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18200000093

第93章

【经】复次须菩提菩萨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耳鼻舌身意相色声香味触法相男相女相欲界相色界相无色界相善法相不善法相有为法相无为法相。是名菩萨粗业。菩萨摩诃萨皆远离如是粗业相。自布施亦教他人布施。须食与食须衣与衣。乃至种种资生所须尽给与之。亦教他人种种布施。持是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净佛国土故。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是菩萨摩诃萨或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珍宝施与三尊。作是愿言我以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皆以七宝成。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天妓乐乐佛及塔。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愿我国土中常闻天乐。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天香。供养诸佛及塔。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令我国土中常有天香。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百味食施佛及僧。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中众生皆得百味食。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天香细滑施佛及僧。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中一切众生受天香细滑。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随意五欲施佛及僧并一切众生。作是愿言。以是善根因缘故。令我国土中弟子及一切众生皆得随意五欲。是菩萨以随意五欲共一切众生回向净佛国土。作是愿言。我得佛时。是国土中如天五欲应心而至。复次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作是愿言。我当自入初禅。亦教一切众生入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慈悲喜舍心乃至三十七助道法亦如是。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令一切众生不远离四禅。乃至不远离三十七品助道法。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能净佛国土。是菩萨随尔所时行菩萨道。满足是诸愿。是菩萨自成就一切善法。亦成就一切众生善法。是菩萨受身端正。所化众生亦得端正。所以者何。福德因缘厚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净佛国土。是国土中乃至无三恶道之名。亦无邪见三毒二乘声闻辟支佛之名。耳不闻有无常苦空之声。亦无我所有乃至无诸结使烦恼之名。亦无分别诸果之名。风吹七宝之树。随所应度而出音声。所谓空无相无作如诸法实相之音。有佛无佛一切法一切法相空。空中无有相。无相中则无作出如是法音。若昼若夜若坐若卧若立若行。常闻此法。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国土中诸佛赞叹众生。闻是佛名必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说法众生闻者无有不信而生疑言。是法是非法。何以故。诸法实相中皆是法无有非法。诸有薄福之人于诸佛及弟子不种善根。不随善知识。没在我见中。乃至没在一切种种见中。堕在边见若断若常。如是人以邪见故。非佛言佛佛言非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如是人破法故。身坏命终堕恶道地狱中。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见此众生往来五道。令离邪聚立正定聚中。更不堕恶道。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净佛国土中。众生无杂秽心。若世间法若出世间法。若有漏若无漏。若有为若无为。乃至是国土中众生。毕竟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是为菩萨摩诃萨净佛国土

【论】释曰。复有粗业。于诸法毕竟空中取相生着心。所谓取色相受想行识相眼相乃至意相色相乃至法相男相女相三界善不善有为无为相等。问曰。男女相可是虚妄不实。余色等善不善法若不取相。云何能厌色等成就善法。答曰。佛法中有二种空。一者众生空。二者法空。以众生空破众生相。所谓男女等相。以法空破色等法中虚妄相。如破一切法空中说。能观色等善法如幻如化不取定实相。得厌心则舍戏论常无常等。是不名为取相。又色等及善法皆和合性空行故。不生诸烦恼。问曰。一切有为法假名和合故不应取。无为法是真实法。所谓如法性实际。何以不取。答曰。以不取相是无为法无相名为无为法门。若取相便是有为。如是等一切虚诳取相不实。远离粗身口意业。菩萨欲行净佛土。远离如是等粗身口意业。自行六波罗蜜亦教他人令行。共清净因缘故则佛土清净。上总相说下别相说。是菩萨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施佛及僧。作是愿。我以是布施因缘令我国土皆七宝庄严。问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答曰。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神通力所作轻细无妨。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何况大菩萨深入神通所作宝物。或有菩萨变身如须弥山遍十方佛前。以为灯炷供养于佛若佛塔庙。而作愿言。令我国土常有光明。不须日月灯烛。或有菩萨雨诸华香幡盖璎珞以为供养。复作是愿。令我国土众生端正如华身相严净无有丑陋。如是等种种好色因缘。复有菩萨以天伎乐娱乐于佛若佛塔庙。是菩萨或时以神通力故作天伎乐。或作天王转轮圣王伎乐。或作阿修罗神龙王等天伎乐供养。愿我国中常闻好音。问曰。诸佛贤圣是离欲人。则不须音乐歌舞。何以伎乐供养。答曰。诸佛虽于一切法中心无所著。于世间法尽无所须。诸佛怜愍众生故出世。应随供养者令随愿得福故受。如以华香供养。亦非佛所须。佛身常有妙香诸天所不及。为利益众生故受。是菩萨欲净佛土故求好音声。欲使国土中众生闻好音声其心柔软。心柔软故易可受化。是故以音声因缘而供养佛。或有菩萨满三千大千世界香。供养诸佛若塔。根香茎香叶香末香。若天香若变化香若菩萨果报生香。作是愿令我国土中常有好香无有作者。或有菩萨以百味供养诸佛及僧。有人言。能以百种供养。是名百味。有人言。饼种数五百。其味有百。是名百味。有人言。百种药草药果作欢喜丸。是名百味。有人言。饮食羹饼总有百味。有人言。饮食种种备足故。称为百味。人饮食故百味。天饮食则百千种味。菩萨福德生果报食。及神通力变化食。则有无量味。能转人心令离欲清净。是四种食菩萨随因缘供养佛及僧。是故国土中自然有百味饮食。或有菩萨以天涂香。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以此因缘故。令我国土众生受天细滑。问曰。沙弥戒乃至受一日戒。尚不以香涂身。云何以香供养佛及僧。答曰。是菩萨以身所贵物。随所须时用以供养。或以涂地涂壁及行坐处。又以随意五欲供养诸佛及僧及余众生。是菩萨以好车马妻妾伎直幡盖金银衣服珍宝。出家人所不受则施诸众生。作愿言。令我国土众生常得随意五欲。问曰。此五欲佛说如火如坑如疮如狱如怨如贼能夺人善根。菩萨何以愿使众生得五欲。又佛说弟子应纳衣乞食坐林树下。菩萨何以为众生求得五欲。答曰。天上人中五欲是福德果报。若今世若后世。贫穷薄福者不能自活。则行劫盗或为物主所害。或为财杀他或被诘问妄言不作。如是次第作十不善。皆由贫穷故作。若人五欲具足则所欲随意则不行十不善。菩萨国土众生丰乐。自恣无所乏少。则无众恶。但有爱慢等软结使。若闻佛所说。或闻弟子所说。以心柔软故闻法易可得道。虽着心多利根故闻无常苦空等即便得道。譬如垢腻之衣则以灰泥淹之经宿以水浣之一时都去。菩萨不欲令众生着故。以五欲施但欲令一时舍故与之。如汝先说。佛教弟子纳衣乞食。宿罪因缘生在恶世。染着心多。若得好衣美食着心则深。又为求好衣食故妨废行道。是菩萨净佛国土。众生无量福德成就。五欲一等故不复贵着。亦不更求故无所妨。又复若行者离五欲修苦行则增长嗔恚。又复忆念五欲则生烦恼。尔时则无所向。是故佛言。舍苦乐用智慧处中道。是故净佛国土。五欲施无妨。问曰。若尔者毗尼中何以一比丘言。我知佛法义受五欲不妨道。是比丘应呵乃至三。不止摈出。答曰。佛法有二种。小乘大乘。小乘中薄福之人三毒偏多。如婆差经中佛说。我白衣弟子非一非二乃至出五百人。受赤栴檀涂身及受好香花。妻子共卧使令奴婢而断三结得须陀洹。尽三结薄三毒得斯陀含。是阿梨吒比丘闻是事即言。虽受五欲而不妨道。不知是事。佛为谁说。佛为白衣故说。此比丘持着出家法中说。是须陀洹斯陀含等不作是言我尽形寿不犯欲。以有余三毒故。时时忘道而发淫心。出家人于僧中口自誓言。我尽形寿不犯淫欲。佛言。若出家人犯欲则弃。是比丘自誓而犯。是一罪。知佛所制而故违犯。是二罪。是比丘见白衣得道故。而以自身同彼。是故堕罪。净佛国土有二种众生。若出家若在家。在家者虽受五欲无罪亦无所妨。如兜率陀诸天及郁单曰人。虽受五欲不起重罪。出家众生随佛所听。出家五欲亦无过咎。小乘法中为阿梨吒比丘说。薄福重罪之人心多悔故。净佛土者世世习行六波罗蜜三解脱门。虽得五欲亦不染着。如经中说。所谓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作是念。我当自入初禅。亦当教化众生入初禅四禅四无量心。乃至三十七品亦如是。是菩萨作是愿。我作佛时尽行四禅乃至三十七品。如是福德故众生虽受五欲不能为妨。是菩萨作无量阿僧祇愿。随尔所时行道尽具足是愿。是菩萨一切善法皆成就。及所成就众生一切善法成就故。得身端正见者无厌。亦成就众生令得端正。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净佛土。复次净佛土者。乃至无三恶之名。何况有三恶道。问曰。诸佛以大慈悲心为苦恼众生故出世。若无三恶道何所怜愍。答曰。佛出为度众生故。而三恶道众生不可度。但可令种善根而已。是故佛名天人师。若无天人但有三恶道可应有难。应作是问。问曰。佛怜愍众生净佛国土中。何以无三恶道众生。答曰。怜愍一切众生平等无异。此中说清净业因缘。是国土中无三恶道。又佛非但一国土。乃有十方恒河沙国土。佛有清净国土有杂国土。杂国土中则具有五道净佛国土。或有人天别异。或无有人天别异。如过去天王佛国土中。唯佛世尊以为法王。是故名为天王佛。复有国土无三毒邪见。问曰。诸佛但为除众生烦恼故出世。邪见三毒即是烦恼。若无烦恼出何所为。答曰。有人言。是中大福德因缘故。邪见三毒不发故言无。复次有人言。是中诸菩萨皆得无生法忍。常修六波罗蜜等诸功德。常游十方度脱众生。于诸佛所修习诸佛三昧胜教化无数声闻辟支佛。亦胜教化阿鞞跋致菩萨成就众生菩萨净佛土菩萨。为近佛道故利益转大。是国土无二乘之名者。问曰。余佛有三乘教化岂独劣耶。答曰。佛出五浊恶世。于一道分为三乘。问曰。若尔阿弥陀佛阿閦佛等不于五浊世生。何以复有三乘。答曰。诸佛初发心时。见诸佛以三乘度众生。自发愿言我亦当以三乘度众生。亦无无常苦空无我之名者。以众生深着常乐等颠倒故为说无常等苦法。是中无常乐等倒故不须无常苦。若无病则不须药。亦无我所有乃至无诸烦恼结使亦如是。无二乘故亦无须陀洹等诸果。但一向着诸法实相。先得无生法忍者得诸三昧陀罗尼门。转复增益诸地等功德。风吹七宝之树随所应度而出声者。是菩萨欲使众生易闻法故。七宝之树出法音声。宝树遍满国土故。众生生便闻法。余心不生但生法心。问曰。诸佛有无量不可思议神通力。何以不变化作无量身说法度众生。何须树木音声。答曰。众生甚多。若佛处处现身众生不信。谓为幻化心不敬重。有众生从人闻法心不开悟。若从畜生闻法则便信受。如本生经说。菩萨受畜生身为人说法。人以希有故无不信受。又谓畜生心直不诳故。有人谓畜生是有情之物皆有欺诳。以树木无心而有音声则皆信受。所谓空无相无作。有佛无佛一切法常空。空故无相。无相故无作无起。如是等法昼夜常出。余国土以神通力口力种种变化。此中常自然音声净佛国土。佛常为诸佛所赞大作功德故。能得如是净国。若闻净国佛名则毕定作佛。问曰。余佛种种勤苦说法。众生尚不得道。何以但闻佛名便得道。答曰。余处佛种种说法。众生或得道或得善根终不空说。若闻是佛名毕至阿鞞跋致不言今得。问曰。一切佛若人好心闻名皆当至佛。如法华经中说。福德若大若小皆当作佛。何以独说净国佛。答曰。人闻余佛名字。谓受生与人无异但有一切智得道。为异心不敬重故。虽种善根亦不能深。是中是法性身佛身无量无边光明说法音声遍满十方国土。国中众生皆是近佛道者。无量阿僧祇由旬众中说法。胜无量亿阿僧祇日月光明。常从身出。佛令众生见则得见若不听则不见。是佛一一毛孔边常出无量无边阿僧祇佛。一一诸佛等无异。于化佛边展转复出。随应度众生。见佛优劣。根本真佛无有分别大小之异。如是等若见若闻名若闻如是功德。深信敬重故。所种善根云何不毕定作佛。复次是佛说法时无有疑者。乃至无一人言是法为非。佛口所说悉皆是法。问曰。人从释迦文尼佛闻法生疑者多。答曰。佛此中自说因缘。有人薄福不种善根不得善知识故。生疑着我见边见邪见等。诸烦恼覆故非佛言是佛。是佛言非佛。不深种善根不顺善师。三毒邪见一时发起无所依。随任意自恣若见邪见。顺其意故言是一切智。见诸佛说毕竟空。不顺其意便言非佛。非法言法。法言非法。如是人于诸佛所多生疑。多生疑故心悔。是净佛国中无如是罪人故不生疑。佛言。如是罪人破诸法实相故死堕地狱恶道中。诸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罪人往来生死中。以佛神通力拔出众生令住正定聚中。不堕三恶趣。是名净佛土。是佛土中无如是诸过无不具足。于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中无有障碍。所谓国土七宝众生身端正相好庄严无量光明常闻法音。常不远离六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是中众生皆毕竟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上闻佛名毕定至佛。此于诸法无碍必得作佛。有何差别。答曰。此中众生常见佛常闻法。深种善根多集佛法故疾得作佛。闻名者虽俱毕竟定而小不如。如是等名为净国土相。如十地中庄严菩提树说

大智度论释毕定品第八十三

【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为毕定为不毕定。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毕定非不毕定。世尊。何处毕定。为声闻道中为辟支佛道中为佛道中。佛言。菩萨摩诃萨非声闻辟支佛道中毕定。是佛道中毕定。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为初发意菩萨毕定。为最后身菩萨毕定。佛言。初发意菩萨亦毕定。阿鞞跋致菩萨亦毕定。最后身菩萨亦毕定。世尊。毕定菩萨堕恶道中生不。不也。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若八人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生恶道中不。不也世尊。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已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行禅定修智慧。断一切不善业。若堕恶道。若生长寿天若不得修善法处。若生边国若生恶邪见家无作见家。是中无佛名无法名无僧名。无有是处。须菩提。初发意菩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深心行十不善道。无有是处。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有如是善根功德成就。如佛自说本生受不善果报。是时善根为何所在。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为利益众生故随而受身。以是身利益众生。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作畜生时。有是方便力。若怨贼欲来杀害。以无上忍辱无上慈悲心。舍身不恼怨贼。汝诸声闻辟支佛无有是力。以是故。须菩提。当知菩萨摩诃萨欲具足大慈悲心。为怜愍利益众生故受畜生身。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住何等善根中受如是诸身。佛告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乃至道场。于其中间无有善根不具足者。具足已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应当学具足一切善根。学善根已当得一切种智。当断一切烦恼习。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白净无漏法。而生恶道畜生中。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佛成就白净无漏法不。须菩提言。佛一切白净无漏法成就。须菩提。若佛自化作畜生身。作佛事度众生。实是畜生不。须菩提言。不也。佛言。菩萨摩诃萨亦如是。成就白净无漏法。为度众生故受畜生身。用是身教化众生。佛告须菩提。如阿罗汉作变化身。能使众生欢喜不。须菩提言能。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用是白净无漏法。随所度众生而受身。以是身利益众生亦不受苦。须菩提。于汝意云何。幻师幻作种种形。若象马牛羊男女等以示众人。须菩提。是象马牛羊男女等有实不。须菩提言。不实也世尊。佛言。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白净无漏法成就。现作种种身以示众生故。以是身饶益一切。亦不受众苦。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大方便力得圣无漏智慧。而随所应度众生身而作种种形以度众生

【论】问曰。上阿鞞跋致品中说如是相。是阿鞞跋致如是相非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即是毕定。须菩提。今何以更问。答曰。是般若波罗蜜有种种门。有种种道。阿鞞跋致是一门中说。今问毕定更问异门。复次佛心中一切众生一切法皆毕定人以智不及故名为不毕定。佛知虽无量阿僧祇劫积大功德必退作小乘者。亦知微细昆虫虽未有善心。过尔所劫发心后当作佛。定知一切法皆如是。从是因得是果。是故名佛一切法中无碍。以毕定知故。复次须菩提。闻法华经中说。于佛所作少功德。乃至戏笑一称南无佛。渐渐必当作佛。又闻阿鞞跋致品中有退不退。又复闻声闻人皆当作佛。若尔者不应有退。如法华经中说毕定。余经说有退有不退。是故今问为毕定为不毕定。如是等种种因缘故问定不定。佛答。菩萨是毕定。须菩提。心以入涅槃为毕定。是故问为何道中毕定。佛答非毕定二乘。但于大乘中毕定。求佛道者有上中下。是故问。为初发意为阿鞞跋致为最后身毕定。须菩提意。谓为阿鞞跋致已上毕定。住佛道中故。佛答三种菩萨皆毕定。毕定者必当作佛。问曰。如上品中说。佛以佛眼见十方菩萨。求佛如恒河沙。得阿鞞跋致者若一若二。今何以言三种菩萨尽皆毕定。答曰。我先已说般若甚深有无量门。有说诸菩萨退而不毕定。有处说菩萨毕定不退如阿鞞跋致品中。须菩提问佛。菩萨退者于何处退。为从色为从受想行识乃至十八不共法。毕竟空故诸法皆不退。此中佛何以更说不退。问曰。是二义何者是实。答曰。二事皆实。佛口所说无不实者。如佛或说诸法空无所有。或说布施持戒等是有为。初发心者说诸法有为。久学人着善法者说诸法空无所有。懈怠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牢固者。如是人应从声闻道得度而不求声闻久于生死中受苦。是故说发心如恒河沙得阿鞞跋致者若一若二。众生闻是已能堪受众苦者。毕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能者取声闻辟支佛道。有人堪任得佛。而大悲心薄自爱身重。此人闻佛难得多有退者。作是念。我或不能得佛不如早取涅槃。何用世世受勤苦为。为是人故说一切菩萨乃至初发心皆毕定。如法华经中说。问曰。若菩萨皆毕定佛。何以故。种种呵二乘。不听菩萨取二乘证。答曰。求佛道者应遍知法性。是人畏老病死故于法性少分取证。便自止息舍佛道不度众生。诸佛菩萨之所呵责。汝欲舍去会不得离。得阿罗汉证时不求诸菩萨深三昧。又不广化众生。是则迂回于佛道稽留。问曰。阿罗汉先世因缘。所受身必应当灭。住在何处而具足佛道。答曰。得阿罗汉时。三界诸漏因缘尽。更不复生三界。有净佛土出于三界。乃至无烦恼之名。于是国土佛所。闻法华经具足佛道。如法华经说。有罗汉若不闻法华经自谓得灭度。我于余国为说是事。汝皆当作佛。问曰。若阿罗汉往净佛国土受法性身。如是应得疾作佛。何以言迂回稽留。答曰。是人着小乘因缘。舍众生舍佛道。又复虚言得道。以是因缘故。虽不受生死苦恼。于菩萨根钝不能疾成佛道。不如直往菩萨。复次佛法于五不可思议中最第一。今言漏尽阿罗汉还作佛。唯佛能知论议者正可论其事不能测知。是故不应戏论。若求得佛时乃能了知。余人可信而不可知。毕定菩萨堕三恶道中不者。须菩提闻佛说无量本生因缘或象鹿龟鸽孔雀鹦鹉等受种种苦。是故问佛。世尊若菩萨受如是等畜生身。云何言一切菩萨毕定。毕定者即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者不堕三恶趣。佛反问答。于汝意云何。八人等圣人为堕三恶道不。须菩提思惟。是诸圣人入圣道故无堕三恶道因缘。思惟已。答言。不也。佛言。菩萨亦如是。堕三恶道因缘尽故云何堕三恶道。堕三恶道因缘者。所谓诸不善法。是菩萨从初发心已来修习布施持戒等诸善法。断诸杀生等十不善道。若是人堕三恶道。无有是处。何以故。灭诸恶法增益善法故。不善道有上中下。上者堕地狱中者堕畜生下者堕饿鬼。是菩萨三种已尽。深心悲念众生。是故不堕。问曰。若尔者三恶道可不于中生。是菩萨福德多。何以不于长寿天中生。答曰。是菩萨怜愍众生行六波罗蜜。虽能入禅波罗蜜。和合慈悲行不着禅味。命欲终尽念欲界法故退禅道。以彼中无苦恼深着禅味难可得度故。不生长寿天。以边国障碍不得修善法故不生。所以者何。是菩萨拔出吝法根本。吝法因缘故生边国不知法处。复次是菩萨常好中道舍离二边故。不生边国。边国者无三宝之名。不识七众。但贵今世现事。不贵福德道法故名边地。不但生边国故名为边地。若识三宝知罪福相续因缘。解诸法实相。是人虽生阎浮提外不名为边。何况生阎浮提中。是菩萨常乐为他说法。亦深爱善法故得随意善众生共生。所谓为中国人。于中国不生邪见家。何以故。是菩萨世世常自行正见。亦教他正见。赞正见法。欢喜赞叹行正见者。是故不生恶邪见家。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成就大力菩萨。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新发意菩萨若生是处。既不能度人又自败坏。是故不生。譬如真金在泥终不败坏铜铁则坏。邪见者所谓无作见。虽六十二种皆是邪见无作最重。所以者何。无作言不应作功德求涅槃。若言天作。若言世界始来。虽是邪见而不遮作福德。以无作大恶故不生。又初发心菩萨深恶心行十不善道。无有是处。何以故。是菩萨一心回向。贵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贵世间法。是人未离欲因缘故。虽起诸烦恼终不深心作恶。虽加杖楚终不夺命。不取他财令其失命。是菩萨断一切不善法。修集一切善法故。不生八难处常得八好处。须菩提问。若菩萨有如是善根成就。云何本生因缘作鹿马等。佛答。菩萨实有福德善根成就。为利益众生故受畜生形。亦无畜生罪。此中佛自说因缘。所谓菩萨在畜生中慈愍怨贼。阿罗汉辟支佛所无有。阿罗汉辟支佛怨贼来害。虽不加报不能爱念供养供给。如菩萨本身作六牙白象。猎师以毒箭射胸。尔时菩萨象以鼻拥抱猎者。不令余象得害。语雌象言。汝为菩萨妇何缘生恶心。猎师是烦恼罪。非人过也。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灭除其烦恼罪。譬如鬼着人咒师来但治鬼而不嗔人。是故莫求其罪。徐问猎者。汝何以射我。答言。我须汝牙。象即就石罅拔牙与之。血肉俱出不以为痛。供给粮食示语道径。如是等慈悲。阿罗汉辟支佛所无有。如是好心云何受畜生身。当知是变化度于众生。问曰。何以不作人身而为说法而作此兽身。答曰。有时众生见人身则不信受。见畜生身说法。则生信乐受其教化。又菩萨欲具足大慈悲心。欲行其实事。众生见之惊喜皆得入道

同类推荐
  • 佛说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静思集

    静思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翻梵语

    翻梵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念佛镜

    念佛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虚杂著补阙

    清虚杂著补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找到你成功的运气

    找到你成功的运气

    运气并不是多么神秘莫测,也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不可捉摸。它只不过是一个喜欢捉迷藏的淘气小精灵。你必须知道如何寻找它、捕捉它、等待它,知道投其所好,才能揭开它的本来面目,看到它对你灿烂的微笑,最终俘获其心。
  •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

    《四季滋补汤》根据季节变化时人体所需的营养结构,精选了近百道滋补汤的做法,配料科学,运用巧妙,富含营养,让你吃得营养,补得滋润。《四季滋补汤》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普通大众的有益参考书。
  • 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58个感恩故事

    本套丛书的故事精选白世界各地流传最广、最经典的故事,故事是孩子子最好的礼物,也是最有价值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些故事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友谊、亲情、合作、感恩、机智、冒险、勇敢、承担、责任等。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天生你狂:我有一个大梦想

    本书是一本关于梦想的著作,内容包括:我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一个大梦想、我因梦想而不同、我的“三为”行动、我的梦想事业、梦想是所有语言中最璀璨的词汇、关于梦想的对话等。
  • 红酒庄园

    红酒庄园

    圣特美隆也是一个名园辈出的产区,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本地区的酒品质普遍不佳,甚至有“车夫之酒”的讥讽!名列A等的只有两家:欧颂堡与白马堡。格拉芙地区的欧·布利昂堡与拉图堡、拉费堡、玛哥堡,木桐·罗吉德堡、欧·布利昂堡共享波尔多官方评鉴的一等顶级酒,也是波尔多地区的五大酒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反派boos总撩我

    快穿:反派boos总撩我

    身为冥界大佬的她在冥界都是横着走,连冥王也奈何不了她,却偏偏天降横祸被一个小系统砸中了,还被强迫去攻略反派让他们走向正途?开什么国际玩笑!自己不去帮一把都算很不错了,还要自己去阻止?不过反正自己也回不去了,就听你这意见去玩玩吧,还可以看各种各样的帅哥何乐而不为?于是我们戏精+花痴的大佬就踏上了一去不复返的征途,但为什么在每一个世界反派都是同一个人?大哥,我们真不约!这是篇女主很强大很骚,男主很帅很正经的甜宠文。
  • 好故事金道理

    好故事金道理

    每天花上一分钟读一个小故事,在这些故事的照耀下,你的人生将与众不同:你的忧伤将变为沉醉的美酒,人生的黑暗将会变为黎明的曙光,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也将变得轻松、快乐……正是这些故事丰富了你的生命历程,正是这些哲理启迪了你做人做事的智慧!乐观、豁达、智慧的人生应该是快乐的,简单而积极的,有些人的心灵被欲望、消极、忧伤的灰尘蒙蔽得太久,看不到蓝色的天空。如果你想不断地修炼自我、追求卓越的品质,如果你愿意重新丰富自己的思想,如果你渴望提高生活的质量,如果……那就翻开《好故事金道理》,在闲暇时细细品味其中的甘甜,在苦闷彷徨时思考心灵的方向。
  • 神仙感遇传

    神仙感遇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远行纪

    远行纪

    由于好友爽约,陆仲意独自坐上去西藏的列车,历尽千辛万苦,这次远行最终却无疾而终。回校后,仲意口述,好友孟珂珂记录,产生了一部远行故事。代表现实世界的“白仲意”和象征幻想世界的“黑仲意”交替讲述了这个故事,但记录者孟珂珂打乱了故事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将家庭矛盾、成长叛逆、校园冲突和对陌生世界的看法糅在一起,成就了仲意在远行过程中的成长与顿悟,以及陆仲意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