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59000000007

第7章 金匱真言論篇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

經謂經豚,所以流通營衛血氣者也。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藏,邪氣發病。

原其所起,則謂八風發邪,經脈受之,則循經而觸於五藏,以邪干正,故發病也。

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皆以所剋殺而為勝也。言五時之相勝者,不謂八風中人則病,各謂隨其不勝則發病也。勝,謂制剋之也。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

春風發榮於萬物之上,故俞在頸項,《曆忌》曰:甲乙不治頸。此之謂也。

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

心少陰脈,循胸出脅,故俞在焉。

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肺處上焦,背為胸府,肩背相次,故俞在焉。

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

腰為腎府,股接次之,以氣相連,故兼言也。

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

以脊應土,言居中爾。

故春氣者病在頭,

春氣,謂肝氣也。各隨其藏氣之所應。新校正云:按《周禮》云:春時有病首疾。

夏氣者病在藏,

心之應也。

秋氣者病在肩背,

肺之應也。

冬氣者病在四支。

四支氣少,寒毒善傷,隨所受邪則為病處。

故春善病勛鈕,

以氣在頭也。《禮記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則民多軌嚏。

仲夏善病胸脅,

心之脈,循胸脅故也。

長夏善病洞泄寒中,

土主於中,是為倉凜糟粕水穀,故為洞泄寒中也。

秋善病風瘧,

以涼折暑,乃為是病。《生氣通天論》曰: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此謂以涼折暑之義也。《禮記月令》曰:孟秋行夏令,則民多瘧疾。

冬善病痺厥。

血象於水,寒則冰凝,以氣薄流,故為痺厥。

故冬不按嬌,春不歟鈕,

按,謂按摩。躋,謂如躋捷者之舉動手足,是所謂導引也。然擾動筋骨,則陽氣不藏,春陽氣上升,重熱需肺,肺通於鼻,病則形之,故冬不按躋,春不軌鈕。軌,謂鼻中水出。鈕,謂鼻中血出。跚,音喬。

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痺厥,飧泄而汗出也。

此上五句,并為冬不按踏之所致也。新校正云:詳飧泄而汗出也六字,上文疑剩。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此正謂冬不按嬌,則精氣伏藏,以陽不妄升,故春無溫病。

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

此正謂以風凍之氣折暑汗也。新校正云:詳此下義,與上文不相接。

此平人脈法也。

謂平病人之脈法也。

故曰:陰中有陰,陽中有陽。

言其初起與其王也。

平日一至日中,天之陽,陽中之陽也;日中至黃昏,天之陽,陽中之陰也;

日中陽盛,故日陽中之陽。黃昏陰盛,故日陽中之陰。陽氣主晝,故平旦至黃昏皆為天之陽,而中復有陰陽之殊也。

合夜至雞嗚,天之陰,陰中之陰也;雞嗚至平旦,天之陰,陰中之陽也。

雞嗚陽氣未出,故也天之陰。平旦陽氣已升,故日陰中之陽。

故人亦應之。夫言人之陰陽,則外為陽,內為陰。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藏府中陰陽,則藏者為陰,府者為陽。

藏,謂五神藏。府,謂六化府。

肝、心、脾、肺、腎五藏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府皆為陽。

《靈樞經》曰:三焦者上合於手心主。又曰:足三焦者,太陽之別名也。《正理論》曰:三魚者有名無形,上合於手心主,下合右腎,主謁道諸氣,名為使者。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為冬病在陰,夏病在陽,春病在陰,秋、病在陽,皆視其所在,為施針石也。故背為陽,陽中之陽,心也;

心為陽藏,位處上焦,以陽居陽,故為陽中之陽也。《靈樞經》曰:心為牡#1藏。牡,陽也。

背為陽,陽中之陰,肺也;

肺為陰藏,位處上焦,以陰居陽,故謂陽中之陰也。《靈樞經》曰:肺為牝#2藏。謂#3陰也。

腹為陰,陰中之陰,腎也;

腎為陰藏,位處下焦,以陰居陰,故謂陰中之陰也。《靈樞經》曰:腎為牝藏。牝,陰也。

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

肝為陽藏,位處中焦,以陽居陰,故謂陰中之陽也。《靈樞經》曰:肝為牡藏。牡,陽也。

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

脾為括藏,位處中焦,以太陰居陰,故謂陰中之至陰也。《靈樞經》曰:脾為牝截。牝,陰也。

此皆陰陽、表裹、內外、雌雄相輸應也,故以應天之陰陽也。

以其氣象參合,故能上應於天。

帝曰:五藏應四時,各有收受乎?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

精,謂精氣也。木精之氣其神魂,陽升之方,以目為用,故開竅於目。

其病發驚駭,

象木屈伸有搖動也。新校正:詳東方云病發驚駭,餘方各闕者,按《五常政大論》委和之紀,其發驚駭。疑此文為衍。

其味酸,其類草木,

性柔脆而曲直。

其畜雞,

以鴻為畜,取巽言之。《易》曰:巽為鷂。

其穀麥,

五穀之長者麥,故束方用之。《本草》曰:麥為五穀之長。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犬,其穀麻。

其應四時,上為歲星,

木之精氣,上為歲星,十二年一周天。

是以春氣在頭也,

萬物發榮於上,故春氣在頭。新校正:詳束方言春氣在頭,不言故病在頭,餘方言故病在某,不言某氣在某者,互文也。

其音角,

角,木聲也。孟春之月,律中太簇,林鐘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八寸。仲春之月,律中夾鐘,夷則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七寸五分。新校正:按鄭康成云:七寸二千兀百八十七分之寸千七十五。季春之月,律中姑洗,南呂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七寸又一十。#4分寸之一。新校正:按鄭康成云:九分寸之一。几是三管,皆本氣應之。

其數八,

木生數三,成數八。《尚書洪範》曰:三日木。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

木之堅柔,類筋氣故。

其臭躁。几氣因木變,則為躁。新校正云:詳躁《月令》作擅。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

火精之氣其神神,舌為心之官,當言於舌,舌用非竅,故云耳也。《繆刺論》曰:手少陰之絡,會於耳中。義取此也。

故病在五藏,

以夏氣在藏也。

其味苦,其類火,

性炎上而繙灼。

其畜羊,

以羊為畜,言其未也。以土同王,故通而言之。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馬。

其穀黍,

黍色赤,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

火之精氣,上#5為熒惑星,七百四十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

火之躁動,類於豚氣。

其音徵,

徵,火聲也。孟夏之月,律中仲呂,無射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六寸七分。新校正云:按鄭康成云:六寸萬九千六百八十三分寸之萬二千九百七十四。仲夏之月,律中葵賓,應鐘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六寸三分。新校正云:按鄭康成云:六寸八十一分寸之二十六。季夏之月,律中林鐘,黃鐘所生,三分喊一,管率長六寸。凡是三管,皆火氣應之。

其數七,

火生數二,成數七。《尚書洪範》曰:二日火。

其臭焦。

几氣因火變,則為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

土精之氣其神意,脾為化穀,口主迎#6糧,故開竅於口。

故病在舌本,

脾豚上連於舌本,故病氣居之。

其味甘,其類土,

性安靜而化造。

其畜牛,

土王四季,故畜取丑牛,又以牛色黃也。

其穀稷,

色黃而味甘也。

其應四時,上為鎮星,

土之精氣上為鎮星,二十八年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

土之柔厚,類肉氣故。

其音宮,

官,土聲也。律書以黃鐘為濁官,林鐘為清官,蓋以林鐘當六月管也。五音以官為主,律呂初起於黃鐘為濁官,林鐘為清官也。

其數五,

土數五。《尚書洪範》曰:五日土。

其臭香。

几氣因土變,則為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於肺,

金精之氣其神魄,肺藏氣,鼻通息,故開竅於鼻。

故#7病在背,

以肺在胸中,背為胸中之府也。

其味辛,其類金,

性音聲而堅勁。

其畜馬,

畜馬者,取乾也。《易》曰:乾為馬。新校正云:按《五常政大論》云:其畜鷂。

其穀稻,

稻堅白。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

金之精氣上為太#8白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

金之堅密,類皮毛也。

其音商,

商,金聲也。孟秋之月,律中夷則,大呂所生,二分.喊一,管率長五寸七分。仲秋之月,律中南呂,太簇所生,三分喊一,管率長五寸三分。季秋之月,律中無射,夾鐘所生,三分喊一,管率長五寸。几是三管,皆金氣應之。

其數九,

金生數四,成數九。《尚書洪範》曰:四日金。

其臭腥。

几氣因金變,則為腥羶之氣也。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

水精之氣其神志,腎藏精,陰泄注,故開竅於二陰也。

故病在谿,

谿,謂肉之小會也。《氣穴論》曰: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谿。

其味鹹,其類水,

性潤下而滲灌。

其畜蠡,其穀豆,

其畜競者,競,豕也。其穀豆者,豆,黑色也。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水之精氣上為辰星,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

骨主幽暗,骨體內藏,以類相同,故病居骨也。

其音羽,

羽,水聲也。孟冬之月,律中應鐘,姑洗所生,三分喊一,管率長四寸七分半。仲冬之月,律中黃鐘,仲呂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九寸。季冬之月,律中大呂,奠賓所生,三分益一,管率長八寸四分。几是三管,皆水氣應之。

其數六,

水生數一,成數六。《尚書洪範》曰:一日水。

其臭腐。

几氣因水變,則為腐朽之氣也。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陰陽、表裹、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

心合精微,則深知#10通變。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隨其所能而與之,是謂得師資教授之道也。《靈樞經》曰:明目者可使視色,聰耳者可使聽音,捷疾辭語者可使論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理血氣而調諸逆順,察陰陽而兼諸方,緩節柔筋而心和調者,可使導引行氣,痛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癱咒病,爪苦手毒為事善傷者,可使按積抑痺,由是則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故曰: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也。

#1牡:原作『牝』,據顧本改。下同。

#2牝:原作『牡』,據顧本改。『牝』下『藏』字原脫,據顧本補。

#3謂:顧本作『牝』。

#4一十:顧本作『二十』。

#5上:原作『之』,據顧本改。

#6主迎:原作『上逆』,據顧本改。

#7故:原作『疾』,據顧本改,上下文例一律。

#8太:原作『於』,據顧本改。

#9二分:顧本作『三分』。

#10知:原作『之』,據顧本改。

黃帝內經素問補注釋文卷之五

唐太僕令啟玄子王冰次注宋光祿卿直秘閣林億等校正宋守尚書屯田郎孫兆重改誤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加特帝国

    加特帝国

    纷乱的大陆,小人物的崛起。加特,一个卑鄙无耻的混蛋。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从乞丐变成混混,从混混变成了走私犯,从走私犯变成了海贼,从海贼变成了商会会长,从商会会长变成了领地主,最后成为一个帝国的王。兄弟、女人、对手,都是沿途的点缀,记忆中的亮点。请各方书友品评。
  • 浮生外有清风

    浮生外有清风

    浮生一梦几多愁,只愿清心有朗月“总使背负一身骂名,但我却永远不会离开你”
  • 青梅闹,竹马跳

    青梅闹,竹马跳

    【推荐】(系列文)《关于我爱你这件事》http://m.wkkk.net/a/541194/(完结)《花好月圆》http://m.wkkk.net/a/547672/m.wkkk.net(完结)《凹凸Man打小怪兽》:http://m.wkkk.net/a/306738/--从等待到遗忘,历经多少风霜?从不爱到习惯,碾过多少曲折?他是不婚主义,她是享乐主义,青梅竹马,男腹黑,女毒舌,双贱合璧。父母逼婚,押送相亲,行,咱俩狼狈为奸一把,现场上演情侣失散多年的戏码。两人紧拥,他笑:丫头,外面那不是你旧爱么。她也笑:你后面那位咋那么像你前女友呢。亲戚欢呼,小两口挺恩爱呢!他看着满屋鸡飞狗跳,说:丫头,如果她再不回来,我俩凑合着过吧。她一身潇洒没心没肺,说:大哥,我别了旧爱,新欢还有一车呢,何况,无爱的婚姻再凑合,都是泡沫。◆◇爱是你许诺的一生一世,是我等候的笃定不移。她说:你不曾许诺,我何来理由不走?他问:非要我主动?她笑:哪天被你抛弃了,我也能说,是你先追我的,你只是先爱了,也先走了而已。◇◇
  • 河东河西(中篇)

    河东河西(中篇)

    徐志忠一进屋,便把巴拿马式的宽沿儿草帽,使劲拽到我的沙发上,挺长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儿。他背贴着门站在那儿,手里提着一个大西瓜,上眼皮没了神经似的往下耷拉着,翻鼻孔呼呼直出粗气。我没理他,我们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从小学到初中一个学校一个班,从来没分开过,16岁又一起去修马路,开山放炮的天天滚在一块儿,没有那么多的客气。徐志忠看我不理他,便用布满了血丝的眼睛,盯着我看了一会突然大声说:哥们儿!我让人给涮啦,你得帮帮我!是吗,谁呀?谁能把你给涮喽,你这么精明的买卖人。怎么帮你,起诉他?要是起诉他,你找我不行,得去找律师。
  • 段正元文集

    段正元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趣味问答(智商总动员)

    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The Tale of Balen

    The Tale of Ba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拳皇之风云再起

    异界拳皇之风云再起

    一个普通高中生突然穿越到异界,拥有了拳皇02八神庵的能力,看他如何在异界混得风生水起。
  • 萝莉之神赐予的异世界

    萝莉之神赐予的异世界

    「这本书的异世界剧情全原创.」【想和作者沟通的读者加企鹅群.】有一天我死了,然而再次睁开眼时,我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记得印象里还遇到了一个什么神….对,萝莉之神,是这么一个神把我送到了这个异世界,而我将在这里继续活下去。穿越到这里的记忆七零八散,看样子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探索。我能使用她的力量,只要念解放语就能获得神的力量。萝莉之神赐予的异世界,我一直平凡的生活在这里,直到那个少女的出现….经历了日常和战斗,认识了一些角色了解了这个世界的背景后,我忽然发现自己有拯救世界的重任。让我来拯救这个世界?好吧,我无所谓,可为什么选我?我只是个….
  • 老舍与都市文化

    老舍与都市文化

    本书是2011年10月中国老舍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老舍与都市文化高峰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此次会议聚集了关纪新、吴小美、舒乙、舒济、杨剑龙等老舍研究界的知名学者,探讨了老舍与北京、青岛、济南、大理等各城市之间的密切关系,拓展了老舍研究的视阈,推动了老舍研究的发展。本书所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老舍与都市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厘清了不同城市文化在老舍作品中的呈现与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拓宽了老舍研究的视野与方法,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范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