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179800000145

第145章

化所发言至起表心故者。释第六句。若依化人所发语言通由自.下。谓若身生欲界.初定。若身生二定已上。但起欲界.初定化所发言。此言必由自地之中通果心起。有寻.伺故。若生二定已上。若生欲界.初定。但作第二定已上化人起语。由初定中通果心发。上地自无起表之心。无寻.伺故。应知通果心宽。变化心狭。离化心外别有一类通果心能发表业。化心但能变化诸事非能发表。如身在初定作欲界化发欲界语。还以欲界通果心发。故知身在二定已上。化所发言但起初定通果心发。不起下地威仪心发。如化发言。化身亦尔。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答如生初静虑以发起表心。令化身转作往来等用。如是生上诸静虑。亦以初静虑发起表心。令所化身起往来等用。如眼识等。有余师说。诸所化身无往来等种种作用。但默然住。由化主力令彼似有往来等事。如帝网戏非有现有(前师为正) 若一化主至亦容有别者。释第七.第八句。余二乘.异生定非自在。而不能令一语一默。要语皆同。佛定自在。或时皆同。或复能令一语一默。准婆沙文。乃至诸佛化主。及所化能发语心。前后各别。于中迅速谓语俱时。理实前后言一心发。谓一相续心

发语心起至化如何语者。释第九.第十句。问。发语通果心起。变化通果心既无。应无化身。化如何发语

由先愿力至亦得发语者。答。由先愿力留所化身。后起余通果心发语表业故。虽变化通果心.发语通果心。二心不俱。而依化身亦得发语。应知通果心宽。化心.发语心皆名通果。以此故知。发语心非是化心。别有一类通果心。能发语业。以化心不能化声处故 又空法师云。化心不能发业。然别有发业心。如身生欲界.初定。化作欲界.初定身已。还却入定。从定出已。起自地善.无记发业心。令化主语化人方语。若生上三定。虽无发业心。以初定发业心发自地语。令下欲界及上三定化人言语 此解不然。检寻诸论未见有文以初定发业心令其欲界化人语言。故说非理 又泰法师云。自古诸师。皆依俱舍。发语心起化心既无。故知化心不能发语。又前论云。若欲界化外四处除声。故知化心不化声处者。不然。依旧十四卷鞞婆沙云。欲界化六入。色界化四入。故知化心亦化声处。又今婆沙一百三十九云。若生初静虑成就欲界一。谓法舍意近行。即通果心俱。总缘色等为境起故 有说。彼成就三。谓色.声.法舍意近行。即通果心俱。此心若缘所起身表。即有缘色舍意近行。此心若缘所起语表。即有缘声舍意近行。此心若缘所发化事。以总缘故。即有缘法舍意近行 有说。彼成就六。谓六舍意近行。即通果心俱。此心容有总别缘故 又依婆沙。梵王请佛转法轮时。评家云。以欲界不隐没无记心语。故作梵福。由此多证故知。化心亦能发语。然此论云。发语心起化心既无者。此中问意。化心.发语名发语心。化心依化身立化心名。欲明二心不并起。如何身语并。故化语心别立发语心名。若发语心亦立化心名者。不成问答。欲彰二心别故。此中别说发语心名。能变化心实能发语。故与前引文不相违。然论云。唯化四处除声者。声不常有。四相.及得.名.句.文等非是色法。故略不论。若通据声.及非色法即化六处。如前所引 今解不然。别有通果心发语。化心不能发语。宽狭如前说。法师未委通果心宽。变化心狭。谓诸通果心皆是化心故作斯释。检寻婆沙.及诸论文。皆言欲界化四除声。色界化二谓色触。不言化声处。亦不言化法处。又婆沙上下论文皆言。若生色界作欲界化。发欲界语。但言发不言化 问旧鞞婆沙云。欲界化六入。色界化四入者。云何释通 解云未审。此论定是何部。引来为证。设是当部。从多分说。如品类足言。通云何谓善慧。或相从说。或非正义。违诸论故 问若语声非可化者。何故集异门足论第五。解三欲生中。云谓他化自在天造作增长如是类业。彼由此业。与诸他化自在天。虽同一类身.同一趣.同一生.同一进趣。而有高.下胜.劣差别。诸下劣天子化作种种色.声.香.味.触.法诸妙欲境。令高胜天子于中受用 解云彼由业力令他化作。非由化心。不可为例 或可。从多分说。以实而言。声由击发。不可言化。以间断故。或声不离所化色.香.味.触四种。相从说故亦名为化 复有古德云。梵王请佛转法轮。以欲界威仪.工巧心语者 此不成释。如二十心中色界六心。必不能生欲界威仪.工巧心。又欲界通果心。亦不能生欲界威仪.工巧心。梵王如何得起欲界威仪.工巧语

非唯化主至持令久住者。释第十一.第十二句。初解化骨琐身令久时住。既言留化身。明非本身骨。第二解可知 迦叶波。此云饮光。前解为正。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有说有留化事。有说无留化事。如是说者。有留化事。是故大迦叶波已入涅槃

初习业者至多少化事者。释第十三.十四句。可知。又正理云。初习业者。由多化心要附所依起一化事。习成满者。由一化心能不附所依起众多化事(解云所依谓木石等)

如是十四至亦无有失者。释第十五.十六句。十四修得。无记性摄。余生得等能变心通三性摄。如天龙等能变化心。彼亦能为自.他身化。于十色处化九除声。理实无能化为根者。然所化境改转本形。不离根故言化九处。亦无有失。若修得化不转本形但化四处。以离根故不说化根。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修得化。若欲界系四处摄。若色界系二处摄。生得化若欲界九处摄。若色界系七处摄 问由如是法成化身故。化当有心。无心耶 答当言无心。然化有二种。一修得此无心。二生得此有心。此中说修得化。非心依故 又有二种。一化他身此无心。二化自身此有心。此中说他身化非心依故。若变化他有情身者如自身说

天眼耳言至取障细远等者。此即第五别明眼.耳。问及颂答

论曰至名天眼耳者。释上两句

如是眼.耳何故名天者。问 体即是天至及中有等者。答。生得谓生欲.色天中。余文可知

修得眼耳至能见闻故者。释恒同分。以天眼.耳识必俱故。恒名同分

处所必具至一切有情者。释无缺。左右二眼处所。必具无翳无缺。如生色界一切有情

能随所应至天眼见无遗者。释下一句。天眼.天耳依四静虑。能随所应取自.下地。被障隔等诸方色.声。引证可知

前说化心至各有异耶者。此下第六明五通种类。问。前说化心修得与余生得等异。神境等五各有异耶

亦有者。答

云何者。征

颂曰至地狱初能知者。就颂答中。初五句明五通类。次一句三性分别。后两句约趣通局

论曰至是业成摄者。释初两句。总以六义明五通异。神境智类总有五种。一修得。由修定得故。二生得。生彼处得故。三咒成。由咒力成故。四药成。由药力成故。五业成。由业力成故。曼驮多王.及中有等诸神境智是业成摄。随难别解。不由占相得飞行等故无占相 曼驮多。此云我养。如前具说

他心智类至加占相成者。释第三.第四句。他心智类总有四种。前三如上。谓修.生.咒。又加占相。占谓占卜。相谓睹相能知他心。夫他心智知他心上一别相用。行相微细难可知故。非药.业成

余三各三谓修生业者。释第五句。谓余天眼.天耳.宿住三类各三。谓修.生.业以难成故。非咒.药.占。谓眼.耳钝故非咒.药成。占相唯意亦非眼.耳。身虽是色以相显故。神咒.涂药可以飞行。不同眼.耳。知过去难所以宿住非咒.药.占 问知现在易。他心如何非由业耶。解云他心虽知现在。知一用故。行相微细。难可知故。非由业成。宿住知过去多体故。虽缘过去。对彼他心总易知故。可由业成 问他心知一用难如何咒知他心。不知过去 解云咒力唯及现在。故在他心。不及过去故不通宿住

除修所得至不得通名者。释第六句。三性分别。于六类中除修所得。余生得等皆通善等三性。咒.药据心说故。非定果故。虽类相似不得通名。若据修得。三善二无记

人中都无至业所成摄者。释第七句。此约趣通局。于前六类。人中都无生所得者。以占相智所覆损故。有他心智及愿智等所映蔽故。余五皆容有随其所应。本性生念业所成摄。故正理云。人由先业能忆过去 此文应言本性生念智。故婆沙一百一释名云。问何故名本性念生智。本性念生智是何义耶。答生谓前生诸有漏法。智谓此生能知彼智。念谓此智俱生胜念。言本性念生者。简别修得。即本性智由胜念力。知过去生诸有漏法故名本性念生智 复次住本性心由胜念力发起此智。知过去生诸有漏法故。名本性念生智。本性心者。谓善.染污.无覆无记。不由修得故名本性 复次本性者。谓诸法自性。即过去生诸有漏法自性。智由念力知本性生故。名本性念生智 复次本性者。谓前际法性。即过去生有漏法性。智由念力知本性生故。名本性念生智。问此智俱生法有多种。何故但说念耶。答念力增故。如四念住等。此亦如是虽体是慧而念增故。名本性念生智 又云。唯欲界人趣中能造殊胜业。引得此智 又云。人趣中。智慧猛利胜余趣故

于地狱趣至更无知义者。释第八句。于地狱趣。初受生时唯以生得他心知他心等。唯以生得宿住智知过去生。苦受逼已。更无知义

若生余趣如应当知者。总指余趣。若生天.鬼.傍生趣中辨其通局如应当知 问六类对五趣通局云何 解云。修得唯人.天能入定故。生得除人通余四趣。咒.药.占三唯人趣。以无生得故。三唯人 或可。咒.药亦通人.天.鬼.傍生。业通五趣。以中有是业。通五趣故 又解天有修.生.咒.药.业无占相。或可。亦无咒.药。人除生得有余五种。鬼及傍生有生.咒.药.业。无修.占相。或可。亦无咒.药。地狱有生.业。无修.咒.药.占相。虽作两解仍更勘文。婆沙一百一说。人趣有占相。有本性念生智。无生得。又说。天.鬼.傍生.地狱。有生得他心宿住。余不别释。此文与前两解亦不相违

同类推荐
  • 维摩经疏

    维摩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如来兴显经

    佛说如来兴显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法鼓经卷上

    大法鼓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申鉴

    申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须赖经

    佛说须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

    《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作者若水)从衣服、妆容、家居、健康饮食、心理等方面为读者详细介绍了成为色彩搭配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技巧,能够让广大女性自己担任自己的色彩搭配师,让自己因为色彩的合理配搭而增添更多美感。你想摆脱不 懂色彩搭配的窘境吗?那么《做自己的色彩搭配师(完美生活不容忽视的色彩搭配技巧)》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 向左爱,向右看

    向左爱,向右看

    结婚三年,我为丈夫变成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职贤妻。结果换来了他前女友的霸气回归,还顶着球把我净身顶出户。再回职场,我重整山河。姐不要烂桃花,要摘就摘新鲜的桃儿。“你,有技术么?”我自豪:“药科大连年优秀奖学金获得者,学术扎实基础过硬,你说我胜不胜任?”“那,你会做饭么?”我骄傲:“新东方厨师专职主妇培训优质证书,满汉全席色香俱全,你说我贤不贤惠?”“很好,会暖床么?”啪——“流氓!”
  • 万界无限崩坏

    万界无限崩坏

    虚无之灾,席卷诸界。 死亡,愤怒,希望,新生,皆不过是在沉起沉浮。 归墟之日逐渐逼近,那璀璨如繁星的一切,终将回归于寂灭。 吾以信仰为坐标,阴影为骨架,联动各个世界之力,升华为最终也是最初的至高存在。 ……三无业余作者,在线求推荐票,收藏!
  •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勇敢的自己

    让未来的你,喜欢现在勇敢的自己

    生活值得你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只要生命没有终结,所有的过程都不是你的“拦路虎”,而是你美丽人生的财富与风景。本书告诉你:生命不在其长短,只要活得充实;不在其华丽,而要活得真实。不要在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不要在年华逝去后嘲笑自己。
  • 超凡人间

    超凡人间

    我有一个梦想我希望有一天,可以将生我养我的那个地方,变成超凡人间。为善者,能有善报,为恶者,必遭天谴!
  • 凤经年

    凤经年

    她,是闻名南陵云都之国,质雅楼头牌琴姬,是一身素衣,芳华万千,惹得看客尽数折腰的女子。他,是南陵之国的保护神,是令人头疼的对手,是皇帝的亲手足,更是天下无数女子梦寐以求的夫君。他以为她是家道中落,才不得已登台抚琴,而她也有意隐瞒自己的身份不曾诉说。她欺瞒他,他包容她。直到返身时,才发现...戏已开场,由不得己。
  • 官印和戏鼓

    官印和戏鼓

    李河,本名郝万民。198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是在经济类杂志和电视台做记者、编辑,后进入辽宁省作家协会,做了十多年文学编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辽宁省作家协会所属辽宁文学院做教务工作。在《福建文学》《北方文学》《天津文学》《文学少年》《鸭绿江》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十数篇,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当小臣红着眼,紧绷着脸皮喘着粗气,使出全身力气把他父亲和他四叔推下戏台时,戏台的一角正刮起一个小小的旋风。那旋风刮得很轻,很精致,很有诗意,同时又有些阴险,有些刻薄,搅得几片草叶和几缕灰尘翩翩起舞。
  • 渤海考

    渤海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 办事游刃有余

    做人左右逢源,我们要学会用不一样的心态、不一样的方法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办事游刃有余,要求我们学会巧办事、办巧事。办事游刃有余首先还是要做人左右逢源,先学会做人,后才能学会做事,有了人脉,才能做好事、做大事。
  • 影视世界游记

    影视世界游记

    《英雄》中的秦国虎贲,《夏洛特烦恼》中校园生活,《神雕》中的小龙女,《天龙八部》中的乔峰,《大唐》中的江湖,《刀马旦》中的巾帼英雄,还有《倩女幽魂》中的凄美女鬼和绚丽的法术,以及《仙剑》中的遗憾等等……还有更多更多的,你难道不想见识一下吗?且追随着主角秦云,去领略那万千世界的风花雪月,感受着其中的悲欢离合,做一个游荡在三千世界的游客。PS: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