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31300000007

第7章 经学统一时代

学术随世运为转移,亦不尽随世运为转移。隋平陈而天下统一,南北之学亦归统一,此随世运为转移者也;天下统一,南并于北,而经学统一,北学反并于南,此不随世运为转移者也。《北史儒林传序》“自正朔不一,将三百年;师训纷纶,无所取正。隋文……平一寰宇,顿天网以掩之,……于是四海九州强学待问之士靡不毕集。……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中州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及帝暮年,……不悦儒术,……遂废天下之学,唯存国子一所,弟子七十二人。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徵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彫亡,惟信都刘士元、河间刘光伯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古今,后世钻仰。所制诸经议疏,搢绅咸师宗之。既而外事四夷,……其风渐坠。……方领矩步之徒,亦转死沟壑。凡有经籍,因此湮没于煨烬矣。”案史于隋一代经学盛衰及南北学统一,说皆明晰;而北学所以并入于南之故,尚未了然。南朝衣冠礼乐,文采风流,北人常称羡之。高欢谓江南萧衍老公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是当时北人称羡南朝之证。经本朴学,非颛家莫能解,俗目见之,初无可悦。北人笃守汉学,本近质朴;而南人善谈名理,增饰华词,表里可观,雅俗共赏。故虽以亡国之余,足以转移一时风气,使北人舍旧而从之。正如王褒入关,贵游并学褒书,赵文深之书遂被遐弃。文深知好尚难反,亦改习褒书。庾信归周,群公碑志多出其手。信有“韩陵一片石可共语,余皆驴鸣犬吠”之言。此皆北人重南、南人轻北之证。北方经学折入于南,亦犹是也。

经学统一之后,有南学,无北学。南学北学,以所学之宗主分之,非以其人之居址分之也。当南北朝时,南学亦有北人,北学亦有南人。如崔灵恩本北人,而归南;沈重本南人,而归北。及隋并陈,褚晖、顾彪、鲁世达、张冲皆以南人见重于炀帝。南方书籍,如费甝《义疏》之类,亦流入于北方。人情既厌故喜新,学术又以华胜朴。当时北人之于南学,有如“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矣。《隋书经籍志》于《易》云:“梁、陈,郑玄、王弼二注,列于国学。齐代,唯传郑义。至隋,王注盛行,郑学浸微。”于《书》云:“梁、陈所讲,有郑、孔二家。齐代,唯传郑义。至隋,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于《春秋》云:“《左氏》唯传服义。至隋,杜氏盛行,服义浸微。”是伪孔、王、杜之盛行,郑、服之浸微,皆在隋时。故天下统一之后,经学亦统一,而北学从此绝矣。隋之二刘,冠冕一代。唐人作疏,《诗》、《书》皆本二刘;而孔颖达《书疏》序云:“焯乃组织经文,穿凿孔穴,……使教者烦而多惑,学者劳而少功。……炫嫌焯之烦杂,就而删焉。……义既太略,辞又过华。虽为文笔之善,乃非开奖之路。”据孔氏说,是二刘以北人而染南习;变朴实说经之体,蹈华腴害骨之讥;盖为风气所转移,不得不俯从时尚也。

唐太宗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颖达既卒,博士马嘉运駮其所定义疏之失,有诏更定,未就。永徽二年,诏诸臣复考证之,就加增损。永徽四年,颁孔颖达《五经正义》于天下,每年明经依此考试。自唐至宋,明经取士,皆遵此本。夫汉帝称制临决,尚未定为全书;博士分门授徒,亦非止一家数;以经学论,未有统一若此之大且久者。此经学之又一变也。其所定五经疏,《易》主王注,《书》主孔传,《左氏》主杜解;郑注《易》、《书》,服注《左氏》,皆置不取。论者责其朱紫无别,真赝莫分,唐初编定诸儒诚不得辞其咎。而据《隋经籍志》,郑注《易》、《书》,服注《左氏》,在隋已浸微将绝,则在唐初已成“广陵散”矣。北学既并于南,人情各安所习;诸儒之弃彼取此,盖亦因一时之好尚,定一代之规模。犹之唐行诗赋,本炀帝科举之遗;明用时文,沿元人经疑之式。名为新义,实袭旧文。《尚书舜典》疏云:“鞭刑,……大隋造律,方始废之。”《吕刑》疏云:“大隋开皇之初,始除男子宫刑。”以唐人而称大隋,此沿袭二刘之明证。是则作奏虽工,葛龚之名未去;建国有制,节度之榜犹存。疏失可嗤,不能为诸儒解矣。

议孔疏之失者,曰彼此互异,曰曲徇注文,曰杂引谶纬。案著书之例,注不駮经,疏不駮注;不取异义,专宗一家;曲徇注文,未足为病。谶纬多存古义,原本今文;杂引释经,亦非巨谬。惟彼此互异,学者莫知所从;既失刊定之规,殊乖统一之义。即如谶纬之说,经疏并引;而《诗》、《礼》从郑,则以为是;《书》不从郑,又以为非;究竟谶纬为是为非,矛盾不已甚欤!官修之书不满人意,以其杂出众手,未能自成一家。唐修《晋书》,大为子玄呵诋;梁撰《通史》,未见一字留遗。《正义》奉敕监修,正中此弊。颖达入唐,年已耄老;岂尽逐条亲阅,不过总揽大纲。诸儒分治一经;各取一书以为底本,名为创定,实属因仍。书成而颖达居其功,论定而颖达尸其过。究之功过非一人所独擅,义疏并非诸儒所能为也。其时同修《正义》者,《周易》则马嘉运、赵乾叶,《尚书》则王德韶、李子雲,《毛诗》则王德韶、齐威,《春秋》则谷那律、杨士勋,《礼记》则朱子奢、李善信、贾公彦、柳士宣、范义頵、张权。标题孔颖达一人之名者,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耳。

朱子谓五经疏,《周礼》最好,《诗》、《礼记》次之,《书》、《易》为下。《困学纪闻》云:“考之《隋志》,王弼《易》,孔安国《书》,齐、梁始列国学;故诸儒之说,不若《诗》、《礼》之详实。”其说亦未尽然。《正义》者,就传注而为之疏解者也。所宗之注不同,所撰之疏亦异。《易》主王弼,本属清言。王注,河北不行。“江南义疏十有余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正义序》已明言其失。而疏文仍失于虚浮,以王注本不摭实也。《书》主伪孔,亦多空诠,孔《传》,河北不行。《正义》专取二刘,序又各言其失,由伪传本无足征也。《诗》、《礼》、《周礼》,皆主郑氏,义本详实;名物度数,疏解亦明;故于诸经《正义》为最优。朱子分别次序极当。窃谓《周礼》是一代之制,犹不如《礼记》可以通行,学术治术无所不包。《王制》一篇,体大物博,与《孟子》、《公羊》多合。用其书,可以治天下。比之《周礼》,尤为简明。治注疏者,当从此始。《左氏传》,朱子所未言者。案《左氏正义》,虽详亦略,尽弃贾、服旧解,专宗杜氏一家。刘炫规杜,多中杜失;乃駮刘申杜,强为饰说。尝读《正义》,怪其首尾横决,以为必有讹脱。考各本皆如是,疑莫能释。后见刘文淇《左传旧疏考证》,乃知刘炫规杜,先申杜而后加规;《正义》乃翦截其文,以刘之申杜者列于后,而反以駮刘;又不审其文义,以致不相承接。首尾横决,职此之由。《易》、《书》之疏,间亦类此,特未若《左传疏》之甚耳。(刘文淇谓“唐人删定者仅駮刘炫说百余条,余皆光伯述议也。”刘毓崧又作《周易尚书旧疏考正》。)

唐人义疏,其可议者诚不少矣;而学者当古籍沦亡之后,欲存汉学于万一,窥郑君之藩篱,舍是书无徵焉。是又功过互见,未可概论者也。前乎唐人义疏,经学家所宝贵者,有陆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亦是南学。其书创始于陈后主元年,成书在未入隋以前。而《易》主王氏,《书》主伪孔,《左》主杜氏,为唐人义疏之先声。中引北音,止一再见。《序录》于王晓《周礼音》,注云:“江南无此书,不详何人。”于《论语》云:“北学有杜弼注,世颇行之。”北方大儒,如徐遵明,未尝一引。陆本南人,未通北学,固无怪也。与义疏同时并出者,唐初又有《定本》,出颜师古,五经疏尝引之。师古为颜之推后人。之推本南人,晚归北,其作《家训》,引江南、河北本,多以江南为是。师古《定本》从南,盖本《家训》之说;而《家训》有不尽是者。如《诗》“兴雲祁祁”,《家训》以为当作“兴雨”,《诗正义》即据《定本》作“兴雨”,以或作“兴雲”为误。不知古本作“兴雲”,汉《无极山碑》可证。《毛诗》亦当与三家同。古无虚实两读之分,下云“雨我公田”,若上句又作“兴雨”,则文义重复。《家训》据班固《灵台诗》“祁祁甘雨”,不知班氏是合“兴雲祁祁,雨我公田”为一句。班作《汉书食货志》,引《诗》正作“兴雲”,尤可证也。自《正义》、《定本》颁之国胄,用以取士,天下奉为圭臬。唐至宋初数百年,士子皆谨守官书,莫敢异议矣。故论经学,为统一最久时代。

唐以《易》、《书》、《诗》、三《礼》、三《传》合为九经,取士。《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公羊》为中经,《周易》、《尚书》、《仪礼》、《榖梁》为小经。以经文多少分大中小三等,取士之法不得不然。开元八年,国子司业李元上言:“三《礼》、三《传》及《毛诗》、《尚书》、《周易》等,并圣贤微旨,生人教业。……今明经所习,务在出身。咸以《礼记》文少,人皆竞读。《周礼》经邦之轨则,《仪礼》庄敬之楷模;《公羊》、《榖梁》,历代宗习。今两监及州县,以独学无友,四经殆绝。事资训诱,不可因循。”开元十六年,杨玚为国子祭酒,奏言:“今明经习《左氏》者十无二三。……又《周礼》、《仪礼》、《公羊》、《榖梁》殆将绝废,……请量加优奖。”据此二说,则唐之盛时,诸经已多束阁。盖大经,《左氏》文多于《礼记》,故多习《礼记》,不习《左氏》。中、小经,《周礼》、《仪礼》、《公羊》、《榖梁》难于《易》、《书》、《诗》,故多习《易》、《书》、《诗》,不习《周礼》、《仪礼》、《公羊》、《榖梁》。此所以四经殆绝也。唐帖经课试之法,以其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惟开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为通。专考记诵,而不求其义,故明经不为世重,而偏重进士。宋初因唐明经之法,王安石改用墨义,是为空衍义理之始,元、明经义时文之滥觞。

汉熹平刊《石经》之后,越五百余年,而有唐开成《石经》。此一代之盛举,群经之遗则也。惟唐不重经术,故以文宗右文之主,郑覃以经术位宰相,而所刊《石经》,不满人意,史臣以为名儒不窥。当时并无名儒,窥不窥无足论;而自熹平《石经》散亡之后,惟开成《石经》为完备;以视两宋刻本,尤为近古。虽校刊不尽善,岂无佳处足证今本之讹脱者。顾炎武考监本《仪礼》,脱误尤多,《士昏礼》脱“胥授绥”一节十四字,赖有长安《石经》可据以补。此开成《石经》有功经学之一证也。顾又考出唐《石经》误字甚夥,实不尽属开成原刻。一经乾符之修造,再经后梁之补刊,三经北宋之添注,四经尧惠之谬作。其中误字,未可尽咎唐人。精审而详究之,亦治经之一助也。

唐人经说传今世者,惟陆淳本啖助、赵匡之说,作《春秋纂例》、《微旨》、《辨疑》。谓:左氏,六国时人,非《论语》之丘明;杂采诸书,多不可信。《公》、《榖》口授,子夏所传;后人据其大义,散配经文,故多乖谬,失其纲统。此等议论,颇能发前人所未发。惟《三传》自古各自为说,无兼采《三传》以成一书者;是开通学之途,背颛门之法矣。史徵《周易口诀》,成伯玙《毛诗指说》,韩、李《论语笔解》,皆寥寥短篇,无关闳旨。惟李鼎祚《周易集解》多存古义;后人得以窥汉《易》之大略,考荀、虞之宗旨,赖有此书。

唐人经学有未可抹杀者,《说郛》令狐澄《大中遗事》云:“大中时,工部尚书陈商立《春秋左传》学议;以孔子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流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惜忠贤之泯灭,恐善恶之失坠,以日系月,修其职官,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举其《春秋》,则明白而有识;合之《左氏》,则丛杂而无徵。杜元凯曾不思夫子所以为经,当以《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取二义乖刺不侔之语,参而贯之,故微旨有所不周,宛章有所未一。”孙光宪《北梦琐言》,亦载此说。案自汉后,《公羊》废搁,《左氏》孤行,人皆以《左氏》为圣经,甚且执杜解为传义。不但《春秋》一经,汨乱已久;而《左氏》之传,受诬亦多。孔疏于经传不合者,不云传误,反云经误。刘知几《史通》,诋毁圣人,尤多狂悖。皆由不知《春秋》是经,《左氏》是史。经垂教立法,有一字褒贬之文;史据事直书,无特立褒贬之义。体例判然不合,而必欲混合为一。又无解于经传参差之故,故不能据经以正传,反信传而疑经矣。陈商在唐时无经学之名,乃能分别夫子是经、丘明是史,谓杜元凯参贯二义非是,可谓千古卓识。谓《左传》非扶助圣言,即博士云“左氏不传《春秋》”之意也;非缘饰经旨,即范升云“左氏不祖孔子”之说也。治《春秋》者,诚能推广陈商之言,分别经是经,《左氏》是史,离之双美,毋使合之两伤,则不至误以史视《春秋》,而《春秋》大义微言可复明于世矣。

同类推荐
  •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清真诀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清真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学章句集注

    大学章句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惊悸怔忡健忘门

    惊悸怔忡健忘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山中寄诗友

    山中寄诗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心赋注

    心赋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评判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中国道路。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人人热议改革、争论热点,却未必明确这些改革热点包含着什么样的内涵与变局。而我们的前途,却取决于时下和未来的这些改革举措。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有必要回望、梳理和预测。《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汇聚国内一流经济学家和精英学者,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张维迎、郑永年、华生、陈志武、孙立平……聚焦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新一轮的路径与战略,对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改革这一宏大话题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 尸巫夜话:叫兽的墓地情人

    尸巫夜话:叫兽的墓地情人

    江流,女,D大历史系古代史专业二年级生。她来自坟墓,身份不明,人不人鬼不鬼,她究竟是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灵力?风城接二连三离奇死亡事件?都跟她有关?所有矛头都指向她。大帅哥亲自出马查案,没想到他竟是驱鬼世家,好吧,为了盯着她,白天他成了她的老师,晚上……查案就查案呗,为嘛夜夜都要查到床上去呢?!
  • 相濡

    相濡

    他是重点高中的政治老师,一场意外使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是他重返学校后的第一届学生,各科名列前茅,只有政治是扶不起的阿斗。她说:“我是风筝,线在您手里。不管我飞得多高,您扯扯手中的线我就回来了。”他说:“你的眼界会越来越宽,我会永远待在这个学校,生活都不会再有任何变化了。”他固执温和,一次次接纳命运的玩笑;她明媚倔强,照亮他暗淡的人生。一次次告别,十年的兜兜转转……
  • 别惹女生

    别惹女生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之一,是一部全面反映小学生校园生活的小说,生动有趣描述了小学生的成长经历,肖小笑,“铁三角”中的老大,班长,学习好,头脑灵活,是谋划把老师搞掂的主谋,还有“铁三角”中的唯一女生田田和军师范弥胡,当严肃可爱的老教师石老师碰上这群捣蛋鬼时,她该如何接招?本书生动,幽默,情节简单,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 豪婚

    豪婚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重生之邪妃乱世

    重生之邪妃乱世

    母亲惨死,装疯卖傻十几年。嫁入皇家,本以为可以逃脱地狱、却不曾想到却是掉进了另一个深渊。五年夫妻,抵不过一张臭皮囊。以为真爱,却只是她人的垫脚石。好,很好!杀子夺夫之仇、抛弃辱杀之恨,定要你们血债血偿。废柴重生,逆天为凤。浴火凤凰,翱翔九天,负我者,我必诛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

    《阅读故事享受快乐丛书:净化心灵的童话故事》用平实生动、明白浅近的语言阐发深刻的生活道理,给孩子的成长以启迪。让他们尽早地感悟世界、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健康成长。相信这些饱含智慧的故事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
  • 全系灵师要逆天

    全系灵师要逆天

    她,曾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冷面杀神。他,是唯一一个能与她比肩,站在众神之巅俯视苍生的先天神诋。一步错,她含恨将他打入幽冥之渊,从此再不见天日。她做了那么多,得到的终究不过一场背叛。万年囚禁,她终是逃出那个牢笼。只是这个身体,莫非真是万年之前险些被她灭族的灵师族后人?失去前生记忆,却逃不掉神族追捕,各大种族打压,她要如何在这四面楚歌的环境中艰难前行。她云浅向来不是温柔软糯的性子,我就在你们眼皮子底下活得潇洒恣意。没有了神力,没有了曾经一切强大的依仗,她云浅照样将这片土地搅得风生水起。便是她身无所有,那些所谓的神也不能耐她如何!
  • 家常菜谱(美食与保健)

    家常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打春牛

    打春牛

    民俗学教授妙则宽像雪花一样卷到巴子营时,已是农历腊月二十四。对小年已过才回家乡的人,巴子营人问候的语调中或多或少有些冷漠。腊月二十三是灶王上天的时候。灶王上天时,已清点了各家的人口,各家祷告时也为在外的人祈求了平安。在巴子营人眼中,过了腊月二十三才回到家乡的妙则宽,就像等待下镰时的麦地里突地冒出一棵绽放葵头的葵花,砍掉有点可惜,不砍单独兀立,总不那么顺眼。亦像过年时精心出笼的大白馍上猛然出现了一个黑点,抠掉会使大白馍上有了坑点,不抠又觉得有点碍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