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第二教義攝益。
第二教義等者牒章前辨同別教義分齊深廣未明攝機成益故此示之。
此門有二先辨教義分齊後明攝益分齊。
先辨教義分齊者此顯三乘一乘分齊不同也後明攝益分齊三宗攝二機各有分也。
【科】初中亦有二先示相後開合初中有三義。
【科】一者如露地牛車自有教義謂十十無盡主伴具足如華嚴說此當別教一乘。
露地牛車孔目云別教者三車外別索大牛之車故也自有教義即圓果普因也即章題所謂一乘教義矣謂十十無盡主伴具足言十十者欲顯無盡故孔目曰十數之義含有二門一成圓教門二不成圓教門今將梵網經等對大經本瓔珞等十數即是單別不具一切圓故入三乘攝不具十義數亦有二種一目彼三乘令人分解二目彼一乘就彼下機相對以顯一乘今用圓數故云十十如華嚴說者示能詮教而詮上教義也雲花曰今且就此華嚴一部經宗通明法界緣起不過自體因之與果也此當下指判。
【科】二者臨門三車自有教義謂界內示為教得出為義仍教義即無分此當三乘教如解深密經及瑜伽等說。
自有教義自宗辨也界內示為教者如握空拳以誘孺子但有言而無物也得出為義但奔火難實無三車要問云小乘佛三乘佛並是阿含佛也教義即無分者引而得出義也誘而引之教也是二不二故曰無分此當三乘教即中間三教於中雖有權實總為一三乘也餘經即大品普超三昧涅槃等經瑜伽大智彌勒所問經論等也。
【科】三者以臨門三車為開方便教界外別授大牛之車為示真實義此當同教一乘如法華經說。
為開方便教者以三乘解行位地等皆為趣一乘方便因果等法皆是阿含施設故皆是教孔目曰又諸三乘經論所明位地及差別次第法相門等並約信解門中作如是說若據行法行解亦入解門界外等者露地等賜大車皆與記別方為示真實義此當同教一乘即前亦三亦一之同教也要問曰法華經宗義是一乘經也三乘在三界內成其行故一乘三界外與三界為見聞故吾家諸祖皆以法華為同教一乘者多矣此章自有十餘處文有謂此同教是終頓說也。
【科】二開合者有二先別後總。
【科】別中一乘三乘各有三句。
【科】三乘三句者或具教義約三乘自宗說或唯教非義約同教一乘說或俱非教義約別教一乘說為彼所目故也。
如文所列為彼所目者為(上聲)者被也如重空三昧若為一乘目即屬一乘若為三乘目即屬於三乘今為一乘所目一一圓融與彼一乘更無異事則自宗失於教義也目者狀目詮目也桓溫在石頭謂諸公曰若能目此城者當贈二姬孔目曰教是能目之方便又曰有名之教目有名之義等云云如教分齊義。
【科】一乘三句者或具教義約自別教說或唯義非教約同教說或俱非教義唯約三乘說隱彼無盡教義故。
諸句易解隱彼教義者三機差別小智不見聞大法故說隱也。
【科】總辨者或教義俱教以三乘望一乘故或教義俱義以一乘望三乘故或具此二句約同教說或皆具教義各隨自宗差別說也。
總論三一也第三句云或具者具教義也三乘為教一乘為義餘文可知。
【科】第二攝益者於中有三。
約界分內外二機攝之成益不同也。
【科】一或唯攝界內機令得出世益即以為究竟此約三乘當宗說亦如瑜加等辨。
謂三車引出也。
【科】二或攝界外機令得出出世益方為究竟此有二種。
約機通標也。
【科】若先以三乘令其得出後乃方便得一乘者此則一乘三乘和合說故屬同教攝亦名迴三入一教此如法華經說若先於一乘已成解行後於出世身上證彼法者即屬別教一乘攝此如小相品說。
若先等者先同教迴三入一教同教之異名也若孔目云經云會三歸一故知是同是指教之行相非釋同教之名會三歸一則是三一共教共故名同也法華是同教一乘所依之經五教三乘通釋釋迦如來海印所現一代佛法不出一乘三乘小乘三宗收盡勿以情取若先下後別教已成解行者界內通見聞解行出世唯證入見聞入證皆約一乘故屬別教小相品者則地獄天子三重頓圓也。
【科】三或通攝二機令得二益此亦有二。
二益者出世出出世二種益也。
【科】若先以三乘引出後令得一亦是一三和合攝二機成二益故屬同教此如法華說若界內見聞出世得法出出世證成或界內通見聞解行出世唯解行出出世唯證入此等屬別教一乘此如華嚴說。
初門可見若界內下不與三合故屬別見聞解行證入三位就界內外并出出世為義不同耳如華嚴者所辨乘體教義攝機成益皆是所詮如經說即約能詮教也。
【科】第三敘古今立教。
古今諸賢所立教門差別非一且略敘十家以為龜鏡。
古今立教者前之二章已辨所詮乘法攝機成益三一不同同別亦異將顯能詮經論詮有淺深以示所宗圓極理宜判教開宗先敘古今名範故說此門名賢俊傑開判良多且敘十家以示方軌。
【科】一依菩提留支依維摩經等立一音教謂一切聖教皆是一音一味一雨等但以眾生根行不同隨根異解故有多種如尅其本唯是如來一圓音教故經云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等也。
菩提流支即後魏至中夏也依維摩經立一音教一音即淨名經一味一雨即法華藥草喻品謂三草二木不同同承一雨之潤五性三乘不同法雨一味無差別然此一音或名教本或謂本末鎔融一大善巧法而圭山乃謂圓教攝於前四一一同圓海中百川無非海也或名法界大宗或名無盡圓通自在宗即是華嚴全収諸教大宗也今章與探玄獨引菩提流支證一音教引維摩經前偈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皆謂如來同其語斯則神力不共法肇曰密口一音殊類異解探玄云一約類或為天眾現一天音能含餘類各別得解對人亦爾餘類皆然清涼曰如來一音同時報萬大小並陳玄文雙引流支羅什於羅什下引經次偈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各各隨所解普得受行獲其利斯則神力不共法肇曰佛以一音說一法眾生各隨所好而受行探玄云二約法或為眾生說施一音亦令人解戒定等清涼曰佛一圓音平等無二無思普應機聞有殊非謂音本陳大小又云初則佛音具異後自在機各得圓音一義有謂與清涼異者悞矣。
【科】二依誕法師等依楞伽等經立漸頓二教。
【科】謂以先習小乘後趣大乘等大由小起故名為漸亦大小俱陳故即涅槃等教是也。
大中小起正示漸義從小而大亦小大並陳所以得名為漸也涅槃者捃拾殘機大由小也度十仙果證羅漢所以前文判屬三乘是也。
【科】如直往菩薩等大不由小故名為頓亦以無小故即華嚴教是也。
直往於大故不由小文無迴小之說初成頓說無權可會故云無小名頓也。
【科】遠法師等後代諸德多同此說。
隋遠法師齊朝劉虬亦立此二。
【科】三依光統律師立三種教謂漸頓圓。
光統即佛陁三藏高弟也大統名惠光南山宗承之律宗之祖師也常講大經有廣略二疏所立教門至相搜玄承用也此方首判華嚴為別教一乘人到于今咸受其賜非聊爾人也三教名義如本疏釋。
【科】光師釋意以根未熟先說無常後說常先說空後說不空深妙之義如是漸次而說故名漸教。
由根未熟未堪總聞故先說等也如五時三時之次第也常無常如以般若對涅槃空不空即般若對法華等也。
【科】為根熟之流於一法門具足演說一切佛法常與無常空不空俱說更無漸次故名為頓。
具足演說故名頓也然上二教釋義探玄周疏並作此說此乃吾祖略撮彼義以成其文若據彼疏搜玄中全用也漸教則說三藏翻名辨相彼文云如約以辨一化始終教門有三一曰漸二曰頓三曰圓初門漸內所詮三故教則為三所為二故教則為二言其三者一修多羅二毗奈耶三阿毗達磨等教則為二則說大小二藏所以如此者良由三藏詮於三學有兼有正詮此不詮彼二藏之內說大不說小說小不談大通收一代漸經故言先空後不空先無常後說常等彼又云二頓教者下經云若眾生下劣其心厭沒者示以聲聞道令出於眾苦若復有眾生諸根小明利樂於因緣法為說辟支佛若人根明利饒益於眾生有大慈悲心為說菩薩道若有無上心決定樂大事為示於佛身說無盡佛法以此文證知有一乘及頓教及三乘差別以此文中四乘頓用故云具足演說常無常空不空同時俱說此則化儀有異所說之法不別指圓覺為化儀之頓義同此也。
【科】為於上達分階佛境者說於如來無礙解脫究竟果海圓極秘密自在法門故名為圓即此經是也。
上達兼地前也分階佛境地上也具周疏義鈔。
【科】後光統門下遵統師等諸德並亦宗承大同此說。
遵等者即名也光師之高弟也尊嚴敬仰有過其師者。
【科】四依大[銜-金+工]法師等一時諸德立四宗教以用通收一代聖教一因緣宗謂小乘薩婆多等部二假名宗謂成實經部等三不真宗謂諸部般若說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直實等四真宗涅槃華嚴等明佛性法界真理等。
立四宗文處頗明。
【科】五依護身法師立五種教三種教同前[銜-金+工]師第四名真宗教謂涅槃等經明佛性真理等第五名法界宗謂華嚴明法界自在無礙法門。
護身即寺名也但於前四開出華嚴為法界宗。
【科】六依耆闍法師立六宗教初二同[銜-金+工]師第三不真宗者明諸大乘通說諸法如幻化等第四真宗者明說諸法真空理等第五常宗者明說真理恒沙功德常恒等義等第六圓宗者明法界自在緣起無礙德用圓備亦華嚴法門等是也。
耆闍亦以處標名也第三不真等但約俗諦說諸法如化第四約真諦說空理真實第五約性德常恒第六約華嚴德用圓滿故名圓宗。
【科】七依南岳思禪師及天台智者禪師等立四教該攝一代東流教。
【科】一名三藏教謂是小乘故彼自引法華經云不得親近小乘三藏學者故又智度論中說小乘為三藏教大乘為摩訶衍藏二名通教謂諸大乘經中說法通益三乘人等及如大品中乾慧等十地通大小者是也亦名漸教三名別教謂諸大乘經中所明道理不通小乘者是也亦名頓教四名圓教謂法界自在具足一切無盡法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等華嚴是也亦名秘密教以聲聞等不見聞故。
彼自引經者以此教名小監故言彼自引也四教名義略如演義廣如彼宗。
【科】八依江南敏法師立二教一釋迦經謂屈曲教以逐物機隨計破著故如涅槃等二盧舍那經謂平道教以逐法性自在說故即華嚴是也。
立二教如演義備釋。
【科】九依梁朝光宅寺雲法師立四乘教謂臨門三車為三乘四衢所授大白牛車方為第四以彼臨門中牛車亦同羊鹿俱不得故餘義同上辨。
義如章初廣如探玄演義。
【科】後代信行禪師依此宗立二教謂一乘三乘三乘者即別解別行及三乘差別并先習小乘後趣大乘是也一乘者謂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華嚴法門及直進等是也。
別解別行者解行一一歷別三乘差別諦緣度異也先習者謂大由小起亦大小俱陳也普解普行者一具一切故此非華嚴餘宗則無。
【科】十依大唐三藏玄弉法師依深密經金光明經及瑜伽論立三種教即三法輪是也。
【科】一名轉法輪謂於初時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即小乘法二名照法輪謂於中時於大乘內密意說言諸法空等三名持法輪謂於後時於大乘中顯了意說三性及真如不空理等。
一轉法輪謂三輪四諦法輪二照法輪者謂以空照有故為破遍計性密意言空未顯說有也三持法輪者謂雙持前二也三性直如皆約理說不空謂圓成是有依彼自宗但許不變湛然常存之有非隨緣有。
【科】此三法輪中但攝小乘及小乘中始終二教不攝別教一乘何以故華嚴經在初時說非是小乘故彼持法輪在後時說非是華嚴故是故不攝華嚴法門也。
此三法輪但攝小乘等者從小之大但攝一代漸經小始終三合名為漸故又以三輪義通如真諦三藏法性宗人亦依光明等經立此三輪持則雙持性相故將三輪攝於三教非相宗意相宗但至境空心有為雙持耳。
【科】此上十家立教諸德並是當時法將英悟絕倫歷代明模階位叵測只如思禪師智者禪師神異感通迹參登位靈山聽法憶在於今諸餘神應廣如僧傳又如雲法師依此開宗講法華經感天雨華等神迹亦如僧傳其餘諸德行解超倫亦如僧傳。
【科】此等諸德豈夫好異但以備窮三藏覩斯異軫不得已而分之遂囗依教開宗務存通會使堅疑碩滯氷釋朗然聖說差異其宜各契耳。
【科】第四分教開宗。
開宗判教者非命世之大才徹法之正眼備窮三藏囊括百家隱實托權本高跡下者豈能為哉昔可尚也正而用之理或未然別立新意前列十家周鑑不遠。
於中有二初就法分教教類有五後以理開宗宗乃有十。
就法分教者法謂能詮教法就此一代教法以類相從其流有五故次文云聖教萬差要唯有五問今家以義判教其理安在答若不約所詮之義何以知其教法有五盖由吾祖以圓通之智眼觀彼聖教詮小乘行果則分為小教權實偏圓義有不同則分為彼教故下文云此約法以分教若就法義如下別辨此分能詮五教不同下辨五類所詮差別於理照著以理開宗者約人所尚道理不同略有十也。
【科】初門者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
聖教萬差即東流一代部類之多也就此聖教通為五類小者相從為小不辨部帙大小卷軸多寡也餘四皆然如人持尺量絹就絹分成五段但言分絹不言尺等非不用尺今就楚法類分為五非不以義也。
【科】初一即愚法二乘後一即別教一乘指經本中為善伏太子所說名為圓滿修多羅故立此名也。
初一即愚法二乘教謂此教中但斷煩惱以證我空不斷所知不證法空愚於諸法羅漢不識赤鹽貞元云我於凡愚不開寅等後一下指晉經本中者以章非疏故此晉經唐經名圓滿因輪修多羅故立此名者而圓教依此立也。
【科】中間三者有其三義。
中間三者謂始終頓也探玄開二則首開別教一乘前四為三乘三中則開小為小乘中間三教為共教三乘與此全同章初以別教揀三乘以愚法在里內為小乘中間為三乘也孰云不揀終頓哉。
【科】一或總為一謂一三乘教也以此皆為三人所得故如上所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