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19900000017

第17章

忠國師問禪客從何方來。曰南方來。師曰南方有何知識。曰知識頗多。師曰如何示人。曰彼方知識直下示學人即心是佛。佛是覺義。汝今悉具見聞覺知之性。此性善能揚眉瞬目。去來運用徧於身中。挃頭頭知挃脚脚知。故名正徧知。離此之外更無別佛。此身即有生滅心性。無始以來未曾生滅。身生滅者如龍換骨蛇脫皮人出故宅。即身是無常。其性常也。南方所說大約如此。師曰。若然者。與彼先尼外道無有差別。彼云。我此身中有一神性。此性能知痛癢。身壞之時神則出去。如舍被燒舍主出去。舍即無常舍主常矣。審如此者。邪正莫辨。孰為是乎。吾比遊方多見此色。近尤盛矣。聚却三五百眾目視雲漢。云是南方宗旨。把佗壇經改換添糅鄙譚。削除聖意惑亂後徒。豈成言教。苦哉。吾宗喪矣。若以見聞覺知是佛性者。淨名不應云法離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僧又問。法華了義。開佛知見。此復若為。師曰。佗云開佛知見。尚不言菩薩二乘。豈以眾生癡倒便同佛之知見邪。僧又問阿那箇是佛心。師曰牆壁瓦礫是。僧曰。與經大相違也。涅槃云。離牆壁無情之物故名佛性。今云是佛心。未審心之與性為別不別。師曰。迷即別。悟即不別。曰。經云。佛性是常。心是無常。今云不別。何也。師曰。汝但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若執無情無佛性者。經不應言三界唯心。宛是汝自違經。吾不違也。問。無情既有心性。還解說法否。師曰。佗熾然常說。無有間歇。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師曰汝自不聞。曰誰人得聞。師曰諸聖得聞。曰眾生應無分邪。師曰。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曰某甲聾瞽不聞無情說法。師應合聞。師曰我亦不聞。曰。師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師曰。賴我不聞。我若得聞。汝即不聞我說法。曰眾生畢竟得聞否。師曰。眾生若聞。即非眾生。曰無情說法有何典據。師曰。不見華嚴云。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眾生是有情乎。曰。師但說無情有佛性。有情復若為。師曰無情尚爾況有情邪。曰。若然者。南方知識云見聞覺知是佛性。應不合判同外道。師曰。不道佗無佛性。外道豈無佛性邪。但緣見錯。於一法中而生二見。故非也。曰。若俱有佛性。且殺有情即結業互醻。損害無情不聞有報。師曰。有情是正報。計我我所而懷結恨。即有罪報。無情是其依報。無結恨心。是以不言有報。曰。教中但見有情作佛。不見無情受記。且賢劫千佛孰是無情佛邪。師曰。如皇太子。未受位時唯一身爾。受位之後國土盡屬於王。寧有國土別受位乎。今但有情受記作佛之時。十方國土悉是遮那佛身。那得更有無情受記邪。曰一切眾生盡居佛身之上。便利穢污佛身。穿鑿踐蹋佛身。豈無罪邪。師曰。眾生全體是佛。欲誰為罪。曰。經云。佛身無罣礙。今以有為窒礙之物而作佛身。豈不乖於聖旨。師曰。大品經云。不可離有為而說無為。汝信色是空否。曰佛之誠言那敢不信。師曰。色既是空。寧有罣礙。曰。眾生佛性既同。只用一佛修行。一切眾生應時解脫。今既不爾。同義安在。師曰。汝不見華嚴六相義云。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成壞總別。類例皆然。眾生佛雖同一性。不妨各各自修自得。未見佗食我飽。曰。有知識示學人。但自識性了無常時。拋却殼漏子。一邊著靈臺智性迥然而去。名為解脫。此復若為。師曰。前已說了。猶是二乘外道之量。二乘厭離生死欣樂涅槃。外道亦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乃趣乎冥諦。須陀洹人八萬劫餘。三果人六四二萬劫。辟支佛一萬劫住空定中。外道八萬劫住非非想中。二乘劫滿猶能回心向大。外道還即輪回。曰佛性一種為別。師曰不得一種。曰何也。師曰或有全不生滅。或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孰為此解。師曰我此間佛性全無生滅。汝南方佛性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如何區別。師曰此則身心一如。身外無餘。所以全不生滅。汝南方身是無常。神性是常。所以半生半滅半不生滅。曰和尚色身豈便同法身半不生滅邪。師曰汝那得入於邪道。曰學人早晚入邪道。師曰汝不見金剛經。色見聲求皆行邪道。今汝所見不其然乎。曰某甲曾讀大小乘教。亦見有說不生不滅中道正性之處。亦見有說此陰滅彼陰生。身有代謝而神性不滅之文。那得盡撥同外道斷常二見。師曰。汝學出世無上正真之道。為學世間生死斷常二見邪。汝不見肇公云。譚真則逆俗。順俗則違真。違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淡而無味。中流之人如存若亡。下士拊掌而笑之。汝今欲學下士笑於大道乎。曰。師不言即心是佛。南方知識亦爾。那有異同。師不應自是而非佗。師曰。或名異體同。或名同體異。因茲濫矣。只如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名異體同。真心妄心佛智世智。名同體異。緣南方錯將妄心言是真心。認賊為子。有取世智稱為佛智。猶如魚目而亂明珠。不可雷同。事須甄別。曰若為離得此過。師曰。汝但子細返觀陰入界處。一一推窮有纖毫可得否。曰。子細觀之。不見一物可得。師曰汝壞身心相邪。曰。身心性離。有何可壞。師曰身心外更有物否。曰。身心無外。寧有物邪。師曰汝壞世間相邪。曰。世間相即無相。那用更壞。師曰。若然者。即離過矣。

洞山到溈山問曰。頃聞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良价未究其微。山曰。我遮裏亦有。只是難得其人。曰便請和尚道。山曰。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曰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山曰。此去石室相連有雲巖道人。若能撥草瞻風。必為子之所重。既到雲巖。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巖云無情得聞。曰和尚還聞否。巖云。我若聞。子則不聞吾說法也。曰某甲為甚麼不聞。巖豎起拂子云還聞麼。曰不聞。巖云。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曰無情說法該何典教。巖云。豈不見彌陀經云。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無情草木互奏笙歌。洞山於此有省。乃述頌曰。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方得知。後辭雲巖問。和尚百年後。或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如何祇對。巖良久云。但道只遮是。洞山沉吟。巖云。价闍梨。承當遮箇事。大須審細。洞山不言便行。後因過水覩影方始頓悟。乃述頌云。切忌從佗覔。迢迢與我疎。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應須恁麼會。方得契如如。

臨濟示眾云。有一人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阿那箇合受人天供養。

妙喜曰。賊身已露。

葉縣省和尚示眾云。夫行脚禪流直須著忖。參學須具參學眼。見地須得見地句。方始有相親分。始得不被諸境惑。亦不落於惡道。畢竟如何委悉。有時句到意不到。妄緣前塵分別影事。有時意到句不到。如盲摸象各說異端。有時意句俱到。打破乾坤界。光明照十方。有時意句俱不到。無目之人縱橫走。忽然不覺落深坑。又示眾云。宗師血脉。或凡或聖。龍樹馬鳴。天堂地獄鑊湯鑪炭。牛頭獄卒。森羅萬象日月星辰。佗方此土有情無情。以手畫一畫云。俱入此宗。此宗門中亦能殺人亦能活人。殺人須得殺人刀。活人須得活人句。作麼生是殺人刀活人句。道得底出來對眾道看。若道不得。即辜負平生。僧問己事未明以何為驗。曰閙市裡打靜椎。云意旨如何。曰日午點金燈。

真淨和尚示眾云。洞山門下有時和泥合水。有時壁立千仞。你諸人擬向和泥合水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和泥合水處。擬向壁立千仞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壁立千仞處。擬向一切處見洞山。洞山且不在一切處。你不要見洞山。鼻索在洞山手裏。擬瞌睡也把鼻索一掣。只見眼孔定動又不相識也。不要你識洞山。且識得自己也得。

保福豁和尚。僧問家貧遭劫時如何。曰不能盡底。去云為甚麼不能盡底去。曰賊是家親。云。既是家親。為甚麼翻成家賊。曰。內既無應。外不能為。云忽然捉敗功歸何所。曰賞亦未曾聞。云恁麼則勞而無功。曰功則不無。成而不處。云。既是成功。為甚麼不處。曰。不見道太平本是將軍致。不許將軍見太平。

妙喜曰。絲來線去弄精魂。

鹿門譚和尚。僧問如何是實際理地。曰。南贍部洲。北鬱單越。云恁麼則事同一家。曰隔須彌在。

德山和尚示眾云。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之亦非得也。汝但於心無事。無事於心。則虗而靈空而妙。若毫端許言之本末者。皆為自欺。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聖名凡號盡是虗聲。殊相劣形皆為幻色。汝欲求之。得無累乎。及其厭之。又成大患。終而無益。

大珠和尚示眾曰。諸人幸自好箇無事人。苦死造作要擔枷落獄作麼。每日至夜奔波道。我參禪學道。解會佛法。如此轉無交涉也。只是逐聲色走。有何歇時。貧道聞江西和尚道。汝自家寶藏一切具足。使用自在。不假外求。我從此一時休去。自己財寶隨身受用。可謂快活。無一法可取。無一法可捨。不見一法生滅相。不見一法去來相。徧十方界無一微塵許不是自家寶藏。但自子細觀察自心。一體三寶常自現前。無可疑慮。莫尋思莫求覔。心性本來清淨。故華嚴經云。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若能如是解。諸佛常現前。又淨名經云。觀身實相。觀佛亦然。若不隨聲色動念。不逐相貌生解。自然無事去。莫久立。珍重。大眾久而不散。珠曰。諸人何故在此不去。貧道已對面相呈。還肯休麼。有何事可疑。莫錯用心枉費氣力。若有疑情一任諸人恣意早問。時有僧問。云何是佛。云何是法。云何是僧。云何是一體三寶。曰。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為僧。即是一體三寶。經云。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身口意清淨。名為佛出世。三業不清淨。名為佛滅度。喻如嗔時無喜。喜時無嗔。唯是一心。實無二體。本智法爾。無漏現前。如虵化為龍不改其鱗。眾生回心作佛不改其面。性本清淨不待修成。有證有修即同增上慢者。真空無滯應用無窮。無始無終。利根頓悟用無等等。即是阿耨菩提。心無形相即是微妙。色身無相即是實相法身。性相體空即是虗空無邊身。萬行莊嚴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者乃是萬化之本。隨處立名智用無盡。名無盡藏。能生萬法。名本法藏。具一切智。名智慧藏。萬法歸如。名如來藏。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又云。世間一切生滅法。無有一法不歸如也。維摩座主問。經云。彼外道六師等是汝之師。因其出家。彼師所墮。汝亦隨墮。其施汝者不名福田。供養汝者墮三惡道。謗於佛。毀於法。不入眾數。終不得滅度。汝若如是。乃可取食。今請禪師明為解說。珠曰。迷徇六根者。號之為六師。心外求佛。名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生心受供。墮三惡道。汝若能謗於佛者。是不著佛求。毀於法者。是不著法求。不入眾數者。是不著僧求。終不得滅度者。智用現前。若有如是解者。便得法喜禪悅之食。又問。般若經云。度九類眾生皆入無餘涅槃。又云。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此兩段經文如何通會。前後人說皆云。實度眾生而不取眾生相。常疑未決。請師為說。曰。九類眾生一身具足。隨造隨成。是故無明為卵生。煩惱包裹為胎生。愛水浸潤為濕生。歘起煩惱為化生。悟即是佛。迷號眾生。菩薩只以念念心為眾生。若了念念心體俱空。名度眾生也。智者於自本際上度於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雲門拈起拄杖舉教曰。凡夫實。謂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體即空。衲僧見拄杖但喚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

妙喜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世格言

    人生不可不知道的老狐狸处世格言

    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学习中国式的处世方法。在为人处世方面,很多东西是相通的。这些相通的点汇聚起来,编者们总结了六个方面:心态、人缘、尺度、智慧、价值和品行等。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勾勒出了成功人士的处世格言。
  • 帝皇开天录

    帝皇开天录

    他收好长剑,回身就走,向自己的梧桐院去。行走在房檐下,感受着短暂的阴凉,脚掌踏着青石板的地面,都让这一条小路充满了小小的美好。夏日的炎热,仍有一处阴凉可以遮蔽,没有权谋,没有战争,更没有纠争,只有他那颗追求巅峰的心脏在有力地跳动着。PS:本文不是小白文也不是YY文,属于恋爱倾向的。
  • 重生之昭雪郡主

    重生之昭雪郡主

    她慕容昭雪是长公主之后,当今圣上的亲侄女,高傲无比。抗旨,违背了最疼爱于她的舅舅,只为嫁给那个对她说过会爱她一生一世的男人。当有朝一日,江山易主,慕容家彻底倒了;她以为她还有一个依靠,谁料,那个已成为王爷的男人,却给了她一纸休书。寻死未成,她拿着休书,身心疲惫的回到了冷家,却是换来庶母的一杯毒酒。前一世的高傲无知,愚蠢自大,使得她在临死前受尽了丫环的欺凌。老天怜她,让她得以重生,这一世,她卷土从来,步步为营,眼中闪着复仇的光芒,绝情的夫君,冷漠的父亲,狠心的庶母,另怀心思的庶哥,善妒的庶妹,欺主的丫环,她慕昭雪定不会饶之!
  •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快速阅读力训练手册

    正如本书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沃尔特·皮特金教授所言:本书主要写给那些整天忙忙碌碌,一年到头读不了几篇文章,而自己又因此很不满意、觉得自己读书太少的成年人。”尽管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开始接受如何读书的训导,但真正来讲,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读书。本书作者根据读物的不同类型,阐述了一些高效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如:通读,不要只读局部;读长句子,不要只读字词。先了解最广泛的含义,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去细读。阅读是一种方式,因此,它应当遵循学习规律,这便是这些规律中的首要规律。快速而有效地阅读,就是用一种快速而有把握的方式去掌握书面符号所表达的意思。
  • 逆世狂女

    逆世狂女

    诡隐,21世纪顶级杀手,被组织抛弃后落入神幻大陆,附身在一个被父亲抛弃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废物女孩身上,不可思议呈现:不能修炼的废物在重生后不仅晋阶迅速还灵武双修,爆了名水家的大门还越阶杀了水家家主,契约各种强宠,以此凌虐各种生物。她强大的逆天,谁与争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针对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生存现状和容易犯的错误,以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说理阐明年轻人需要懂得和掌握的人生道理。这上百条行之有效的人生经验,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生目标的设定、说话办事的学问、朋友圈子的经营、工作生活的平衡等,为处世不深的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参考,从而掌握好生存的法则,在成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 神探刘曦

    神探刘曦

    新文此案不关风与月已经上线,大家多多支持古代推理文,看女捕头如何断案,有小虐,有小宠。容侦远远地看着这一切,他拉着全京城的人演了一出大戏,两个极致的交界线,就那样呈现在他眼前。一边龙舟比赛的鼓点声,百姓的呐喊声,生机勃勃,热闹非凡。一边血流成河,迎凤楼坍塌压住的人,嘶哑地呼救,嚎啕地大哭,满地狼藉,哀声一片。两边地声音夹杂在一起,像是一篇世纪乐章,他把两个完全不同的,那么紧张的时刻的画面刻画在了一起。年少有为的将门公子,多面的江湖奇侠,罪该万死的宦官,以及当年事件的所有关系人…………前面写得不好,还请大家多多担待,后面还是可以看的。
  • 大赢靠德

    大赢靠德

    本书结合现代企业和员工,对“德”进行了全面探究;引用了大量的企业案例,对企业的“德文化”和员工的“德意识”进行了全面剖析;提供了一套修炼员工德行的翔实方案,把看拟抽象的“德”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本书适合企业、政府机构进行团购,适合人群为公司中层、员工及公务人员。
  •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

    伅真陀罗所问宝如来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