愿舍苦受故。阿梨耶识中我爱系缚者。以阿梨耶识为自我。由此渴爱故成系缚

同类推荐
  • 佛说离睡经

    佛说离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彭牡丹谱

    天彭牡丹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筠廊偶笔

    筠廊偶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战兵法辑佚

    水战兵法辑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依观经等明般舟三昧行道往生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凤策天下,毒医逆天嫡小姐

    凤策天下,毒医逆天嫡小姐

    她是罪臣之女,被送入有着“魔狱”之称的皇宫,成为最卑贱的女奴。在这般嗜血之地,生存不易,步步踏血,斩荆披棘,才终获一线生机!他是她幽默风趣的难得知己,两人一见如故。是她在冰冷皇宫内的唯一温暖。而他却又是人称最阴狠手辣的四皇子,如同死神般的存在,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以为遇上他是这辈子的温暖,而当真实身份揭露,却面临家仇与情愫的两难。那么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他?生存艰难,世人冷漠。九州百川,茫茫人海,却无她真正立足之地?
  • 剽悍女生

    剽悍女生

    这个故事里,有群女孩才华横溢的陈苍宝,美丽单纯的许嫣然,野心十足的罗安安,自我奋斗的唐王她们如你我一样,也许不够完美不够优雅,但足够理直气壮、足够剽悍,她们不甘寂寞更不甘平庸她们斗志昂扬地追求自尊和幸福,坚定无比地相信,即使是平凡的人,也可以打造不平凡的人生。
  • 安全重在责任

    安全重在责任

    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我们的责任心不够而引起的。侯鹏飞编著的《安全重在责任》围绕“责任对安全的重要性”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揭示了没有责任心会导致各种灾难,力图引导我们每一个人要增强责任心,自觉自律,主动落实责任,让安全能够常伴我们身边。
  • 妖惑①:炎女

    妖惑①:炎女

    被人栽赃说偷了稀世翡翠?啧!小事一桩,本姑娘还不放在眼里。莫名其妙地来到古老的唐朝?呃,既来之,则安之嘛!被众人批评不守礼教、水性杨花?哎呀,那些八股规矩干我何事!哦,你问我什么是我觉得重要的呀?且听我大声道来──我爱你,最重要!
  •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

    《你该知道的中国历史(上)》主要内容包括:传说与考古中的“人之初”;从部落到国家的转变——夏、商、西周;春秋列国风云变幻,战国七雄走向统一;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等五部分。本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
  • 罗刹天下之妖后横行

    罗刹天下之妖后横行

    本文爽文、女强、宫斗、悬念,章章情节曲折,卷卷内容精彩。一对一,美男多多,男女主都身心洁净。她是叱咤九州的罗刹女,他是掌控四海的夜叉鬼,两者拥有显赫的皇家血脉,同是名震寰宇让人闻其名便吓破胆的弑神社的高手。五年前,拥有不伤之身和幻灭之瞳的罗刹女惊艳入了那人的眼,与他谱写一段悲壮恋曲后,从此杳如黄鹤,不见踪影。五年后,名不经传的慕容玉叶逃离做杂役的苦海,踏上一段未知又阴谋重重的道路,等待她的会是一段奇缘,还是一场劫难?说她太蠢,她步步为营痛挫敌人,搅得九州人畜不宁,寝食难安。说她太穷,盗墓劫财是用来塞牙缝的,朝哪一站,谁都点头哈腰送金送银。说她太弱,且看手中武器可是久负盛名的银丝茧,吐丝幻变,胜负定局由她操控。说她气质太寒酸,凤冠霞帔上了身,贵为墨国的太子妃娘娘,还有谁该丫的说她气质寒酸?太子妃娘娘太憋屈了,她跳槽总可以吧?不等她主动提出跳槽,新婚之夜弃她而去的太子殿下丢下一纸休书,靠!反了,她打马扬鞭拿着休书直接上战场找他评理。他冷眼相对,绝情地将她送往黎国和亲?!行,和亲,贵为黎国皇后嘛,一下由太子妃直接升级皇后,这美事降临到她头上,是她人品太好嘛。和亲就和亲嘛,然后待她领着黎兵打回来,叫他丫的后悔一辈子!呃,到了黎国才发现根本不是成亲,而成了……献给黎河龙神的祭品!骗我?大家可以糟践我的智商,可不能骗我,此生最恨骗子!慕容玉叶的小宇宙之光在喷薄而发,看到没?在万人目光之下,先宰了黎河的“龙神”,再杀了黎王这个“痿男”,此次踏上强者骁勇无敌,名扬四海之路,只让钟情的的他刮目相看,后悔不迭!
  • 袖手天下美人谋

    袖手天下美人谋

    十岁入宫,即已深知愁滋味。锦衣玉食敌不过宫墙内的孤独。有我在的地方,就要有你。喜怒无常的他,曾几何时,是她唯一的温柔,唯一的爱恋。幸福的时光,总是转瞬即是,他却一直陪伴着她,仿佛要到地老天荒。原来,这么快,就已经老了。
  • 第一驭兽师

    第一驭兽师

    拓跋纳兰,远征大陆一代天之骄子,一身修为可破天晓,因被心爱男子拓跋慕云背叛,怒火攻心导致筋脉尽断,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宗政纳兰,傲天大陆第三门阀拓跋家族痴傻废物九小姐,没有爹疼的拓跋纳兰因到了十岁还不能聚集斗气,被赶出了家门,跟随母亲来到偏远小镇的娘家,宗政家族。从此改名宗政纳兰!当痴傻的废物变为妖孽的天才强势袭来,这个世界将彻底的玄幻!当风雨来袭,面对家族灭亡,亲人受辱,天下争霸,她毫不犹豫的再次站起,带领宗政家族一次又一次走向光明,成为傲天大陆第一门阀!为寻生父,为报前世灭门之仇,她毅然决然踏上强者之路。从此,神丹、宝器应有尽有;美男、神兽竞相追随!且看这一世她如何在这天地间展翅高飞,她要让拓跋家族的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她要前往远征大陆问问拓跋慕云,为何要背叛她!谁无英雄落难日,待我东山再起时;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终有一日,我会带着我的战友和百万神兽踏平你们的土地,将前世所欠悉数讨回!女强宠文,一对一,女主强大腹黑,男主霸气威武,还有各种强大契约魔兽来袭,喜欢的宝贝欢迎跳坑!!!!绝对够爽~~~~!!!!
  • 剑破转天

    剑破转天

    背负血海深仇,却偏偏资质平庸,不料绝境之时峰回路转,体内惊现超级元神!至此,神兵秘法尽收囊中,崛起之路谁人可挡?曾经的屈辱定用无上荣光褪去,以往的恩怨必定用鲜血去洗涤!逆天路中,他最终能否攀上苍穹之巅,屠神证道?
  •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增广净土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