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70400000020

第20章 湘绮学略

湘绮翁学业文章,吾昔年跋其遗书,叙述尽矣。其为《八代诗选》、《唐诗选》,手批《诗经》,开示后生,尤多妙义。湖南之诗,唐时惟李文山最著,清乾隆时选《全唐诗》,湖外止此一人。明李文正东阳擅声台阁,《西涯乐府》尤为擅场。梁端辑《明三十家诗》,推服文正甚至。季明则王船山诗特沉雄,外此则湘潭陈鹏年沧洲、张九钺陶园、宁乡陶汝鼐密庵、新化欧阳兆洛磵东、巴陵毛西垣、道州何绍基东洲,皆奋笔为诗。曾文正笔力骜雄,实始崇仰山谷。后进相师成风,义宁陈三立伯严最为大家,所著《散原诗存》,大为江西生色。湘绮学此,始宗陆、谢,拟摹《选》诗,得其神理。集中如《独行谣》、《妾薄命》,皆其少作,而《圆明园宫词》则二十五岁所为也。门人才弱,多不能学其诗,翁亦戒其门人毋妄学我。有名者县人杨承瓒虎公、桂阳夏寿田午诒、陈完夫、衡阳刘异豢龙,皆得其一体。近体诗所作绝少。清末翟鸿禨、端方、岑春萱、袁世凯先后罢官,曾广钧为《落花四韵》,假湘绮名登报。广钧亦尝从翁问诗,然气味不类。叶德辉訾为优孟衣冠,而甚赞葵园之作为清真雅健。葵园诗纯学杜、苏,与翁师承固异也。叶挽翁联云:“廿一史林苑争传,若论系出文中,魏晋六朝无汉学;四十载云龙相逐,敢曰耻居王后,江河万古愧唐贤。”又和其《食瓜诗》,谓驽马追风,不自知其钝。是叶于翁之经学多所讥评,于其词章则不能稍毁之也。近日湖南之诗,长沙黄兆枚宇逵《芥沧馆集》,亡友益阳曾运乾星笠极称其工,谓乡先辈之作能似之者盖寡。黄自称山谷诗孙,亦导源于双井者也。湘绮少时与攸县龙伯皋皞臣、长沙李寿蓉寰仙、武冈邓弥纶弥之、辅纶葆之号为湘中五子。弥之有《白香亭集》,名最著。民国三年,宁乡程颂万于大议刻魏源古微堂、何绍基东洲草堂、葆之藻川堂诗,标为《楚南三集》,而未果。廖大隐《楚风补》、邓南村《沅湘耆旧集》亦无人赓续为之。然湘潭罗汝怀研生有《潭雅集》,宁乡廖基棫次峰有《沩宁诗选》,是在各县有心人搜集之耳。尝论湖南诗人,近世惟汉寿易顺鼎石甫其才最高,同时樊云门、曾重伯皆不能及。《游庐山诗》怪伟雄肆,有如天马腾空,不可控勒,张文襄读之倾倒。使能如湘绮翁之好学,至老不倦,则吾未能测其所至也。

附旧作湘绮遗书跋

湖南学术,盛于近世。明清两代,乃有四王:船山于《易》尤精,九溪考古最悉,葵园长于史学,湘绮号曰儒宗。其所论著,于经有《周易说》十一篇,《今古文尚书笺》二十九篇、《诗补笺》二十篇、《礼经笺》十七篇、《周官笺》六篇、《礼记笺》四十六篇、《春秋公羊何氏笺》十一篇、《论语训》二十篇、《尔雅注》十九篇、《尚书大传补注》七卷、《夏小正注》一卷、《逸周书注》七卷、《谷梁申义》一卷,于子有《老子注》一卷、《庄予内篇注》七卷《杂篇注》二卷、《墨子注》七十一篇、《鹖冠子注》一篇、《写定孙子》十三篇,于史有《湘军志》十六篇、《桂阳州志》十七篇、《衡阳县志》十篇、《东安县志》七篇、《湘潭县志》十二篇、《王氏族谱》四卷、《史赞》十七卷、《论夷务书》若干卷、《日记》若干卷,于集有《楚词释》十篇附《高唐赋注》一篇、《湘绮楼诗集》十八卷、《杜若集》二卷、《夜雪集》一卷《后集》一卷、《七夕词》一卷、《湘绮楼诗外集》二卷、《文集》二十六卷《外集》二卷、《词钞》一卷。其选录者,曰《八代诗选》二十卷、《唐诗选》十三卷、《唐十家诗选》十六卷、《汉魏六朝文选》若干卷。别有《王志》四卷、《笺启》八卷。其有目无书及成书未刻者,尚不在此数也。翁禀上哲之姿,述前圣之业,学穷道奥,德应昌期,际运代之屯艰,托玄思于素业。诗披神雾,补北海之长笺;书定礼堂,著曲台之后记。其于公羊之学,尤阐劭公之微,井研衍其师传,南海袭其绪论,有清季世,巍然大师。虽天官妄肆讥评,而楚学实成宗派。蚍蜉撼树,轻薄为文,徒自损其品名,曾何伤于日月。此其经学之湛深也。

君子之道,或隐或见,圣人之行,一龙一蛇。道隐小成,学迷玄象。问礼懵于柱下,访道忽乎七篇。惟翁泯物我之大齐,明儒墨之相用,蝉蜕汙泥,蓬累而行。行既充符,道宜应帝,德机既杜,天倪以和。消遥大化之中,游戏人间之世。指白非马,其道犹龙,滑稽玩世,庄谐杂出。足使诸邹杜口,曼倩降心,天下奉为谈宗,麈尾挥其玉屑。则其道术之玄深也。

翁惆怅鸿笔,寝馈麟经,以为秦来文宗,世推班马,殚精史汉,奋志纂修。久放浪于江湖,未回翔于玉署,自撰军志,张我湘人。纪曾侯以绍安阳,述筹饷而师平准,较彼朱克敬、王定安所造,实乃雅俗区分。其他桂阳、衡阳之书,湘潭、东安之志,皆敛雄才于方纪,纳万变于小篇。旧日湘中山水之记,先儒耆旧之书,较此华章,黯然失色。盖默深圣武之记,无此伟观,玉池湘阴之图,逊兹雅韵。斯其史裁之丽密也。

湘州文学,始盛东京,典午以来,唯传罗、李。欧阳仅以书著,茶陵稍用诗名。清代则王、魏扬声,邓、曾并美。翁生含秀质,天挺人英,天才自高,工力交至。拟昌谷高轩之过,早成薄命之诗;当士衡入洛之年,能续兰成之赋。藉甚圣童之誉,巍然词伯之称。固已增湖湘之景光,留江山之高韵。及乎圆明诗出,压元相之连昌;秋醒词成,过东坡之赤壁。以及状刚直彭公之行,为伯元叔绩之传,文笔严清,华实并茂,足使文儒俯首,宿学倾心。湘中称名士无双,海内号胜流第一。虽越缦薇荪,或肆他端之毁;而江河万古,何损文章之名。迹其树义之精,出词之雅,日光玉洁,周情孔思。卿云而后,仅见斯文,唐宋以来,无此作者。盖翁以文若之逸才,勤伯业之老学,复治申培之经术,享伏胜之大年,卓然大成,敻绝百代。此即离居异域,生不同时,犹或闻声而相思,观文而遥契,而况乡里后进,追随杖履,晋接音尘,亲读丛书,叩闻口说者乎!本念庵之遗意,署后学以拜阳明;思退之之狂言,非仲尼不称弟子。敬述其略,以告乡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咏而归

    咏而归

    《咏而归》是李敬泽全新作品集。本书收录了李敬泽历年来所写的有关古人古典的短文,长文一概不取。以春秋先秦为主,兴之所至,迤逦而下,至于现代乡野。最后落到几篇谈闲情的文章上去,由家国天下,归结到春水春风、此身此心。李敬泽在书中与古人对话,从春秋到明清,从明清到现在,从孔子、孟子到笔记小说,李敬泽用活泼的语言叙述历史和文化,去领略古人的精神,去追怀古人的风致。阅读经典,不止是正襟危坐,更可以像古人一样,轻松、快乐、自由。编这一本《咏而归》,不外乎是,从古人的选择和决断中,从他们对生命丰沛润泽的领会中,学习安顿自己,找到一个归处。引古人之精神,接通此时之人的心与眼,使心有所安,使眼有所归。
  • 庆有

    庆有

    学书艳羡着隔壁庆有家的一切人和物,自打他还是个娃娃起,有些年头了。庆有家灶屋向西,屋前有一株梨树,梨是木疙瘩梨,小小的挺瓷实,啃起来跟石头一样硌牙,没人喜欢吃,任凭它们挂在树上干结萎缩变黑,像挂着一树秤砣,风一吹又跟空心葫芦一样哗哗作响。可是每年春四月,那一树梨花却是村里最美的,像雪片,像粉蝶,庆有一家每天早上就坐在这一树耀眼的梨花下吃饭,喝着米汤就着咸菜,那咸菜是乌黑的,散发着幽香,吃起来后味有点甜,不像学书家用芥菜疙瘩腌制的黄白的咸菜那么一口盐。
  • 幸福的12堂课

    幸福的12堂课

    这是一位幸福的成功人士用近50年的人生悟出的简单道理。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人师,他说:人生不过是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从心开始。把心打开,需要信心、用心和耐心。信心造就梦想,用心汇聚力量,耐心带来坚持。成功贵在坚持,专业源于敬业。不放大,不放松,不放弃,不自满,不傲慢,不张扬;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不为浮名所累。知行,知足,知止。这是生活的觉醒,也是幸福的觉醒。
  • 魅惑天下

    魅惑天下

    前世的她善良天真,却被未婚夫和嫂嫂联手害死!再睁开眼,她成了御赐的郡主。重见狗男女,她发誓要血债血偿!21世纪的豪门千金卷入宫廷斗争,她不再软弱可欺,害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
  •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号文件

    一号文件

    一部用良知和真诚写就的开启一代新“国风”的长篇纪实报告文学;一部真实、具体、生动的中国农村变迁史、中国农业发展史。中国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新时代农村的发展就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体现。作品从令人高度关注的中央一号文件视角切入,以生动鲜明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从中国农业遭受“左”的思潮以至于由此带来的巨大挫折的反思开始,截取当代中国农村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生活场景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事迹,反映了中国农村发生的空前深刻的变化,进而追寻当代农业发展的崭新道路;探讨、思索中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未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出版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身在浮世,心向清欢

    这本书里,有着26位唐宋文人传奇的一生,以及他们的185首(篇)传世作品。26位文人的生平轶事里,有历史,有政治,有战争,有风俗,让你对一千年前那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和那群站成不朽的人们有一个全新而完整的认识。而那185首(篇)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
  • 玉玦之珩戒

    玉玦之珩戒

    新晋作家陆小贝签售会意外被杀,死因迷雾重重,再度醒来,竟变成了太子白珩,阴差阳错踏上寻找玉玦碎块之旅……死亡的真相慢慢揭露,一边是深爱着陆小贝的国君李宪,一边是一路生死不离守护着她的拓拔辛……
  • 无声的课外老师: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无声的课外老师:课堂学习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一个国家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这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根本
  • 虚天变日

    虚天变日

    笼罩着整个大陆的神圣封印压制着这块大陆的力量,使得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显现出来。突然有一天——被称作“万古天变日”的这一天,那神圣封印被松动,随之被削弱、打破。于是,大陆的四大禁区之地的各种生物——灵、精、怪、妖、魔、鬼、魂等出现在人间,人间霎时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