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51100000028

第28章 伊川先生语三

三王之法,各是一王之法,故三代损益文质,随时之宜。若孔子所立之法,乃通万世不易之法。孔子于他处亦不见说,独答颜回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此是于四代中举这个法式,其详细虽不可虽见,而孔子但示其大法,使后人就上修之,二千年来,亦无一人识者。

义之精者,须是自求得之,如此则善求义也。

善读中庸者,只得此一卷书,终身用不尽也。

睽之上九,离也。离之为德,在诸卦莫不以为明,独于睽便变为恶。以阳在上则为亢,以刚在上则〔一〕,以明在上变而为察,以很以察,所以为睽之极也,故曰:「见豕负涂,载鬼一车。」皆自任己察之所致。然往而遇雨则吉,遇雨者,睽解也。睽解有二义:一是物极则必反,故睽极则必通,若睽极不通,却终于睽而已;二是所以能解睽者,却是用明之功也。

大抵卦爻始立,义既具,即圣人别起义以错综之。如春秋以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之也。

先生尝说:「某于易传,今却已自成书,但逐旋修改,期以七十,其书可出。韩退之称『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然某于易传,后来所改者无几,不知如何?故且更期之以十年之功,看如何。春秋之书,待刘绚文字到,却用功亦不多也。今人解诗,全无意思,此却待出些文字。中庸书却已成。今农夫祁寒暑雨,深耕易耨,播种五榖,吾得而食之。今百工技艺作为器用,吾得而用之。甲冑之士披坚执锐以守土宇,吾得而安之。却如此闲过了日月,即是天地间一蠹也。功泽又不及民,别事又做不得,惟有补缉圣人遗书,庶几有补尔。」陈长方见尹子于姑苏,问中庸解。尹子云:「先生自以为不满意,焚之矣。」

「致知在格物」,格物之理,不若察之于身,其得尤切。

酒者,古人养老祭祀之所用,今官有榷酤,民有买扑,无故辄令人聚饮,亦大为民食之蠹也。损民食,惰民业,招刑聚冠,皆出于此。如损节得酒课,民食亦为小充。分明民食,却酿为水后,令人饮之,又不当饥饱。若未能绝得买扑,若且只诸县都鄙为之,亦利不细。

人要明理,若止一物上明之,亦未济事,须是集众理,然后脱然自有悟处。然于物上理会也得,不理会也得。且须于学上格物,不可不诣理也。

常见伯淳所在临政,便上下响应,到了人众后便成风,成风则有所鼓动。天地间,只是一个风以动之也。

大凡儒者,未敢望深造于道,且只得所存正,分别善恶,识廉耻。如此等人多,亦须渐好。

或问:「古之道如是之明,后世之道如是不明,其故何也?」曰:「此无他,知道者多即道明,知者少即道不明也。知者多少,亦由乎教也。以鲁国言之,止及今之一大州,然一时间所出大贤十余人,岂不是有教以致然也?盖是圣人既出,故有许多贤者。以后世天下之大,经二千年间,求如一颜、闵者,不可得也。

大抵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微,其终则不可救。如「师也过,商也不及。」于圣人中道,师只是过于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而厚则渐至于兼爱,不及则便至于为我,其过不及同出于儒者,其末遂至杨、墨。至如杨、墨,亦未至于无父无君,孟子推之,便至于此。盖其差必至于是也。

孟子辨舜、跖之分,只在义利之间。言间者,谓相去不甚远,所争毫末尔。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纔出义,便以利言也。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若无利害,何用计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

传经为难。如圣人之后纔百年,传之已差。圣人之学,若非子思、孟子,则几乎息矣。道何尝息?只是人不由之。道非亡也,幽、厉不由也。

人或劝先生以加礼近贵。先生曰:「何不见责以尽礼,而责之以加礼?礼尽则已,岂有加也?」

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语虽有浅近处,即却无包含不尽处。如樊迟于圣门,最是学之浅者,及其问仁,曰「爱人」,问知,曰「知人」,且看此语有甚包含不尽处?他人之语,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惟圣人之言,则远近皆尽。

今之为学者,如登山麓,方其迤逦,莫不阔步,及到峻处,便逡巡。一本云:「或以峻而遂止,或以难而稍缓。苟能遇难而益坚,闻遇则改,何远弗至也?」

先代帝王陵寝下,多有闲田。推其后,每处只消与田十顷,与一闲官世守之。至如唐狄仁杰、颜杲卿之后,朝廷与官一人,死则却绝,不若亦如此处之,亦与田五七顷。

后世骨肉之间,多至仇怨忿争,其实为争财。使之均布,立之宗法,官为法则无所争。

后世人理全废,小失则入于夷狄,大失则人于禽兽。人理,一作礼。

大凡礼,必须有义。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

「益长裕而不设」,谓固有此理而就上充长之,「设」是撰造也,撰造则为伪也。

人或以礼官为闲官。某谓:礼官之责最大,朝廷一有违礼,皆礼官任其责,岂得为闲官?

陈平虽不知道,亦知学。如对文帝以宰相之职,非知学,安能如此?

曹参去齐,以狱市为托。后之为政者,留意于狱者则有之矣,未闻有治市者。

学莫大于致知,养心莫大于礼义。古人所养处多,若声音以养其耳,舞蹈以养其血脉。今人都无,只有个义理之养,人又不知求。

或谓:人莫不知和柔宽缓,然临事则反至于暴厉。曰:「只是志不胜气,气反动其心也。」

学者所贵闻道,执经而问,但广闻见而已。然求学者,不必在同人中;非同人,又却无学者。

孟子言「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非是圣上别有一等神人,神即圣而不可知。又曰:「谓圣之至妙,人所不能测。」

儒行之篇,此书全无义理,如后世游说之士所为夸大之说。观孔子平日语言,有如是者否?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对曰:「知礼。」彼国人来问君知礼否,不成说不知礼也?如陈司败数昭公失礼之事而问之,则有所不答,顾左右而言他。及巫马期来告,正合不答,然孔子答之者,以陈司败必俟其反命,故须至〔一〕答也。

或问:「如何学可谓之有得?」曰:「大凡学问,闻之知之,皆不为得。得者,须默识心通。学者欲有所得,须是笃,诚意烛理。上知,则颖悟自别;其次,须以义理涵养而得之。

古有教,今无教。以其无教,直坏得人质如此不美。今人比之古人,如将一至恶物,比一至美物。

造道深后,虽闻常人语,言浅近事,莫非义理。

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故人未有不人学者。三老坐于里门,出人察其长幼揖让之序。如今所传之诗,人人讽诵,莫非止于礼义之言。今人虽白首,未尝知有诗,至于里俗之言,尽不可闻,皆系其习也。以古所习,安得不善?以今所习,安得不恶?

唐太宗,后人只知是英主,元不曾有人识其恶,至如杀兄取位。若以功业言,不过只做得个功臣,岂可夺元良之位?至如肃宗即位灵武,分明是篡也。

革言水火相息,息止息也。既有止息之理,亦有生息之理。睽卦不见四德,盖不容着四德。繇言「小事吉」者,止是方睽之时,犹足以致小事之吉。不成终睽而已?须有济睽之道。一本,睽卦以以下,别为一章。

文中子言「古之学者聚道」,不知道如何聚得?

凡为政,须立善法,后人有所变易,则无可奈何。虽周公,亦知立法而已,后人变之,则无可奈何也。

临言「八月有凶」,谓至八月是遯也。当其刚浸长之时,便戒以阴长之意。

「纪侯大去其国」,大名责在纪也,非齐之罪也。齐侯、陈侯、郑伯遇于垂,方谋伐之,纪侯遂去其国。齐师未加而已去,故非齐之罪也。

春秋之文,莫不一一意在示人,如土功之事,无小大莫不书之,其意止欲人君重民之力也。

书大雩,雩及上帝,以见鲁不当为,与书郊者同义。

书公伐齐纳纠,纠不当立,故不言子纠,若书子纠,则正了他当得立也。

凡易卦,有就卦才而得其义者,亦有举两体便得其义者。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此是就卦才而得随之义。「泽中有雷随」,此是就象上得随之义也。

宗子之法不立,则朝廷无世臣。宗法须是一二巨公之家立法。宗法立,则人人各知来处。

宗子者,谓宗主祭祀也。

礼,长子不得为人后,若无兄弟,又继祖之宗绝,亦当继祖。礼虽不言,可以义起。

凡大宗与小宗,皆不在庙数。

收族之义,止为相与为服,祭祀相及。

所谓宗者,以己之旁亲兄弟来宗于己,所以得宗之名,非己宗于人也。

凡小宗以五世为法,亲尽则族散,若高祖之子尚存,欲祭其父,则见为宗子者。虽是六世七世,亦一作必。须计会今日之宗子,然后祭其父。宗子有君道。

祭祀须别男女之分。生既不可杂坐,祭岂可杂坐?

祭,非主则无依,非尸则无享。

今行冠礼,若制古服而冠,冠了又不常着,却是伪也,必须用时之服。

丧须三年而祔,若卒哭而祔,则三年却都无事。礼卒哭犹存朝夕哭,若无主在寝,一作祭于殡。哭于何处?

物有自得天理者,如蜂蚁知卫其君,豺獭知祭。礼亦出于人情而已。

祭先之礼,不可得而推者,无可奈何;其可知者,无远近多少,须〔一〕当尽祭之。祖又岂可不报?又岂可厌多?盖根本在彼,虽远,岂得无报?

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此谓承祭祀也。然亦不当道七十,只道虽老无无主妇便得。

礼云:宗子如一作不。为殇。宗子有君之道,岂有殇之理?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只是言一个中一作本。体。既是喜怒哀乐未发,那里有个甚么?只可谓之中。如干体便是健,及分在诸处,不可皆名健,然在其中矣。天下事事物物皆有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非是谓之和便不中也,言和则中在其中矣。中便是含喜怒哀乐在其中矣。

如眼前诸人,要特立独行,煞不难得,只是要一个知见难。人只被这个知见不通透。人谓要力行,亦只是浅近语。人既能一作有。知见,岂有不能行?一切事皆所当为,不必待着意做。纔着意做,便是有个私心。这一点意气,能得几时了?

今人欲致知,须要格物。物不必谓事物然后谓之物也,自一身之中,至万物之理,但理会得多,相次自然豁然有觉处。

杨子拔一毛不为,墨子又摩顶放踵为之,此皆是不得中。至如子莫执中,欲执此二者之中,不知怎么执得?识得则事事物物上皆天然有个中在那上,不待人安排也。安排着,则不中矣。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古人此个学是终身事,果能颠沛造次必于是,岂有不得道理?

「立则见其参于前」,所见者何事?

颜渊问仁,而孔子告之以礼,仁与礼果异乎?

说先于乐者,乐由说而后得,然非乐则亦未足以语君子。

河南程氏遗书(宋)程颢、程颐着下

同类推荐
  • 信力入印法门经

    信力入印法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归元直指集

    归元直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the Study of Zoology

    On the Study of Zo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表志

    江表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花月痕

    花月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庶女皇后要革命

    庶女皇后要革命

    刚一穿越就被皇帝临幸,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工具;他的爱让她沉沦,却发现一切只是一个骗局;“我在你眼里,真的只不过是一个替身吗?”看着他,眼睛里充满了绝望;自作聪明,一时大意,受人蛊惑,差点万劫不复;多年后,凤凰涅槃,卷土重来,娇媚的女人笑靥如花,眼眸带狠。“和妃,当初你利用我的孩子登上皇后之位,怎么上去的,你就怎么给我下来!”“太后,当年你把我的孩子送给别人,赶尽杀绝,今天我也要让你尝尝骨肉分离的滋味……”“岳楚凌,当初你把我当成替身宠爱,然后弃之如敝屣,今天我要让你付出代价……”“你之所以回来就是为了报复么?”看着满目苍凉,他痛心地询问;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你觉得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盗墓狂少

    盗墓狂少

    一首诗“陕西红木棺,七巧玲珑锁,韩城一枯荣,七彩人头花。”让我下卷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阴谋中,幕后人是我完全想不到的那个人。一束夺命的七彩花,内含一颗令无数人不顾亲情、友情、仁义、道德的珠子。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却又带着残忍,人性在那一刻变得微不足道。
  • 领导方法

    领导方法

    做一个合格的领导,做一个现代的领导,你需要掌握9个方面的方法。本书向你提供了200种领导实务的操作方案。
  • 读心狂妃倾天下

    读心狂妃倾天下

    上一世,她被愚昧蒙蔽双眼,认继母亲庶姐,最终不过黄粱一梦,折辱而死这一世,重头来过,带着金手指重生,读忠心辨奸人,人来杀人,佛挡灭佛两世的所有,本该有人来偿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Massacres of the South

    Massacres of the Sou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妖孽归来

    极品妖孽归来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 海绵人生

    海绵人生

    一年内,宋乔经历了丧母,离婚,父再娶,带着不足四岁的女儿赁屋而居--还有什么是她承受不了的!一年前,海心在所有人不理解的目光中,结束了她的婚姻,一年后,曾经光鲜的前夫走到了人生的最底谷,曾经百般刁难的婆婆求她帮帮前夫,她该怎么做!这是一个关于离婚女人的故事!在二十一世纪的都市,男人累,女人更累,离了婚的女人更累!在二十一世经的都市,离婚已经成为常态,离了婚的女人同样能活出她们的精采这是一个女人们快乐,坚强,坚韧的面对人生挫折有,自强不息的故事!人生如海绵,可以膨胀的很大,也可以压缩的很小!
  • 潇潇寒青

    潇潇寒青

    朝红匆青,故世逢月本是迢促一眼,缠镜难违天意,看清命相,一时仿又千百离远,若一束道古的剑影,理絮,徒劳,又情寄,向前,又爱念,怜惜回后,当阑别知,所有的身世才是被妍烟,月色本冷是合媚皎洁,音吹,锁阁琴,几滴恸泪,尽已是百般梦夜,怎么涣洗一生情衷惹万物残休。
  • 漫画脑

    漫画脑

    本书是“悦读日本”书系之一,是一部日本漫画小史。为什么说日本人有一个漫画脑?“漫画”一词是怎么来的?常磐庄如何成了漫画圣地,那里又发生过哪些有趣的故事?吉卜力的成功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秘诀?书中从早期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讲到大正的漫画刊物,再到昭和时代与战争相关的漫画,而后是战后百花齐放的漫画黄金期,在这个阶段,诞生了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这些为人们熟知的经典形象,而蓬勃发展的青年漫画和少女漫画则让漫画成为一种多元而又纷呈的、连通想象与现实的媒介,后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出大量以原画为基础的巨制动漫电影,漫画由此升级为全民式的文化现象,并衍生出了漫画咖啡、cosplay、轻小说等业态。漫画即日本,本书所呈现的既是一部漫画史,也是日本历史发展的动线,是日本国民的心灵史。
  • 抗战之喋血雄心

    抗战之喋血雄心

    刚上大学的莫永浩,穿越回1931年,会怎么办!在线等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