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所詮差別(二)
初牒示分章(第九)二依章解釋(十)
初所依心識(二)
初牒章(第一)二釋相(二)
初顯教分齊(五)
初小乘(如小)二始教(二)
初相成就(二)
初理不隨緣(若依) 二心從事立(故就)
二理成就(二)
初示引(方便) 二釋結(解云)
三終教(四)
初顯相(四)
初正示(若依) 二論成(故論) 三釋揀(以許) 四廣證(故楞)
二難釋(二)
初動靜相違門(問真)二隨緣不變答(二)
初正示本義(答既) 二結成真俗(故勝)
三料揀(二)
初法一門差釋(此真) 二經道論異釋(又如)
四結顯(是故)
四頓教(三)
初直顯(言依) 二引揀(如雜) 三示意(以其)
五圓教(二)
初別教(二)
初正示(若依) 二指結(如離)
二同教(若約)
二以問具成(二)
初一心多義問(問云)二約法約機答(二)
初正示(二)
初標分(答此)二牒釋(二)
初約法通收(三)
初釋示(初義) 二列釋(一攝) 三雙融(是即)
二約機分齊(二約)
二指餘(其餘)
二明佛種性○ 三行位差別○ 四修行時分○ 五修行依身○ 六斷惑分齊○ 七二乘迴心○ 八佛果義相○ 九攝化境界○ 十佛身開合○
○第二明佛種性(二)
初標章(第二)二釋相(二)
初教詮分齊(三)
初小乘(三)
初通明六種(若依)二別釋不動(二)
初略分三品(不動) 二揀異大乘(雖於)
三結示其宗(是故)
二三乘(三)
初標二釋(三)
初約始教(二)
初明無性(四)
初以理成立(一約) 二引論證成(故顯) 三生永不滅(是故) 四佛德無盡(由是)
二辨有性(二)
初正說(四)
初引論(其有) 二指釋(此中) 三證成(故梁) 四結會(然瑜)
二問成(十)
初通舉二經問(問此)二敘經會論答(二)
初會性習(答彼) 二會前後(又經)
三以何知位問(問又) 四有習必修答(答以) 五未習無性問(問若) 六五為緣起答(答此) 七五一相違問(問若)八由一成五答(三)
初總(答即)二別(三)
初三乘性(何者) 二不定性(若於) 三無種性(若於)
三結(由此)
九縱修何有問(問若)十就位有無答(三)
初正答(答有) 二引證(如涅) 三結成(當知)
二約終教(三)
初正明(二約) 二引證(故智)三問成(十)
初生佛當得難(問如) 二佛書揀濫答(答經) 三無性有性難(問若)四欲迴諦教答(二)
初引寶性(答論)二引佛性(二)
初示本義(又佛) 二指過失(解云)
五談無談有難(問前)六有了不了答(二)
初引文(答亦) 二解義(解云)
七據權進退難(三)
初生界有盡問(問若) 二生界無盡問(如其) 三無性善成問(依如)
八依實縱奪答(二)
初總通諸妨(二)
初牒難奪破(二)
初牒生起增減(二)
初指述(答若) 二引經(是故)
二避失隨增減(二)
初指迷(設避) 二引經(是故)
二引教申宗(二)
初申正理(二)
初示無增減(又文) 二徵釋所由(何以)
二喻結成(二)
初引喻(猶如) 二合結(當知)
二委破餘難(三)
初指失(二)
初牒難正破(二)
初牒難(又為)二正破(二)
初德無報細破(是即) 二悲無教網破(又今)
二詳破對執(二)
初牒封執(又若) 二指紕謬(然彼)
二示理(又本) 三結過(是故)
九以理從事難(問夫)十會事從理答(三)
初廣明性種(三)
初示相(二)
初正說(答以) 二指成(梁攝)
二引教(三)
初引二論(又彼)二會瑜伽(二)
初始教會本論(此與) 二終教會寶性(寶性)
三引涅槃(又涅)
三結說(此等)
二略辨習種(其習) 三通明性習(又起)
三一乘(二)
初同教(第三)二別教(二)
初正顯(二緣) 二別示(若隨)
二問以具成(二)
初問(問云)二答(二)
初分門(答此)二演釋(二)
初約法辨隱顯相收(三)
初標示(初義) 二徵釋(何者) 三顯玄(義雖)
三約頓教(三約)
三結(上來)
○第三行位差別(二)
初牒章通示(第三)二依義別釋(三)
初小乘(四)
初位相(初者) 二不退(二不) 三行相(其行) 四問顯(問何)
二三乘(三)
初始教(三)
初位相(二)
初總別牒分(若依)二就別演釋(二)
初迴心(二)
初顯相(二)
初正顯(二)
初明見等四五(一為) 二明乾等十地(又亦)
二指廣(又此)
二問成(問何)
二直進(三)
初顯相(三)
初示本教(二為) 二似小乘(又以) 三似迴心(又亦)
二問成(二)
初直問似小乘(問何) 二轉問為直進(問若)
三引示(二)
初所似(二)
初示聲聞(即如) 二例緣覺(如說)
二能似(於菩)
二不退(二)
初通辨三乘(二)
初正示(二不) 二指判(當知)
二別明菩薩(亦可)
三行相(二)
初引示(三明) 二判釋(解云)
二終教(五)
初位相(二)
初直示(若依)二揀顯(二)
初揀影小(亦不) 二揀信心(又於)
二不退(二)
初正顯(又仁) 二轉釋(設本)
三行相(其行) 四結判(是故) 五問成(問此)
三頓教(二)
初約離言(若依) 二約寄言(若寄)
三一乘(二)
初牒分(若依)二釋相(二)
初同教(一攝)二別教(三)
初釋相(二)
初標分(二據)二列釋(三)
初約寄位顯(二)
初六位互融(二)
初正明(一約) 二引證(經云)
二因果無二(又以)
二報明位相(二)
初牒分(二約)二演釋(三)
初見聞位(一成)二解行位(二)
初引天子(二亦) 二引善財(又如)
三證果海(二)
初引示(三證) 二釋顯(當知)
三約行明位(二)
初行中二位(三約)二位內行相(二)
初解行位(四)
初所感身土(二)
初正明(其身) 二料揀(若三)
二所起化用(又彼) 三福所感寶(其福) 四依位結成(當知)
二信滿位(若約)
二料揀三別成(十四)
初疑三濫一問(問前) 二揀一異三答(答彼) 三一三位同問(同義) 四寄三顯一答(答為) 五後位何用問(問既) 六一中一切答(答說) 七初後義例問(問若) 八始末義齊答(答實) 九位無階降問(問若)十善巧安立答(二)
初示義(答以) 二顯融(但以)
十一信初信滿問(問若) 十二寄三得位答(答若) 十三是住非信問(問若) 十四行佛非住答(答由)
○第四修行時分(五)
初小乘(二)
初約三人(三)
初示三根(第四) 二明劫量(此中) 三問釋成(問何)
二約二身(二)
初法身(又依) 二生身(生身)
二始教(三)
初正明時劫(三)
初正明(若依) 二劫量(但此) 三依身(仍此)
二示修相好(又依) 三問答釋成(問三)
三終教(三)
初定三無數(三)
初定三祗(若依) 二成報佛(又此) 三無百劫(文亦)
二不計劫數(二)
初勝天王(二不)二寶雲經(二)
初引經(二據) 二釋義(解云)
三問成二說(問何)
四頓教(若依) 五圓教(若依)
○第五修行依身(二)
初標章(第五)二隨釋(五)
初小乘(若依)二始教(二)
初迴心(若始)二直進(二)
初約寄位(若依)二就實報(二)
初正明(二就)二通妨(二)
初正問(二)
初問八地無現惑(問八)二答結生唯種子(二)
初奪直進(三)
初正答(答若) 二引證(故離) 三奪釋(解云)
二可迴心(若約)
二轉難(二)
初躡前引難(問若)二依理作答(二)
初正答(答此)二廣示(三)
初標(然此)二列(十)
初羅漢同佛(一說) 二寄分大小(二亦) 三寄因異果(三第) 四仁王寄地(四七) 五本業寄法(五初) 六梁論寄位(六世) 七比量分齊(七於) 八終教不退(八地) 九信滿超乘(九信) 十凡夫勝小(十初)
三結(由有)
三終教(二)
初正顯(若依)二問成(四)
初留惑潤生問(問若) 二自在同生答(答若) 三悲增智增問(問如)四滯見滯寂答(四)
初理無增上(答如) 二教有細麤(當知) 三印生奪熟(若言) 四存略指廣(又此)
四頓教五圓教(二)
初正釋(若依) 二通妨(問何)
○第六斷惑分齊(二)
初牒章(第六)二隨釋(三)
初小乘(有云)二三乘(二)
初漸教(二)
初標分(若依)二隨釋(二)
初約位滅惑相(二)
初始教(二)
初標乘指惑(初義)二依人明斷(二)
初二乘(三)
初煩惱(二)
初標分(先辨)二演釋(二)
初列障名數(五)
初總標列(初中) 二分三惑(於中)三識分別(四)
初五識(五識) 二意識(意識) 三末那(末那) 四異熟(其第)
四明界別(二)
初標揀(此分)二別釋(二)
初分別(其分) 二俱生(其俱)
五寄問成(問何)
二斷惑得果(二)
初斷分別(三)
初標分(第二)二正顯(三)
初具縛凡(一若) 二倍離欲(二若) 三已離欲(三若)
三引教(如瑜)
二斷俱生(三)
初辨意識(二)
初明地品(次斷)二顯出離(二)
初漸(又進)二頓(四)
初示相(二頓) 二徵釋(何者) 三通妨(若爾) 四引成(對法)
二明末那(二)
初正示(其末) 二引結(故瑜)
三寄問成(問何)
二所知(三)
初趣寂俱斷(其所)二有斷不斷(二)
初能治道(其餘) 二所治障(又諸)
三示教興意(當知)
三揀教(然上)
二直進(二)
初通標(直進)二別斷(二)
初約事明斷(二)
初斷伏分齊(二)
初揀教(又煩)二示斷(二)
初見所斷(但於)二修所斷(二)
初示理(二)
初意識(三)
初煩惱(三)
初正示(其俱) 二引釋(是故) 三結位(又梁)
二所知(其所)三通結(二)
初正結(由此) 二引證(故對)
二末那(其末)
二問成(二)
初申問(二)
初問(問其)二答(二)
初煩惱(二)
初第六(二)
初喻釋(答其) 二引結(故攝)
二第七(其第)
二所知(其所)
二轉難(二)
初躡跡申難(問若)二約識作答(二)
初意識(答結) 二末那
二起滅分齊(又此)
二約理顯空(又此)
二終教(二)
初二乘(二)
初正說(二)
初正釋(若依) 二引證(故爾)
二問答(二)
初問(問此)二答(二)
初教門麤細答(答彼) 二二教玄出答(又亦)
二菩薩(二)
初隨緣明斷(二)
初伏斷分齊(二)
初伏斷(三)
初正明(其菩)二別顯(二)
初意識(二)
初地前(三)
初正明(然彼) 二具證 三復釋(以此)
二地上(二)
初正釋(初地) 二引證(故爾)
二末那(二)
初示義引釋(其末) 二縱奪結釋(若云)
三通結(二)
初引結教宗(是故) 二微薄起位(此中)
二問答(二)
初問(問)二答(三)
初正答(答智) 二引例(如始) 三況結(況此)
二起滅分齊(又此)
二即理顯宗(又此)
二寄惑顯位相(三)
初牒章標數(第二)二依標列釋(十八)
初寄障顯位(一寄) 二寄惑顯劫(二寄) 三寄惑顯心(三以) 四寄惑顯位(四以)五寄位顯身(二)
初示引(五以) 二釋義(有人)
六寄障顯身(六寄) 七寄相顯身(七以)八四障顯位(三)
初標分(八寄)二正釋(二)
初正使寄地前(三)
初寄四位(一約) 二成佛子(又翻) 二合聖輪(又此)
二習使寄地上(第二)
三結判(又此)
九寄顯地相(三)
初正顯(九於) 二引示(是故) 三解判(解云)
十寄別地相(二)
初引示(十又) 二解釋(解云)
十一寄顯二位(十一) 十二寄顯見修(十二)十三亦顯見修(二)
初正示二通妨(三)
初賢破(何以) 二釋成(義既) 三引例(如未)
十四寄顯三賢 十五寄顯觀心 十六寄識顯地 十七寄顯因果 十八寄顯二智
三結顯教興(已上)
三一乘(二)
初別教(二)
初本乘(二)
初直顯(若依) 二應緣(又此)
五該攝(又前)
二同教(若約) 二頓教(若依)
○第七二乘迴心(三)
初牒章(第七)二列釋(六)
初無迴二俱迴(二)
初正釋(二或)二問成(二)
初識滅無因問(二)
初問(問如)二答(二)
初識亡不起(答彼) 二識在有因(今約)
二迴心時分問(二)
初問(問如)二答(二)
初遲者(二)
初總相引楞伽(答由)二別相引涅槃(二)
初正釋(若差) 二別義(又有)
二疾者(若極)
三兩亦 四雙非 五具前六絕前(二)
初皆空(六或) 二皆究竟(二一)
三問成(問如)
○第八佛果義相(二)
初牒分(第八)二釋相(二)
初明常無常義(五)
初小乘(前中)二始教(二)
初正辨(若三) 二引成(莊嚴)
三終教(二)
初標分(若依)二正釋(二)
初別明(二)
初修生(二)
初正成(別中)二引證(三)
初引攝等三論(梁攝) 二引大論結成(又智) 三重引攝論結顯(又攝)
二法身(二)
初示義(法身) 二引文(故起)
二總說(二)
初釋相(二總)二問成(二)
初問(問若)二答(二)
初約始教(答若)二約終教(二)
初分門(若終) 二作釋(此中)
四頓教(二)
初離言(若依) 二寄言(若寄)
五圓教(三)
初標(若依)二釋(三)
初約用(一約) 二約德(二約) 三約体(三約)
三結(此上)
二明相好差別(二)
初通示三宗(三)
初小乘(二明)二三乘(二)
初釋相(二)
初化身(若三) 二報身(或約)
二妨難(二)
初揀化濫報(二)
初問(問何)二答(二)
初正答徃業(答為) 二別釋出因(其相)
二寄相顯法(二)
初問(問何)二答(二)
初約始教(答此) 二約終教
三一乘(若依)
二聖言具證(三)
初標示(又觀) 二引文(故彼) 三解義(解云)
○第九攝化分齊(二)
初標(第九)二釋(三)
初小乘(若依)二三乘(二)
初揀餘土(若三)二明實報(二)
初始教(二)
初依經示相(其釋) 二徵釋所由(何以)
二終教(二)
初顯報土(二)
初明宗指教(或有) 二出因結揀(以不)
二明化境(二)
初一宗指教(或說) 二出因結揀(又唯)
三一乘(二)
初就餘經(二)
初即報以明同(二)
初明土(二)
初示相(或設)二徵釋(三)
初能同(何以) 二所同(如善) 三料揀(然未)
二明身(二)
初示相(或有)二徵釋(二)
初揀(何以)二釋(二)
初能同(今此) 二所同(即方)
二即法以多彰頓(或有)
二明本教(二)
初顯佛身(若別)二明依土(三)
初標(然彼)二列(二)
初國土海(一國)二世界海(二)
初依類列釋(二世) 二示主顯玄(此土)
三揀(當知)
○第十佛身開合(二)
初牒分(第十)二隨釋(二)
先義(二)
初法身(四)
初始教(義中)二終教(三)
初唯智(或唯) 二境智(或境) 三結指(此上)
三頓教(或境) 四一乘(或合)
二釋迦(二)
初牒(次別)二釋(五)
初始教(此釋) 二一小(或有) 二頓教(或是) 四三乘(或亦) 五別教(或非)
後數(五)
初一佛(教開)二二佛(三)
初小乘(或立) 二始教(二生) 三終教(二首)
三三佛(或立)四四佛(二)
初始教(或立) 二終教(二於)
五十佛(或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