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1800000027

第27章

脉法

千金方【唐孙思邈】

论诊候

凡调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可保全。夫诊候之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精取其脉,知其逆顺,非其时不用也,深察三部九候而明告之。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何谓三部?寸关尺也。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何谓九候?部各有三,合为九候。上部天,两额动脉,主头角之气也;上部地,两颊动脉,主口齿之气也;上部人,耳前动脉,主耳目之气也。中部天,手太阴肺之气也;中部地,手阳明胸中之气也;中部人,手少阴心之气也。下部天,足厥阴肝之气也;下部地,足少阴肾之气也;下部人,足太阴脾之气也。合为九候。夫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愚医不通三部九候,及四时之经,或用汤药倒错,针灸失度,顺方治病,更增他疾,遂致灭亡。哀哉,烝民枉死者半!可谓世无良医,为其解释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疆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然愚医不思脉道,反治其病,使脏中五行相克,切如火炽,然重加其油,不可不慎!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病随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又云: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病,虽治难愈;一百一病,真死不治。

平脉大法

论曰: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是以古之哲医,寤寐俯仰,不与常人同域,造次必于医,颠沛必于医,故能感于鬼神,通于天地,可以济众,可以依凭。若与常人混其波澜,则庶事隳坏,使夫物类将何仰焉?由是言之,学者必当摒去俗情,凝心于此,则佗鹊之功,因兹可得而致也。

此人禀形气,有中适,有躁静,各各不同。气脉潮动,亦各随其性韵。故一呼而脉再至,一吸而脉再至,呼吸定息之间复一至,合为五至,此为平和中适者也。春秋日夜正等,无余分时也。其余日则其呼而脉至多,吸而脉至少,或吸而脉至多,呼而脉至少,此则不同如冬夏日夜长短之异也。凡气脉呼吸法昼夜,变通效四时。然于呼吸定息,应五至之限,无有亏僻,犹晷刻与四时有长短,而岁功日数无遗也。若人有羸有壮,其呼吸虽相壅遏,而昼夜息度,随其漏刻,是谓呼吸象昼夜,变通效四时也。

夫诊脉当以意先自消息,压取病人呼吸以自同,而后察其脉数,计于定息之限,五至者为平人,若有盈缩等状,论平源之所宜也。

间曰,何谓三部脉?答曰:寸关尺也。凡人修短不同,其形各异。有尺寸分三关之法,从肘腕中横文至掌鱼际后文却而十分之,而入取九分,是为尺。从鱼际后文却还度取十分之一,则是寸十分之而入取九分之中,则寸口也。此处其骨自高,故云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从寸口入却行六分为关分,从关分又入六分为尺分。

又曰:从鱼际至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从寸口至尺,名曰尺泽,故曰尺寸。寸后尺前名曰关。阳出阴入,以关为界。如天地人为三界。寸主射上焦,头及皮毛,肩手上部;关主射中焦,腹及腰中部;尺主射下焦,小腹至足下部。此为三部,法象三才天地人,头腹足为三元也。夫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候者,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动脉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其身,漏水下百刻。荣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太阴者,寸口也,即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人有三百六十脉,法天三百六十日也。

诊五脏脉轻重法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金,秋三月,庚辛之气。】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火,夏三月,丙丁之气。】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木,春三月,甲乙之气。】

按之至骨,举指来疾者,肾部。【水,冬三月,壬癸之气。】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象火浮散。】浮而短濇者,肺也。【象金浮濇。】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如卉生苗吐颖。】濡而大,举指来实者,肾也。【濡弱如水,举重胜船。】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脉也。【《千金翼》云:迟缓而长者脾也。】

五脏脉所属

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亦名人迎。】肝部在左手关上,肾部在左手关后尺中。

肺部在右手关前寸口,【亦名气口。】脾部在右手关上,肾部在右手关后尺中。

脉法赞

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魂魄谷神,皆见寸口。左主司官,右主司腑。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诸经损减,各随其部。三阴三阳,谁先谁后。阴病治官,阳病治腑。奇邪所舍,如何补取?审而知之,针入病愈。

三关主对法

诸浮、诸弦、诸沉、诸紧、诸濇、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头部。若在关上,胃以下;病腹部。若在尺中,肾以下。病腰脚部。

平寸口脉主对法

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左右同法。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中手长者曰足胫痛,中手促上击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热及疝瘕小腹痛。寸口脉沉而弱弱原作「头」,据《千金方》卷二十八三关主对法改。,发必堕落。寸口脉沉而紧,苦苦原作「者」,据同上改。心下有寒,时时痛,有积邪。寸口脉沉而滑者,胸中有水气,面目肿,有微热,为风水。寸口脉沉大而滑,沉即为血实,滑即为气实,血气相搏,入脏即死,入腑即愈。寸口脉沉,胸中短气。寸口脉沉而喘者,寒热。寸口脉浮而滑,头中痛。寸口脉浮大,按之反濇,尺中亦微而濇,故知有谷气宿食。寸口脉弦而紧,弦即卫气不行,卫气不行即恶寒,水流走肠间。寸口脉紧或浮,膈上有寒,肺下有水气。脉紧上寸口者,中风,风头痛亦如之。脉弦上寸口者,宿食,降者头痛。寸口脉弦大,妇人半生漏下,男子亡血失精。寸口脉微而弱,微即恶寒,弱即发热,当发不发,骨节疼烦,当烦不烦,与极汗出。寸口脉微而弱,气血俱虚,男子子原作「女」,据《千金方》卷二十八三关主对法补。上改。吐血,妇人下血,呕汁出。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即为悸。寸口脉缓而迟,缓即为虚,迟即为寒,虚寒相搏,则欲温食,食冷即咽痛。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即为气,寒气相搏,则绞而痛。寸口脉迟而濇,迟即为寒,濇为少血。脉来过寸入鱼际者,遗尿;脉出鱼际,逆气喘息。寸口脉但实者,心劳。寸口脉潎潎如羹上肥,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阴气衰。两手前部阳绝者,苦心下寒毒喙中热。寸口脉偏绝,则臂偏偏原作「澼」,据同上改。不遂,其人两手俱绝者,不可治。寸口脉来暂大暂小者,阴络也,苦阴风痹,应时自发,身洗洗也。寸口脉来暂小暂大者,阳络也,苦皮肤病,汗出恶寒,下部不仁。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宜服桂枝汤、葛根汤,针风池、风府,向火灸身,摩治风膏,覆令汗出。寸口脉紧,苦头痛,是伤寒,宜服麻黄汤发汗,针眉冲、颞颥,摩伤寒膏。寸口脉微,苦寒为衂,宜服五味子汤、麻黄茱萸膏,令汗出。寸口脉数,即为吐,以有热在胃管,熏胸中,宜服药吐之,及针胃脘,服除热汤。若伤寒七八日至十日,热在中,烦满渴者,宜服知母汤。寸口脉洪大,胸胁满,宜服生姜汤,白薇丸亦可,紫菀汤下之,针上脘、期门、章门。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宜服防风汤,以药薄熨之佳,灸诸治风穴。寸口脉滑,阳实胸中壅满吐逆,宜服前胡汤,针太阳,巨阙泻之。寸口脉弦,心下愊愊,微头痛,心下有水气,宜服甘遂丸,针期门泻之。寸口脉弱,阳气虚弱,自汗出,宜服茯苓汤、内补散,将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脘补之。寸口脉濇,是胃气不足,宜服干地黄汤,自养调和饮食,针胃脘【一作三里】补之。寸口脉芤吐血,微芤者衂血,空虚去血故也,宜服竹皮汤、黄土汤,灸膻中。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不通原缺,据同上改。,是诸气上冲胸中,宜服前胡汤、大三建丸,针巨阙泻之。寸口脉沉,胸中引胁痛,胸中有水气,宜服泽漆汤,针巨阙泻之。寸口脉软弱,自汗出,是虚损病,宜服干地黄汤、薯蓣丸、内补散、牡蛎散,并粉,针太冲补之。寸口脉迟,上焦有寒,心痛,咽酸,吐酸水,宜服附子汤、生姜汤、茱萸丸,调和饮食以暖之。寸口脉实即生热在脾肺,呕逆气塞;虚则生寒在脾胃,食不消化。热即宜服竹叶汤、葛根汤,寒即茱萸丸、生姜汤。寸口脉细,发热呕吐,宜服黄芩龙胆汤;吐不止,宜服橘皮桔梗汤,灸中府。

平关脉主对法

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中,张口肩息,心中淡淡,食欲呕。关上脉微浮,积热在胸中,呕吐蛔虫,心健忘。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均,必吐逆,是为病方欲来,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关上脉弦而长,有痛如刀刺之状,在脐左右上下。关上脉濇而坚,大而实,按之不减有力,为中焦实,有伏结在脾肺气塞,实热在胃中。关上脉襜襜大,而尺寸细者,其人必心腹冷积,症瘕结聚,欲热饮食。关上脉时来时去,乍大乍小,乍疏乍数者,胃中寒热羸劣,不欲饮食如疟状。关上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宜服平胃丸、茯苓汤、生姜前胡汤;针胃脘,先泻后补之。关上脉紧,心下苦满痛,脉紧为实,宜服茱萸当归汤,又加大黄二两佳,针巨阙、下脘泻之。关上脉微,胃中冷,心下拘急,宜服附子汤、生姜汤、附子丸,针巨阙补之。关上脉数,胃中有客热,宜服知母汤、除热汤,针巨阙、上脘泻之。关上脉缓不欲食,此脾胃气不足,宜服平胃丸、补脾汤,又针章门补之。关上脉滑,胃中有热,滑为热实气满,故不欲食,食即吐逆,宜服朴硝麻黄汤、平胃丸,针胃脘泻之。关上脉弦,胃中有冷,心下厥逆,脉弦胃气虚,宜服茱萸汤,温调饮食,针胃脘补之。关上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又云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即寒起,正宜服竹叶汤,针胃脘补之。关上脉细虚腹满,宜服生姜汤、茱萸蜀椒汤、白薇丸,针灸三脘。关上脉濇,血气逆冷,脉濇为血虚,宜服干地黄汤、四补散,针足太冲上补之。关上脉芤,大便去血,宜服生地黄并生竹皮汤,灸膈俞;若重下去血,针关元,甚者服龙骨丸。关上脉伏,有水气溏泄泄原作「热」,据《千金方》卷二十八三关主对法改。,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止溏泄,便止。关上脉洪,胃中热,必烦满,宜服平胃丸,针胃脘先泻后补之。关上脉沉,心下有冷气,苦满吞酸,宜服白薇丸、茯苓丸、附子汤,针胃脘补之。关上脉软,苦虚冷,脾气弱,重下病,宜服赤石脂汤、女萎丸,针关元补之。关上脉迟,胃中寒,宜服桂枝丸、茱萸汤,针胃脘补之。关上脉实,胃中痛,宜服栀子汤、茱萸乌头丸,针胃脘补之。关上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宜服紫菀丸、泻脾丸,针灸胃脘泻之。

平尺脉主对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如何让孩子有教养,是父母一直在追寻的课题,但也是父母无形中会忽视的问题。孩子的一言一行,生活修养,到头来都是“教养”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教养”,也许这本书,能让你找到答案。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事诉讼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法师维迦

    法师维迦

    击杀或助攻就无限增长魔力?维迦穿越了,还顺道带上了LOL邪恶小法师的被动技能——超凡邪力。
  • 寻回热爱

    寻回热爱

    本书分为爱物篇、留恋篇、神叨篇、妄谈篇、乡行篇五大篇,从动物间的厮杀掳略到清明时节在老家上坟孝祖;再到讲述窝在凤凰听涛山腰的从文墓;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谈房子再到怀念岭南麓的余脉里深藏的家乡……作者流转的文笔带你走进散文的世界。
  • 云的诗

    云的诗

    使生如夏花般绚烂死若秋叶般静美 (=^^=)
  • 戏剧的钟摆

    戏剧的钟摆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徘徊,如今戏剧的钟摆正从现代一端逐渐摆回传统一端。戏剧界逐步告别了推倒重来的全面创新模式,转而回到了推陈出新的局部创新路径,像金华市婺剧团重排的传统戏《二度梅》,继承传统而不囿于传统,强调创新而不随意创新,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提名奖,真正做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这是一个戏剧复兴的喜人征兆。作为观众,我常徘徊于戏剧艺术殿堂的门外,既未登堂,更未入室,有时通过门缝窥见里面的一点风景,不免有隔靴搔痒之嫌。
  • 洪荒之不灭邪帝

    洪荒之不灭邪帝

    看破生死,我却唯独不能没有你,洪荒众人,尔等皆说我是邪恶的化身,那我便以邪入道,称霸世界,成就帝位,让尔等付出代价,一青年怒吼道,之后哈哈一笑,形神俱灭,重生在一个少年林云身上,之后记忆苏醒,走上强者巅峰,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等级分为:武徒,武士,武师,武王,武尊,武宗,武圣,武帝,且看少年凌晨,一步步走向巅峰,成就帝位
  • 颜控蜜恋史

    颜控蜜恋史

    “我们之间绝对没可能!””……“这不是表示沉默的省略号,而是话太多无从记录的省略号。女主狡猾而坚强,男主温暖而深情。现实向,诚意之作。这是一个因爱情激励而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宽容、成长、温暖和爱的故事。
  • 义(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义(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背着智慧闯天下(下)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即使遭遇不幸,我们仍然要永远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因为只要能活着,一切还都可以重新再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自问:是以单纯应对社会的复杂,还是将自己也变得复杂起来?是守住一颗平常心,还是野心勃勃、面目全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智慧与快乐并无联系,反倒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傻人有傻福”的例子俯拾皆是。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不懂得带上智慧行走的人,就是愚蠢的可悲的人。