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00300000009

第9章

如一切众生。一一心回转一自相境界。过去未来心不忆不知。云何得知种种二自相。或作是说。由义说得知。问设复说义。云何得知。或作是说。余各各心空彼无所有。便得知一心。忆本所更由是得知。问若一心忆彼便忆青非黄一誓愿。或作是说。一一取自相。和合取二相。由是得知。复次我自性意所一一相方便回转。如青发黄色。有种种二相非所。自相方便无。色界没生色界时。云何欲界相应心。所念法得成就。或作是说。希望得不疑希望。是吾我欲界心所念法。问无漏心所念法有希望。欲使无漏心所念法得成就耶。或作是说。得生便有彼生。解脱欲界心所念法。问彼无漏心所念法亦复解脱。欲使得欲界成就无漏耶。或作是说。得生有有是欲界心所念法。亦生欲界。问生欲界中起无漏心所念法。欲使彼得无漏成就耶。复次必化作欲界形。欲界心所念法回转。无色界没生色界时。诸欲界心所念法得成就。当言彼心无威仪耶。当言伎术。答曰。当言彼伎术当言威仪。诸化化形彼是伎术。处化住处心非有移动。当言威仪无色界欲没时。来生色界诸得善根。彼善根与谁相应。云何得彼善根。或作是说。彼善根色界相应。便得希望已得生必得生。不疑定生得。复次当言欲界相应当言色界相应。得色有有本所观观。近生不得过去。当观亦还时。云何得知。一切心与十大地相应。或作是说。若彼无痛者。则无痛界。亦无想者则无心。若无念者便无心。无更乐者则无此三法。无思惟者则不生识。若无欲者一切心所念法不生。若无解脱者则无解脱。若无念者则无境界。若无三昧者心则有乱。若无智慧者境界不可分别。复次阿毗昙必有实相。依因缘等生诸法相应。一一相应不一相应。观心果也。以何等故。生心不得报。或作是说。设生心有报者。便回转非以报有报。余者有还是彼非报。问报有福报如所说不住。乃至智知有福报有所照。或作是说。染着生心。不染着是报。是故非报。问染著有报如所说。修行无明思惟广说等住。如是众生淫意偏多。复次行垢彼心有炽盛。云何彼报行。颇一心乱一定。或作是说。或乱相应心心乱。三昧相应心三昧思惟。一乱相应心。一三昧相应。是故一心乱一心三昧。问若乱相应乱。三昧相应思惟。彼乱相应。彼三昧相应。是故彼有乱彼有三昧。或作是说。不善心乱善心三昧。一善一不善。是故一乱一三昧。问不善不得言三昧。或作是说。一心之中无有乱无有三昧。意有乱有三昧。无所因缘。是心意是谓乱心意。一缘是谓三昧。惟一一心意乱三昧。一切有一一分别。是故一切心无乱无三昧。彼非微妙不可究竟。是故此非缘。问若一心乱一心三昧。彼一切一一分别。是故一切心有乱有三昧。此非微妙。是故不缘

颇彼心乱是三昧耶。或作是说。有乱相应心。乱三昧相应心。及乱相应。彼与三昧相应一切心十大地法。是故彼有乱有三昧。问三昧无乱相应。乱亦与三昧相应。欲使三昧与乱相应乱与三昧相应耶。此非微妙是故非缘。或作是说无也。不善心乱。善心是三昧。善与不善异。是故乱异三昧异。问不善不得言三昧。答曰无有不善三昧。如所说三昧何者是。谓善心独处。复次无有一心有乱有三昧。此亦如上所说

灭尽三昧起心缘何等。或作是说。本末是缘如所说本心成具有所兴起。作如是心者无有兴起。问云何断灭心所念作缘。答曰。如断灭不善意。善意中间复起不善。问彼不断灭心意。便有缚着心意。复次诸有此处不可思义。灭尽三昧若本心本意有断灭缘。彼则有也。心非为无因。是故缘起。复次若心次第起心。于彼次第缘欲起。当言因本缘。以何等故。心所念法不知自然灭。或作是说。若自然灭者。三等相应无有更乐。或作是说。若自知者。无有二。亦说二缘生识。如偈所说。亲近自然断灭邪见。有胜摄他不异于我。如余方便苦则有等。以何等故。心所念法自不知相应法。或作是说不知二俱生。设当知者生缘无生。无生缘生。生缘无作。或作是说。空一聚畜。设当知者则不空。则有无数聚摄一时顷。二分相应法。如有余缘。如有余相应法。复次不知一缘。设当知者亦知自然。设当知者识缘痛痛亦缘自然。如所说智者。彼即是痛也。以何等故。心所念法不知等有法。或作是说。此非等有。或作是说。等有不自知。复次若还迹者。云何有因缘彼有摄持

以何等故。相应法谓之心内入。然不余相应法。或作是说。一切是内心亦是外心。是一切心差降。问无入处所。或作是说。内根及意根。非余相应法。问意念心所念根。如彼乐根乃至慧根。或作是说。由心故念回转。犹如心流驰不住心所念法。问二俱并生。为由何等生。若一一续生者。由痛识念生想亦生智慧。或作是说。心所念法如彼境界。心生彼亦生念。问二俱并生为去何所。若一一续生者。痛识相念亦复生。或作是说。意心所依有识法。问心亦依心。欲使心非内耶。答曰。虽复心依心。依心有识法。念非依心。或作是说。心增益上此心念法。此亦如上所说。或作是说。心意不自灭念便有灭。如灭尽三昧。问想痛于彼尽。然非有心。答曰。心于彼灭。何以故。心行所念彼非有。行已得休息。世尊亦说。谁当有人说有有想。而无此言亦无是念。此事不然。复次想识灭有所选择。当言内入及余相应法。意识入持常住不移。复次识依众生不牢固。牢固与余法相应。于中得知过去识。当言内入不与余法相应

又世尊言。无常是苦。云何苦痛无常苦。或作是说。若有常彼是苦。如无常彼是涅槃。问如自知苦痛。彼自以苦若有常。彼不自知者。非有常苦耶。或作是说。苦痛尽时余苦则避。无常灭尽时。欲使无常是乐耶。或作是说。苦痛生时便有苦。苦痛灭时便是无常生无常。是故无常苦。问乐痛生时便有乐便生无常。欲使无常是乐耶。或作是说。彼非无常苦所摄。彼苦自然彼无常。非自然苦。问如所说若无常是苦者。此事不然。答曰。诸无常者彼一切是苦少有自然。苦少有无常。苦少有种苦。复次彼非无常苦。无常义异苦义异。复次苦痛生时无常所逼。自然苦各各自聚集

又世尊言。受乐痛时彼便自知受乐痛。云何受乐痛时彼便自知受乐痛。如上初揵度说。云何自知有苦。复次乐痛放逸彼境界生意识念。彼识与意共同作吾我想。便自知我受乐痛。况复众生以痛见逼心便愦乱。以何等故。心所念法不自依处所。或作是说。颇有见自依处所耶。如心所念法。问有色之物各自亲近。答曰。有色之物极微亦极微。各各不相触是故此非问。或作是说。无色亦不相触。问色识有教戒不自亲近。或作是说。选择不触。问选择非教戒不自亲近。是故此非义。或作是说。无对不可触。复次设当受触者。则有细滑入。问如触身根此非更乐。如是彼触者非有更入也。颇缘不愁忧生乐痛耶。或作是说。有如人见怨家死便生乐痛。问彼乐痛非缘怨家。怨家缘彼乐痛。是故彼愁忧。或作是说。无也。此事不定。定缘不愁忧不生苦痛。问以彼因缘或生乐痛。或生苦痛。或缘二生。不以因缘俱知二事。复次无有因缘有愁忧无愁忧成就。如彼或有愁忧或无愁忧。或彼亦不有愁忧。亦不无愁忧。彼或有愁忧。或无愁忧。或亦不有愁忧。亦不无愁忧。因缘合会或生乐痛。或生苦痛。或生不乐痛。或生不苦痛

颇缘愁忧生苦痛耶。或作是说。有如见母死便生苦痛。问彼痛不缘母。母缘彼痛。是故彼愁忧。或作是说。无也。定缘不愁忧生乐痛。闻以彼因缘或生乐痛或生苦痛。复次无有因缘。成就有愁忧无愁忧。或有愁忧或无愁忧。或亦不有愁忧亦不无愁忧。彼因缘合会或生乐痛。或生苦痛。或生不苦不乐痛。二牢固及一灭尽。自然增上慢苦痛意不相触。无愁忧有愁忧。以他人为父起乐痛。彼痛缘何等。或作是说。父是其缘。问彼非亲父。答曰。起如是思想。问如有言是我痛我是其缘。或作是说。怨家缘。问彼痛非怨。若彼不造诸痛与因缘。欲使造青耶。若痛不缘青。复次痛义父相是其缘。怨是处所也。诸身中痛彼是心痛耶。设是心痛。彼是身痛耶。或作是说。诸身中所有痛。彼一切痛与心相应也。问如所说有此二痛。身痛心痛则有相违。或作是说。一切痛是心痛。乃至五根增上。是谓身也。色增上者乃至意根增上。彼是心痛心增上也。或作是说。诸到境界摄诸根生。是谓身也。无有思想诸不到境界。摄由三根生。彼是心有思想也。或作是说。诸痛依身根摄内更乐缘生。是谓身痛。于中有余痛生者。是谓心痛。复次诸身痛与心相应。颇有心痛非身痛耶。诸所痛外所造痛。若知长短。短亦知长。彼识为缘何等。或作是说。若知长短彼缘短。若短知长彼缘长也。问长非短短非长。答曰。以此得知。问若知有我。我是缘耶。或作是说。若知长短彼则缘长。若知长彼则缘短。问如今不知如所造若知余者识则有余缘。欲使青非缘青色耶。或作是说。无有不知长短短知长。彼识不得言住。不观香味更乐造长短也。颇有盲人不得天眼以眼识见诸色耶。或作是说。有若曾与相应后获果。彼生眼识眼便坏败。是故盲人生眼识眼腐败。是故盲人眼识知色。问彼眼有余生。是故不得言盲。答曰。非以彼眼观。若观眼者眼则不盲。从生盲者。是故不盲。问非以从生盲此眼识观。若观眼不盲者。觉诸识相相应有诸觉。或作是说。若眼没时生眼识。彼眼识坏败。彼时生眼识。是故盲人摄色问不等有。是故彼生眼识。若尽灭生眼识。若一切灭尽生眼识者。彼生眼不起眼识。欲使盲人生眼识耶。起眼生眼识。复次不断眼有彼回转。亦有开避处。便生眼识。已得因缘迹则有相应。若实相应不得言是眼识

又世尊言。六尘界比丘。以何等故意识言有漏耶。或作是说。彼界有漏所生。是故言有漏也。或作是说。有漏生彼界故曰有漏也。或作是说。彼界行报故曰有漏。或作是说。彼界是人算数。然人非无漏。故曰有漏。或作是说。流转生死无有穷极。故曰有漏。或作是说。缘彼界降母胎中。不缘无漏法降母胎中。是故彼界言有漏也。复次彼界言有吾我。此非无漏实生有漏。是故彼界曰有漏也

又世尊言。摄诸相比丘识所摄。尔时命过处所趣三恶趣。展转不止。泥犁饿鬼畜生生不染污心。云何生天上。或作是说。由诸结使生天上。亦由结使或入地狱。问云何造不善行耶。或作是说。由结使故便生天上。以嗔恚故入地狱。嗔恚之相当尔时。或作是说。以小染着亦得生天。增上结使生三恶趣。增上嗔恚尔时命过。或作是说。行相重累生诸结使。如行造不善便生恶趣。如结使所缠作诸善行便生天上。起不善行有诸衰耗尔时命过也。或作是说。一切结使拔诸善根。随行善恶各趣其道。复次从上来生。契经句则有违。今当说要。如船度彼此。报行生行则受其果。当于尔时。无力之人。不造善本。是故有处所。不得言最是后识合会有是死。复次识与本行相应

同类推荐
  • 下第夜吟

    下第夜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采华连王上佛受决经

    采华连王上佛受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六十种曲狮吼记

    六十种曲狮吼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一面神咒心经

    十一面神咒心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忧郁的常识

    忧郁的常识

    《忧郁的常识》主要内容包括:周有光:大同是理想,小康才是现实;何光武:不敢乐观,也不敢悲观;齐邦媛:我用诗的真理写他们;许纪霖:我们这一代“真诚的虚伪”;徐友渔:作为知识分子,我充满了自我怀疑;余世存:知识分子要对这个社会的犬儒负责任等。
  • 闻太师传承

    闻太师传承

    圣人隐去不知所踪,金鳌岛上八面围困。只余一点雷灵残存,幸有几分丹心流世。仙佛欺天,妖魔乱世,奸佞当道,欲乱乾坤。且慢!先问过我这掌中雌雄双鞭如何?
  • 三界之人类崛起

    三界之人类崛起

    古来之有三界,乃神界妖界魔界。人类身在妖界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被妖魔杀戮、食用,神界因畏惧魔界的感染,不敢出手,但,人们依旧抗争着,没有畏惧,只希望有朝夺回家园!然而,他的穿越,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 灵源者

    灵源者

    这个世界里任何事物体内都有一种力量,那就是灵源。但灵源并不是任何事物都能使用,它必须通过名为“天赋”的特殊媒介才能发挥自己的真正价值,而那些拥有天赋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灵源者”。
  • 名门嫡女:皇后不好惹

    名门嫡女:皇后不好惹

    她,是丞相府最受宠的小姐,字不认书不读,整天只会胡作非为。她,是有另外一层人格的女子,冷静沉着,从容面对事件的一切。大婚当天,替嫁而来的丞相府小姐却被打入冷宫。她可不是那蜜罐里的小姐,灵魂交换,且看她痛打皇帝,玩转后宫。
  • 从教路上

    从教路上

    这部长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写实手法,通过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一个个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乡村教师形象,反映了一段乡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状况与农村的教育之现状。作者为黄山作协会员。
  • 莱茵河边

    莱茵河边

    第一卷《莉莉》:异国恋新奇浪漫情调也艰辛。莉莉(上海)和马库斯(德国)在上海相识、相知、相恋,却因马库斯的回国,给这段短暂的恋情画上了个问号。多年之后,他们再次聚首,已是在莱茵河边。。。。。。继续,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但无需现在就回答,此爱能否连绵不绝,就让莱茵河(Rhein)来告诉你。。。。。。第二卷《儿女情长》:以马库斯及其四个兄弟姐妹为主要人物,故事从弟弟克里斯托弗和约翰再次相遇开始说起,延续第一卷抒情委婉又不失幽默的叙事风格。**第二卷正在更新中,尽情关注**
  • 浴火重生

    浴火重生

    去冬才历冰雪苦,喜见春风入我怀。年初又弭『藏独』乱,八月奥运准时开。不意忽逢大地震,汶川惨罹亘古灾。庐舍顷刻夷平地,数万生灵化尘埃。噫吁...
  • 唤之草木

    唤之草木

    她,生于独立六界之外的冥。他,生于盛京城内赫赫有名的江府。她是神木之灵,来到人间寻找她的信徒。他是最不受宠的庶子,最终被驱逐出府。一场偶遇,她对他一见钟情。……“他会是我的信徒。”【双洁,甜宠,无逻辑,沙雕文,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