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6300000016

第16章

言不生滅者。謂但空真理本來不生名無。畢竟不滅名常。或俗諦門中。常有生滅。真諦無彼。故名無常。又準下疏義。引菴提遮經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生滅即是常義。鈔釋曰。此意正顯性相交徹。二義相成。生滅相盡。無常即常。故不生不滅是無常義。隨緣變易。常即無常。則生滅是無常義也。又性即相故。不生不滅是無常義。相即性故。生滅是常義。又遠公用中邊論意。解曰。不生不滅是彼無常實性。故名無常。又生公釋云。常之為無。乃所以無無常故。即不生不滅矣。即諸行而不可得。故入中道。非常非無常也。又肇公釋淨名云。小乘觀法以生滅為無常義。大乘之士。以不生滅為無常義。無常名同。而幽致殊絕矣。其道虗徹。故非常情之所能測。妙得其旨。其唯淨名乎。遣常故者。無常非謂有無常。無常常無。故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又大乘法師云。小乘以生滅為無常。謂不生滅為常。故今折彼。汝見有不生滅為常者。此常還是無常。故云不生不滅是無常義。

言無法可常者。絕待真理。無彼對待可常。故名無常。是故真門隨順。但具非常非無常之言念。今遮可常。故名無常。言非常非無常者。約圓融義。更互相即。故乃雙非。不滯一邊。以為中道。言又苦集滅道等者。隨藏通別圓之四教。分生滅無生無量無作之四諦也。言十二支者。一無明支。(正唯分別兼通俱生世俗勝義二愚別發。下惑發上。上不發下)二行支(自性為思相應同聚福與非福不動業故)初發次招。並為能引。寔通種現。三識支(唯第八識)四名色支。(業招五蘊除後三支)五六處支。(業感六根)六觸支。(業報觸數)七受支。(業報受數)上五咸為導引。熏感同時。義立前後實唯種子。未潤已前。假通現行。結生已後。八受支。(正唯俱生兼通分別)九取支。(或前愛增或目四取欲貪見戒我語取故)上二能潤。實通種現。唯除不還。唯種潤故。一發教潤。不同無明。初後位別。分愛取二。十有支。(識等五支。能招行種。愛取潤已近有果故)此三咸為能生。通前十支。或過或現。並為其因。而破常見。十一生支。(結生已去少壯已還)十二老死支。(衰滅之位五滅蘊為體)此之二支。咸為所生。或現或當。並為其果。而遣斷見。實現假種老非定有故。色非徧地故。合附為支。病非定徧。憂悲不順。故不立支。行人於此。而修觀行。而有二種。一雜染安立觀。二清淨非安立觀者。謂行麤淺安立施設名曰安立。菩薩將故斷除。先順觀之。從無明生行。行生識乃至老死也。如是順觀生死相續。令生厭離。既順觀已。逆觀其果。從何而有。謂觀老死果由誰有。謂由生。乃至行支由誰有。謂由無明。作四諦觀。觀老死支。苦集滅道。乃至行支。準上可知。不觀無明。以無因故。是故但作四十四智。非安立觀者。無非分別智。體合如理。心境二冥。非假施設。名非安立。諸惑永滅。故云清淨。於中有二。一順。二逆。先順觀者。由根本智。見諦斷惑。無明滅行不生乃至老死。苦果不有。無明滅故。慧解脫相應。諸惑滅故。心解脫。能發無明既滅故。所發諸業亦亡。惑業無故。後果不續。即得無學。得無學已。逆觀所滅。生死苦果由誰滅。乃能由無明滅。又作七十七智。觀十二支者。一一支中有三智。一觀因智。二審因智。三法住智。觀因智者。謂觀老死從誰生由生生。次審因智。重審觀故。推審二智別觀三世法。法住一智總觀三世故。共有七智。唯除無明。義不異前。餘十一支。各有此七。成七十七智。緣生要義。經論多明。池魚暫聞而生天。緣覺頓了而證聖。振毛張目。畢在疏文。舉領提綱。粗如此說。

言又如中論偈云等者。偈有四句。初一句標法體。下三句釋義。在境為三諦。在心為三觀也。鈔依四教具細顯示。今束大綱。貴令易曉。一藏教釋者。分折因緣果法。成無名空。藉託因緣果法。成有名假。由無故離常。由有故離斷。合上空假二義名中。如一品字具上三義。分彼三口離散。品字成無。名空。假藉三口和合。品字方有。名假。具上二義。離定有無。名中。二通教釋者。約體真空空也。就相妄有假也。雙離斷常中也。如一空華。約體本空空也。病眼見有假也。都無榮枯之相中也。三別教釋者。緣生無性空也。無性緣生假也。空假所依佛性妙理中也。如彼鏡像。實體無故空也。假相有故假也。空假所依清淨明鏡中也。四圓教釋者。但將別教三種舉一全收。即是上來。大綱已竟。下隨鈔逐難釋者。

言雖三句皆空者。假言空者。獨立法無故。中言空者。斷常法無故。

言尚不得成即空等者。舉淺況深。揀定也。此意藏教所明三義。尚不成破相通教所明緣生無性舉體全真第一真空淺觀。何況別教所明無性緣生佛性妙理第二第三幻有中道深觀也。

言不須破滅體即是空者。形揀藏教折法歸空也此教所明妄緣生時。體實是空。如彼空華病眼見時體實本空。

言而不得即假即中者。以彼破相空宗。不存幻有之假相。未彰佛性之妙理。

言設作假中皆順入空空者。彼宗設縱作假中二觀。覈其定實。還成空觀。如作假觀。審知萬法。隨順世俗。虗妄為有。稱實是空。如作中觀。了彼但空之理無斷常故。豈非是空。故鈔云。假亦即空。假施設故。中亦即空。離斷常二邊故。

言進非別圓者。非同別圓三觀足具故。

言即空即假即中者。非是三諦互即。但是一種之法生之法。即此三義。若云三諦互即。何異圓教。言即空者。約遍計也。即假者。約依他也。即中者約圓成也。

言三種迤邐各各有異者。空假中三。展轉相望。各各不同也。如攬麻成繩。妄認作蛇。三義各別。蛇空。繩假。麻為所依。以況中道。

言三種皆空者。義當三無性也。

無主故空者。無實我也。虗假故空者。無實法也。無邊故空者。無斷常也。問豈空假二觀。不離斷常耶。何故中觀獨名無邊故空。答空多涉斷。假多涉常。唯斯中觀。迥離斷常。故獨名得。

言三種皆假者同有名字故者。謂物無當名之實故。既無當名之實。豈非假也。如食油名寔非食油。

言中真者。真諦之中。遍計空故。中根者。俗諦之中。化眾生故。中實者。義諦之中離虗妄故。所以三諦通名中者。俱離兩邊故。

言不住作不作者。作即動也。不作靜也。不住彰動靜無礙。即是寂用無礙義也。

言雖三而一者。行布不礙圓融也。雖一而三者。圓融不礙行布也。

言三種皆空者。標也。言思道斷故者。釋三諦絕跡故皆空也。

三種皆假三種皆中。文顯可知。

鈔今分後二之語不分初一者。此意。但由後之二語故分教。非由初一故分教。若分教時。三語皆分。如世弟兄三人。長者唯和孝。次唯轉逆。少通孝逆。若據長兄不可分居。但據二弟故乃分居。若分居時。三皆分居。分居之因。唯後二故。不關初一。

疏言有通別就顯說故者。此潛通外妨。謂有問言。若細推尋。互不互通。故此遮云。今就顯說也。

疏王之密語所謂別故者。此喻。王言雖同。所要物殊。臣不分別。豈符王意。法令準之。佛言雖密。義有權實。若不分別。豈符佛意也。

鈔有四無常者。攝相說也。無常為門。苦空無我皆號無常。故云有四。

言若佛出世等者。經有五節。一寄佛寶。顯無常觀。二寄法寶。顯苦觀。三寄僧寶。顯無我觀。佛亦名僧。上首僧故。上三所觀。唯屬生死。能觀唯屬權行。次合水鹽馬三喻也。四四於空中顯正解脫。所觀唯屬解脫。能觀雙通權實。但無二十五有。欲令比丘修學空想。通權行也。

言二十五有者。頌云。四洲四惡趣。梵王六欲天。無想五那含。四空并四禪。廣如涅槃十四。而解脫中。空無我空苦空不淨空無常。遮此四種權行。能空之法。即是真常解脫異名。密含三德。所謂不動是樂德。無想是淨德。無變是常德。唯寔行也。雖含權實之行。並合前器喻。五寄佛性彰其妙有。兼顯我德。即合前馬喻。此五節經。前三節文理顯可知。後二節文。鈔釋有二。一云。空是真空。遮詮顯實。(遮四權行)佛性是妙有。表詮顯實。(顯一實行)二云。兩節經中。含具四德。空中含三德。如文昭著。佛性中含我德。四德具矣。在境名德。在心名行。

言馬又我義者。此鈔言略。具足應云。最後佛性。彰其妙有。即含前馬。又是我義。此言又者。非是對前不自在馬。但對空中三種異名。已具三德。佛性合焉。又是我德。兩節文中。四德具矣。學者細思。勿滯舊聞不生正解。

言是則此中具彰八行者。此一段經中。具彰無常苦無我空四種權行常樂我淨四種實行。故名為八。

疏以深為淺失於大利者。類焦沅而鬻炭也。

言以淺為深虗其功者。同蒸砂而求飯也。

鈔如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等者。初心成佛。因徹果海。稱性深義。若能善修。頓成佛果。理定無疑。如不分教。却同權宗。但是如來接引劣根。方便假說。致令行人不能正修。稱性圓融。發菩提心。高推聖境非自分故。殊不知自身包性德而為體。本是如來依智海以為源。隨緣流浪。有何得而不本具。有何行而不能修。若云如此妙行賢聖所修。非我能辨者。即是欺誣自身本具法身真佛。不唯失其大利。抑又妄招過罪。故神變經說。若有人見神呪功驗殊勝。却云此是普賢文殊等能為斯事。非我所能者。斷祕密乘命根。犯三昧耶淨戒。何以故。良以欺誣自身本具法身真佛也。上之過罪。並不分權實爾。故下疏云。若謂久習無明云何頓成大智者。豈不聞冥室千年之闇一燈倐忽頓除耶。夫機差教別。聖旨深玄。並未證真。同居學地。共詳聖智。誠日戈難。且以淺為深。有符理之德。以深為淺。有謗法之[億-音+(天*天)]。以遠為近。則有益於行人。以近為遠。法非我分。諸佛說教。貴在俯就物機。後輩學人若欲高推聖境。儻失大利。豈不傷哉。旦夕鈎磻溪朝昇台輔。豈謂夫明經常選而語其優劣者哉。況纔生王宮。貴極臣佐。寧同百戰夷項備歷艱辛。況十千劫之功高。亦非聊爾人耳。是以語其智。等虗空而非類。論其德。碎塵剎而難量。極念劫之圓融。盡法門之重現。初心契於智海。豈有邊涯。猶微滴入於天池齊無終始。經云。發心畢竟二不別。如是二心先心難等。即其義也。

言分折權(小始二教)實(後之三教)取捨偏(前之四教)圓(第五圓教)遲(前三種教遲成佛果)速(後二種教速成佛果)。

言三時者。有空中也。

言三輪者。轉照持也。

言半滿者。文顯。小乘名半。大乘名滿。意通權教名半實教名滿。

言五味者。故涅槃經云。善男子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諸有諸藥。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從佛出於十二部經。從十二部經出修多羅。從修多羅出方等經。從方等經出般若波羅蜜。從般若波羅蜜出大涅槃。猶如醍醐。問曰。十二部經。總攝諸經。復云何言出修多羅等。故遠公云。以佛合牛。約應身佛。十二部經合乳。說小乘經修多羅合酪。說大乘教。藉小開大。故名為出。復四俱大乘。詮事之教。名修多羅。謂施戒等事。方等合生酥。即大乘中破相空教。因事顯理。故名為出。以般若合熟酥。究竟離相證實之慧。名為般若。依理起慧。是故名出。約行辨教。亦得名出。般若經云。然此般若即是向前菩提體也以菩提合涅槃。般若了因。了彼無始法性涅槃。是故名出。約實教辨。亦得名出。涅槃經清涼釋云。佛自揀此經。異於小乘。今牛出乳。是大乘教耳。若爾何成五味。謂十二部經。辨所說教。出修多羅者。十二分出生契理合機之義。修多羅出方等者。由契理故顯出真理。廣陳為方等故。從方等出般若者。依理出生智故。般若出涅槃者。以智契理成極果故。故云涅槃猶如醍醐。

言四門者。共與不共觀照實相也。共者三乘同稟。不共者菩薩獨覺也。

疏開則得多而失少者。理開之十義。為十種得。合之五義為五種失。故云得多而失少也。

合則得少而失多者。合之五義。為五種得。開之十義。為十種失。故云得少而失多也。問合之五義為開之失者。其義未詳。何者。且如開教家前之五義對其合教。一一奪之。云何有失。一云理雖一味。(從合教義也)詮有淺深。(奪歸開教也)此意。今辨分教。何關其理。從理一味。不違教殊。由此得知。理本一味。不為開教之失。餘準例知。既爾開教應全無失。云何失少。答得意之流。任開任合。皆無過失。迷昧之輩。見開見合。皆生過失。如見開教。便謂理殊。佛音非一。佛意為多。佛言唯局。淳源枝流。故為其失。非謂違人亦有其失。餘之得失。準此應思。

同类推荐
  • 正一醮宅仪

    正一醮宅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棟亭書目

    棟亭書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书

    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宦游日记

    宦游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续补明纪编年

    续补明纪编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上古卷轴之龙裔之子

    上古卷轴之龙裔之子

    天际内战终结,龙裔破除末日,其子生于乱世,命运终将如何?此故事由全任务完结(包括DLC)后所开始。
  • 绝美

    绝美

    当你在一片森林里走出,你觉得第一眼看到的会是什么景色。A广阔的草原B一望无际的大海C很多高楼大厦的大都市D一颗参天大树逻辑上选择草原的我,精神上,则偏向于大海,但必须选择其中一个的话,我也不知道自己确切的答案。然而就是因为这个心理测验的答案,让我遇上了她们,让我窒息的绝美。她们的故事,越痛越美丽,越美则越感人,这种已经递升为命运的缘分,走到最后将会是什么结局?而谁,又会是我心中最爱的绝美!起点中文网言情频道A级签约~大家放心推荐收藏~多提意见~希望大家能多支持这本所剩无几的纯爱小说!
  • 王者归来之全能男神

    王者归来之全能男神

    “啊——”初春的清晨,万籁俱静,天刚蒙蒙亮,黑夜正欲隐退,破晓的曙光从窗外透过裸色的窗帷洒在一片粉嫩的房间内。忽而,一道尖叫声忽然打破了一室的宁静。披散着长发的女生,此时正捂着嘴,一双狭长的狐狸眼死死的盯着身旁的人,闪烁着满满的不可思议之色。顾灼华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便是一张娇艳如花的面容。鹅蛋般小巧的脸颊,秀挺的鼻子,樱色的嘴唇,还有那一双狭长勾人的……
  • 奸臣上位手扎:与凰为盟

    奸臣上位手扎:与凰为盟

    一场变故,沈家全族尽被处死。作为沈家出嫁女的母亲被送佛堂。顾华采亦因“养病”为由而被送离上京。生活艰苦?被人欺凌?与猪狗为伍?这些都没什么,她只想好好活着。然而——前有心思歹毒的继母。后有深藏不露的父亲。外带一堆别有用心的姐姐妹妹。顾五小姐表示:我也很无奈。
  •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

    和萧侍御监祭白帝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柴毒医邪妃

    废柴毒医邪妃

    慕容风,华夏古武世家的医武天才,十七处佣兵军团成员,再睁眼,她成了人人唾弃的废物小姐。世人皆知她草包又痴傻,却不知她是扮猪吃老虎。制毒!行医!炼药!骗兽!修炼!她样样精通,霸气至极。人前他是废物傻殿下,人后他是傲娇毒舌黑心肝。他说,女人,要是这个世界不容你,我不介意和你一起灭掉它!
  • 七俱胝独部法

    七俱胝独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源志

    河源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修订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